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说这电影很难看?
开篇的时候觉得确实没什么好感,但是十分钟之后我就改变了看法,我觉得人物刻画的很好,电影场景很单调,,连绵的山脉,红坡,却很震撼,小沈阳的红衣,安妮的绿衣,我不知道张艺谋为什么这么搭配,但这两人站在红坡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孙红雷台词不多,但神态却相当到位。
这电影有种推理小说中孤岛模式的感觉,里面每一个人不同性格的角色,终将走向各自的结局···
不错的电影啊,剧情很有的琢磨,大多数表演都很精彩,为什么评论这么差呢?
我觉得张艺谋还是想拍个有琢磨头的悬疑片的,但是用错了包装,赵家军够吸引眼球,但就是和这个剧情不太搭调。
大多数观众抱着来大笑一场的期待进电影院,大脑自动降低了智商,结果看这个搞笑其外悬疑其内的片子,真是又没笑又看不懂,难怪得不爽。
只能说这个电影与你的期待不同罢了。
你要是把它当成一个悬疑犯罪片,那你会觉的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但是你要把它当成一个喜剧,那确实是很失败。
如果这次的卡斯换成巩俐章子怡刘烨胡军曾志伟陈子聪,那肯定是好评如潮,一定是“张艺谋又一风格突破”,这次换个亲民的阵容,就成了“还不如让赵本山导演呢”,群众啊,血迷宫的确是好片,你倒是看啊。
伴着闫妮最后的撕心裂肺、影院的大灯突然亮起,全场观众一片哗然,OMG,这就结束了么?!
这是电影么?
之前看了豆瓣的童鞋们都劝还是省下银子别去看这场烂片、可周末闲来无聊,还是自掘坟墓,花了120大洋,彻底被老谋子这些江湖骗子彻底忽悠了。
大伙都把这电影当成了喜剧片去看,影院里除了几个小孩看到小沈阳那滑稽的表演笑翻了之外,所有人都是一脸麻木!
这是我们期待中的大片么?
整部影片粗制滥造、低俗恶搞,完全不知道那些蹩脚的笑料老谋子怎么好意思搬上银幕、忽悠广大的人民群众,试问我们的钱就那么容得下你糟践么?!
从之前的《十面埋伏》、《英雄》到现在的《三枪》,老谋子在电影方面的才能也算是黔驴技穷了,这样不顾口碑的烂片也敢拍,我不得不说,你牛!
我替英国政府谢谢你,幸亏你没答应人家伦敦开幕式,不然你就真得雷倒众生了!
最后我替广大受骗上当的影迷深渊,这么没有档次的烂片“上头”却声嘶力竭的为其宣传造势、反而能够反映广大群众心声的《蜗居》却被喊停,试问监管者你们到底什么居心?!
ps:强烈要求精神赔偿、或者把这场电影的所有票房捐给希望工程,我们容不得这样的欺骗!!!
二人转演员腿脚都不好使,怕你不信,《三枪》便轮着来,反复的摔,各种的摔,不笑是吧,我还摔。。。
把小品拍成大品,把电视拍成电视电影。
这是一部透着腐烂的死亡气息的让人看了无比绝望的“电影”。
这绝对不是能力问题。
除非,他压根没拍,除非都是他女儿捉刀练手,除非都是尚敬的临阵磨枪。
没有除非!
因为一切都得由导演来负责!
总之,这会是中国电影历史性的一夜。
我崇尚娱乐,可《三枪》连愚乐都不是。
不如改放小沈阳演出视频得了,肯定比这乐。
可网上看视频,还免费!
消费者没有权益么?
三鹿奶粉什么下场?
为什么三枪可以免责?
国人受骗太多,习惯了么?
麻木了么?
《三枪》是骂中国电影观众是傻B的片子!
《三枪》是骂中国电影从业者是傻B的片子!
《三枪》是:一帮毫无创作诚意、毫无职业道德、毫无对“电影”和“电影观众”表现出哪怕最低限度尊重的“电影投机商人”,对观众和电影本身极尽亵渎和侮辱之能事的,对善良的观众进行地极其廉价而狂妄的、明目张胆且大张旗鼓地公然诈骗行为!
作为观众,我出离愤怒!
作为电影从业者,我感到莫大耻辱!
没一句好话,不爱看的鼠标右上走。
少量剧透。
>>>>>>>>>>>>>一直都跟人说我笑点奇怪且高,一般的能让大家都笑的我基本笑不出来,这不,《三枪》就很直接的说明了这一点。
大概是因为位置没选好的缘故,在挺靠前的六排中间,整场看下来一点儿也不舒服,偷带进影院的酸奶也没喝舒坦剩了两杯,导致心情也很恶劣,一度对周围不时爆出的笑声感到不齿,嘴里唠唠叨叨着:傻逼傻逼你别笑。
我在看片前就在豆瓣晃了一圈,发现大家都在说此片极二、烂得没谱,说好话的基本没有,本来也绝了去花钱的心,但是看到一篇“您别太端庄”,以为有理,就抱着反正我是来低俗的来找笑的来逗乐的,大片不大片的不关我一毛钱事儿,反正半价就三十块的心情进了影院。
电影看下来,对于整场能笑不停的,我很羡慕。
但是,我就不明白了,TMD的这破片儿哪儿那么好笑了?
是您笑点太低还是我笑点太高?
电影开始前的那个ten贯three贯的,闫妮跟波斯商人讨价还价买枪的段子,是好笑,可那是个广告,民生银行信用卡的。
虽然除了结尾都来自电影本身。
可是看完电影里被剪切的那部分我就觉得,广告的剪切比电影还紧凑,更让人能笑起来。
证据就是看广告的时候我笑了,大家也笑了,但是后来电影放到同一段的时候,没人笑了,包袱都抖没了,而且之前抖得更好,还笑的就真傻逼了。
至于其他的,我想我没什么可以乐起来的。
你说赵本山那斗鸡眼好笑吧,说得跟大家都不看春晚一样。
你说小沈阳那就是个笑料吧,说得跟电影里小沈阳的做派不是照搬春晚一样。
你说闫妮的动作举动语言都很可乐吧,说得跟大伙一集武林外传都没看过一样。
你说小沈阳埋尸体那场,麻子使劲扣扳机扣不出子弹,小沈阳抢过来弄了两下,告诉麻子说“老板,卡住了”,然后砰的一声枪响麻子被打死了好笑吧,真不晓得哪儿好笑了,这种桥段也算陈年老段子了,但是影院里硬是有人笑得直抽。
你说小沈阳被尸体吓得走路不稳打摆子、毛毛和大板牙去偷钱心虚得走路不稳台阶都下不顺溜影院里有人笑得直抽吧,可我还想说这哪儿好笑了,不就是不好好走路么,那些几个月的小孩儿都不会走路,您随便找一小区就能见着好多,对着乐就成了,何必花冤枉钱看仨走不稳路的肚兜呢。
说毛毛和大门牙的那个辩论有意思吧,嘿,这个真有点意思,虽然依然一股子小品味儿,要知道我不是来看小品的,我花三十块进了影院排了那么久的队买票,在一个不咋地的位置上盯着大屏幕眼睛都有点不舒服,我就来看个小品?
我不如等春晚呢,小品有的是,还不花钱。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喜剧,于我个人而言《三枪》完全失败了,我那强韧而怪异的笑神经未曾被触动,黑暗中周围的人抽疯般的笑起来,我面无表情的吸酸奶,这画面还真有些后现代。
既然作为喜剧失败了,那么从剧情看呢?
据说有人认为此片很跌宕,孙红雷N进N出N杀人。
如果说N进N出N杀人就算跌宕了,那跌宕这词该羞愧自杀了,就像某篇影评里说的那样,得有悬念,得吊着大家,得让大家欲罢不能。
起码您不能那么一根肠子滑到底扑通扑通掉下水,又不是跳水比赛,跳水比赛还得压水花呢。
《三枪》的剧情是什么呢?
虽然很二,但具体的还是您自个儿进影院或者等下载吧。
我只想说:大家都一起犯错一起打时间差一起误会别人还真是跟演戏似的,虽然这真的就是在演戏。
当然,就跟我出来后跟人发短信说的那一样,影院里不断爆发出的我个人觉得奇怪的笑声,说明部分群众对于这种片子还是很喜闻乐见的,他们也乐意花个几十块,看一把大屏幕小品,而且有些笑料对于他们或者也还比较新。
比如那些不正经的非传统的不该出现在古装片里的,类似“这是我们的合法权益”、“ten贯”、“must die”的这种台词,但是大爷,咱上网没十几年也几年了,这种风格东西还看得少么?
咱春晚的历史更悠久,您一些春晚路子就别拿出来再用了。
严肃点,这儿看电影呢。
我这儿有一个忠告,如果您平时都上一些很正经网站比如人民网啊CCTV啊新华网啊啥的,您赶紧买票看去,虽然很OUT,但起码只落后个位数,而不会过时得上面的灰尘都结成化石硬得撬不动了。
昨晚在电脑上看了科恩兄弟的《阅后即焚》,今天刚好看了《三枪》。
之前媒体上水木上豆瓣上是一片骂声,说什么恶俗、大烂片、千万不要花钱去电影院看。
甚至豆瓣上很多人居然直接打了一分?!
看了此片,不得不说,老谋子一点没老,而且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首先,画面非常美,大广角,色彩丰富。
科恩兄弟喜欢用灰暗色调,老谋子依然改不了他对美的解读,用五颜六色做底子,映衬惊悚的主题。
其实生活是看似华丽的袍子,但是谁身上没几道伤疤呢?
即使我们穿着光鲜亮丽,人生难道没几许悲沧吗?
那些评一分的人,看懂了吗?
真的以为就是二人转那么简单?
真的以为没有剧情?
我们喜欢“憨豆”那样的夸张的表演,却不能容忍“二人转”式的搞笑。
一部短短的电影,浓缩了人生百态,嬉笑怒骂:小沈阳很娘,但最后做了回“纯爷们”;老板很变态,最后死在自己雇佣的杀手手里;大板牙很傻,却死于贪婪;杀手很阴很缜密,却死于对巧合的多心;毛毛很傻很一根筋,却逃过一劫。
生活的变数永远比我们算计的要快得多。
一直觉得老谋子跟科恩兄弟一样有种悲情主义情结,他们对人生是悟得很透的人,但是却要用一直看似不经意云淡风轻甚至戏谑的方式给表达出来。
笑过之后其实内心有点伤感。
不是穿了件大红大绿的衣服就是低俗,不是红土高坡就是土,不是请了二人转的演员就是东北大拌菜。
我们都以为自己比别人要聪明,都以为自己看到是全部的真相,都以为自己能够把他人踩在脚下,其实我们才不过是传说。
片尾曲才是老谋子要表达的中心吧。
谁又认真的听完了呢?
(下面是从网上转载的对片尾曲的解读)别瞅我长得委婉,但耳朵根子不软(别以会我低调,就因为你们的损骂而改变自己)就算你整上几句肺腑之言(就算以中国电影发展的高度去损我的作品)有泪我也不会轻弹(我也不会感动,因为我是骂不倒的)只是眼下没有合适机会轮到我作战(因为没好本子,所以没机会拍电影)吃碗油泼面,我保准就能啪啪地冲锋向前(我是陕西人,忙完奥运吃面泼面,一样冲锋到电影界最前线)绝不掉链子关键时刻办事是指定保险(虽然三年多没拍片,我一样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并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熊猫若是憋红了黑眼圈,老虎它看了也不敢急眼(即使你象老虎想咬我也无济于事)好好再 看看咱 纯爷们儿这张修长瓜子脸(你们好好看看,我是纯爷们)印象很深刻,大漠长空马蹄扬(以景抒写《英雄》以来的几部片子印象很深刻,落日入山路漫长(的回忆,苦中有乐,满怀豪情壮志)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你们不要迷恋我,我也不会重复自己,自谦他只是一个普通导演)咱们的世界这样大,事情如此多(不要再对我和中国电影说三道四,大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你我都说完全明白事实的真相(你们都自说知道我和三枪电影的一些传闻真相)其实听到的也就是个,也就是个传说(其实你们听到的也只是八卦)命运是那漫长未知的道路(中国电影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都漫长,前面的道路是未知的)但是总会一直向上(但我相信是一直向上的,对中国电影事业充满信心)扑朔迷离事件背后总会隐藏着无数真相(中国电影市场存在问题的背后有很多真相)头顶光环的大人物(承蒙外界给我头顶光环,把我当作大人物)哪个没有艰辛的过往(谁知道这一路的艰辛,请不要羡慕)你要挺过 一路踉跄 未来才会大有希望(你如果一路坚持,不断努力,未来也有希望成为大人物)梦想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你们的梦想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损批我的电影)而是与他同往(而是与我一起为中国本土电影而努力拼搏)不管世外几多风云 总能坚持着顽强生长(不管别人外界如何评价,风吹雨打,坚持自己就是不断成长)谁要能活得轻松快乐(如果我们都这样就活得轻松快乐)那个才是我们的榜样(这样的境界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印象很深刻 浮生晓月迷人眼(回忆自己面对的种种圈内诱惑)印象很深刻 冷酒醉卧梦惊变(同上,认清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要疯狂地迷恋我,你只是太寂寞(求你们不要嫉妒我的充实,你们是寂寞红红的太阳这边升,月亮那边落(太阳升起,必有月亮落下的时候,不会永久)你我都是这条路上匆匆的过客(我们这些电影人只是中国电影路上的过客)其实留下的绝对不是,绝对不是寂寞(但我们留下的绝对不是寂寞,而是足迹)印象很深刻,一骑千里绝尘起(再次借景抒情,这里写的是三枪拍摄场景)印象很深刻,身后烟云铺满天.(三枪公映后,必须又是争议批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文艺电影,商业电影,都是电影,一流导演二流导演都是导演,你批我你骂我都是寂寞)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表扬我批评我都是同行,高制作低成本制作,看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都是娱乐)
礼拜天和老婆吵了一次架,这几天都不想回家。
昨晚闲得无聊,突然想起礼拜二是电影院半价日,于是跑去看了《三枪拍案惊奇》。
说实话,看之前并没对这部电影抱太大的期望,因为这段时间关于该片的宣传太多了,多到已经令人反胃了。
直到现在,每次打开电视,那些娱乐资讯和人物访谈中,晃来晃去的都是张艺谋、孙红雷、小沈阳、闫妮,这几位分身乏术,电视台和发行方便拉张伟平、程野和丫蛋上阵。
连一把年纪的赵老爷子,大病初愈,也被拉出来赶场。
每天都有,每个频道都有。
挤上地铁,也是播了万千遍的宣传片。
身为曾经的同行,虽然久疏战阵,无缘一窥堂奥,却也深知这背后所投入的金钱和精力,我都替他们感觉到累了。
也正因此,我能体会到他们内心里的虚弱和底气不足。
真有底气,又何必东跑西颠地搞这么多花样呢?
看人家《2012》,上映前没做任何宣传,票房轻轻松松地就突破了四亿。
而他们,无非是想通过高投入的宣传,大面积的轰炸,于短时间内在全民中造成一个巨大的公共话题,让大家赶紧去电影院。
他们知道这电影的生命力只有一个礼拜,因为他们知道这电影的口碑不会很好,不可能通过口碑传播赢得持续的票房,所以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口碑还没形成之前,一次性让尽可能多的人走进电影院。
事实果然如我所料,整个观影过程实在乏善可陈。
除了几处纯粹用来搞笑的段子,我跟着大伙笑了几声,其余的部分都让人倍感失望。
啥玩意儿啊?
故事没有一点新意,却还故弄玄虚。
麻子让张三去杀人,张三只搞来了两件血衣,一看就知道两人没死。
张三为什么不杀人呢?
我一直等着后面会有一个交待,可是全片结束,也没有搞明白。
老板娘一直想杀老板,可是拿着枪追了几里地,这枪也没有响。
她买枪不就是为了杀人么?
那她为什么又没杀呢?
我可以理解你是为了制造悬疑,让故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你好歹也得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啊。
还有节奏,更是一塌糊涂。
为了搞笑,刻意插进波斯女郎的舞蹈,还有赵六和陈七的无厘头式辩论。
笑是笑了,观众却一再出戏,完全无法体会故事的妙处,以至于我对原片《血迷宫》也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科恩兄弟编出的故事也这么弱智?
全片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两点,一是赵家班的二人转表演根底,一是尚敬的喜剧风格。
但这仅有的两点,也无非是强化了之前已有的印象,并无半点突破和新意。
至于张艺谋,这次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不管怎么说,您也是国内的顶级导演啊。
拿到世界范围内,您也是导演过奥运会开幕式的,代表着我国的形象和智慧呢。
我们对您的期待是如此之高,您再怎么敷衍,也不能草率到这个程度啊。
以您的身份和地位,吸引到的绝对都是一流的资源。
您要赚钱,我们也绝对捧场,只要您一振臂,我们马上就会涌进电影院。
可是,您端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盘垃圾?
这不是存心侮辱人么?
当然,您可以说,这是我们自找的。
那样,我将完全无话可说。
本来,这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在我而言,即便面前真的是一盘垃圾,也只有自认倒霉的份。
想想前天兴冲冲跑到簋街去吃什么梭边鱼,结果端上来一盘辣椒汤,我又能说什么,能做什么,还不是乖乖掏了68块钱。
顶多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不再去那家饭馆而已。
这次,咱也就当是上了一次当,更何况还只花了30块。
今天看报纸,娱乐版上正好有对张艺谋的采访。
张导说,这次自己想面对的是观众,是内地市场,因此他更在乎的是观众的反应。
他多次扮成普通人偷偷溜进各地影院,看到的是观众都很满意。
看到这里,老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一场电影,大家看完后有几处笑声,就表示大家都很满意了?
难道我国观众的要求如此之低?
您也太小看观众了吧。
老子看的时候也笑了,但走出电影院后老子非常后悔,后悔得想揍人。
当时你要是站在老子对面,说不定就会挨上一拳。
张艺谋之后还有张伟平的回应:“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娱乐大众的事,既然张艺谋首次为贺岁档拍一部电影,那么给全国人民带来快乐,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当初拍三枪的宗旨。
所以,不管他们说像小品也好,像春晚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看完以后很开心。
”妈的,又一个拿观众当挡箭牌的,你们说观众开心,到底有什么证据啊?
观众不开心了,你们又将怎么办?
退钱不?
这种腔调又让我想起了冯小刚和他的《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上映后,也是一片骂声。
冯小刚的嘴皮却一直很硬,说票房证明一切,观众满意就好。
老子一直就很奇怪,票房高就表示观众满意?
妈的,观众还不是冲着对你们的信任,被你们忽悠进电影院的。
你真有本事真有诚意的话,敢不敢改一种赚钱方式,让观众先消费后付账。
老子真想看看这个时候你的票房会有多高!
再说了,你们一再强调观众的身份,难道媒体采访的都不是观众?
难道记者不是观众?
难道影评人不是观众?
难道韩寒、洪晃都不是观众?
难道老子不是观众?
4个月了 期待着能跟老公一起看场电影三枪和十月围城中间毅然决然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觉得可能大家都说烂 那么心理期待就不会太高可能走运还会遇到惊喜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真的烂内容无聊演员做作结局无厘头基本上除了闫妮演技不错之外其他完全无法接受孙红雷的内敛变成呆滞 小沈阳一个劲把春晚的台词搬进电影没有新意没有内涵整个过程就是无数次想抬屁股走人白瞎了钱和时间
《活着》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伟大得可以让看过的人在多年的时间里忍受这个导演一部接一部的烂片而不离不弃,等待他的下一部《活着》。
但只要你的忍耐是有限的,在看完这部三枪后,你会确定一件事,那就是-拍出《活着》的那个张艺谋以后只能活在我们的心中了。
本来张改编《血迷宫》让我看到了一点他想正正经经拍一部电影而不是弱智武侠片的希望,而且三枪拍案惊奇这个名字也说明张对血迷宫风格的把握能力还在,血迷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言两拍式的奇闻故事。
张艺谋的好作品都依赖于有优秀的小说文本,像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
找一个好剧本是从商业回归艺术的理性选择,但是,和一些上了贼船的人相同,张艺谋发现干几票就可以洗手回归本行的想法是幼稚的,上船容易下船难,就算张想从良,他背后的利益方也不干了。
据说让小沈阳主演是制片张伟平的主意,张艺谋为此想了一个星期如何设置小沈阳的角色,终于想明白了。
天啊,张导你还真不是一般人,想一个星期就想通了,血迷宫原片是黑色纪实风格,人物性格冷酷无情,让有点娘娘腔的小沈阳来演,那相当于让张飞演贾宝玉,这拍出来的红楼梦还能看吗?
要换我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张导,你现在不仅仅向伟大的广电制度屈膝了,还向你其实并不缺少的金钱投降了。
拍电影,对于现在的你,最重要的恐怕不是想表达什么,而是能赚到多少。
看完三枪,我感觉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一个曾经和伟大只有一步之遥的导演,最后在片中只能靠重复的角色摔交这种下三滥低级手法来胳肢观众,是什么让你堕落至此?
也许,张艺谋不应该是我们责怪、挖苦的对象,如果不是当初的《活着》被禁演,我相信今天的他会是另一个样子。
他的消失不是个例,曾经为张艺谋提供了优质剧本题材的苏童、余华们近年也沉默了。
在这个菜有毒、油有毒、给孩子们吃的奶粉都有毒,球赛是假的,证件是假的,国家电视台的新闻都是假的国度,我们的电影土壤恐怕只能养育出像三枪这样的怪胎。
真想对着贾樟柯、王小帅们大喊,趁胳膊腿还能动,赶紧跑吧!
张艺谋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早在《英雄》那会儿,广大文艺青年就已经对那个叫张艺谋的导演开始失望。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文艺青年们为了咒骂这个“堕落”的导演,一次又一次地扶老携幼赶往电影院去观看《十面埋伏》和《黄金甲》等耗资天文的娱乐大片,继而返回电脑,撰写文章和网帖大加嘲讽和批判。
这种初衷堪疑、不怀好意地观看,一方面流于受虐倾向,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文艺青年仍然对那个叫张艺谋的导演怀抱希望,希望看到这位掌握中国电影最多资源,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有发言权的家伙给我们带来艺术和思想的“盛宴”,这点希望源于张艺谋曾经拍过《红高粱》、《活着》、《秋菊打官司》等进入文艺青年“大脑史”的作品。
截止2009年12月,《三枪拍案惊奇》这部名称和内容一样土鳖、情节和主旨毫无言说价值的电影再次击溃了文艺青年的脆弱神经,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当代中国文艺青年确实是一群大脑有屎的吃屎分子。
另一个界面,即非文艺青年,或曰庸众,他们使用自己有限的收入,像非法集资那样共同造就了张艺谋一次又一次的票房神话。
他们通过优秀摄影师张艺谋(《黄土地》即已确立)的视觉获得了视觉享受,通过权谋的得逞或失败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国家现实人际的认知,通过内耗造成的血腥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对现实生态的愤怒,通过乱伦和巨乳发泄了被绿坝们囤积在三峡库区的情欲,通过人海战术获得了虚妄而久违了的“中国意志”。
尤其是后者,权力美学的伸张和对所谓传统文化的吹嘘,因为它的“政治正确”,已经变得义正词严、不容异议。
导演和观众在历经数年的合作后,共襄盛举,于2008奥运开幕式上一起达到了高潮。
可以这么说,如果张艺谋没有之前几部上述品质的武侠大片垫底,或许不会被当成奥运开幕式的不二人选。
事实也正如此,环视当代中国,又有哪位导演具备张艺谋那样既能操控千军万马而又秉持汉唐风味的导演呢?
虽然张艺谋诠释的汉唐风味仍然是广告灯箱式的符号层次,但这已经足够,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汉唐,也不关心,人们所知道的是汉唐是这个民族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也正是“复兴”的指向。
官方口号和民间心理,在“复兴”这件事上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张艺谋生逢其时,皮条成就不容置疑。
回到电影本身。
电影作为一种文艺样式,它究竟是否如张艺谋在《三枪》上海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作为贺岁片无需艺术探索,无需思想,无需这个那个,只需要博人一笑即可?
赵本山家族的笑点是否还有效,小沈阳的娘娘腔是否真的幽默,这且不论,作为文化艺术的电影的创造力是否也应一并抛弃呢?
《三枪》无疑是一部没有任何创造力的电影,它只是一部缺乏逻辑的小品拼盘。
问题还在于,那些包袱和段子已经陈旧,严重滞后于这个高速的全民奉旨娱乐的时代。
当然,创造力并非张艺谋的个人问题,亦非电影的问题,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切文学艺术所应具备的创造力在当代中国都是全军覆没。
而工业上被反复吹嘘的“中国制造”,稍加留心,不难发现仅仅是“中国加工”。
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产品出口转内销,同时垃圾遍地,需要焚烧,偶尔反对焚烧,这才是真相。
一如《2012》的方舟制造,中国民工为全世界身价10亿欧元的精英人类加工逃生器具,最后被告知不能上船。
换言之,中国是一块即将下沉的陆地。
在这块陆地上,生活着大量形式不一而又奇形怪状的民工。
这里没有白领,只有装逼分子;没有团队,只有群氓;没有中产阶级,只有暴发户;没有知识分子,只有“砖家”;政客也没有,而只有大量拥有党校博士文凭的官僚。
在这种情况下,指责、嘲讽、批判张艺谋不仅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是自作多情。
时势造英雄,从中国数千年来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来判断,张艺谋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
如果张艺谋最终被指定是这个国家体积硕大生命力强盛的寄生虫,是当代中国的耻辱,那么,要么是这块陆地沉了,要么是这块陆地飞了,别无其他。
2009-12-15
滚滚天地雷~~~
张导的牌子也得顶一顶吧
很喜感啊,我从头笑到尾,最后还被小沈阳感动了。。。。我泪点太低了
电影版小品,张艺谋式的纷红骇绿。。
乐呵
张艺谋三枪宣传策略出现失误,得罪众多报纸!只从全国十大关键大城市只指定十份报纸各选出10人免费到京参加张艺谋三枪宣传活动,造成知名度大增销量大增,最终得罪了相应城市其它报纸,造成其它的报纸记恨在心,结果相应的报纸相当的不给三枪面子,纷纷登出其它贺年片枪手扁低三枪文章,以期误导观众
关于从老板保险柜拿自己的工钱是否算偷而展开的激烈辩论赛相当精彩
为嘛这么低,嫩们真的觉得这么烂?
真相在片尾,给你一巴掌。
保暖内衣的货色,却给我标高级定制的价格!
柯恩兄弟泪流满面。。。其实还是翻得挺CULT的嘛,烂出了中国特色也不容易,十面埋伏风声之流凭啥就比这评价要高呢?
一台大二人转
别看《三枪内衣传奇》,今年我看过最烂的片子~张艺谋已经彻底脱离群众了,生硬的滑稽戏,不伦不类的“幽默”可怜的“喜剧”全场我真正开怀的笑,1个都笑不出。这就是国内的名导的片子吗?忽悠观众的智商也来点技术含量啊。自从我得知三枪得了去年票房第三,决定打1星!!!
无聊
没被幽默,反而内伤。
力挺张艺谋,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这是一部多么”可怕“的电影啊,我不想推荐给任何人,除非你是小沈阳的死忠粉丝。我们国内现存最伟大的导演的作品就是这个样子吗?这是一部喜剧吗?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啊。充斥着癫狂、混乱、不幽默、生硬的滑稽戏,真让人崩溃,果然它是预期中来抢钱的一部电影。建议别看。
)
大漠之中演春晚,而且极其扯蛋,完全混乱,一星名副其实。
三枪翻案,其实想象原版是怎样蛮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