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我无法抗拒对最炫印度风的喜好(阿三们载歌载舞真得好讨我欢心),大概是电影勾起我的乡愁(从前总是被说是像印度人),即便观影过程中无数次闪烁过母神+赫本的山寨身影,仍无法制止我对她灼热的爱。
于是三星给服装,一星给女主。
是我认为最恰当的打分。
但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观后感,就是:好穷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穷得要命的王国,宫殿面积还不足一个小操场,公主的房间比我租的小破单间还大不了多少,连修眉刀都买不起。
爱摆排场的王后的婚宴,竟比我们同学聚会还寒碜。
被国产大片惯出来了毛病,没有吐个口水就能淹死个人撒泡尿就能水漫金山的磅礴气势,配称王国?
首先我很是钟意王后,王后善良又漂亮又愚蠢又虚荣得要死,就是拜金女王,从头到尾竟然从没真正杀死过一个人,人生唯一追求没事儿做点SPA,搞下忘年恋,做为本剧的关键人物,她自带吐槽的旁白是唯一笑点,跟高智商腹黑的公主一比,瞬间弱爆了。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有一天,忍受不了贫困的公主出逃了,遇见一伙有钱且善良的矮富帅山贼(好好做你这份山贼有前途的工作),毫无疑问的,如果这帮子人当中有个正常身高的年轻伙子,那基本没啥王子的事。
公主和矮富帅们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有穿不完的漂亮衣裳,有耍不尽的娱乐活动,没事儿就聚个餐,或者去山林间劫富济贫什么的。
快活似神仙,不是吗?
再往下走我更期待公主率领矮富帅们干点儿斩白蛇揭竿起义的活,但是它没有。
一如所有屌丝逆袭记:白富美突然就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会了小李飞刀和独孤九剑,最牛X的还是厚黑学,她成功俘获了心上人并扒光了他的衣裳御姐级的王后放在现实中还是大有优势的,只是这是个童话,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毫无存在感的王子爱上公主并和王后展开了一场别扭的三角恋剧情,但是不得不赞扬,在这个卖腐当道的年代,导演竟然没有一丝打算让矮富帅和王子相互勾搭,让王后和公主相互爱慕,真是难能可贵的真诚啊!
PS,王后穿越魔镜来到小茅屋那段,好像《无极》啊有木有!!
曾经想为这个电影写个观后感,已经拖了这么久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
白雪公主会武术,王子皇后挡不住!
优:道具不错,服装不错,后妈不错,王子不错,原著不错。
缺:除优点以外。
最大缺点:明显后妈跟王子是一对啊有木有!
“后妈和王子相爱、七个矮人和白雪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完美结局啊有木有!
最后那段白雪的印度舞,尼玛脸好欠扁啊!
我可以抽你吗可以吗可以吗可以吗(>O<)!!!!!!!!【抓狂打滚
作为一个对童话故事总是怀着一片热忱的人来说,每部童话相关的电影都让我有种无法吐槽的感觉。
于是作为一个天性爱吐槽的人来说,看完童话电影来写评真的好纠结。
看完 白雪公主与猎人 ,第一感觉就是,斯图尔特真不适合演白雪公主。
整部电影里除了裙子的泡泡袖,她没有任何一处能让我代入白雪公主。
黑发雪肤点绛唇的白雪公主怎么着也得有点东方感的,斯图尔特的扮相表演总让我觉得这是在拍暮光之城。
相比较 魔镜魔镜里的公主就好太多了,那一头黑发总让我想到赫本,看完我还忍不住专门去查了科林斯的资料就为了看看她是不是有小赫本的外号。
大白蓬蓬裙天真柔弱的公主还是比灰溜溜的将军公主讨喜多了。
原来科林斯在 猎人 试镜被斯图尔特打败了,我去导演什么眼神儿接下来就是王后了,魔镜魔镜 我就是冲着茱莉亚罗伯茨去的。
只觉得这个王后心态好年轻好前卫啊,她竟然要和公主抢王子!!
可是,狗狗王子亲她的时候干嘛又赶走人家呢,人畜交也是可以的嘛。
猎人 里的王后,额,就如大家一致意见,与公主比起来真是好美丽好有气场啊。
还有演员真是特别有牺牲精神!!
比如吃小鸟内脏和由一群乌鸦 变回原形那两节我觉得好恶心。
然后是小矮人。
魔镜魔镜 里的小矮人可爱多了,哼!
而且貌似有个中国人?
还有, 猎人 里面是不是有八个小矮人啊?
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久了,可是不想看第二遍去求证。
不过 猎人 里,小矮人带公主去的那个世外桃源深得我心啊,好想住进去。
可是它又让我想起了 爱丽斯漫游仙境 ,所以说, 猎人 是 暮光之城 和 爱丽斯漫游仙境 的合辑吗?
最后是王子啦 今天看了三部童话电影,看了三个不同种类的王子我都有点王子晕了。
不得不说,三部里面最有突破的就是 猎人 啊,这个王子不仅不正统公主甚至都不爱他。
也由此教育了我们,屌丝真的有春天嘛公主都可以爱上鳏夫!
同时也提醒我们,这特么是因为这个鳏夫比王子还帅几百倍啊!!!
魔镜魔镜 里的王子长得真有王子范儿,我喜欢他与公主单挑那一节,我也想涂上草莓与心爱的人接吻呜呜呜 不过他变成狗狗的情节我真是接受无能,一种,被玷污的感觉,啊呜!
《魔镜魔镜》分级PG,适度恶搞经典,画面浓烈,场景非真实,是适合给小朋友看的戏。
它的好坏很难说。
真的,我不同意有些评论说得它一钱不值,肤浅什么的,毕竟白雪公主的故事,要深刻挖掘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挖深了未见得就好。
我也不同意有些评论说它没有艺术性,因为艺术性这玩艺儿,最能忽悠人。
而且,单独拿画面来说,皇后穿过魔镜去的两座棚屋,难道不是一幅很有艺术性的画作?
《魔镜魔镜》只能从细节来说一说。
首先画面做得很好看。
当然这些年电影看下来,完全新鲜的画面是很难遇见了,不过整个电影的视觉风格还是很赏心悦目的。
刻意华丽,刻意浓厚。
服装过分厚重华美,一看就不是人穿的,是童蒙古皮鞋www.wzxwpx.com话里的人穿的,明显拉开观众与人物的距离。
应该是制作者追求的效果。
这种效果也包括一看就知道是搭建的夸张的场景。
整个比舞台剧还要舞台剧的感觉。
化妆也以此类推。
大嘴姐姐其实非常适合恶皇后这个角色。
她眼下的气场或气质就是如此。
这个皇后很鲜活有戏。
于是这版的恶皇后就是一个半老徐娘,试图抓住青春的最后一丝影子。
从恐怖的皮肤护理到拼命束腰到花痴笨王子,都体现了这一点。
她一旦不装(装的例子请参看《饭岛爱》一片),还是很可爱的,以她的年纪,也算很美。
所以虽然本片票房栽了,大嘴阿姨的星途堪虞,我反倒喜欢她了。
她身边的那个弄臣也演得很好,查了一下NathanLane,原来是个舞台剧音乐剧演员,得过两次东尼奖(TonyAward)。
本片大概也集中了市面上最好的一批侏儒演员。
王子和公主就没什么好说的,都很嫩。
一直觉得王子眼熟,回来查了才知道他在《社交网络》里演富有的双胞胎。
他和另一个演员演双胞胎,后期时导演觉得他比较帅,就把另一个的脸给后期掉了换上他的。
真的很好看,可惜不是劳保鞋http://www.4006919299.com我的那杯茶。
公主是PhilCollins的女儿。
我很喜欢她老爸的歌,这么美的女儿亏他生得出来。
美则美矣,灵动不足。
不过白雪公主好像本来就呆呆的。
仿佛是同意我的观点,片中只有王子和公主的牙齿“叮”的一声发出闪光。
有两个属于我自己的槽点。
一是王子和仆人在林中边骑马边斗嘴那段,我不可避免地穿越到梅林去了,正好这个王子也是相当二。
另外一处则是最后怪物显出原形,竟是大菠萝SeanBean,寡人龙心大悦,但接着就满怀同情地看他感情饱满地说着陈腔滥调,统共也没几句。
最后大家载歌载舞,连法兰截止阀,美式内螺纹截止阀厂http://www.wzdebo.com/hyglqlx/list1.htmlSean的专业精神都无法掩盖他的无奈:我为什么要出现在这部戏里?
难道就因为我看起来像个悲剧国王?
唯一的安慰是,这次他没有死。
成年人必须抱着绝对娱乐的心态看这片,不然不要看。
小朋友会喜欢的,花生米就对它评价很高,说是个很好的spoof。
所以我真的很难说本片好还是不好
内心坚强,外表何必太勇敢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童话,就是写童话的安徒生,生活的却是潦倒无比,当每天都有梦在心里面死掉,最后童话都变成了伤心,力透纸背的只有两个字“现实”。
我问过自己:长大了,意味着坚强还是逃避?
就像看见一部烂电影,却宁可自己傻傻的笑,都怕自己痴痴地哭。
在一天下班后无聊就看了由童话改编《mirror mirror》,是那个耳熟能详的童话,内容改的已经是面目全非,还是那么喜欢朱丽叶.罗伯茨,从那部《风月俏佳人》开始那个标志性的大嘴还是那样笑得毫无心机与真实,所以她演这个本应该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后妈,却还是觉得她那么的可爱,也挺喜欢莉莉.柯林斯,多么卡哇伊的小姑娘,粗粗的两条毛毛虫似的眉毛,青春就是无敌。
这就是一部给女性的电影,所以,王子就成了陪衬。
他很傲慢、也很不知天高地厚,树林里面斗不过小矮人,城堡中听信王后的种种谎言,更是公主想拉拢利用的工具,这个王子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不是来拯救公主的骑士,却处处都要公主来保护,哈,是这个世界变了吗?
连童话里面的王子都变得那么弱。
编剧是想讽刺谁?
还是想赞美谁?
是不要去相信男人可以给你想要的一切,最终属于公主的一切还是要公主自己来夺回。
王后就是太相信男人能给她想要的一切了,明明美人迟暮、红颜老去但是还是变不了对于爱情的期望,让自己虚荣心的满足。
公主在成长中变的自强不息,王后却在自己编制的梦里依旧天真。
你说王后错了吗?
谁不想活的可以那么简单,有人爱有人疼,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肯老去,不就是相信有那个人存在,岁月总是匆匆过,王后每次总是用些卑劣的手段去留住那个人,最后还是事与愿违,为什么偏偏公主总是那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胜在了年轻吗,去杀他的宰相不忍心下手,楚楚可怜的让七个小矮人都动容,王子见了她就从此念念不忘。
我们拼命的不想让自己老去,还可以简简单单的相信爱情,可是这两者根本无法相辅相成。
到哪里去找那么好的人?
对的起我们明明白白的青春。
这部电影不是出名要趁早,而是要在越年轻的时候都要把握住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公主聪明就是在于早早的懂得利用了自己的资本,得到自己想要的;王后的执念在于明明青春已经是如握在手中的流沙,握的越紧却流失的越快,还在死命的追逐。
本来她们不是敌人,却成了敌人,她们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美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为何女人总是爱为难女人,别人的青春总是如此的扎眼,却忘了岁月也给自己沉淀下来更为优雅的美,谁都会老去不是吗,当你七老八十和她也六十几岁,不都是老妪两位吗?谁又比谁强到哪去,明明最后的最后能你都成为了最好的女子,却非要强迫别人去欣赏,这种快乐终究还是不痛快的。
不用去艳羡别人的青春,毕竟女人最大的敌人就是男人和时间。
童话结局了,公主用奇怪的印度调唱着:去爱吧,其实呢王子总是救不了她,她是自己成全了自己,王后在一切都真相大白却还在垂死挣扎后,万念俱灰的飞灰湮灭了。
其实我是喜欢王后对于生活永远都是美好的向往,就像她说:“每次出嫁,我都特别高兴!
”笑的时候那么天真,哪怕她嫁了五次,她却真的需要爱。
不缺爱的人是根本没有办法去体会无人爱的可怜。
当时光沉淀下来我们早已经有点苍老心,自己的那份纯真却不知在何时遗落在某个角落,因为不在拥有所以独独觉得有点遗憾,纯真已经不在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因为现实伤不起。
我觉得苦恼也好,迷茫也好,只要你想到人生是那么长的一段路,你就瞬间淡定了。
久了,我会发现,当这个思维根深蒂固之后,你的智慧也就增长了。
你不再执迷,你变得坦然,你学会宽容。
一个幸福的女人呈现给世人的姿态,本来就是聪明糊涂心,心里可以明白,行事却有分寸。
一个幸福的女人要的从来都应该是两个人的温暖,不是一个人的精彩。
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并不娇弱,娇弱只是她的姿态,不是她的内在,我钟情于这样的女人,内心坚强,外表不必太勇敢。
今年好莱坞有两部白雪公主题材的电影,撞车之际,难免被人拿来互相比较。
《白雪公主与猎人》往黑暗史诗上靠,色调阴沉,气氛严肃,一身污泥的公主和千军万马的厮杀明显脱离了童话基调。
相比之下这部《魔镜魔镜》走谐趣路线,打的仍是儿童市场的主意,但如今的少年观众领教了各种后现代招数,口味也越来越重,光是对童话的添油加醋已不能满足欣赏需求,全盘推翻后重构世界观才能击中他们的兴奋点。
笔者还未看过《猎人》,不好比较,但从两片的上映档期和观众口碑来看,定位轻松喜剧的本片确实吃了不少亏。
扮演王子和公主的演员表演卖力,体现了85后这一代好莱坞新星挑大梁的实力。
七个小矮人被设定为不同人种,除了长相和口音外,还兼有性格、装束(绰号)的划分,比蓝精灵好辨认多了。
那个心地善良的侍卫也颇有喜感。
但除了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皇后外,其他人都没能跳脱童话剧的扁平化处理。
事实上,皇后这个角色的层次感也很模糊,但她仿佛是罗伯茨本人在童话世界的投射,现实和电影一经比照相映成趣。
这位年老色衰的明日黄花,一方面要依靠魔法和极度恶心的“美容法”来维持容颜,听到皱纹二字就惊慌失措,为展示纤细身态不惜吃尽苦头,另一方面却“色心”不减当年,抛弃结发夫君,对小自己两轮的英俊王子穷追不舍,还沾沾自喜结过五次婚的辉煌经历。
此外,她表面阔气,实则破产的经济窘境,也是不少衣着光鲜却兜里寒酸的好莱坞明星的真实写照。
可以想象,很多中年女星都会对这个角色敬而远之:“要我扮演一个魅力不再的虚荣老女人,那不是摆明了让观众嘲笑我吗?
”但罗伯茨就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角色,并把现实中人到中年的昔日佳丽那一份无奈和不服老融进其中,罗伯茨在好莱坞名利场纵横几十年仍稳坐一线,这份豁达和洒脱不能说没有助益。
因而这唯一的大反派非但不惹人恨,反倒可爱又鬼马,她的下场与其说是对邪恶的惩罚,不让说是被宿命玩弄的一声叹息,叫人对那个举着苹果的老妇心生同情。
看电影时我一直觉得视觉效果很诡异,虽然唯美精致,但缺少好莱坞魔幻片惯有的那份开阔大气。
无论皇宫、市集还是森林,都有浓浓的摄影棚搭景痕迹,视野狭窄,眺眼远望,视线或被建筑、植被遮挡,或被绿幕合成的特效背景占据,目之所及很少能望见真正的地平线。
后来发现导演一览赫然是塔西姆•辛,才恍然大悟。
这位印度视觉系大导向来主张把电影处理成舞台剧般的风格,《入侵脑细胞》的超现实梦境,《坠入》的荒诞佣兵传奇,《惊天战神》油画质感的纯CG世界,无一不是如此。
不过一贯“N年磨一剑”的他这次出片离上部不足一年,自我抄袭意味浓厚,如果你观摩过他前三部作品,那么本片中美轮美奂的贵族服饰,宫廷守卫的金色头盔,“魔镜”所在的水上小筑,雪花飘落的如镜湖面,怎么看都像是一次旧梦重游。
至于很多人诟病的宝莱坞风格舞蹈,笔者倒觉得并无大碍,寻常的印度导演拍歌舞属于司空见惯,但辛氏此前的作品跟歌舞压根沾不上边,此番尝试就带点突破自我的意义。
何况从某种程度来看,比起美式大联欢,绚烂缤纷的宝莱坞热舞与童话的乐天气质更为吻合。
总的来说,本片作为魔幻片显得幼稚,除了一些矮人和王子的无厘头笑话外,从情节编排到动作特技都是温吞水,很难取悦大部分成年人,而那诡异的三角恋偏偏又走“成人”路线,并不适合阖家观赏。
作为童话,它既不够颠覆,也未能传承原著的精华,结尾的巫婆献苹果若放在字幕之后作为彩蛋,绝对是神来之笔,如今的伪二次高潮设计则叫人兴致索然。
本片的故事很有童话意境,但缺少波折,恶势力由头到尾处于下风,稍有电影常识的观众都能看出,相比于王子和公主走向“从此以后幸福生活”的坚定脚步,皇后那点阴谋阻挠是多么微不足道。
两百年前的童话读者可能会对此爱不释卷,但在今天的电影观众眼中,这是不折不扣的鸡肋。
文/方聿南
这王子有什么好啊。。。
除了帅,没啥头脑简直,被施以魔法时丑态百出还。
白雪公主清丽可人,茱莉亚罗伯茨演的恶王后同样惊艳。
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改编版。
编的有点儿传奇,小矮人是强盗,白雪公主都被训练成武士了。。。
最惊异的还是片尾公主又唱又跳的那段居然是印度风格的歌舞。。。
汗!
化妆、特效做的算亮点吧
公主一出场,我当是Frida - 华丽的扫把眉,最后居然能cos赫本,奇妙王子是戏里戏外的正派高富帅,最喜欢的是他的声线。
就是这种低沉浑厚的声线,兴高采烈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建议女王陛下:you can pat me! you can rub my tummy!!女王陛下那句 cover him up so i can concentrate 也超亮。
最后宝莱坞风格的啊巴利啊巴利啊巴利...Sean大叔脸上的无奈与脱线是本片的无价之宝之一。
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退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这种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局面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好莱坞这个圈子中更是运转的激烈且汹涌。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可以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传播已久,作为一个优秀的童话故事,曾被N此的改编成影视作品出现在各国观众的眼前,而这个故事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新老交替的故事,尤其是现如今的这个版本,无论是在演员阵容还是经过改编的这个故事。
成名多年的大嘴美女朱莉娅·罗伯茨曾经是无数雄性心目中的女神,虽说身为明星的她必然驻颜有术,而且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已经40多岁的她看起来远没有到实际年龄的感觉,不过无论是谁,用如何高科技的手段,砸下再多的金钱,也难以抵挡岁月的雕刻者在她的脸庞上留下年华的痕迹,也无法掩饰在言行举止当中所流露出的那叫经验也好,叫沧桑也罢,反正那个当年风华正茂的大嘴美女老了。
而一位在2009年才出现在荧幕上,在她整整20岁的时候因为一部优秀的励志影片《弱点》才走入大多数人视线的小姑娘,虽说当年的桑德拉·布洛克在戏中的发挥几近完美,并一举摘取当届的奥斯卡影后桂冠,在如此耀眼的光芒之下,也没能掩盖这位长着一对浓眉毛的年轻美女的光彩。
在此之后这位长着标志性的浓眉的女孩就是:莉莉·柯林斯,自此她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好莱坞星路。
本片中朱莉娅·罗伯茨饰演故事中那万恶的女王,而莉莉·柯林斯怎扮演楚楚可怜的公主,本片在故事叙述上编导都花了不少心思,即要在故事方面推陈出新,又不能过于偏离原有的故事路线。
在角色的设置方面虽说没有出什么新人,但却丰富了每个角色的能力与性格特色。
在一系列令人意外而搞笑的故事和人物设计出现之后,影片最终还是走向了邪不胜正的路线,邪恶的皇后终于被推翻,而美丽的公主与英俊的王子终于走到了一起。
非常期待莉莉·柯林斯的下一部作品。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Cannes2023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