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我们的邻省,从我们这里到山西很方便,于是,连续去了几次山西,也参观了王家大院,而没有去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这部剧,却是我第一次到山西后看的,那时我只到过太原,太原是看不全晋商的历史的。
后来去参观平遥,去参观王家大院,去参观山西博物馆,去参观晋祠,才了解到了晋商的发展史,也才对乔家大院有了了解。
19世纪开始,晋商,由于经商的需要,票号出现了发展壮大了;又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民族银行业衰败了,晋商也破败了。
所以说,晋商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民族商业民族金融业的发展史。
在“乔家大院”这部剧中,陈建斌饰演的乔致庸,就是晋商的一个代表人物。
他在家族处于危难时接下来家族的担子,他步步为营地走着壮大着。
陈建斌的演技让我折服。
有时间的话,再重温一遍这出剧。
乔家大院,因为行程的问题,最终被王家大院所取代,回家后立刻买了本《乔家大院》来补一下。
是不是应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完整集一到手,就觉得45集真是有点,漫长不知道是不是电视节目的不确定和广告决定了电视里看电视电影就是好看,总之在耐心的等着故事发展的时候,我怀念起美剧来。
起码不会让人无聊。
(题外话一声,现在的电视剧还真是太长太无聊了。
比如那本暖春。
一个电影的长度正好可以感动人到恰好,给一个电视剧还是好几十集的那种,我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虽然故事可以精简掉几集,但是毕竟是央视的大戏,拍的够认真。
编的也够认真。
把整个山西商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塑造出的商人形象又现代又全面。
那些出现在剧中的大餐和小吃,八大碟八大腕,山西小吃,现在依然是那个古镇里每天上演着的。
几乎每集都要出现的交通工具,马车,都是在平遥随处可见的。
(自然已经没有马只有车了)那些场景是最真切的。
庭院,(适合掌灯的庭院!
)几乎山西所有大户的大宅建筑结构如出一辄,而最早把乔家大院搬上银幕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年代拍的早了。
却是拍出了山西商户骨子里的内宅精神呢。
那些大户人家庭院里的大水缸,那些连绵的房顶,那绣楼,那 些个白花花的银子,组成了山西古镇旅游的活生生的历史再现真人演绎版。
当然央视这个剧最吸引人的,还是演员的演出。
好剧本(再短点更好)好制作,最终不能离了好演员。
在此,对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电影学院等高等学府还是赞一个。
因为主要演员是清一色的科班出生。
基本功那个了得。
那个爆发力。
那个感染力。
那个就不提了。
陈建斌和老婆蒋勤勤咱就不提了。
马伊俐(江雪瑛)和赵丽娟(大奶奶)咱也不提了。
上述几位就是中戏和北影上影的高材生,获奖无数。
而让我最震动的,不是陈的非常有戏剧冲突的表演方式,而是一个配角。
这个配角,在本剧中戏份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
也许本来戏份真的不多,但是实在太出色了,不由得我每次特别关注,于是就在心里上加了重量。
就是扮演陆大可的老演员-雷恪生。
说起来,我当然不知道演陆大可的老同志是谁。
但是几个照面下来,凡是有陆大可出场的戏,即使还是一样没有背景音乐,即使有时候他也只是在喂鸽子,在和人寻常的聊天,但是每次都没有让人闷过。
反倒是觉得每次只有在陆大可出现的时候,就显得央视很简练的,剪的干净利落。
陆大可号称山西第一抠,实际上却是一个天性善良的商人。
只有一个闺女,嫁个好女婿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这个女儿挑的这个女婿,能干是能干的,用钱也是非常厉害的。
胆子太大,经常性的面临一些你死我活的艰难时刻,其实和陆大可这样小心谨慎做生意的人相去很远,但是为了女儿的选择,陆大可选择了成为站在女婿背后的那个伟人。
最后,为了救乔致庸,还把全部的资产都作价换钱,连命都搭上了。
真是一个非常光辉的父亲和山西商人形象啊。
雷老先生表演和陈建斌正好相反,陈是爆发式的,而雷老演出的时候都是不温不火的,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魔力,这么平淡的靠一个眼神,一些小动作,就让每次出场都丰富的很。
实在是惊异了,就留意一下演员表,这才明白,原来是老演员啊。
要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雷老无疑是咱心目中,最亮的一颗星星啊!
(2009.2.15)
如果按现在的观点,《乔家大院》就是一部有着历史原型的杰克苏逆袭史。
主线还是乔致庸怎样在晚清历史的洪流裹挟中风云激荡的商场浮沉。
主线里面穿插着经商之道,商业潜规则,拆解的一个个小案例对当下从商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总的说来这部剧主旋律是炫耀诚信做人、敢闯敢拼的晋商精神,侧面也为山西品牌文化打造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部剧为什么好看呢?
宣扬主旋律的剧比比皆是,乔家大院甚至没有过于强调主旋律。
《乔家大院》着力与讲故事,讲述乔致庸和他的乔家大院里的种种浮沉、爱恨嗔痴。
导演想讲述的是人的造化。
导演胡玫的选择和拍摄非常具有文学性。
首先大体框架是《红楼梦》式的,主人交际,下人日常,仔细看层层关系是很分明不含糊的。
日常衣食住行,八大碗,烙饼卷菜。
下人的婚嫁丧娶、插科打诨增加了剧作的“实”。
再看主角的关系线,其实现在看来是非常“雷人”的,乔致庸、江雪瑛、蒋玉涵的三角羁绊,乔家大嫂和孙茂才的绝恋。
人人都是爱情脑,因为爱情变好变坏,其实对观众的说服力不大。
但幸好碰到好的编剧和导游、演员,又一次文学化处理了这些弱项。
首先蒋勤勤饰演的蒋玉涵是有着非常浓厚的琼瑶色彩的。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蒋玉涵在剧中是恋爱脑,虽然聪明果决,但还是委身乔宅给男主作陪称的。
如果没有蒋玉涵展现才干、一心襄夫的情节,这个人物是很寡淡的。
但是蒋勤勤颜值演技太能打了,人设讨喜,况且当时和四爷戏假情真,夫妻档演戏太难得了,代入感强。
蒋玉涵是非常让人想到家庭生活的女性。
江雪瑛是剧里最好的角色之一,非常立体。
这个角色演不好的话,就是《还珠3》里的怨妇紫薇;但马伊琍老师演技在线,完全不是琼瑶剧里的紫薇。
这个角色走的是性压抑的张爱玲路线。
张爱玲笔下的《金锁记》、《怨女》,曹七巧因爱生痴;江雪瑛则直接黑化。
马伊琍前后期完全是两种地域性格,恋爱时是爽朗大方的山西女孩,失意时又是细腻敏感、心思玲珑、手段精明的上海女人。
马伊琍竟然不露痕迹地把这两种地域性格糅合到角色里,真的非常厉害了。
江雪瑛有沉沦,有挣扎,可怜可恨又可敬。
她设计让乔致庸入狱,却在最后赎他一命;为了保住秘密想给出嫁前的贴身丫鬟下毒,但在最后一刻又放弃了。
她是个疯子,却有着异乎常人的冷静。
比图孤注一掷和乔家作对,但同时把何家生意做的有声有色不输乔致庸,禁闭鸦片馆。
蒋玉涵和江雪瑛实在是一组好的对比。
林黛玉薛宝钗比不出胜负,涵瑛二人也不分伯仲。
蒋玉涵一开始就才干卓越,识宝爱才,最后回归家庭,获得幸福;江雪瑛在一开始展现的是渴望家庭幸福的小女人形象,丧夫当家后又一挽狂澜,成为商海纵横的一树槐花。
乔致庸、蒋玉涵、江雪瑛实在都是人中龙凤,两两吸引,在人生的路上有失有得却患得患失,令人叹惋。
除了琼瑶、张爱玲,还有一种风格叫“苏童”。
你可以没读过他的书,但张艺谋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家一定看过。
苏童的作品表现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乔家大嫂曹月枝和孙茂才的畸恋,孙茂才性格的一步步扭曲,曹月枝寂寞的一步步瓦解,但在重重变故下,悲剧还是意料之中的收场了。
这是时代的悲剧。
所以我说,《乔家大院》好看,好看在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演员,一众主创人员文学素养非常好文学处理能力高,值得当下借鉴学习。
豆瓣这部电视剧里写的简介里,提到一代奇商乔致庸,实在是名不符实,越看是越难看。
乔致庸出生乔家,过着富家子的生活,本准备去考取功名,却没能成行,最后从商。
在经商上,他并无十分过人之处,不能说超过了其他的商人。
初时,为了解决危机,他不得不娶富商的女儿,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可以理解。
然后他又决定打通茶路,求发展,不畏叛军,这也许能算是发展之举,但我认为这也是任何处于他那个位置所有商人都会做的事,不能算奇。
接下来他突发奇想,决定办票号,这好像是奇想,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问题是什么,他却雄心壮志,也许可以算是愚公移山或精卫填海,说实在的我根本没看出他进入这门生意的根基,他的原始资本并不多,票号算是金融行业,没本就做那就是在赌,这还是痴人说梦,你说奇吗,是奇怪的奇。
然后为刘黑七收尸出了岔子,被圈禁,结果还没能吸取教训,依旧借钱给朝廷,实际上早就脱离了做生意的范围了,朝廷不换他还就得头铁去要,结果钱还是没要回来,家人又死了。
最后清朝即将覆灭,慈禧逃跑没钱,他还决定要借钱,这又是一笔投资失败。
商道对他而言是实现自我稚嫩理想的方法,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他才要经历后半生磨难。
做生意靠的多是岳家的钱,岳父为了他殚精竭虑,最后凄凉离世。
乔致庸的经商之道就是比谁钱多,比谁势大,根本没有奇可言。
然后则是他的爱情,为了救家他娶了富商的女儿,而和青梅竹马则一刀两断。
很可惜没能一刀两断,婚前他还特地叫青梅竹马来,在对方看来好像是要私定终身了,男主就没和青梅竹马说自己要结婚了。
结果结婚了,青梅竹马还以为他故意整她。
两个人总是藕断丝连,没法一刀两断,这也导致了后来很多的悲剧。
这个剧最大的问题也在此,青梅竹马江雪瑛从此就由爱生恨,剧中的女性全都被爱困住了,而男主则能想着青梅竹马,又有一个有钱的贤内助,甚至连慈禧也都是无德无才记仇的小人。
乔致庸在爱情上根本就不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为了理想的爱情负了自己的妻子,为了钱又负了自己的青梅竹马,实际上就是个大傻冒,在爱情上完全失败,像是个不成熟的小年轻。
接着则是他的国家观,他是个读书人,所以是受着忠心爱国长大的,当然他不是死读书,前期看起来他是有那么一股正气的,他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爱国。
他在圈禁期间救助灾民是厉害的,他开茶道也说是为了茶农,所以他是有救民的理想的。
电视剧后期,实际上也是清朝的后期了,他还借钱给朝廷,借钱给慈禧逃跑,嘴巴上说的是不借给她们,难道留给洋人吗?
在爱国救民上他是迂腐的,他没能看出问题,即使他一次又一次被坑害,他依旧没能意识到。
朋友说是因为山西的环境,消息闭塞,我想这真是太容易的辩解了,既然想要表现一个厉害的商人,那就不应该消息闭塞。
这是我最看不懂的,他根本不接触新事物,梦想着汇通天下帮助天下商人,实际上都是他的虚荣心,当时更厉害的银行业也开始发展了,他只有一个梦想。
如果不说是清末,我甚至都以为是19世纪初。
最后就是他的用人观了,因缘结识的师爷孙茂才,在初期能起到教导的作用,期间也出谋划策出力甚多,最后也因贪欲而背离,一方面是他自己的问题,他本质上就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他不行正事,他虽然通晓商途的义,但却不是一个有义之人。
但是也有乔致庸没能把握周围人的欲望,他不知道周围人想要什么,孙茂才的出走实际上就是他用人的失败,即使他有众多厉害的掌柜,他依旧在用人上是失败的。
这些都是顺着电视剧可以谈的一些失败点,其中很多都是编剧的失败,也许历史上的乔致庸真是一代枭雄,电视剧则展现的是一个在商道幼稚、在感情里不成熟、对时局毫无判断的富家子。
也许在历史上晋商开票号,的确是浩浩荡荡的大事,的确是把握了一时的经济命脉,但是在电视剧里则成了痴心妄想,要记住这时不是1800年,这时已经是1850、1890年了,甚至连银行都已经开始出现了,社会虽然依旧落后、封闭、动荡,但也没有剧中描写的那么封闭,也许是有的事情不能写,故意而为之吧。
就是这部剧是想表现一个奇商乔致庸,表现晋商的能力和价值,单就这些方面它是失败的。
所以不是乔家的失败,而是电视剧的失败,电视剧里的乔家的失败,电视剧无法展现当时时代特色,也无法展现当时商人的特点,无法塑造出真实的人物,于是电视剧就让人越看越难看,电视剧想表达核心是什么很难说,在戏剧创作的改动上这些都是彻底的失败,即便是在编剧、导演自己的逻辑内这个电视剧也说不通,如果再结合实际历史,那就更是差劲了。
看完的时候感觉还能有三星,等我写完电视剧内的问题,这时候感觉只有2.5星了,而当我查了一下票号的历史,票号在晚清的处境,我甚至觉得只能给一星。
小时候看的剧 印象深刻的只是记得女主好厉害 把一个强扭的瓜过成了好幸福的日子 还有他们商号每次上路时的“走嘞~”再看 原来这部剧还是有点儿尺度的诶 还有 不知道编剧是因为乔致庸在商业上太完美了 故意在情感上有一些瑕疵 还是不觉得这是瑕疵 在男主喝完自己媳妇刚刚生下的两个小少爷的喜酒后 立马去找没了男人的江雪瑛 还在马车上亲亲我我 准备把江雪瑛带回家 典型的渣男嘛还有这里面的女性角色都好美 包括女一和女二的丫鬟 跟现在电视剧里的不一样 很朴素很纯粹的美 江雪瑛也好美 尤其是陆玉菡 哇 经常幻视甄嬛 真真儿是纯元啊 她还好聪明 有主意 看上crush之后稳准狠的出击 知道自己的男人心上有别人之后 不哭不闹 陪着他从自己爹那里借完银子 就准备回家 让男主愧疚 逼着他把自己放在心上 不过也得亏男主渣啊 这就拿下了 不过像女主这样美丽聪慧 还爱死你的女人应该没有男人能拒绝吧 但是江雪瑛就不一样了 她虽然也聪明 但太困于从前了 不能向前看 做任何事第一是想的乔家怎样怎样 而不是自己如何把日子过好 把自己的一生都过得一塌糊涂事实证明 陆玉菡就是乔致庸最好的缘分 最好的选择 男主每一次的铤而走险女主都不问缘由的支持 她懂他 她了解他 好几次缺少资金 遭遇困境 命悬一线她都想方设法帮他解决 可以说是他命中注定的贵人 当然这部剧还是在讲晋商的啦 我的脑子已经被磕cp荼毒了😂 孙茂才有才 但没有那么高的道德标准 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一开始跟乔致庸打拼事业 事业有成之后诱惑太多 也就走上歧途了 乔致庸呢 诚信 魄力 仁义 勇敢 有谋略有眼光 还识人善用 胸怀天下 终也实现自己“汇通天下 货通天下”的梦想 成为一代奇商 这一生起起伏伏 所谓富贵险中求嘛 唯一不变的是心胸始终宽广 有梦想 有家国 但是呢 他一个读书出身的商人 有时候太过于理想化 还有道德洁癖 他不听劝阻非要去救刘黑七尸体的时候我都快气死了 我不懂死都死了 再说刘黑七跟他有什么情义在呢 最后惹上朝廷要赎身 岳父变卖家产郁结而死 最后嫂子也为救他在改嫁时自杀身亡高瑞 马旬等等 从小伙计被不拘一格的提拔成大掌柜的 然后兢兢业业 忠心不二 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不得不说乔东家的慧眼识英才 人才是他成功的一个重大因素看着长顺好眼熟 像张译 看了演员表 果然 那时候好稚嫩 演一个小结巴仆从 大胖橘和苏大强 那时候都好年轻啊 比现在好看多了 还有陆老东家和那个小品里老谭的状态一摸一样就是年代太早 画质太差了
她说我肯陪你沿街乞讨吃糠咽菜他把她抱在怀里信誓旦旦转身把爱情变卖了三十万两她就拿钱买到了一生的真爱地动山摇的时候他搂着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的心永远都是你的当灾难过去了当痛也过去了当尘土回归大地当她攥着那颗永远属于她的心死去了他悄悄的,把那颗心拿走了,卖给了另外一个人从此以后她所能得到的唯一的永远便只是永远的死亡至于至于那在观音像前的非君莫嫁非卿不娶仿佛变成了前世的事情就和那永远的死亡一样也永远的随风散了
看过《乔家大院》的观众除了对乔致庸一生的经商故事印象比较深刻之外,还有就是他和陆玉菡、江雪瑛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陆玉菡和江雪瑛这两个女人分别代表着乔致庸想要过的两种人生,一个出生在典型的生意人家,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生意上的门道和场面她都见过,她有财力,也有作为生意人的精明。
选择弃文从商的乔致庸真正需要的恰恰是这样一个可以在他经商途中懂他并与他患难与共的好“相与”,剧中的乔致庸每次遇到难题时,陆玉菡都能与他说上话,理解他并帮助他。
另外一个则是温婉隐忍,有着一介文人妻子传统形象的江雪瑛,两人青梅竹马,早已情意互通,定了终生。
如果乔致庸按着之前他自己所规划的人生轨迹那样走完一生,那么江雪瑛绝对会是一个与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好对象。
只可惜乔致庸被迫弃文从商,从此便与他的初恋雪瑛擦肩而过。
剧里时不时地会穿插着乔致庸内心对于两个女人的纠结,同时也是他对两种人生的纠结,他会在玉菡帮助他度过一次次危机之后抱着玉菡说道玉菡是他的福星,然后欢闹一场。
也会在欢闹之后独自一人念着一首诗词,仿佛在思索着另一种人生。
剧里的乔致庸的纠结大致有以下情节:一:弃文从商的乔致庸在面对家族产业的破产危机之时,一开始是选择绝不屈服去娶陆家大小姐的,他只要江雪瑛,后在嫂子和家中众人的一再跪求下,他走投无路绝望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去见江雪瑛的那个雨夜,他看着穿着红嫁衣的雪瑛实在无法开口说出要另娶他人,匆匆离开后在雨中淋了一夜。
二:洞房之夜,乔致庸还是放心不下雪瑛,丢下新婚妻子但只走到了雪瑛家门外,大喊了几声:“雪瑛,江雪瑛”,无奈离去。
三:新婚后,玉菡帮他找父亲借到了银子,在嫂子的开解下,乔致庸知道了玉菡的良苦用心与付出,终于交出了自己的真心与那一缕头发。
四:在玉菡帮他一起度过高粱霸盘危机,他保住了乔家的祖业,对得起死去的大哥的时候,他没有去与玉菡的新房,而是去书房呆了一夜,那一夜玉菡在书房陪着他,而他应该在想着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结果。
一夜过后,他看着陪着他的玉菡,恢复了往日的生气抱着她一路欢闹。
五:在得知雪瑛要嫁给大烟鬼何继嗣时,他匆匆赶到雪瑛家阻止其不要跳入火坑。
玉菡帮他劝住了雪瑛,他的内心应该是非常感谢和敬佩身边的这个妻子的。
六:贩茶回来看到书房变样、窗花消失时,他借着酒意要大闹家宅。
七:得知雪瑛男人已死,他终于没能忍住差点与其私奔,待孙茂才等人追上他,他恢复理智,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此外,剧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细节……陆玉菡虽然不是乔致庸一开始的心仪对象,但是她聪慧、热烈,懂得乔致庸内心的从商理念并支持着他。
面对新婚时冷落她的丈夫,她没有大吵大闹,直奔主题谈起乔家当时的处境以及解决办法,实实在在地帮丈夫找父亲借到了银子。
然后又主动找借口让丈夫睡书房,给了丈夫一个台阶。
面对爱情勇于追求,面对情敌不退缩,从第一次见到乔致庸开始,陆玉菡便折服于他的人品和才学,芳心暗许,之后面对丈夫更是主动表达了倾慕之情。
对于江雪瑛,上门劝她不要为了赌一口气而嫁给大烟鬼,表现了她的大度。
之后更是大胆地将乔致庸的书房变了样,将书房窗户上雪瑛亲手所剪的窗花撕掉。
当然她最大的好处便是她的给予给予再给予,每次在乔致庸决定干一件风险极大、周围人都在反对的事情时,她总是在精神上和行动上予以支持。
在去南方贩茶,尤其是在连孙茂才都反对的开票号的事情上,只有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几次当掉传家宝翡翠玉白菜,只为了丈夫心中的商业理想。
这个女子是不一般的,处理高粱霸盘危机时,她帮着丈夫去京城放假消息;当老家盛传丈夫死于京城太平军战乱,股东们上门讨要股银时,她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直接让人将这些相与亲戚赶出门外;
最后她也是死于给丈夫送饭的途中……这一辈子,娶到陆玉菡的乔致庸是有福气的。
江雪瑛是乔致庸的初恋,她剪的窗花陪着他的十年苦读,她绣的香囊陪着他的科举考试,观音庙里有他们非卿不娶非卿不嫁的誓言,每每想起对方时,他们都会到那座观音庙里祭拜。
如果乔致庸的人生真的如他之前所规划的那样读书、科举、做官,那他们一定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几番挣扎,雪瑛还是嫁给了何继嗣,落得个领养孩子、年少守寡的结果。
当雪瑛拿着灯笼看到何家留给她的堆积如山的银子时,她只觉一阵天旋地转,为什么现在才给她这么多银子,晚了啊,别人已经用银子买走了她的挚爱。
大年夜里,她一个人含着泪吃着正宗的年夜饭,以后每年都是那样。
因此她要报复乔致庸,多年来,她一直不计亏空和乔家在生意上作对,后来更将乔致庸偷偷埋葬刘黑七的事情捅给了朝廷,想看看他的下场。
可当她偷偷到天牢看到满身伤痕并在接喝雨水的乔致庸时,她的不忍与歉疚都在那一滴滴泣不成声的眼泪里了。
乔致庸似乎也感受到了躲在角落里偷看他的江雪瑛,大喊着:是你吗?
雪瑛……那个雨夜,乔致庸的呼喊声一直在雪瑛的脑海里回荡,而后雪瑛出了三百两白银将致庸从牢里赎了出来。
十几年后,乔致庸在乔家堡开粥棚赈济灾民,几乎就要倾家荡产之时,雪瑛在翠儿的劝说下也搭建了粥棚,解了乔家堡破产之危。
雪瑛在经年累月的独孤中似乎也懂得了乔致庸当初的无奈和内心的理想。
多年以后,已经年迈的两个人在陆玉菡的葬礼上再见,三言两语便将这辈子的恩怨情仇说的烟消云散,乔致庸跪着说道:我这辈子上对得起大清,下对得起乔家,唯一对不住的就是你,人老了,账不能欠,我给你还了。
雪瑛淡然地笑了笑,示意一切已然过去了,转身蹒跚而去,乔致庸闭上了双眼。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又见旧时光 更多剧评
已经记不起多少次被《乔家大院》这个剧感动,反反复复看,总也看不够。
赵季平老师的配乐悠扬浑厚、格外牵扯人心,由此,山西祁县的那些久远故事像风中丝线一样柔棉,时刻缠绕着我的思路,DVD将百年前的影像清晰再现如旧梦,以致于分不清自己的前生是否与之有关,可见编剧和导演多么厉害。
如果一个男人不能那样去‘劈腿’,那么他不值得女人用一生去恨。
这是晋商乔致庸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乔致庸有才,身处乱世、卓尔不群。
当乔家遇难而唯一出路是在千金陆玉菡和初恋江雪瑛这两个女人之间作出艰难抉择时,考验一个男人的试卷才真正开启。
要爱情?
还是要山西削面?
乔致庸最终选择了后者。
早年间,当江雪瑛情意绵绵穿上一件亲手缝制的大红色锦缎嫁衣时,古朴的圆镜中却映出一个内心纠结的乔致庸。
多年后,当江雪瑛在天牢下面亲眼目睹乔致庸伸出血手捧雨水喝时,内心累积的仇恨像一堵残壁徒然倒塌。
那个雷雨之夜,江雪瑛的耳边只有乔致庸呼唤她的声音。
爱之深恨之切,江雪瑛的前半生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乔致庸体会她的痛苦,却用后半生时间吃斋念佛、默默支持乔致庸也真正懂得了乔致庸。
前半生是一座坟,后半生是一间庙。
乔致庸用王维的《秋夜曲》做银票密字:“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一首诗是江雪瑛一生的写照。
失去江雪瑛的几十年漫长岁月里,是陆玉菡填补了乔致庸的平生所缺:银子,关怀,性爱,家庭,事业。
陆玉菡的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这个男人而不断给予、给予、再给予。
给予就是成全她自己。
一份爱那么实在、那么妥贴,令人动容。
花甲之年,陆玉菡终于倒在给乔致庸送饭的途中,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她也在给予中走去。
那一刻风把乔致庸的衣襟吹起,遥望静静卧着的陆玉菡,垂老的眼里饱含着感动和敬意。
也许做一个纯粹的女人并不难,一百年前的男欢女爱却成为如今都市剩女们望尘莫及的姻缘。
江雪瑛是风,陆玉菡是雨,风雨片刻将乔致庸的一生幸福撕裂开来扯为两段,如同剧中戴在江雪瑛和陆玉菡手上的两个玉环,世人永远说不情那一个更有情、那一个更有义。
乔致庸因‘劈腿’得到陆玉菡,得到那颗翡翠白菜,得到陆老丈人垂爱,得到祁县‘相与’们的人心,由此重振家业,造福茶农,货通蒙古,赈济灾民,汇通天下。
这样的‘劈腿’深情厚意、这样的男人大仁大义,值得女人用一生去恨。
牺牲个人幸福来保护家人、牺牲个人幸福去拯救苍生,乔致庸一生承受了许多‘小男人’无法承受之痛。
当我想到如今很多人放弃‘爱人’选择‘富人’,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那点私欲和物质享受,由此更加喜爱‘乔东家’的作为。
“为人之本,是胸怀天下,让天下人食有粮,穿有衣,住有房”,这是一种大爱,大爱可以春风化雨、可以落地生根。
如今多少商人可以做到大爱?
多少政府官员可以做到无私呢?
一百年前的晋商风采是否可以再现?
一百年后的世人可以秉承可以做到吗?
大爱情深似海,如同乔致庸给江雪瑛下跪之前,毫不犹豫说出:我这辈子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祖先,唯一对不起就是你。
如同乔致庸临死前依旧努力探出手去,屏足气力帮助一只不能翻身的瓢虫。
他确实做到了。
《乔家大院》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书的篇幅很长,叙述的故事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主要描写了主人公乔致庸临危授命,承接兄长遗留的家业,力挽狂澜,重振乔家商贾雄风的历程。
小说前半部写的比较有故事性,后半部则给人有些蛇尾的感觉。
除了主人公外,书中还用较多的笔墨写了与乔致庸关系密切的三位女性的爱恨情仇.正是她们的牺牲和付出,才换来了乔致庸成功和乔氏家族的复苏与繁荣。
第一位是他的大嫂曹氏。
由于突然丧夫,儿子尚小,曹氏无奈中假托丈夫的遗愿把家业交给了当时并令人满意的小叔子,显出了掌门女性的大度与聪慧,特别是在乔致雍刚刚接手,无力还债,家里的产业面临破产的紧急关头,她想出了让乔致庸与大贾陆家小姐结亲的办法,成功地度过了危局,更证明了这位女性不同寻常的见识与果决。
由此可见,女人在紧急的关头,头脑往往比男人更加冷静,处理问题的手段往往重视利益,而不考虑感情。
第二位是他的妻子陆玉菡。
由于乔家当时急需大量银子救急的原因,使她和乔致雍结成夫妻。
陆玉菡虽然明知乔致雍并不爱她,心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但还是由于倾慕丈夫的为人与能力而留在了乔家,并多次在乔家危难的时节,千方百计地去向自己的老爹讨借银子。
可以说,没有陆家的财力支持,雄心再大的乔致庸也可能一事无成。
所以说,婚姻往往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男人要成就事业,有一个坚强而忠实的外援是非常的重要,而妻子是第一首选。
第三位是他的初恋情人雪瑛。
由于乔致庸违背了与之相伴一生的诺言,与陆家小姐结婚,彻底击碎了雪瑛追求美满爱情与婚姻的梦想,也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被迫嫁入豪门,未经同房,多病的丈夫何少爷边撒手归天;因为答应了何老太爷的临终要求,不得不假托生子,做了一个寂寞、孤独、富有的寡妇。
在雪瑛的心中,此时对乔致庸的爱已然化成了无限的恨。
利用财力在背后与乔致庸进行生意上的争斗,已经成了她释放怨恨的一种方式,甚至采取告密的极端手段,把乔致庸送进了天牢。
虽然她在最后暗中帮助了乔家300多万两银子,使乔致庸起死回生,那也是想在良心上和道德上加重乔致庸的负罪感而已。
痴心的女子往往重视爱情,但是爱情与婚姻是两码事,所以悲剧不可避免,这也许是女人的局限性吧。
乔致庸在最后建起了乔家大院,成为了山西有名的商家大贾,应该算是成功的人士。
但是在他的成功中,我们看到的则是更多的悲伤与苦难。
乔致庸自己多次历经生死,生意场上被人暗算,富有之后又被朝廷敲诈的几乎破产;一同打天下,多年相伴左右的朋友孙茂才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视为母亲一般的长嫂曹氏为了乔家的生存,自休出门,最后举刀自尽;初恋的情人雪瑛丧失了一辈子的幸福,历经感情痛苦,晚年青灯向佛;本来生死相依的妻子陆玉菡为了保全乔家,也不得不半路忍痛别夫离子,回到已经没有亲人的娘家守了活寡。
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以牺牲他人,特别是自己亲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他会感觉到成功的欢乐吗?这样的成功就是人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吗?
前面还是挺好看的。
高粱霸盘却是很刺激。
乔致庸的成功离不开孙老仙。
陆老东家和蒋勤勤高掌柜等等的帮助。
乔致庸太过刚愎自用所有乔家的危机都是他惹出来的。
尤其是后来跟朝廷做对简直就是作死。
他并不是一个好商人,更像一个富二代有困难后总是孙给他出主意。
自己就会愿意在外面闯荡。
而且想法很幼稚。
大局观考虑不周全。
很多地方就是赌气。
宁折不弯是他悲惨人生的主因。
里面商号股份的大量改革和票号更像是现在的股市和银行。
他真正的敌人只有崔鸣十而其他要害他的都是他的亲人朋友。
而且剧本故意制造矛盾其实当时是可以娶马伊琍当二房的。
不过可惜钥匙这么演了可能就是乔家宫心计了。
蒋勤勤是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模范妻子。
他对乔致庸的爱胜过了所有人包括自己。
这是马伊琍和任何女人都比不了的。
太让人心疼了。
可惜的是婚前埋了勤勤会算和小神童元楚的伏笔都没有交代。
就连乔自己的孩子都当上状元了。
小元楚估计可能也不喜欢八股可能当诗人去了吧。
孙茂才特别的不合理是在他和乔初遇的时候孙耍小聪明用吸铁石增加分量瞬间被乔识破。
可后来刘黑七事件的时候孙到乔家瞬间就成为诸葛亮。
妙计一个接一个他让人受不了了。
特别喜欢陆老东家、有的时候一个人如果对所有人都抠可能对自己家人或者真出事的时候就不抠了。
好几次乔家的危难都是老陆帮忙的。
而且雷老演的好。
最后他死的时候抠门劲二两买的棺才让人眼眶都红了。
相比对外人豪爽对家人苛责的人来说要好很多。
马伊琍演的不错开始天真浪漫可爱至极。
中间的楚楚可怜到最后的阴狠毒辣把握的都不错。
虽然不讨好但是难度比蒋勤勤大不少。
她精神崩溃抽大烟的事情后面就不提了。
只是一个吃斋念佛就完了。
而且他的丫鬟被关起来后莫名就又放出来了。
最后莫名又逃跑结婚了。
而且追踪乔挖刘黑七的尸体的时候也不知道她瞒着马伊琍干什么去了。
就是心有灵犀去监视吗?
太生硬了。
尤其出嫁的时候丫头一句没说对可能茶里就下了药了。
而后最大的感观是通货膨胀在清朝就有。
开始乔家和陆家为了几十万两都快倾家荡产了。
后来是为什么了800万两顶铺子。
为了施粥顶铺子借钱。
乔家和翡翠玉白菜也挺不容易的什么宅子院子店铺茶山都是紧急融资工具。
.以前一年挣30万就是有史以来最后的时候了。
后来每年给国家交150万。
还有800万的款还有250万的军粮款。
到最后还能攒下1000万两白银。
怎是不容易中间什么四哥和本家的兄弟的股银应该早就给他们清了就完了。
区区1万两还要老跟他们费那么大的劲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