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5年夏天看的《海上孟府》,无人推荐,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某视频网站看到它的海报和演员阵容决定看一下的。
现在想来,海报中陈冲撑着一把伞,周围是其他主演,仿佛从海上来,又仿佛在气定神闲之中遮风挡雨,为整部戏奠定了一个飘摇的基调。
再说这部剧的名字,海上二字倒过来读便是上海,指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海上孟府也象征着孟家经历的种种变故,如行于大海之上的一艘巨轮,飘摇不定,同时又是以孟府折射那个时代,国家于危难之际,风雨飘摇的岂止是孟家。
故事的主角叫孟文禄,是老孟先生的小儿子,有两个姐姐,排行老三。
剧中他有几个称呼,孟三、小孟先生、孟先生,每一个称呼背后代表着不同的责任,代表着别人对孟文禄的估量与态度,而我则希望他永远做孟三公子。
可是,老孟先生离世,实业救国的理想落在了他的肩上,他只能是孟先生。
孟家二姐已经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份理想牺牲了所有,甚至自己的生命,所以尽管爱,孟文禄却只能对张碧兰说:“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唯有此心,耿耿相随。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隐忍、担当、有家国情怀、注重亲人、不断成长的孟文禄。
毫无疑问,对于这个角色,段奕宏做了最好的诠释。
孟家二姐,由陈冲饰演。
导演说,陈冲的表演无一丝纰漏,堪称完美。
她的一言一行简直可以当作女孩子们的教科书,但又不止于此。
她和孟家大姐一样失去了丈夫却没有一样似疯未疯,没有将仇恨的种子种在自己孩子的心里,而是在老孟先生病重、孟三海外留学未归的情况下扛下所有重担,同九公一起撑起这个偌大的孟府,于是人人尊称她二姐;后来她失去了女儿,一夜白头;最后为了给孟三扫除障碍,她与九公同归于尽。
前来送骨灰的人和孟文禄说:“孟家二姐,奉祀官佩服她是个巾帼豪杰,留了一半骨灰埋在孟林。
”孟家二姐是一个有大气魄的人,所以能将骨灰洒在向来只有男人的孟林。
有意思的是,从第一集开始她就别人称作“二姐”,直到山东邹县的人将她的骨灰送到孟府,我们才看到装骨灰的坛子上贴着三个字--孟文珊。
至此,我们终于知道这样一个顾全大局的孟家二姐的名字。
也就是在这时,一向恨她入骨的孟家大姐与她和解,泪如雨下。
而孟家大姐,我们始终不知道她的名字。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当时的社会,女子出嫁后便不再有自己的名字,直至舍生取义。
所以二姐曾说,如果我是男的,我就是孟先生。
张碧兰,由章婷婷饰演,一个并不是很有名气的演员,可是演得很好。
有人说张碧兰是上天给孟三儿的甜蜜礼物。
她落后却不愚笨,从宁波来到上海,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且阴差阳错和孟文禄扯上了关系,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甚至替他挨了一枪,简直是孟文禄的护身符。
剧中有一个镜头是二人站在桥上先后跳到河里,看到这忽然想这是不是对《泰坦尼克号》“you jump,i jump”的致敬,从河里出来,这俩人湿漉漉的躺在草地上,这是剧中少有的美好场景之一。
让人以为大概就是爱情的样子,因为是你要走的路,无论怎样我都与你同行,生死相随。
最后,在上海战火纷飞之际二人重逢,有人说要谢谢导演给了倾城之恋的结局,这是对人世无常的悲悯,深以为然。
除却他们三个,这剧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人,像九公、榔头、苏沛、罗老虎……看着他们人生路的起起伏伏,看着他们的坚持,看着他们的不得已,不禁要问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注定的吗?
这世间这样多无可奈何之事是注定的吗?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能否举杯高唱: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海上孟府》这部剧是我看过的鲜有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风貌的全景展现(或者是全景仿真?
),编剧试图通过以上海孟府大家族的权力交叠、世事沉浮为主线,展开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整个国家对于现代性探索的思考。
孟府不仅仅是一个具象的传奇大家族,而且是当时时代转折点上整个中国的隐喻。
一个步履维艰迈向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掌舵者。
“海上孟府”却不是“上海孟府”隐喻着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一段泡沫繁华,一段自我脱胎的前尘往事。
以孟府为中心展开互动的各类“上层”角色,穿洋装、住洋房、开洋车,穿梭于十里洋场,外表十足地西化,骨子里却未必亦然。
其内在是代表了中国当时不同阶级背后的文化。
海上孟府的两代传人故事的叙事一开始已经是海上孟府第一代传人的尾声,老孟先生病入膏肓,但是孟家作为勾连整个上海各方势力的资源调度中心,却依然拥有着震撼上海滩的极大权力。
孟家先祖最初以留美幼童身份学得军械制造为北洋派所用,之后这一支迁徙到上海,做成了租界内军工和黑道兼营的家族。
通过后来各方大佬口中对老孟先生事迹的叙述,看出他在上海滩立足也是靠着强硬的手腕谋得上位,从九公陈述自己和老孟先生年轻时候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孟家的崛起其中不乏残忍的原始资本积累。
但是,从体用的角度来看,以上的手段仅仅是孟家的“用”,而孟家的“体”是根植于对孔孟之道尊崇的儒家传统文化当中,孟家是亚圣孟子后裔,孟家家族的属性设定是代表中国正统的思想文化体系源流的孟子的传人,而整个电视剧贯穿始终的是对这一思想体系的传承而不是反叛,以对孟家历代先祖的崇拜为仪式,编剧试图维持传统儒家文化的合法性地位。
海上孟府的第二代传人——孟文禄,这一角色是全剧的焦点,也是全剧的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个角色。
孟文禄的内在斗争,他的整个思想态度、行事处世方式,他的感情发展,无一不体现着挣扎于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张力。
他在美国求学,浸淫西方的现代性思想,他的归来,使海上孟府的命运充满着启蒙性现代化的想象。
实业救国是两代孟家传人的探索,也是中国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对中国现代性的发掘。
即使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社会体系开始受到西方现代化技术力量的冲击,但是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核心文化具有强大的惯性,这样的惯性使仅以技术实现为目的现代化道路在当时成为了一种迷思。
“实业救国”原本作为一种改良的道路,最终成为了孟文禄倾一己之力斡旋于不同势力之间却逡巡难进的遥远目标。
最后,他从一个单纯、执拗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胸有城府、果敢决断的家族掌控者,体现了一种自我的挣扎,这种挣扎背后隐匿的是深刻的中国社会变革。
孟府命运的现代性思考中国对“现代”的拥抱是从“救亡”开始的,从19世纪20年代中叶,救亡图存,成为对每一个时代把握者的叩问,强烈想要摆脱“陈旧”、“腐朽”、“落后”标签的中国,陷入对传统全盘否定的激进,和对西方现代化成果心向往之的思想夹缝里,这时也是中国思想界论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这种急迫的目的性所带来的,是初期不可避免地对‘现代’的简单化理解和工具性追求,这体现为对西方现代性可见的、可感知的和物理层面的模仿,而忽视其对文化与日常生活维度的反思与追问。
”(吴靖,2012年,111页)而孟文禄所代表的桥接封建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现代性探索,多少反映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合法性的坚持,一种中国传统体系内部的自我反思和扬弃,一种披挂着民族性外衣的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探索,即使这样的道路最终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而宣告破产,但是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履行了它的使命,在它历史表演的积累和努力中又孕育了新的生机。
在雷剧满天的卫视荧屏,每年都有很多剧播不了或者播出平台不好,海上孟府就在此类,前几天我在廖凡得奖的作品集当中看到这部作品名,汇集了曾江、陈冲等老戏骨,点开后却被段奕宏沦陷了。
站在黑猪上的黑乌鸦,看到白的就很怪,而这只白乌鸦,在开大烟馆可以赚大钱的上海滩,却想实业救国开办军火工业,以卵击石以一人之力对抗日本,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保护家族留在是非之地,家人却一个一个的离开自己。
段的演技真的很好,很多演员演黑道老大象打手,他声音深沉,风采卓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厚黑演的是那么丝丝入扣,面对家族内外的敌人,觊觎孟家的各种势力,他运筹帷幄,这样的上海滩大佬让他演绎的到位,一个低调的胜利者是不会像打手一样大吵大闹的。
演感情戏时如春风化雨,那一勺杏仁茶甜到每个看客的心里,为了爱人的安全,只要在同一城市,呼吸同样的空气就好。
最可惜的是演员太低调了,没绯闻、不炒作、很多人没能看到,自己欣赏吧。
相比于这部剧的剧情,还有男性角色,其实我更爱的是里面的女性角色。
女主张碧兰是封建时代末期深闺里面的大小姐,长得像雪媚娘,白白嫩嫩,说话轻轻柔柔,每次写信开头就是父母在上,不孝女张碧兰。
虽然传统,但是她勇敢且坚定,不是那种抛弃一切和人私奔不管不顾家庭的人,她明白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做主,毅然决然逃婚也不是为了奔赴男主,而是在上海独立打拼…她说喜欢一个人与你无关,不会跟你走,从此不要见面,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对陈小姐,祝你们幸福。
张碧兰的最大魅力首先是白甜但不傻,她看似不谙世事,但其实很清楚每件事情,能尽量给所有人提供助力,永远没有拖过后腿,无数次的救男主。
大婚前她认为自己即将嫁给烟鬼,过行尸走肉的生活,于是想菩萨许愿希望将男主所有的灾祸和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人谁会不爱呢?
从最开始不谙世事的深闺大小姐成长为行走在上海努力卖烟的有自己生活和意志的独立女性,在学会爱的那一刻也同时学会了放手。
除了女主之外,苏沛也挺我惊喜,她是上海滩陈先生的千金,实则却是交易场上的礼物,随意送来送去,无数次挣扎不敢踏出下车的那一步,但是战争来临前她毅然决然放弃了安定生活,选择在战乱区救助他人…二姐…是一个将一生奉献给孟家的人,我愿称她为孟家的孟先生。
虽然身处乱世,但是圆滑处世,能够在各种晚宴和舞会上力挽狂澜。
前期靠烟馆和赌场撑起来孟家,后面知道男主的实业救国抱负之后也坚定的辅佐,她知道自己成为不了男主那样为国大义的人,但是她愿意支持自己的家人,即使自己的女儿被炸死,她也要把敌人一起带走,为男主扫除最后的障碍。
女主的朋友康妮,无父无母独自在上海打拼,在百乐门当女招待卖烟,她仿佛三毛一样,永远那么的积极乐观,总是穿着一身背带裤,留着满头短发,像一个男孩子。
她会偷东西,也总是说谎话,她会寄希望于赌博挣大钱,但她很善良,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去帮助女主,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去爱一个人,为了爱勇敢奔赴。
罗老虎的前妻交际花,仿佛是旧时代的代表,她喜欢繁华的上海滩,她爱儿子,战争来袭之前她不愿意被时代抛弃,也不愿意抛弃时代,自己吞下安眠药自杀…大姐…她的一生就是个悲剧,嫁给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却想要杀了孟家全家,新婚当天丈夫被父亲打死,从此以后余生每一天都将仇恨寄托在儿子榔头身上,将儿子变成了一个牺牲品,自己也疯疯癫癫,大姐,二姐还有男主他们之间有尔虞我诈,也有阴谋暗杀,但兜兜转转最后又会彼此原谅,这种亲情很复杂,也很真实。
好亲情,我最羡慕也最喜欢的就是女主那一家的亲情,父亲总是用奇怪的口音说着之乎者也,女主听唱片,不再轻声细语,也只是口头骂一骂,满嘴迂腐的下面又怀着对女儿深深的爱,母亲总是又严肃又忧虑的望着女主,里面也都是爱…就是这样的家庭才能养出女主这样的孩子,父母给女主留出了一片心灵净土。
女主这么好,单纯善良又不失勇敢洒脱,谁跟她待在一起都会觉得这是心灵的栖息地,我都开始嫉妒男主了,当然男主也很好,只不过身处乱世,偌大一个上海滩,身边所有人都在沉沦,也在努力把他拉进沼泽,他奋发过,也沉沦过,时事所致,事事不顺,想要建造兵工厂,实业救国,用武器武装军队对抗战争,但到最后也没有成功,所以这不是一部有爽感的电视剧,男主最后也没有建成军工厂,可能有人说这是最窝囊的男主,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国家不起来,个人就很难发展…男主将雄心壮志给了国家,无时无刻不致力于强国,将自己给了家族,无数次被打倒,又无数次回到上海滩守护孟家,他将心给了女主,因为那是他唯一一片净土和救赎…而女主值得,他也值得,最后的最后,战争爆发,国破家亡,而孟先生和张小姐终老,也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这部剧的感情戏很少外露,澎湃都藏于心间,才是最动人的。
都说这部剧是中国版的《教父》,在我看来,大抵只有前半部分算得上是,而后半部分,国难当头,已经不再是帮派势力之争,凡仇恨、杀戮和掠夺上升至国与国之间,家族的悲剧与个人的壮烈都沦为熊熊烽火之中的一撮尘土,往事随风。
想要在乱世里想做一个英雄,在无能政府,无力人民,无良汉奸,无耻侵略者中遗世独立,实在太难了。
孟文禄真正做到了吗?
我觉得他做到了,也不算是完全做到了。
毕竟,在炮火攻击、瓦砾横飞的战乱中,孟家……不复存在了,孟先生这个曾经叱咤上海滩的名号,也绝于海上了。
我很喜欢段奕宏,喜欢孟文禄这个角色。
曾经在看完《教父2》的时候写麦克“孤独尽头你是否惶恐?
漫漫长路终究只你一人”,对孟文禄一样适用。
身在乱世,肩负家族命运,国难在前,先有国而后有家这是孟所追求的。
所以这个角色,注定被赋予孤独,步履维艰。
仇人一个个被杀掉,孟的家人也一个个消逝,最后心底里还能剩下什么呢?
是漫长无边空虚又深邃的黑夜啊。
如果人生能重来,你还会选择孟文禄这个身份吗?
不会?
骗你的,人生才没有如果。
孟文禄这个角色,同时拥有大人物的悲怆和小人物的凄然。
在上海滩运筹帷幄,沉稳冷静,手段很辣又带着一颗慈悲的心。
在这点上我觉得孟文禄跟麦克柯里昂就不尽相同,孟文禄给自己留足了理由不杀榔头,榔头不领情而已。
麦克杀他哥哥,是他的心已被磨砺得刀枪不入,没有一寸柔软了。
而最后一集,当心底里那份感情再也不用藏掖,在炮火连天,四处废墟之中他一声一声的喊着爱人的名字,一处一处的寻找爱人身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凡人,没有不无所不能,也没有沉着冷静,在那一刻,我坚信,他只想守住这一份霍乱时期的平凡爱情。
张碧兰这个姑娘我也是很喜欢的,戏演得很自然,不做作。
少有民国戏能出一个像她一样兼备清淡,深情,且不作的女生。
剧中的感情戏很少,却很动人。
海上初逢,孟府生情,江南惜别,上海绝恋。
这四个部分占了大概不到一半剧情,每一幕都像最后一眼,每一次牵手和拥抱都像在告别。
与国难相比,个人感情就显得轻如鸿毛了,多深沉的爱意都要被深埋,孟文禄懂,张碧兰也懂,因此两人在上海,就那么一次碰面,那一日,相爱得好像下一秒就是末日。
不见面,但不是不想念,不寻找,不代表不惦念。
虽然剧里没有说,但我才不信孟文禄没有暗地派人保护张碧兰。
爱而不能相拥的感情,最戳人,可孟文禄和张碧兰,让人又难过又触动。
就好像这部剧在对读者说,你看啊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呼吸同一片天空下的空气,阅读同一时刻的报纸,就好像两个人真的在一起似的,怪叫人安心的。
“唯有此心,耿耿相随”是上海即将沦陷时,孟文禄留给张碧兰的书信,这一句,才真正是倾尽了一生的情。
终于能够说出口了,观众都为之舒了口气,胸口那只塞子被拔出,太多情绪随着那首《魂萦旧梦》流泻而出,蔡琴唱“青春一去,永不重逢,海角天涯,无影无踪,燕飞蝶舞,各分西东”,背负太多责任,终有一日可卸下,可感情埋得太深,真怕一去不返,就像那易逝的流光。
“孟文禄张碧兰终老“一切不完美中的最美,就是这部剧最好的归宿了。
首先,演员太赞了。
只在电视上瞥了一眼,刚好是陈冲、曾江和廖凡的对手戏。
这几个人立即调动起了好剧雷达,于是马上网上搜来看。
最爱陈冲,举手投足的风韵,就连杀伐果断的大将之风中都带着小女孩一样的娇羞。
而这两者居然也毫不违和。
自带着让人觉得亲切,迷人,又不由自主的想要对她恭敬喜欢的气质女主张碧兰也很讨人喜欢,尤其是最初不谙世事的地主家大小姐的样子,可以说是娇蛮得恰到好处的典型了。
罗老虎那个人狠话不多的搭档,相当招人喜欢了。
让我一直在脑内酝酿给他们剪一支《懂你》不过,冲着演员看下去,投入到剧情中之后,越看越觉得…难以言喻。
剧情的硬伤太多了。
首先说江湖各位大佬的能力,堪比复联里各位英雄一样忽高忽低忽强忽弱。
早知道榔头要捣蛋,还是任由他控制住了孟家(所以如果说二姐那么有权威,这是怎么做到的);美其名曰救榔头一命,结果就是把他流放到荒岛上变野人?
嘴里说着一家人不能杀死所以这是干嘛呢?
关键是还被人轻而易举就给带回来了(带回来的理由也站不住脚,回来之后的榔头也没干什么“正经事”反倒很怡然自得的买房子置地泡舅妈);漕帮老大牛气哄哄的出场,小孟离开上海回来上海都是他鞍前马后唬得别人不敢动,结果后面就突然消失,难道被日本人灭了吗?
;洪帮老大更可笑,出场时候以为是大杀器,出手就逆转了小孟的危局,结果明知道榔头对自己恨之入骨居然还跟他单独相处然后就这么死了(进出洪帮老大院子不是需要搜身的吗??
榔头的枪是天上掉下来的?
杀了人还能大摇大摆的走出去,洪帮人死绝了还是榔头会隐身啊);洪老大手下,李先生身边那个卧底小弟,出场徒手捏碎玻璃杯,牛的一批,结果只干了一件告密的事儿,后面也完美消失——如果告密有用的话要武力值干嘛;罗老虎当街杀了秦先生的纨绔儿子,他爹居然等到老虎咬到喉咙了才知道(而且居然还有时间让老虎联系搭档,杀到秦先生住所)说好的威震上海滩呢,说好的以绑架为生的黑恶势力呢,为啥人家孟家没影儿的蛛丝马迹人家都知道,你儿子死了都一点儿动静没有;石原(呵这个姓)早就说被撤职了,然后直到死都还在岗敬业。
我以为能看到第三个日本特使跟小孟斗智斗勇呢;洪帮人都是死的,青帮面都没露,不管上海滩有多少大佬,对付孟家都只能用榔头,这是什么鬼设定;然后这个榔头也是个不长脑子的,舅舅一句话就给哄出门被人搞死了,早这么乖还替你娘喝什么药啊?
;发展到后来我已经不记得陈先生这个人到底想干嘛了…他好像除了提供了自己的女儿硬生生延展出了一条感情线,以及给孟家提供了钱和船之外,就没干嘛了…;小孟是学枪械制造的,几乎没有用枪防身过。
ok,我没学过,读书少,大概人就是只管做不管用吧;最要命的是读书会。
看起来赶回来救孟家的也就从头至尾三个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叛变的马奎(马奎这个名字就不太适合忠心的角色吧),所以说百年基业的孟家读书会,那些各行各业的牛逼人士你们都在哪儿啊!
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现身了啊另外,逻辑矛盾也是…一言难尽。
孟三上一秒还在因为颓废被二姐骂,下一秒奉祀官来了突然就表示他要把军工厂运到武汉去,就好像这个计划已经在他脑子里盘旋很久了一样。
奉祀官是来喊开始的吗;榔头一直在要不要杀舅舅的态度上表现出非常奇怪的立场变化。
一出场就表现出一副要舅舅回不来上海的狠样,下一幕就开始犹豫说不想弑亲说是大逆不道(同理陈先生上一幕还在劝榔头不要杀孟先生留着有用,转脸就不管读书会的秘密要他赶紧杀了小孟);国军时而威慑力十足,时而???
最后逐一安排后事的小孟都进到国军营地了,那几个日本便衣到底是进来了还是没进来啊?
不管怎样,是不是国军可以直接安排武装押运给送出上海啊?
打都打起来了,不怕什么再增加矛盾了吧?
;读书会什么用都派不上,却被渲染成了最大的宝藏;张碧兰这么曾经名满上海滩的孟三绯闻女友,日本人宁可大费周章的绑架这个要挟那个,也不肯在这个小姑娘身上打主意,可以说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典范了配音也是风格迷幻。
不是很懂配音导演想表达什么,还是说电视剧里那些明显业余到姥姥家的台词部分是用电子音合成的?
怎么能说的那么平板机械拖长音呢?
情绪一激烈就会演,好好说话就棒读念课文,这是什么操作。
陈苏沛 张碧兰 孟三 这三个问题最大,排名分先后!
听得人忍不住想给他们加上抑扬顿挫剧情设置沙雕,小细节各种吃了吐,台词傻白甜(不是)某些台词太过直白粗暴逻辑浅薄,整体,不满意。
不会再看了,也不会再推荐其他朋友看(在刚看到前几集的时候推荐过两个朋友,请你们原谅…)
海上孟府里的人物各有特色,耐人寻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来说说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配角吧:关于九公关于九公,我很喜欢@苍茫的原野 给的评价:他是最大的忠臣也是最大的叛徒。
在前面群狼厮杀的时候,他是隐藏在黑暗里的那头孤狼,眼中亮着肃杀的光。
他在幕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暗中毒杀了曾经最敬爱的主子,他操纵着榔头造反,他下狠手杀二姐,他让两代孟先生的事业几乎毁于一旦。
他背叛的那么彻底。
然而,他也是最大的忠臣,一直到最后他都忠诚于孟家,忠诚于这份他九死一生,舍却个人幸福拼来的家业。
对这份家业他从未背叛!
这份家业得来如此不易,然而两代孟先生都可弃之如敝屣,这种理想这种舍弃,九公完全不能理解。
相对于几乎可以说是圣人的两代孟先生,九公只是个普通人,他不舍得这份家业。
他也不是爱荣华富贵,他也不是要个人享乐,他甚至不是要权势力量,孟府给了他最高的尊重最大的权利最优厚的待遇,他本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要的不是这些。
他爱的是这份他付出一生心血的家业,那是他的爱人他的理想他的全部。
他不舍得啊。
他不允许任何人动它,老孟先生都不可以!
为任何神圣高尚的目的都不可以,为此他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九公这个人物我喜欢,够狠!
--------------------------------关于榔头榔头这个人的确让人印象深刻,可是我却没法喜欢他。
倒不是说他是个反面角色所以我不喜欢,而是他坏得不够爽。
他是孟先生的嫡亲外孙,可惜父亲却被外公杀掉了,还有个疯子的娘。
可想而知,他在孟府中是个不让人待见的人,像他说的“我就是个多余的人”。
所以,他就成了替孟府做“脏活儿”的。
他只有做一条替孟府拼命的狗,才有人正眼瞧他。
因此,时机一到,他就反了。
他多次和孟府做对,几次似乎把咱们的孟少逼上绝路了,可孟少总也能绝处逢生,从从容容优优雅雅地就反败为胜,把个榔头衬得成了个跳梁小丑。
最后榔头一败涂地,他没能给他的娘好日子过,他的兄弟背叛了他,他心爱的女人嫁给自己最大的对头。
榔头为什么会失败?
他不够狠!
说实在的,孟府里的其他人: 九公,二姐,孟少,甚至他娘,都有一股子决绝的狠劲儿。
九公为了保存那份他挣来的孟府的家业可以决绝地佛挡杀佛,神挡杀神;二姐为了保护三弟可以决绝地与九公同归于尽;他娘都可以为了复仇杀自己的亲弟弟;而孟少为自己的救国理想可以决绝地捅自己三刀可以放弃爱人可以豁出性命。。。
榔头能做什么?
他是替孟府做“脏活儿”的,他的手上沾了最多的鲜血,他才应该是最冷血最狠的那一个。
然而,他不是。
在应该杀舅舅时,他犹豫了;在应该杀龙娜时,他犹豫了;甚至当他心爱的女人哭着求他带她走的时候,他也犹豫了,不仅犹豫,他彻底退缩了。
榔头败了,因为他不够决绝。
好些时候我都替他惋惜,狠点吧,杀了这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带着苏沛走吧。
他的犹豫,让他有一些真实有一些人性,却不能让他成为一个可敬的对手。
孟家的人都是狼,而榔头始终是一条丧家犬。
他一直挣扎着要出人头地,然而直到最后也没能让人看得起。
榔头败了,因为他其实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在那黑暗的乱世里,他茫然的左冲右突,没有方向没有光亮,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死去。
-------------------------------关于苏沛苏沛是只笼里的金丝雀,哦不,按她自己的话说,应该是栏里的大肥猪,养大了要宰来卖的。
她的父亲把她当成一个可以交换更多价值的物品。
她锦衣玉食,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却没人把她当人看,她的未婚夫孟少也一样,按孟少的话说,他那个新郎是用来换机床的。
对于她的命运,她曾反抗,崩溃,却无力挣脱,直到最后。
她六岁就与孟少定亲,那么她爱孟少么?
她说是的,她喜欢上了孟少。
孟少被人暗杀时,她动情的说恨不得中枪的是自己。
那么,她喜欢的是孟少的风度才华,抑或是家世钱财么,未必。
孟少刚出场时,任性叛逆,宴会上把权贵都得罪遍了,冷落她,对与她的婚姻很排斥 。
然而,苏沛却喜欢上了他,她对榔头说,你们都一样,而孟少是不同的,他不会照你们说的做。
她爱上了孟少的我行我素,恣意妄为。
然而,这是一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单恋,孟少从头到尾都没有正眼看过她,她的美丽优雅贤淑在孟少眼前是透明的,孟少的眼里只有他的张碧兰。
没人把苏沛当人看,除了榔头。
苏沛和榔头的感情看似是一个富家小姐和下人相恋的桥段。
然而,这个“下人“不是善良勤劳的小伙儿,他是个坏人 。
苏沛家世富有,纯洁高贵,而榔头身世卑微,满手肮脏血腥。
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么?
不尽然。
榔头是唯一向她示爱的人,被人爱被人珍视的感觉那么好,她迷惑了。
她知道榔头是什么样的人,榔头的离经叛道让她觉得有点害怕却又心向往之。
她认定了榔头是唯一可以带她走出那个樊笼的人,她不顾一切的去找他,让他带她走,哭着求他。
可惜,榔头让她失望了,榔头放不下刚到手的荣华富贵。
后来,榔头死了。
她发疯似的哭闹。
与其说她伤心榔头的死,不如说是发泄心中的绝望,这个吃人的富贵樊笼把榔头吞噬了,也吞噬了她最后一点幻想。
与其说苏沛爱过孟少,爱过榔头,不如说她爱上的是自由。
她那向往自由的心先后被孟少的叛逆和榔头的叛道所吸引,她把希望寄予他们身上,直到这个幻想破灭。
说起苏沛,我总会想起泰坦尼克号里的Rose, 同样一个被富贵锁死的女孩,Jack拯救了Rose, 不仅是救了她的命,而且是她的灵魂。
他给了她自由。
最后,榔头死了,苏沛却真正的活了。
苏沛终于拯救了自己,她挣脱了父亲,奔向了兵荒马乱。
在那炮火硝烟中,苏沛尘土满面,衣着凌乱,却整个人都发着光。
她会坚强的活下去,但哪怕下一刻就死在战火中,也是值得的。
生命和爱情算得什么,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倾城之恋 -孟少的爱情这是一个落难贵公子被小家碧玉所救的老桥段,但我还是被感动了。
他在她的病房外,红着眼,嘶着声,困兽般大喊“她如果死了,你们谁也别想从这里出去。
”她逃婚,孤身一人漂在上海,只为了和他在同一所城市。
她说“这是他走过的路。。。
” 我爱不爱他,是我的事,与他无关。
他要送她离开,因为他们没有未来,“我这样的人哪有一辈子好活“。
她跳车,攀到桥栏的外面。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翻身过桥栏,和她站在一起,然后纵身一跃,入水。
你跳,我跳。
爱的苦,和你一起担。
在他决心赴死的前夜,他在她的门前坐了一夜,只留下一张便笺。
那是他对她唯一一次的告白,也是告别。
“剔骨还父,割肉还母。
唯有此心,耿耿相随”。
她把他留给她的逃生钱都拿出来,就为了见狱中他一面。
她说“我来埋你,我来为你哭”。
你什么都没有了,但你有我。
硝烟四起,炮火连天, 他在千千万万奔逃的人流中一遍遍喊着她的名字。
世界崩塌了,我也要找到你。
最后,满身硝烟的他终于站在满面尘土的她的面前,拥她入怀。
整个上海的陷落就是为了成全她的爱情。
倾城之恋,此生何憾。
其实从一开始就觉得挺精良的。
但,虽然男女主有成长,人设确是太不讨喜。
后面尼玛还真是好看啊,其实都不用很后面,也就几集罢了。
对不起,之前是我太大声了。
20241012 男女主之线 我愿意称之为浪漫 比如结婚礼物这里 从「不愿意送」到「送你什么才是最好的 送什么都不为过」「你要的不要的都给你 全世界买下来是送你的结婚礼物」20241014昨天看《海上孟府》他们俩在一起的情节。
虽然不是特别喜欢孟文禄拒绝张碧兰这段,也不太喜欢张碧兰跳桥,有一种上赶着的感觉。
不过张碧兰说的话还是可圈可点的。
而实际孟文禄说的“心死了”,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表白了。
而孟文禄表达的当时让她来送他的机会,指的就是他是想带张碧兰走的啊,只是选择权交给了张碧兰。
他虽然在美国留学多年,但即使再爱也无法轻易做出抢亲的事儿,这是一种克制。
而选择权交给张碧兰,让她决定她的终身,这是一种尊重。
这怎么不能说是一种极致浪漫呢。
当下其实并没有多震撼。
但今天起来没想到竟然都觉得心动不已。
真的后劲很大了。
这就是真爱,很温暖,很美好,很意犹未尽。
同时也为这同时双向奔赴的伟大所震撼。
20:40菩萨知道付钱牵手那里我看了几遍 真甜炸了 好甜好宠自从他俩在一起了 我是连1.25倍速都舍不得开了谁知道两分钟后就be了😭20241021 22:14“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唯有此心,耿耿相随。
”请问这是什么高级表白?!
“我爱你!
你是我老婆!
”“孟文禄和张碧兰终老”「全剧终」我的天 我真的好想看他们婚后的幸福20241101昨晚梦到他俩了 真的还是一样的甜 没想到糖后劲也能那么大最后看13分钟预告 回顾那些过往的时候 在想 如果都知道这样的结局 还会这么斗吗可是啊 我们的人生不都是这样吗 明知道最终的结局 依然有着那么多爱恨情仇20250114回顾发现有些情节和《来不及说爱你》有那么点像:女主几次救男主,第一次是帮男主躲过追杀、第二次是挡枪;女主为救未婚夫求男主;男主设法逼退未婚夫;男主都有个被至亲逼死丈夫的姐姐;男主都要在事业和爱情或者国与家之间做选择;都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定情信物名表;一个是盆兰花,一个是碧兰……那啥 是缝合改编扩充了三年前的爱情故事吗 不过 这个爱情故事 我磕没想到11年前的剧我会这么磕 是了 真爱从来与发生时间无关
时光斗转星移,随着二战战事的不断恶化,德国从开始的进攻转为防守,最后转为全面防御。
1944年12月份苏军的装甲集群突破施劳弗高地后势如破竹般的包围了柏林。
1945年3月底,苏军的包围圈将柏林分割成若干个区域。
德军残存的装甲部队在万般无奈之下扒出来已经放在博物馆里几十年的一战坦克谢尔曼M1型,没想到这辆老掉牙的谢尔曼M1型坦克却创造了历史。
1945年4月21日开始,包括国会大厦蒂尔花园周围很大一部分区域都笼罩在了苏军的重炮下。
在这个包围圈内唯一能为德军提供炮火援助的就是那辆已经残破不全的谢尔曼M1坦克。
这天清晨,在指挥官鲍曼上校的指挥下,这辆孤零零的谢尔曼M1型坦克像一名高举着利剑的条顿骑士一样沿着大路勇敢的向苏军阵地驶去。
到达指定位置以后,在两分钟内向位五公里外的苏军阵地射出了七百余发高爆弹,穿甲、爆破、燃烧瞬间完成,一时间苏军阵地被打成一片火海,据事后统计,此次开火共造成苏军伤亡7000余人,各型坦克300余辆,各类火炮200多门,各种车辆600余辆。
创造了整个二战期间坦克单车最辉煌的战果纪录。
据在当时炮火中幸存苏军老兵库什金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道:“当时我们被吓呆了,我们的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手忙脚乱。
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是德国人的什么在轰炸我们。
炮弹太密集,以至于我们后来知道是一辆坦克在开火时,简直不肯相信——什么玩意有如此威力——88毫米的MG43吗?
” 就是4月21日谢尔曼M1的反击使苏军的进攻整整停滞了一周。
在随后为期一个周的抵抗中,附近至少留下了800辆斯大林-2和T-34的残骸。
这些都是德军这辆谢尔曼M1的战果。
在1945年5月1日的时候,德国守军在这辆谢尔曼M1的掩护下进行了最后一次突围,但没有成功,因为没有了后勤补给的德军打光了所有的炮弹。
为了避免这辆谢尔曼M1落入敌手,德军士兵用了500公斤TNT引爆了它。
战后,回忆这次战斗,朱可夫元帅依然心有余悸:“在柏林的中心地带,我军曾遭受剧烈的袭击而被迫停下了脚步。
敌人一辆一战时的古董坦克对我们的装甲部队进行攻击并造成严重损失。
...........它是柏林市的主要防线。
”
直说了,陈冲、廖凡还有几个老演员演技在线。
老段的话,不知道是角色深度受限还是其他,发挥一般(也可能是我对他期望太高了)。
老段发挥也就这样了,但是女主是真的接不上戏。
此外,节奏拖沓、叙事不清,以及摆脱不了玛丽苏的情节。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刚看了《我的团长我的团》所以看这部剧的时候落差好大
和我妈一起看的,确实拍得很好…
剧情进展非常地慢,是倍速都无法忍受的程度。一直在讲无关紧要的事情,几句话就能交代的事情拖老长。
陈冲和曾江对戏好看。反派悲剧角色塑造得比正派好,廖凡和何音演技撑得住。老段在这里还是袁朗的演法。
导演的愿景和能力隔了一道深渊。剪辑支离破碎,一流演员,三流导演。泰坦尼克号的镜头和其它影视剧经典配乐的乱入真让人大跌眼镜,让人怀疑导演能力不够之外,根本是在敷衍。
我就是来看谢尔曼坦克的。
我都不知道咋看完的。这是个挺好的故事,但是编剧和导演拿不住,不会拍也不会写,只会拖。本来撑死二十集就能讲完,孟府的内斗毫无逻辑,冗长混乱还窝囊。一些配角的戏份倒是很出彩。
廖凡演技真不错,段奕宏,你别演什么都一个调调好吗,剧情没有逻辑,硬伤
有陈冲所以看了几集 剧情太扯 看不下去
廖凡的匪气。
大国小家,家国抉择。
聊聊几笔就把一个好的老师的形象表现出来了 老段还是当年那个袁郎,而三多已经变成了今天的张碧兰。很少剧目你能看到精彩,这部剧很多值得回味
看了十集看不下去了,愿内娱再无装逼剧本
有瑕疵,头重脚轻的,本来是重情重义的好剧,弄成小瘪三当大老的乱迷
廖凡是我的审美死角 就算有老段 陈冲也救不了
年纪越大,越喜欢悲剧了。因为明白了一些人性的人生的真相,因为明知悲剧还坚守的人更能赐予我们力量。时代的一粒微尘,于个人就是一座大山,怎么办?各自勇敢地发光,为了家,也为了国。他俩每次告别都像永别,但从未忘记隐忍含蓄隽永地相信爱付出爱。
最近被段奕宏迷得五荤三素的,一直花痴啊啊啊啊
特别讨厌在言情片里插国仇家恨的戏码→_→以前这种片顶多也就俩女的,显得特别铁汉柔情,如今连个喽啰都要给安排个三角恋,太娘炮了。现在的男演员真不行啊,真的拍不出举重若轻潇洒自如的感觉了,怎么看都只有浮夸做作装逼而已。
对他人充满恨意但内心正直的榔头和追求自由的独立女性苏沛,这两个人真的很好磕!!比男女主好磕多了救命
剧本太tm扯了,可惜了一帮老戏骨
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