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介绍剧情有误,重述如下。
罗塞尔和弟弟罗尼相依为命。
罗塞尔子从父业在炼钢厂工作,弟弟无业。
老父亲从事有害工种晚年已无法自理,靠罗塞尔叔叔照顾。
罗赛尔有个女友从事幼教工作,两人关系亲密。
罗塞尔酒后驾车出事入狱,出狱后,父亲已故,女友弃他而去随了本地仅有的有政府养老保障的警察。
罗塞尔没有怨言,继续去钢厂上班,一切似乎也都没有出圈。
罗尼欠当地Boss佩蒂钱,佩蒂并不急着要,但罗尼为了不让哥哥为自己还债,逼佩蒂推荐自己冒险参加新泽西黑道组织的地下拳赛,却反而因此让自己和boss送命。
在警察处理无效的情况下,罗塞尔不得不拿起猎枪上路。
这是美国边缘一个被遗忘的工业小镇,没有财富,没有前途,也没有野心。
居民各自找到营生对付完自己的一生。
电影没有讽刺谁,也没有把角色符号化。
它讲了一群有爱心勇于担当的好人,在面对仇恨危机时的无奈做法。
即使被形容为极乐世界的美国,仍然有众多不被人知的穷困城镇,那里的人似乎从没有被体制的优势照顾到,在他们遭受不公的时候,体制也没有办法保护他们。
而他们没有选择把自己的家乡变成丛林,他们安分守己,勤劳勇敢,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来此一世,但仍然追求平静的幸福。
罗塞尔的车祸完全是意外事故,酒驾成为体制给他定罪的证据。
罗塞尔甘愿入狱服刑,乃至在日后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回到事发地向死者哀悼。
然而警察夺走了他的未婚妻,在他的伤口上撒盐说他撞死了人,丢下女人,最后又告诉他对罗尼的死没有办法。
罗尼并不是不学无术的浪荡子,他和哥哥的争吵告诉我们,战争给他的肢体和心灵都留下伤痕,然而国家并没有给他一个归宿。
他不愿意再像父亲一样在钢厂为国家卖命,早早了此一生。
但面对为他担心的哥哥,他最终也做了妥协,只是要求进行最后一战把债还完。
佩蒂是当地的老大,但仅此而已,他不愿意罗尼为他冒险,无奈之下也只好车接车送当起了经纪人……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打算逃离哪做熔炉,一切只是为了生活。
父亲为熔炉献出了生命。
罗塞尔为了回到熔炉前工作,在监狱忍辱负重。
罗尼冒险和黑道交易也是为了和哥哥一样去钢厂工作回到正轨。
面对死亡和威胁,父亲说我有点冷,罗尼说我不在乎,罗塞尔说我要报仇。
他们被剥夺了这么多,却已经习惯了这个国家不去为他们做什么。
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老父的是叔叔;卖命还债,陪同罗尼的是酒吧老大佩蒂;独闯毒枭巢穴,站在罗塞尔身边的依然是叔叔。
甚至最后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的黑道凶手,也是认赌服输,一命换一命的态度。
所有人已经在熔炉里太久,像钢水一样无力改变自己注定要冷却定型的命运。
他们只希望这一过程平静安详,不出意外。
这一点从给猎物剥皮和电影最后的镜头里都有体现。
只有从警察身上,才能依稀看到一点现代社会制度的影子。
所以,叫逃离熔炉,是不符合这部电影内容的。
Out of本来就有源自的意思。
应该叫做出自熔炉,熔炉中走来,甚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更为贴切。
影片非常的真实,没有主角光环,也没有过多的动作对打,但却让人不由得深深的沉浸其中,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所在。
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影片。
影片中嗯男主是一个老老实实生活的普通工人,出狱后本想老老实实的和弟弟过日子,却没料到不甘于平凡和贫穷的生活的弟弟,因为一次拳击交易被害身亡。
而后,哥哥没有像其他片子一样,把坏人一锅端,而且非常真实非常符合实际的杀掉了坏人。
当影片轮换拍摄男主去打猎弟弟打拳击的画面时,当弟弟临死前说着“l don't care ”的时候,当哥哥打死坏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不得不说,导演的拍摄思路和演员都表现的非常好,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深思。
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人的一生,到底是该平平淡淡的过生活,还是要放手一搏。
弟弟就选择了后者,赢了拳场却赌输了自己。
推荐。
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好片。
影片整体的基调沉闷、灰暗,令人昏昏欲睡。
这不是贬义,这个正是那个破败的美国工业小镇的基调。
男主是个钢铁厂蓝领,爱父亲,爱女友,爱弟弟。
正是这些亲情或者说美国传统的家庭理念支持着他过着碌碌无为但安于现状的生活。
男主以为这些就是生活的全部,直到生活将这些全部夺走。
由于受到中国廉价钢材的冲击(影片中是这样介绍的),男主所在的钢厂濒临倒闭,而钢厂又支撑着小镇绝大部分人的生计,于是,小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如此背景之下,有什么能够支持着我们继续乐观地生活?
恐怕只有亲情。
父亲去世,男主哭了,但他没有绝望,因为他还有女友和弟弟;女友离去,男主哭了,他仍然没有绝望,因为他还有弟弟;弟弟被新泽西黑帮打死了,男主没有哭,但他已然绝望。
于是他不再信任体制(黑胖警察),不再信任来自于任何人的任何美好承诺(他的叔叔和酒吧老板),选择拿起枪,自己决定命运。
影片中的小镇是个缩影,大背景是后工业时代美国底层阶级的绝望。
这个小镇让我想起在克里夫兰的日子。
这个曾经的美国工业重镇,如今已荒凉不堪。
大量的空置的破败厂房,随处可见的身背氧气袋的老人,无所事事的黑人青年,诸如此类。
这是美国底层人民的绝望。
工业时代的老去导致大量的产业工人被时代抛弃。
他们依然相信那个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国梦,而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给他们当头棒喝。
美国梦,中国梦,终究只是梦,梦醒后,该何去何从?
最后,贝尔出狱后与女友重逢的那场戏,堪称经典。
单凭这场戏,就足以拿小金人了。
真是委屈的贝尔。
评分不出所料,在这片和谐广袤的生产大队里的圈养动物们是欣赏不来这种美式彪悍写实电影的,虽然这边强拆强奸,把实名举报者用汽车反复碾压致死的事儿一点都不少,但这边习惯了掩耳盗铃一叶障目。
首先这低调奢华的阵容就让我看呆了,且不说贝尔这种神级演技的存在,卡西、威廉、伍迪,戏份很少的山姆也就算了,居然连病床上的那位都是罗伯特杜瓦尔,有更良心的阵容吗?
影片讲述了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国钢铁工人,用努力和汗水努力支撑起整个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实女友。
然而在天意的捉弄下出了车祸,误伤人命。
但贝尔一不怨上帝命运,二不怪社会ZF,在监狱服刑时依旧勤勤垦垦,努力改造,争取到了提前假释。
如果没看过电影我一定以为这说的是和谐的黄种人而根本想不到彪悍的美国白人也有这一面。
之后的剧情是全片的精华,也是圈养动物们最不爱看也看不懂的部分:没有快意恩仇,没有千钧一发,没有配角替死,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的洗礼不会给卡西带上什么免死buff,什么子弹恰好卡在头骨上,贝尔在最后一刻从土里挖出了即将窒息的弟弟之类,通通都没有。
只有现实的残酷和平淡。
贝尔和叔叔狩猎那场戏已经说明了结局,最后贝尔对伍迪所做的,就是经典的狩猎手段。
人类会实现所谓GCZY吗?
至少我不会这么觉得,没有任何主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什么和平民主都不是,只有生存是与生俱来的。
狩猎与被杀,生存与毁灭那才是人类的终点。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电影的重点不是讲复仇,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故事背景设置在像沈阳的铁西,辽宁的鞍山、本溪这样的老工业城市,我想导演关键是要讨论在这样的城市里,老中青几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未来年青人的生活的走向。
新晋导演斯科特算上这个作品到现在一共出来两部片子,这部电影在题材和内容上,甚至连海报都跟他上一部《疯狂的心》惊人的相似。
有雷德利.斯科特为电影坐阵好处就是,能有一票大牌演员帮着捧着这个片子。
相信在东北老工业城市生活过的人肯定都有同样的体会,比较容易和主角产生共鸣。
那里的生活状态好像和外界永远都慢半拍一样,从高炉中吐出的黑烟不意味着蒸蒸日上,而是一种苟延残喘。
对着有伍迪.哈里逊饰演的这种简单粗暴的人物的存在就不感到奇怪了。
年青人们不是选择离开这里,就是继承了父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继续走下去。
而贝尔这样的年青人就属于后者,他对未来没有太多的要求,一面小心翼翼的尊重着那些曾经辉煌的父辈们,一面循规蹈矩的持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而弟弟卡西想要凭自己的力量来主宰自己的命运,结果却没能有丝毫的机会。
这也侧面看到了在这座钢铁之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以后,人们找不到什么能够依靠的了,也只有通过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硬碰硬的肉搏,从而寻找自己的价值。
最后的结局,贝尔也面临着一种选择,是在选择了暴力以后,成为伍迪那样的简单粗暴的人,还是继续苟延残喘的老死在病床上?
这也是导演留给观众的一个问题。
说句题外话吧,我现在逐渐适应贝尔接戏的口味了,他演的电影总带着某种颠覆性。
即便是类型片也有“贝尔式的调子和节奏”。
看看《决斗犹马镇》、《重见天日》、《公共之敌》、《美国精神病人》这些电影吧,没有一部不是打着类型片的幌子,讲述一个晦涩的故事。
这次的《逃出熔炉》也不例外,血腥和暴力的戏码很少,复仇的段落也丝毫不给观众任何视觉和生理上的快感。
但贝尔在整部电影中的表演是放松的,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最接近角色本身的。
再次说句题外话,现在豆瓣的网友真难难伺候,总喜欢把自己装在条条框框中,复仇片就必须得快意恩仇、血溅当场的,稍不按套路出牌,就什么失望、沉闷啊,甚至垃圾啊云云。
一部作品要想走别的路子或是给观众多一种选择都不行,这不是太奇怪了么?
你说电影的主创团队都有勇气不走“万年船”的路线,你们这些看电影的反倒不能有一点开阔的思路么?
反而作茧自缚。
只要看到海报上有什么警匪、悬疑、复仇等字样儿,就得按照你们脑海中的戏码来开演。
幼稚!
如果所有导演都没有点儿性格,专拍你们爱看的电影的话,那电影也就没法看了。
影片节奏慢慢的,背景全部是衰败的美国传统工业,毫无生气的小镇,压抑的钢铁工厂,男主一开始就过着压力巨大的工作,钢铁蓝领工人,父亲重病,弟弟再一次被调去伊拉克打仗,在酒吧看着电视上奥巴马大声疾呼“改变”,但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已经死了,然后醉驾,入狱,回到社会,女朋友走了,弟弟从战场回来却已经被战争摧毁了精神,父亲等不到他放出来的一天就病死了。
他努力地回归社会,却仿佛一切都不如意。
弟弟去打黑拳,死于黑帮手中,警察只说我们无能为力...男主和叔叔自己调查,却也毫无用处,当弟弟的尸体被找到,警察的抓捕行动却没有抓到凶手,男主愤怒了,然后自己把凶手引出来,杀了...记得最后几个镜头,男主举起枪,警察在后面大声喊他不要做傻事,我以为最后男主肯定是艰难抉择然后放下枪,最后心灵救赎神马的,但男主是瞄准,然后一枪爆头...或许这才是结束一切,逃出这个融掉一切过上好日子的希望的大熔炉的唯一途径,毁灭别人,毁灭自己,总比被熔炉融掉的好...
不觉得这片烂,反而觉得这片很好,平铺直叙,画面幽美,卡司强大,能引人深思,启发观众的好片!
会感觉片子沉闷,是因为你没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大部分老百姓都一样,天天在过这样充满挫折的苦逼人生,无趣无奈又无能为力。
男主是个炼钢厂工人,善良、温和勤恳,脚踏实地,虽然一时做错,酒驾出车祸,但他不害怕不逃避,勇敢面对,努力爬出来救人,看到昏迷的伤者一辺喊着可怜的小东西,之后承担责任,即使坐牢被打也仍然乐观开朗。
出狱了,知道女友已转身走人跟警察黑哥交往,他先整顿自己,整修房屋,重拾以前的工作,才鼓起勇氣去找前女友求复合,听到她已经怀孕,想到自己就职的钢铁厂迟早倒闭,不能给她好的未来,他真诚的祝福对方“这真是个好消息,妳一定会是个好妈妈”尊重对方的决定,为对方着想,希望对方幸福,这是真爱啊!
谁不想有这样的男朋友喔!?
跟叔叔去打猎,看着手到擒来的鹿,他不忍心下手,还骗叔叔自己啥都没看到。
但面对杀弟仇人,朝向对方大腿、腹部开枪,果决行动!
最后警察在后面大喊,让他住手的背景下,他仍然不紧不慢的缓缓拿起枪,毫不犹豫的朝仇人脑子开了那致命一枪,那瞬间,我能感受他:『大仇得报,一雪前恥,內心湧來一片前所未有的平和、宁静』但无奈他就是个好人,后面的开放結局告訴大家他不是自殺了,就是活在黑暗里爬不出来(人跌倒是为了要爬起來啊!
您还記得吗老爺!
)贝尓演技炸裂,被他的演绎搞哭好几次,虽然他又折腾自己,把自己搞的干瘦憔悴,海报还是好好看啊!
几百米外就能认出那堅毅的帥脸^_^这种頂級咖位的演员,愿意演译这样底层苦苦掙扎的角色,实在太难得了(反覌国內各种主旋律耍帥角色⋯)一生芭乐粉!!
如此阴暗的题材,应该是拍之前就可以预见与奖项无缘,票房亦不会大卖。
拍成这样,委实是本着想把这样的一件事情讲好的诚意吧。
说的是件小事,本身甚至不值一提,一个人被战争摧毁的人生,一次痛快淋漓的复仇,一段逝去的爱情。
但这就是人生本身,那些等待消息的日日夜夜,自己的亲人生死不明他人不作为的愤恨,没有能够等待下去的爱人,桥上的离别,对自己是简直无法渡过的煎熬,与旁人无关。
整个电影里都是大牌,却没有人身上有之前的影子,大家都生活在那个法律不能企及的小镇里,希望能过只要可以安稳的病死也好却不得安稳的日子。
对镜头的运用尽显功底,音乐亦精心制作,几近无痕的融在整个故事之中,几段分线的穿插令人心惊胆战。
看完看了下导演,发现与疯狂的心居然是同一个……当然是他,几乎用着上帝的视角怜悯的看着世人,说着无法改变必然如此的故事。
看这部片子完全是因为克里斯蒂安·贝尔,影片从始至终都维持着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但在这部影片中这样节奏很合理,也足以表达故事的深意,这样故事在每个高潮发生后能留给观者停下来的思考时间,且回味。
尤其是兄弟二人,一个和叔叔去狩猎,一个为了还钱参加拳击赌博,镜头一直在狩猎场景和弟弟打拳的场地来回切换镜头,都在静静等待蓄势待发,这样交叉的叙事迎来了故事的高潮,罗塞尔在狩猎的时候作为目标的鹿回头看着他,罗塞尔收回了枪,但罗塞尔的叔叔还是捕获了一只鹿,在车后鹿的头部的特写镜头,还有罗塞尔和叔叔一起剥鹿皮的镜头,都预示着罗德尼接下来的遭遇,整部影片的色彩和叙事方式都使得它灰暗、压抑,但影片的结尾就显得不尽如人意了,结尾结束的简单、匆忙。
当罗塞尔得知罗德尼的死讯,之后的报仇应该汹涌而至,而不是戛然而止(不仅仅是罗塞尔给罗德尼报仇雪恨,影片在情感的熏染上都显不足),导演没有继续挖掘影片背后的深意,正如片名一样“逃出熔炉”,一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给观众一个交代。
卡司很棒,演员表演也没的说,拍摄手法镜头运用导演语汇很有味道,充分的表现了背景质感,唯一的败笔就是剧本故事本身。
亦如前面哥们所说,破败的工业小镇,粗狂乡土人情,恶霸,黑拳,战后创伤,底层艰辛,狩猎,家族和江湖……这些都是很好的题材,但一部影片硬塞这些个沉重的东西着实像拳头打进了棉花让人没处给劲。
鄙人拙见应该把内容拉开距离,把焦距对准主题,分清前景背景,该虚的地方就虚,该实得地方就着力泼彩,做出质感,这样反而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一样让大众无从解读……
结局收的真是不好 铁厂 猎枪 让人想起了猎鹿人
又臭又长
故事看过后感觉一般。男主出狱后为弟弟复仇的故事。
贝尔的片子我不看都是满分的。
蛮萧条的小城调子,原声也不错啊,为以上两点打两星吧。。。。
一点也不激情啊……
很好。不知为什么有些人会说这部电影节奏慢。这不是那种要在形式上讨巧的电影,故事推进,人物表演,一路走来都是稳扎稳打。
微血腥,小故事的剧情。走向该紧张的时候紧张。。
给CB和WH的~直接要看睡着的节奏~~~~
太拖沓
伍迪 哈里森的戏路真广,演坏人让人不寒而栗。导演是个想太多的人,拍出来的好人各个都磨磨唧唧的。片中提到在中国出口钢材导致美国工人失业的问题,使我想到美国乃至西方电影似乎更侧重人物和故事,而东方的电影常常就单一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是不是因为西方社会体制相对健全而稳定?
看到贝尔,心中高兴:有演技了啊。然后看剧情,终于忍不住快进……尼玛,再彪悍的演技,摊上个烂本子,也是枉然。中间几处的剪辑倒是干脆利落,可惜了了,唉。
在氛围的渲染上可说是极尽浓烈,也就无视剧情了。
节奏太慢太闷,如果没有心水演员的话估计路人很难看下去吧。前段有些戏很勉强,导致后段感情爆发有点不够劲儿...不过兄弟爱是我的软肋啊!各位表演再多加一星,Bale和Casey太棒惹。大部分都是靠他俩的个人魅力撑起来的,很厉害。
真是贝尔都无法拯救这个片子 前部分太平淡很无趣 后面复仇阶段也不精彩
4星全给演员
简单的杀人片
Out.Of.The.Furnace.2013.BluRay.1080p.AVC.DTS-HD.MA5.1-Nio@CHDBits
大哥为弟弟复仇那点事
剧情节奏太慢 看得要睡着了 为了贝尔大叔加一颗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