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青春期

青春期,Young and Clueless

主演:田原,浦蒲,宋宁峰,吴晓亮,唐以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青春期》剧照

《青春期》剧情介绍

青春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春期》是從兩個女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關于青春、關于夢、關于人生的必然和偶然的故事。安靜內斂的女孩喜兒和宋甯演繹一段糾纏十幾年的愛情。熱情,慷慨、幻想,絕望,所有這些青春的傳統品性──除了青春以外的所有品性──都是與我們生命同生同滅的。這些感情就是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青春的柔情呢──那種精力充沛的懶散,那種孤芳自賞的情懷──這些只屬于青春,並且與青春一起消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前线人员不劳动者们受害人咕咕是一只猫2白雪公主必须死-BLACKOUT灵异摄影师密室之不可告人蜡笔小新:超级美味!B级美食大逃亡!少年时代丹尼·科林斯建筑有情天爱与黑暗的故事地窖绝望主妇第一季不列颠尼亚第一季风月·恶之花战勇。解除武装罗曼史通缉犯红伤骑士X巫术面具春&夏事件簿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美国方面女孩成长记第一季信蜂REVERSE最后一间房还我清白抢银行整形美人跨越时光只爱你

《青春期》长篇影评

 1 ) 青春期应该像四月物语

还没看过,传说很颓靡?

很压抑?

不能妄加评论,但是我不喜欢沉闷压抑糜烂的片子因为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了,再看这样的电影,人都要腐烂了在我的眼里,青春期就像《四月物语》里那样的调调紧张甚至有点笨拙,确是青春的。

暗恋就是那样的,对于一个呐呐的女孩来说.........

 2 ) 原来这样的青春期

早早预测了白衬衫的不真实。

《青春期》,诱人的名字诱人的卡司,却是七零八落的故事。

蓝外套白衬衫,同行的女生说北京只有人大附中的校服这么日本范儿。

还有铁轨的情节,完完全全的东瀛风味。

但两个女生的情谊让我觉得很真切。

仿似在身边。

细致到说话的语气靠窗的姿势,都像极了城市里的高中女生。

这在国内云云将中学生的影视作品中多么罕见。

田原和浦蒲,就像我中学大学的那些女同学们,会互相嘟嘴撒娇,会牵着手飞跑,会聊星座和塔罗。

校园的段落,他们高考正是我们高考的那一年。

SARS,北京的学生回家,深圳学生继续上课。

但失恋之后高考之后毕业旅行之后,故事便跳了四年,女生七七已经22岁,女生喜儿已经穿着职业套装。

这省略,仿佛要强调“青春期”的已然终结。

之后的故事,围绕重逢、梦境,还有一个有交谈饥渴的“文艺民工”。

剧情开始支离破碎,却又像部鬼片般。

直到老狼出场,片子又变得像喜剧。

然后又突兀地结了局。

所有跟七和八有关的成语大概都能用来形容了。

但我在田原和宋宁重逢做爱的那场戏,小鼻酸了一下。

为那眼神里可知的绝望。

原来《青春期》就这样。

就这样。

2007.10.01延伸評論:《十三棵泡桐》 白衬衣VS运动服 http://www.douban.com/review/1447353/

 3 ) 我们90后,我们很孤单

我是97年的,现在是高中生了。

这部电影我宿舍有很多人看过,也是青春题材电影中比较出名的。

我很认真地看完了它,也不曾期望它可以给叛逆的我心理上一些释怀。

那些朝这部电影吐口水的网友,你们读不懂这部电影,没有90后的共鸣,何必那么要羞辱它呢。

我还是给了它四星,虽然情节俗套,处理效果很差,但一部电影能够表达出闪光的点,可以给适合它的观众一些人心灵上的慰籍,就不需要和那些唾液党争执。

曾经优秀的我,(虽然我是男的),像那个小雨一样,经历过父母离异,身边有很大多朋友陪伴,在学校里也被人爱着,也曾是老师眼中优秀的弟子,现在却选择堕落,泡妞,逃课,和老师抵抗,和父母对抗,和家族对抗,不理会老师的劝告,拒绝和父母对话,将青春流逝在网吧中,那一种看着自己堕落沉沦的心情只有自己清楚,叛逆显性般表达。

只有我自己清楚,这一路是怎样支撑过来的,那一种被遗忘的孤单,只有自己的身体不会背叛灵魂,不再信任亲情友情爱情。

看透了社会的沧桑,没人读懂,十七岁就开始苍老。。。。

,本是该被宠爱的年纪,却不得不选择了成熟,其实我并非愿意那样沉重,,,,身边的人总是读不懂90后的忧伤

 4 ) 那时的我们都做了什么

刚看完朋友分享的《青春期》这电影,光是看题目,我想很多人想的都是自己的青春期是什么样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是青春期?

我想应该是高中开始的吧,身体开始出现特征,看异性的眼光也有了变化,叛逆是那个时候的代名词,那时候都在做什么??

电影中去夜店,抽烟,喝酒,KTV,打架,失恋,打胎,穿着丝毫看不出是一个高中生的样子,然后女主人公遇到了这个感情很纯的男生,男生总是每见一面就送一个纸鹤,然后写上对女生的感受,这个举动是多么浪漫然而又是那么让人不敢打破这层纸,仿佛就这样就很好,女主角有个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父母却离异,没有父母的关爱,她从其他地方找安慰,和朋友出去玩,逃课,抽烟,但是当她去做人流,真正需要朋友的时候却没有找一起玩的人,而是找了这个本身就看不上眼的男的,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失败的吧,这样的女生总是令人很心疼,总是会昂着头高傲的往前走,即使流眼泪也不会让别人看见,这部影片讲的是90后,其实想想片中的学生种种做法,和当初的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现在90备受关注,把他们的做法一再的放大,批判、讽刺,不负责任好像是这代人的代名词,而事情都是俩面的,不能否认他们的这种行为和家长,学校,社会没有关系,试想如果不是女主角家庭破裂我想她不会是这样,她内心是多么需要那份来自家庭的爱,只是表达需要的方式不同罢了,还有一点就是这代对爱情的期盼,我想是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什么物质上的担忧,而爱情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是让所有人所追求的,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太早熟了,这个阶段应该是学习的时候,这道理谁不懂,只是一个自己控制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那时候的我们又在做什么呢,上了大学到现在,自己曾经在宿舍说过,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让在高中交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要不然以后会后悔,想想自己的高中时代,从不觉得后悔,回想的时候也只是美好,曾经学习很好,曾经只知道学习,直到交了朋友,放弃了学习,想的都是他,虽然一天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是那淡淡的感觉很好,那时候是有多懵懂,什么都不奢望,没想过永远,没想过以后,就这样就很好,虽然结果还是分开,虽然到现在才明白是为什么,但是你的付出我到现在才明白,对不起,对不起这话也和你说过,只是希望以后过的好吧,谢谢曾经那么支持我,曾因为分手喝多酒去了医院,仿佛那是一种发泄,那时好朋友陪了我一夜,我明白了什么时候友情,为了她我也要好起来,即使再想你我也不会表露出来,我想这就是双鱼吧,分的时候分的就很彻底,不再有任何瓜葛,直达在前不久遇见了另一个他,像飞蛾扑火一样,因为不想再在感情上亏欠什么,不想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但是他曾经的恋情让他太受伤了吧,从开始的想念都最后的冷漠,实在受不了所以分开,让我一下子意识到已经不是幼稚的年龄了,已经不是那可以义无反顾,不顾一切的时候了,该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想了想到了现在我的青春期已经过去了,但是我的人生才刚开始,面对过去,没有人会说后悔的,因为正是过去,才铸就了现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不同,所以收获就不一样,有人会如女主角一样,放荡不羁,追寻自由,也会有人天天就是学习,还会有中档的人,一边学习一边玩。。。。

你呢?

是什么样子,不论以前是什么样子,在再遇到的人,一定要学会珍惜,不要考验别人对你的好,相信自己的感觉,昂起头走,就会离太阳更近,就会更温暖

 5 ) 暧昧不足陌生有余的《青春期》(转载)

 很长时间了,电影《青春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之前在高校有过放映,没走院线,自己前两天跑去愚公移山看了样片。

  影片很岩井俊二,比如浦蒲站在海边大喊的情节很像《情书》;她和田原的情谊又很像《花与爱丽丝》,有一段两个女孩在那里拿信,然后镜头里出现了一个洒满阳光的走廊,那个走廊直接就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莲见雄一坐的那个走廊嘛,阳光的颜色和射进来的角度都一样,还有铁轨的情节,完完全全的日系。

  而至于其他的一些情节,又太纯美、太遥远,叫我完全不认识。

比如女孩浦蒲穿着白色吊带公主裙,在海边飞转,还当着某青涩男生面对大海喊“我需要一个爱人”……只是我实在不认为有很多女孩儿在青春期的时候可以面对男生这么的坦然和老练。

  当然,看电影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回忆自己的青春期,可惜这并不是一件愉快和容易的事情。

那时候我们根本不像电影一样穿白衬衫,也没有格子裙和长筒袜。

而据我多年在北京念书的经验,只有人大附中的校服稍微山寨了一下日本校服,除此之外的更多学生,都穿得跟个环卫工人似的。

所以那样的青春期,完全不美丽;而那时的天空也不是很蓝;喜欢的人也不一定喜欢你……总之青春期是在各种复杂奇特的偏执情绪之中度过的。

而这种情绪,当然不是《青春期》的青春期。

  记得编剧赵赵说:“我还是可以代表一大批姿色平平少女的心理吧”。

当然,也许以赵赵的姿色可以代表,但是她却没有代表。

影像中,满是青春期的梦境和想象,真实模棱两可,只剩对真实的歪歪,于是青春期变得面目全非。

并且抛开这部电影杂耍的色调和蒙太奇一众手段,发现原来青春期就是这样空空荡荡。

  而这部影片最离奇的,就在于感情处理上的模棱两可。

电影中,田原两次被宋宁甩,都是语焉不详。

两个人第二次碰面更是像一夜情,先是在pub,然后就在床上了。

再然后就是似是而非地在一起又不在一起了……只是这么传统的桥段也不适合意识流,所以影片在这段处理上的大跳跃,叫人感觉主人公没心没肺。

  再说男主角宋宁的戏份,也很莫名其妙:玩了会儿撑杆跳,蹦了会儿迪,打了会儿碟,仅此而已。

然后就是两个人的床戏,可惜这场暧昧不足、陌生有余的床戏感觉把青春期的那点意思全毁了,完全看不出这里面也还是可以有感情的。

影片不就想表现后青春期的孤独感吗?

但是一孤独,就必须上床吗?

  至于片中的演员,也许最出彩的一个角色,就是在最后十几分钟出场的一个哥们儿,这个哥们儿绘声绘色地讲了一段自己遭遇的离奇事件,拍得很鬼片儿。

而这个事件也和田原关于青春期的梦境不谋而合,并且在这场近似粗暴的讲述中,将女主人公一段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青春期幻想再次彻底砸碎。

好玩儿的是,发现这个演员我竟然认识,平时大家呼他耗子,国家话剧院的,果然,舞台下来的,台词就是好。

  电影里,老狼还友情出演了一下,情节就是喝啤酒、吃烤串,然后对田原之心,有点路人皆知的意思。

至于两个女演员,反正一直觉得田原是玩票的,不过刚好自自然然;而浦蒲戏过了,给她的戏份也吊诡,居然因为男朋友点掉一颗痣而分手!

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患“交谈饥渴症”的民工,根据戏剧理论,这个民工在后半部分才出现,又对剧情没有太大的推动,实在是毫无逻辑而且全无必要,并且还将剧情切割得更加支离破碎。

  影片英文译名很有意思,《Young and clueless》,但到底是译作青春期的一无所知还是无迹可寻?

赵赵之前弄过《动什么别动感情》,很“北京姑娘”,而这一回,她多少有些矫情、故弄玄虚。

当然也许是青春期太珍贵,一认真起来,反而显得假了。

可惜这种真诚,并不能弥补影片的做作。

毕竟拿什么说事儿,都不应该随随便便拿青春期说事儿。

现在就是太多人拿青春期说事儿,搞得青春在文化市场上,彻底成了一块儿人民群众特批的,供一小批文艺分子YY使用。

无限呻吟,也不过是装HIGH,而这个谁都会。

于是在这无数场缅怀青春的潮流里,我们真正的青春期,只能更加遥遥无期了。

至此,想到唐大年早年玩儿的《北京杂种》,那部影片,也许是真正的青春期。

轰隆隆的,没有一个装孙子的……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6 ) 我们都一样平凡《青春期》观感

挤得满满的八百人大,第一次在人大这么著名的地方和这么多人一起看一部电影,影片投影在八百斑驳的墙上,于是墙上的一道不长不短的污痕也成了影片观感的元素。

身后放映机打出直直的光束,老式胶片机滚动的声音,在人大,在习惯电脑屏幕和教室投影上的电影之后,在高低错落的人影之中观看这样一场电影,让人在略显萧瑟的秋风中感慨良多。

片名《青春期》,电影海报上两个中学生的大头贴在人大闪现了好几天,泛青的色调加上诱惑的片名,我们想象这是一部充满了青春与梦想,叛逆与残酷的影片,青青的麦田,两个少女在风中舞蹈,青春在荧屏上往往不是浪漫坦荡,而是鲜血淋漓,就像《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青春是叛逆,是疯狂,是歇斯底里,是忙无目的的奔跑,于是落日惨淡的凄凉……第一个镜头:颠倒的世界,两个女孩——一个笃信命运,一个总是做同一个黑暗的梦。

她相信可以预见未来的爱人,她恋着帅气的高年级男生,明媚的阳光打在青春的脸上,充满希望的校园,初吻的铁道旁和涌动着自由梦想的海滩。

当七七面对着海洋大声喊出 我要一个爱人的时候,海水漫到她脚踝,层层荡荡,一个少年的梦想,突如其来,往复盘旋。

影片突然改变的色调:都市的钢铁冷峻和熟悉的北京街头让我们不知所措;一个像诗人一样追寻自我的农民工也显得生硬晦涩。

影片变成了都市爱情的沉迷与苦痛。

多年后初恋情人的相遇变成了网络世界流传千遍的一夜情,高中同学的重逢变身成一个充满宿命色彩的爱情童话。

一部想象中的青春片,就这样面目全非。

大段梦境的展现真实得像是惊悚片的铺垫情节,现实与梦境的交接永远是熟睡中的惊醒,最终冗长的梦幻居然变成了现实。

这些都是观影中对于影片本身的错愕讶异,你可以再次把《青春期》想象成文艺片,探索片,哲理片,心理分析片或者其他什么,但你忘不了静止定格在你心中的关于青春期的猜想与追忆。

喜在梦中与白马追逐,醒来用手指交错盘绕,七七将脸上的七颗痣练成北斗七星并顽固的寻找自己的北斗星,农民工在风中张开臂膀的影子拥抱,这些画面组接在一起我们感受了平凡青春的追求与固执,多年以后,在钢铁坚硬的线条割裂的城市,在人与人将自己封闭在现实与虚拟的网格中间的时候,你依然追求你自己的梦境,你自己的相信与你自己的那一个给陌生人的电话与拥抱。

抛开色调,抛开情节,抛开蒙太奇,抛开一切,青春就是这样空空荡荡,所有的人都很平凡,但我们的青春,属于自己的被海水冲荡的青春——只属于我们自己,和梦中的那些平行人生。

2008年11月5日21:39:36

 7 ) 去你ma的青春期

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要拍这样一部片子,是对这个世界有太多抱怨还是他的青春时代被xx糟蹋过,我只能说,这是我看过的愤青的片子里很难看很难理解的一部了。

我甚至都不愿意花力气去百度一下这部电影的资料。

的确,这个世界不乏愤青和喷子,但我更愿意看见的是韩寒那样对世界犀利的愤,而不是如这部电影这样,荒诞,不羁。

我可能已经过了青春期了吧,冷眼看周遭,偶尔还能提取兴趣做点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但青春的日子给我带来的永远是美好,就算发生过那么多些的不愉快,我还是愿意想起,愿意提起,愿意和别人分享。

那是活的最激情四溢的年华,我甚至可以回想起那时年轻的身体散发出的光芒和诱人香味。

电影描述的可能有导演他像表达的意义,是不是说只要肯追,女孩肯定会有的?

我不知道...也许吧,就这样吧。

 8 ) 没有青春味道的青春期

可能是因为外面的片看多了,一时半会没法把欣赏眼光降下来,但我想说,即使再烂的片再不合口味的片,也应该有那么一两处闪光点吧...可此片给我带来的唯一感觉,就是——寒。

这是由身体到心灵的寒。

太阳落山后的人大八百人大教室?

(礼堂?

)着实让人寒了一把,虽然有近千人把那里塞得满满的,仍然没法抵挡北京深秋夜晚的寒冷。

而随着电影的放映,这样的寒冷自外部向内部侵袭,直至内心都变得拔凉拔凉的。

片子的开始还是令人期待的,蓝天,草场,学生服,男生女生,自行车,铁道,似乎青春片该有的元素都一股脑的堆积在画面里。

就在等待剧情发展的时候,莫明其妙的已经跳到大学毕业之后的工作时期了。

真的很可笑,在之前一直期待的中国的青春电影,就这样象跟你捉迷藏一般,身影晃动了一下,就消失在成人五光十色却凌乱不堪的画影里。

全片最出彩的地方算是快结尾时那个老狼的朋友说的文化馆闹鬼的事,然后所有人都明白女主角作的那些奇怪的梦原来是自己多年梦游所致。

抽象的东西一下子被具象起来,还是这样一个解释,个体青春的荒谬,还好那不是我们的青春。

老狼和他的胖子朋友很逗很抢镜,女主角就象个花瓶了。

在中国内地反映城市年轻人的电影屈指可数,相对的,台湾和日本这方面的片就拍了很多,从蓝色大门到盛夏光年,从沉睡的青春到夏天的尾巴,从烟花到夜晚的远足……从懵懂的同性爱到无法释怀的兄弟情谊,从充满隔阂的兄妹关系到情窦初开的美好情感,青春青涩,但青春并非只有残酷,初恋刻骨铭心,但初恋短暂又很容易释怀。

所以,请不要再拿所谓的“内地文艺片”包装青春电影了,不要再糟改我们青涩美好的青春,如果要拍,象蓝色大门一样,真正地拍一个关于青少年时光的美好故事吧。

 9 ) 青春期,文艺份子自摸的处女地

很长时间了,电影《青春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之前在高校有过放映,没走院线,自己前两天跑去愚公移山看了样片。

影片很岩井俊二,比如浦蒲站在海边大喊的情节很像《情书》;她和田原的情谊又很像《花与爱丽丝》,有一段两个女孩在那里拿信,然后镜头里出现了一个洒满阳光的走廊,那个走廊直接就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莲见雄一坐的那个走廊嘛,阳光的颜色和射进来的角度都一样,还有铁轨的情节,完完全全的日系。

而至于其他的一些情节,又太纯美、太遥远,叫我完全不认识。

比如女孩浦蒲穿着白色吊带公主裙,在海边飞转,还当着某青涩男生面对大海喊“我需要一个爱人”。。。

只是我实在不认为有很多女孩儿在青春期的时候可以面对男生这么的坦然和老练。

   当然,看电影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回忆自己的青春期,可惜这并不是一件愉快和容易的事情。

那时候我们根本不像电影一样穿白衬衫,也没有格子裙和长筒袜。

而据我多年在北京念书的经验,只有人大附中的校服稍微山寨了一下日本校服,除此之外的更多学生,都穿的跟个环卫工人似的。

所以那样的青春期,完全不美丽;而那时的天空也不是很蓝;喜欢的人也不一定喜欢你。。。

总之青春期是在各种复杂奇特的偏执情绪之中度过的。

而这种情绪,当然不是《青春期》的青春期。

记得编剧赵赵说:“我还是可以代表一大批姿色平平少女的心理吧”。

当然,也许以赵赵的姿色可以代表,但是她却没有代表。

影像中,满是青春期的梦境和想象,真实模棱两可,只剩对真实的歪歪,于是青春期变得面目全非。

并且抛开这部电影杂耍的色调和蒙太奇一众手段,发现原来青春期就是这样空空荡荡。

而这部影片最离奇的,就在于感情处理上的模棱两可。

电影中,田原两次被宋宁甩,都是语焉不详。

两个人第二次碰面更是像一夜情,先是在pub,然后就在床上了。

再然后就是似是而非的在一起又不在一起了。。。

只是这么传统的桥段也不适合意识流,所以影片在这段处理上的大跳跃,叫人感觉主人公没心没肺。

再说男主角宋宁的戏份,也很莫名其妙:玩了会儿撑杆跳,蹦了会儿迪,打了会儿碟,仅此而已。

然后就是两个人的床戏,可惜这场暧昧不足、陌生有余的床戏感觉把青春期的那点意思全毁了,完全看不出这里面也还是可以有感情的。

影片不就想表现后青春期的孤独感吗?

但是一孤独,就必须上床吗?

至于片中的演员,也许最出彩的一个角色,就是在最后十几分钟出场的一个哥们儿,这个哥们儿绘声绘色的讲了一段自己遭遇的离奇事件,拍的很鬼片儿。

而这个事件也和田原关于青春期的梦境不谋而合,并且在这场近似粗暴的讲述中,将女主人公一段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青春期幻想再次彻底砸碎。

好玩儿的是,发现这个演员竟然认识,平时大家呼他耗子,国家话剧院的,果然,舞台下来的,台词就是好。

电影里,老狼还友情出演了一下,情节就是喝啤酒、吃烤串,然后对田原之心,有点路人皆知的意思。

至于两个女演员,反正一直觉得田原是玩票的,不过刚好自自然然;而浦蒲戏过了,给她的戏份也吊诡,居然因为男朋友点掉一颗痣而分手!

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患“交谈饥渴症”的民工,根据戏剧理论,这个民工在后半部分才出现,又对剧情没有太大的推动,实在是毫无逻辑而且全无必要,并且还将剧情切割的更加支离破碎。

影片英文译名很有意思,《Young and clueless》,但到底是译作青春期的一无所知还是无迹可寻?

赵赵之前弄过《动什么别动感情》,很“北京姑娘”,而这一回,她多少有些矫情、故弄玄虚。

当然也许是青春期太珍贵,一认真起来,反而显得假了。

可惜这种真诚,并不能弥补影片的做作。

毕竟拿什么说事儿,都不应该随随便便拿青春期说事儿。

现在就是太多人拿青春期说事儿,搞得青春在文化市场上,彻底成了一块儿人民群众特批的,供一小批文艺份子自摸的处女地。。。

可惜无限呻吟,也不过是假装高潮,而这个谁都会。

于是在这无数场缅怀青春的高潮里,我们真正的青春期,只能更加遥遥无期了。

至此,想到唐大年早年玩儿的《北京杂种》,那部影片,也许是真正的青春期。

轰隆隆的,没有一个装孙子的。。。

    

 10 ) 赵赵的电影书<青春期>出版了

中国青年出版社25元儿《青春期》的小说和电影剧本导演、田原、宋宁、浦蒲、吴晓亮的青春札记粉好看的剧照,花絮照

《青春期》短评

8分钟前
  • 杭州欧阳娜娜
  • 很差

每个逝去青春的人都对青春期有一种情节吧,可能不是电影里那样,可能各式各样,但相同的是一颗躁动的心。青春期很痛,但是青春期很美、很真。

13分钟前
  • 55555雾悟55555
  • 力荐

喜欢《动什么别动感情》,所以... 。。。期望过高。。。

18分钟前
  • 我就是那女孩
  • 较差

人民真装B啊世界真美好啊

19分钟前
  • yep
  • 还行

只有那个妞儿是正点的

21分钟前
  • 杦枂茉
  • 还行

这电影也太不真实了。

25分钟前
  • 丶凌尘。
  • 还行

两星给女主的~

30分钟前
  • cara
  • 较差

青春就是梦和现实的交替 青涩 甜蜜 绝望 挣扎

35分钟前
  • 新仓薰
  • 力荐

惊讶于男主角的好色程度。上帝,这种人刚开始这样,后面和女主角一起怎么可能这么蛋定。

38分钟前
  • liutian
  • 还行

大烂片

43分钟前
  • ego
  • 很差

青春啊

48分钟前
  • ZHANG
  • 还行

烂片

52分钟前
  • 宇宙少女理查德
  • 很差

怎么观看啊

55分钟前
  • 人丑家穷
  • 力荐

无比矫情,田原全程都在扮演徐静蕾。

60分钟前
  • 赛东施
  • 较差

1小时前
  • 阿秋秋
  • 较差

早起不看书,刷毛微博啊。浪费了50min ||纯2男主||“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另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我遇见你。”

1小时前
  • chocoly
  • 还行

有些情绪..时过境迁之后就再难体会...

1小时前
  • 劉圍觀
  • 推荐

-- 无感ing

1小时前
  • 巴呐呐酱
  • 较差

在人大看的首映,田原和赵赵都在。很一般。喜欢里面演民工的演员。吴明昊依然如话剧舞台上那么逗,老狼也有客串。演后有座谈会,荷尔蒙观众提问并在结束后冲上台要求前面以及合影。

1小时前
  • 青苦艾
  • 还行

粗制滥造的剧情。用青春期的性冲动做噱头。

1小时前
  • [已注销]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