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霍顿与无名氏

Horton Hears a Who!,霍顿奇遇记,大象亚钝救细界(港),荷顿奇遇记(台),霍顿听到了呼呼的声音,霍顿听见了谁,Dr. Seuss' Horton Hears a Who!

主演:金·凯瑞,史蒂夫·卡瑞尔,卡罗尔·博内特,威尔·阿奈特,塞斯·罗根,丹·福勒,艾拉·菲舍尔,乔纳·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霍顿与无名氏》剧照

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2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3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4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5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6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3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4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5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6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7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8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19霍顿与无名氏 剧照 NO.20

《霍顿与无名氏》剧情介绍

霍顿与无名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名为欧诺的热带丛林中,小象霍顿(金·凯瑞 Jim Carrey 配音)和朋友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此。某天,一粒灰尘闯入霍顿的世界。当灰尘经过他面前时,他仿佛听到微弱的求救声。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追逐,霍顿终于在一朵花上找到了那粒灰尘。原来灰尘上有一个“无名镇(呼呼镇)”,当地人民原本生活安泰,无忧无虑,但一枚滑落的果实却将“无名镇”所在的灰尘从苜蓿花蕊上撞向天空。这一变故让即将迎来百年庆典的“无名镇”出现诸多怪事,偶然机缘,小镇镇长麦多多和霍顿间取得了联系。为了让小镇重新回到稳定状态,霍顿决定带着他们回到原有的世界…… 本片根据苏斯博士(Dr. Seuss)的同名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考试之神战后之战生有余罪迷宫:秘密爱情感冲击线魔卡行动再见了,我的克拉默好莱坞俗套大吐槽镭射兄弟激战外星人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奇异贤伴黑色天使第二季日本生活的艺术第一季清泉河的呼唤拦截证人雪莉少女情满九道弯一生守护猫眼神探之红莲第一个周日无限金装少年唐伯虎解密画不投机生理酱青春如期2:青春梦想四十才开始美声了解的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甜蜜杀机

《霍顿与无名氏》长篇影评

 1 ) 我在我的世界不能犯规,你在你的世界,笑我无所谓

每一刻都在发生奇迹,当我们是弱者时,我们总是清楚地知道,嘲笑别人的人无比愚蠢。

总会有这样的时候,我们的信仰被人攻击,行动被别人置疑,那个时候,我们是可怜的霍顿,正直的镇长;也总有这样的时候,我们嘲笑别人的无聊,不齿别人的所作所为,那个时候,我们是心术不正的袋鼠,是自以为是的主席。

然而,我们永远不知,在我们的世界的天空中,有一头不为我们所知的巨象,在我们的世界之外,有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本身,也许可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

但是,我在我的世界不能犯规,你在你的世界,笑我无所谓。

 2 ) 爱很单纯

一颗小灰尘一朵小花一只大象当我静静的看完它,一种久违的感动洋溢满心。

好简单的小人物,很平凡安静的生活,不经意间却拯救了一个镇。

Horton单纯明亮的心触动了我。

这样简单透明的心灵是难得的。

爱很单纯,爱应该是单纯的,是一种很简单的依赖,很简单的温暖,很简单的信任。

不是索取,要求,甚至不是期望。

动画制作的很成功,刻画的很细腻,欣赏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宫岐骏的《龙猫》,他们相似之处就是都唤起了我童年的美好。

我觉得这片里也蕴涵着这层意思,展现着孩子充满幻想的世界,记得《龙猫》片尾曲里唱道“只有孩子才看的到龙猫”,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孩子们纯洁天真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孩子们的爱很简单。

成长后的我们不再相信很多事情,一切慢慢开始变的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但真的我们就这样失去看到“龙猫”的机会了,不是的,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都还有机会,只要我们去相信生活,让一切简单起来明亮起来,真的会不一样呢。

很多人现在已经不相信还有单纯美好的爱情,我也曾经绝望过。

但现在我不这么想。

因为我发现,只要自己的爱单纯了,一切就单纯了。

其实自己简单一点,一切就真的简单很多。

就象Horton,不管别人怎样,自己坚定的做好自己才是关键。

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被爱,但每个人都有爱别人的权利。

如何去享受这种权利而不是让它变成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这,就要看你自己了。

 3 ) 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永恒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呼吸是短暂的我想我只好沉默因为这问题地球它还在思考着 (一)入夜,寸土寸金的体育西,路边一小块草皮上挤满了乘风纳凉的人,活像地铁上拥挤的车厢。

婴儿的好奇心无境,眼睛里盛满了天河城的闪烁流光,五彩斑斓(他们并不知道那被指控为“光污染”)。

橱窗里缤纷的商品宛如卫星引力,吸引着潮水般的人们来了又去。

在弥漫着冰淇淋香甜气味的空气中,他们狂欢购物。

这似乎又是一个快乐的夜晚。

我却不合时宜地又想起那幅令人惊叹的画面:就在刚刚过去的夏至之夜,一轮满月在希腊的苏尼恩岬上空升起,近得仿佛就虔诚俯身于这座2400岁的海神庙面前。

此刻是短暂此生的寻欢作乐,彼端是永亘不歇的寂寞演出。

那一刻美丽得近乎让人哀伤,虽然演员从来不在乎席下虚实,就像太阳燃烧,满月升起,恒星发光,大地震荡,植物拔节,从不因你我喜怒而更换日程。

我们所有的不过是感受或不感受、相信或不相信的选择而已。

抬头仰望,你能说出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吗?

谁来,先把这漫天人造的嘈杂和喧嚣关掉呢,哪怕一会儿?

每当这么想的时候,人就悲观地跌入过去。

(二)很久以前,我家住在小学的教师宿舍里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八九岁的小孩,大部分时间会去乱跑、跳高或者是跟琼杨比赛摘花;要是跟我妈吵架了,我就气冲冲地跑到操场大力地“噗通”躺下(现在想起来,没有碰巧被石头之类的敲傻,算我走运),故意要消失要让她找不到……通常是傍晚,闭上眼的世界里,鸟声隐去,虫鸣却越来越响;睁开眼,晚霞褪散的天幕上,淡白色的月球开始显现,金星忠实地蹲在一边。

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寻找“失踪”的我。

拍拍身上的草屑,我就乖乖缴械、回家吃晚饭去了。

我妈曾骗我说,七月初七的夜里,双眼蒙上白手帕就能看见牛郎织女来相会(不好意思,这个典故我讲过很多次了,实在是印象深刻)。

在等待七夕夜的日子里,我搜刮了所有故事书上的传说:牛郎织女会穿着戏台上那样华丽的古装吗?

还有银河、喜鹊搭成一座桥,王母娘娘会出场吗?

……我妈还说,不可以用手直指着月亮,不然月娘娘会在你睡觉的时候来割你一只耳朵做卤水吃!

……鸡包纸,纸包鸡,纸能包得住鸡吗?

麦兜说可以的,当鸡还小的时候。

我却不用等到鸡长大成“鸡”,在仰了一个晚上的脑袋、紧紧捂了一夜的耳朵之后,我就知道,牛郎、织女、月娘娘、王母娘娘、喜鹊、水牛……统统不会来了。

但是,那丝毫不妨碍我多年后反复提起这些事件。

反而,现在的我为曾经的“相信”而感觉幸福,就像听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的歌声会闻到妈妈的气味一样。

我只是很想知道,现在的小孩还会相信那样的 “谎言”吗?

(三)我妈的这种民间“谎言”有个学名叫做“神话”。

那是童年时代的人类遥望浩瀚星空时用想象之线编织出来的网,企图网住那源自未知的恐惧感和渺小感。

他们把目所能及的星空(黄道和赤道附近)分成二十八个区域,东、西、南、北各分七宿,分别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看,把它们描画成形似我们已知的东西,是不是亲切了很多呢?

在西方,古希腊人则用假想的线条把主要的亮星连起来,编出了四十八个星座;而希腊人跟我们广东人一样很爱拜神,所以每个星座都由神来掌管,比如守护我们金牛座的是美貌的阿芙萝黛缇 (Aphrodite) ——维纳斯女神,我们那儿人将之本土化后,唤作“妈祖”。

更久远的时候,也许是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恐龙们惊慌的眼眸中倒映出一道刺眼的白光,接着,是一枚巨石越来越近的身影——它的直径大约有10公里。

怎么也没想到,温柔的星星坠落时会是这般狰狞面目,初次谋面就毫不留情地扼杀了这地球上曾经最繁盛的生物。

后来,人类从燧石、燧木之间取得了火种。

这一次不再是凭空的线条想象,那是天外的星光降落地球,近在咫尺,神奇的魔术就在指尖发生。

再后来,星空越来越不神秘了,或者,是我们越来越不好奇了。

关于星空的那些远古传说已经很少被提起,因为我们甚至都不再抬头注视它们。

除了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谁会在意山脉上月亮升起的轨迹、双子座的星云如郁金香般浓烈、哪怕是眼前的水洼里正倒映着明亮的金星呢?

我们更擅长的是将它变成致世经用的指南地图,如女巫店每周发布的“一周运程”: 你蓄势待发,你财务平稳,你的爱情是忽明忽暗的旋转之门……肃穆的神话被转化成一种活生生的娱乐。

好像什么都不干,生活就会如女巫们、星座小王子们所预言的那样照常运转。

去掉肃穆或娱乐的外壳,其实神话与占星无异。

茫茫宇宙中自觉渺小的我们,总是要抓住些什么,试图去抵抗复杂、难预测和不可解释。

矛盾的地方是,如果说,热切地收看每周运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命运的关注,为什么你又等待着别人的预言而不是自己去实现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占星又与神话差得很远,因为我们通过星相的解读而自以为掌握住了命运的同时,却失掉了人类在童年时期对自然的敬畏感。

对很多人来说,占星只是娱乐只是指南,而不是让目光进入浩瀚星空的入口。

(四)如果没有大象霍顿,星空对我来说,还只是夜晚散步时美丽的点缀。

5月的大地震荡之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渺小如尘,人如蝼蚁。

就像寄居在一朵随风飘散的紫色苜蓿花上,碰巧幸运地遇见了一只心地善良的大象。

可要是落入了袋鼠或秃鹫的手里呢?

那是生活在小小灰尘上的人所能控制的吗?

人面对浩瀚不免会产生无力感,所以我们自信的根源大多数来自于“掌握”。

在穿梭城市的地铁里,房地产商贩买着“家”的梦想:安逸的大屋背靠山林,毗邻湖湾,阳光洒进花园,白色的栅栏可以让你与邻居和睦共处,孩子在如茵绿草上绽开笑颜,有情人在钻戒的折射面里忘情地拥吻。

环顾我们周围的一切,山林、清风、温情……原本属于你或不属于你的、可遇不可求的,一切都待价而沽。

古人用想象的线条丈量星空,我们的计量单位则是“消费”。

如果星星真的可以用钻石来替换,那么请你告诉我,一生的岁月光阴等于多少枚戒子?

我见过的最壮阔的星空,是在广西的山区里。

那晚停电,搬出椅子在操场里坐着。

星光在教学楼的楼角处狡黠地闪烁。

远方,在更广大的天幕上,星团簇拥,宛如新磨出的水晶柱。

那是光旅行了多少万年的途程?

那是不是一颗恒星濒死时发出的剧烈强光?

那些童年时期的血脉相连,那些荒洪年代的神明致敬,那些亿万年来不曾中断的丝丝缕缕的联系,离我们已经多少万光年?

……我无意回到过去,但我羡慕古人。

那时候的星空澄澈,溪水清清,人与宇宙亲近相依,而不是贩买与被贩卖的关系。

遵照上帝的旨意,我们应该进化出的是大象霍顿的耳朵。

站在树顶听风的歌。

仰望星空数心跳的节奏。

那一刻,一切都将平静。

那一刻,就像最初那样,静静的,泪流满面。

 4 ) 很有爱

动漫电影我看过很多很多,日本动漫都是那种小清新,富有感情的人看很温暖。

美国等西方动漫好多都是奇幻冒险,总动员系列都很不错。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大象霍顿偶然间发现一粒尘该,而且这粒尘埃里面有生命,下面就是为了保护这粒尘埃与袋鼠妈妈的斗争。

其间还有好多其他小动物的角色,都很有趣。

这个故事也在讲述好多道理,对小孩子也很有教育意义。

1、不要相信权利,只有真理才最重要;2、为了追寻真理,要不惜一切,即使受到威胁;3、要有自己的理想,就像乔乔那样,最终会有用武之地;4、一切皆有可能,没有设么不可能;5、孩子总要长大,不能一直躲在襁褓之中我爱这部电影,我爱优秀电影。

 5 ) 着实无趣

2008年出品的这部《Horton Hears a Who》着实无趣,可见没有故事的弱智动画切不可看。

全片主旨大约是“坚持自己的真理”、“尊重别人的观点”、“强权造就的服从必会推翻”、“新一代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真理与存在的声音总会出现”……如此这般的主流价值观在生硬无趣的表达方式下不断重复的结果就是死撑着看完却觉得浪费时间。

 6 ) 我们是存在的

很多评论都说,看《霍顿与无名氏》,看出了深刻的政治寓意。

然而看了这些评论,总觉得意犹未尽,挠不到痒处。

《霍顿和无名氏》据说是讽刺麦卡锡主义的——但是如果仅仅看到讽刺麦卡锡主义,那么就不得不说,有点肤浅了。

《霍顿和无名氏》中至少有六个阶级。

第一个阶级是袋鼠,这个阶级是统治阶级,自认为,也被无知的愚民们普遍认为代表正义和公理,代表普遍意义上的正确,很多时候,代表被煽动得群众,代表麦卡锡主义者。

第二个阶级,是霍顿,这是持异见者。

第三个阶级是小老鼠,这是清醒,但不敢坚持,害怕群氓的一个阶级。

第四个阶级,是猴子等群氓,这些都是愚民。

尽管愚不可及,容易被煽动、但是它们是谁获胜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有投票权。

这些群氓,没智力,有权力(抓住霍顿的武力。

)。

看看片子里面是如何刻画这些群氓的。

猴子一开始出现,是打赌,往嘴里面塞香蕉,塞到最后,鼻子里面喷出来一只香蕉。

还有香蕉机关枪。

丫们尽做一些无意义,又很煞笔的事情。

象美国的普通人。

丫们尽管很傻,但是手里的权力,是真金白银的,尽管很多时候被利用,把这个权力拱手让给了袋鼠作威作福;秃鹫这阶级,咱就不多提了。

最后,还有一个阶级,很多朋友都遗忘了,这就是无名小镇!

无名小镇很小,前几个阶级,除了霍顿以外,都不承认它的存在,但是丫们做的任何事情,又都深刻的影响到无名小镇,一点霜冻,就成了扑天大雪;哈一口气,就冰化雪开,跌一跤,就是地震。

无名小镇几乎没有为自己辩护的能力,也没有要求自己权利的能力——无名小镇是什么?

是一个贱民的阶级。

各位,先生们,女士们,你们觉得,我们是属于哪一个阶级的呢?

考虑到无名小镇内部还自成阶级,那种辩论用玻璃盖子盖起来,不让普通人听到,用驴子的画诬蔑,用机器,把失败一方的嘴拉开来,表示高兴了,和谐了。

各位,你们觉得,我们是哪个阶级呢?

我不是想表达东方和西方的对立。

也不是想表达,东方都是无名小镇。

实际上现实社会里,无名小镇的市民,仅仅是我们而已,我们这些小人物而已。

东方的大人物们,仍然是无名小镇外的阶级,很多时候一样意识不到我们的存在,而决定着我们的生死。

西方,和大人物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我们,油价涨、房价涨、经济紧缩、甚至于路边不许摆摊、……大人物考虑问题,要么从全人类,要么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再不济,也得一个城市、一个区、一个街道,大人物很少考虑到具体的个人。

然而大人物一个随意的决定,往往就影响到我们的一生,上山下乡啦、知青啦、现在的医改啦、改制啦、下岗啦、教育产业化啦、失业啦——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大喊一声“我们是存在的”!

因为那是我们的青春、生活和生命!

 7 ) 一部现代宗教宣传片

这当然是一部宗教宣传片。

我们就是无名氏,活在一个不相信有神存在的世界里,只有市长作为一个信徒,发现了有神在宇宙之外的存在。

神却是一只大象,活在一个不相信有我们存在的世界里。

袋鼠女士等扮演了魔鬼的角色,要毁灭我们的世界。

我们的宇宙相对于神的世界来说,只是花朵上的一颗粉粒罢了。

神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过渺小不代表不存在,渺小不代表我们就没有生存的权力和作为人的尊严。

市长扮演起联接人与神的人间救世主的角色,大象则在人间之外,用“person is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默默地拯救着我们的世界,不管我们是否真的相信他的存在,他默默地,善意地对待着世间的一切。

作为一部好莱坞架构的寓言动画电影,全片的主题思想以及内容架构在最初10分钟就已经铺垫好了,后面就是具体的娱乐过程了。

以上是我在看了三分之一后的一些感受。

后面估计还要把朋友间的相互信赖、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等宗教所宣扬的爱的道德加以表现和肯定,自我献祭和牺牲的内容与这个片子的目标市场(儿童)的接受能力不相容,应该会被回避。

 8 ) 存在感

这部电影前后看了三次。

第一次是1年多以前。

看了以后感觉有话要说。

却完全敲不出任何像样的文字。

第二次是几个月前,总想敲点文字发泄下。

依然无果,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作文了。

well。

直到今天,有人提起了“存在感”这词的时候。

阿泳突然发现,对!

就是这词!

于是立马再看第三遍。

终于。

能敲下这篇文章。

关于这部电影。

豆瓣上的似乎有一部分人给出低分是因为其原作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电影版却完全没有这意味了。

well,阿泳没有拜读过原作,只是觉得,单单作为一部电影,它依然是好看的,而且,看完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其实,这讲的就是一部纳米生物如何刷存在感的电影罢了。

而,霍顿作为一只特立独行的大象(虽然片子里所有动物都非常“特立独行”),似乎在机缘巧合之下,与纳米生物获得了联系。

也就是说,他俩互相刷了存在感了。

(笑)然而,这部片子在开头和结尾,都透露出一种理念。

既然,有这么一个“尘埃上的呼呼镇”,那么,我们的世界,或许也就是别人眼中的尘埃上的世界罢了。

呼呼镇有幸,而霍顿单纯,于是乎,呼呼镇在霍顿的世界刷了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well。

问题是,那么,我们呢?

这么一想,似乎许多事情,都是在刷所谓的存在感的问题?

什么离家出走,什么分手吵架,什么跳楼,什么暴动,什么露营,什么发微薄,什么发人人。。

等等等等。

似乎,都只是在“刷自己的存在感”,透露出一种我在这,我干啥,我想啥的信息罢了。

不不不,再这么想下去,似乎要开始鄙夷自己写这篇文章似乎也是在刷存在感罢了。

呵呵。

不过,电影里的呼呼镇,是为了整个呼呼镇的存亡,才卖力的大喊“we are here!

we are here!

we are here!

”,恨不得把每一个喉咙都喊破了来给“外头”的世界怒刷自己生老病死都在的渺小世界的存在感。

看到这里甚是感动。

其实,阿泳理解麦多多(镇长),得知霍顿的存在,得知自己是有多渺小的时候,内心是有多恐惧。

试想,倘若你发现,你的生活你的世界,只是“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尘埃”,就像你自己从来不会注意到空气中虽然看不见,但是到处都是的尘埃一般。

所以,才不愿意当一个渺小无知的人。

大约是小学1年级的时候,依然记得,是下午,翡翠台动画黄金档,但是看的是什么动画倒是忘了。

依稀记得里头是有人死了(大概是主角的重要的人什么的吧),然后阿泳问了旁边的大哥哥(老爸的徒弟),死了是什么意思?

大哥哥的解析已经模糊的完全还原不出来了。

不过,那种理解了死亡就是虚空,自己不再能感受和存在于死后的世界而感觉到浑身冰冷天旋地转的感觉倒是记忆犹新。

并非惧怕死亡,而是惧怕死亡以后和这个世界再无联系,仿佛自己不曾存在过一般。

所以,有一段时间,阿泳甚是厌恶星球,宇宙类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里都不把人类当一回事,把一个星球的泯灭一个宇宙的消失说的那么轻松简单,甚至压根就不提任何智慧生物,因为,正如片子里面所说,宇宙太大,大到人类根本无能为力。

或许,也就是阿泳为什么只喜欢看野生动物,以及人类的纪录片的原因罢了。

这么一想,霍顿真是个好到极点的好人。

为了那么一个只有他一个人才知道的尘埃世界,甚至与全世界为敌。

倘若放在人类社会。

霍顿就是个精神病人,要强制进院了。

当然也不会有这么浪漫的送尘上山的剧情了。

想起《超时空接触》的女主也是,耗费了自己大半生终于与外星人取得联系,却因为时空差距,在全世界人看来,她是失败了。

多么悲哀,自己拥有一段证明着某些重要东西存在的回忆,却没有任何人认同。

其实,说不定霍顿就是个傻子,不然为什么那朵只不过多了一颗尘埃的苜蓿花落到一望无际的苜蓿花丛的时候,他会绝望。

然而,他居然还下去一朵朵的找那朵只不过多了一颗尘埃的苜蓿花。

渺小的“呼呼镇”的存在,有那么重要吗?

是的,霍顿的答案是肯定的。

私以为,存在感这种东西,是别人给予的,而不是自己获得的。

不过,霍顿竟然是那么珍惜“能给予别人存在感”这种权利,似乎,有点过于浪漫主义了呢。

想想, 大概自己做不成霍顿那样的人。

而是个普通的渴求存在感的人罢了。

大概学的知道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只不过是为了有这么一种“知道这东西的有我”“能做这事情的有我”这种的存在感罢了。

越想越觉得不对路。

“万物生而平等,无论他们多渺小。

”大概就是说,没有谁更重要的意思吧?

不过,似乎世人总在寻求证明自己很重要,当然,包括阿泳。

然而,看看霍顿,就觉得不可理喻,他压根就不在乎他自己在自己世界中的存在感,只有挚友支持,完成自己对麦多多的承诺,就满足了。

直到被众人关进笼子里面,驱逐出森林,也不在乎。

看到这里阿泳不禁摇头,霍顿真的太蠢,太傻了。

虽然,电影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就连一开始反对霍顿的袋鼠也給渺小的呼呼镇献上一把小伞。

然则,现实中,并非所有事情都会有完美结局。

其实,越长大就越会理解其中的道理。

现实中的霍顿会被关进精神病院,现实中的霍顿不可能找回那颗苜蓿花,现实中的霍顿不可能和袋鼠和好。

到底,这只是个童话故事,罢了。

现实中的阿泳总有无能为力的事情。

当然,霍顿,这样有满足自己的存在感,也能给予别人存在感的人。

一直,是阿泳的学习目标。

 9 ) 搞笑&思考

http://qianmona.blog.sohu.com/99068105.html如果某天我们醒悟,其实地球不过是一粒微尘,该怎么办?

最近特别喜欢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

换作中国人,肯定会把这样的哲学命题讲得玄之又玄,把人绕晕了以显示里面内涵的高深。

可是,万幸我们遇到了直线思维的美国佬。

关于宇宙间人类的存在感,看蔡康永写过:似乎是人类觉得特别寂寞、特别孤独,生怕自己就是世间的唯一,所以才会这样不厌其烦、不惜代价地向太空找寻地外生物。

而那个微粒上面的小小世界,充满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产物,官僚作风啊、盲从思想啊、崇拜权威啊等等。

但是很鲜活骄傲。

特别喜欢那个可怜的镇长,在议会里面对长老们的淫威和群众的期待,惴惴不安的样子;说出了违背传统的话,于是立即有个巨大的透明罩子把他跟议员们隔离开来,留下长老们跟他“私聊”——这分明就是生动的美国政治嘛。

行政长官没有实权,很多时候就只好做“大家期望他去做的事”。

还喜欢他那数不清的女儿当中最默默、最忧郁、承担家族期望的儿子。

他夜里乘坐一系列神奇的交通工具、神色泰然地前往自己的科学宝库,还有最后唱的唯一一句歌儿,就足矣让所有人喜欢他了。

还有搞笑的一段,镇长去和女儿们说晚安,一个小女孩要一杯水,马上就有接二连三的声音从房间各个角落冒出来:“Me too! ”“Me three! ”“Me four! ”……然后就有了倒霉的爸爸玩杂技一样举着几百个盛满水的杯子艰难前行的镜头。

关键是,他还居然在这个时候叫住男孩,跟他谈人生!

——天啊!

其实最震动人心的,还是最后那段大家一起发出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

全镇的人一起不停地吼叫“We are here!”,大家把所有的乐器、金属器皿、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悉数用上,只是为了向大象Horton的卫道士族友们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场面实在是太具有某种浪漫主义的、诗意的气场了。

能看到吗,里面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还有美式的人权思想。

这是这一类动画片,或者小说,最大的功用了:让更多的人去思考。

 10 ) 强烈的政治隐喻却让我感动得落泪

因为一个晚上接连看了两部烂片让我无比愤懑就顺手翻来 Horton Hears a Who调节下心情,理由很简单,它是动画片,憨态可掬的Horton一定很好玩。

结果好玩是好玩,可还是把我给看哭了。

既然这样,还是从电影原著说起。

原作者是美国人最引以为豪的儿童文学作家苏斯博士,他的作品被当作启蒙读物,成为两代美国人的童年记忆。

原作出版于1945年,正逢麦卡锡主义肆虐,苏斯博士借大象霍顿之口宣扬民主思想。

响当当的反派角色袋鼠夫人无疑是典型的右翼分子做派,凭借一根长舌煽动着森林的宁静。

与此同时,群众们往往是盲目和不知真相的,这种盲目的热情极为可怕,他们以最良好的初衷最善良的心灵做着最具破坏性的事情。

苏斯博士的原作太有预见性,他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经预见到在半个多世纪后一个东方民主国家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或者说,历史是会重复的,历史是可以重复的。

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演历史。

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无名镇所有的人用尽全力的喊出“we are here!we are here!"的时候眼泪掉了下来,是我太容易被感动还是这里面真的有种打动人的东西。

高兴的是电影清新幽默的风格并不让它沉重的政治隐喻显得臃肿,深刻中不失可爱,呵呵,算是老少皆宜。

《霍顿与无名氏》短评

JOJO好可爱

8分钟前
  • 大麻
  • 还行

蛮奇妙的想法~

11分钟前
  • 张頔霏
  • 还行

为了剧情而剧情,再说这个世界观概念在2000年后已经不算惊奇的了。

15分钟前
  • 坍塌
  • 较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16分钟前
  • Kaito
  • 推荐

一花一草一世界..我們只是借居在砂子上的一粒沙..

20分钟前
  • 泰式電影請上菜
  • 还行

受不了

25分钟前
  • Dawn Lai
  • 较差

微尘上的世界很惊艳。但是太多直白的说教,整一个理工科宅男的抱怨,正直守旧的父亲,掌控一切狠心破坏的母亲,决定规则的老头子们,不要告诉我要做什么,不要叫我笨蛋。P.S那么久以后(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多久)在已看里面看到,「这是什么东西,我真的看过么?」还好写了短评,不然真想不起来

26分钟前
  • momo
  • 较差

花上有一粒灰尘,灰尘里有一个世界,很新奇的设定。

29分钟前
  • godzilla
  • 推荐

寓意深刻,但我还是不喜欢。。可能是逻辑稍微i有些牵强。。虽然我也知道他表现的是什么。。。总的来说用力过猛吧。。

33分钟前
  • angela的留声机
  • 还行

政治隐喻味道太浓,剧情无亮点

34分钟前
  • 1127360943401
  • 较差

想象力~!

38分钟前
  • 找凹的凸
  • 推荐

剧情太平淡了

40分钟前
  • 亮者
  • 较差

就算是动画片也要遵循一定的物理原则,而它正缺了这一点

41分钟前
  • Тарула.
  • 较差

霍顿与无名氏玛丽与马克思我们都是speckwe are here开场挺震撼的,一路走低

42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还行

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呼呼呼~~

43分钟前
  • motongg
  • 还行

我当年是为了全程只有五句台词的某个傻逼去看的……

47分钟前
  • 夏白夏-
  • 还行

很有意思~!!

51分钟前
  • 微千葵
  • 还行

Very Cute

5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53分钟前
  • COCO
  • 较差

杀了我把

58分钟前
  • 叶荣添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