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之战》其实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样,它的题材是很有意思,在伟大发明的背后,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但国外影评没有很给面子,有些说法是剧本步调问题,看完之后也就明白为什么了。
《电力之战》的说故事方式有点乱,会在不同场景间切换,且每个桥段都还没讲得很清楚就切换了,一方面是对于故事的理解有点辛苦,但这我觉得还好,因为慢慢还是会拼起来,比较会影响我的是感受度,情绪的累积不太容易形成,因为角色还没有什么展现心情的机会就切换了,太零碎的感受是拼不回来的。
对角色的关心也就不会很高,这点会直接影响融入电影的程度。
好在几位演员都很不错,即使他们的桥段很片段,也靠演技尽量把能呈现的呈现了,所以还算是有补救作用。
最明显的是电影近尾声的一场对手戏,只是两个人对话而已,但聪明的比喻、话中有话,加上两位好演员的语调、神情,说出了一种复杂的敌友关系,能够成为难缠对手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和你旗鼓相当的高手,就算因为个性或其他原因而永远不可能合作,有个这样的人存在…仍是种很微妙的感觉。
即使电影没有舖陈得很好,两位演员也是把这么抽象的东西演出来了。
如果把上述的感受度问题拿掉,单看《电力之战》要讲的主题,是还蛮有趣的,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但就只有这么一句话,背后是什么样的背景?
对于没有刻意去了解这些的观众来说,《电力之战》是让我们对于我们所熟悉(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电流有更多的认识。
首先,《电力之战》可以看到有电力发明之初,所遇到的技术困难是什么,以及发明家们怎么样去开发新产品,并不是一个人关在实验室,而是有自己的团队、公司,很重视专利,且不是宅宅的科学家而已,也会想卖东西,想占有市场等等。
既然有扯到钱和名的问题,就会有斗争。
所以《电力之战》也可以看到爱迪生以及他的头号对手威斯汀豪斯之间的你来我往,这大战并不只是谁先发明出什么,因为电流不只是电流,也会涉及到如灯泡、发电机、变压器等等,怎么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卖自己的电流,不仅是科学,也有行销、人脉、资金、技俩等等因子,甚至可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关联,并不是「爱迪生发明了供电,大家就有电了」这么简单的,别忘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利益、名声、面子等等问题。
超清支援,公众号“影漫博士”已收录这些议题本来就有趣,加上这是一个平常我们不会看到的战场,增加了它的新鲜感,却又因为电流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新鲜感中还带有熟悉感,让《电力之战》的故事有蛮好的优势。
我必须要说,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讲得更好,《电力之战》所用的呈现方式,对我个人来说并没有很理想,可是因为题材有趣演员又好,多少可以压过这些呈现方式的不足,我会建议兴趣是来自题材的观众去看《电力之战》,我自己看完确实觉得这题材很好,但若对题材没特别兴趣,单纯是要看电影的观众,可能会看到比较多缺失面(但也不至于太糟,只是相对于这种卡司和题材,可惜掉了)
影片让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爱迪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爱迪生是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是说出 “天才=99%汗水+1%灵感”的勤勉主义者,是课本上刻画的“将光亮带给世人”的先行者。
但《电力之战》中的爱迪生却是一个冷酷且固执的发明家,不近人情,还对竞争对手恶意抹黑,更不惜利用舆论压力污蔑对方。
电影中有一幕,特斯拉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应聘,爱迪生告诉特斯拉,若能将马达和发动机改良成功会支付他5万美元的酬劳(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特斯拉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爱迪生却反悔了,爱迪生说,5万美元的酬劳只是一个玩笑,不必放在心上,谁能想到,“发明大王”实际上是个言而无信且压榨劳动力的奸商呢?
同时,他的固执己见也让人大跌眼镜,他执意要让新公司和自己的名字挂钩,因为在他看来,爱迪生和电是同义词,他希望世人提到电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他而不是别人。
反观他的对手威斯汀豪斯,在处理名称一事上,表现的态度就友善了许多。
威斯汀豪斯是一个商人,但他并不冷漠无情,他忠实诚恳,原则明确,将亲友放在第一位。
他会为了员工的去世而感到悲愤,也会心忧自己的交流电是否真的存在致死的危害,他推广交流电是为了降低用电成本,希望将电力普及到千家万户,普通人都能用得上本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使用的电能。
他的行为也和爱迪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他那句“电就是电,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胸怀。
这部传记片犯了不少的错误。
首先,片名为《电力之战》,历史上真正的电力之战是主张直流电的爱迪生和主张交流电的特斯拉之间的斗争,但是在电影中,特斯拉这个角色却被大面积弱化,实属可惜。
要知道,历史上的爱迪生和特斯拉就是美版的“瑜亮之争”,两人多年的恩怨情仇也成为了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另一方面,《电力之战》片名中提到的“电力”也被弱化,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更像是资本金钱之间的角力,Current War(电力之战)也变成了Currency War(金钱之战),虽是一个单词的变化,但影响了电影的走向,剧情也变得苍白无力。
电影着重于角色的故事刻画,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导演没有提出超越角色本身的时代意义,也没有向观众提供震撼的历史影像,只给观众们看到了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感受不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斗争的暗藏汹涌。
观众们在看完斗争之后想到的,更多还是角色上的内容,例如爱迪生的“人设崩塌”、威斯汀豪斯的心胸宽广等,但是电影并没有让观众拥有一个清晰的历史概念,也不知道这场斗争对后世的影响,作为一部传记片,这样的匮乏也不禁让人有些失望。
节奏感在线,这么多的内容或许做成4-5集的迷你剧讲述会更好。
不过卷福这次不灵了,爱迪生应该是他最让人留不下印象的高智商角色。
是的 爱迪生发明了电影 才有了我们现在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爆米花时光 要知道在影星出现之前 被人们熟知的喜爱的崇拜的仰慕的想得到签名的很多都是科学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 才雄辈出 如果你对特斯拉有好奇心 也不要错过本片 讲述1880年,“电灯之父”托马斯·爱迪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饰)与铁路大亨乔治·威斯汀豪斯(迈克尔·珊农 Michael Shannon 饰)为争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电力供应系统,展开连场恶斗。
爱迪生发明了直流电发电机,威斯 汀豪斯研发了交流电发电机,当两大发明家明争暗斗之时,神秘后起之秀(尼古拉·特斯拉 Nicholas Hoult 饰)突然出现…三位电力巨人会如何改变世界
本人电气专业,带孩子去看的,在看到那么多熟悉的设备和那么牛的科学家的时候,通用电气,西屋电气,爱迪生,特斯拉。。。。
看着这些行业巨人/祖师爷一个个出来,就够我激动的一波又一波了。。。
还有就是看到两根电线要短路的时候。。。。
也是习惯性紧张。
孩子看不太懂。。。。
一直有问题,做个记录。
问我,当时这时候中国什么状况?
我回答:1894年,甲午战争,慈禧李鸿章亏了2亿白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来,从外国银行贷款3亿。
我们那时候应该忙着还钱。
问我the current war 什么意思,我回答,current有个意思,一个是现在的,一个是电流。
表示这两人在ac/dc方面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也许可以看作当前的战争,希望我们中国也有这样进行头脑风暴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也许就出现在你们这一代。
(后来又查了一下,current还指货币里的流通,貌似有暗含商战之意,这个就不懂了。。。
)问我直流交流到底哪个好?
我回答: dc控制精确,而且用起来特别简单,人类在刚驯服电得时候,当然选择直流,就像初高中物理课基本不涉及交流一样。
但是ac传输方便,发电容易,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上大学电气要重点学ac知识。
是人类对电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
ac/dc本质都是人类尝试去利用电能,没法比较。
问我电动机和发电机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回答:发电机把别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利用电能开始转东西,产生力量。
问我爱迪生是不是太小气了,拿威斯汀豪斯总当敌人?
我回答:也不一定,爱迪生用了无数日夜才发明出灯泡,当然宝贝,比如我养你10多年,突然别人把你抢走,喊别人妈妈,我也会崩溃。
但是新发明总会有1.0版本,2.0版本,不一定都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
所以虽然他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这样结果未必事对的。
问怎么总有人找爱迪生签名,没人找特斯拉。
答:一直在前几年前,没特斯拉车以前,他的名气仅限于行业内,所以当时的人不认识他很正常。
爱迪生是世界最伟大的的发明家之一,所以到处有人找他签名。
问:通用电气我好像听过?
答:通用电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一直到今天,长大你会碰到各种他家产品。
综合一下,适合孩子科普电气知识,适合电气专业补习历史,电影复现了那段电气发展历史。
非常难得。
知道历史才能更深的理解这些概念,比纸上背概念印象深刻。
还有好多我想跟孩子说一说,关于交流电机的控制,关于高压线路的传输,关于变压器,但是太小,现在还听不懂。
以后会带着孩子2刷。
我自己在工作郁闷的时候也会去看看片段,问道于贤。
感激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科学家们,没他们,我们现在还在吃土。
人类某些方面真伟大,某些方面稍微弱点。
这才是人。
每个科学家都不是完美的。
这不是饭圈,这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
可能会迷惑,但是人类整体从没停止过进取和反思。
无论如何,投身科学的人,天然就带正义性,因为他们造福人类。
爱迪生与威斯汀豪斯引起了直流电与交流电之战,而尼古拉·特斯拉的加入使得交流电获得了胜利。
中学物理的电学提到过直流电与交流电,简单的说“直流电”属于大小方向不变的电,由富兰克林的电荷守恒定律提出;“交流电”属于电流的方向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由麦克·法拉第与波利特·皮克西等发明。
两种电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便成为这场战役的主线。
爱迪生拥有创造力和工业策划能力,却缺乏理论洞察力。
威斯汀豪斯则注重理论、分析利弊,直到绝对有把握才会付诸执行。
早期电动机使用的是直流电,那么接入交流电自然无法运行。
但直流电应用于生活则会出现成本过高问题,于是爱迪生的事业并因此受到威胁。
由此其引发了一场“中伤交流电”运动,却无心插柳的促成了“电刑”的诞生。
芝加哥博览会上威斯汀豪斯与特斯拉合作的交流电灯泡点亮会场时,似乎印证了这场战役的输赢。
如同电影最后的描写:威斯汀豪斯因经营失利而贫病离去,尼古拉·特斯拉孤独终老而心脏衰竭逝世,爱迪生转向电影行业却破产。
似乎都未曾善终,但人类已经迈入了电力时代。
电影中提及了死刑(或刑讯逼供)之一的电刑,主要通过电流强度来引起肌肉痉挛从而导致疼痛,以达到惩罚犯罪或者刑讯逼供的目的。
该刑曾用在二战时审讯俘虏所用,由于电刑工具——电椅的价格昂贵,电流不稳、变压器停止等不确定因素会使得处死犯人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1999年美国废除该类死刑执行方式,不过截止于2004年,依旧有四个州还保留了电刑。
2019美国剧情片《电力之战》,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全球累计票房1221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6.5,于2020年8月28日引进国内上映。
本片的观众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负面评价说本片平淡无奇、平铺直叙、流水账,我的感受倒还好,没有有些观众说得那么不堪,剧本编写得的确有些流水账,没能跌宕起伏,不过导演对节奏的控制还是挺好的,毕竟真实历史就是如此精彩,所以就算是平铺直叙,观赏性和娱乐性也还是蛮高的。
本片的配乐非常与众不同,也是观众评价两极分化的元素之一,我觉得本片的配乐不错,将一个史实流水账衬托出惊悚紧张的氛围,有效地提升了剧情的紧凑感。
不过,本片的配音更适合惊悚片,对本片这样的史实剧情片来说确实有些不太搭。
对于不了解电力之战这段科学史中的经典故事的观众来说,本片是一部非常好的科普电影,尤其推荐青少年观众观看。
我对那段科学历史只是有所耳闻,并不非常了解,通过本片很涨知识,也深深体会到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本片以我们耳熟能详的爱迪生为主角,讲述了三大科学家之间争夺未来主导权的故事。
通过本片,可以让人更加熟悉那段难忘的科学历史,了解真实、人性、并不完美的爱迪生,了解我们今日司空见惯的“电”曾经波澜起伏的经历,让我们知道爱迪生不仅是个发明家,也是个靠发明致富的企业家。
既然是企业家,必然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正是本片的主线。
本片让我们以影像的形式重温小时候了解到的那些爱迪生的发明故事,除了直流电、交流电、电灯、留声机、电影、发电机、马达以外,还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上第一把电椅的来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电刑处死的罪犯,还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人工电力电死的动物(马)。
本片中有中国元素,在最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个老妇在用毛笔书写汉字(虽然写得实在是不咋地,愧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我想是本片的导演对中国书法不了解的缘故,所以随便找了一个能写毛笔字的路人甲)。
本片有大量CG特效参与,主要体现在用CG特效还原了1880年前后的美国场景。
在当前战争中,Alfonso Gomez-Rejon 对将电力和照明的发明带给公众的战斗充满了生动而迷人的印象。
这是托马斯·爱迪生和乔治·威斯汀豪斯之间的长期斗争和曲折的战争,也是尼古拉·特斯拉的作品。
这项快节奏而巧妙地完成的功能,探索了这场将美国带入全新时代的竞赛。
就屏幕上的人才而言,您确实做不到比这里拥有的要好得多。
坎伯巴奇和爱迪生一样出色,他是一个渴望将自己的愿景带给世界的人。
至于香农,演员给他所担任的每个角色都带来了一定的吸引力,并且他对西屋公司也很了解。
其余的演员增加了强大的支持,包括霍特,米德尔顿,荷兰和马修·麦克法丹担任摩根大通。
《当前战争:导演剪辑》是一项崇高的功能,旨在审视这段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它设法使观众参与到很容易成为缓慢的历史课程的过程中。
实际上,阿方索·戈麦斯·雷洪在这项激动人心的考试中注入了一定的精力,为电影的观赏体验带来了永恒的品质。
影片拍摄出色,表现出色,得分令人印象深刻,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进行教育的电影。
最终,导演的剪辑《 电力之战》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以令人兴奋和新鲜的眼光将电力的发明带入了生活。
受真实事件启发,是本年度最引人注目的和最具吸引力的功能之一,非常值得一探。
理科小白前来膜拜一下大神们的智慧之争,啊不,只是屈服于卷福、荷兰弟,以及尼子的盛世美颜🤪开篇一片雪白的世界,一个模糊的人影(应该是爱迪生)屹立中间,孤独、沉静。
(象征着大神们的世界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接着便是字节跳动般的转场,陷入一片黑暗,同样是爱迪生屹立中间,点亮灯光,得意地宣告电力时代的到来。
呼应、点题、精悍。
虽然开局不错,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应该叫做“商业之争”,而不是“电力之战”。
我记得历史上跟爱迪生叫板的是特斯拉,而影片却着重刻画了威斯汀豪斯和爱迪生之间的角逐,大大地弱化了特斯拉的存在。
同时,爱迪生也更多地呈现出了一种商人精明、狡猾的姿态,而反观,真正的商人威斯汀豪斯却表现得更加慷慨大度。
(奇怪🧐这跟我历史上所学到的怎么不太一样?
到底是电影为了艺术观赏而做出的处理?
还是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爱迪生?
不知哪位大大能解答一下?
)主要内容都是在讲述如何卖出更多的电、抢占更多的商机,数字、手段等等跟商业有关的东西还真是不少,让人觉得有点偏题。
所以整部影片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差强人意。
但是呢,还是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的,这里我主要想讲两个。
一是:爱迪生在妻子死后,抱着自己的孩子入睡时,他的孩子用摩斯电码在他的脚上敲出“I Love You”的话语。
(话说爱迪生在向他妻子求婚时也用了摩斯电码,好浪漫啊😭)这里就不得不吹一下卷福的演技了,那种伤痛却要隐忍、想哭却不能哭的表情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所以,影片中的爱迪生虽然让人感觉势利,但是却更有人情。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明大王,而是一个普通的,需要维持生计,爱着家人的托马斯·爱迪生。
涉及到家庭的场景不多,但是每一秒都内敛深沉,足以铭记。
第二个我觉得更具有讽刺意味:就是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获得了芝加哥展览的投标,并向世人展示了交流电的魅力;而同一时间在水牛城,一个叫威廉的杀人犯接受了世界上首次的电刑。
观赏者陶醉的神情与受刑者淡漠的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世界的新生与犯人的死亡,怪异而可笑。
片中也做了电流交错混乱,光怪陆离的穿插处理,是想表明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黑暗的一面?
最后想提一下,电影中较多部分采用了“怼脸式”拍摄,能带给观众和角色之间交流的体验,甚至可以从角色的第一视角去感受剧情的发展,是那种带你进入影片的感觉。
片中还有很多字节跳动般的转场,我觉得应该是采用了电灯开关节奏的灵感(或者是摩斯电码?
),非常特别。
最后的最后,本人想向从古至今所有的科学家们表示敬意,谢谢你们的贡献,愿你们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

电力之战 (2017)6.42017 /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 剧情 传记 历史 / 阿方索·戈麦斯-雷洪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汤姆·霍兰德
引用剧中的一句话“有个东西永远能压倒正义——名气”。
曾记何时,课本中的爱迪生是一位不畏强权的发明家。
然而《电力之战The Current War》才真正向世人讲述那个名利年代爱迪生的伪善与黑暗的“发明”人生。
影片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爱迪生)、汤姆·赫兰德(饰演秘书)、迈克尔·珊农(饰演威斯汀豪斯)、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特斯拉)等著名演员主演,阵容绝对堪称“色艺双绝”。
卷福将爱迪生的无奈与虚伪演绎的淋漓尽致,荷兰弟也将单纯诠释的可圈可点。
《电力之战The Current War》讲述的是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在摩根财团的支持下,推销“直流电”城市照明的故事。
众所周知,我们当今的城市供电都是使用的特斯拉所倡导的交流电而非直流电。
影片就是针对“爱迪生的直流电”和“特斯拉+威斯汀豪斯的交流电”在争夺美国市场中的尔虞我诈爱迪生无论是虚假宣传打击竞争对手威斯汀豪斯,还是依仗名气欺压青年天才特斯拉,都显然不是“发明家”,而是掠夺发明的无良商人。
这正是科技经济过快发展,而人文科学发展不足的必然,看似无可厚非,而实则导致人性的泯灭与社会的混沌。
此外,影片中卷福与荷兰弟的一段对话也帮世人纠错:“白炽灯不是你发明的,只是大家以为是你”——对,因为爱迪生只是改进了白炽灯,并取得了专利,呵呵。
那么,在电力大战失败后,发明“电影”到底是不是他,显然又是依托别人的创意改良,设计了摄像机和放映机,申请的专利。
所以,我不知道他算不算发明家。
但总之他不是我心中的那种发明家,而是商业角度的掠夺式改良。
因为他没有创意、没有技术,不过还好他有商业眼光和无下限的操作。
PS:早先曾有一部纪录片好像叫“天才之争,电流之战”介绍过这段故事,虽然时事足够震撼,但对爱迪生和的金主摩根的诸多无耻操作描述的不够详细,当时看得时候没有什么太深感触。
然而这部影片在卷福等人的演绎下,爱迪生的那种从无奈到无耻的形象真心震撼到了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为了利益不则手段,他的发明中到底有多少真实、多少掠夺,不得而知啊,名气让他无视正义,名气让他扭曲正义,名气让他抹杀正义。
本片把爱迪生拉下了神坛,还原了一个“成名和成功”的首席工程师,还行。
不过纯文人对技术细节的恐惧与怨念,使导演和主演们没能真懂工程师的执念和特殊艺能。
我们要知道,特斯拉一开始就是走的爱因斯坦和费米搞原子弹那样的,理在先行在后,科学与工程汇通之路。
所以他能看到发动机、灯泡和电线的关系。
而爱迪生恰恰与之相反。
爱迪生继承的是瓦特、威尔金森、斯蒂芬森这些企业家兼“匠人”的传统。
偏好精细测量、运用优先、小步快跑、变现迭代的逻辑。
所以,这两人完全是不同的物种。
而威斯汀豪斯和爱迪生是一路人,他们筛遍世间繁华的唯一目的,只为取有钱、有爱相伴的那“一瓢”。
这不仅仅是工程师和初创者们,个性、学识、经历造就的差别。
更是自我的“人设”、投资圈的美誉度带来的路径依赖。
可惜的是,本片对此浅尝辄止,差评-1。
再有,片中对银行家,火车行业的统合者“摩根”,在曼哈顿的新居首先使用上爱迪生的电网语焉不详、存在瑕疵。
而真实的历史是,在爱迪生发明白织灯之前,弧光灯已经用在纽约的百老汇和市政照明了,《科学美国人》对此还有相应的专栏文章和专访。
差评-2。
传记片最怕态度暧昧。所以只剩导演炫技。
又是一部乏善可陈的传记片。偶有亮点,但整体感觉还是导演你到底是想干嘛呀。。再次感叹我尼子真是帅的不行,给跪。本来都要看睡着了,尼子一出来彻底给我帅精神了。。还有就是荷兰弟每次一出来都有观众笑场。。。
剪辑节奏快到像是在看预告片,不知道导演在想啥。
只有一个感觉,配乐跟imitation game的好像!
拍得也够故弄玄虚、不知所云...
102分钟
再喜欢特斯拉也不行啊
之前在电台听过历史上著名的“直流、交流之争”,电影拍的不错,几位主演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十分鲜明,只是感觉爱迪生太过于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了。
爱迪生这个人物跟福尔摩斯太像了,都是骄傲任性而又孤独的天才,唯一的区别是福尔摩斯永远正确,而爱迪生也有错的时候。BC此片发挥余地较小,相比之下,西屋的角色就比较出挑。至于特斯拉,打酱油为主。音乐和画面都很棒,大量采用低角度仰拍和广角镜头,构图一流。
人物单薄 剪辑混乱 男神可看
被時間浪費.....結尾字幕反似最精彩
7.5——基本上是你可以看到的最好看的那种颁奖季传记片。这个导演原来是《me earl and a dying girl》啊,难怪片子里镜头那么流畅。给迈克·珊农打call,太有魅力了。还要再补充一点——这么个历史片用的是电子乐配乐啊,酷毙了。。#tiff2017
流水账,夹带私活
在他去世时,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纪念他,他发明了电影,只需要看结局字幕说明就明了
视觉那么好,请那么多明星,最后还是栽在剧本上。特斯拉的人物位置太尴尬了,无法和爱迪生的人设区分,演得又不够神经,他的出现又分散了双男主的剧力,以至于后半段张力急转直下。感觉剧本也有一点逻辑问题。anyway其实还是挺好看的,罪不至于6.3。
这种故事怎么会拍的这么难看……全片真的没有片尾字幕好看。赢家们得了爱迪生奖,输家爱迪生开始钻研电影,世界就是这么荒诞
I will make you so rich that you would look back on this time and you may wonder why I was so disgustingly poor. It was like baby Jesus playing Mozart. “邻居盖围墙,瞬间一道变两道。你也有了围墙,只是有个问题,一边的人设计了它,一边的人搭建了它,一个人付了钱,另一个人却得到了漂亮的免费围墙。”“平分围墙的费用,或者根本不盖围墙,院子就会变成两倍大。”
演完图灵演爱迪生,下一次卷福是不是该演瓦特啦?!
嘱托录音修围栏,剥削坑蒙外来工,没停下的火车,没销毁的信件……制作各方面都很精致,但把这场技术革新竞争的重心放在交流电死亡率舆论攻坚战上,总觉得不太对头?
6.5/10 分。初看,蓝光。虽然情节还算比较紧凑,但由于人物众多,导致没有突出重点,观众无法一开始就搞懂本片是要以哪个人物为中心,从而看起来比较乱。。。我还是对交流电直流电历史有所了解的观众。。。很多镜头还是不错的。。。艾伦·索金的《茉莉牌局》也是人物传记,但整体上明显强了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