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婚姻生活

Scenes from a Marriage,剧版婚姻生活

主演:杰西卡·查斯坦,奥斯卡·伊萨克,妮可·贝哈瑞,寇瑞·斯托尔,托芙·菲尔德舒,迈克尔·阿洛尼,苏妮特·玛尼,莫瑞·金斯堡,苏珊·波尔法,雪莉·拉米瑞克,丹尼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婚姻生活》剧照

婚姻生活 剧照 NO.1婚姻生活 剧照 NO.2婚姻生活 剧照 NO.3婚姻生活 剧照 NO.4婚姻生活 剧照 NO.5婚姻生活 剧照 NO.6婚姻生活 剧照 NO.13婚姻生活 剧照 NO.14婚姻生活 剧照 NO.15婚姻生活 剧照 NO.16婚姻生活 剧照 NO.17婚姻生活 剧照 NO.18婚姻生活 剧照 NO.19婚姻生活 剧照 NO.20

《婚姻生活》剧情介绍

婚姻生活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编自Ingmar Bergman的1973年瑞典迷你剧,《婚外情事》联合主创之一Hagai Levi负责剧并执导。凭《继承之战》获得艾美奖的导演-摄影师Andrij Parekh将担任本剧摄影。 故事将聚焦在一对当代美国夫妇,重新审视爱情、憎恨、欲望、一夫一妻制、婚姻及离婚等题材。 Jessica Chastain和Oscar Issac主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莎木我的第一先生爱是一场温柔幻觉命案十三宗孝庄秘史斯巴达300勇士绯弹的亚莉亚网红狗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志乃酱说不出自己的名字狩猎行动马钱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窒息侠客行石子光影狂刀夺命深渊深寒食人兽现实主义勇者的王国再建记疯狂元素城十六个夏天时光巡逻队第二季娘心他们说“我很好”极冻邪恶鬼接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婚姻生活》长篇影评

 1 ) 第二遍

01探讨开放性关系,友人借婚外的关系试图给婚姻的性增添动力,但其他人必然带来两人伴侣关系走向破裂的影响。

开放性关系必然有痛苦的代价,人们说服自己和周围人说这是在追求自由与幸福,这是在与自己和解,如果孩子因此感受到压力,但他也应该(能)理解这份自洽的行动。

主角夫妻由40岁的意外怀孕,将他们婚姻生活的进度推向了一个十字口。

选择生,这像是能拯救自己的婚姻,可以取悦丈夫。

选择不生,这是想象的婚内逻辑方案无法被吸收,本能对生育的恐惧反应是无法压下去的,自己承受着自己试图抚平试图自洽,但失败了。

丈夫到此时都是极好的男人,愿意以女性感受为重的男人。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极好的男人,也无法帮助到这位妻子。

是为什么?

因为长久以来的礼貌尊重,保有独立思考的边界感?

因为人类始终无法心灵融合通达?

小疑惑:开头的性别与家庭访谈,主题背景是以女性感受为重的家庭会得到更长时间的婚姻的延续。。

而他们的婚姻例子是否在证明,即使全然接受女性,也无法阻挡友人所说的,自然而然的人终究会想要出轨。

 2 ) 看劇時的廢話

奧斯卡確實是sexy dad、人類確實很神奇、婚姻明明是個自我束縛的牢籠、或者說給自己在找麻煩、給自己找一堆你必須要負責的事情、可還是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短期激情很簡單、長期維護某種平衡才真的可怕到底是想從一段關係中讓自己快樂還是希望對方更好、?

一味的索取/給予都非常容易失衡吧、時間長了就是積累對對方的不滿、1. 男的全程表現的很溫柔、甚至有點好到令人髮指、這麼克制冷靜讓人覺得有點隔閡感、個人而言跟對方在一起我如果可以一直保持理智冷靜我會想著是不是該結束、、其實第一集採訪裡兩個人狀態不在一個調上、某些婚姻觀念還是明顯有分歧、2. 這爭吵看得我壓力好大、女的第二天要和小男友出差、連行李都整理不好、明知一切男的依舊一件一件在那裡給對方整理行李、、、試圖挽回對方嗎、這男的看起來確實挺好的、好得有點過分、女的攤坐在一邊此刻也是腦子亂如麻吧、哭泣、不知所措、3. 女的試圖勸服男的隨自己搬到倫敦方便養小孩時候問「你不是一直想離開美國嗎」、我覺得男的此刻覺得女的是真的不懂自己以及在瘋狂心碎💔、小孩的扶養問題聊著聊著又開始火藥味了、倔犟、還給自己套上一層殼、拒絕對方關心自己、都在假裝超然假裝理智、以及虛偽的美式瞎聊、女的开始绷不住了、男的開始講述自己過去的痛苦的一年、當成年人真難、今夜留宿、必須搞點理不清的關係、4. 這男的徹底變了、兩者在這段關係中的地位翻過來了、男的想快刀斬亂麻、女的不停的拖延簽離婚協議、突然又開始爭吵、是的、所有關係都會有結束那一天、這很正常、接受這一點、天長地久的承諾本來就是非理智且不靠譜的、藕斷絲連確實是難受的關係、男的想成為那個狠下心切斷這段關係的人、女的說自己快失業了、又是當前生活狀態不對等、和開頭的雙方職場狀態也完全發生了翻轉、女的在小男友那裡也不再得到關注和百分百掌控的感覺、職場和私人關係雙失意的女主應該需要的是某種情感支持、而以前負責這項內容的男主已經停止提供該項服務、男的現在對這女的一些感受和經歷更像是一個無法切身感受的旁觀者、(我有見到評論里有人說這男的這裡很虛偽、個人而言我也是真的有這種經歷、本來就不容易關心共情他人但就這個人會讓我在乎、結果有一天你發現對這個人的共情和關心也不存在了)又開始吵架、(對不起瘋掉的是我)、懂了、這女的是真的不友好、男的在自我表達情感的時候她只會厭煩逃避、女的掌控慾好強、(妳倆再吵我就要崩潰了)、非理智過後必須要說一些激怒對方的話、這女的確實非常扭曲、(救命啊求求你了別裝了、說自己情感上放不下或者示弱真的不會死啊)、賓不想離婚、男的說自己好不容易花了兩年走出來不想再陷進來(這男的顯然腦子清醒很多、看到這裡狠狠地懂了🚬)這女的各種情緒崩潰、男的要走女的不讓、開始家暴(對不起我瘋了)、被家暴的是男的、女的突然開始給離婚協議簽字、over、可能是真的覺得無法挽回了5. 兩人紀念日約會租自己以前的家、故地重游、懂了、現在單純是炮友、男的現在還有一個兒子、絕了、所以是婚內出軌約ex、雙方還都知道那種、男的現在对自己的道德约束低了好多、貌似已經出軌成性、所以当前这段婚姻看起來好隨意、、、?

就算被發現也沒那麼害怕分手、兩段關係different kinds of love、所以四年了兩個人還糾纏不清、午夜夢醒、男的潛意識覺得自己無法再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和家庭關係中吧、無力、絲毫沒有辦法那種、、、所以人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力在讓自己痛苦的事情上、、、戲中戲、審視一段關係、結束後還能安然抽離、🚬

 3 ) “微妙生活真相”面具下的苍白重复

很失望。

I can't relate, I was just deeply triggered. 我原本期望在这部短剧里看到和《婚姻故事》一样的关于性别角色/育儿义务以及片头展现出的关于宗教/育儿/价值“意识形态”不同的多重微妙的冲突,结果看到底发现,微妙和冲突有了,剧情和人物都莫名其妙地要命。

我理解很多高分的出发点是“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剧里somehow看到自己“,我也承认我看到了自己的部分,但我无法被一部只是单纯集合“婚姻纠结瞬间“的艺术作品打动。

这部剧的冲突令我看不到有意义的层次,只是俗套到令人疲倦的重复——分手炮是“我对你没感觉了”,四年之后父亲的葬礼炮就成了“咱们不都是平凡人吗这时候我多脆弱啊”。

我不觉得这样的不同是渐入佳境,我只觉得荒谬。

我期待看到怎样的关于讨论婚姻的作品呢?

关于新鲜褪去后无孔不入的细微烦恼,对彼此失去耐心后仍然因为爱的惯性保持尊重,烦恼试图解决,不解决就下定决心——我当然知道这部剧的主题就是“婚姻的本质就是复杂的,没有任何轻易的下定决心”,但如果我的婚姻像这部剧情一样反复折磨、我的伴侣对我阴晴不定地波澜起伏地影响我的生活(并将我摔在楼梯上用书砸???

),Imma gonna get outta this shithole in light speed. 必须承认,我是抱着一些私人的期待来看这部剧的。

我的个人感情并非一帆风顺,我的detach过程也充满了自我怀疑和反复,我知道这些情绪绝非一两件关键性的大事件就可以囊括,也因此期待更有深度的讨论。

但这部剧就像是为了制造冲突而制造冲突(借用一句评论:not "scenes from the marriage", more like "making scenes out of a marriage")。

篇头说我被trigger,其实是女主的许多行为语言让我回忆起被前前任控制时的可怕场景。

“Don’t say things you don’t mean”,男主在被女主推倒在地并被女主自然而然调情时绝望地回击——而这就是我经历过的一切,只是形式并非如此直白的性以及男主清晰call out女主谎言的清醒。

当时的我清晰地知道this isn’t right I need to get out,但对方不断用自己的脆弱、刚来到美国的迷茫、与第一个女朋友(我)相处时的不安来掩盖这段关系的本质,甚至在我下定决心跟他提出分手时第一次说出了“but I am in love with you”这样自然而然的操控。

I wish I had said “dont say things you don’t mean” (jokes on me, 这句话倒是被后来一任对我讲过),但我有多厌恶这种反复无常、用自然流畅的“爱”来阻止离开的可怕举动,我也万万没打算在一个周日晚上重新被trigger。

这段关系在异地+我重新恋爱后以对方气急败坏地全社交媒体拉黑结束。

我很少后悔恋爱(或任何)经历,这段非常除外——而回到影片,我更不理解这种纯粹的抹黑对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帮助。

说回剧情。

我最不解的是后期对女主职业发展的安排——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女主养家男主带娃,结果女主出轨,二话不说给毫不知情的丈夫甩了一句“guess what我明天要和情夫去欧洲三个月啦“并恨不得说完所有”我已经痛苦了大半年”“咱们没可能回去了”“我跟他在一起可太快乐了”“how dare you这时候拿咱们的孩子来道德绑架我”这种痛断后路的话,然后一年后女主回来了,打扮的漂漂亮亮光鲜亮丽,看到前夫终于渐渐走出来了,立即变得不甘脆弱clingy needy,然后情节急转直下,工作也丢了,男友也没了,欧洲大区的group PM付不起2000刀的舞蹈课钱,孩子还他妈为了一个玩具跟自己吵架,女主现在all about getting back together,男主人间清醒,但又莫名其妙和前妻上了床,最后住进别人Airbnb、撬开别人上了锁的私人房间乱搞一气并发表“我只爱过你”“我和我老婆只是上床很爽她又怀孕了我甚至不害怕她发现咱俩乱搞”。

影片在这样的高潮里奏响最终音,我只看着这一地鸡毛目瞪口呆。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一定要高中流产黑社会的国产青春疼痛片,硬拗冲突,但内核浅薄得可怜。

婚姻生活的琐碎和自我怀疑往往只是暗潮涌动罢了。

我对成年人深情之后反复互相折磨并双双成为烂人(I’m not even talking about moral superiorty)的戏份没有兴趣,世界已经是一滩烂泥了,没必要搬上银幕徒劳重复一遍。

 4 ) 对于出轨本能的憎恨,容易蒙蔽我们的双眼

如果想了解婚姻生活中令人窒息的一面,可以看看《婚姻生活》这部美剧。

关于婚内生活的沉重和压抑、那些固化的相处模式、隐藏的情绪以及两性权力关系,在这部剧中很真实地还原了。

看完之后,我对最后一集的内容很不解。

确切来说,我觉得不应该这样。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还是会不自觉地进行道德审判或者站队。

影视角色或小说人物,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呈现,单纯地用好坏对错等二元论去下判断,其实不有利于我们思考。

对于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我们可以更严肃地看待。

在看第二到四集的时候,我是同情男主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女主出轨。

出轨,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对于出轨本能的憎恨,容易蒙蔽我们的双眼。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总是倾向站在受害者的角度,给予同情。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剧中男主的形象是温和和隐忍的,显得很“加分”。

可是我错了。

看了最高赞的分集评论,我看到了很多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我肤浅了,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现在只想说一句:男权真是可恶!

在父权体制下,果然男女都是受害者。

然而同为受害者,女性受到的伤害依然比男性要多得多。

剧集和评论分别看了两天,引发很多思考。

被出轨蒙蔽双眼的我,再次感受到女性在婚姻中的艰难和被动。

剧中对二人沟通问题的呈现不是直接和明确的,而是藏在他们的每一次对话与互动之中,需要我们慢慢发掘和体会。

妻子的无力和压抑,是因为丈夫的回避和忽视。

这种状态在婚内很长一段时间是不被意识到的,直到某个临界点。

在婚姻中不被看见,是亲密关系里很严重的问题。

妻子一直迁就和忍耐,无法提供情绪价值的丈夫,却只看到了表面的和谐。

沟通问题带来的压迫感令妻子透不过气。

她的内心充满挣扎,尝试寻找出口。

出轨不是她的本意,但出轨带来的缓解作用,让她得到了暂时的释放,于是她借此决定逃离。

可是她还是慢慢意识到了,这样并没有解决问题。

丈夫面对妻子出轨的事实,从一开始的无法理解、愤怒和伤心,到后来开始尝试寻求心理治疗。

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好的开始,但也止步于此,他依然没有能力触及到这段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妻子后来开始试探是否还有复合的可能,但此时丈夫已经逐步抽离这段关系,忽视妻子发出的信号,并始终把主要责任推到了妻子身上。

一段关系出现裂缝,以及是否还有机会修补,始终关乎两个人。

人会本能地避重就轻,这一点在男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剧集在第五集结束了,但故事并没有。

维系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很难,更何况是走进了婚姻。

其实可以讨论的还有很多,例如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女儿,以及第一集的堕胎。

大家可以去看“段雪生”的分集评论,真的分析得很好。

 5 ) 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看了第一集。

象个谈话节目。

很真实。

我支持开放婚姻,人的本质就是贪得无厌第二集就是性转出轨。

女方说不要二胎是怕再也离不开了。

完全理解 虽然只是呈现了一段婚姻,但基本上婚姻中的心理都说出来了,包括朋友那对开放式婚姻的问题。

结局也是开放式的。

看了原版,听说导演结过四次婚,是他自虐吗?

他是在体验生活的艺术。

上次看《婚姻故事》时我不太喜欢,更知道看事件观感在于自己的心境。

女性确实道德感强于男性,其实不必要。

美剧《傲骨之战》里利兹的男友德尔说女人总想和别人达成共识,想以理服人,其实不必,就该利用权势。

我觉得有道理,但是不是就是因为是处于弱势没有权势才要讲道理的呢?

希望对方能够心服口服这是不是一种PUA呢?

作为一个女性,我真的没有谴责男性的欲望和时间,人活着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是得失平衡自己负责。

(佟晨洁讽刺王秋雨没有拥抱朱雅琼的时间却有骂她的时间)很多人非要分个对错,过后说得出都怪自己当初眼瞎了能即时止损的我也佩服,非说错的都是对方就还指望对方改正的我觉得还是先知己知彼吧。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就是TA的生活质量。

一直都在想改错和想帮别人改错不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

教父说尽量站在身边人的立场思考,你就会知道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背叛)。

谁不是为了自己呢?

但得有方法,强按头是不行的。

人际关系的本质都是交换,婚姻更是,所以知道自己有什么,对方有什么,愿不愿意交换才是最重要的吧

 6 ) 幸运的人生/爱的背面还是爱/“我永远做的不够好” /平行线

(倒着看)异常轻松的结局。

大概是真的要经历过波折起伏执着虚无之后,才自然有的人生处境。

这里两个人已经不需要再分开看了,两个人完全就是一个处境,望向同一个方向,怀着同样深沉丰富的爱、共同的经历记忆以及子女,以婚姻之外的形式陪伴对方,彼此仿佛都成为了对方的一部分,不再有所谓分离和结合,因为亲密的再次交融为一体。

人与人之间最难忍受的是亲密关系,因为彼此入侵、彼此释放攻击性、把自己暴露给对方也把把柄交给对方、最容易伤害情感和损耗自我人格。

可最难离开的也是亲密关系,每个人像是没有窗口的单子,紧密的排列却彼此封闭,只有在亲密关系中,与另一个原本完整而封闭的世界碰撞,像婴儿第一次对世界有了感官、情绪和想象一般,那么近距离的从另一个人眼中发现了曾经熟悉世界的另一种样子。

入侵对方改变对方改变自己、望向各处望向彼此望向同一方向、成为对方成为自己什么都无需成为而与对方怡然自得,是经历过关系中的攻击防御反抗平和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极度真诚,才能有的突破上帝造物而不再是单子的紧密联系啊。

当两个人经历过合而为一的亲密,之后再如同裂身般的分离,犹如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各自,便有了永远不会脱离关系的子女结晶和内化了对方一部分的裂痕。

无论记忆里对方有多么的不堪忍受也会有同样的甜蜜滋养,哪怕时间里平和淡化,也总还是会在突然间或再相见时像梦一般涌到心前。

好不容易经历了所有情侣能经历的情感上的极致体验,消耗完了可见的一生的最大值的爱恨能量,即使恢复之后还能建立其他关系,很难也不再愿意再追求超过之前的巅峰感受了。

哪怕是几年后,明知一方有了婚姻而一方成了世俗眼中的第三者,可是彼此都感受到这是爱的延续甚至比原先更平和而无可动摇啊,那即使还有些许对婚姻制度的道德愧疚,又算什么呢。

还有什么比短暂人生中与完全无需任何掩饰、无需过多解释即可领会、不断地向你追问质疑你潜意识里的想法而拓宽你的自我认知的这种伴侣,在一起更重要的事吗。

这大概是他们望向的同一方向,尽管曾经一起给对方带来那么多的痛苦,尽管现在需要承受道德责难,那又关他们两个什么事呢。

仅仅是知道对方的存在,甚至还可以陪伴对方,就该是多么幸运的人生啊。

…………………………看了第四集。

男方从开始应该就知道女方不想签离婚协议,只不过怕失望而不想承认,另外也因为决心开始新生活而刻意忽视。

而女方一直都在找机会试探复合。

男方经历过突如其来的失控、歇斯底里的愤怒、卑躬屈膝的挽留、任由坠落的自省、诚恳平和的尝试、消磨殆尽的希望,最终演变成失望羞辱以及“我得不到那我就不要了”的决绝愤恨和“我不要她了我要奔向我自己”的平和冷漠。

可是其实这只是精神的防御机制,一直渴求疲惫不堪,甚至不在意违背此前信仰,就算是因为上天怜悯得到满足也甘愿,却依然无法得到的卑微,因此带来的自我危机甚至于指向自我摧毁的境地。

如此,只能把复合的欲望往更深的潜意识埋藏,代之以对所求的贬低、和对所求本身的否认,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撕裂和疯狂。

所以才会有对女方复合试探的攻击行为,对女方的示好崩溃回应以残酷的冷漠,对女方乞求般的复合提议无比愤怒,因为“我曾经也那么卑微的乞求过啊”,“我现在好不容易走出来了,我不想再经历曾经的痛苦”,求而不得的痛苦曾经无法向你表达,只能通过现在的行为让你体会到我的痛苦而表达我。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报复行为,当然是的,但根源上是在应激性的保护自己。

女方是真的很痛苦,不仅来源于自身情感感知的混乱、工作及第三者关系、和女儿关系等等处境,更来自于与男方关系的过去和现状。

他们之间拥有那么深刻广泛长久的情感联结,以致于在不断地自我追问中,始终在尝试开始新生活与无法放弃中斗争,这种联结与现实状况的严重错位导致的持续性痛苦,与感受到带来这种痛苦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选择而产生的这件事本身,催生了想要从自毁中自救的积极和羞耻。

这里开始其实就已经像是男方此前经历的刚得知女方决心离开时的心境了。

此后女方袒露隐情乞求复合,不惜放低自己到卑贱到自己都觉得不堪,才不甘的放弃努力,轻松又疲惫的接受男的离去同时又无法真的放弃哪怕再微弱的可能性。

一切都无法接受的荒谬的恍惚之间好像不是现实,又像是男方曾经经历过的失控的开始。

两个人的心境角色在时间线上互相转换对调,好像是生活剧情的反复,又像是在错乱的时间里,双方以成为对方的方式互相触碰,因此感受到的境地,却还是对对方作出与对方曾经相同的行为,哪怕对方看起来就像当时狼狈的自己。

我知道无法忽略的是两人在沙发上的性爱,像是决绝的男方潜意识里的一次欲求的释放,女方意识里复合的试探。

这里开始两个人开始大踏步的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用力追,男方应激性的埋藏爱意与过去告别奔向新人生,女方无比怀念的希望再次拥有曾经的一切。

但男方其实并没有在女方哭诉时真的什么也没感受到,他完全不在乎的感受本身,就不是听到女方重大变故的正常反应,平淡反应的本身就是一种刻意忽略的情感强化,他心里始终对女方的这种强烈的情感,只是从爱转向了相反方向。

女方也并不是真的放弃了,她只是在经历男方曾经经历过的过程,在之前她从男方的爱的逃离中确认了对男方的爱,而这份确认会让她不停的望向男方。

他们看起来越来越远,但其实却始终重合交汇,他们从爱出发逃离往相反的背面,但爱的背面还是爱。

………………………………看了第三集。

男女双方的举动都像是逻辑线上的木偶般合理,让人怀疑自由意志的多大程度上存在。

可置身事外的观众或许不该扮演上帝而拥有视角,因为每个人其实又置身一切之中,一切相关的人性之中。

我能大致体会到男方在这种重大变故之后的崩溃抽离,怨恨到生出毁灭,一切混沌不清混乱碰撞,仿佛内心被未知的力量破坏成废墟却毫无线索,强烈的荒诞感似有千钧重量压的无法喘息。

女儿成为唯一生命亮光,才开始控制愤怒,渴望重建秩序,寻求帮助,深度自省。

对着女方读出极度诚恳状态写下的那段话的时候,仿佛一切灾难到荒谬的世界,突然获得了解释,之前混沌一片的黑暗,好像被一一探明显现,即使问题还存在,但至少有了看清和俯视世界的掌控感。

写的时候我猜他潜意识里是觉得有朝一日是可以让女方听到的,因为这种像是在游戏里探明了的黑暗视野,是来源于两个人共有的、令人迷惑不解为何至此的婚姻。

所以写下后即使意识化了这个潜意识,但读的时候才是真的因为融合了本应该共有的视野,而解放了两个人,此刻是前所未有的自由的。

即使因为怕再次失去而不能做爱,但至少看清了阻止两人的是什么,而有了再次拥有的幻想。

即使不能有不带精神完整的身体上的亲密,也希望一起温存共享的对婚姻至暗处至痛处的视野,仿佛这样就可以一起憧憬破镜重圆后的美好未来。

我猜女方提出谈谈,一部分一定是带着复合的期望的。

一方面不想再重新回到以前的痛苦处境,一方面心里有莫名的期许,一年了男方是否会有所改变。

所有自己生活痕迹的逐渐淡出,曾经共有家园的陌生变化,都让女方有了危机感。

自己当初拼命想要逃离的承受痛苦的地方,本已经逃出了,为什么在它变得陌生和远离后,自己会有这么强的失落和被抛弃的感觉。

我猜她潜意识里还是极度怀念家园里发生过美好的那一部分的,只是痛苦那一部分太过应激,而互相撕扯。

直到男方说出了她内心曾经的痛苦和委屈,那一瞬间一切都被语言表达出来,就好像一切都被解决了一样。

因为能用语言表达的,就已经从潜意识意识化了,就已经从不可名状变成确知了。

相比起曾经沉闷的铺天盖地看不到出口的痛苦,这种确知带来的踏实,让积郁内心的痛苦就想泄了气的气球一样,心里一直存在的对过去的留恋随即浮出水面,仿佛在水下屏息了许久,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那种一起突破迷雾,一起展开视野的豁然开朗,好像共历大难,与卸下眼镜和防御的曾经的爱人,恢复甚至加深了精神的亲密和一起再创造的冲动。

身体上的亲密被以无法辩驳的理由拒绝后,精神上亲密的欲望仿佛更强烈了,再次提出希望一起去伦敦,出门后再回头,诘问丈夫对其他女性为何残忍,我猜想很有可能都是潜意识里希望确认男方还把自己放在优先位置,希望复合的受驱动表现吧。

我知道旁观者没有人会忽略第三者给男方的电话,会使女方有没有其他更好选择而回归的意味,使男方有早知女方境况,怀疑女方回心转意是否真诚的感觉。

但第三者的疏远只是一个契机而已,一个女方将潜意识里,出轨是为了逃避婚姻痛苦,期待男方改变,期望自己找寻到迷失的自己的契机。

我一直猜测,女方如果足够自省,一定会在某天醒来或午夜无眠之时,意识到自己对第三者的不是爱,不一定再回向男方,但至少认清自己。

男方尽管知道女方与第三者疏远,但也深知阻碍女方回归的是自己曾经给女方带来的痛苦,是自己的精神不在场。

那种与人的隔阂来自于童年伴随着一生,意识化那种“自己永远不够好”的潜意识,不被这种潜意识驱动而伤害亲密对象,才是再次拥有和女方亲密关系的基石。

像男方回答女方提出第三者不去时男方是否愿意去伦敦时所说的一样,跟第三者有啥关系。

写这些的时候本能的代入男方,因为太过相似,那个人因为童年与父母的关系生长出的“永远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像是魔咒一样伴随并驱动着他,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需要不断掌控一切。

那个在亲密关系中永远有一部分自己在为了自己做的更好另作打算,而封闭部分自己隔阂对方,用自卑和“为你也为我们着想”而推开对方,还一副委屈的好像自己才是受害者的姿态。

那个用自卑掩盖自恋,觉得自己可以一己之力保护亲密关系的人,其实却让关系中只剩下一个人,最终变成自己与自己亲密、对方被排挤而孤单冷落的下场。

“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应该会很痛苦吧”。

那个人好像就是我,就是每个感同身受的犹如观看自己生活的观众。

这种潜意识里的攻击性导致的各种人格冲突而引起的亲密关系问题,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从来都没有给出解决的答案,但他给了一个开始,就是把这些潜意识诚恳的意识化,像是男方写下来一样,也许是个改变的开始。

…………………………看到第二集。

男女在感情出现危机的时候,男性大概率是分析问题试图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占主导,女性大概率是感情思维占主导,在关系中感受不到自我认同、爱和亲密便意味着结束了。

在男性视角很挣扎,不知如何处理,剧中那种吵架类似的场景严重共情,双方尽管已经比现实中无数情侣都足够坦诚足够有情感基础家庭基础,但完全没有抵达过交汇过对方的思维路径,甚至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讨论问题,双方像是两条平行线一样,在不同时间点想要靠拢,但双方努力的方向根本不曾在一个维度中。

男方的心路历程我可以理解,关于是否堕胎,足够尊重女方并与之交谈,虽然带有目的,终归共同做出决定,但始终隐隐带有自己伤痛,潜意识里对女方的攻击,转换成对自己的愤怒。

沉浸在对自己的愤怒里,享受自己的痛苦,而忽略了对女方而言也同样是个痛苦的决定,在对方想要寻求自己的拥抱时却让对方觉得对方的痛苦甚至是自己痛苦的来源。

而因此双方开始失去沟通,产生距离,失去亲密,产生压抑,尽管还在共同生活养育子女,但各自封闭,虽然足够礼貌,也把对方推得足够远。

以致于女方做出了释放痛苦,逃离压抑的背叛婚姻的行为时候,男方也能共情对方,她其实同时也在拯救她自己。

那此时想要解决问题只有自己理解对方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愤怒和被背叛与自己也是被背叛部分原因的羞耻,把双方心中曾经的痛苦都说出来,也许女方只是在逃避自己和带来痛苦的居所,不是真的爱上第三者,她所声称的爱也许只是基于逃避。

那可能一切都还有余地。

女方的变化我只能猜测,自己同样痛苦的决定给丈夫也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寻求沟通被拒绝,却看到丈夫在用这种痛苦带来的愤怒自我惩罚,封闭自己拒绝沟通的时候,感觉到来自事情本身和丈夫的双重惩罚的痛苦。

为了过去的感情以及孩子成长、家庭的幸福,无数次逼迫自己在废墟一样的家中努力的快乐起来,但一直失败的无力感消耗了对丈夫的所有喜欢,苟延残喘的爱也越来越微弱,自己在家中只感受到压抑和折磨,无法自我认同陷入自我迷失。

在家以外的环境中遇到完全不同于丈夫类型的年轻男性,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而充满活力,带来新鲜刺激和背叛的羞愧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己是否其实是喜欢这样的关系和生活,每次回到家中的失败都更把自己往相反方向驱赶,终于确定自己是爱上了别人。

尽管他想要挽回,但他完全不明白这不是解一道数学题,而是像破碎的镜子一样,看不清镜中两个人的样子的时候,不在于此时如何分辩镜中的镜像,而决定于早在布满裂痕之前如何不破碎,因为无论如何修补,都注定残缺。

一方因为对方崩溃察觉到问题想要分析解决,一方早已尝试数次确信维持目前的关系才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是不同模式,但理性如果能早在裂痕出现之前就采取行动,便很有可能避免,但理性之所以是理性,就是发现问题才能解决。

可主导不是全部,当双方放下所有戒备心和主体性,同时把关系摆上最高位置时的那种沟通,也许才有默契一同面对关系中因为人的类似逃避自恋等等的有限性而带来的破坏。

这种高度自省和默契对普通情侣而言,大概也太强人所难了,也才有世间情侣多数在经历多年后的不得善终甚至强颜欢笑。

看的时候完全理解女方为何那样表现,一直在代入男方该怎么办,知道如果真的身临其境,无法轻巧的说出但我还是会说出这句话。

我会给你自由,如果我们有一天会在一起,一定是我们都有所改变和不同经历甚至各自去爱他人以后,仍然还爱着对方想要和对方一起,到那时我们才真正的再在一起,那时我们才知道我们像两条彼此凝望却从未靠拢的平行线一样,从未分离。

(我知道大家这样倒着看很难受,但我才不管,能看完的人大概对其中都有到达过的地方,亲密关系里困惑的人永远需要有个人叫他一声,不一定是醒过来,就是告诉他他是一个人,但又不是一个人。

 7 ) 婚姻课堂反面教材

如果只停留在第四集该有多好,Jonathan还是那个清醒并且在努力治疗的家庭守护人;通过Mira对婚姻的背叛,两年后失去工作,失去爱情这样惨痛的教训来诫导人们:婚姻延续的秘诀从来不是靠着“激情”和“爱情”,而是长久相处以来的陪伴和忍耐,以及我虽然知道对方并不完美但我仍然坚信,有ta在的地方才应该是永远的坚实的后盾。

给所有对婚姻失去信念,以及对所谓爱情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人好好上一课。

可是第五集的Jonathan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失去信仰,失去责任,还为自己出轨找借口说要“放下高尚道德执念的人”。

这莫不是给坚守婚姻的人们闷头一棍,提醒着对婚姻执着而默默守护的人:你们就是傻子吧,我不爱你,但我只是需要你来完成我的期望,不管是“家庭”还是“子女”,我获得了我想要的一切,而刚好我还可以为自己的不忠找到一个绝佳的理由是因为“我也曾有过对爱情家庭忠诚的守护,可是我被伤得一塌糊涂,所以我现在变成渣男or渣女,都不是我的错,而是因为我也被伤害过…” 这tmd是狗屁婚姻啊

 8 ) 婚姻生活不是这样的。

情绪都是真实的,但行为是戏剧的。

首先,女主人公的车真好看!

奔驰1986年款的 560SL

然后,男主的穿搭真好,尤其喜欢第一幕的这件衬衫。

上述两件东西都很想买。

本文存在大量剧透,请观看完全片后,再来看这篇文字。

《婚姻生活》里的感情是真实的,处理方式却是戏剧化的,或者说是非真实的。

如男主人公的母亲所说:男女主人公都未曾真的经营过自己的婚姻。

看似男主对女主关爱备至,细心呵护,千依百顺。

但事实上,男主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似乎有一套标准的经营婚姻的操作规范,在妻子面前严格遵守着,在外人面前保持着某种风度,但在私下,他也有粗鲁、野蛮和低俗的一面。

当然,更加“不堪”的是女主,她贪婪、放纵和没有原则。

整部电影都机会发生在他们生活的房子里,大部分剧情集中在客厅和厨房,他们在这里争吵,在这里做爱,在这里签离婚协议,甚至女儿后来也睡在了这里,而卧室沦为了杂物间。

这里象征着他们的表世界,也就是他们平时互相相处的方式,一切都在一个“公共”的空间里,他们都在为对方表演着自己,舞台就是客厅。

至于阁楼,很显然代表着他们的真实内心。

第二集,男主上阁楼,这里阴暗而脏乱,男主的动作粗鲁而散漫,他挥手扇开了灯绳,用脚踢开了杂物,他在这里工作,但工作的漫不经心,他在这里看小黄图,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是男主的内心世界,压抑,空虚,一团乱。

扇开灯绳

踢开杂物,小黄图就不截图了最后一集,女住找到标注着访客禁止入内的阁楼钥匙,走进了这个明亮而华丽的新阁楼,男主问她这是不是你原来想要的样子,女主答,没这么夸张,但差不多。

这是女主的内心世界,浮夸,奢靡,但更舒适。

华丽而浮夸两个人都有问题,并不是女主单方面出轨才引发的这一系列的悲剧。

他们的情感我都能理解,我甚至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出轨。

但我实在不能接受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或许这就是《婚姻生活》聪明的地方,他用真实的情绪引发虚假的反馈,造成了情绪上的对立。

第一集:上一个镜头两口子才商量好要生下孩子,下一个镜头就是在打胎了,男主在女主吃药的时候满眼的期待,我想他期待的是女主哪怕有一点点犹豫也是个新的希望,但女主没有,不但痛快的吃了药,还同意做长久的绝育计划,而男主仍然选择了“忍”着。

第二集:女主人公决然的情绪下,男主竟然还在想方设法的挽留。

第三集:女主升官发财志得意满,然后又突然想要和男主做爱……第四集:上来就做,做完男主就逼迫女主签离婚协议,然后整部戏的情绪从这里开始走向崩溃,一直到最后的丑陋收场。

第五集:男主在父亲的葬礼之后马上劝说母亲把父亲的死当作一种释放。

这些表达背后的情绪都是真实的,是的,我们人类就是这么奇怪,我们真的会有这些情绪,但大部分人不会真的在这样的场合里把这些情绪转化为实际行动,就算有,也不大会如此集中。

毕竟,这是部电视剧。

所以从第二集我就全程喊着“这都什么鬼啊!?

”的看完了整部戏,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的用了八天。

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推荐给朋友们,他们都还太年轻了,不应该这么早就看这些……

 9 ) 婚姻无法解决存在意义的问题

我还挺爱看这种又长又臭(不是)的对话体的;感觉这种剧本对演员的考验也很大,无疑两位主演都得以出色地完成。

我觉得这部剧讨论的不一定是如何才能维持一段可持续的、健康的关系,而是婚姻的意义,并不包括帮你解决人生危机。

当你已经感受到漂泊/恐慌/不适/无意义等存在危机,就如同女主每次从一场失败的关系中脱身之后,就宣扬自己喜欢 be alone(这个地方我赞同男主说的,确实很像是一种 defense mechanism),也如同男主因为强势的父亲、懦弱的母亲、以及宗教,而无法真诚面对自己真实感受、时时“不在场”的问题,那么爱情或婚姻,顶多提供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或看问题的 perspectives ,可能可以帮你分散一些面对生存危机的注意力,但很难真的帮你解决。

女主,可能因为母亲本身就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因此对婚姻的信心更早动摇。

她率先发现与男主的婚姻并不能解决自己对生活感到无意义的问题,应对的方式是出轨,想着可能是对象的问题,想着换一个人就好了。

但最终证明仍然是失败的。

男主,相当于是被迫进入反思,反思女主对他人生带来的改变,和女主并不能帮忙改善的部分。

男主穿插还介绍了自己父母的婚姻,我觉得这一部分也很好。

可能在男主看来,父母的婚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无疑是一场不快乐的婚姻。

但其实父母的人生并没有存在危机,父母一生中并不常常被无意义感拷问。

他们的关系并不承担解决人生危机这样重大的责任,因此反而能够进行下去,直到死亡。

就其实,也不是说婚姻不好。

想结婚的人,还是可以去结婚。

但不应该对婚姻赋予那么大的责任吧。

无论是原生家庭、宗教、创伤事件所带给你的人生危机,可能最后都要你自己面对,也要做好准备,是终其一生也无法解决。

企盼婚姻,或爱情,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很大可能只会失望。

 10 ) “爱是常觉亏欠,也是一而再再而三折腾消耗”

最初她/他作为完美夫妻被男方指导的学生采访,女方的不情愿全在行为和语言里,男方钝感视而不见。

然后她突然告知他明天就要搬去国外(特拉维夫),因为她出轨了。

他恳求她留下,她毅然决然。

这个阶段甚至是性别倒错。

他伤心隐忍她奔向出轨对象。

再然后她和出轨对象搬回美国,但他俩没有离婚,他幻想她回来复合,但她只是偶尔跟他因为共同抚育女儿再续前缘。

依旧是性别倒错感。

仍感到男性的深情款款。

再再然后他们要搬家,在一场性爱之后,他逼她签离婚协议,最终她说不想离且失业,他说一定要离因为想和其他人要一个孩子必须离,最终两人大打出手后,她失望的签了离婚协议。

最后,他和别人生了儿子(和前妻只有一个女儿),但他已经不止一次出轨,甚至专程带前妻来旧房子过纪念日,他们赤身裸体睡在一起,勃起困难再无性爱,但他们却可以心平气和说一些正常婚姻生活里不曾说过的真话实话浪漫话……对,这就是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婚姻生活》的全部。

可以身体爱着很多人,但在旧爱面前依旧一副深情款款小傻x样。

“爱是常觉亏欠,也是一而再再而三折腾消耗。

《婚姻生活》短评

这部剧让我明白婚姻生活真的很无聊

9分钟前
  • 小浣熊工作室
  • 较差

我为啥要看这位扭曲冠军的故事?!姐有事吗

12分钟前
  • 沒在怕的
  • 较差

好赖是看完了,其实论Drama程度比原作高,也有相当比例的性爱甚至裸体镜头,就是不可信。记得原作有个细节,两人都不想周末在双方父母家来回跑,但是打电话想取消却被当场拒绝。婚姻令人疲惫之处恰是这些细碎的地方,所以说原作根植于生活可信度高。翻拍的感觉就是两个外表完美的明星,可以任性地做决定,女主表演中小动作过多,相比之下原作才真正是对话驱动。

14分钟前
  • 昂昂万里
  • 还行

最安全时最危险,安全麻痹了警惕性,也麻痹了爱意,渴望感受存在的灵魂在死本能的牵引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直到真的跌落,才明白安全是内心最深的渴望,抓住悬崖一角努力挣扎想爬回过去,但过去就是过去了,最终,累了,接受虚空,安然放手跌落于虚空。

16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婚姻没有公式,没有输赢,我们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婚姻。

20分钟前
  • carrie柔光
  • 力荐

不明白把拍摄场景涵盖进来的意义是?(元戏剧?)但这样和主题的婚姻、intimate relationship完全不搭嘎啊;细节过多,这版看完只觉得美国人好drama;改性别角色也无法阻止导演赋予女主高道德感,总是在自责、哭泣、祈求,即使是拒绝二胎后续出轨坦白那晚,我理解“羞耻”肯定是存在的,但比例太浓重,显得软弱又无力,不如原版男主的理直气壮和破罐破摔;开头Oscar夸夸其谈的样子更使得后面他的一切行为都显得居高临下,审视、压迫感十足,不停地让女方三思,甚至指控她“how are you not ashamed” ;一个失败的改编,角色的翻转设定和角色的对话行为表现的走向背道而驰。总之就是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床戏带感anyway

23分钟前
  • .
  • 较差

HBO PTSD

27分钟前
  • 牛岛隆太
  • 很差

颠覆三观,垃圾渣女还好意思回家bb,这男的也够废的 厨房那么多刀具不知道用起来 2集弃 豆瓣果真是沦为女权集中营了

30分钟前
  • 五花肉
  • 很差

精修的利己主义

32分钟前
  • 墨里柯🧡🖤💚
  • 还行

这两个人性格都有缺陷,太聪明太理性的人不适合结婚,谁看完了这个还对婚姻有一丝丝的兴趣,谁牛逼!女主性格太不稳定了

34分钟前
  • Jamie Liu
  • 还行

从演员的角度看,大部分剧集都在屋内取景,到最后一集回到旧屋,两位对戏时的情绪掌控太到位了,看得非常过瘾。剧情角度看,婚姻大概是反人性的东西,人性太复杂。

36分钟前
  • Lottie
  • 力荐

38分钟前
  • 树莓雪芭
  • 还行

Oscar和Jessica都是需要强劲对手来带才能有化学反应的演员,本来就不像夫妻,开头还非得抓着观众说:他们在演戏!

41分钟前
  • 别急着跪下啊
  • 较差

女人习惯凭感觉走,男人依靠理性分析,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婚姻但遗憾的是你也许需要走进去才能获得更清晰的认知。

45分钟前
  • darkcat
  • 推荐

不符合鼓励三胎的主流价值观

49分钟前
  • 李若水
  • 力荐

到第四集也还是这对特定夫妻的写实描写,情节上也是引人入胜的,颇有些天涯爽文(因为我能理解这两类人的存在)的特质。第五集好嘛,直接两人性格互换,是真的互换,劳模姐直接变专一,伊萨克直接变渣男,我能理解编剧如此改的用心,一是最后一集增加床戏,二是提现一个轮回感,如今的伊萨克就是五年前的劳模姐,或者叫救赎与成长。我只能说,别又拿婚姻的缺陷来恶心爱情。

50分钟前
  • 瑞么
  • 还行

满屏的想要挣脱,却又无力舍弃的压抑,四十多岁的成年人了,不知道自己能从婚姻和两性关系里能获取什么...大概人的一生都是在找寻把,找寻那个被丢失的所谓的自己,但是回过头来发现,只是一种错觉

53分钟前
  • 星宇
  • 还行

那本 <自私的基因> 下面的高赞评论:「新人结婚时,不应该手搭着圣经说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至死陪伴,应该把手放在《进化心理学》和这本书之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大概也是完全适用于这部电视剧的。

54分钟前
  • 📽
  • 力荐

一开始你以为两个人可以抵挡一切伤害,后来你发现每一件事都能伤害你;往前先走一步的那个人,走的时候恨不得用最快的速度摆脱旧人,完全不在乎身后的人要怎么收拾一滩废墟,想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人会在原地一直等你。可怜又可悲。看的时候一边哭一边赞叹,我的妈,简直是世另我

55分钟前
  • YoursBenny
  • 力荐

我觉得有些人的本质真的就是有破坏性的,就像他说女主出不了一年也会分手一样。有些人就是会“无法避免”的把事情搞砸,她们也不想的,但其实心底里她们就是在期盼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甚至会心理投射给四周的人,然后就可以陷入自责的困境里。

56分钟前
  • Яανe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