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看过后非常羡慕男主(在火星)一跃几百米远的能力 之后就对这部电影没印象了几年以后(也就一两年后的高中吧)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叫《火星公主》,书腰上写了被改编成了电影,突然就觉得一阵恍惚,打开后发现真的是这部电影的原著。
(我几乎不看科幻类书籍,那个时候的我甚至不会在那个区域停留,真的是想当奇特的体验了)因为字数太多只能发在这里 喵了个咪的
上映前看到媒体说本片有抄袭《阿凡达》之嫌,观众说“只剩暴力”,影评人说“缺少看点”。
抱着并非很高的奢望看了这部电影,消磨时间,说实话,收到国产烂片反复冲击之后,我只想找一部合格的电影来打消那些创伤。
但看后,我很惊讶的发现,这是一部好电影,首先,恢弘巨制,2.5亿美元打造确实不是盖的,场面极其宏大,试问,单说从伪大片泛滥的2011年至今有哪部电影的宏大场面能达到如此水准!
这还不够吗?
其实,很多人说题材老套,但是,你觉得这种史诗片该怎么拍才不老套,我就觉得故事很新颖,貌似火星探险,看着浮想联翩,感觉很好!
第三,国产伪大片都是明星一大堆,故事不重要,特效一般般,题材莫须有,制作比粗糙。
比起他们,这部电影简直堪称经典,类似《阿凡达》,但并非《阿凡达》,而且特效有过之而无不及,内容丰富,制作精细!
这样一部超合格电影,大家说这说那,那好,你不用说它差在哪,但凡找出超过3部,你认为去年到今年比它好的电影就行,在我看来只有去年的《铁甲钢拳》好过此部电影。
总之,我是强烈推介大家去看这部分账大片!
提前声明,我没看电影,我是根据截图猜的!!
波斯王子用了月光宝盒穿越到了星际争霸的某张地图上,遇见了一群阿凡达,于是他们组队去打魔兽世界的副本,(像不像WOW WLK TOC 冰吼!!!
),最后,由HUMAN领导的联盟,干掉了佛地魔领导的部落....
事先说明一下,笔者而立之年,儿时就是科幻迷。
看过的科幻小说不计其数,至今难以忘怀的就是童年看过的那本小说《火星公主》。
不记得那是在谁家读完的。
那个孩子们互相借书看来看去的年代,还会为故事的结局彼此争论和猜测。
回味起来,依然是童趣盎然。
和我一样看过原著的你们,你们还记得吗?
记得封面上那个冷艳的长裙小美女,记得那座令印第安人纷纷后退的神秘山洞,记得一跃几十米高的男主(真畅快),记得公主生下的蛋(很有趣的是电影没敢详述火星人的卵生本领哦),记得漫无边际的沙尘暴,记得那些怪异的飞行器……电影保留了许多原著的背景,包括日渐贫瘠的火星环境,形态怪异的生物和两种形态迥异的人类(两只手的和四只手的),以及神秘的故事开头——一座只能里面打开的坟墓。
但是电影也改编了许多,毕竟,原著的年龄也快一百年了。
以下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1.火星上两派斗争最后演变为三派(加入了野蛮人);2.加入了几个掌握第九射线机密的“使者“。
实际上变为“使者”操纵三派的混战,以便让资源贫瘠的火星彻底走向衰败。
这些使者的使命有点奇怪,尽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好像蓝精灵里的格格巫。
3.原著里让主人公念念不忘的”第八和第九种色彩“在电影中则变成了决定历史命运的能量。
4.记得原著里,男一号最后遇到了叛乱,躲到孵蛋器那里,被击中时又穿越回地球的;电影是让“使者”在夜深人静、男一号丢掉“穿越符”时干掉了他。
话说这使者的百变金刚功能有够BT。
5.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男一号可以跳跃,但是电影改编得太夸张了,特别是高潮时他决定命运的一跃,显然已经超出原著形容的“十几米”的高度了。
6.结局分析:原著开放式的结局也被改写,而这也是与原著相比时显得锦上添花的地方——不仅包袱抖得忽然,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结局,而且给提心吊胆的观众一个如释重负的交代。
毕竟,我担忧男主能不能回到火星与爱人相见,已经提心吊胆二十年了哈哈哈哈!
原著小说是在科幻史上堪称里程碑意义的小说,比星球大战还古老,算是阿凡达这种”穿越剧“的祖师爷,早已深深影响了几代科幻作家。
而对于原著已经太成功的电影改编,编剧们的分量和压力可想而知。
当年新奇的情节设计,如今看来已显老态,好莱坞的套路——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抱得美人归,美人色艺双绝,反派阴险终被翻盘blablabla……这些剧情虽然风光不再。
然而读过原著的在乎这些吗?
我不知道。
对于一部充满科幻复古元素的电影而言,烂俗的情节已经无法阻拦我跨进影院的步伐。
狗血的编剧不要将原著改编得太离谱就好。
万幸的是,一切都妥妥的。
===================================================大爱这位哥们的倾情怀旧奉献,快来亮瞎我们的氪金眼:2012-05-26 20:36:25 rrrrrrrrrr 因为一句台词突然想起这本书来,刚拍的照片,还是热乎的,怀旧的人过来洗洗眼睛吧。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564383486/
正如电影里使者那句台词,这里本身没有战争,是欲望与争夺导致。
火星是这样,地球也是如此。
我们居住的星球正江河日下,全球变暖,灾难不绝,却怨不得别人,只怪我们作为星球的主人,不断的争夺与战争,对自然不断的索取与破坏。
于是自食其果。
看的3Dmax,朋友看完迟迟不离去,偏要看完字幕,最后她满足了,你看吧,果然的。
“谨以此片纪念史蒂夫乔布斯,他鼓舞了我们大家。
” 萨博问为何要迎娶敌人的女儿德佳,我直接灭了他们不就完事儿。
他显然是不懂政治,与土地一起被抢的还有人民,你是要统治而非消灭这个星球,必然要受万民拥戴。
所谓名正言顺,娶了敌人的女儿,他们死去由你统治便水到渠成。
那德佳聪慧过人,你觉得威胁到你,便在婚礼加冕后杀死她完事儿。
很合理,很政治。
萨博当然是不懂的,只知照做。
再回地球,已是天上一天地上十年,山洞外的军官已是一堆白骨。
约翰说他的灵魂已经不在地球,他要回到火星却隔着多少光年的距离。
影片到了末尾真的很出彩。
约翰努力了十年终于回到他的巴苏姆。
火星上不过是一日,德佳不过等了她心爱的人一日。
1,火星声望崇拜,那个坐骑能给我一只吗?
2,工程525造那个飞船可以的吗?
3,小宠物无敌小宠物威武!!
4,联盟的叛变到部落,部落的率领联盟!
结果部落最后获胜!!!
5,这什么JB翻译啊,那么好好的一个片名给翻译成一个屌丝名字!
为了部落!!!!!!
个人感觉比阿凡达好看多了,要剧情有剧情,世界观设定非常完整合理,人物设定前后没有矛盾,角色性格很讨喜。
不愧是迪士尼出品,火星上外星人造型、外星生物、风景、飞行器、建筑,人物服饰等等都非常精致,个人觉得外星狗狗非常可爱。
虽然也是沙漠环境,但并不会让人联想到古埃及古罗马,婚礼时街道的盛况和现场仪式等也不会让人联想到任何民族的风俗,总之里面的所有造型,都不会让人联想到任何熟悉的民族特色,你会觉得那就是火星上该有的样子。
说这些是因为我想吐槽潘多拉星球的所有设定,浓浓的仙侠风,包括男主阿凡达那销魂的清朝小辫子造型,分分钟出戏有木有。
世界观的设定让我想到了日本漫画封神榜。
都是假设这个星球上的历史进程是由一股神秘力量所操纵,而这股神秘力量从来都隐匿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不着痕迹的选择符合条件的人物,并把ta们送上历史的舞台。
总的来说是一部让人时不时会心一笑的温馨科幻片,男主因为重力原因变成能弹跳超高的“超人”,但打斗技巧不如火星公主,被吐槽你还是躲在我身后吧,哈哈男主被送回地球后设计让跟踪他的人现身,夺得了徽章,还劝侄子去干一番事业、谈谈恋爱,也很温馨。
可惜电影最后没有演男主回到火星后的情形,也不知过了这么多年,火星公主是否还在等他。
《无所不在的美国人》美国人,无所不在,这次是编织一个叫做卡特的战士,再度临幸火星!
当然,他在那里是无所不能,统治一球!
至于本片的故事情节等,大可不必认真,那些佩刀携枪(搞怪的是每支枪还都配瞄准镜)的无疑是祖鲁族人幻影而已!
所谓红人等都是说着罗马帝国的陈词滥调!
看看特技效果,就行了!
火星小狗挺可爱,尤其是飞奔速度惊死地球人!
首先评价片子本身,总体来说虽然不太精致,情节也比较俗套,但还是可以一看,毕竟原著小说第一部《A Princess of Mars》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产物了。
实际上这个故事比较类似于当年还未诞生的“太空歌剧”这一个概念的题材,也就是说,不将外星设定地非常具有异世感(比如在生物形态、环境、社会结构等等上与人类世界设计的完全不同),反而将人类中的常见活动放置于异星使其发生,在本作品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地球穿越者与火星公主恋爱的桥段了。
不过原著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有个设定反而比较有趣,也就是故事的讲述者实际上就是他自己,只不过这个虚拟版本的自己,比真实的自己早了十几年出生,而在真实的自己死后十几年还依然活着。
埃德加本人是1875年出生,1950年去世。
而虚拟版本的埃德加,根据小说内容的推断,大概在1860年之前出生,而到1967年还活着。
本片在故事讲述方面做得还算中规中矩,主要角色虽然有些脸谱化,但并不算是多大的缺点,而其中那些神秘的“管理者”倒是有点意思,穿梭于各个星球之间,把每个星球向着枯萎衰败的方向推进。
结局也算完美并且留下了悬念。
原著小说中,巴苏姆系列是有一共11部书出版的,内容要比电影多很多,比如第十部已经写到男主孙女Llana的故事,虽然没有作者的另一个系列泰山系列知名度高,但也算是一部大的系列了。
作为一位业余观影者,坐到电影院的目的,也不过单纯只为放松。
虽然火星上的环境让我看得十分不适,不过,恢弘的场面还是比较有科幻的感觉。
对于男女主角印象不深刻,倒是那条可爱的乌拉颇添了些喜剧温馨色彩,还有乌拉同他老爸也很有“人”情味。
还是值得一看的。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2024北影节第一站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3.5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3.5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