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大抵还是能够算得上很不错的电影。
就是那种,看着看着会让人会心一笑,笑过又觉得有些幸福有些悲凉的电影。
一个圣诞节晚会的灯光舞台,一场雨,一辆在草地上的房车,还有满草地的“星星”,足够填满一些对幸福的期许。
当张老师杳无音信后我隐隐觉察出她也是个杀手,那也就算了,谁叫现在什么桥段都用过了。
毁就毁在要设计成女杀手对林子祥有主仆以外的感情,怎么看怎么别扭;那个该死的“慕容复”演着杀手倒是不错,干嘛陈七很妙地开枪以后,是女杀手很不妙地把他当成威胁主人的杀手给了一枪呢。
话说她一直盯着窗口,前面慕容复瞄准的时候她就该对到了啊,就算没有,人陈七冲过来两人对峙她也该看到啊,为什么偏偏是陈七干掉慕容复后兴高采烈站起来就被一枪击中呢,没理由啊。
好容易安排好的感情连线要变成陈七、美女自动消失。
曾胖子顶了头假发还是演半支烟里的那种角色,不过这个,连那点嚣张都没,只是个画面版曾胖子。
李丽珍的客串可谓小惊喜,林子祥嘛就一般般,他始终没有杀手的锐利,慈父倒还是慈父。
抢眼的就是小孩了,太会演了,支撑起整部电影。
文俊辉。
现在的电影,有了这样的小孩,就瑕不掩瑜了。
挑剔的部分说完了。
还是要说些我很喜欢的部分。
陈满堆看小林同学或许是看到了过去的自己,除了原本对弱小的天然保护以外,也有些对自己的怜惜。
不同的是,小林同学还有一个亲生的父亲在保护着他,对于陈满堆而言,这种关系是他想为过去的自己保护住的。
可以说故事是在讲大小陈满堆的相遇。
两个人相互打量的眼神,和交朋友以后亲密无间的生活,足够让两个“尘满堆”的心彼此温暖。
虽然我对张老师的角色安排有些小异议,但意思却已经表达出来了,太专注在一个人身上的单一情感往往是痛苦的。
但我们终究会有可能在遇到另一个人的时候开始温暖。
包括姥姥和母子两之间的感情。
整个片子里最伤痕累累的女人,絮絮叨叨地掩埋着这些伤痕。
对于她来讲,快乐早就牵挂在女儿和外孙身上。
陈七心里住着一个小林,不说话,只是看,只是歌唱。
到最后两个人合二为一,成就一段美好的释放和成长。
我想,这就是幻觉和对现实生活的爱吧。
所以综合起来讲,即便算不上极品,但绝对不是烂片不做作不浮夸,值得一看。
至于我一直纠结的陈七吃的那一枪,我是不是该理解为:旧的陈满堆完结在张老师的错杀和思念交集里,才有了新的小林?
女主角,号称环球影视新的玉女掌门。
前几个是谁我也没搞明白。
这个小女子还不错似乎。
要是长头发就更能符合我对玉女掌门的定义了。
白净倒是够了。
其实我心里面一直希望有这样一间小房子。
用破旧的木头或者车厢的后座搭起。
旁边用碎布塞的密密麻麻,还有小盆栽和绿色植物,余下的空间只够放上一张床,左右都能够到让人安心的杂物。
那会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常常有倾盆的雨下在失语的童年里。
雨停过后温润的窒息。
在绝望里面常常会有,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法。
却是温暖的事物让人失却了勇气。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懦弱起来的。
其实如果都没有希望的话。
哪里又会知道什么叫做绝望呢?
失语者的世界常常都是绮丽的,因为那些丧失了出口的句子要找到一个空间。
我也向往金色的旋转木马,总觉得那样的流光溢彩里有幸福的痕迹。
然而幸福是一把左轮手枪。
那里面有深刻的绝望倾斜而出。
我想,林志宏长大以后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呢,会变得像堆一样沉默又聒噪吗?
还是因为堆付出的生命终于可以被阳光照射?
堆懵懂地生活了那么多年,好像只是为了在最后一刻要发现自己真的活过,我那么那么理解他说起码快乐过一个圣诞节,我在他奔跑的笑容里面泪流满面。
起码快乐过××一段时间。
是经常会这样想的吧。
我没有办法敌过上帝的安排。
那么也不想挣扎。
好像这样就不需要去想未来会怎样。
肆意的快乐里面是末世的绝望。
故事的最后我在想要不要那么残忍呢,是不是那么残忍呢,堆和人同时举枪的时候我甚至松了一口气,这样充满价值的死亡,应该很美是不是,甚至在他重新站起的一度,我怀疑这难道是一个Happy Ending?
可终究,导演像是上帝一般,主导了一场烂俗的结尾。
你看,被互相爱着的人,在通往幸福前的那一刻,扣错了扳机。
生活,也往往似这般的缺乏创意。
但其实,为什么要同情为什么要悲伤。
死亡。
是最最平等和美丽的事情。
这样想想,心里便充满了勇气。
他笑了。
花开的时候爸爸回来了。
他不知道他笑出来的代价,是那一个人的生命。
他或许会疑惑他怎么从此消失不见,但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丢失在了记忆的潮汐里。
这样一个黑色的童话。
精灵按住你的嘴要你不许说。
于是那渐渐成为了失语的童年的秘密,剩下偶尔闪回的片段里湿润窒息的冬季,有着强烈的存在感。
是幸福的绝望和绝望的幸福。
你辨不清,那是归属的终点,还是逃离的起点。
我喜欢这样灰暗的故事。
那里面有细碎的温暖。
我常常想我的人生大概不是它看上去那么明媚的样子。
会不会是记忆中潮湿阴暗的角落而不是明媚的阳光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就像林志宏的十二岁。
那时候我对谁敬过礼。
谁走入我心里。
用生命捍卫过已经被遗忘的小事。
却留下了温暖伴我长成了今天的样子。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我。
偏偏要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
在谁的气息里,才睡得安稳。
之所以推荐是因为比起《兄弟》来强很多了。
陈奕迅的表演没得说,(小人物的命?
)那个小孩在戏里是越看越顺眼。
可是就整部电影来讲,导演在节奏的把握上明显不足,最后结尾本可以很有力的,可是导演却选择了一种最没有力度的闪回。
真是败笔。
曾志伟,感觉他真的在原味港片表演得好多了,不用再去重复在我们内地的单一形象
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总是那么孤单并渴望不再孤单.当男女主角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只是这快乐短暂易逝.
文/杰夫一、感动2007年底以来,看过的流水般的电影里面,鲜有几部令我感动的。
有两部成为特例:《成为简》是一部,《野良犬》是一部。
前者是精良的大卡司,而且加上我本来就是Austen的粉,才至于在已经看过一遍的境况下,照样不妨碍我在影院看第二遍的时候,感动的一塌糊涂。
而《野良犬》则是意外的收获。
说实话,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部日片。
后来看了些微的介绍才发现,原来是部小成本的港片。
饶有兴致的看完,却就在不经意间,被剧情感动了。
二、梦但凡是男孩子,任谁都有过类似的梦:偶然在某个场合遇到了她,就那样华丽地站在那里,仿佛是高傲的公主。
从那刻开始,你的眼神就再也没有从她身上离开过,而她也就从此占据了你的心,充满了你的心。
尽管你认为自己在她面前是如此的卑微,甚至有一点邋遢,以至于她都不肯轻轻地握一下你的手。
可是,你知道,从那天起,你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只要她喜欢,只要她开心。
她喜欢天上的星,那么在阴天的时候,你会在草地上洒满纸团,犹如漫天繁星;她喜欢吃,那么你会花尽各种心思,做各种好吃的;她希望在学校里搭起一座游乐场,那你也会用身边窘迫的材料拼凑出一个足够精致的舞台,就为了看到她见到这一切时脸上闪现出的惊讶的微笑。
然后,你就在心里好有成就感地兴奋着,也幸福着。
当然,你还应该有一个兄弟,他把你作为偶像,他把你作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却对你混混的真实身份表示无视。
而你也是为了永远跟这位兄弟一起,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乃至不顾安全。
于是,我在陈满堆的身上看到了我,看到了我曾经在数年前的那个夏天的午夜,朦胧间做过一个跟这个故事几乎一模一样的梦。
是不是,我们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陈满堆?
三、表演陈奕迅的表演愈发的老道,我开始钦佩他挑选剧本的眼光。
去年以来的三部电影,从《每当变幻时》,到《破事儿》,再到《野良犬》,都不算是大卡司,但是里面都有足够让他的表演更加丰满起来的角色。
能够不跟大多数演员一样,跟随大卡司,追逐大制作,耐心地在这样磨炼演技的故事里踏实地演出,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也或许,只是凑巧而已。
而片中的女主角林苑,导演似乎并未让其有太多的发挥空间,但她在片中会讲好听的普通话,气质上让人很舒服,跟片子的情调也很协调。
倒是另一位女性角色——婆婆,在剧中表现的火花四溅,颇具张力。
林子祥和曾志伟两人表现及格,人物设置的问题,与演员无关,本就是形象比较薄的。
片中的另一个小角色——那个杀手,八神演的,倒是获得了一些影迷的好感,但我觉得这也是角色设置的比较讨巧,与演员本身的表演并无关系,能够表现这个角色张力的,也就是和陈满堆的那段对话。
四、音乐好的故事,要有好的音乐。
好的音乐,并不需要有多华丽、多精致,配乐重要的在于称景。
每天回家,经过的一个公车站,一个外地男孩推着三轮车,车上廉价简陋的音响里大声地传出老派的蓝调,配合着马路两边的人流和车流,尽然也能让你的心在那个节奏里一起跟着唱和。
同样,《野良犬》的音乐也做到了,片中来回放的那首《You light up my life》,以及片尾林子祥演绎的《问天不应》味道很港式,因此成为了这部电影中恰到好处的“佐料”。
赞一下林老师的嗓子,沧桑依旧,仍然那么回味无穷。
五、导演及其它还要说下导演吧,郭子健。
《大城小事》的编剧,据说他给叶伟信写过很多剧本。
叶伟信的片子,我十分不感冒,看第一部的时候,你会觉得还蛮有趣的,看第二部就完全是感觉在看肥皂剧了,再看第三部乃至往后,就淡而无味了。
所以,我惊讶于郭的水准,料想原先是受制于人,今次自己做导演,也就写出了自己心里真正想说的故事。
尽管还有些粗糙,但是观者可以看到足够的诚意,所以我也会被感动。
里面陈满堆、林志宏和Miss张之间的那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不用心,是写不出来,也拍不出来的。
还有林子祥和林志宏的妈妈、婆婆和孙子林志宏之间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也需要足够的诚意,才能成功触动人心。
我为自己在周末休息前,下的那个看完《野良犬》的决定而感到幸运。
因为,在这个冬天逐渐将要过去、天气正慢慢暖起来的夜晚,《野良犬》、郭子健、陈奕迅一起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有点残酷但足够温暖的故事。
http://jeffyanguang.ycool.com/
他们都没有爸爸,都没有妈妈,都是很少说话或许这样的电影是给一种这样的人看的,也或许这样的人能有更不一样的感受志宏的一言不发,加上陈奕迅扮演的阿堆的沉默,就这样出现了特别的味道.加上音乐,说实话,我觉得电影的感觉一般,但导演选取的音乐为这电影增色不少.阿堆不愿看到同命相连的志宏被杀,而曾志伟扮演的叉哥不愿意看到阿堆被杀...但最后,毕竟阿堆是成人,叉哥最后把枪塞给他的时候,他也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选择保护志宏,终于自己选择了自己的路,阿堆在路上奔跑,这样的奔跑是多么的幸福可是最后的一枪,是她--阿堆喜欢的女生,一个为了志宏的生父做了许多事情,或者说中间有着许多感情的人.可她万万想不到的是因为这一枪,最后她在舞台等待的阿堆只有在那个雨夜,在自己的沙发上停止了脚步......这个结局,个人认为是电影最出乎意料的地方,就像小说的高潮,让我回味.爱情,亲情,或许还有友情,加上音乐,让我不得不再次回味这部电影.
谁说港片不好看?!
这片子让我看得心酸酸的,眼睛湿湿的~从看到女主角“离开”,就大概想到了会是个很不好的结局...快乐其实可以很简单,幸福也是一样~!
陈奕迅不光是个好歌手,也是一个好演员:)好喜欢他们搭建游乐园那段,好温馨好温暖~感觉志宏真的有家了~就像志宏外婆在医院,她的病友讲的“你的儿子和媳妇都不错,经常来看你”。
是不是大团圆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真的很好看~
又一部草根温情之作,陈奕迅的形象也的确适合诠释这类角色。
比游乐场舞台更感人的,是卫生纸团丢成的草地星空。
人一生,总要为自己决定一次。
《野·良犬》的色调颇得我心,贴近《江湖》,从宣传页(摁这里)多少可以看出.个人感觉,被扶持的郭子健和黄精甫,大体上都说得过去.虽然外界评价不高,比如把江湖说成是一部黑帮MTV. 从剧本角度,野·良犬其实比不过江湖(严谨说来,本子都不济,二者的得分点也都不在剧本).不过野·良犬有些怪力--剧本组合起来不成气候,可是单分画面可称精致柔细.这次巧胜--又见巧胜--野·良犬有几处强大的点睛、压轴、汗颜的细节.此片在IMDb的评分是6.3,这里头起码有1-2分是靠这些超小细节赚来的. 比如多雨时节,云叠夜晚,小混混将白纸团扔满草坪,然后拽来小苑苑(林苑小朋友从生下来就太符合我的口味了),说:你不是说看不见星星很遗憾吗?
星空就在我们脚下. 比如小男孩的妈妈曾经拿着一朵塑料花,告诉他:等花开了,爸爸就会回来.当雨落下,打洒在草坪的纸团上,那纸团融水,膨胀,开出一朵来.那个爸爸,打着伞,回来了. 一些让人感觉怪力的影片都有一个强大的命门,对,再次说回命门.点中死穴,一击毙命.小影片的得分点多在此,不成王,便成寇. 野·良犬的结尾处,小混混残喘的片刻,小苑苑拿着他送给她的礼物. 打开盒子,一条手帕,一朵丝线编的花. 那条手帕,小混混还予小苑苑.因为她曾为他擦手,弄脏了自己的手帕. 那朵丝线花,哦,那不是丝线.若干日子里,小混混捡拾起小苑苑掉落的每根头发,攒于小盒中.最终,编出了这朵花. 残喘的片刻,小混混远隔她,小苑苑拿到了花. 就这样, 她的心守在他的心旁,他的心不在她的心房.
片名是不是“又野又良的犬”的意思?是因为投资或其他压力导致的烂尾吧。煽情之外逻辑上也很成问题。一些小主意还不错
有时候。爱就是这么简单
这也算是电影?---做作得很。。是拍MTV是咋的?---没看完!
文俊辉为什么不是我生的!!!!
Eason演的不错.You light up my life很好。小男生很可爱。><。仅此。
荒凉都市的背景衬上浪漫童话的人物,怎知导演铺垫的一切尽在江湖俗套中杀转了个廉价的催泪悲情。
粗糙,别扭
故事太烂,演员也并不出彩
手法显得刻意,毕竟是处女作
有想法,但挺闷的……
要不是看第十放映室还真忘了看过这电影了
意外惊喜。文俊辉小朋友做得不错
胖子是瘦了吧在里面 锁骨有木有 平坦小腹有木有 粗腿还是有 =_=
感觉节奏有点缓
another daydream
为喜欢的女孩和崇拜自己的小朋友付出一切,有人说剧情很棒,但欠一点想象力,而我真的是欣赏不来。
文艺片,故事不够丰满,不然也有可能拍成好片。陈演的还不错。
eason演大叔哦 还有颓废的小胡子哦 穿破烂的背心哦
想给两星。这评分刷的......哎呦喂,减一星
有点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