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时间点清末,作者是不了解那个时期,还是信口开河,洋人在一个小镇上的地位是二等公民?
最后惨死?
居然在革命党和流氓青红帮中间还夹杂了一个蓝鲸会?
流氓?
革命党?
反正想干嘛干嘛。
故事情节漏洞百出,不合逻辑,或许还狡辩在讲人性,恰恰剧里都是反人性的。
演员可怜,领了工钱勤勤恳恳演了一堆二货,快速扫描后直反胃
这是片中的一个曲子。
往事如烟,正如那一拨年轻人的出现又消失,那一拨时局变动后的得失兴衰。
带着诡异色彩的片头曲鸣响了曹家的一个个小秘密。
耳朵的生母,光汉的恋母,曹如器的疯癫,光满的情人。。。。
谁人没有秘密?
耳朵也喜欢一个人悄悄的爬上屋顶,偷窥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家庭的秘密。
这个家族,用看似荒谬的联系联在一起。
曹如器明明知道妻子金晓珍与别人私通诞下耳朵,却没有对妻子做出如对郑玉楠一样的事,是因为当年曹如器落魄潦倒然而金晓珍仍然甘心下嫁并助他辉煌吗?
我们并不能很清晰的明了,姑且猜测,这就是爱吧。
导演放大了每一个小动作。
曹家二少奶奶郑玉楠的手指是着重刻画的对象。
在新婚之夜,郑玉楠倒在床上,手如一只探头的天鹅,既渴望另一双手强有力的握住,又怯怯不敢光明的现身,然而她的试探并未得到光汉的回应。
或者说,得到的只是光汉略带愤怒的离去。
后来在充满南方气味的长廊上,她的手指,似迷藏般躲在耳朵的耳朵后面,轻轻触碰了柔软的耳垂,那个时候她带着属于郑玉楠本身的可爱与简单,触碰了属于曹家一丝不苟的生活。
她不知道是否该碰触耳朵的耳朵,虽然她的心中是渴望。
然而她也那样做了。
因为那个时候,她是郑玉楠,不是二少奶奶。
郑玉楠的手最后一次做主角是面对路卡斯的时候。
她的手颤抖着,向前伸出的手触碰了路卡斯的肩。
她知道那一碰的结果便是她的心被看透,被看出她隐藏的渴望。
她的手在空气中驻足,终究是搭上路卡斯的肩。
关于导演与众不同的表述方式,虽然有故弄玄虚的嫌疑,然而就表述人物摇摆不定的内心时来说实在是贴切的很。
那个年代的那个大家庭,束缚始终是占据着首位的。
虽然金晓珍有过红杏出墙的经历,但是面对儿子的婚姻,她主张的也是忠贞贤惠,为夫作婢的谦恭;虽然曹光满依然顶着压力把翠雨楼的晚月娶回家,但是他面对两情相悦偷吃禁果的二奎和青蔓儿,依然不会同意让他们结婚,反倒将青蔓送进了翠雨楼。
虽然青蔓本该被处死。
这么一个矛盾重重的家庭结构其实正是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
金晓珍是因为爱儿子才对媳妇严格要求,媳妇的快乐媳妇的性格不是她考虑的东西。
光满是面对晚月情不自禁才“坏”了他的规矩,做出了唯一出格的事。
这个家族,人人都有情难自守的冲动。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黑不见底的欲望。
最出乎意料的片段是光婷央求父母为其做主将她许配给耳朵。
本来曹如器和金晓珍正愁的不知如何是好——一个女儿,一个私生子——可是耳朵居然一下子就拒绝了。
光婷不甘心,打探原因,耳朵犹豫半响才说是有喜欢的人。
光婷表示不信,逼迫说出那个人。
这个时候,导演故意晃晃悠悠的表现耳朵的犹豫。
最后耳朵眉头一皱,画面突然转到一个回忆上——郑玉楠在长廊里奔跑着,无忧虑的笑着——然而这美景突然被光婷的尖叫“不可能!
”打破。
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耳朵说了。
说的正是郑玉楠。
而我们看到的是耳朵那一瞬间脑海里的想法。
不能不说那一刻我被导演打动了。
如此多年之后,我阴差阳错看到这部电视剧,故事本来是想表达类似于《家》的反抗,一个留学青年回国之后被旧秩序压迫,一心决定打碎旧时代牢笼的故事,但这是本剧想要表现却由于叙述不清、故弄玄虚、矛盾转移过快以致于根本没表现的情节,也许是因为剪辑的结果。
但最大的问题仍就是曹光汉。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他的人物背景。
首先,他是去瑞典求学,而不是日本。
自杀的激进思维不符合西方观念;其次,其他人说的憋闷我非常认同,但是很遗憾本剧并没有任何对旧有体制进行描写,而且也没有给曹光汉看到,本来一开始偷情夫妇是个好契机,当路卡斯去找曹光汉时,曹光汉表现的非常镇静。
他因何镇静?
他在外留学多年,何处去知道这些?
最后,导演竟学习《美国往事》将这一切诉说为一种追忆。
所以观众的感受非常分裂,好像是说我好怀念小时候掉在粪坑里的情景。
剧本写得很不错,但导演太令人愤怒。
恰如剧中所说的“假斯文”,以为过分剪辑加蒙太奇就是艺术档次提升,其实是“洒狗血”。
路卡斯的角色本来是很重要的,恰恰可以反映出旧时代规则的荒谬扭曲,却只用了一次以后就转入了浮华的三角恋。
诸多令人咬牙切齿的问题,但仍然感佩一些台词和表演的精妙,算是少有的中国电视剧。
我不喜欢《中国往事》里那个小大人般的奴才“耳朵”。
尽管我理解他只有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攀到屋檐上面行走,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由。
但是他以窥视各个院落里的秘密为乐,还是让人无法接受。
他在黑暗中看着那些跟白日里完全不同的行径,无声地咧嘴而笑,他嘴里的牙齿参差不齐,像嶙峋的妖兽。
我觉得那孩子的内心很是阴暗丑陋……但是谁的内心不是呢?
不都有阴暗丑陋的一面吗?
就像他窥探到的那样,每个人在夜晚,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都做着一些跟白天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郑玉楠和路卡斯之间的不伦之恋……这个来自瑞士的金发白肤的男子,其实在火车上已经对玉楠一见钟情,而玉楠却对光汉一见钟情……是的,我认同耳朵那个小王八蛋的说法——二少奶奶最爱的人是光汉,虽然她肚子里面怀的是路卡斯的孩子!
而光汉呢?
是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爱的人是玉楠的吧?
除了他母亲之外,他心里还装着的另一个女人?
是光汉的刻意回避和古怪行径伤了玉楠的心,他像寒夜中的一把涩柴,只能让深爱他的玉楠心灰意冷……而路卡斯不同,他的眼神就像熊熊燃烧着的火焰,即便是在人群之中,空气中仍然闪烁着看不见的火花……在两个人对视的时候。
精明世故的大少爷和管家炳叔都有所察觉了。
只有他们俩个人浑然不觉……月下老人把红线拴错了地方,干柴烈火碰到一起的结果唯有燃烧!
如果我是玉楠,我也会本能地去依偎能带给我暖意的人,另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就是他是自己夫君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在留学的时候就是挚友,要不然,路卡斯也不会跟随着他来到中国。
有时候,会有某种错觉吧?
觉得把自己拥在怀里的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
她也会假装不经意地问起光汉的一些事情……在路卡斯的怀里,她仍然忍不住去打听那个抛下她一走了之的男人。
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姨太太抱走了小少爷,并且给他服下了哑药!
我忘不掉她喂他吃药的那一幕,小少爷路子泪眼汪汪地抗拒着……据说,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经常用手指着他喜欢的人了!
他指过大少奶奶,也指过牙尖嘴利的二姨太太小鱼儿,唯独不指向来以文静贤淑示人的大姨太太!
小孩子的直觉真是准确得可怕啊!
大姨太太知道自己犯下逆天大罪,抱着必死的心情向大少爷的那一番告白,还真是让人柔肠百结啊!
念在一夜夫妻白日恩的上面,也许只是被她的告白打动了,破天荒地免了她死罪,一纸休书打发回了娘家了事。
这个女人,虽然手段阴毒,但毕竟是个可怜的……那毕竟是一个母凭子贵的时代。
我不喜欢的还有一个人,晚月。
她长得并不好看,却偏偏做出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来。
其实,并没有头牌姑娘的花容月貌,也没有风尘女子那种妖异的吸引力。
说白了,只不过因为她生了个男孩,就平地矜贵了起来。
后来她疯了以后,看着还好些,反倒感觉正常了。
剧里面两对夫妻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一对是炳叔两口子,虽说只是下人,但是他们俩口子的感情甚笃。
遇事都一同有商有量,而且一把年纪了,对房事还是兴趣不减,你侬我侬,让人艳羡啊!
另外一对则是老爷太太了。
老爷其实一直深爱着太太,但是因为太太在年轻的时候跟佃户有过奸情,并且还生下了耳朵。
为了洗净自己的罪孽,太太选择了以青灯古佛相伴的生活。
陪伴老爷的只有那口大锅了,日夜不停地煮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而老爷最珍贵的补品其实只有太太而已……他怨恨是因为他痛楚,他痛楚是因为他深爱。
郑玉松是个气场强大的男人,因为他行事行侠仗义,光明磊落。
所以,背叛他的人,他的管家关德实才会如此惧怕屋子里出现的幻象……他搓着手里的钢球,他吩咐管家给他倒茶,他坐在太师椅上放声大笑……光汉少爷其实是个最最可怜的人,因为他这辈子都在他的恋母情结中苦苦挣扎,研制炸药只不过是一个出口而已。
他喜欢自杀式的行为,这不单单是郑玉楠向他坦白和路卡斯之间恋情带来的刺激。
在没遇到玉楠之前,他不是也喜欢将自己的脖子套到绳索里面吗?
在房顶偷窥的耳朵因此吓得召集了全部人马赶去挽救?
他喜欢的事情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爱他的女人就在他身边,他却只想远远地逃开!
他只想逃到母亲的怀里去。
那里才是让他宁静下来的港湾。
但是,他知道他不能那样做,那样做是不对的,所以他痛苦所以他迷茫……所以,他在炸掉县衙门之后,主动投案自首。
他找死,不想活了。
他不想承认,当他得知自己的妻子和路卡斯好上以后,他嫉妒得要死!
他想把所有令他头痛的事情都轰然引爆,把所有的碎片都涂抹在雨后的黄昏中……他的心里对爆炸后的景象有种说不出来的向往。
可是,他还是忍不住,在遭遇酷刑的时候,喊出玉楠的名字……仿佛她的名字是清凉的止痛药。
就像她的眼波,就像她的手指——软软的,凉凉的……还有她像小鹿一般迷失惊惧的表情。
在他被疼痛撕裂之前,在他丧失意识之前,是他深深迷恋着的。
他对母亲的眷恋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阻碍了他,遮蔽了他的视线……现在,他才看清,他才看清!
可是,他就要死了!
几千年来中华积淀的腐朽文化,在辛亥革命后变得破碎不堪,守候他的旧社会愚民终究散了场,这个一锅乱炖五味杂陈的世界终于被打碎,尽管它依旧那么结实。
全家人乱了套,全世界也乱了套,火柴没能照亮这个腐朽社会的光明,反而葬送了拥有先进思想的先驱。
旧社会正在成长萌芽和西方自由的雨水巧合的融入在了一起,诞生了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的新生命。
而这个家托付给了底层下人的金土鳖,而这个家唯一腐朽卑贱的孩子再也无法开口。
一瞬间,天变了,变得突然开朗起来,人们在失去了自己貌似还存在的记忆后一切按部就班的又活跃了起来,只不过现在得改了。
对于那些旧社会的牺牲品而言,或许这才是属于他们的自由。
这片的摄影、布景、服装还有配乐已经基本做到电视剧的极致了,人设神马的也很带感,看的出来导演很有野心。
剧本比刘恒的原著要饱满很多,但到后半部分主线完全乱了,演员中规中矩,剪辑实验性很强,算是好事吧。
有些段落的处理真心惊艳啊,特别是爱情部分,属于只有佳句不成佳章吧。
如果不是剧本有硬伤,是可以打五星的。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糟粕,真得很多,但也有一股深沉向前的内部动能(亦或这原本也是近代反传统者眼中的一种“文化惰性”?
不过惰性有贬义,我这里的内部动能,却强调文化中求变求进的特质。
)因为有惰性,所以不易进;因为有动能,所以不易灭。
但当今之世,万国竞争,不进即退,不兴即亡,万万没有不进不退不死不活的余地。
因此,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何方,变为何物,至今依然是个未知数,还要看我们这辈子人,积什么德,造什么孽!
《中国往事》,真真丰满,主角、配角,自成体系又相互支撑,架构庞大却条理分明,曹光满的右角院更是精彩,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后面又添了个晚月,勾心斗角不知疲倦。
另外,电视剧中加出来的人物也毫不逊色于书中人,例如曹猛、曹光婷、关德实、二奎、青蔓、珑琇。
整体的剧情发展,《中国往事》也是层层递进,缓缓收尾的,不像张黎的《大明王朝》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好看是好看,可看罢难免有虎头蛇尾之感。
看《中国往事》的时候,有三段情节颇有感触:一,耳朵在牢里问二少爷为何来自首,曹光汉说: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天下之大,他已无立锥之地,惨!
梦想幻灭,又在现实中遭遇了打击,懦弱的人不求死还能求什么?
可他也有不凡的一面,死之前必要做的轰轰烈烈。
炸弹一声响,总督府里半数以上的朝廷命官命运终结,这单帮的生意,做的值。
其实并不认为他是蓝巾会的成员,像书中写的那样为苍河一带的一个小头目。
就像不认为他最后爱上了郑玉楠一样,无论电视或小说,都有那么一句——他说他想她了,在牢里。
但这种牵挂似乎不足以构成爱情,毕竟他的心,太大,大的已经承载不了一个女人的柔情了。
其实曹光汉、郑玉楠和路卡斯之间的纠缠,电视基本符合原著,可是个人结局,电视又不如原著了。
既然是纠缠,那到死也不会休,路卡斯死后被扔进了苍河,郑玉楠自己跳进了苍河,曹光汉却是被耳朵将全尸救进了苍河。
总会有那么一天的,他们三个人在苍河水底重逢,继续着阳间未完的纠缠。
这样的结局,要比起电视上的三处孤独,来得不那么寂寞,又在热闹中显出了苍凉,原来死亡,并没有解决一切。
二,曹家败,荣梅馨决定离开。
那晚似乎没有月亮,只有晚月。
梅馨嘱咐晚月以后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她舍不得离开。
晚月也劝她留下,殷殷至诚:我是怕你将来后悔了,曹家这扇门不会再为你开了。
只是曹家,大厦倾塌,砖瓦落地,能不砸到宅子里的人么?
女人比男人更需要一份安全感。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谁又能说荣梅馨做错了选择?
一边是她的爹娘,一边是她的夫君,不管怎么选,其实都是错,也都是对。
这女人,是个做正房奶奶的料,临危不乱,也知道何为不该不能却不是不想。
她是理性的,情感在选择中占据不了上风。
荣梅馨,在小说中无名无姓,只是曹府的大少奶奶,出境率自然不高,也是个容易让人遗忘的角色。
唯一的一次,是她生了个死婴,但那一次,她是自己孩子的陪衬。
电视则不同,强势的个性,开篇那一场负荆请罪就抢眼,以至于在去年岁末第一次看《中国往事》时,把她误当了小宋佳,原来竟是白庆琳。
喜欢她演的最后一幕,含泪的决绝。
因此,这荣梅馨,也总是会不自觉地想到了凤辣子,表面风光无量,也总有不为人知的内心悲苦。
三,耳朵将路卡斯带到了翠雨楼,交给青蔓,人命关天的大干系,他一人担待。
青蔓听罢,说:你比二奎强。
青蔓与二奎这一对,是电视加出来的,痴心女子负心汉,自古皆然。
也不认为那是爱情,丫头配奴才,生活的方式。
男欢女爱,在禁忌的大家子里往往越发的诱人,仿佛偷情,有一种刺激。
或许这也是爱情,只是不理解,因为不够浪漫,残酷的仅剩了肉欲。
身体享受之后,才轮到精神,就像那鸦片烟散尽的虚脱,意识不得不清醒地面对世界。
面对了,便更需要烟膏。
麻痹不是办法,可谁不想拥有那短暂的一刻极乐?
尤其是累了一整天,身心疲惫。
也许,耳朵不想,他宁愿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清醒,即使痛苦。
电视中,他成了曹太太的私生子,曹老爷一次次的想除掉他却又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结果,他成了曹家的三少爷,接收了二少爷留下的火柴公社。
未来的人生,是壮阔汪洋。
当然,这样身份的耳朵是不能离开曹家的,他跟五铃儿也无书中的发展。
不过这种安排令故事更为纠结,有汉唐华丽衣衫里的龌龊。
那样的金小珍,居然会跟长工偷情。
所以说,《苍河白日梦》是不如《中国往事》的,前者远没有后者表现的大气恢宏,如史诗画卷,众生芸芸,都在忆着旧时代的往事。
大宅门里的故事,本就该如此压抑荒唐畸形,灰暗的色调,透着一股子死气沉沉。
如果要一波九折,那干脆拍传奇好了,只是传奇,没有那么浓烈的现实感。
这也是为什么耳朵在《中国往事》里没有刘恒塑造的那么重要了,一大家子的框架,靠一个人是无法撑起来的。
所有看过的作品,都必须写评论,不然就不是欣赏,是消费了。
此往事非观众所能经历。
既标明是“往事”,就是不打算当成“历史”的意思。
“历史”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是现在和未来的根基,能够“鉴今”,做“后事之师”。
而“往事”,俗语谓之“陈芝麻烂谷子”,是营养已被掏空的废品。
这样一看,这个电视剧的立意本不高,就是一个消闲作品。
写往事也有几等几样,张爱玲这样的高手,能把往事写成古玩,让人爱不释手。
张黎不是低手,但他没拍一个优美、哀怨、静止的古玩似的作品,却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写出了一个蝇营狗苟、乌七八糟的世界。
孩子注定不属于“往事”,时间观便在这里打乱了,观众没法像在博物馆地宫里一样与世隔绝了,而必须承认自己与其血脉相连。
那这部剧里的“往事”,有什么可赏玩的呢?
一个乌七八糟、病房一样不堪入目的家族史,让人怎么赏玩?
窃以为,这是给外国人赏玩用的。
看着别人家的衰亡史,就像我们看古罗马帝国一样,尽可以欣赏其种种刺激,而把故事中的道德紧张感转换为自我的道德优越感。
这部剧,不同于《橘子红了》,后者主人公身上是担着真善美的,因此可以当作某种正史。
也不同于《大红灯笼》,后者剧中是没有孩子的,观众尽可以说那个家族活该断子绝孙。
《中国往事》的情节中有太多与此雷同的东西,但视角又要另起炉灶,以致两者不合拍,看得人郁闷,就像吃了一碗陈米饭,不是欣赏是忍受,忍受了也没什么益处。
看见了房梁,我小时候就老蹿起来去摸,可总摸不着,太高了。
拿家里的银子做做善事,开开米仓放放粮,加个粥棚施个粥。
这都是应当的,也容易。
还不是因为有吗?
记得第一次做善事的时候,百姓呼啦啦跪下一起叫祖宗爷爷,我傻了,我觉着我一下子摸到房梁了,我够着了舒服。
这人要是一舒服了就想着更大的舒服。
你心里一定在想,这好日子是实的,英雄豪杰都是虚的。
等哪天你要是过上了好日子你心里就不光想着过个好日子,你就得想点儿别的。
这么大的一个清国怎么就成了一 块饼,你啃一口我撕一块,不定哪天撕着撕着就是撕到桑镇来了。
那咱们就坐着等他完?
我可等不了,总得干点什么。
这个老东西,真结实,砸不烂。
十几年了,什么东西搁到里面都融化了,什么东西从里面盛出来喝着都是一个味,腻了。
这一家子太变态了。。。。整部剧诡异又变态,而我竟然看完了,每个房间都有秘密,每个都有自己的心魔,然后诡异压抑有逃脱不了还倍儿爱探讨,一探讨就四十集。。。。。整部剧充满了隐喻,张国立演技真的是太好了,耳朵也不错。真的是,不能更变态。
是变态中国史吗?一家变态,从老到私生子都是,娶媳妇也是。光汉是变态的代表。今天的混乱,百年前就注定,有钱了,但家家都会衰落。
马,和血色残阳一个类型?
电影导演一想要展现逼格就会拍成空洞的话剧,还是莎士比亚的腔调,电视剧导演则会拍得鬼气森森,带着聊斋的气息挺好看的剧,叮叮咣咣的配乐真是败笔
突然想起这部电视剧了,当时对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印象很深
喜欢前几集,把封建社会大族压抑的生活表现的很好,结尾有点太查了,另外老二的智商写得太捉急了。。。
好像是神剧。大概是一部在野版的《走向共和》吗?同样的时间段,帝后斗争的时候,民间也在西方新学冲击下,家庭和人心都趋于崩溃了。自来胜利方是革命,失败方是谋反。本质上都是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历代积弊都压在一个年轻人心里,在《走向共和》里是光绪、在《红楼梦》里是宝玉,在《中国往事》里是光汉。光汉就是秉承了正邪两赋,他活似娶了薛宝钗的宝玉。在那个社会和思想剧烈变动的前夜,所有人都迷失了。女主心里有两个人打架,一个想要解放天性,另一个是大宗族的奴隶。这让她分裂了,她不知道该帮谁,迷迷糊糊送自己走上绝路。大清的远去,只需要一道诏书,中华民国的远去,也只是伴随新朝的大典和欢呼,改革开放也只需要一场政变,然而这个过程里面,有多少压抑、多少生不如死、多少悲剧。
法度严谨,制作精良,赞。
晚月也太惨了,还要和仇人共侍一夫。
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情节,有点炫技。即使知道这是一群疯子构成的家庭,想要融入也得先变成疯子,因为那是一个家,从出生就在的地方,无论怎样走,都走不出的地方。
多好的一部题材,可是很尴尬。
没懂
有些比较难看懂,感觉那个社会有点变态
封建糟粕大集锦
全剧最佩服最感慨人物郑玉松有谋略有信仰有悲悯,为了下层群众的未来舍弃了锦衣玉食的人生既洒脱慷慨又有初代朴实革命人的悲凉全剧最惨最无辜人物卢卡斯被一个内心扭曲的少爷拐到中国又没得到期待的爱情
不如书好
虽然是电视剧,但是色彩用光堪比电影的水准。
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
阴森邪门,一家子够乱的,熬汤戴绿帽的老爷+传宗接代的大少爷+几个姨太太+冷怪戴绿帽的二少爷+通奸的二少奶奶,都不怎么正常,是怎么做到配上各种不般配的感情线的?
张黎起这个名字,却拍的这么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