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娘今年四岁,昨天我第一次带她进电影院。
我觉得一个人的第一部电影很重要,我小时候第一次进电影院是我爸带我看《血洗鳄鱼仇》,讲的是一个妻子被丈夫推下鳄鱼潭然后回来报复的故事,故事真是精彩,但那会我还不到六岁,从此我就只看成人故事,我的童年也戛然而止。
所以我对自己的孩子第一部电影的选择还是比较慎重,我还是希望她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童年。
春节档有两部动画片,另一部是国产片。
自从生了孩子,我家就撤了电视机,所以《熊出没》这种IP对我和我姑娘没有任何吸引力。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个孩子妈,我骨子里反感家长和孩子们跟风的东西,孩子没有辨别力也就算了,有多少家长,选择带孩子看电影的目的就是自以为通过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次亲子活动,自己也算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了,他们根本不关心给孩子灌输的都是什么东西。
选择《了不起的菲丽西》之前我也犹豫,影片介绍强调梦想主题。
我也挺害怕梦想两个字的,这两个字现在也挺媚俗的。
我从来没问过姑娘的梦想是什么,万一她的梦想将来只是做公务员或者当家庭主妇,那我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我肯定不会支持。
因为我真正希望的是,孩子长大后有个性,有自我。
但还好,《了不起的菲丽西》最后的落脚点也是自我。
如果你看完觉得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俗套的关于梦想的故事,那不妨跟随下面我的解读再给孩子讲一遍。
第一,人生非常非常艰难。
影片开头孤儿院院长教训菲丽西时说,人生很艰难,不会可怜你。
这句要划重点啊家长们。
让你的孩子对人生不抱有幻想,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对女孩子。
我生孩子时已经不算年轻,相比大部分当妈的,也算是人生阅历丰富。
我对人生的唯一感受,就是实在太艰难了。
不管在学业、工作还是婚姻家庭上,都有一重重难关,还不包括人生一些突然的变故。
我甚至一度想丁克,就是觉得人生悲苦,觉得不生孩子才是对孩子的大爱。
好多人以为人生艰难就是因为穷,其实根本不是。
我所说的苦,就是当你对人生所有追求,所有目标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的那种艰难。
不管你处于什么阶层,都会有这种感觉。
所以要尽早告诉你的孩子,将来如果想做成一件事,你所要面对的要比你想象的要艰难。
说到这里,我觉得菲丽西和维克托的孤儿身份设定特别好,在一个人离开父母庇护,直到她真正成人之前,这段路都是孤苦无依的。
让孩子提早明白这点,比让她以为自己永远生活在童话里,才是真正让孩子人生安全的东西。
不懂得人生艰难,才是最危险的。
第二,在成为你自己之前,千万不要被男人左右。
这个世界上啊,最会给女人洗脑的,就是男人,因为他们善于甜言蜜语和轻易许诺。
恋爱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男朋友,你不需要太优秀,只需要温柔体贴就可以了;结婚后,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丈夫,你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就行了,我会对你负责的。
一切以自己利益给女人洗脑的男人,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里另一个深刻的地方,是那个俄罗斯王子的设定。
在菲丽西竞选《胡桃夹子》最后一场比拼的前一晚,菲丽西本该去练习,俄罗斯王子诱惑菲丽西,说你已经很棒了,不如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菲丽西睡过头,错过了第二天早上的比试。
俄罗斯王子就仿佛一个路旁的苹果,在一个女孩成为她自己之前,会遇到太多这样的诱惑,这样的男人说着信誓旦旦的话,让女孩觉得自己果真如此特别,但当你按照他们的逻辑行动时,你就什么也不是了,甚至会丢掉你自己的人生。
身为有女儿的父母,应该借此电影向孩子渗透下,一些男人的甜言蜜语虽然好听,但最多只能当成调剂,你真正应该诊视的人,就是一直陪你身边让你做自己的男人。
就像维克托那样。
第三,不谈梦想,找到你的自我。
在影片的高潮,舞蹈教师问菲丽西和另一个女孩,你们为什么跳舞?
另一个女孩说是她妈逼的,我倒吸一口气,等待菲丽西的回答,暗暗祈祷她千万不要提梦想两个字,还好,菲丽西说的是,舞蹈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是她的自我。
这就是我之所以强调自我的重要性,最终让一个女孩和别人区别开的,让她在社会上无可替代的,就是她的自我。
你首先找到你自己,才能找到你的人生。
我姑娘尚小,还不知道她热情何在,但我会引导她找到她真正热爱的东西,将之一点点变成她的才华,最终变成她的人生。
好的电影,处处是对人生的隐喻。
从这一点上,《了不起的菲丽西》已经很不错。
这要归功于国外的动画片编剧,国外的编剧是可以在简单的故事中升华意义的,国内的动画片编剧总是先把自己降到跟孩子一个智力水平来讨好他们,这是我不会让孩子看国产动画的原因。
刚才浏览豆瓣评论时有观众说这个电影三观不正,应该是菲丽西冒名顶替这件事吧。
这个确实不值得鼓励。
我还特地跟我家姑娘这样解释了一下,菲丽西是孤儿,又身无分文,对于这样的女孩来说,改变命运的契机往往只有一次,但是她抓住了。
我们不学她,但是要理解她。
我觉得不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责别人,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美德。
很久没有在电影院里看动画了,今年第一部动画献给这个片子,女主菲丽西真的不是傻白甜,从孤儿院和小伙伴维克托偷跑到巴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跑进巴黎歌剧院邂逅女仆,向女仆卖萌住进了她的房子,之后为了自己的跳舞梦想,偷拿女仆主人的女儿卡米耶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上课,比赛前去和俄罗斯王子谈恋爱,和小伙伴维克托聊聊友谊,之后莫名其妙在屋顶睡了一晚导致第二天没有过,等到卡米耶得到了首席位置之后,还不甘心的拉上卡米耶一起斗舞,最后抢得了角色,实现了梦想。
看完之后表示这部片子三观堪忧,里面所有配角都是为了女主的梦想而服务的,不管她多么差劲,也会鼓舞她前进,而很努力的女配卡米耶虽然都是她妈妈要她学的跳舞,但是人家努力无数倍,只差一个梦想而已,结果就是因为这个而否定了她。
这部片子也不是很适合小孩来看,首先三观堪忧,其次里面还有女主菲丽西和俄罗斯王子还有维克托的三角恋,尽管维克托多次被发了好人卡,而女主一心只喜欢俄罗斯王子。
最可怕的是我这部片子还花了28块钱看的,本来是要逃离大话天竺和功夫瑜伽的,结果不小心买了国语版的这部电影,真的太可怕了,俄罗斯王子配音不是一点装腔作势,一开口鸡皮疙瘩都飞起来了,一副港台腔,真是受不了,其他的配音比较起来就没那么糟糕了。
这口毒鸡汤不知道还会有人想喝么?
这是一篇很认真的差评。
今天去看了了不起的菲丽西 本来多少有期待 毕竟它是一堆国产烂片中唯一脱颖而出的七分。
但看了没多久之后我果断摘掉了3D眼镜。
这真是一部三观碎裂成渣的 难得一见的 意在仿造迪士尼却完全失败的 烂片。
先不说这部片子的人物动作不连贯 以及剧情链接的生硬与老套 光是它的三观我就能给零分。
【涉及剧透 没看但是想看的人可以略过了】剧情是这样的:女主带着小男友男主一路从孤儿院逃到巴黎 在一番卖可怜下 骗得好心的剧院清洁工圣母阿姨收留了自己。
然后一路用自己毒鸡汤般三观给别人洗脑 一路坑蒙拐骗 走上人生巅峰。
不仅冒充幸苦练习每日举铁的勤奋女孩儿的去学芭蕾 而且拜身残志坚的前首席清洁工圣母阿姨为师 用十几天的功夫比过了任何一个童子功扎实的学员 最后所有人强行散发圣母光辉 实现了女主成为伟大芭蕾舞演员的梦想。
我真的是服气 服得不要不要的。
至于我的观点 如下:这部片子完全就是法国烂漫主义过度发酵的产物 事件的所有发生都不需要任何的逻辑。
全篇都在宣扬“只要你有梦想有热情肯努力 就算你坑蒙拐骗无恶不作 你也会走上人生巅峰”拜托 乌托邦世界里都没有这么美妙的事好吗。
而且这是一部做给小朋友看的片子。
五六岁的孩子还在三观的建设时期 这样给他们灌输白莲花思想 编剧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还是说现在的孩子已经需要这样的片子来鼓励他们去奋发向上了?
况且女主还是一个为了谈恋爱而不计后果的人 她差点就因为自己的傻白甜而亲手毁了自己从别人那里抢来的梦想诶。
但是这部片子还是有可取之处。
比如配乐 女主为芭蕾无尽努力的热情 还有唯一一个三观正确的暖男Victor。
不管怎么说吧 这部片子当成讽刺地主老财的讽刺电影来看的话 还是不错的。
总之 希望大家就算要去看 也不要带上三观仍未完全建设好的孩子们。
这真是我看到次于太空旅客后三观最渣的片子。
本来想高高兴兴的看一个动画,在腾讯上这个片子的评分有8分。
结果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一个打破规则,装乖巧让别人替她承担责任的人。
居然被冠以梦想两个字?
很多人举例说,女主的成功来自机遇,她抓住了,她有热情,所以她成功了。
她的机遇就是逃跑让同伴被抓走,卖惨式工作不努力,偷走主人家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
为什么别人要为她的错误买单?
说女主这也是抓住机会的人。
我举几个自身的例子你们不妨品品。
我读小学6年级的时候,学校有3个可以报考杭州外国语附中的机会。
因为朋友修改了我的成绩单,我去不了。
对方学校觉得我信誉有问题。
这位朋友她顶替了我的名额去面试。
我在参加面试的前夕,准备自己的成绩单和资料。
我的闺蜜,从小一起玩,父母还是同事的那种。
凭借自己是学习委员,登记成绩的职务之便。
给我一个学期所有的课程都敲上了【及格】的印章。
别的且不说,我语文期末考试98分,全班第一名。
最后成绩单上得了一个【及格】的章。
你们觉得合适吗?
事后,我的老师用透明胶带把敲错的红章一点点粘掉。
再补了新的【优秀】章上去。
但是我却被拒绝参加面试。
原因是我的成绩单是被修改过的,而且是大面积修改。
杭外觉得我的信誉有问题。
如果是她敲错了,那么我这么多课程,连带体育音乐美术都是【及格】也是敲章敲错了?
我不能理解的事情在于,这个姑娘真的跟我关系很好,过生日都会请回家的那种。
因为她肤色很黑,被班里的人欺负,我一个个把欺负她的人打回去,自己落个凶名。
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我第一时间找她确认是不是登记错了。
她却告诉我不会的,不是她,不要冤枉她。
在班里大哭一场,你们能理解一个10岁的受害人,明明收了委屈,却因为施害人哭泣了,而被同学围在中间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过分呀】,你们理解我当时想辩解我只是想知道原因,却被同学说【你怎么连好朋友都欺负呀】,然后他们像玩闹一样把我的书本和文具扔出了教室。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的教室在3楼,我到现在还记得我被扔出去的文具盒摔的变形的样子。
之后我才找了父母。
又找了老师。
只要她告诉我是自己登记错了,或者告诉我拿错章了。
甚至是随便一个理由。
我可能都不会像现在这么恨她。
最后老师查了找了哪个同学帮忙的登记记录,甚至把我们双方父母约出来聊天,跟对方父母说【小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她还是没有跟我道歉。
甚至下课我一靠近她就开始哭。
我小学的最后一年过的非常不好。
初中我进了当地首屈一指的私立初中,升学率第一。
全市百名以内考进去的。
我以为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顶替我去面试的这位朋友最后也没进杭外。
而是也进了这所学校。
我在4班,她在11班。
渐渐的别的班级的同学来问我,是不是很喜欢欺负人。
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人这种东西,是只会同情弱势群体的。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我不会。
所以根本没有人相信我才是受害者。
然后我开始一个人呆着。
好好学习。
没人玩也没关系,我喜欢画画。
画素描时间是过的很快的,一幅画就3个小时。
考AB级,中考还能有加分。
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然后初二进入了学校的科学竞赛班。
专门参加比赛给学校争光的那种。
初三上学期我生病请假了一周,周六落下了一次去竞赛班的课。
结果我就接到通知,我不用再去了。
而带我的科学老师也因为乳腺癌的关系,不教我们了。
换了个男老师来上科学课。
中考以后,我回学校看老师,当年的科学老师,切掉了病变的乳房又回学校教课了。
看见我就请我吃饭。
然后说起当时的事情。
原来是我们学校一个老师的儿子想进竞赛班。
跟我同班的。
我正好请假给了人家一个借口,撤一个人出来,换一个进去。
感觉自己整个人心都凉了。
高中我就没什么兴趣学习了。
成绩好又怎么样呢?
每次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别人使手段就可以把我顶替,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呢。
然后我就专心画画了,成为了一个美术生。
但考上了上海的一本大学,设计专业的。
美术这种东西就是看手上功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没有人代替你。
我觉得很好。
但是听说当时改我成绩单的姑娘考上了宁波大学我还是心理很难受。
为什么这样品格低劣的人,因为会哭会卖乖,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是模范生。
而我同样成绩优异,只因为我是美术生,却被认为投机取巧。
我没有努力么?
一本大学难道是假的么?
当然,我是很喜欢设计行业的。
以后也会一直一直从事下去。
现在考了美国的MFA。
希望自己更进一层楼。
不是因为成绩差才学美术的。
但是我一直会想。
这些人是不是偷了我的人生。
如果没有他们。
我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
我没有出手害过别人,但是别人却不放过我。
如果按照这个电影的套路,因为她有梦想,她也想去杭外所以她抓住了机遇,让我去不了。
因为他有梦想,他想进竞赛班,所以我被换了下来。
这合适么???
2022.3.19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童话故事,每次看我都很感动。
从第一次看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但还没看厌过。
这么说不是因为菲丽西有多励志,或者有多正直,而是看见一个小女孩在追逐自我的过程中磕磕碰碰,时而失意又能重新站起来的那个过程,特别触动我。
或许她有些卑鄙不择手段,但她也会在意识到自己不对的时候,自我反省承认错误。
她会深吸一口气,准备放弃窃取的机会,因为那样做是不正确的。
她会主动坦诚自己的幼稚,向一路支持她的好朋友道歉。
她也会在辜负了老师之后,对她说我错了,我很想你。
或许她的确幸运,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遇见母亲一样的导师,可她也会努力为了自己追求的梦想奉上一切。
她没日没夜的练习,从清晨五点一直到晚上都不懈怠地练习。
而她的练习也永远充满热情,充满了她对舞蹈的热爱。
或许她有时会失落想放弃,可她也会在生命中找到答案,重新走上属于她的路。
她会像受到挫折的孩子一样,在无法完成一个目标的时候感到气馁,近乎放弃。
但她也会从身边找到前进的力量,或许是一个音乐盒,或许是一片微不足道的羽毛,或许是一个帅气男生的鼓励,又或许是支持她,教导她的老师。
评论里说的对,这部电影不适合小孩子看,因为小孩子看不明白这些东西。
他们只能看到这就是一部鸡汤电影,讲的一个孤儿怎么通过好运和冒名顶替而逆袭的所谓励志故事。
我也不知道成年人是否就看得懂这部电影,也或许每个人的感触都有些差别。
我只知道,在经历过无数个自我怀疑的瞬间还能坚持走下去,而身边还有人一路支持你,真的是一件很幸福,很让人感动的一段历程。
最后,电影插曲简直不能再好听,从开头一直到结尾,每一首歌都好听到爆,歌词也很美。
对我来说,升华一部电影的就是里面的配乐~总有人不喜欢童话般美好的结局,但我的心里一直相信,即使结局并不像电影一样完美,但童话般的美好是真实存在的。
就好像,一段真挚的友谊,一次善意的帮助,又或许只是一个音乐盒,一个梦想。
菲丽西只是一个孤儿院的孩子,没有任何舞蹈功底,误打误撞到了巴黎,梦想进入舞剧院却没有门路,遇到了好心的奥黛特小姐,一个富人家的清洁工,在主人家里,她盗取了千金卡米耶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了她,女佣发现了没有揭穿她。
出于对她的同情,还亲自教授她芭蕾基本功,但舞蹈学院的老师梅拉特先生非常严格,奥黛特女佣把她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宠爱,告诉菲丽西,可以做某事和把某事做好是两回事情,所以我们必须每天练习,她相信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可以成功,因为她有卡米耶没有的东西——对芭蕾的热情,热情可以战胜一切技术性的东西。
菲丽西冒名顶替的事情,还是被卡米耶的妈妈揭穿了,菲丽西本应开除,但老师一天天被她的执着打动,认为她很有潜力,也很努力,破例留下她和卡米耶同时参加克拉拉角色的竞选。
菲丽西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菲丽西继续更努力的练习,同时歌剧院的俄罗斯王子鲁道夫开始追求他,比赛前一天晚上穷小子维克托和鲁道夫同时要约她出去玩,但是曾经的芭蕾舞者--奥黛特小姐告诉她,即使是比赛前一天,也应该坚持练习舞蹈,然后按时睡觉。
菲丽西没有听从她的忠告,自顾自出去玩了,选择了赴俄罗斯王子的约。
睡过头的菲丽西在最后一场选拔比赛时迟到了,这让她的老师非常失望,最后关头,破例给了她两次表演的机会,但她频频出错,因为前一天晚上她几乎没有睡觉也没有练习,失去了演出的机会。
菲丽西被卡米耶的妈妈强制送回了孤儿院,想让她彻底失去表演的机会,但她没有放弃对舞蹈的热情,院长看到她偷偷地练习,被她的执着打动了,送她回到了巴黎歌剧院。
演出前一天,与卡米耶公开决斗,跳出了卡米耶没有做出的动作,因为这一超高难度的动作,老师破例让她演出了胡桃夹子中克拉拉的角色。
舞台上的菲丽西光芒万丈。
每一个人的命运的确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4617670233630.html 动画片《了不起的菲丽茜》讲述了孤儿菲丽茜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
她和想成为发明家的好朋友维克多从孤儿院里逃出来,前往巴黎。
一位名叫奥黛特的好心女士收留了菲丽茜,让她和自己一起打扫一个贵妇人的宅子。
贵妇人的女儿卡米耶傲慢无礼,故意摔坏了菲丽茜的"妈妈留给她的音乐盒。
…… 菲丽茜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对芭蕾舞的无比热爱。
历经千辛万苦和重重磨难,菲丽茜最终赢得与著名舞者一起演出《胡桃夹子》的机会,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舞台。
是七年的坚持让我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
因此,唯有坚持才能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唯有坚持才能战胜困难,唯有坚持才能迈向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这满脸雀斑的女主角看着很是令人讨厌。
完全没有教养,也没有道德感,偷主人家女儿的舞蹈学校通知书冒名顶替去上学,比赛前天晚上去谈恋爱,比赛迟到,摔倒……都是因为舞蹈老师特意给她开后门才留下的。
我觉得那个反派女孩比女主角更真诚更努力更完美。
整个故事情节就是舞蹈老师为了泡女清洁工老给女主开后门的故事。
这片大年初五才上,看得点映,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动画电影,之前甚至不知道这部作品的信息,直到入场之前才知道这是一部法国动画片,顿时来了兴趣。
要知道,在我印象里,法国动画片,不多,但没有一部让我失望。
《了不起的菲丽西》,是一个跟梦想有关的故事,听上去就不是什么新鲜货。
平心而论,关于“梦想这小件事”,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什么心灵鸡汤宝典、名言名句等罗列中,一块砖杂种十个有八个是关于梦想的。
梦想与励志,这个题材就连国产烂片都懒得碰,但这部法国动画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但这恰恰是法国动画的魅力,能把一个如此老套的故事拍得如此好看,画面精美,音乐动态,角色鲜明,结尾还有恰到好处的煽情,很好看,也很燃。
在这个时代下,梦想是老套的,但有的时候,梦想这对“老翅膀”,还真的能飞到人的心坎中。
俗套也有俗不可耐和俗到可爱之别,鸡汤也有好坏之分,《了不起的菲丽西》这碗梦想的鸡汤,其实味道不错,要喝。
娱乐表象下的法国式浪漫先来说电影的定位,本片具有老少咸宜的属性,一切都在于法国动画高质量的制作水准。
法国动画与迪士尼、梦工厂和照明娱乐等好莱坞动画都不同,比起后者高调的标榜娱乐体验,法国动画在娱乐方面不如好莱坞,但法国动画的特质在于,通过细腻的情节和角色刻画和法国人浪漫乐观的气氛对故事本身进行渲染,再通过于此进行娱乐效果和观感的烘托,相当于跟好莱坞式动画是反着来,比如前年的《小王子》,还有《疯狂约会美丽都》《魔术师》等等。
但《了不起的菲丽西》作为法国动画很特殊,首先电影的最直接观感就是很“好莱坞”,在这个俗套的故事体系下,融入了大量娱乐化情节进行点缀,菲丽西初入芭蕾舞课上的搞笑情节,还有那个笨手笨脚的理工男维克托,以及电影中的各色配角,无论正反派,都很有好莱坞脸谱化特征,比如白富美的老妈,几乎就是迪士尼动画中各种邪恶女王的翻版,连造型都很像。
从开场的“小鸡快跑”到酒吧共舞场面,都有早期迪士尼动画中的那种氛围。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片大概是要走国际化路线了,以大众审美和商业目标,故事简单,但叙事流畅且节奏快,情节噱头也足。
但作为法国出品,当然具有典型的高卢雄鸡特色,在娱乐化的表象之下,最终电影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极致追求着国际化商业元素,同时也处处不忘法国作品中那种细腻浪漫特色的混合体。
比如菲丽西的授业恩师,一个梦想未能达成的瘸腿女仆,她的设定就很像法国电影中常见的那种暖心角色,比如《蝴蝶》中的邻居爷爷。
如此角色在好莱坞中就会变成如《飞鹰艾迪》中的休·杰克曼那种造型,但在本片中,却成为了一位温柔乐观,且严厉的慈母形象,这就是法国电影。
还有菲丽西的芭蕾舞,在未建成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上翩翩起舞,浪漫风格完美体现。
还有后半段的煽情段落,并无刻意为之,而是在前期细腻的情感铺垫下水到渠成,令人动容。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把西维亚·乔迈的经典动画《魔术师》,用3D和CG技术演绎,并且色调变亮,加入一些搞笑的情节,大概就是《了不起的菲丽西》如今的形态。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虽然可以做到全年龄受众,但核心永远是少年儿童。
比如《疯狂动物城》、《神偷奶爸》就是正面典型,孩子们看得很欢乐,大人也比较喜欢,动画做到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
这里要插一句题外话,前年那部《小门神》个人非常喜欢,但却在受众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该片打算主打全年龄受众,但在童趣欢乐与心魔哲学方面各自分裂,导致有的地方孩子们看不明白,有的地方大人则觉得无聊,非常可惜的一部制作精良的国产动画。
而这部《了不起的菲丽西》,电影在老少咸宜的前提下,还是专注于儿童观影体验,最起码主题很明确。
最初的梦想,才是最热情的梦想对于儿童来说,是不是过于遥远?
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孩子们来说,早期或许不会太专注于梦想,中国教育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问“你长大想干什么”,这时候梦想有另一个代名词就是“兴趣”。
兴趣是什么,将来就干什么,这是孩子们的天真体现,不沾染成年世界的庞杂。
这大概也是本片的核心,所有的梦想都架不住兴趣使然,但多年之后,你能否保持最初的那份热情?
比如片中菲丽西在与白富美竞争《胡桃夹子》克拉拉一角时,老师一语道破,你比不上经过后天严苛训练和伙食保养的她,但你的优势在于兴趣。
别把努力当成敷衍自己的借口,热情才是最唯一的真实!
这也是法国动画中经常喜欢使用的梗,叫做“勿忘初心”,就像《小王子》中长大的小王子在成年世界里迷失,但他需要的,还是B612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助他逃离成年世界。
在本片的后半段,菲丽西如愿进入到了芭蕾舞的世界,但摆在她面前的事物,却遮盖了其双眼。
高富帅王子的加入,与白富美的竞争,出演《胡桃夹子》的目标似乎已经代替了她最初的梦想。
她的梦想,只是热爱芭蕾舞,想成为一名芭蕾舞者,虚荣心和对成功的渴望缠绕了她的初心,这不正是《小王子》中B612星球上不断滋生的猴面包树吗?
与之形成对比的,除了菲丽西的瘸腿老师和单纯可爱的维克托之外,还有一个小角色,就是芭蕾舞课上那位傻笑的小姑娘,笔墨不多但很有特点。
当得知自己被淘汰之后,轻描淡写一句“哦”,这是法国人的乐观体现,她没有被虚荣侵染,或许她只是想做一名简单的芭蕾舞者而已。
在这个前提下,才有了结尾的煽情一刻。
终究而言,《了不起的菲丽西》虽然讲述了一个梦想的俗套故事,但却回归了梦想最初形态,别把努力当成敷衍自己的借口,热爱才是最唯一的真实。
这才是梦想!
最后,来说下这部电影我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片名,《了不起的菲丽西》,看似并无大碍,并且还能搭着一股“了不起”风(片名有“了不起”其实都是佳作《了不起的盖斯比》、《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
但是问题就来了,中国观众对片名中有英文音译字的电影辨识度还是不高。
外国电影不少用人名来作为片名,但在翻译的时候多数给改了,比如“印第安纳琼斯”就给改成了《夺宝奇兵》系列;“约翰.韦克”换成了《极速猎杀》,“比利埃略奥特”变成了《跳出我天地》等。
当然也有例外,除非你特别有名,比如《肖申克的救赎》。
本片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还是大年初五公映,明显是奔着合家欢的路子走,当然这部作品还是非常适合全家观看,但这个片名实在辨识度不高,容易被人错过。
PS,电影的音乐,歌曲优美动听,OST必收!
巴黎芭蕾歌舞剧舞蹈家Aurélie Dupont亲自编排的舞蹈赏心悦目。
别的不说,女主不就是一个偷窥狂,道德绑架者,剽窃贼吗?
偷溜进大剧院,随意进入后台偷看表演者跳舞。
被清洁工救下来之后,却道德绑架人家,“我是个孤儿…”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还去偷看主人家孩子练舞,(八音盒被摔坏不能全是富家女的错,是她先偷看别人)还死不悔改冒充别人的身份去舞蹈学院(我就呵呵🙂,练了几天就能比得过人家练了几年的基本功,还得是女主光环)。
{目前电影就看到这,也属实不想看了,毕竟是毒鸡汤!
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真诚建议别去看,1到5岁的孩子价值观都没有建立,只会一味的吸收外来物质,不会明辨是非,这种电影只会让孩子丧失正确的价值观}
了不起的菲丽西 (2016)6.52016 / 法国 加拿大 / 喜剧 动画 歌舞 冒险 / 艾瑞克·莎莫 艾瑞克·韦林 / 艾丽·范宁 戴恩·德哈恩
lets set Paris on fire!原来真正爱你的是那个天天管教你的老汉和为你一次又一次修理你坏掉的破玩意的小男孩。
中规中矩,总归是差口气,大概一开始的设定就没想突破窠臼。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尤其是女反派,基本就是女巫本巫。片中以灵性标榜的菲丽西,真正的个性在哪?所谓理想,到底是什么?所谓舞蹈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仅仅一个梦就能解释么?舞蹈和生命的连接除了她妈妈爱跳舞,和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关系?舞蹈改变她多,还是大都会里她遇到的人改变她更多?她钟爱的擅长的舞蹈风格是什么?和芭蕾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是差的那口气。
如今歌舞片的发展要靠动画片带了,舞蹈动作的面、勿忘初心的里,一出动画版“舞出我天地”。故事似曾相识,能在很多功夫片里找到影子——每个芭蕾舞学校都有一扫地大妈,且大妈还是“黄金右脚”。只是主角是个为了梦想不择手段的玛丽苏,最后三观没掰回来,那个发明家男主角也不太讨喜,为反派女儿蒙冤
在感恩节当晚看的
缺了点法国动画一贯的深度,孤儿院最后翻转居然是个有爱的地方。女二妈黑的莫名其妙,陪孩子看的,八音盒的梗还以为最后这姑娘能找到亲生母亲呢。
三观惊人
被虹膜安利了这部动画片。故事虽然没有特别的惊喜,但是节奏流畅,可看性强。只是这部片让我觉得实现梦想多少需要一些野心和功利主义。
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受伤了就只能当清洁工了……
动画表情都比国内流量担当的面瘫们丰富精彩。励志。追求梦想永远感人。
看得好感动!情节就是美国电影的套路但是我喜欢!
音乐还挺好听的,故事蛮俗套。感觉跳芭蕾跟武术轻功一样
⒈虽然是动画形式,但故事整体感觉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以至于好多情节编排都给我一种不合逻辑的难以置信;⒉我也曾带着梦想去到陌生的城市,只是没菲丽西不可思议的运气,那次被残酷的现实打败后,迷茫地回去家乡用其他方式继续奋斗;⒊有梦想能追逐,真好;为之努力,即使没实现,能问心无愧也好!
或许,很多故事,都过于理想化了,童话就是如此。其实,很多东西,真的只能电影里实现了。不管过程遇见多少磨难,牺牲什么,很多人都还是一如既往向前走,难得的终究是那份甘愿,放弃如今的安逸,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毕竟很多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止步了。没有过多感触,只是,勇气可嘉。梦是近也是远
这是个功夫片的结构啊,热血少女遇到隐居高手,拜师学艺,最后剧情大反转,以弱胜强击败世家子弟,顺便收获爱情。动画制作的舞蹈场面流畅自然,略有夸张而令人信服。
单纯不做作的开挂爽文!
喜欢和梦想可以掩饰一切罪行。
这三观!
19世纪末的法国,建造中的埃菲尔铁塔,未完工的自由女神像,法式浪漫调情的配乐搭配琅琅上口北美味浓重的流行曲。戴涵涵配音的Victor好可爱,和虚有其表的撩妹高手金发王子两男争一女。很喜欢低调儒雅有个性的Odette,Régine歹毒得虚假,Camille贱得活灵活现。最后那高高的大跳把我完全轰出热泪了!
看完觉得很讨厌女主。有梦想没有错,贫穷没有错,但偷了别人的身份就是错。看了觉得恶心🤢想要做一个“追梦”电影完全可以有不同方法
完全没看点,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