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真的好平淡可是到后面却好入心。
就像回味的甘甜一样。
老夫妻之一被诊断出绝症于是妻子决定带着丈夫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久未见面的儿女。
可是突然的造访并没有得到儿女的待见。
三个子女的互相推脱也让老夫妻感到心寒和无奈。
尤其备受宠爱的小儿子也对孤独的老父亲嫌弃敷衍。
另一方面,妻子却毫无征兆的先走一步了。
丈夫得知了妻子的梦想,却为妻子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缘由倍感自责。
妻子为了子女,为了他,为了这个家,牺牲了一生的时间。
丈夫从开始的否定逃避到消极度日到后面的幡然醒悟,决定去实现或者体会妻子做舞者的心境和满足。
当然那么偶然的,丈夫看到了在跳影子舞的优。
两人巨大的年龄差并不妨碍他们的交流。
那种与影子共舞就是和逝去的人全方位无声交流的感觉很玄妙却很真实。
一起结伴去富士山,连续等了一周终于等来了富士山。
我也是第一次得知原来富士山并非想看就能看的。
他会害羞,害羞到连续几天都躲起来。
丈夫一个人完成了两个人的心愿。
看富士山,跳影子舞。
在富士山下穿着妻子的衣服跳影子舞。
最后他也尘缘已了去追寻妻子的步伐了。
他们两人一定都非常快乐,如生前在一起一样,甚至会更快乐。
看完《樱花盛开》 泪花轻柔滚落 惦记着这段台词 女主角:“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你最想怎样度过 ?
” 男主角:“还是愿意每天去上班 只要下班后回到你身边” 突然好想你 想起你说的“明知你累了,可我想见你 想见你” 想起你说的“我在这里,你想听我的声音,我就说话给你听” 想起你。。。。。。
一遍又一遍在心底诉说对你的感激 一个缺乏勇气不敢接受爱情的女孩 因为有你的执着、你的用心 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爱情 懂得接受爱、用心付出爱 有时候 会很害怕会很慌 因为都说美好的东西稍纵即逝 因为都说爱情难敌时间与现实 会变得有点点不知所措 变得很多话不敢直白 一起前行彼此珍惜 握住我 别让我逃离 谢谢你一直把我当做你未来的妻子 我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在乎你 我在用心一步步努力,做一个值得你深爱的女子
我们离不开感情我们需要尊重人生失去了总是会让我们懂得很多然后再去忘记我们通过懂得而收获的再失去再懂得生之渺小生之沉重一览无遗一百二十分钟的人生。
《蜉蝣》:“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悦的一天。
啊,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一对老夫妻,鲁迪和杜丽年复一年生活在一起。
一次体检后,杜丽意外发现丈夫鲁迪身患重病,生命时光所剩无几,强忍悲痛的杜丽决定和鲁迪一起出发四处走走,顺便看看几个儿女。
第一站来到柏林,这个陌生的大城市,然而忙碌的子女,疏离的亲情,非但没让老人们开心起来,反而倍感生命的孤寥。
之后,在杜丽的提议下,两人再次来到波罗的海,一望无际的深蓝色海水让老人觉得至少还能依靠彼此,殊不知,一直隐瞒丈夫病情的杜丽却突然溘然长逝,遭逢沉重打击的鲁迪,不但失去了妻子杜丽,更是失去了今后生活的方向和动力,何去何从,随后,鲁迪决定一人踏上旅途去东京——东京,那个小儿子工作的地方,同样也是妻子生前一直向往的城市。
到了东京之后的鲁迪,一方面要面对失去妻子的孤独无助,一方面要面对小儿子的荒唐自私。
身处异乡,寻着樱花和富士山的影子,鲁迪偶然结识了18岁的少女——优。
优告诉鲁迪,她每天都跳舞,和母亲一起跳舞,母亲去世整一年了,母亲生前爱打电话,如今她就拖着长长的电话线舞蹈,她说这让她觉得每天都和母亲呆在一起,失去妻子的鲁迪瞬间找到了心灵的慰籍,在儿子的冷漠疑惑下,鲁迪悄然约着优一同前往富士山,最后,终于在富士山的山脚下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和妻子一同舞蹈。
影片2008年在德国上映后,曾获当年德国电影劳拉奖银奖,不同于金奖和铜奖的叙述题材,影片淡淡的瞥开了宏大的战争题材以及历史写实,2小时内只描述了一对老夫妻先后去世的家庭故事,节奏缓慢,感情饱满而真实,再加上导演一度曾是小津安二郎的影迷,全片看完总让人联想到小津的另一部影片《东京物语》。
同样是两位倍受冷落的老人,同样是亲情日渐疏离的家庭,同样是一方苦苦守着逝去的另一方,从人物设计,到人物情感,可以说完全模仿了《东京物语》,唯一不同的是《东京物语》的老人在面对老伴去世后只是无奈,只是顺应天命,而这部影片里的鲁迪则踏上了旅程,寻着妻子生前最向往的富士山开启了另一段生命之旅。
‘’既不了知痛苦,亦不懂得爱,那在死中携我们而去的东西,还深深地藏匿。
‘’看完影片后,无意中想到了里尔克的一段诗句。
片中从妻子的离去,再到丈夫的离去,都借助了暗黑舞蹈这一形式。
波罗的海之行,妻子杜丽夜晚梦中对镜独舞,之后阴阳相隔;富士山脚下,丈夫鲁迪身穿妻子的衣服,代替妻子翩翩舞起,之后撒手人寰;东京街头的樱花公园,少女优手持电话旁若无人的舞蹈,一切只为祭奠早已过世的母亲......导演借助暗黑舞蹈静静的叙述死亡,生亦是舞蹈,死亦是。
作为战后在日本悄然兴起的暗黑舞蹈,舞者不仅要夸张的全身涂满白粉,表演时更是要赤身裸体,性别错乱,这种集合了日本传统舞蹈和西方现代舞的形式,需要表演者在舞台上暴烈呐喊,再配合几乎扭曲到变形的肢体语言,借以反映真实生命的死亡和消逝。
此外,影片的叙述角度也非常女性化,非常细致。
例如妻子杜丽的意外离去,这让观众对鲁迪之后生活的走向非常感兴趣,还有片中多次出现鲁迪深夜无法入睡,取出随身携带妻子的衣物,独自轻抚,以及发展到后来鲁迪更是直接穿上了妻子的衣物,间接表现了鲁迪想要延续妻子生命的愿望,等等这些切入内心的细节描叙,更是将整部影片从家庭剧的基调中超脱出来,充分反映出了主角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
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到这部片子的介绍下了在电脑里 一直未看终于 在这样孤独的夜晚 按下了播放键爱一个人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时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的爱 无需多说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 还是愿意每天去上班 只要下班后回到你身边也有时是隐忍的爱你 为你放弃自己想要的人生 只要在你身边 就是幸福想跟你一起看海 没有你 风景就不是风景我们在年轻时相识 结合 生子 一起老去 经历病痛可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离开我于是按部就班 以为生活就该是这样卡尔问 为什么你们以前没有一起来看我rudi滞了一下 然后说 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这一刻 我的泪水汹涌而出就像寓言里修行的蜘蛛一直认为最珍贵是未得到和已失去直到堕入轮回 才在最后感悟最珍贵的是当下拥有的在日常的表象下深沉凝重的爱 因为一方的离去才终于喷薄而出一直以为自己是你的精神支柱如今却发现原来我是如此的依赖你你去了哪里我对你的思念和记忆还都在我的身体里而你 去了哪里****我写不下去了回想电影中的画面泪水又一次凝聚最近泪腺比较发达 每天顶着杏核眼上班有人说哭能缓解压力 哭出来会比较舒服也有人说 哭泣之后体内致使你感觉忧伤的分子会更加发达此时呼出的气都是灰色的是很不错的片子但要在能静下心来的夜晚 才能看得进去很多次失声痛哭当他们在蓝色的波罗的海边穿同一件毛衫当杜莉拥着爱人在宾馆翩翩起舞当rudi说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爱情的话题讲过想讲讲父母与孩子之间我们都是相爱的 这毫无疑问可越是最亲的人越是容易互相伤害说实话 家人来京我也会觉得好麻烦要抽时间陪他们四处逛还要担心他们自己在家无聊出去又怕走丢。。。
很多时候 老人需要的只是陪伴一边看片一边想起在外公去世后我姥姥也常常是这样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很想上去抱抱她
看了一半的时候上了趟厕所 脑子里面忽然想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还会剩下多少时间 所以趁早干吧 想想 如果现在死掉 还有多少最想做的事情没有做 于是鉴定了我走下一步的决心
《樱花盛开》看到一小半的时候就直觉是个女导演拍的,事后爬上网一搜,果然。
判断依据一是每隔一段平凡生活场景就会突然闪入几帧极美的风景,男导演一般不玩这种唯美;二就是这位丈夫的悔过太到位了、太感人了,生活里我们常见不解风情的刻板男人,但不常见善于悔过的,这位老头儿不但努力补了过而且还学会了理解风情和梦想,这也很像是女性导演的美好设想。
这么说有点冷。
要是我不相信存在着这种男人,这个电影对我基本上就不成立了。
可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如你所知,我经常被“美”折服。
当然,也因为电影的许多部分又相当真实,整个是一个奇妙的现实和梦幻的结合体,拿中国电影比,像是杨德昌和王家卫被织到了一起——杜丽和鲁迪老两口数十年如一日的寻常生活、三个子女那种并不虚假但很稀薄的孝心、现代东京喧嚣冷漠的都市面貌,这些部分充盈着真实的细节,像台湾文艺片一样细致耐烦,有一种沉甸朴实的力量,压得住整部片子的阵脚,使得另外那部分美丽的情节(鲁迪在妻子死去后终于知道她为家人牺牲了自己一生的东方舞蹈梦,幡然悔悟,代她远赴日本学习舞蹈、观赏富士山,顺便还和一位东京小孤女结下忘年交……)也显得不那么轻幻了。
沉重和轻灵、实在和幻想被串编到一块儿,就像拿家织棉布和绣花绸缎拼缀成了一件华服,还让人觉得很自然、很美。
虽然是迟到的救赎,但老男人鲁迪在赎罪历程中笨拙地学会了欣赏美、领略玄奥的日本文化、关爱陌生人。
晚是晚了些,比终生不知道好,朝闻夕死,可矣。
上海歌德學院,獨自體味。
親子間的隔閡,人生伴侶借助舞踏和其他日本文化、一個充當“靈媒”的少女而最終達到跨越生死的理解與同在。
作爲導演拍攝的“日本三部曲”之一,影片的情節敘事特别是攝影都表現出向小津致敬的意圖,儘管某些地方用力稍顯僵硬,但仍不失爲德國電影人積極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主演克制而漸生力量的表演,頗打動人…哦,配樂很用心也很棒,無論是西洋樂還是和樂,相關的舞踏表演亦戲亦舞,算是情節內部的推動力,也富有枯寂的魅力。
對了,或在場或缺席的蒼蠅,那些父親母親常說的話語,都是觸人心弦的線索,耐人尋味呐…再次遇到羞澀卻欲交談的Herr Maschinenbau,他身上有種異鄉的歐洲人在文化上難以派遣的孤獨罷…
几十年的相伴,杜丽为了他牺牲自己的一切兴趣爱好,陪着他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当她知道老伴的病情,她一个人承受着将失去至爱的痛苦,带着他一起去走完一段美好记忆的旅程。
久违不见的子女,对于他们的来访无奈而没时间陪他们,虽然子女对于父母也有一定的爱,但是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太自私没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孝顺他们。
杜丽一直是一个浪漫而又激情的一位老人,对着老伴的病情她虽然痛苦,但是还是想用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来结束相互之间十几年的相伴生活,可没想到的是杜丽竟然会比鲁迪早离开人世,这时的鲁迪在痛苦和从没觉得老婆会突然离开他,那种相伴几十年的生活突然消失了,对于一成不变的他简直是晴天霹雳,慢慢他怀着对老伴的思念和悔意,带着她的东西去完成她一直想去的富士山。
鲁迪一个笨拙的老人,对于陌生的国度非常的不适应,而在一位失去母亲的日本小女孩身上,他慢慢的体会到杜丽对于舞蹈的那种热爱,和那种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还有对于美丽富士山的向往心里。
最终他在水边,穿着老婆的衣服,看着富士山,终于和老婆相伴的跳完最后一只死亡之舞,2个人是这么和谐,犹如富士山在水中的倒影一样,和谐的像是一个人,相伴彼此不分开。
丈夫是个钟表,每天准时做着同样的事情,妻子守护着午餐的苹果,下班的拖鞋,默契的拥抱。
他们在光阴里经历着匆匆的生命。。。
一张丈夫的诊断书,让妻子感觉到死亡的临近。
两个人的痛苦一个人承担,我们去旅行吧,让我一起陪你经历最后的生命,死亡。
丈夫仍在弥留时光中安详的看着报纸,而妻子却已变得敏感脆弱,丈夫的一言一语都不再那么简单,火车的玻璃上倒映着一路的悲伤。
老人的生命,总是脆弱无法挽留,谁又能做什么呢?
即使是来自儿女的亲情,再多的词语,也只能平添忧伤。
他们的孩子过着各自选择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事,责任,权利。。。
生活充实勿忙却也掩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
也许他们还年轻?
而忘记了对爱的珍视。。。
妻子年轻时可能会成为一名舞蹈家,但最终却放弃了,她爱他,爱是无限的。
妻子的追求在“舞踏”中得到了最后的满足,他们也相拥跳起了最后一支舞,就像心灵的交流,真正的交流,不需要词语的修饰。
先走的竟是妻子,却也是平静的。
丈夫也理解了妻子一生的追求。。。
老人落寞的走在生命最后的旅程。
也许生命的尽头,剥落一生积累,只需有人在路上和你说,亲爱的,我在你身边,就足够了。
丈夫穿上了妻子的衣服,踏上了妻子向往的地方,爱是存在,你带走了,却也留下了。
在爱中,我们赏樱花,我们继续舞蹈,我一直在你身边,不曾离开。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好看好看求女同性恋们都去看!!!年上太美了😍😍😍😍😍😍😍😍😍😍😍😍😍😍😍😍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跑到别人的婚礼,🧧还能刷卡…..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高潮是你和她在一起高兴的快要死掉的那种感觉年上莫名有咩姨的感觉
夏日戏剧节的吊桥效应。草莓酒、亚美尼亚婚礼、蛋糕上的巧克力面具、海边偷吻、“你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不要放生五千块买来的生蚝啊😭
草莓酒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海边那段简直太暧昧了。喜欢这种克制、点到为止有想象空间的安排。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挺浪费时间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