忙得来好久都没有看电影了。
同屋的室友喜欢疯狂的搜猎近期的"好"电影,像过冬的灰熊囤粮一样囤够整整一硬盘,但存货风格参差,所以会看见火锅英雄和傀儡人生大摇大摆的站在一起--真真的一锅大杂烩。
但杂烩归杂烩,其中也多少有些许"食材",你偶然碰上了,也不由得认为其馐可餐。
中午时分迷迷糊糊,室友翻上床去午睡,我经过他电脑下意识的扫了一眼他的屏幕,一张揉杂而丰富的面孔映入眼帘,不自觉的我坐在了室友的座位上按下了播放键。
叫以亚的这个电影中的女孩我并不感觉到陌生,恍惚间我能在脑中抓出许多相似的影子:《情人》里的杜拉斯,Lolita,《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艾玛,甚至于《喜剧之王》那个抹着"猪油膏"的雏妓。
电影的故事并不出奇,将上帝请下神坛,让人性的艾玛"出埃及",入凡尘,用六位门徒的自我救赎救赎荧幕前的我们,一切架构循规于西方当代的哲学思潮,连选择的意向都没有跳脱出尼采那句"上帝死了",整个是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
可艾玛的人设是那么的可爱!我们多么喜欢这样的早熟的少女,顶着一脸不顺,像要与整个世界决裂,但又那么的柔软,你甚至于不能清楚她内心的倒刺是出于儿童式的天真,还是骨子里的叛逆,你甚至于不忍责备。
poor little things,but stubborn inside.以前在网页上浏览到一个说法,说是介于女人与女孩之间的角色对于男性是最富有诱惑的。
但我觉得对于艾玛这样的姑娘的喜爱是与性别无关的,难到女同学们看完不会动心?
God's girl.多有趣啊,你忧伤的时候她能俯在你的心上告诉你内心的乐曲,或是给你造个梦,你高兴的时候能牵着你的衣角共舞一支,而你临遇大敌时,她能拉着你的手,穿过河面,走到对面去。
导演兼编剧的雅克·范·多梅尔新片《超新约全书》开了巨大的脑洞,你能想象上帝实际上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男人操控着一台电脑,给人类制定法则,一切厄运都是他的恶趣味,耶稣就是他反叛的儿子,被坏人害死了吗?
当我看到他的设定,真的觉得太有才了。
唯一的缺点是后劲不足,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下面就来介绍下这部神片。
雅是上帝的小女儿,她的哥哥耶稣被人害死,在家里只留下了一尊雕塑。
上帝是个很恶俗的人,他对他的妻子十分恶劣。
在创世纪篇,他刚开始创造了一些动物,但效果不好,随后他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人,这个人还找到了贴了Eva标签的女人,跟她生了孩子,有了很多后代。
这样,上帝就可以满足他的恶趣味了,他制造战争、杀戮,让每个人的命运坎坷。
随后,上帝需要找到发泄的缺口,便发明了人性,让他们在痛苦中挣扎。
他终日忙于制定“人类普遍的困境”的法则:2127:理想的睡眠时长永远比实际多十分钟。
2129:当你身体浸入浴缸时,电话铃声总是会适时响起。
2125:掉在地上的,永远是涂有果酱的那一面。
不然,就是果酱涂错了面。
2126:打破的永远是刚洗好的盘子。
2128:排队时,另一队总是移动的更快。
2231:祸不单行当然,最有趣的是这些法则最后都在他去了人间之后应验到了他自己身上,所以说,不可作恶啊。
雅有一次跑进父亲房间,翻了电脑,发现里面全是灾难的图片,她对父亲非常不满。
在餐桌上说他很恶心,上帝就发怒了,他追着雅打,还用皮鞭抽她。
雅很愤怒,她决定不再忍受,便制定计划。
”首先,让他吃点苦头,折磨他,你可以理解为出于愤怒。
””然后,一旦实现,就是我离开的时刻。
“雅先去询问了她的雕像哥哥,JC告诉她,先要召集信徒,然后带着信徒,写一部《超新约全书》。
他们的对话真是太讽刺太机智啦!
谈话结束后,JC还要摆回原来的姿势,真心觉得好累。
雅偷偷溜进父亲房间,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死亡日期。
然后她爬到洗衣机里面,沿着很长的通道到了人类世界,开始寻找她的六个信徒。
老人维克多会写一点字,由于穷,买不起手机,所以就没有收到死亡通知,帮她记录谈话。
雅带着维克多开始寻找信徒之旅。
每个信徒都非常有特点,但是感觉后面新鲜感就有点少啦,不过还是很好看的这部电影跟印度电影《我的个神》有点像,都有点讽刺宗教的含义,不过我觉得这部剧主要偏喜剧,反映现实的力度被冲淡了,没有《我的个神》给人的感受那么深。
但是里面的金句还是挺多的。
比如雅跟JC谈话那段,雅说自己不会写书,JC说找个人写啊,你以为书是我自己写的吗?
这种句子还是挺多的。
再剧透一下,最后上帝流落人间之后,被送到乌兹别克斯坦当洗衣工人啦!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觉,不过这都是他自己作啊……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有更多的影评。
不完全影迷致敬,欢迎补充:00:26上帝父亲拿斧子砸门找以雅——库布里克《闪灵》
00:34:35奥芙丽从楼下走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00:41:45这个谁知道???
<图片1>00:42:04让•克劳德童年造型——佐罗
00:55:16马可看到超市中的裸女《超市夜未眠》
00:56:45做AV声优的马可爱上了搭档的女人——《真爱至上》01:15:19《绿野仙踪》?
01:26:36以雅在水面行走 ——(《冒牌天神》
另外在得知自己死期后决定做个女孩穿起红裙子的威利,让我想到《0.5mm》里一直被母亲雪子女扮男装的小真,以及《大力士麦当娜》里的吴东九。
音乐:奥蕾丽主题乐章:亨德尔亨德尔被誉为是巴洛克时间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和《弥赛亚》至今仍然广为人知 ?
让•克劳德主题乐章:拉莫《小鸟惆秋》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
马可主题乐章:珀塞尔《哦 孤独》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1659—1695年),英国作曲家 ?济慈有同名诗歌:《哦 孤独》哦,孤独!
假若我和你必需同住,可别在这层叠的一片灰色建筑里,让我们爬上山,到大自然的观测台去,从那里--山谷、晶亮的河,锦簇的草坡看来只是一柞;让我守着你在枝叶荫蔽下,看跳纵的鹿糜把指顶花蛊里的蜜蜂惊吓。
不过,虽然我喜欢和你赏玩这些景色,我的心灵更乐于和纯洁的心灵亲切会谈;因为我相信,人的至高的乐趣是一对心灵避入你的港湾。
弗朗索瓦主题乐章:舒伯特《死神与少女》《死神与少女》是舒伯特为德国诗人马缇斯•克罗多斯Matthias Claudius的同名诗作《Der Tod und das Mädchen》而作,是他所有14首弦乐队四重奏乐曲中最完美的一首,也是最感动人心、意义深远的一首。
这部作品通过描写“少女”与“死神”的对话,探讨了对“生”与“死”态度。
死是这首乐曲的主题,然而,对舒伯特来说,死并不代表终结,而是轮回再生的起点,就像希腊神话,万物枯死,年复一年却又生机勃勃。
玛蒂娜主题乐章:马戏团音乐威利主题乐章:查尔斯•德内《大海》查尔斯•德内( 1913-2001)是法国的国民歌王,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已成为香颂的代表人物,与Edith Piaf齐名,一生创作了不少广受欢迎的歌曲,还曾参与电影演出,可说是位多才多艺的艺人。
他的歌曲大部分节奏明亮,歌词则充着温暖的感情与自然风光,带给人安抚的作用
【我希望,这内心永歌;我希望,这世界永爱;我希望,这幸福永在】
《超新约全书》世人都知天堂,信徒讴歌天堂,畅想着洁白的圣殿与温柔的使徒,信徒们沉浸在迷离梦寐之中,期盼着死后来到耶和华面前成为他的下属。
耶和华,也就是上帝,他究竟在哪呢?
实际上,他就住在布鲁塞尔的一间小公寓。
他用键盘构筑世界,打出一个个代码附属人间,人与动物的生命就在他使用的那台电脑中出现。
说是上帝,可他也没有任何特殊能力,离开那台真正作为上帝权能的电脑,他也只不过是个不会死去、记忆无边的人渣。
酗酒、家暴、控制一切,他最擅长的是对妻儿呼来喝去,用皮套抽撒家人的感情,除此之外,他并不能匹配那附带着无边伟岸的名号。
人类是他最喜爱也最厌恶的造物,借用代码而现的生命在他眼中不过任意揉捏的棋子。
小到让面包掉落,大到让飞机坠毁,他最喜爱的事就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制造这些让人们悲伤的事件,他制造出生于苦难中的人们,再将他们投入幸福生活,再将一切摧毁,这是他最爱做的事。
上帝有着自己的妻子,身为女神的妻子整日被他的暴力控制,只敢沉溺于刺绣和棒球卡,虽然温柔,但也懦弱。
大儿子耶稣受不了他的暴行,回归人间拯救生命,他召集门徒想要改变世界却中途崩溃,肉体陨灭到只能在他的各个神像处显现。
家中最小的成员以雅在这没有出入口的空间生活了她认为的十年,人间都已经沧海桑田,她也厌倦了自己那卑劣至极的父亲,但语言上的反抗只能迎来皮带的抽打。
为了制裁父亲,她向自己的哥哥耶稣求助,哥哥的肉体消散,但通过神像,他还是指导了以雅出逃的道路。
他还提出,为了改变世界,她需要再召集六个门徒,凑成18个人,这是他们母亲最爱的数字。
在逃离之前,以雅送了人渣父亲最后一份礼物。
人类的寿命是有极限的,或意外或自然,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刻,但在上帝的电脑中,每个人的死期与死法都有着准确的记录。
于是,以雅把全世界每个人的死亡时间以短信倒计时的形式发送给每个人类并且让电脑直接死机,造物主的权能就此离线。
在做完这一切后,她拿走了上帝办公室的文件柜里的六份档案,档案上的六人有五都是上帝悉心制造的悲剧产物,他的目的只是为了目睹这些人的悲惨人生而开心,这样的背景,才更适合作为新时代的门徒。
做完这一切后,以雅跟随着哥哥的脚步,乘着家中的洗衣机爬出了这逼仄的天堂,在洗衣店里回归了鲜活的人间。
当暴雨倾盆而下落于其身,丧失了一切情感的以雅涌现了兴奋的情感,她漫步在人类的造物之间,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人心中那最纯粹的情感与寄托,每一处大地都掩埋着生命的奇迹。
仅仅片刻,一位温柔的老流浪汉遇见了以雅,他叫维克多,心地善良,曾经因为被陷害而入狱六个月,出来后他失去了一切,也恐惧着黑暗,只有在繁星铺就的画布之下,他才能安然入梦。
仅仅是简单的交流,维克多就和以雅踏上了旅途,维克多将作为《超新约全书》的撰写人书写下门徒们的故事。
趴在维克多的背上,以雅嗅吸着他周遭污浊汗液的空气,心里想着,“如果自己的父亲是这个人就好了。
”
人类在收到短信后,最初是不信的,但当短信归零时,真的有人相继离世,他们才渐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无数人开始专注着那永不停息的倒计时,他们或悲哀或平静,更多的人沉入了解脱之中,开始追寻自己生命的真谛。
上帝用家中的电视剧看到了一切,他怒不可遏,因为对他来说,如果人类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生命,那么自己的权威就会被无限削弱,那么他就不会再被亿万人敬仰。
他本想操纵电脑让一切恢复原状,但以雅临走前的后手让他无以为继,怒上心头的上帝只能跑去人间追踪自己的女儿。
但无论他多么快速,见证门徒悲剧的时刻已然到来。
《奥蕾丽福音》门徒的生命还剩11年零六个月27天奥蕾丽是一位年轻、美丽,充满了风韵的女性,周遭的男性恋慕她,女性嫉妒她,仿佛活在光芒之中。
当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后,奥蕾丽没有任何改变,她一如既往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之中,但她的眼神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如同一滩死水,连微澜都不曾泛起。
在她七岁那年,上帝操纵着疾驰而过的地铁斩断了她的左臂,自此她不再开心,因为她无法再跳动自己喜欢的芭蕾舞。
她想过寻死,但最终被一个在地铁站里的流浪老人挽留,老人对她说:“生活就像滑冰场,摔跤在所难免。
”于是她不再寻死,只是平静的度过自己余下的时日。
她的身体年轻美丽,但内心却苍老荒芜。
在以雅找到她后,她只是平淡的回忆着自己人生中的一桩桩一件件,喃喃低语。
以雅能听到人们内心的乐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题乐章,奥蕾丽也是。
奥蕾丽的主题乐章是亨德尔的《任我泪水流淌》,以雅收集了奥蕾丽的眼泪,并为她编织了一个梦。
当天晚上,奥蕾丽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鲜活的左手在桌面上舞动着、跃动着,似戏剧一般放纵着引力召唤着奥蕾丽,奥蕾丽的眼泪似磅礴大雨又似雷鸣般的掌声,为舞动的手掌献礼。
最终,她握住了那手掌,找回了渐渐死去的自己。
《让·克劳德福音》门徒的生命还剩十二年九个月零五天克劳德今年五十有八,他曾是个冒险家,虽然年幼,但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脑海在山脉间穿行,征服那遥不可及的高山;在海洋中起伏,窥见那幽邃静谧的深流。
但在某个时刻,成长让他的锐角被摩擦挫平,周遭的人们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他该做什么,为何而做,连呼吸都为人所控。
他无妻无后,胸膛内那火热的言语无法向任何人倾诉,被出租的生命换来的是狭窄而郁闷的生活,这让他陷入无法自救的处境。
直到他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他砸烂了自己的公文包,把千烦万恼扔进了垃圾箱,自此躺在公园的长椅上寸步不离。
以雅来到他的身边,问他小孩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克劳德只是回答,有一些会成为父母。
随后以雅聆听了他苍老的胸膛中那颗青春的心,克劳德的主题乐章是拉莫的《小鸟啁啾》。
听到这句话后,克劳德向一只时常陪伴在他身旁的小鸟发问:“小鸟既然可以自由翱翔,为何将自己困在公园?
”而小鸟只是借以雅之口反问:“我也想问你同样的问题。
”克劳德猛的站起,五十八年的人生压抑着的内心瞬间喷发,他找到了接下来的生命需要做的事情,他邀请小鸟伴他同行,他追随着游荡在空中的飞鸟,漫游在广博的大地之间,解读隐匿于大地上的歌谣、符号和秘密。
最终,他开始借路而追寻自我。
《情欲福音》门徒的生命还剩八十三天马文在九岁时遇见了一名穿着性感的德国女孩,自此陷入无边沉沦,他开始注意女性、注意性,但始终压抑着自己的一切,尽力保持着自己与周遭人一致的平静。
但当死期将至,人至中年的马文决定取出自己所有的存款,18000欧元。
他剔除吃饭的钱,每天消费200欧元,这些钱全部用在了脱衣舞俱乐部和一夜情上。
因为肉体的欢愉而放飞自我的马文,渐渐陷入了巨大的幸福与酒醉般的狂乱,他想要占据见到的每一个女人的身体。
不停探索着未知的旅途,马文还没来得及到达83天的结局就已经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以雅找到了他,他的主题乐章是珀赛尔的《哦!
孤独》,这是与他完全契合的歌曲。
他从肉体的欢愉进入痛苦和欢愉交织的完全忘我的境界,可他的精神却异常贫匮,他深陷孤独之中。
在以雅的引导下,马文最终成为了特殊视频的配音演员,而与他搭档的人正是他九岁时遇见的德国女孩,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当初就已经爱上了眼前人。
他们手牵着手回到马文的小屋,躺在床上直视对方,他们没有进行交合,而是用思维与思念之眼注视着对方。
最终,马文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欢愉。
《杀手福音》门徒的生命还剩二十五年三个月零八天弗朗索瓦自诩为一个杀手,他从小就痴迷死亡,讴歌葬礼,甚至亲手残害了无数昆虫与动物,他从不会哭泣、从不会悲伤,但他还是陷入了犹豫和彷徨。
自诩为杀手的他并未真的杀过人,他如所有人一样平淡的成长、平淡的工作,和大部分人一样娶了个自己不爱的女人和生了个没有感情的孩子。
他不爱工作、不爱生活、不爱妻子、不爱孩子,甚至连自己都不爱。
他是麻木的,麻木的生活和麻木的家庭让他彷徨无比,在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后,他买了一把来复枪,在公园的林子中举枪准备随机射杀路人。
以雅来到他的身边,询问他的理由,他只是回答:“如果击中,证明这些人的死期到了,如果没有击中,则说明这些人大限未到。
”但其实他并没有真想开枪,因为他的枪管从不装填子弹。
他的主题音乐是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在以雅的引导下,弗朗索瓦装填了子弹,扣动扳机,奔枭的子弹轰然出膛,射在了奥蕾丽的左手假肢上。
在见到她毫无反应后,弗朗索瓦惊呆了,为了知道真相,他决定跟踪奥蕾丽,一连跟踪了好几天,他却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奥蕾丽。
那是种从未拥有过的情感和反应,弗朗索瓦瞬间沉沦于这如梦似幻的泡影当中。
在经历了严厉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选择背弃自己的家庭与妻儿,在电梯里向奥蕾丽送花,对她表白:“我从未体验过爱,直到你出现,我爱你,也将永远爱你。
若你不爱我,也没关系,我会将你存于心间,独自等待死亡。
”奥蕾丽问,“你怎么知道你爱我?
你根本不认识我!
”他只是回答:“我的枪射中了你,你却安然无恙。
于是我跟在你身后,闻到了你的气息,像水芹一样的清香。
我便彻底沦陷了。
”奥蕾丽还需要考量,但弗朗索瓦却终于体会到了情绪的价值与爱的真切。
最终,他在家中的镜子前与镜子里的自己拥抱,并且开始尝试去爱自己。
《玛蒂娜福音》门徒的生命还剩五年零两个月十二天玛蒂娜是个有钱的女性,她的丈夫德高望重,家中的财富与日俱增,但她陷入了悲哀之中。
当她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她开始陷入无尽的悲伤与惶恐,她恐惧变老更恐惧死亡。
当她向丈夫诉说时,寿命还剩三十九年的丈夫如释重负般开怀大笑,自此,玛蒂娜仿佛成为了丈夫健在的寡妇。
为了排解寂寞,她寻求街头年轻人的身躯,但那始终治标不治本,当以雅到来,她听见玛蒂娜胸膛中跳动的,是《马戏团音乐》,热烈、活泼,而不愿甘于寂寞。
以雅引导着玛蒂娜来到马戏团,让她见到了一只大猩猩,在它们目光相对的时刻,天地寂静,触电般的感觉四面八方般涌来,寂寞的身心烟消云散。
玛蒂娜最终买下了大猩猩,并且让它在家居住,共享欢愉时刻。
最终,玛蒂娜摆脱了死亡和老去的恐惧,获得了绝不会寂寞的爱。
《威利福音》门徒的生命还剩五十四天威利今年十岁了,自小体弱多病的他被家人病态般的呵护,这呵护护了他周全,却也让他陷入孤独,没有朋友、没有玩伴。
在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后,卑微、敏感、体弱多病又自信残缺的可悲男孩,却傲然的穿上红舞裙前去上学。
穿着招摇的红色舞裙的威利迈着与过去不同的坚定而自信的步伐,抬头挺胸的望着四周,成为了自己心中最渴望的自己他与前五人不一样,他不是上帝的造物,而是以雅的造物,他们的内心如出一辙,同样陷入了长久的孤独之中。
于是以雅创造了拥有同样经历的威利,并在找到他后,和他成为了朋友。
他的主题音乐是查尔斯德内的《大海》,为了挽留自己的同伴,以雅使用权能操纵了时间,就和他在一起玩耍的七天变化为了七个月,但时间还是来到了终末。
作为第一个死去的门徒,威利选择了海边作为最后归去的地点,以雅带着所有的门徒以及维克托一起为他送行,海边上挤满了今日即将死去的人们。
可威利没有等来死亡,而是等来了新的世界和《超新约全书》。
原来,当门徒的数量变为18位时,以雅的女神母亲,就重新启动了电脑,颠覆了过去上帝的所作所为和故意为之的困境系统,意外被改写、生命被延长,湛蓝的天空中开满了鲜花,地球的重力被调到最低,人们在海底深处溜鱼,在高楼大厦的外墙上歇息,人类的困境被改写,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那么,曾经的上帝呢?
实际上曾经的上帝早就来到了人间,但因为他穿着臭烘烘的衣服和高傲狂漫的态度,他被混混群殴、被神父痛打、路边的野狗见了他都想撒尿,他仿佛过街老鼠般挨打,哪怕这一切还不如他对人类以及家人所在的亿万分之一。
不过无需担心,他再也翻不了身,因为女神关上了的洗衣机,上帝没有资格再回到家操纵电脑,他只能待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家洗衣机组装工厂里,默默等待自己漫长而悠久的生命迈向尘埃。
门徒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途,奥蕾丽和弗朗索瓦成为了爱人,弗朗索瓦则因女神的权能而怀孕了;玛蒂娜和大猩猩一起共度余生;威利则成为了以雅的伴侣,与她一起开辟新世界。
;马文则和自己所爱之人在享受了精神的欢愉之后,也完成了肉体的欢愉。
而克劳德呢?
克劳德跟随着小鸟根植于大地,行走于人间,他枕着苔藓枕头,置身树木之间。
聆听声景,接受周遭环境给感官的各种礼物,游鸟们在他身前引路,最终他来到了北极洲,这是他最后的目的地,而他最终也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相通的同伴。
【END】
接下来是我的看法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会在此时此刻的此种情节下遇见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浪漫的作品。
电影的主线制裁上帝比起六位门徒的故事来说显得童趣而搞笑。
有很多人会把宗教和信仰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宗教是宗教,他们只是一种自发性群体,自诩权威浩荡。
但信仰是信仰,是一个人内心的寄托,它可以是任何产物,而由于宗教这种自发性群体人数众多也更加方便造出心中的神,无数需要信仰者就会将宗教之神放入内心恭敬。
而上帝正是一个这种信仰寄托,他本是人类面对这个世界无解时制造的答案,本是给予人类面对人间各种困境的勇气与力量,最重要的是,它本是寄托着人类众多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它给人永恒的希望,它代表着幸福在云端。
这就是很多人失去自我的原因,他们的内心总是有很多远远超越于当下生活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又被现实宣判了死刑。
他们一方面从这种虚妄的向往里获得安慰,另一方面在心里又认定了无法实现。
从众是放弃根本抉择的轻松选项,使我们在群体中感到安全。
而当这种安全坍塌,也就是电影中的死亡倒计时出现的时刻,上帝的权威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人们会从虚妄中抽身,那些过去幻想的一切和想要逃避的人生再次来到他们面前,强迫他们开始认真审视人生的意义,当面对死亡的必选题时,你会自拔于世俗洪流,不再埋首快速行进,而是立定下来,寻找自我,定义自我。
而从这里开始,电影就进入了以爱为名,行人类中心论之实的人本位思想,再细分一下,就是进入了克尔恺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个人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历过喜怒哀乐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人生。
语言、理性和逻辑并没有办法去揭示每个人的独特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
六位门徒既是如此,失去左手的女性入梦时跳起芭蕾舞;五十有八无妻无后的男子追寻自我;;沉溺肉体欢愉的男子寻求精神欢愉;连自己都不爱的男人最终爱上自己;陷入寂寞与死亡的人渴求野兽之爱。
卑微、敏感、体弱多病、自信残缺的可悲男孩在临死之前,傲然穿上红舞裙,成为自己心中最渴望的自己六段福音组成的超新约全书播撒着浪漫,这是最纯粹的爱与渴望之歌,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不过该说不说,如果结尾能够及时收住更好,最后拍飞,一路颠覆,一切都显得太直白。
如果停留在妈妈改变天空那里,或许恰到好处。
六个故事用独特的、文艺的、唯心的方式来表达最美好的故事,但结局却搞得尾大不掉,这也是电影的一处败笔。
在传统的基督教信仰里,这个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都由上帝掌握。
这种对上帝的设定决定了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凡人要想获得幸福和拯救,必须信仰上帝。
比利时鬼才导演又一脑洞大开的电影《超新约全书》,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戏说宗教,重新定义了生命的真谛。
在这部电影里,上帝依然掌控着这个世界,但他只能躲在布鲁塞尔的一个普通房间里向外偷窥人间,以一种变态的方式从中获得乐趣。
一旦走出这个封闭的房间,他与凡人无异,狼狈而邋遢。
上帝的女儿为了反抗父亲的暴力压迫,愤然把人类生死的秘密泄露了出去,然后逃到凡间寻找六个门徒重新书写《超新约全书》。
电影对基督教信仰的戏谑性的颠覆就是从这里真正开始的。
人们的生死命运不再寄托于上帝那里,而是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上帝威严扫地的开始。
电影接下来对上帝信仰的再度颠覆是重写《超新约全书》。
基督教建立在上帝的权威上,而上帝的这种权威又是依据《新约全书》传达到人间。
重写《超新约全书》将直接消除上帝对人间的影响。
《超新约全书》与《新约全书》不同的是,它不再讲述上帝的故事,而是书写以雅在人间寻找的六个信徒的故事。
这就彻底把上帝从人类世界里摒除了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对上帝信仰的颠覆意义何在呢?
电影的这种解构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那就要先打开这本《超新约全书》,看看这里面到底写了点什么了。
在上帝之女的帮助下,第一个门徒奥蕾丽走出童年断臂的阴影,遇到了真心爱她的人。
她记录在书里的圣言是:人生就像滑冰场,摔跤是难免的。
第二个门徒放弃了按部就班的工作,不再停留在原地,重新开始他从儿时就热爱的冒险和旅行。
第三个门徒不再沉溺于过去的幻想之中,在投入社会的工作里找到了自己从少年时就一直爱恋着的女人。
第四个门徒遇到了自己真心爱的女人,热衷杀人的扭曲心理获得改变。
第五个门徒彻底认识了自己的丈夫和生活,勇敢的抛弃了现在的婚姻,寻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第六个门徒从小体弱多病,当他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不远后,他决定当一个女孩。
并且实现了在海边死去的愿望。
这六个门徒的改变归结于一点,那就是找到了自我。
在他们以前的生活里,他们的自我都被现实严重的压迫着,他们没有勇气改变当下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勇气把自我展现出来。
在死亡日期的促使之下,他们获得了这种勇气,如何过好余下的生活成了他们最关注的事情。
那么,这种自我的寻找与对上帝的信仰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上帝是人类面对这个世界无解时制造的答案,它给予人类面对人间各种困境的勇气与力量,最重要的是,它寄托着人类众多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它给人永恒的希望,它代表着幸福在云端。
这就是很多人失去自我的原因,他们的内心总是有很多远远超越于当下生活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又被现实宣判了死刑。
他们一方面从这种虚妄的向往里获得安慰,另一方面在心里又认定了无法实现。
而当人们知道了自己的生死——这世间最大的谜题,上帝的权威倒塌了,人们不再去关心那遥在云端的上帝,而是开始想到当下的幸福。
寻找自我的过程就是从对未来虚妄的向往里走出来,开始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安排自己的人生。
所以天堂不是因为上帝而存在,而是因为自我而存在。
这就是上帝之女以雅对《超新约全书》撰写人所说的:人死后是一片虚无,这里就是天堂。
当上帝化身为有暴力倾向且不能自控情绪的邋遢大叔登场时,我就忍不住乐了,果然是后现代主义的喜剧片啊!
此片最牛逼的地方是用蒙太奇影像的手法把人类潜意识表达了出来。
比如描述银铃般少女的笑声配的影像是一大捧珍珠飘落在阶梯上。
比如对喜爱的姑娘告白后,男人回到家中面对镜中的自己,是一个自己和自己相拥喜极而泣的影像。
片子以上帝的女儿,一个十岁漂亮小萝莉为主线展开,因讨厌父亲通过一台破旧的电脑制造各种灾难和禁忌条款给人类,也不满父亲对自己和仙女母亲没有一点点的爱和关心,打算去人间拯救人类,在临走前,女孩她哥耶稣告诉她,咱仙女麻麻喜欢棒球,所以你要凑足18门徒,再找6个门徒出来,以此来表达咱们对麻麻的爱来拯救人类世界。
6门徒中有(括号中为对应心曲):美丽忧郁独臂女(亨德尔:《任我的泪水流淌》)、前冒险家上班族(拉莫:《小鸟啁啾》)、童年倩影色情狂(珀塞尔:《哦,孤独!
》)、暴力冲动嗜杀者(舒伯特:《死神与少女》)、寂寞芳心老富婆(马戏团音乐)、病弱跨性小男孩(查尔斯·特雷内:《大海》),每个门徒都有故事有心曲有梦想有渴望,是芸芸众生的凝缩;他们的共同点也颇明显——即都是童年不幸天性被压抑的孤独人儿。
最令人嗔目结舌的是孤独的老富婆跟黑猩猩相爱了,还生了一个小孩。。。
上帝也同时来到人间想抓女儿回去重启电脑,以此来重新掌控人类,但是性情暴虐又不讲道理的他,被牧师,被流浪汉等各种人类暴打,太特么恶搞了
爱:解除人性枷锁的终极武器显然,电影《超新约全书》(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 2015)是借助神的背景知识来讲述人的故事。
当我们看到这个被女儿称为“人渣”的上帝还需要用电脑来掌控人间的一切时,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故事也就无所谓渎不渎神了,因为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是拿“神”开的一个玩笑。
然而,人世间倒是有不少这样自命为“上帝”的人,他们是普通人痛苦的制造者,而且以人们的痛苦为乐。
他们很懂人性,对人情世故了然于胸,知道给人们以“虚妄的期待”是人们活下去的理由;他们也知道人性中最大的恐惧是“死亡”,所以,“死”的威胁往往是他们用来箝制人性自由的终极措施。
本片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因无法忍受“父亲”的家暴,小主人公以雅瘫痪了她的上帝父亲的电脑,泄露了“人”的死亡日期后,离家出走至人间。
她发誓要做得比父亲更好。
既然父亲是人们痛苦的制造者,她的对抗措施也就只能是帮助人们解除痛苦了,也就是她的上帝父亲所担心的:“教会人类如何摆脱困境”。
那么,她是如何帮人类摆脱困境的呢?
泄露人的死亡日期,是她对抗父亲的第一措施,因为当人们不再担心死亡问题时,人在一定程度上就获得了终极自由。
然而,这也是她来人间前就闯下的一场大祸。
因为“终极自由”也让某些人敢于“胡作非为”。
比如那个叫凯文的家伙,因为知道自己还有62年寿命,他就不断地作死来挑战死亡规则,结果他也就不断给他人制造危险。
所以,给自由以必要的限制应是她弥补这场大祸的首要行动,这当然也是她的上帝父亲追踪而至的主要目的。
如果我们相信卢梭所说的“人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那么,给自由以什么样的“枷锁”而又不让人感到痛苦,是小以雅,其实是本片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以雅要遵长兄耶稣(JC)的嘱托,聚齐十八门徒就能重换人间,为此她来人间后必须先发展六位门徒。
这六位门徒刚好都是处在自己人性枷锁中的痛苦之人。
第一位门徒是一位名叫奥蕾丽的年轻貌美女子。
因为有了在地铁站失去左手臂的惨痛经历,加上她的美貌让更多男人对她只有欲望而无尊重,所以,她对人性持有深深的怀疑。
既对人性不信任,她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
正因为孤独,她失去了迷人的笑声,因而她成不了顶尖的美女;她虽然也知道,微笑能让她在这个冰冷世界换得温暖的回报:流浪汉也会安慰她“生活如同滑冰场,摔跤是难免的”,但孤独终究还是封住了她“柔情似水的内心”。
对人怀疑、不信任,甚至与邻为壑的行为似乎来源人性中的原始的防卫本能,但奥蕾丽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本能无疑会成为阻碍她追求人生幸福的枷锁,如何打碎这种枷锁,我们暂时让她在孤独中继续等待。
第二位门徒是让•克劳德。
克劳德曾是个热爱冒险的伟大探险家,这说明他是个多么热爱自由的人,因为探险绝对是人性自由的一种表现。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停下了探险的脚步,也没人知道他现在为何甘愿踯躅于现实闹心的小圈子,虽然他生活还算过得去,但在五十有八的年纪仍然单身无后,处于狭窄郁闷生活状态中的克劳德,只能说明他的内心仍渴望探险的自由。
可以想见,这种自由的感觉若得不到满足,他必定会在不快乐中孤独终老;也可以想见,他仍需要自由,仍不甘被现实的小圈子所困,他停下探险的脚步或许是为再次探险做准备,只是死亡的威胁让他对整个人生失去了希望,因此他止步于公园的一隅。
虽然有时人们仍需要狭小的现实圈子,这是人性的一种社会需要,但丧失了自由,这代价就有点大了。
以雅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她用一只小鸟告诉他这点:“既然可自由飞翔,为何只停步于公园呢?
”因此,他又背起了行囊,跟随这只小鸟,来到那遥远的北极圈;他重启了他的探险生涯,那是他自由所在,快乐所依,而在这“危险”之处等待他的正是他的“自由女神”。
第三位门徒是那个自称为“色情狂”的马可。
表面上看,马可是个雄性荷尔蒙过于旺盛的家伙,其实,他是个对“美”具有强烈渴望之人,因为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人体之“美”,当然就可作为所有“美”的尺度。
如果这种源于本能的欲望没有让他人产生不适,这种欲望其实并不肮脏,反而是一种“美”的体现,因为他得知自己大限将至,最先想到的仍是自己这方面的欲望,那只能说明这个欲望于他而言是一种高尚的“美”的需要。
但他囿于世俗的观念,以及困于窘迫的经济条件,他不敢也无法畅快地欣赏这种“美”,他只能在自己幻想中痛苦地感受着这一切。
也正因为他对这种“美”的欣赏过于强烈和直接,他才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去交女朋友,所以,老大不小了仍孑然一身,他也是个可怜的孤独之人。
以雅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为成人片配音,这既满足了他的欣赏“美”的需要,还能让他有份工作收入。
最为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找到了意气相投的另一半,这解决了他对“美”的终极渴望。
当然,如果我们不为他的欲望辩护的话,那他可被认为处在自己欲望的枷锁中,而最终打破这种枷锁的便是“爱”。
第四位门徒是个想当命运刽子手、心中充满杀戮恶念的弗朗索瓦。
他从小就迷恋死亡,嗜血、渴望杀戮,这种“死的本能”让他在大限到来之际,准备对人大开杀戒;而大开杀戒的缘由除了满足本能的欲望外,还有他充当“命运刽子手”的宿命论逻辑。
此外,他虽有老婆孩子,但他却是“上帝”1522号法则的受害人,即与他共度一生的人,却不是他爱的人。
在以雅看来,他之所以心中一直充满杀戮的恶念,是因为他“从未体验过爱”,所以,以雅认为他心中的主题乐章跟第一位门徒奥蕾丽的“很搭”,于是她让他对准奥蕾丽开枪,从此,他对奥蕾丽爱得不可自拔。
他拳打不敢表达爱的镜中自己,他拥抱敢于表达爱的镜中自己,在体验爱的过程中,他抑制住了他嗜血的本能,放下了杀戮的恶念,这不仅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那位在孤独中等候真爱的奥蕾丽。
第五位门徒是个爱上马戏团大猩猩的玛蒂娜。
当她告知丈夫自己仅有5年的寿命时,她发现那位还有39年寿命的丈夫竟有如释重负的神色。
这证明了她的多年婚姻是个失败的产物,她一直守候的竟是个对她没有爱和责任的男人。
不仅如此,她似乎从未和丈夫享受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否则她在痛苦之余为何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自己的性需要?
显然,她多年来维持的夫妻关系并非因为爱,而是她顺应婚姻伦理的结果。
道德伦理当然是一种基本的人性需要,然而死亡日期泄露让她从这人性枷锁当中彻底摆脱了出来,她自由了,她可按自己的欲望行事了。
然而,“野草”终究不能作为余生的依靠;她当然也知道她的条件很难让她找到待她真心之人,所以,以雅听出她心中的乐章,带她去马戏团看大猩猩,结果这个大猩猩让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体验和强烈的爱”,于是她赶走了负心的丈夫和大猩猩搭伙过日子成了一家人。
可见,与其说被泄露的死亡消息让玛蒂娜摆脱了枷锁,不如说是“爱”,是她遵循自己本能,对自己的爱,让她重拾了自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后一位门徒是梦想变成女孩的威利。
的确是死亡日期泄露让威利有了穿女裙做女孩打扮的勇气。
威利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父母还算开明,但他的朋友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他朋友想像“神奇宝贝”一样生活,却被父母关起来逼着听巴赫。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愿望,即便在非正常情况下,真实愿望被说出来也未必就能被他人认同。
显然,对于像威利的变性愿望,现在世俗道德观仍是一种的枷锁,即使在众门徒爱的帮助下,威利的愿望也难以实现,而要让这一切实现,且实现后还能接纳这类人的也就只有大爱之神了。
综上,死亡日期泄露在某种程度上让人获得了终极自由,当死亡的枷锁失去意义,不想改变现状的人,他会继续呆在自己以前的人性枷锁中,想改变的人们便会按照自己内心真实意愿行事,这往往又使他们从一种枷锁中跳入另一种枷锁中。
跳出的多为各类社会规范,而跳入的则是自己内心的本能,只要社会还存在,这类人仍要忍受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仍需要释放、排解或实现,而从本片所列举的个案看,能达此目的的唯有“爱”了。
(文/石板栽花 2016年1月10日星期日)
对天主/基督教和圣经完全不了解,所以从宗教角度来观赏这部脑洞极开的电影基本是隔岸观花,只能找笑点,比如上帝这个品性极端恶劣的糟老头子,比如他儿子耶稣基督的流氓气质,他女儿以雅的哥特妆,他老婆某女神的黄脸婆居家妇女身份,简直黑出花来了。
上帝这个混蛋玩弄人类的终极手段应该就是生死吧,在未知死亡终极面前,所有人都似乎有着各种畏首畏尾,于是上帝利用这种畏首畏尾制造了各种调戏人类的把戏,并乐此不疲,是啊,他除了骂老婆打女儿也就这点事情做做。
女儿终于暴走了,学着她哥哥耶稣基督离家出走人间,并遵循那个看着很不靠谱的哥哥的指示寻找六个门徒,这样加上他之前的那十二个就圆满了,人类就被救赎了,各位亲,有没有一种想抽耶稣几巴掌的冲动。
在走之前,女儿以雅还很不厚道得用上帝父亲的电脑把所有人的死期都公布了,还他妈倒计时,于是终极威胁被破了,人类世界成了一锅粥,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都知道终有一天要死的,只不过告诉你确切的时间怎么就大不同了呢,知道终究要死和知道什么时候死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啊是啊,人就是人,事实上想不通的是大多数人,于是区别的确是大大滴,这样的想不通也构成人类各种纠结,互动,挤兑着前进得各种可能性,死还是不死,活还是不活,很奇妙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雅随便挑了六个人,这六个人有着各种人类的弱点,又因为以雅的那个任性妄为而触发了心底某些藏了很久的人心,以雅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并讲他们收为门徒,这个六个门徒的故事其实也就是万千人类的故事。
在我终于感慨原来这个故事是一部另类心灵鸡汤的时候,黑出花的桥段又来了,还记得18个门徒的完美吗,原来不靠谱的耶稣哥哥其实是腹黑哥哥,18个门徒是为了让黄脸婆老妈女神开心,长期被自己混蛋丈夫精神虐待的女神终于笑了,于是女神心血来潮下偶然启动了自己的权限,世界被一个少女心的中年玛丽苏妇女给改头换面了大家自己脑部吧终于我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女权电影
这电影真的是按摩了我的灵魂,所以没什么废话好评论的了。
原声碟在线可以试听:http://fr.napster.com/artist/an-pierle-rockpop/album/le-tout-nouveau-testament-bof1.Solid Rain Theme1:092.Girafes0:283.Ea1:324.Et dieu créa la pluie1:565.Le bureau de dieu1:226.C'est à ce moment là1:167.JC1:528.SMS1:399.Dans la machine à laver1:2110.La drache0:2911.Georges1:0912.La clé1:3113.Le temps qui passe1:3614.Jean-Claude et les diseaux2:3915.Girafes célestes0:5416.Play Me3:1917.L'obsédé2:2318.Valse de l'obsédé1:2819.Le sourire de la girafe0:3620.L'Enfance de martine0:3121.Le gorille amoureux1:2122.Aurélie & l'assassin2:2023.La maman de willy1:1324.Jours peinards3:09
影片假设了全能的上帝真的存在,他是一个坏脾气的中年大叔,靠着一台电脑左右人类的命运。
女儿以雅被其在一个没有出口的房间里“囚禁”了十年。
以雅本来就讨厌父亲,后者随意玩弄人类(制造各种灾难意外)事件的暴露最终成了导火索,她决定推翻他的暴政。
怎么推翻呢?
以雅决定找到六个门徒,和哥哥耶稣的十二门徒凑成18人,正好是一支棒球队的人数,因为她的母亲“女神”最喜欢的就是棒球队。
耶稣说,这样就会有好事发生。
是不是很无厘头?
以雅用电脑将全体人类的死亡时间发送到他们各自的手机上,因为“这样人类就不会被我牵着鼻子走”(上帝语)。
主线故事就是围绕这六个门徒以及撰写《超新约全书》的流浪汉展开的。
他们分别是:独臂女:因地铁而断臂,梦见一只手在桌上跳舞;冒险男:追随着飞鸟,重拾冒险梦;色情男:把全部家当拿来嫖,再遇初恋;杀手男:打破心墙,第一次爱上一个人;富婆:嫖了一个小鲜肉后和大猩猩在一起了。
学生男:想成为女生,梦见想回到大海的鱼灵。
最后,大家一起去了海边……因为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所以没有顾虑。
想到就去做吧。
这道理人人都知道,但也只限于知道。
大多数人的通病。
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越长大,越平凡。
事实证明,即便你是上帝,键盘侠到了现实中该被打还是会被打😂
什么鬼?哪里喜剧了?
————— 📀 2015·比利时【1月【➊】】【2019 ▲ 33】【≈ 113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大概看到中间有点看不下去了
有些地方脑洞开得过大,但是关键的地方脑洞开得又不够大,真是白瞎了这么牛逼的设定
诺斯替+加尔文?欧洲是太宽容了还是灵性太堕落了……
叛逆少女离家记之法国人真浪漫。
我们是不是也是被神明用计算机设计好了的。看来宗教是相通的,都有生死簿!
小清新,但太散漫。
脑洞大开的初始 像是对宗教和社会的讽刺 其实还是一部温暖人心的片 六个使徒折射着众生百态 但部分故事却显得不够饱满 影片满满的迷影情怀 部分细节让人会心一笑 抛开政治性来说 人脸特写和打光镜头 暖色冷色调的镜头 交汇成一篇超新约全书 望终有一天世间能挥别痛苦 百花绽放
格局架构上的灵巧,构建了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反类型上帝。电影的主体在六个圣徒的困境及心愿的解决,又通过类型化的追捕来紧凑叙事进程。上帝被女性取代后,再次更新人世格局。电影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议题:人类知晓了自己的死期后,人类社会的走向是如何。
假大空
《旧约》是神,《新约》是弥赛亚,而《超新约》是人本身,即“这里便是天堂”。从神学上讲,则是传统父神的退位和母神的复兴。荒诞解构和理想主义并存的野心之作。
仅仅是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可见死亡的力量多么强大。
隐藏宗教的背后往往还有人生。
5.3/10 过度的奇观和缺乏指向的文本结合后只会变得极度疲软,不是每次童真的幻象都足够有魅力,过度的重复显得累赘和无趣(反复出现的新·最后的晚餐油画,反复呈现的维克多书写超新约全书,本身并未有力),对圣经的借用仅仅停留在最表面的结构和表意文本上(出埃及记仅是离家出走,门徒也仅是多凑六位,消失的“哥哥”似乎是耶稣),更为复杂的对位则模糊不清,并未从人物的状态和行为上看到转变,到最后沦为一场自我狂欢的马戏秀场。选择的六个门徒似乎刻意呈现一种多元性,但是又是不够多元和复杂,局限在一个安全区内原地踏步。
最后是完美的大结局:男孩成为了女孩,杀手和目标相爱,金发阿姨和金刚大叔组成了家庭,流浪汉成了作家,色魔找到了自己的专属…………一部你可以笑起来又可以沉默下去的法式喜剧。
无聊
脑洞大开,但是法国人的浪漫还是不对胃口
单独几个故事还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