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敢看《樱桃》,很怕那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我心绪难平。
但今晚还是看了,对于这部电影,任何评语都显得苍白无力,母爱的伟大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形容和领悟的?
除非,你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索取无度的孩子。
很佩服苗圃为塑造角色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这是一个演员最值得尊敬的品质。
电影《樱桃》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位名为“樱桃”的智障母亲,一心呵护着她捡回来的女儿“红红”。
全剧中,扮演一名智障人氏的苗圃没有一句台词,完全依靠肢体语言和情绪,表情,以及啊啊这样的发声来演绎整个故事。
早上看到天威有线的点播,每天3部的免费影片,有一部是樱桃,看了一部分,上班了,就关掉了电视。
仅就看到的这半部分来说,我从觉得一般,到很喜欢,虽然还没看到让我特感动,流眼泪的镜头,我知道后半部分的戏是高潮,是表现疯狂的母爱的部分,我能猜到.......因为没有看出有熟悉的演员,酣畅淋漓的好演员之间的对手戏,所以刚开始,不是特别吸引我,我也不知道漂亮的实力派演员苗圃扮演这个智障女人,我一直没看出来,就觉得这个智障女孩日子不好过啊,是痴到疯狂的地步,想要一个小孩,任何努力都做,丈夫在村口小卖部门口拉二胡,那是全村晚饭后村民聚集的地方,听二胡演奏是这个偏僻的原始的山村里唯一的娱乐,偏偏樱桃很想要小孩,所以很早就嚷嚷着要丈夫葛望回家,回家同房,才刚进门就听见樱桃着急着慌脱丈夫的衣服,饿狼扑虎似的抓住丈夫.......小儿麻痹症丈夫嚷嚷着“哪有这样猴急的......”然后被樱桃压在身下,O(∩_∩)O哈哈第二天早上,樱桃醒来后,窗户还刚发白,她就兴奋地跳起来去摸自己的肚子,撩开衣服去查看肚子大了没,丈夫回她“不会那么快啦,你个傻婆娘”,丈夫抗着锄头出去干活,交代樱桃出去放猪,从我的眼睛看出去,樱桃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手头拿着鞭子,赶着猪,看到山村的原生态的镜头,清澈的池水,池塘里嬉闹的小孩,在游泳,在玩水,我觉得山村真美啊,闭塞的山村,什么都没有被污染,还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原始风貌,安详而宁静,美。
就冲着这美,这难得见到的山村风光,我都能看下去.....(当时还没看出樱桃是个名演员,是苗圃)我还一直以为是个原生态的演员,是初出道的小演员呢,化妆打扮成这个智障样子,看着她脱衣服,一件件,脱的精光,跳进水中,也想学那些水中嬉戏的小孩.....真大胆啊,不过,是很远的远景,没有任何色情意味,很原生态,很有生活气息看到村民们戏弄樱桃,把她的衣服拿走,然后逗她上岸抢,看她从水中爬上来,一步步上岸,然后奔跑,追逐着她的衣服,跟着那2个捉弄他的村民,全身赤裸.......(后来看出来是苗圃扮演,我就猜测,全裸镜头不是苗圃本人吧,可以请个替身......应该是替身吧)可是,看到豆瓣上的影评,我又确认,这是苗圃的牺牲,是为了这片子的需要,自己做出的表演,没有替身。
樱桃日思夜想要孩子,终于,家里的墙壁上的婴儿画,被撕去了脸蛋,贴到了樱桃的肚子上,樱桃绕着全村走一圈,向遇见的每个村民掀开肚子,让大家看她肚子上的婴儿图画......想要孩子到了着魔的程度回家后,还在丈夫面前掀开衣服,露出图画上的婴儿,笑的极其开心,被气愤的丈夫一个巴掌打过来,骂“2块钱买来的东西,给我滚出去”,把她推出门后,关上门闩,任凭樱桃在外面捶门,嗯嗯啊啊喊叫......夜了,樱桃进不了屋门,沿着村口往外走,靠在一棵树下过夜,黑黑的脸,淹没在夜色中......半夜,听到哭声,婴儿的清脆的哭声,响亮的健康的哭声,樱桃回过神来......夜色中看不到樱桃的脸,我只看到一缕白色,是脖子.......樱桃朝哭声找去,是个很漂亮的婴儿,包袱包的好好的,夏日里,估计是不热的时候......为了婴儿不被冻着吧,樱桃抱着回家了,第二天,丈夫在猪圈里找到了她,怀里抱的紧紧的是个婴儿
重复拉着看她追着汽车的那一段,孩子被抱走了,再怎么撕心裂肺地叫也是无力回天,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接着爬起来追赶。
镜头摇晃得厉害,看得人心亦是颤动起波澜。
背景音乐几时想起来的也不知道,只是情绪被带动到高潮的时候,眼泪和音乐一起流泻。
才发觉是哭了,才发现音乐夹杂着孩子的哭声如此凄楚煽情。
最后一次爬起来的时候,她没有哭,也没有喊,纵然情感万般强烈,也只能一脸木然。
最无奈,也最具割伤力。
又有一段,她送红红去医院。
从拉车到背孩子到急诊室,动作都很敏捷,神智清明,看不出和普通母亲有何区别。
大概是爆发出了原始的母性本能,有巨大而强悍的力量指使着。
看了很久,她站在雨中,给红红送伞,那样纯粹无邪的笑容。
她有双好看耐看的眼睛,明亮清透,不含杂质。
她在电影里穿的衣服从没有干净过。
总是带着污渍,深深锈着,好像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潮湿发霉、夹杂汗液和猪圈的味道。
而她没有穿衣服的时候,裸露得这么彻底。
映衬着青山绿水,丝毫联系不到肮脏感。
天真率直淋漓,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尽是自然本色。
她至始至终都没有台词。
只有智障者发出的模糊不清或者尖锐的嗓音。
H说,看得出演技好,也就有技巧的成份在。
有技巧,就是在做。
而一旦做了,多少有些失真,便觉矫情。
我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让人觉察不出你有演技,完全把你当成戏中人了。
你不是在演,你就是他,他就是你。
无我的境界,处处皆是你。
她是个认真的戏子。
角色与自我融合得恰好无缝。
她被打的场面我总不愿看。
也不愿再去陈述。
刻意不在意,因为太在意。
世界是不公平的。
总有这样那样的残缺。
人性的阴暗面,隔着阳光千尺厚。
她一出场本就是悲剧性人物,穿着孝服,无助地看着灵位一个人靠着门角哭泣。
我早该料到,她是要离开的。
可是,这样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母亲就这样走了,还是无法平息。
内心再美,也是躲不过命运夺命的刀口。
结束得这般仓促。
我本以为,她疯疯癫癫在人间,上苍让她受那么多欺辱委屈,总该在后面给予怜悯同情的。
我也本以为,她上山爬树,身体强健,内心强大,是可以坚韧到底的。
到底还是离开了。
美丽的毁灭最动人。
毕竟纯粹的人不多了。
智商再高、外表再怎么包装,没有了爱,也仅仅是具行尸走肉罢。
生死无聊,往来艰难。
灭意断行,爱尽无生。
都怪记录风格太强烈,拍得太真实,这样极端地表现出来,那么残忍。
于是引起回忆泛起渣滓,叫人没有逃避的余地。
看一部电影,有一半时间是沉陷在自己的情境里。
我终究不够聪明。
控制不住自己。
可是为什么,人要学会聪明。
黄舒骏说,如果她是个单纯的孩子,那就让她单纯一辈子。
如果他是个快乐的孩子,那就让他快乐一辈子。
不要说他太多不是,不要教他太多事。
不要让她变得聪明,而失去了灵魂。
聪明和灵魂之间的选择却是由不得人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被逼着匆匆赶路。
爱和不爱,都变得脆弱,经不起物质以及时间的考验。
流于形式,沦为交易。
回过头来,想起片头红红说,这个小村子叫做爱村,我们家就住在这里。
一个村庄,以爱为名,多有意蕴。
听说,南方的枇杷成熟了。
皮薄肉厚,质细味甜。
我怀念小时候,和外婆一起摘枇杷的简单快乐,还有感冒时,给我煮枇杷叶,满屋子的独特味道。
仿佛空气里渗透的都是浓烈的关爱,哪怕是一个水分子和一粒细小的尘埃都是打上了外婆的印记,归属于温暖。
又听说有一种樱桃发卡叫“cherish”。
给发卡取这样的中文名和英文名,真是特意用心。
Cherries与 Cherish , 一个是樱桃的复数,一个是珍惜。
想要珍惜而无能为力,这就成了痛惜。
我给了三颗星。
本来打算给两颗星,多出来的一颗就算是送给这个真实的故事以及表演出色的女主角。
苗圃演的不错。
凡是能把智商低下的人演出色的都值得表扬,可导演的两处硬伤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首先是片子的节奏,和给每个情节的时间分配实在是让人捏紧了拳头。
说明白点,就是该停不停,该走不走。
弃婴出现之前太冗长了,虽说看的出来,导演想要极力在这段时间里将这个智商低下的疯女人和这个贫困的家贫困的山区全面表述出来。
樱桃是女主角没错,围绕女主角开展情节也是没错,同之后的故事倒也有相同之处,就是太显做作了。
电影这种东西,在成功的表达某些情感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合理的给观众留白。
也就是说你总不能趁着观看者刚拿出纸巾准备着蹭眼泪就视野宽阔立马开怀了吧。
应该简短的地方做不到简短,那么之后的情感表达也应该稍微持久点,不能这么快就泻了吧。
举个例子,樱桃在女儿学校打了人,那孩子的父母纠结了一群人来打砸,要赔钱。
瘸子因为家穷陪不起这个钱,只有棒打樱桃给那些人看。
待那些人作罢离开之后,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到了这个时候,理应留白。
长镜头万万少不了。
我刚准备酝酿情绪,好好感动一下,镜头一切,下一个场景就来了,显得太过突兀。
不过也有做的好的地方,樱桃的孩子被人抱走了之后,她一路追着面包车的场景就做的很好。
反正观众都知道最终她肯定是要摔一跤,然后一身尘土趴在地上望着镜头的。
可是这个时候留白做的很好,渐渐远离的人影,在灰蒙蒙的环境下让人觉得十分无奈和悲哀。
另一个硬伤就是旁白。
选择旁白无非是因为配合剧情的表述将未交待的事实交待出来,让观众更清楚事情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可是本片中小女孩的旁白在刚开始还不错,将人物关系,环境背景都交待的很清楚。
可是到了中后段以及后段就有点做作了。
一遍一遍的表达情感,以及渲染影片气氛。
物极必反之后倒让观众觉得很不自然。
事件如果在特定的时间里无法表述清楚,可以用旁白来完成和补充,但是对于情感这样的东西,导演毕竟不能把观众当白痴。
况且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看后的感觉就是导演明显把我当白痴,害怕我看不懂,接受不到他要表达的情感。
本来是很好的题材,演员找的也不错。
可是这几处硬伤总是很容易将人的情绪从看片里抽出来。
只能说是在可惜了。
http://weibo.com/ateb
妈妈.那一天,您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把我降生到这个世上.从那一天开始,您的生活改变了,我这个小尾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缠着您,我哭闹的声音每时每刻都在揪着您的心.妈妈,原谅年幼我,曾经在自己喜欢的玩具前哭闹,好像您不卖给我我就要全世界都知道似地.妈妈,原谅年少的,我曾经赌气不好好练琴,您那么用心的教育我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我却不能理解.妈妈,原谅青春期叛逆的我,没有缘由的和您冷战,一次次恶语相对您诚恳的劝诫.妈妈,原谅现在的我,曾经20年陪在您的身边,如今远在他乡却很少找时间来给您打电话.妈妈,我爱你.什么时候,我才有勇气亲口对你说出这句话....
既然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所以对情节没有任何意见。
但是自己平时反应就比较迟钝,尤其对于当下的事,当下的人,认知尤为落后,所以听过苗圃,但是压根不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模样。
中秋节那天女友的好友,突然说要去看电影,拉上了我们两个。
根据我平时关注的电影,当下的档期只有木乃伊3,早期的第一部,虽然在高中我曾津津有味的看了不止一遍,但是这次我绝对不会去看这部捡垃圾的编剧做的电影。
所以,我实在想不起来中秋节有什么电影可看。
朋友买票买的就是樱桃这部。
她说有三部可选,另外两部都是不爱看的西片,所以选择这部,而且票超级便宜,四张票还抵不上以前一张票的价。
我的确不知道这部片子的存在,所以看到海报时候看到一个全裸玉背出水的画面,还有苗圃的名字,只知道演员是一个时下美女,内容简介却感觉是一个温情带着些许现实残忍的小片,两者实在不搭调。
虽然导演搞了全裸的噱头,但是总感觉是弄巧成拙的小卑劣手段,还不如就豆瓣选的这张插画的海报,估计能换更多票房,所以我断定肯买票的少之又少。
进场,开演,也稀稀拉拉不过十个人,其中还有我们这四个千年难进一次影院的主儿。
后面一堆小情侣嘻嘻哈哈,左边不远一对夫妇带一个两三岁的婴儿,结果一开演就在那里闹起脾气来。
没有大场面可看,没有漏掉就连不起来曲折情节,慢慢也竟然看了进去。
看到情动处,我也落下不少泪来。
不敢说故事多动人,但是有些情感毕竟有能打动我的柔软之处。
我是个及其容易被感动的人,只要是真实动情之处我都会动情落泪。
除去感情不说,一开始疯癫的苗圃露脸,我差点惊讶掉下巴,虽然在太阳中,有个疯癫的女人,但却还是光彩照人。
可是这个却是活脱脱一泥巴里钻出来的疯癫女,服装和道具实在有些让我来接受不了。
全裸的噱头是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敬业才可贵,脏乱疯癫做到实处难得。
苗圃这个形象,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很合格的。
从此算记住了苗圃。
前天朋友给我传了电影《樱桃》,说让我好好看下,说大家看了都哭了,我想这能是什么样的影片。
今天下去看了,确实很感动。
看完电影表演名单出来时才知道女主角是飒爽英姿美丽的苗圃,她的演技没得说,实力派。
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好,前面都是叙事吧。
感动的瞬间有:1、樱桃的执着,她到镇上找女儿,风雨无阻,受尽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都不退缩。
后来丈夫被她感化了,要回了红红。
这种执着不是谁都能做到。
2、樱桃的简单逻辑,她一直爱护着红红,不管红红是否已经嫌弃她,不管多少责骂或是冷落。
下雨了跳窗户都要去为爱的人送伞,看见别人欺负自己的女儿就奋不顾身去救护去反击。
她没有想到任何后果,所以这也是她最终为女儿摘樱桃从树上掉下来过世的前因之一吧。
3、我的暴哭是从樱桃在村长面前被丈夫无奈暴打开始的,穷人就是要受欺负,村长走后,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痛哭。
也许当时樱桃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挨打,她没还手,她只有躲只有哭喊。
被安慰时也不会抱怨自己曾经被打。
4、摘樱桃,你为你心爱的人摘过他们心目中的樱桃吗?
奋不顾身地去摘不说,摘过吗?
5、父母永远都是你最应该报答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的昨天、今天以致明天。
反哺的必须以及平时生活的孝顺对待,刻不容缓。
《樱桃》:一部被误解的原生态的史诗 赵薇和刘烨正在芜湖拍电视剧,名字叫《一个女人的史诗》,不少市民前赴后继地前去一睹明星的风采,对电视剧本身却忽视了不少。
我也曾在某次开会的时候见过,但对这个生于芜湖的女明星没有丝毫兴趣,对这部史诗也一直淡然看之。
这绝对不是题外话,我想说的是另一部女人的史诗——《樱桃》。
这是一部曾被许多人误解的电影,因为电影中有不少全裸的镜头,这在依然重视电影尺度的中国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噱头,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那些切实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对其中的裸露部分特别在意,因为不多的几次裸露都被化解得淳朴自然。
或许,一再被误解不是导演的本意;或许,这仅仅只是一种宣传的手段,在这个需要不断制造看点和轰动效应的时候,它无可厚非,《左右》如此,《苹果》亦如此。
让我们来看看这部关于一个女人的史诗:一个原生态的村庄、一个赤贫的家庭、一个残疾的父亲、一个智障的母亲、一个捡来的女儿、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故事,还有满山红透的樱桃,这几乎是《樱桃》里所有的元素。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很多人都是流着眼泪看完了这部电影,据说这部电影还引发了一轮关于母爱的大讨论,但这些都只是一个侧面,客观存在的是这部电影,一部原生态的、关于女人的史诗。
最近几年,原生态的话题一直被各个艺术领域所提起和使用,2005年前后江少宾等人在新散文论坛倡导的原生态散文写作曾引起广泛关注,以孔雀舞为标志的舞蹈家杨丽萍也以原生态歌舞《云南映像》确立起舞蹈的另一种高度;与此同时,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旅游、原生态诗歌等等口号的提出更是屡见不鲜。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也将对那些淳朴的自然和情感形成了无限追忆甚至遐想。
这个概念推出以来,不少人将之视为法宝,并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屡试不爽的定律。
2004年刘浩的《好大一对羊》、2006年丑丑的《阿娜依》等原生态电影的问世即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这个名单里还要包括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贾樟柯的艺术层面似乎有更大的提高。
《樱桃》即是一部打上鲜明原生态标志的电影,旅日华人导演张家贝是个从前在圈外并不为人知的导演,但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让张家贝突然从浩瀚的影人名单中跳了出来;同时,苗圃在电影中以她登峰造极到以假乱真的“扮丑”表演让更多人不得不暗暗叹服,相对于赵薇的《少林足球》和蒋雯丽的《立春》来说,苗圃的表演明显更胜一筹,她的表情、动作甚至是眼神,已经将所有人都死死套牢。
当厌恶的眼神从红红的眼睛里那样毫无遮掩地流露,樱桃追赶红色面包车的画面再次强烈地冲击着观者的神经,当樱桃不断向人们展示她肚皮上的娃娃贴画、当樱桃在镇上乞丐般地流浪、当樱桃被丈夫无奈地毒打、当樱桃平淡地死去,你还会像那个过河的和尚一样,依然放不下樱桃的裸泳吗?
2008/6/22
樱桃的滋味我从未见过高大的樱桃树,只在五月的时候吃过小颗的樱桃,略带酸甜,核儿娇小,却很迷人。
或许正是樱桃这种迷人的特性,让许多电影大师都拜服其下,以樱桃命名的电影,往往数不胜数,仅仅是伯格曼和阿巴斯两位大师,就足以使樱桃之名,流传天下。
我也就想当然地把樱桃当作一个人来爱恋,在我心目中,樱桃是那么一个灵气十足的女子,仿佛在尘世间微微颤抖地那一些晨露,晶莹剔透地活着,不热烈,不张扬,却是动人心魄的美的宁静,在中国,有一个女子确实也如樱桃般有着美的宁静,她叫苗圃,在最近的一部电影《樱桃》中饰演疯妈樱桃,我初见之下的惊愕,到最终的潸然,真正是被苗圃不露声色的演技给征服了。
《樱桃》这部影片,最先让我想起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因为前者是现实主义者的旧衣裳,后者却是浪漫主义者的天鹅绒。
而且两个疯妈之间,苗圃更贴近一个人子的心,她所诠释的正是我们所能感同身受的东西,因为浪漫能够打动我们,而现实则是在撼动我们。
如果说乌兰塔娜的《暖春》是因为弱者的彷徨与无助牵动我们的心肠,那么,《樱桃》这部电影,全然是美的体现,无论是电影场景,还是故事情节,一种为我们所不知的爱,以及我们所淡忘的乡村,使我们回到了初生,惟有在初生那一刻,我们才能够毫无保留地哭泣,尤其是在我们几乎忘记哭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哭泣,恰恰将我们抛回到爱中。
樱桃生活的小山村,叫作爱村。
她的丈夫叫葛望,腿瘸了,日子也穷了,两个苦人凑一块也算是一个家,只是还缺一个娃娃。
葛望一狠心,花了两块钱在集市上买了一张年画,画里面刚好是一个抱着红鲤鱼的胖娃娃,两人一心想生个孩子出来,樱桃更是想得发疯。
一天,樱桃把那胖娃娃的头像剪下来,贴在肚皮上,在村里逛,一看见人就撩起衣裳,让他们看她肚皮上的娃娃,“我樱桃有娃娃了”,村里人都取笑她,樱桃却以为他们都在恭喜她,欢天喜地地回到家,葛望一见墙上的娃娃没了脑袋,气得把她打了一顿,赶出家去。
第二天一早,葛望起来一看,睡在猪圈里的傻婆娘,竟然捡了娃娃回来……整个影片的讲述者,正是这个后来考上医科大学的娃娃,她叫红红。
红红的出现,正式成为樱桃整个生命的主题。
当葛望因为“每户人家的生育指标只有一个”偷偷地把红红送走时,樱桃一直追到镇上,四处寻找,以致将别人的小孩当作红红,抢走之后,被人抓住,遭到殴打,仍死死抱住孩子不愿放弃。
我所理解的母爱,在这个时候才是最真实的,用生命来护卫我们的人,是我们的亲人。
当樱桃爬到樱桃树上摘樱桃,站在树下的红红拉起衣服,用来接妈妈扔下来的樱桃,画面真正是美极了,回忆自己儿时,也是如此景象,倍觉亲切。
当樱桃和红红一起赶猪出门,遇见一群乡子小子,樱桃从自己兜里摸出一把樱桃,拼命地想讨好他们,只换来他们一连串的叫嚷“傻子,傻子”。
当红红得了重感冒,樱桃拉起平板车,使劲地往镇上赶去,每次去医院看红红时,她总要摘一大把樱桃给红红吃。
或许在一个正常的母亲眼里,有很多东西值得付出,但是,在樱桃眼里,能够捧出来的已经是她的全部。
能够如此完整地将一切都付与你的人,她的名字如果不是母亲,我不知道还有何种称呼?
虽然樱桃不能说话,她也经常犯错,但是,她一心一意想和女儿交流,长大的红红却是一心一意地在排斥她,甚至喊出“你不是我的妈妈”。
这种误解的阶段,似乎是必然的,又是为将来的后悔作一个真实的铺垫。
当红红开始重新接纳樱桃的时候,她问妈妈:“妈妈,我教你写字,教你写自己的名字好么?
”樱桃不说话,只是傻笑。
“教你写爸爸的名字?
”樱桃还是傻笑,“我的名字?
”樱桃点了点头,红红握住樱桃的手,教她写“红红”,就像当初我们的母亲不会用计算器,不会用手机,我们手把手地教母亲怎么按一样,没有比这个时候更温馨的了。
作为一部电影,《樱桃》所埋伏下来的必然是悲剧,这是很不好的现象。
在最后的片段里,悲剧所能引申出来的,又必然是说教。
而在这个被说教所淹没的时代里,我们对说教怀有的憎恶那是相当强烈的。
但我还不至于以最后的瑕疵来否定整部电影,我所钟爱的美,或许是因为它也有自身的不足,所以显得美的真实,而非虚幻。
当红红终于开始明白父亲说的“没有你妈,就没有你的今天”时,樱桃已经消失在湍急的河水中,仿佛时间掩盖了她,也掩盖了我们这些旁观者,因为当樱桃老去或者消逝的时候,我们的母亲也正在老去,正在消逝,而我们比红红又如何呢,我们是否认可“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是否也像红红那样,在樱桃不见了的时候,才喊出“妈妈,我再也不吃樱桃了”,樱桃的滋味看似甜的,但是,当妈妈不在的时候,所有的樱桃都变苦了。
影片从樱桃失去母爱开始,葛望的母亲无疑是樱桃效仿的对象,我们虽然看不到任何细节,但十分清楚樱桃简单执著的母爱是缘于何处,一半是女人的天性,另一半则是对葛望母亲的继承,于是,在那场葬礼上,樱桃嘶心裂肺的哭声实际上是标志着她母性意识的觉醒。
人们常说生孩子是一个女人完整的标志,而母爱也是从生孩子这个事件开始的,我们很容易便可以理解樱桃对葛望的纠缠,通过性行为来养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很本能的反映,而影片在这方面处理的也十分妥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令笔者感到十分疑惑的却是,裸泳一段与母性是否有必然的因果性呢?
如果用正常的思维来理解这个细节恐怕多少会有些出入的,那么权且当作樱桃面对一群裸泳的孩子喜爱有加,以这种极端的行为来表达或者说是抒发这种想成为母亲的渴望,但后来赤身裸体的樱桃追讨衣服的情节则与这种情绪显然有着本质上的出入。
我心里的国产最高分
淡淡的水墨画面。那个年段的记忆涌现。
这片子太坏了,你骂它吧,显得没人性,你说它好吧,MD它到底好在哪里?别以为你是原生态我就不扁你。PS:这片跟三级有屁关系啊!
傻子都知道做一个好母亲,有些人却未必。非要把人写死才更令人感动么?
苗圃全剧只有一句台词:你吃
她是一个“傻子”,却有一颗“樱桃”般红润鲜亮的心…
三星半~
母性之初,即使傻瓜也不例外,感动到落泪
这演员演得8错
假。
电视剧里的樱桃来到电影里绝对是村里的富婆。。
故事性不够强烈,人物并不饱满,结尾仓促撑不起一部电影
永远对亲情片没有抵抗力。。又哭了
爱,越是简单,越是真挚。电影太啰嗦,很一般。
我没有被这位母亲所感动,而是心生厌恶。苗圃发什么神经,为这种剧本牺牲成这个样子
妈妈
智障的母亲伟大的爱,当时我就想哭了,因为它勾起了我好多小时候的回忆,,, ps:再赞苗苗一个,,觉得好认真。
情绪在很后面才出来,如果没有后面这些情绪碎片勉强地拼凑,那这片子真的很一般 有些细节很刻意,让人不舒服
高中看过的,觉得没那么好,不过有机会重拾吧
三星给母爱,一星给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