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莲娜
Елена,母亲的罪爱(港),艾莲娜(台),Elena
导演: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
主演:Yelena Lyadova,Nadezhda Markina,Alexey Rozin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1
简介:相识时,伊莲娜(娜齐达·马奇纳 Nadezhda Markina 饰)和弗拉基米尔(安德烈·斯米尔诺夫 Andrei Smirnov 饰)都已经步入中年,为了孤独的人生能有人陪伴,两人走到了一起。弗拉基米尔的经历和富有让他冷酷而又无情,面对丈夫如此糟糕的个性,由于贫穷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伊莲娜一直都默默的忍受着。..详细 >
还是喜欢.与众不同原来是毫无意义恶心底下的假象,生而为人繁衍后代不过是荣耀光环的衍生.不可避免的想起《寄生虫》,以及不可避免的深度不够浅尝辄止,但悲哀的平淡、滤镜的色彩、寡欢的人生姿态依然是我心水风格.
无聊
弗拉基米尔是有点不讲情义,可也不欠伊莲娜什么,所以伊莲娜所犯的罪终究是难以被原谅的罪。
影片以冷峻的基调讲述了一个图财害命的现代故事,只是这个以他人性命和财富来填补自身空缺的非常事件被设置在再婚老年家庭内部,因而更加意味深长
本来真的不想给差评,如果就这样什么事也没发生最后我肯定会给四到五星,就那一下突兀到极点的转折,让我瞬间觉得这个只和老伴共同生活两年就因为怕送孙子进军队而杀人的女主角死有余辜。本对叙事风格赞赏却以生气告终的观影体验,不爽。
印象中第一次看正儿八经的俄罗斯电影,最令人惊讶的是节奏竟然跟韩国片子异曲同工。一个简单的情节,镜头竟然可以从头跟到尾。好在不是很吵闹。
区别于传统的温情家庭片,这部只让人感受到压抑。
【YVR-que】三星半。虽然在配乐,摄影等技术层面还是一流水准,但这样的故事和题材本身(虽然整体,尤其结尾还是有一定对于人性的探讨)和萨金赛夫其他作品相比真的小气了许多。这样一出的俄罗斯现代故事的内核实际上是在film noir时代就已被探讨彻底。非常喜欢roger ebert对于本片的评价“Shoot this film in black and white and cast Barbara Stanwyck as Elena, and you'd have a 1940s classic.” 的确如此,这样的“蛇蝎”性格和对社会阶级的折射有些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但技术层面上,尤其在配乐的转变上(前十分钟后母亲去儿子家配乐在节奏和音符上直接换调上行,大胆,厉害!),仍旧是一流水准。
萨金塞夫之前的两部都显得很不食人间烟火 色调也是偏冷 这次走到了人群中 色调也略转暖了一些 可是 他人即地狱
老年重组家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财产分配,本就乏善可陈,安排这样一个谋财害命的故事也太简单粗暴,缺少趣味性。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描摹生活细节,但就是没有缺少被击中的精准,此时此刻我突然非常想念达内。不过很可能意不在此,还是那套政治隐喻,所以也就注定不好看。
水准之上,但明显不如《回归》。
行云流水般的镜头
很多处女作就达到高潮的导演,这又是一个
看开头两分钟就知道这个片子闷得要死。老头老太太都是因为对自己子女的溺爱而变得残忍冷酷的人。
投資成本提高可能是格拉斯音樂出現的原因。最喜歡的部位是停電以後一切似乎迅速墜入黑暗的深淵,但馬上以平靜和看似美好的諷刺場景迅速收場。
典型的剧本和导演风格不搭。其实剧本挺不错的,但是萨金塞夫是以冷色调悬念电影起家的,慢节奏用在悬念的铺垫上。此片一下子转为暖色调,并且没有太多悬念铺垫桥段,导致拿手的慢节奏用错方向,故事讲得很拖。需要煽情和激烈的时候又拍得太冷,结尾想激烈了又搞砸了。格拉斯的音乐太出戏。
光影和音樂
跟《利维坦》的约伯记走向相反地上演了一出鸠占鹊巢,绿叶黄叶截然分野的照片,贫与富的鸿沟,冷眼凝视、恪守中立的立场和视野。
我有好几次都以为厄运要降临到她的儿子一家中,但是始终没有。
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