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不是年少无知,只是……每次看都会进入角色,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人,甚至有时想象自己就是包拯,不放过一丁点儿细节,找出凶手,避免下一场命案的发生,每次听包拯讲述案情的时候,都有一种自己也推断正确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最终指出:凶手就是他!
最喜欢大晚上看,越惊悚越刺激,虽然有时也会怕,但还是忍不住要去看,真的超好看!
感觉还是第一部拍得最好,首先对摄影师是一赞,感觉他找的角度非常的好,有几场戏的镜头至今还印象比较深。
演员也演得没得说,周杰的表演也算比较出彩吧。
还有就是两首主题曲也都很不错,很好听。
我发现 这部里德包拯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人物,从第一个案子开始就在他的身上探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做一个功利主义者,还是追求唯一的真理。
在中国人的逻辑里,到最后一定会在狸猫换太子一案中质疑包拯的选择,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为了国家,放弃掉一个小小的真相又有什么所谓呢?
哈佛公开课里,讨论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
而包拯,到底是全天下最聪明的人还是全天下最蠢的人呢?
八贤王是忠臣,但是他同时也是个投机分子。
他选择的是国家利益,多么伟大,忍辱负重,多么高尚!为人为臣,理应如此!
他更像是一个孔孟之道下的中国人,而包拯,是一个在西方哲学,法理学思维中诞生的人物。
我们暂时不考虑对错,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怀疑的可能性。
而现在的你,在精神上,是不是已经沦落为了一个中国人了呢?
不要忘记,在一个维度内,我们是自由人。
以下主要是摘抄一些台词:如果朝廷都像你想的那样平静祥和、团结一致,那哪有那么多的事?
包拯啊,你知道什么叫朝政吗?
你看这湖水,表面平静,下面波涛汹涌,你如果掉以轻心地跳下去准会没命,这就是朝政。
第八集展昭:你让我干什么都行包拯:我能让你干什么,又不能让你以身相许。
第十二集包拯烧掉蒙放的《卢风》曲谱是最傻的事。
蒙放和常雨的死是因为宋朝士兵故意射箭杀死他们,也是为了剧情需要,否则杀人者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展昭也不同意了。
常雨是可以不必死的,但是剧情需要。
包拯又失去了一个暧昧女人,如同007.《隐逸村之谜》实在太精彩,如同《四签名》不要让仇恨的愿望,玷污了你那颗善良的心,孩子,恨,是很痛苦的。
第二十集:有才无德,即使以后做了官,也是个贪官,那还不如不要。
很多奇奇怪怪以为是鬼怪所为的,都是人在作怪。
西湖八尸案大部分人呢,在压力下只能变成大脑空空,但是有一些特别的人,越是在危急关头,越能引发他的思潮。
跳出党派之争,多为社稷尽力。
明冲不跟妻子过夫妻生活,难道是?
挡我者杀——庞小姐他的性命能否保住,就要看他的运数和生命力了。
公孙策,我命令你不要死。
如果大宋没有律法,那大宋就没有希望。
明冲自杀,庞太师的大女儿也自杀,说:失去最爱的人,确实生无可恋。
英雄吃饭也得给钱啊。
那一战可说是鬼哭狼嚎,天地动容。
第三十二集当二人对小女子的感情升华以后,小女子不知所措。
小姐息怒,保重身体。
朝廷的黑比包大哥的脸还黑。
朝廷叫我去抓贼,我就不会去抓鸡。
吃面重在开心。
第三十六集为什么这些史书写的都是歌功颂德的事情,什么某年某月如何大丰收了,某年某月又如何打胜仗了,可是王公大臣的过失,还有黎民百姓的疾苦,怎么都不写上去呢?
这样,后人怎么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个个都想做个好皇帝,名垂千古,那些有损声誉的事情,怎么会写到史书上去呢?
做人啊,最重要的是开心。
恰恰是人,是不能计算的。
第四十集狸猫换太子,因为皇后的表哥有军队,逼皇上。
历史是由血写成的,江山亦是以白骨堆成的。
——太后就算我不去查,真相依然存在。
如果六子也有大智慧、大胸襟,也爱民如子,皇上会不会让位呢?
包拯很大胆地问。
当然,这是电视连续剧。
赞的还是剧情和片尾曲。
学柯南,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在我们中间,看似凶手的被杀死了。
剧情与“杀人偿命”的需要,你不得不死。
最喜欢周杰演的这部了 释小龙那时候还是很可爱 其实这部剧的剧评就是片头曲唱的那样 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不是年少无知/只是不惧挑战/凡事求个明白/算是本性难改/可以还你公道/我又何乐不为/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将我疑惑解开/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叫我继续追寻/你的一举一动/我却备加留心/只要真相大白一切无愧于心每个案件都挺恐怖再配上嘤eng~的音乐 看得都紧张😱 最恐怖就是楚楚老家那儿 最强武器:暴雨梨花针
当年庞妃李妃都怀上了龙种,但是皇帝觉得庞太师家族势力过大,不想庞太师以后在朝廷一家独大,于是就想了谁先生下的龙裔谁就是太子,如果李妃真的生下了龙子,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势力,算是缓兵之计。
李妃在宫外的男人就是八贤王,八贤王一直以来都想觊觎皇位,但是一直没有如愿,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觉得机会也许就来了,于是暗地里就收买了崇庆七鹰当做是内线,如何收买的不得而知,总之崇庆七鹰肯定是八贤王的人。
李妃先生下了孩子,但是结果是一个女孩儿,这个消息我估计只有李妃和崇庆七鹰知道,八贤王应该是不知道的,崇庆七鹰为什么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八贤王,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暴露了,既然生下的女孩儿,知道不知道都是死,如果是男孩儿也许他们还能一搏,当然也有可能知道,我倾向于不知道,这个不影响最终结局。
庞太师从一开始就准备调集重兵进行逼宫,以防不测,八贤王看大势已去,于是就让崇庆七鹰暗地里把公主换走,崇庆七鹰跑路的时候感觉前途未卜,于是就上演了一出赵氏孤儿的桥段,用个男孩儿调换了公主,追兵来了,但是为什么发现男孩儿?
水流速度还没有人跑得快?
崇庆七鹰跑路了,但是保留了一些证据和秘密以此来要挟八贤王,隐逸村实际上还是可以对外交流的,因为在经营兵工厂,这个在古代还是现代可是专营买卖,是要杀头的,由此可想,八贤王肯定暗地里面当了保护伞,但是被无意当中的庞飞燕给侦查出来了,结果庞太师派人给灭了,顺便消灭了证据,自此庞太师就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于是就开始着手搞掉八贤王。
秀珠实际上是一个双面间谍,但是实际上也是庞太师的人,搞假圣旨这一套把戏背后肯定有庞太师在一旁协助,不是这么一个大阴谋凭秀珠一个人难以想象?
而且秀珠是会武功的,这点从她去抢七星海棠就看出来了,一个宫女学武功干嘛?
于是乎搞了这个阴谋。
接下来说说看当年的长公主,没错就是楚楚,她爹留给她的遗物是一张黄布襁褓,这个是明黄,在古代除了皇帝可以用,其他人都不能用,更何况还有龙纹,包拯这下子该出场了,包拯的消息尽管小太监告诉秀珠,但实际上庞太师肯定更加了解包拯以及他跟八贤王的关系,这个里面利小刀也说过,能设计这个大阴谋的人,肯定身份地位超乎一般,怎么可能是一个小宫女?
关键是六子是一个异数,这个算是唯一的各方失算了,这个也是这个阴谋唯一的纰漏,毕竟人算不如天算,谁都不能算无遗策,但是不要紧,包拯看到另外一张襁褓,于是就明白七七八八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说,因为已经毫无意义了,六子的出现实际上又让各方重新思考了一下,首先八贤王觉得这个是自己的儿子,现在的情况无非是扶持六子上台,这个时候庞太师肯定不愿意,军权毕竟掌握在庞太师手里面,自己不管怎么样都是难逃一死,还不如保存一点希望,于是就甘愿赴死,就算他知道楚楚才是长公主,但是如果揭开幕布,那么还是难逃一死,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没想到包拯继续追查,查到了六子身上,查出了当年的阴谋,这个时候就很有意思了,小皇帝为什么愿意包拯来说当初的阴谋,并且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答案就是小皇帝实际上也明白,八贤王一死,庞太师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的权臣了,这个皇帝估计更加要当傀儡皇帝了,不管怎么样都要赌一赌,于是幕布揭开,但是包拯只是揭开了一幕,但是楚楚是长公主的事情没有拿出来说。
既然这样的话,庞太师实际上就想把六子据为己有,毕竟现在的小皇帝不太听话了,扶持另外一个傀儡更好,至于说八贤王,有这样一个棋子在身边也不错,反正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了,自己的清白也被包拯洗清了,何乐而不为?
小皇帝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让其浪荡天涯,因为他最有可能杀他,庞太师反而不太可能。
真相就这样,永远没有人知道。
那时候,周杰不再是尔康,演出了一个可爱的包青天。
那时候,冰冰很淳朴可爱,脸圆圆的挺好看。
那时候,释小龙还是小孩子,娃娃脸依旧武功高强。
那时候,那几个案子把我迷得昏天暗地,暑假里就盼着晚上四集联播看精彩剧情。
那时候,我们都感觉推理桥段和柯南很像,但还是觉得很好看很好看。
《少年包青天》我只完整的看过第一部。
第二部和第三部扫过几眼却再也没有看下去。
过了那个最好的时期,我依旧认为这是一个好片子。
一个属于那时候的印迹。
这是一部推理侦探青春偶像剧。
周杰饰演的少年包公,有才有智,有担当,演员有演技,比别的剧里浮夸的感觉好很多。
任泉直是帅啊,是古装少年里少有的温文尔雅,温润如玉,家世良好,气质纯正的佳公子。
庞飞燕这角色也很出彩,又刁蛮又任性,又善良又痴情。
每一段故事都是有悬疑,有虐心,都有各自的不得已,最后回归到法律的框架下,也算是普法宣传了。
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不是年少无知……这几句歌词一打出来,旋律就自然而然的哼了出来,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很多年的寒暑假都是伴随着这部电视剧,即使后面又拍了两部电视剧,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部了吧!
我最喜欢这一部的包拯,第二部太正直,第三部太分裂,要么太傻要么太冷静,只有这一部的包拯有点傻乎乎有点搞笑但是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
这剧有一个规律,凶手一定是主角组外和包拯关系最好长得最帅看起来最和善最不像凶手的那一个,包拯也是惨,一路朋友老师都纷纷扑街了!而最后一个案子,狸猫换太子案,在包拯和他的良师八贤王、益友皇帝之间都扎入了一根刺,也难怪第一部大结局包拯丧得要回泸州了……虽然一直都有抄袭风波啦,不过我喜欢的从来都不是剧情而是他们的角色,包拯,公孙策,展昭,凌楚楚,庞飞燕,八贤王,庞太师,沈良,小艾,蒙放……哎哎哎,对于这份童年回忆,我无愧于心。
最近在看岳麓书社的《七侠五义》。
本人最喜欢这种话本小说了,也很喜欢电视剧《少包1》。
书中,公孙策是个怀才不遇的失意之人,由人推荐来辅佐包拯。
剧中公孙策始终逊包拯一筹的设定可能来源于此。
青天大老爷最负盛名的三铡——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是皇上御赐包拯的权力,公孙策的创意。
隐逸村确有此地,也确是包拯进京赶考途中路经的地方。
但是是由于包拯与仆人包兴丢了上京的盘缠。
仆人包兴得知隐逸村有大户人家女儿受妖邪附体,悬赏求道士驱邪,因此谎称包拯能驱邪,两人进了隐逸村。
考取功名后,包拯与这位小姐结为夫妻。
恶舅舅包海和恶舅妈确有此人。
书中包海实际上不是包拯的舅舅,而是二哥,只是由于幼时包拯受到包海迫害,被好心大哥包山收养假作为子,才成了哥哥。
包海也确实阻挠包拯学习赴考。
赵虎在王马张赵中是最莽撞的一个。
展俊是杜撰人物,展昭确有其人,武功高强,而且是书中的主角。
原著中被包拯查证犯案而死的不是庞太师的女婿,而是儿子。
狸猫换太子的案件里,刘后的儿子夭折了,而李后的儿子被八贤王收养,时机成熟之时进宫面前圣上,圣上觉得他相貌堂堂又与自己眉目相像,立为东宫守缺太子。
李后忠仆代李后被处死,李后被悄悄送出宫。
尔康!!!!!!!!!!!
当年的公孙策真的是帅死我了,周杰虽然现在变成了表情包,但是他的演技还是可以的,释小龙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唯一的展昭,李冰冰当年好嫩。小时候每次看都吓得半死,但是又忍不住想看。每次听片头片尾曲我都感觉自己内心正义凛然,正能量爆棚。
除了鼻孔兄,其它都还好
很好看,可惜抄袭太多了
很喜欢看啊,当时小时候在夏天每晚跟爸妈追这部剧,如今长大了,很难得再跟爸妈一起看电视剧了,当时不懂得珍惜,如今已成奢望,美好的童年记忆,一辈子珍藏在心
我是来看尔康的
次
配乐比故事本身恐怖
全是曾经的回忆
拿了本金田一就能当编剧么混蛋!金田一都还是二手的!
不少段落还挺惊悚的
抄了好多金田一的案子!!!!!!!!!!鄙视编剧!!!!!!!!!!!!!!!!!!!鼻孔教主演的还不错的!!!!!!!!!!!!!!!!!!!!!!!!!
金田一少年事件薄的汉化版。
我居然在一个星期内把这剧重温了一遍……真的好佩服编剧的整合能力啊!把桥段流畅化(chao)用(xi),然后还能做到有情怀有深度。更了不起的是写得生动轻巧,人物都很鲜明,现在的电视剧能做到这点的不多。顺便说周杰这个角色演得很好呀。
我叫你抄金田一!
悬疑程度超《狄仁杰》
我当时觉得太恐怖了,说不定我现在也觉得
少包- -
沒想到周董演起戲來也是可以的
妈的,抄袭痕迹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