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时候我们都不懂,觉得有爱情就够了,有共同的价值关,两个人在思想上能沟通,这样的婚姻很美!
其实不然,因为婚姻绝没有那么简单!
门当户对是老话,老话有老话的道理,年轻的人是年少轻狂,觉得自己能解决这个矛盾和问题,其实不能!
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这些都是现实的生活问题,婚姻是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生活,这些差异就会凸显出来,有的甚至无法调和。
没有足够胸怀、改变自己的决心和能力、承受委屈的能力,当然还有很深很深的爱,就选择一个相爱的,并且门当户对的人去结婚,这样幸福的概率会大些!
这个电视剧有点极端,不过呢却很现实,看得人心里很纠结。
看到何建国和顾小西离婚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以前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冲突,所有隐藏在原来生活中的磕磕碰碰,都在小西妈妈去世之后,骤然放大。
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生活理念上的差异,原本在尚能忍受的范围内,就因为一个导火索,统统释放出来。
不是不相信爱情,是害怕婚姻了,看完之后又有多少恐婚组。。
分手时,总会有人劝,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想种棵树,给他好好的施肥、浇水,给他阳光、雨露。
等他长成了大树,我能吃到香甜的果实,我能享受凉爽的树荫。
即便他老了,我也欣赏那凄美的落叶过后,卸下铅华的沧桑与成熟。
这一切,都是我这个没有人生经验,马上奔二的小女孩的美好假设吧!
看这个电视剧,是因为姨妈的推荐。
从一开始,就被吸引。
包养其实简佳挺不错的。
等了一个刘凯瑞6年,却能从奢华的生活里出走,重新寻找真爱。
她既没有和他闹,非要拆散他的婚姻,也没贪图他的钱,没有在他老婆死后立刻投怀送抱。
男人最喜欢这样的女人吧?
不纠缠,很省心。
就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似的,可以默默为他们付出所有而不求回报。
女人二十几岁,是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但也是最一无所有的时候。
事业尚在起步,但面对诱惑,需求极大。
在暑假回家的火车上,还听到某川音的男生说,每到周五,校门口一排排的奔驰、别克。
这时候的女生,也许真的会用年轻美貌,去换取物质上的回报。
我觉得,简佳当年也是这么个想法的吧。
新不如旧刘凯瑞之所以不离婚,因为那是他的患难妻子。
人家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他,已经从爱人变成了亲人。
刘凯瑞,就是他妻子的那棵树,现在,该是他给妻子遮风挡雨的时候了。
而简佳,不过是在树上临时做窝的小鸟去留不定。
再说,这一切都是有成本的。
两个女人同样是付出,但离婚背后牵带的无数复杂的关系,还有对刘的社会形象的影响,都是我这个小孩子没法去想象的。
知道一姐姐,和她没上进心的小男友纠结了三年了,总觉得没结果不甘心,缺又觉得等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就这么耗着。
女人有几个三年可以耗啊!
但这感情,已经有成本了,谁不想多回收些利润呢。
新人还要磨合,有热度没厚度,怪不得俩人说分手跟说再见似的……简佳想在别人种好的树上摘果子,这个想法太天真。
想把别人的树据为己有,简直就是做梦吧所以,女孩子趁年轻,找棵好树苗,还是自己栽培吧!
两个人的事?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不是。
这是我得到的结论。
真的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了他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他自己。
看到何建国他爹每次来城里带的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粮食,就会想起我们家那些亲戚,想起我妈对着吃不完的面在那里发愁的样子。
小航和简佳一直没能早早结婚,也是因为家里的阻碍。
生活能磨灭感情啊所以,在耍朋友前,还是先做个调查吧,省的到了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时候再分开,多揪心啊!
偷来的人生何建国看着老实吧唧,原来从小就不是老实人……不过可以想象,两个同样优秀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差而不得不抓阄上学的苦楚。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何建国会无原则的包办他家的所有事情。
这是他在给自己的心灵还债啊!
至于最后包他哥俩孩子的学费,这个情节现实不现实,至少这个做法,会减轻他良心上的不安吧!
人生,哪有那么多公平的事,首先考虑个人利益,也是人之常情吧。
理解万岁小西有的时候,真的很讨厌。
典型的小姐做派。
还爱挑事。
编剧最后倒是来了个大团圆的结局,让我在看了25集的悲剧后,终于看了集喜剧……建国他爹也妥协了,居然也接受小西不能生孩子的事实,还找来偏方积极给她治疗。
我不知道这在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反正我知道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总之理解万岁!!
啊,写来写去,我一小孩也写不出什么道道来我想种棵树。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找棵好苗子o(∩_∩)o...
2007年06月29日 星期五 12:31 明天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了,要去无锡参加一位大学校友的婚礼。
对于我来说,这个月过的很平淡,而对于要做新郎的他来说,这是最兴奋、最激动人心的日子。
本来他是邀请我做伴郎的,被我婉拒了,因为我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不能衬托出新人的新气象。
我对他说,不做伴郎,要做就做新郎,哈哈,幽他一默。
但婚礼我还是如约而至的,可以沾点喜气,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放过的。
好朋友对我发问,最近为什么空间很“空”,为什么不写点东西。
在此回答:可能是最近比较懒,懒得动脑筋去思考,很多话都到了“喉咙”了,又咽了回去,不愿意形成文字,也许是受到百度“删除风暴”的影响吧。
这几天在看连续剧《新结婚时代》,觉得不错,比较能够反映现实的婚恋状况,本来准备写篇观后感(影评就谈不上了),但一个懒字顶在头上,就不想写了。
在网上找了篇影评的片段,贴在这里,供君愉阅。
正好是在校友婚礼的前夕,愿他们新婚幸福!
愿所有有情人都能相伴终生,不管是相敬如宾,还是磕磕绊绊,就像穿鞋子一样,自己觉得舒适就行。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新结婚时代》。
它说的其实是婚姻需要理解,宽容和宽恕。
婚姻,是需要门当户对的。
这是普遍得出的结论。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问题,是两个家庭乃至社会关系的婚姻。
差距太大的家庭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何建国和顾小西离婚了,不是因为不爱对方,而是因为两个家庭观念的不能融合。
高素质却有些冷漠的城里人和封建贫穷的农村家庭的结合,种种矛盾使得婚姻不堪重负。
但是,《新》要说的,并不是婚姻在现实面前有多不堪,这只是大多数懒惰不愿付出努力的人们的借口。
顾小西(刘若英饰),父亲是大学教授,有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学生,母亲是外科主任,还是北京市的大医院,其手下都是留英博士;何建国,不知名的农村,比目前一般的农村还要落后,落后到回一次乡需要几个小时火车,几小时汽车再加上几小时农用车来回折腾。
这样的两个家庭原本就很难相互理解,顾家自然高高在上,以至于何家封建和俗气的举动显得加倍地卑微。
这也刺痛了何建国(郭晓东饰)敏感自卑的自尊心。
因此,他要不顾一切地维护家人,维护的也是自己的尊严。
这种维护,对顾小西来说当然也是一种伤害。
终于,在顾小西的母亲去世后离婚。
都市人太大的压力,太多的冷漠,以至于,对至亲都下意识地用了一种市侩的眼光去衡量得失。
每个人都用收支平衡的眼观去期望生活。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何建国觉得自己没了自尊,觉得顾家看似有礼貌的冷淡深深的刺伤了自己的父亲和家人,自己的哥哥进京顾晓航却只介绍了一个民工的工作,看着家人的委屈和在大城市里的卑微,何建国感同身受并且把责任加诸到了顾小西身上。
顾小西也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用青春年华跟这个没钱没出身没地位的农村小子,一开始便觉得吃亏,后来为了何家,出钱,出力,甚至拜托母亲给何家远得不着边的亲戚治病,因为何家村极差的条件习惯性流产,因为何家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一切的一切,怎么算得清楚收益和支出?
爱情,婚姻和生活哪里能适用经济学的公式?
尽管不愿意承认一个俗套的桥段,但是人很多时候是犯贱的。
拥有的时候不知珍惜,失去了又念念不忘。
离婚之后的顾小西和何建国都平和了许多。
也许人需要在真正的痛彻心肺之后才会懂得反省。
顾小西开始温和友善,从对保姆小夏的方式可以看出,也许开始知道了人需要的更多是尊重,心灵上的得失,而不是那么明确地计较物质的得失。
何建国也开始能说出自己作弊获在自己和哥哥只能供一个念书的情况下得了读大学的机会,这种坦白也许是一种克服了罪恶感和自卑的信号。
何建国说他偷走了他哥的人生,并切一直在受罪恶感的煎熬。
小西说“抓阄的事不要告诉你哥了,我们不能为了坦白的解脱,而把痛苦加诸到他的身上。
”我很感动,成长的标志是,懂得生活不是戏剧,保持沉默很多时候也需要勇气。
最后,顾小西何建国还是复婚了,一切的冲突和错误只是要人们学会如何去容忍和宽恕。
最后何父也放弃了要报孙子的想法,对小西说要是想要孩子,把他哥的小孩过继一个给他们。
其含义是他们放弃了根深蒂固的坚持,连粗俗固执如何父都可以懂得了理解。
放弃一些伤人的固执,修正自己去适应生活。
我们都不应该活得那么自我和偏执,这才是人生的哲学吧。
婚姻和恋爱不一样,婚姻是过日子,一天天,一年年。
一边磕磕碰碰一边学习相处,如同小西和建国,还是几十年相敬如宾,如同顾家父母?
每个人的追求也不一样,有人要的是富有,比如刘凯瑞,一个生意人的爱,能给简佳物质买到的一切,除了婚姻和家庭;有人要的是温暖,比如简佳(梅婷饰),还你房子钥匙和车子钥匙,从豪宅搬进平房,6年的青春换来物质却没有温暖;还有人要的是感情,比如顾小航(吴健饰),大男孩,英俊,阳光,出身良好,他对母亲说一切冲外在条件来的,一个都不要,最后真正找到自己的红佛,简佳。
没有人不面对生存的压力,但是别把压力发泄给家人;没有人可以逃离世俗的计算,但是不要用经济学去衡量感情;没有人不犯错,原谅了就不要旧事重提;没有人完全属于另一个人,所以不要妄图束缚你的爱人。
理解,宽容,宽恕。
很简单的词语,我们却要用一辈子去学会。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
从假期到现在,整整把这部片子看了两遍,片中反复强调了“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结婚不是俩个人的事情”等等观点,我倒蛮赞同刘若英自己的理解,就也作为我自己的现在的观点。
小西自述:两个人结婚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还有朋友、亲戚等,婚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结婚要门当户对,但我所理解的门当户对并不是有没有钱,而应该是生活价值观对不对。
最初被这部电视吸引是因为有刘若英,换台时偶尔扫到了一眼,看下去便欲罢不能。
其实剧情很简单,甚至简单到琐碎: 小西一个高知家庭的女孩子,有爸妈宠着,父亲是退休的中文系老教授,母亲是北京某医院的主任医师;有老公爱着——何建国,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出生在贫穷的山东沂蒙老区何家村,但为人细致体贴,用小西的话来说就是:“他要不是生在农村,他就十全十美。
”就是这样般配的一对,却因为各自的家庭每天几乎都在吵闹中度过,甚至,闹到了离婚。
顾小航,小西的弟弟,一个在家人眼中长不大的小男生,片中他与姐姐小西的同事简佳,一个有着六年复杂感情经历的女人之间的感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他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爱情最终被大家所认可。
还有一对人的感情,小西小航的父亲,再他们的母亲去世后在小保姆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产生的本能的依赖,也甚是感人。
以前总是很天真,以为爱情就是你爱他他爱你,别的人怎么说怎么看和自己无关,慢慢的长大,才逐渐体会到个中含义:婚姻,若经营的好,那会是爱情的延续;如若经营的不好,那势必是“爱情的坟墓”了。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
书里讲述了小西和建军国婚姻里的家庭问题,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婚姻却是双方家庭关系的总和,要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他的整个家庭,小西与建国两个人因为家人问题争吵后,感情也在慢慢变淡和冷却,最后双方是坚持了下去,想想当初恋爱时的快乐和甜蜜,能一直走下去要两个人共同的努力,如果都没有耐心分开了彼此的人生也就多了一道伤痕。
面对婚姻一定要慎重,如果选择了,就别轻言放弃,有时候挺过去了就好了,不争吵的婚姻和一生不生病的人是一样的,和谐的背后是更大的隐患,用平常心来对待吧,面对争吵和误解的时候,多给对方一些空间,也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http://www.xiaoshuo.com/jsp/shuping/index.jsp
我想复杂的情况下会令人身不由己,因为无法选择。
所以按照E·O·威尔逊们的理论,进化到这样的一个地步我们确实难得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
也许即使知道也无可奈何。
正因为可爱之人的可憎之处和可憎之人的可爱之处同样让人这么欲罢不能,所以即使理解不来,相互之间多一点温情的宽容总是好的。
即使巴届给细细打电话打听他所看好的国家台,我也再不会如年前那晚脱口而出一些自以为是的怨气。
老人家的兢兢一世闪回眼前,好了,谁也没有天大的委屈。
莫说是因着电视剧转了性子,只不过最近刚好看了两集罢。
吐血般的看完,天都蒙蒙亮了。
已经走入家庭的,可能会更喜欢投入一些说实话,情节进行的较慢,太细腻到繁琐了(可能是电视剧的特点吧)作品很写实,城里的媳妇农村的郎,农村的穷世界,通过通婚改变着家族的命运,该变着城里的媳妇,及媳妇家族,扶贫帮困的痛苦经历演员:刘若英演技强,可是太脱俗了,不是完全与角色完全契合,女主角的母亲的演技,我的评分是100分编剧:情节进行的能力强,丝丝入扣。
作品所反映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反差客观真实,各自的家庭茅盾的处理情理的处理,拿捏到位。
遗憾:关于原著结局的完美差强人意,太唯美主义了,反倒虚拟了女主角儿以所谓的理解妥协了原本独立的,自我的世界,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吧爱情和现实的婚姻不同,爱情更和现实的婚姻中对方的家庭难以和谐,这脆弱的爱啊,这没完没了地扶贫帮困阿
真不容易,这么久远的剧都被我翻出来了。
中学那会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印象特别深,后来想起也只觉得可能是因为刘若英吧。
再看才发现,这剧的摄影简直神奇,几乎全片暗暖调,生生用色调把你拉入戏,非常非常舒服,感叹那个年代竟有这么高级的审美。
现在反而总是那几种硬生生的假胶片风,看多了油腻得慌。
不过国内影视始终那么爱找南方人甚至台湾人来硬演北京人,学京腔,实在看得很尴尬。
虽然但是,梅婷刘若英这种神仙双女主,啧啧。
观后感:1.凤凰男宇宙最恶心。
2.素质让人舒适,多读书有文化很重要。
3.一切甘做直男癌帮凶的女人都是活该。
4.倒退15年,那会儿还挺敢拍社会矛盾的,虽然此片三观不正。
电视剧强行和稀泥,现实才是最好的教材。
她和他离婚了,而他最高分的作品竟是这部三观奇葩的剧。
你借给他再多的资源,他还是烂泥扶不上墙。
导演和编剧都是直男癌晚期吗?
电视剧的结尾所谓专家说男性比女性更害怕孤独,退休之后脱离了原来的社会关系,需要找个老伴儿才能活成正常的社会人。
我的天哪,男的上班的时候可以整天不着家,一辈子都不会做饭,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这个时候怎么没有人说独立男性应该既能挣钱,又能做家务呢?
农村里中老年丧偶或离异的女性是没有情感和被人照顾的需求吗?
是因为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只能去伺候城市里的退休老干部。
并不是狗屁不通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到孤独。
对于何建国一家人的刻画绝了,城市优越中心论暴露无遗,农村人又土又穷又自私,城市中产家庭则是天使。
离婚了也不争房子,就算父亲是教授、母亲是专家,北京的房子也没这么好买吧。
男主一家张嘴闭嘴就是要男人做主,你也得有能做主的能耐才行吧。
这部剧有毒,气死我了!
很久之前就看过《新结婚时代》了。
先是看这部书的,王海鸰写的。
她的小说非常好,拍成电视剧也很受欢迎的样子——爱你没商量、牵手、中国式离婚……可所有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全部都不喜欢:家庭、伦理、情感……为了各种各样家里的矛盾打来打去,生活已经如此琐碎了,实在不理解那些热衷肥皂剧的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在休息的时候再投入到这些家长里短里面。
韩剧没一部是从头看到尾的,顶多看看三或四集,看看里面漂亮的演员和衣服,过过眼瘾。
这个《新结婚时代》据说25集之多,应该是没耐心看完的。
不想对这个剧情做什么评价,其实看这个电视剧,就是因为这里面的演员:刘若英和郭小冬。
刘若英喜欢了很多年很多年,从她的歌开始。
还是上初三的时候,很清楚的记得是中考的前两天,黄昏,暑气已经下去了,还不是暮色四合的时候(哈工作之后竟然发现这么美丽的词),回自己的班级里拿忘记带走的东西,很冒失的推开门,竟然发现班里男生在阳台那里吸烟!
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晚还在学校里,也不知道他怎么搞到的钥匙,还很疑惑那么老实的人竟然有坏孩子才有的行为(那时侯的自己真是单纯呢)。
之前我们从没说过话的,这次也没有。
拿了东西,走出去,在没有人的教室外面的走廊里,空气响的就是奶茶的很爱很爱你,那是很温暖的声音,就像那个时候的黄昏的阳光,有温度,但是不热。
永远不会忘了当时在那样的被震撼了的情况下,又被如此温暖了的心情,也就深深的记住了刘若英。
15岁的时候她在我的那个夏天的黄昏里,20岁的时候她在。
现在23岁了,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生活里,这个人淡如菊的女孩子还在。
真是奇怪,心已经很老了,可眼里的她还是那个样子:看不出年龄,不张扬,很干净,笑起来文气十足。
唱的歌也都是质朴、简单,不华丽也不张扬,真的就像奶茶一样。
适合在很深的夜里听,尽管是睡不着,可自己的心被她的这种坦率诚恳的声音温暖着;还很喜欢她的声音,台词也好,口白也好,不仅是她的声音温婉,从她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出她说这段话时的内心感受与情绪波动,在这样事事不确定的年代,有如此坦诚的女子,难能可贵。
对她的电影倒不是特别感冒,可毕竟人家影后来着,所以能找到的片子都放出来看,最近又看了她的生日快乐,看到结尾不出意料的流泪。
她的电影总是给我她演戏很拼命的感觉,也对——在这样的娱乐圈里,可以不温不火,但是一直红着,总是要真的放心思进去。
她的那么多的歌:后来、我等你、分开旅行、收获、一辈子的孤单……去唱歌的时候也会拿出来唱,可是最喜欢的是很不起眼的一首:点亮橘子树。
从词到曲子到她唱歌时很悲哀的声音,全部都喜欢。
书上说,如果你长的不丑,并且自己经济独立,还有一定品味,可是你还没有嫁出去,那你一定喜欢刘若英。
不知道自己的品位算不算有一定的,但是的确喜欢她,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寂寞吧——是啊,寂寞,每个人都会有。
不喜欢喝奶茶,喝过的全部都太甜太腻,但是,喜欢刘若英,很久了。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