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开头的时候觉得很闷渐渐的看出共鸣与其说是恐怖不如说是直至人心一个因失去恋爱而变的歇斯底里的女人的故事她的伤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了解假如不从恐怖片的角度来看它,还不算差PS:开头的那段关于精神分裂的解说实在多余...
偶然翻到这部老片,即使以2020年的眼光看也不能说好片,一是一早就揭示了女主是妄想症,二是前期过于沉闷平淡,诡异感不足,唯一亮点是结局的反转阿sa演的角色和梁洛施完全是两种风格,让人怀疑女主除了妄想症还有轻微人格分裂。
阿sa的咏娜木讷、内向,永远苦着一张脸,是暗藏汹涌的死火山,梁洛施的咏娜凌厉多变,情绪急转,是不知何时喷发的活火山。
两种演绎方式都可以展现精神病,但差距未免太大梁的微表情比sa有意思,都是大表情不多,但她的喜怒哀乐更鲜明。
她第二次登场,就给人诡异奇怪之感。
她和阿sa同样表演躺床上自怜自艾的戏码,她的处理更显柔弱可怜,可明明外表上她才是更锋利强势的那个。
足见这位天赋是确实不错的,可惜早早退出娱乐圈,n年后物是人非,港圈整体都没落了,这些演员又能辉煌到哪里去?
一个人的幻想足以消灭整个星球,我可以做梦当上克林顿,可以想象成为超人,甚至我可以一个吹气让人类消失。
想象太美好了,与此同时也在扼杀神经细胞。
可以进地狱的是你,可以上天堂的也是你。
当然,你我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这些都是凭空想象的。
更称之为妄想。
按照本人对惊悚片的可接受比例来说,香港的《妄想》还未达到1%的恐怖。
滴着秒针的速度,把《妄想》看完,素颜的阿SA,比平时看起来憔悴苍老不小。
每一分钟的定格,都可能是一个幻想。
从阿SA失恋,与貌似前男友阿坤的阿豪(余文乐饰)一拍即合。
一连串的镜头:焦急,狂燥,幻听,拍桌子,捆绑阿豪。
然而这一切,并非如此,阿坤并非阿坤,阿豪并非阿豪,所谓的恋情也并非真实,阿SA也并非想象中的阿SA....正如题目《妄想》一样,跟着故事女子的思维走,感觉像被骗了一般,故事情节交代不清,没内容,没思想,惊悚没遇上,倒是有些画面还稍微意思了下惊悚二字。
说白了就是一个神经病女子的妄想结构三维立体图。
这意味着,《妄想》是害人的。
包括自身的妄想,在某次聚餐中,说到诱逼囚犯交待事实的话题。
有一方法似乎灵验:把犯人关在牢狱内,不问,不提,只开一个窗,留一盏灯。
每天三餐供应。
封锁所有的消息,一句话,一个字不给。
让犯人足够多的时间一个人胡思乱想,到最后终于按耐不住:我招。
似乎不无道理,妄想确实能从地狱到天堂,所以我更坚定的认为,只有去做。
任何事情在揣测中,不如去实现。
俗话说得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同于香港的惊悚片,来自导演西蒙·卫斯特的《来电惊魂》又是另一种感受,此片制作成本底,但是片中的豪宅美艳得确实让人咋舌。
在湖中央,屋子内的花园,透明的落地玻璃窗,没有特效,没有血腥,考的就是你的心理恐惧。
片中的女子同是一个妙龄女郎,清纯中带点不张扬的性感。。。。。
片子只是心里虚惊,惊悚算不上,不过相对《妄想》此片更多了一个视觉享受。
如果说《妄想》是惊悚片,那么《来电惊魂》就是一部科幻片。
只怪,俺花了五元钱买的翻版,结局没看上。
只记得那女子的面容,确一个美。
——爱你爱到杀死你我爱你,爱到了失去了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你…… 望一眼,便知是相思成灾…… 只有她一个人的屋子,只有一个人的丰盛晚餐,只有她一个人絮絮叨叨的手机留言,永远开着门等待,夜不成寐,食不下咽…… 恋上了,失去了,无法控制地想念,意想成痴,成了一个人的爱情争斗,没有对手。
真正的精神分裂妄想病患者是梁洛施扮演的梁永娜,却妄想自己是蔡卓妍的模样。
她做木偶和自己说话,写日记来记录自己的行为。
最终发现真相是,阿坤跟他分手后,她在日记中杀了他。
这让原本表面正常的永娜完全崩溃,她用近乎虐待的方式对待被无辜拖进来的阿豪。
以为捆住一个人就能留住。
永娜的日记已经记录到2007还未发生的事情,两年前的七月四日,她在心中日记里杀死了背叛自己的阿坤,两年后的七月四日,他在现实中妄想的状态下杀死了阿豪。
影片并不能算是完全的恐怖片,仅仅描述了一个妄想病患者的种种行为,整个故事略显单薄。
但是很喜欢彭顺导演的这种风格,尤其是最终坐在警局审问室的竟是梁洛施,无疑给阅着一个意外,让人不得不再回忆下整个片子的细节。
有些人就是会令自己在过去中不可自拔,不肯看到将来,宁愿自己一个人扮演着爱情还在时候的角色,上演着一出凄凉的爱情剧。
借影片,述彭顺一段曾经不愉快的恋爱经历;借影片,演一个为爱如痴如癜的女孩;借影片,告戒大众,善待爱情,善待自己。
这是一部彭顺独立导演的电影很多时候单一的元素已不够支撑电影恐怖不够 悬疑不够 爱情不够 那最后就来点同情吧很多时候单薄的内容已不够吸引观众于是 留以遐想的画面 花哨的剪接 硬生生吧一个电影分成几段后面的放到前面 前面的插到中间让观众们在眼花缭乱的同时还得动用一大部分脑细胞给电影排序理出个先来后到在感官与理性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左右脑同时飞速转动看完后基本上还在整理最后的一点疑惑回忆之前的片段 貌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对照 然后得出结论很多时候细节与铺垫都是很刻意的 而我们 只是在做一道记忆与逻辑的测验题当你发现主人公莫名其妙地做一件与情节不合可有可无的小事时当一切静谧出现一样道具并停留两三秒并配以诡异的音乐时当那些东西已出现太多次而成为了线索时也许 也预示了下一个篇章的开始现在的大片太商业而小片又太刻意很多时候 导演拍烂片仅仅是为了去完成自己的一部小片自己喜欢的 倾情投入的我相信电影远远不止画面、情节、对白、动作、情感那么简单也许 他们只是借了绚丽的外壳来叙述自己的观点以故事为诱饵 让人们相信自己所带来的深意有多少人能懂呢 有多少人只是沉溺于情节的跌宕有多少人只看到表面的悲欢离合有多少人能了解 不能言说的纠结也许 很多时候 导演也不了解 但却希望更多人去探求 所谓的答案好了回来《妄想》它到底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阿仪的无助 的确是让人怜悯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彻头彻尾的妄想症患者以及其残酷的方式杀害了阿豪如果说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当初阿坤不见异思迁 如果有人开导她 关心她如果她没有遇到阿豪………………看的出来导演对她并没有苛责从头到尾 着重的是她的不安 她的渺小 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失望不知道为什么人还会感动是否那些杀人狂 犯了过错的人更值得我们同情呢我想说善良的人常常将别人的苦难看做自己的过错她杀了人 得了病 是因为我们没有对他们更多的关怀是这样吗我想说 他们本来就是自我隔离 自我孤立的一类人就算没有失恋 谁能保证之后的人生又能一番风顺呢生活赋予每个人苦难 只是有些人乐观而又巧妙地渡过了而另一些人 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我们衷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快乐幸福但却没有办法给予他们享受美好的能力也许 导演只是想告诉我们生活有时候真的无能为力很多问题 也没有答案何必追寻 何必自扰 地球上的一切只是这样发生着有好的 有坏的不是所有好的都有好报 也不是所有坏人都有惩罚如果你一定要将所以事都串成一个圈那 总会如愿的其实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 又有余力为他人惋惜我想 已经够了
超级无敌闷啊!
这个电影 从画面就展现出一种病态的色调,果然是演出了一个爱到发疯之后马上得病(就是蔡卓妍饰演的梁咏娜患上妄想症,之后进一步精神分裂变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样子生活能不闷吗 看着都烦“我最喜欢的是做木偶 和写日记”,是个男人都不会只爱着这样一个女人。
何况电影要体现的那种深刻又强烈到致命的病态爱情,该剧的线索铺成和情节设计,都不到位。
没有亮点啊!
剧情不够有悬念也不够细致。
(2006.11.20) 梁咏娜绑住的不是范伟豪的脖子,她掐住的是一个妄想病患者自己的世界,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收不到外界对她的任何信息;她拿刀割开的也不是他的脖子,而是她的前途、她的命运。。
她苦于自己既定的命运,又疲于摆脱自己的命运;她接受不了的是现实,逃离不了的是自己的爱。。。
一切的妄想缘于自己的历史,可她依然谱写不了她未来的命运;日历翻过了时光却翻不了木偶们自己的悲哀。。。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日 阴已经好久没写日记了,其实我是最喜欢写日记和做木偶公仔的,但这两件事,我都已经很久没做了,因为医生说,这会让我想起很多往事。
我很听话,虽然知道这其实很蠢,因为我始终没有忘了以前那些事,那些人。
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开始会疼女人,但久了,就冷淡了,他们都该死。
现在我每天见到的那个医生也是男的,他也姓刘,有老婆的,也有孩子,我知道我跟他没可能的。
但我控制不住,常常会认为他是喜欢我的,他好象对我最留心,每天给我治疗的时间也比其他病友要来得长,他是在暗示,他是爱我的吗?
我还是在担心,每次看他急匆匆走开回手机的时候,我就在想,他是在骗另一个女人,为了我……几年前,我清清楚楚,端端正正的在情人节那天的日记里写过:“我梁咏娜只爱刘成坤,今生,永远。
”我相信我能做到,但他却没有。
他一直过得好好的,他离开我之后,甚至比之前过得更好……因为他跟我最好的朋友,从小玩到大的何丽仪在一起。
新郎结婚了,新娘不是我。
我,我,呵,呵,何丽仪长得有我美吗,她的眼睛有我大吗?
难道这些臭男人,都喜欢脸蛋小小的,鸭蛋脸,狐媚眼吗?
我最近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叫《森冤》,导演是那个专门拍恐怖片的彭发,讲的故事跟我的亲身经历差不多,我怀疑他是看了我之前的日记了,因为我进来前,警察没收了那本日记。
但我记得,记得日记上写的每一个字。
彭发偷了我的生活,偷了我的故事,我出去后一定会找他算账……不过,也许他是喜欢我的,拍着拍着就喜欢上了这个主角的原型了。
拍惯恐怖片的他太爱装神弄鬼了,本来这事很简单的,就一失恋的故事,有那么复杂吗?
另外,影片里有一段介绍妄想症这种病的,感觉像是纪录片一样。
久病成医,我觉得片子里有些设计不是很准确,妄想症都是自我卷入的,核心判断总是围绕着“我”的。
如果连“我是谁”,都没有搞明白的话,那还是简单的妄想症吗?
影片里那个叫阿豪的,真是很可怜,到结尾才出来,就一造型,五花大绑的,嘴也被塞了,台词没有,脸都变形了,这个演员真得好可怜,好可怜啊,导演真是太残忍了!
彭发,这个名字好熟啊,在印象中是一个长发飘飘,戴黑边框眼镜的男人,是他吗?
还是彭顺,是我记错了,还是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对了,好象除了《森冤》之外还有一部电影,片名叫《妄想》,是别名吗?
这部电影到底是讲什么的呀,有机会一定要看看,看完后,再写进日记里。
老实说,我其实不怎么爱看什么所谓的恐怖片,但又并非属于那种自然免疫的人.恐怖的情节最重要.不是一惊一乍的音效,也不是玄妙花哨的影效.真正我喜欢的恐怖片,该是那种情节看来很缓和,却让人能够联想到恐怖的感觉.那种意境才算是恐怖.当然啦,也不要神神叨叨,鬼头鬼脑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在我亲身感受前,都不会被我理解的. 整部片子在"妄想"一词的包庇之下,将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表现得酣畅淋漓.所以,看着时有时无的男1号和女2号,看着莫名其妙在动的凳子,看着一言不发木纳的余文乐,看着神秘兮兮的剁肉场景.我一边和女友打趣,一边把这一堆烂俗至极的要素理顺,悠哉游哉地分析着影片下一步的走向.虽然总会八九不离十,可导演在影片条理的处理上,还是让我有所偏差.我可能是我们看得那一场里第一个发现日记用途的人.对!时间!当阿sa用她迷惑的眼睛瞪着墙上破烂的日历的时候,就将这最大的时间断层暴露了出来.7月4号,妄想中的谋杀发生的日期.但日记中忧郁的字眼,已经将时间推进到9月份.邻居的表演虽然只有仅仅的几次,台词也就仅仅几句,却为体现时间的断层上,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就是因为有了这时间的断层,才会让人觉得我们一直在妄想里打转.最后的饭桌上,手机里清楚地传出了阿sa自己的关切,焦虑,让人分不清什么在前,什么在后;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妄想.从阿坤到阿豪的转变,究竟是怎样的轮回.故事在阿sa以在影片里真实的身份再次出现时,一切都结束了. 与其说这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心理悬疑片.不过构思别致,逻辑在妄想庇佑下也算得当,部分细节也处理得相当微妙,还算是值得一看的.但还称不上是精彩.片子里所谓的恐怖情节其实都是虚张声势,而真正几个恐怖的点,往往都是很普通的几个细节串联,再由最后解密镜头在观众心里产生共鸣而引起的,可惜程度做得还不够深;片子里有很多可以提升意境的地方,表现手法上还是摆脱不了俗套.尤其是音乐,在转换上的渐入渐出做得太生硬;片子里阿sa的表演可圈可点,可以说是她的表演引领了整部片子.同样的情节下女2号的重新演绎与阿sa有着太大的差距.余文乐倒成了片子里名副其实的花瓶.只是,阿sa的形象来演恐怖片,实在没有惊艳的感觉,太柔和了.可能是以前她的搞怪片看太多了吧
如果没有什么耐心的千万不要去看如果认为是鬼片也不要如果你存心想被吓,你也会大失所望这不是鬼片。
( 透露戏份 )到我来说说我的想法了...首先,我不知道那些日记是作什么用的,我也不明白它其中的意思。
因为这是一部以妄想为主题的电影,所以你要如何解释都可以。
以我的了解,isabela 只杀了一人就是阿豪,而是在二年前的事。
电影里的前半部的剧情应该是发生在二年前的事情来得。
而余文乐和阿sa也在二年前就没有和isabela联络了。
在二年前当isabela杀了阿豪后,阿sa和余文乐就来帮她毁死灭迹,他家还记不记得影片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黑白片断...有一段是阿sa正在洗地板然后阿伸跑来跑很紧张的样子,忘了车锁匙放在那里了?
这一段应该是Isabela 刚刚杀了人然后阿sa正在帮她清洗地上的血迹...还有最后,余文乐和阿sa 被警察问话的时候,余文乐说了一句话...“都已经两年了。
”所以前面的2/3都是两年前的事。
Isabela一直在重复着一样的生活,甚至是到巴沙买菜的过程,买鱼给一百元但一直想起两年前他是给500元的,就一直和鱼贩抄。
把所有的东西东西都买完后又来到鱼贩那里要两尾鱼。
这不是在搞笑,这也是因为两年前的次序就是这样的。
导源也是很好认了,特的在中间是加了“妄想症”解说可见的他又多照顾观众,和那个2/3影片后的字幕(如果没有错的话有些人会在那时候离场)及前半部的解说...我想如果把那段删掉会更加的过瘾。
有些不喜欢的一方就是配乐非常的刺耳和不愉快,可能就是他要给观众的效果吧。
忽然大大声音效就是吓人的绝招,要吓人不是难事。
要在排除了音效下,观众可以感到恐惧那才是杰作。
还有这套虽然是“U”级别,但在我国(马来西亚)应该把它放到international screen 那里去会好点,欺骗了很多来看戏的人以为是一部“鬼”戏。
这也是宣传造成的结果,以鬼片之名来宣传就是这样咯..毕竟这不是鬼片,它也不是为了要吓你才拍得片子,而是一部悲情作品,很沉重。
这种桥看多了,简直观众和导演比赛,而本片一开始色调就泄底。爱情片消费癌症,惊悚片消费精神分裂,毫不出奇。女主角没有来龙去脉,独居大屋磨刀霍霍。想不到阿Sa24岁就要演失恋癫妇——这几乎是女明星从少女到熟女必经之路,舒淇,杨千嬅,郑秀文(长恨歌其实都算,圣何塞double)。不得不怀念过去这类女主角有始作俑者吴倩莲(恐怖鸡),反杀成功叶玉卿(盲女72)。老杜还是疼郑秀文,《盲探》里类似情节发生在配角身上,她还是那个憨美的莽女。而本片观众不爱阿Sa的角色,拍得不美,同场重现让梁洛施压过一头,有些失败
点开看,是我妄想了。
这电影其实是从最后15分钟才开始的。
和室友们吃完火锅一起看的时候浑身起鸡皮疙瘩……特别是真相揭露的那一刻 ==||| 余文乐被割喉那里非常之精彩 ==
几乎是阿sa的独角戏,一些地方演的很细致,而我也是第一次觉得阿sa演技真的还不错耶,不好意思哈|||……
很不错的一部片子,毁在了前半部分。
写啥日记哈哈哈哈哈
sa
演得真不错,剧情真的有意义
以前看的...........
为什么整成这种普通导演系学生长片作业的样子。虽然最后几分钟的反转还有点意思,但是在这之前的信息揭示就显得太平淡太无趣。
一流的演员,垃圾的编剧。一部烂片。
N年前看的,吓死我
很久以前看的了,当时觉得很好看啊!很刺激,结局好像有点恐怖。
看到最后很心疼女主,唉……
觉得阿sa在这个演的还行···电影本身较一般
一段关于妄想症的旁白有点突兀。男友和老友好了,接受不了事实,导致精分的故事。猜的八九不离十。不喜欢压抑类片子,勉强★★★★D293 H156
在妹妹家看了前半段,可能阴沉的气氛让她害怕,于是陪她看了香港动作片,隔了半个月才补看此片,坚信原音一定比配音好,但电视上只有国语,嫌麻烦也没去找粤语,导致观影效果下降,再加上剪辑的太散,后三分之二看得不知所云,好在我喜欢演员,不然不知以后会不会打开它。
恐怖片简单直接点不好么 搞这么复杂让人一头雾水
无意中想了解一个陌生人,先从电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