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F盘装的全是电影。
其中有个文件夹,都是些下了不太想看的片子。
好比鸡肋。
观之无味,删之可惜。
这部片子就被我安排了这样的命运。
可我得挪出地儿来装我私藏的王家卫侯孝贤岩井俊二彭浩翔全集。
所以同时赶三个场。
二分之一的电脑屏幕上映【独自等待】,另二分之一播放MANse电子杂志,一边用小刀从大拇指修到小拇指。
十来分钟后,扔掉刀片,夹肛提臀,正襟危坐。
再十分钟后,最小化MANse,全屏包给伍士贤夏雨。
夏雨迷李冰冰,龚蓓苾暗恋夏雨。
李冰冰只想做个朋友,龚蓓苾早就不想做哥们了。
对吧,就这么俗套的TVB三角模式。
跟画皮扑朔迷离的人物性爱关系压根没法比。
不过。
实在。
文艺青年儿偶尔还是要咬根黄瓜的。
所以。
最后自愿放低姿态,在豆瓣打上四星。
难得。
这年头,杜琪峰的我都只舍得亮四盏灯了,不容易呀。
有场戏记得最清晰。
迪厅里,灯光打起,音乐隐去,笨拙扭动的男男女女。
残酷的场景。
丑态的面孔。
肢解了场景,游戏不美丽。
你搭讪,我回应。
你暧昧,我勾引。
谁先露骨,谁先失利。
欲擒故纵,欲退还迎。
你低到尘埃里,我变成风筝飞到云里。
你对我爱理不理,我的心肝痛到绞肉机里。
跳场探戈,舞步华丽。
只要谁都别对谁动情,就能百毒不侵。
我们都别太当真,日后才能好聚好散。
我真的只把你当成好朋友。
我以为你应该以为我喜欢你。
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一座城市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春天。
经典台词,一一模拟。
张小娴的名言金句:爱情来来去去 不过五个地方 酒吧 银行 商场 卧室 大街 也不过五句话 干杯 取钱 买单 要你 嗝屁。
昨夜还是内伤深重眼泪鼻涕,第二天一大早,还是得面若冰霜高傲优雅涂上厚厚的粉底。
我一直都在试着想把你忘记。
可是又贱到骨子里。
甘心被俘,乖乖举旗。
你一直在盼我热烈回应。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
忘了是谁矫情诗句。
倾国倾城的冶艳传奇大抵如此。
这么远那么近,愈夜才愈美丽。
试探触碰,寻觅猜疑。
这是王道,乐此不疲。
洗洗干净,收起文艺。
独自等待,集体纵欲。
游戏开局了,也该上场了。
来来来,宝贝儿,这一出,换咱俩来唱对角戏。
有瑕疵,比如整体结构不合理;比如某些对白太刻意;比如某些场景缺乏力度。
但总的来说,是好片子。
有想像力,有灵性,敏锐,准确,真实。
天下懵懂的男生初次陷入对一个MM的迷恋,那种种微妙的心理,那种种尴尬的关系,那种种无奈的处境……多半都有相似处吧!
而这些,都被刻画得很好,也让我深有共鸣。
——靠,这就是:感同身受!
当男主角绝望的时刻,他强做镇定的从商场里走出来,越走越快,突然拔足狂奔……那种还不如死了好的感觉,让我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就在大家都以为他的创伤已经逐渐平复的时候,他突然在灯红酒绿的迪厅里像个孩子一样伤心的捂着脸哭了。
——我奇怪的发现:这怎么好像是某个时刻的我?!
语言总是苍白。
要描绘出电影中那一个个触动我的小细节,太费力。
所以,与其有敲脑袋“回忆——描述”的时间,还不如再看一遍。
同理,各位观众,别浪费时间看我的日志了。
真要是对这片子有兴趣的话,直接去看片子吧。
电影就是电影;音乐就是音乐;绘画就是绘画。
任何企图用文字再现其他艺术作品的行为,都是愚蠢而且无意义的。
另外一个感触就是:理论大师真TMD多啊!
男主角郁闷的时候,他所有的朋友都热心的给他出主意,不厌其烦的给他灌输各种恋爱理论: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爱情是什么;世界是什么……这些话咋那么像我平时说的那些捏?
而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听上去很有道理的理论,事实上,是完全无用的。
即便是这些理论大师本人,真到了自己实干的时候,也一无例外的茫然不知所措。
——向来喜欢用“理论大师”的头衔来掩饰自己在爱情上的失败的我,看了这部片子,该醒醒了。
理论是狗屎,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爱情就是爱情。
任何企图用理论概括指导男女情爱的行为,都是愚蠢而且无意义的。
PS:唉,就在昨天,我还企图冒充理论大师指导一只可怜的迷途羔羊。
现在看来,真TMD害人害己。
事情是这样的。
昨晚上令狐葱的blog看,意外的发现他搞定了一个MM。
震惊之余为他高兴。
可在QQ上一聊,他却哭着说:“还没开始,已经结束了……”——为了安慰他,我也只好干起了理论指导的SB事儿。
而最后的结果是:俩人一起晕了。
再然后,今天居然就看到了这部电影。
难道是冥冥中有天意指引我?
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年轻时遇到貌似温柔可人的异性,总会据此展开浪漫的遐想,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事在人为,坚信童话是现实的演绎,所以喜欢了、彷徨了、表白了、被拒了、坚持了、感动了、交往了、甜蜜了、毕业了、分手了、工作了、再恋了、交往了、背叛了、受伤了、成长了、孤独了、怀念了、失落了、颓废了、随便了……电影毕竟是电影,与主人公不同的是,你几乎很少能遇到一个从中学时就默默关注你、帮助你、支持你、守候你到毕业、到工作的“哥们儿”,即使是曾经有过,可是你视而不见的眼神很快会让那个她或者那些她从你身边溜走。
而当你终于在经历多次感情挫败后明白:愿意等你的人已不在,而你将要等的人也不一定会来。
一个不喜欢你的人把你变成了玩世不恭、放任自流男人、一个喜欢你的女孩被你变成了爱慕虚荣、堕入尘俗女人。
从那以后,男人抱怨女人势利贪婪、三心二意,女人抱怨男人心猿意马、喜新厌旧。
感情不是科学,没有规律可言,所以,从那以后开始敬畏、并且远离感情这种无法驾驭的抽象事物,小心翼翼地把它深埋,对于此后遇到的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的感情缩手缩脚,怯于付出。
尤其对于感情和金钱都处于饥渴状态的年轻人们,在经历感情的失落后,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总会义无反顾的投入现实的怀抱,去把握她们真正能把握的事情。
而不管男女,都把这称之为“成熟”。
等待需要极大的勇气,“青春”确实太短暂了,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勇气为一个我们自己也无法确定是否会真的出现的人去守候、去等待。
问题不在于你是否执着,而在于你等待什么样的人?
对于有的人,他/她等的那个人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天文学家们遇到的挫折多了,可能多多少少会学会一点自知之明,当然也有些像长不大的孩子,带着不切实际的孤傲和自我膨胀满腹牢骚的过一辈子,也许在今后的感情和婚姻中,她/她们勇于给自己看不顺眼的伴侣一次又一次送上一顶又一顶的军人帽,也许不会,又或者收获几次半途而废的婚姻;对于另一些人,过去的经历已经成为他/她们生活中的负担,他/她们苛刻、甚至近乎严酷的审视着准备走进自己世界的人,被动地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待被人关心、被人爱,感情是绑腿跑的游戏,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所以多少原本属于生命中的人来了又还。
也许偶尔,当再回到我们曾经去过的操场,坐在我们曾经荡起的秋千上,回忆那些扎着马尾辫、裙角的飞扬的年轻的人们,想起那时像蓝天一样纯净的情思,会觉得那是我们遗失的美好。
不过这是极端的例子,我们在“青春”尚有余温的时候,都飞快的学会了知足,愿意在平淡中感受真实,在真实中安享生活,生活本来就是妥协的艺术。
有时候想,其实我等的就是这样一个和我想法一样的一般人,可慢慢发现,如今现实中各种特别的人都能轻易找到,就是这种一般人难找。
有时候,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对方而失去自我,所以我能理解电影中的李静为什么暗恋陈文四五年而没有表白,你不是他/她“单上”的的那个人,过多的努力就是刻意,可能独自等待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但是电影的剧本总是这么落入俗套,总要给观众一个温暖的结局。
电影会散场,可等待还要继续,更大的勇气在于要看到雨后晴朗的天空,让温暖的阳光照进略微潮湿的心灵,在今后的道路上越挫越勇,更要把握机会,不要在犹豫中让缘分一次又一次的擦肩。
大二的时候,在SMTH的BBS上看到了这么一段话:“玫瑰花的艳红,是给女子点缀的;薄荷酒的翠绿,是给男人浪费的;高楼上的灯火,是给旅人凝视的;我自己的孤独,是给我等待的那个人挥霍的。
”
1.便利商店-炮灰 2.清醒乐队-永远的一天(Lucia) 3.黑棒-非典型女友 4.黑棒-霞飞路87号 5.花儿乐队-Miss You 6.花儿乐队-懒 7.姜昕 -潘朵拉 8.蓝沁-easy come easy go 9.龙宽九段-胃在烧 10.S.H.E-Super Star 11.许巍-蓝莲花 12.黄征/羽泉-奔跑 13.新裤子乐队-年轻的习惯 14.东方迷香-Touching You in the Ciouds 15.杜海涛/高旗-鸡飞狗跳 16.蓝沁-Easy come easy go 17.爱戴-Chic Night 18.东方迷香-Blue girl 19.陈霞东-Why You Leave 20.独自等待
终于如愿看到了这部电影,之前的种种报道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我甚至可以预想到看这部电影时的喜悦,伍仕贤没有让我失望,我再一次被电影的魅力征服,这种感觉只有很少数电影的能带给我.开场的对话场景就充满了现代感,泡妞这一男人间必谈的话题立刻就吊起了我的胃口,特写镜头的运用很好的捕捉到男人聊泡女人时的那份自信和不屑,但当陈文在实战中运用时却是遭到了美眉一巴掌的回应。
想像毕竟不是现实,影片一开始就表达了这部电影的主题。
奉劝每一个有过初恋,有过梦中情人,追求过梦中情人的人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你可以从电影的很多场景对白中找到自己,同事昨天一直向我们推荐这部电影,说很好玩,不错,这部电影几乎是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开始和结束的,但真正和陈文感同身受的人应该也会和我一样,笑过只后只想找到热闹的地方大醉一翻然后痛哭一场,因为电影,我们想到了自己,想到那曾经以为的爱情,想到看着它离去而无法挽回的瞬间,曾经,我们也和陈文一样看着心爱的人,看着一份爱情,从身边溜走却不知如何留下。
一个是梦中情人,一个是暗恋着自己的好朋友,陈文所经历的爱与所爱代表着爱情的两面性和矛盾性,很多的时候当我们在抱怨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同时,另一个人却在身后为了得到我们的爱而独自等待着。
李冰冰演的那真叫一个好,第一场出场时的慢镜头便让我等像夏雨那般倾倒,SHE的superstar作背景音乐很符合当时的氛围,只不过自我介绍时,那位自称叫谢霆锋的帅哥,让这个场景最终以冷幽默收场,接下来陈文和刘荣的对白就是泡妞高手的常用技俩了,伍仕贤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但对中国男青年的泡妞绝招倒是手到擒来,而影片大部分场景都选在酒吧拍摄也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讲故事是种能力,所以同样是一个很普通的爱情题材从伍仕贤的手里拍出来就是如此贴近生活,让人感同深受。
夏雨为了陈文这个角色等了很久,可能他在现实中就是另一个陈文,所以他的表演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难度的表演,好像当年夏雨追袁泉就用过不了泡妞的招式,意外的是影片最后袁泉还真客串了一把,而且客串的很衔接,很具有喜剧效果,反之,雨泉的客串则可有可无,多少有点吸引票房的味道,高旗的表演倒还本色,只不过听他说话真想唱歌,嗓子过于好了。
发哥最后的出场,可看作是整部电影的升华,也难怪导演死活要把发哥请来客串,因为发哥的出现就像任何不可能的事情也变变为可能一样,爱情也是无法预测的,它没有规律可循,你可以说那是命运,那是缘分,但你却无法看透,所以,很有时候当我们在为一份得不到的爱苦苦等待的时候倒不如换一个角度看事情,或许那个真正爱你的人就在你身边,如果你懂得爱,你就不应该让她(他)从你身边溜走!
此外,像很多导演一样,伍仕贤也在自己的电影里客串了一把,还自称是“中外合资产品”,最后他在国外的大街上弹着吉它卖“思维”后现代意味十足
不多说,来谈谈我个人的点点感受吧。
片子出来前,在电视里看到它的简介,第一感觉青春现代符合和我一样年轻一辈的口味,很是向往之,一直等待它的公映。
看过片子,呵呵,觉得我都能演陈文内容没有很多出彩的地方,可以说是平凡,不过正因为它的平凡让我感觉它的平实和贴近生活,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它让我再一次触摸我的情感世界。
李冰冰演的真不错,她的表情很到位,度很准,象她出酒吧出来的第一次亮相,看见李静在车里象个款儿一样喊陈文的时候,后来手里拿着陈文送的礼物目送陈文走的时候,估计是她的内心真实的另一面的写照?
大概吧。
故事需要这样一个女子,而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乐观开朗有点小幽默,有时候有点墩儿,和她聊起一些无聊的话题也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她让我觉得有优越感……”故事和现实中的她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和陈文一样 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女子。
故事到最后并没有交待个观众想看到的有个结果,而只是这样 就这样的结束了,好象有点意犹未尽,一个朋友也这么说来着,她猜导演为拍续集打算的。
我不这么觉得,导演可能就想给个这样的结吧,现实中的故事很多都是这样结束的,还想怎样?
是自己太年轻了,不相信罢了。
“片子让暗恋不显得苦涩,失去不感到绝望,错过不会变成终生遗憾,等待也不会陷入孤独落寞……我们都在独自等待自己的“梦中情人”,经受致命一击,然后学着独自长大,但是,从不寂寞,也不颓废”写到这,已经把最想说的说了
“献给那个从你身边溜走的人。
”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
陈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刘荣,一个符合他梦中情人标准的女孩。
他按照他所说的爱情游戏的规则,展开了对刘荣的追逐。
看他那既兴奋又好笑,非常想打电话给对方又不断犹豫的样子,觉得好笑,也觉得心酸。
原来,男人并不是我想想中那么勇敢。
以前总觉得男人只要喜欢谁就可以很轻易的告诉对方,我错了,他们同样遭受着种种心灵的折磨。
陈文以为自己已经追到了刘荣,那种兴奋、满足、快乐我看了都觉得高兴。
原来男人这么容易满足,女人似乎就有些贪得无厌了。
陈文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跑遍整个城市为她挑选礼物,结果却在商场里看到刘荣和一个大款在一起。
陈文的情绪失控了,从山顶落到了谷底,紧接着就像岩浆一样喷发了。
这种伤害无论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很少有《独自等待》这样的电影或文学作品,从男性的角度,从男性的情感心理,从男性的情感经历来表现男人内心的东西。
原来,男人比女人要“虚伪”很多,他们看起来似乎很大度,很坚强,似乎可以承担一切,但是有几个男人会让别人看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尤其是伤心的时候。
看过很多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女人会用各种方式宣泄内心的情感,这些女作家、女编剧不是在这样做吗?
男人活得真累,什么都要放在心里,所以被人认为城府深,猜不透,常常被误解。
我建议所有的女人都应该学学男性心理学什么的,多关心自己身边的男人,爸爸、哥哥、男友、丈夫等等。
看来还是做女人好,简简单单,单纯的生活,不用像男人那样压抑,那样要在整个男人的世界里勾心斗角。
男人总要给人自己顶天立地的形象,为此他们深谙伪装的绝技。
事实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独自等待》的编剧真的很勇敢,以一个男人的身份向人们揭示了这一切。
看了真是心痛!
陈文在剧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去他妈的,不爱我是他的损失!
”说得真好,可能有点违心,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但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人活着已经够苦,为什么不多安慰一下自己?
是的,我也要说这样的话,“去他妈的,不爱我是他的损失!
”他溜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生活,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也正是他曾经期盼的。
可能太晚了些,我的反映迟钝了些,不过“去他妈的,不爱我是他的损失!
” 回到影片的最后“献给那个从你身边溜走的人!
”。
《独自等待》的编剧用影片献给从他身边从很多人身边溜走的那个人,我用这篇文章献给那个从我身边溜走的人。
如果他不溜走,我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那里,永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谢谢他!
失去的一切就当是交了学费,或者说是我对他造成伤害的一种补偿。
记得《我叫金三顺》里金三顺的爸爸常对她说:“人生没什么了不起的。
”的确,人生有什么大不了的。
白驹过隙,苦也罢乐也罢,匆匆忙忙就过去了,来不急多想什么。
记得三顺在等公车的时候,突然看到站牌上写着这样的话:“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去跳舞吧,就像没有人观看;去唱歌吧,就像没有人聆听。
”这句话也给从我身边溜走的人,希望他能早点忘记那些伤害,勇敢的去爱,勇敢的去跳舞,勇敢的去唱歌。
“要么好好活着,要么你就去死!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死亡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客观上我认为它实际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出生意味着来到世上受罪,死亡意味着解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为出生而庆贺,为死亡而哀悼,一切都反了。
我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了这句大实话,诸位可以好好想想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当然我是从每个人自己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的,人们之所以庆贺出生,哀悼死亡,是从亲人的角度来说的。
我出生时我的亲人为我庆贺,我死了我的亲人为我悲伤。
同样,我的亲人出生了,我为他庆贺,我的亲人去世了我为他悲伤。
所以,人不是为自己活着,你为亲人的出生与死亡的哀悼完全不是从你亲人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你自己的情感感受出发。
再所以,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有可能,我会为自己的出生哀悼,为自己的死亡庆贺。
然而,人又是无私的,为了亲人的感受,为了亲人不流泪,挣扎着苦苦活了下来,并且好好的活了下来。
好好活着,好好生活,很多爱我的人对我说,我为他们活着,因为我爱他们,他们是我的父母和朋友们。
这个话题太严肃了,有些严重,只因为剧中有这么一句话,才罗索了这么多。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在最痛苦的时候都会闪现死亡的念头,但也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越痛的时候越要放得开。
不记得《独自等待》里的谁说过,世界上总有适合你的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独自地等待适合自己的那个人出现吧!
剧中的蚊子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在等待和被等待,得到和错过之间我们在悄悄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当蚊子苦苦等待刘荣的时候,他不知道,身边一直还有个女孩在苦苦等待他。
蚊子终于幡然醒悟,当他终于明白原来生命中最适合自己的人,一直守候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小静也终于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当李静把陈文曾经送她的纸戒指挂在门口的树枝上的时候,也意味着这段感情的终止。
李静在独自等待了这些年之后,最后丧失了信心,开始选择到未知的远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情;而陈文则选择留在象征着过去的古董店,等待着自己的爱情。
其实,在这里当爱情终于不可继续的时候导演给了我们两种选择,李静选择了未来,而蚊子则选择了过去。
独自等待。
等待什么?
陈文不知道。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
至于等待的是什么,可能连等待的人本身也不知道,因为这已经不重要了,这是一种不期待结果的等待。
陈文开始等待,所以他的生活渐渐趋于平静,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去店里,晚上摸黑了才回去。
而李静呢?
我们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经历的,所面对的,不也是独自等待吗?
我们都有痛苦的时候,有无奈和失望的时候,古往今来在追求爱情的伟大事业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但反过来,我们在过程中也确实学到了点东西,爱情的过程总是风起云涌,总是被表面的平静迷惑,总是非常微妙的在斗智斗勇。
总是期待着短信或来电铃声响起,一直焦急地等待,然而就是不肯主动拨过去,就这样一个心理,心中有与她不言而喻的暗合:是我想知道你在乎我,不要总让我主动。
我身上上演着和他一样的情节,看到那个画面时忍不住低头浅笑。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生活细节但在爱情的名义下就会变得复杂而沉重,爱情中的双方总是不会轻易妥协,然而等待是种折磨。
除了爱情外,影片里还暗藏了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现实元素——友情。
自己身边的兄弟姐妹,有自己人的亲切感。
李静不把自己当外人地关心着陈文,关心着他追刘蓉的进程;他那帮兄弟们,虽然总是连讽带刺,同时也带发自真心地安慰受挫的他,但是大家都明白,无论怎样,朋友支持你,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心里就是觉得暖。
故事从一开始的平静转化为激烈,又从激烈转化为平静,看的时候觉得很真实,很有现实感。
开始的一群玩世不恭的家伙,通过了一段爱情故事,就统统被还原成了他们本来的样子,只是少了浮躁,多了平静,平静下来才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其实也该为自己的生活好好打算,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了,人总是要吃饭的嘛。
生活就是这样,你无法掌控,经受生活一击,也得学着独自长大,真的是失去不感到绝望,错过不会变成终生遗憾,等待也不会陷入孤独落寞。
以前看过一篇影评说年轻人接受不了《青红》这样的电影而比较欣赏《独自等待》之类的的。
看过青红觉得挺好的,但这一被点名“批评”,就对它的比较对象《独自等待》特好奇,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会被接受呢?
5号那天第一次看,随便看了几眼没看全,反正觉得电影特逗。
今天从头到尾给看全了。
男主人公见到了梦中情人—〉费尽千辛万苦去追怎么也追不到—〉终于追到了—〉发现自己被骗了,原来女孩儿只是玩儿玩儿—〉由痛苦转而放弃,决定开始新的生活。
情节非常简单,像一条直线划下来,简单得像半瓶醋的文学爱好者写的言情小说,和《偷心》《爱情决胜点》之类的爱情片相比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性。
但如此简单的剧情,还是给编排的非常有趣,没有哼哼唧唧的做作,也不故意美化恋爱,很多细节觉得特真实,一边看一边乐,对,对,就是那么回事儿。
第一次表白陈文终于鼓起勇气向MM刘荣表白,被老道经验丰富的MM当玩笑给打岔绕过去了,给陈文气个半死。
等电话陈文想给刘荣打电话,但又不能表现得自己太“贱”,强忍着不打,可一直盯着手机。
打电话刘荣终于打电话过来了,陈文心里:我急着寻找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可最后还是——“内,内男的是你男朋友吗”说完那个懊悔劲儿啊,真是够俗的一个话题,还露了自己的底细。
第二次表白夏雨终于终于终于鼓起勇气正式表白,要把一切说清楚,于是出现了一场精彩的攻防战。
攻方:男生陈文 防方:女生刘荣攻 特紧张地“我喜欢你”防 特轻松地“我也喜欢你呀”攻 豁出去了“我爱上你了”防 低头笑,不说话攻 甜甜蜜蜜地 “你给了我更重要的东西”防 冷冷冰冰地“陈文——咱俩是朋友”攻 讲事实 “正,正因为咱俩是朋友,我才想继续发展下去”追击 摆道理 “难道非要恨对方才能相爱呀”防 “我就走一个晚上,明天我们还能再见呢嘛”攻 无语防 “拜拜,明天见”好哥们儿似的拍下胳膊攻 心里话“就这样啦。
什么意思啊”,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旁观者清,这种场面搁谁看谁看都能明白MM的老练远在陈文之上,主动权被牢牢握在MM手里,仿佛武打片里官兵甲嘶哑咧嘴地向大侠砍来砍去,大侠却游刃有余地把招式一一化解。
陈文最后一定会输的。
但陈文已经陷进去了。
气愤+不理解我就,我真的不明白,你说,我怎么了,我又不是坏人,她喜欢跟我在一起,她知道我爱她呀,我该做的我也都做了,而且我遵守这场游戏的每,一,条,规,则,可是,可是她怎么就,怎么就对我没那种感觉呢成功之后的兴奋啊出租车上烧包似的跟司机贫“这天儿真不错啊。
你们现在拉活儿还行吧。
”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我忘了我不是一大款”喝完酒,哭了颓废生活从此开始解脱之后的平静“刘荣,你到底想要什么”从一见钟情到表白、表白失败、再接再厉、小算计、被发好人卡、气愤、不知所措、成功、失败、痛苦、颓废、放弃......整部电影就像是旅行社的XX一日游,经典的、应该有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的全给你挨着盘儿地过一遍。
所以电影即适合给失恋者看,可以借由相同的经历引发同情心得到短暂的心理安慰“看,人家也是那样的”,也适合给成功者看,可以以高居临下的姿态家假么假事儿地忆苦思甜仿佛大学生回母校看高三学生苦读的姿态或生活在和平年代看战争片感慨一下战争的残酷。
本来是挺辛酸的故事,如果在张爱玲笔下,一定又是一个残忍的故事,但电影穿插了很多喜剧情节(留学生的《变脸》cosplay太搞笑了),再加了一个算是美好的结局,使得本来很心酸很残忍的故事看上去很“阳光”。
本来么,花那么多钱买张电影票谁愿意最后看完不痛快啊。
《青红》这里就特吃亏。
所以说,结论就是......《独自等待》适合去电影院看,《青红》适合BT下载
龚蓓苾快要上火车的时候,夏雨冲了上来。
他们俩抱在了一起。
夏雨忽然说,这么多年,你说咱俩怎么就没好过。
她可以是陪你一起闹一起喝酒的哥们。
听现场听你满口爆脏话即使你不肯刷牙,也不会嫌弃你。
她是你的小棉袄,是你无聊的时候的忽然会想起的人。
可是你永远不会喜欢上她。
你自己也知道。
刘蓉那样的姑娘,才迷人。
她神秘,她幽默,她笑起来的时候像个孩子,进退得当,表情正经的时候,又很漂亮。
又看了一遍独自等待。
隔了两年。
朋友说要写一个剧本,黑色的幽默的荒诞的,我说,两杆大烟枪那样的?
他说不是,独自等待那样的。
你身边总有这个或那个人,跟电影里的某个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
可能是表现北京青年的东西多了,总觉得北京那些混混混混的青年特别的劲。
青春特别长,也特别生动,跟鸽哨似的。
ps 在结尾字幕里 看到大梅……
emmmm现在看不了这么男且这么自恋的电影
节奏掌控太差了
俗而无聊,一个二流子的意淫
喜欢夏雨。他的帅是朴实的。
真是毫不做作的一部好片子。。。很多话想说,好多话不知道怎么说。。。
好经典,4星的水平,5星的感觉。要么好好活,要么赶紧死。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对,现代感很强,亲和力很强....总之很经典
单身男青年的青春幻想——世上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欲擒故纵求之不得,另一种默默奉献牺牲成全。很有代表性的顺性别异性恋男性思维。
夏雨还是适合演小打工仔那样的土角儿~
好多没有解释的行为,没有结果的后来。人生或许就是这样。
那时候的李冰冰珠圆玉润,不像现在,尖下巴小瘦脸,女人味十足,却远远不及那么灵。每个女孩子都是李静,暗恋好多年。最后能让那个傻小子明白心意修成正果的,却是太微乎其微。“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梦中情人。”
总体来说,还是吃的太饱了。这种片只能加剧我的北京话ptsd和对男性同胞的排斥
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
非常幼稚的京味儿爱情喜剧,叙事拖沓,情节庸俗,配乐聒噪又抢戏。导演有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观和幽默感。剧作中充斥着毫无意义的节奏杀手,一点破事儿磨磨唧唧讲来讲去,从开头就能望到结局。
自然流畅~国内都市爱情喜剧里难得的佳作啊~夏雨那时候还很灵~硬要说缺嘛就是音乐配的太满了~
感觉就是以特别路人的视角看他们谈了一场无始有终的恋爱,那看着就一愣头青又爱耍小聪明的男主,特俗特下流,全程第一视角心路历程看着就很不讨喜,里面的那几个大陆演员就没一个喜欢的,穿插几首许巍的串烧歌,对这样的气质和气场实在没感觉,就像是一集国产婆媳电视剧的节奏,东拼西凑成一部三流电影小品,结尾周润发倒是来串场了
夏雨傻乎乎的。250一个。李冰冰演得是真好。龚也很棒。高旗挺逗的。里面很多话都特经典,比如:不好好活着就赶紧去死吧。女人很没劲,你也很没劲。
不错,挺爱看这种叙事流畅的简单故事,单相思的人内心戏就是多,而自诩文艺青年的人,永远把男女关系看得比搞创作重要。仅看影片呈现,其实李静未必就真的喜欢陈文,李静喜欢陈文有可能也是陈文自己的一厢情愿,但演员在演的时候肯定是按着喜欢去演的,所以当结局李静要离开北京开始新生活时,陈文才会觉得不舍。我倒是觉得陈文到最后有点喜欢李静了,他发现了她身上有他单子里列出的那些特质,包括但不限于热情大方和奇怪的幽默感。对单相思的刻画还是挺传神的,毕竟真的爱你的人,不会让你猜来猜去。唯一比较不合理的是拜金女和大款散了,应该去找下一任大款而不是找没钱的备胎。加一星给客串的袁泉李霞吴大维周润发葛存壮。没用窦唯的Don't Break My Heart来作为插曲也算预期违背了。
除了“想象没有音乐灯光全开的迪厅”那一幕还有点新意之外,实在没看出来哪里好。
要不是作业,男主这人设让我恶心到看不下去。也看了很多豆瓣上的评论,纳闷儿到底什么样的人才会跟这部电影共情。女方看不上他就是看不上,他可以努力、上进、让自己变得更好、对女方好拿出诚意,而不是天天吊儿郎当、嘴上不干净不懂尊重、行动上不愿付出、得不到就回头咬一口踩一脚、干点自我感动又给女方惹麻烦的事。比如,里面用找其他女性当假女朋友的方法,我也遇到过用一模一样方法的男性,直接躲远,并郑重警告对方有女朋友的人了、必须要和其他女性包括我保持距离,能用这种招数的绝对喜欢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