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没看过老版的魔女嘉利,很多人喜欢新老做比较,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毕竟相隔这么多年,无论从电影技术、欣赏水平以及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上都是不一样的。
新版“魔女”最大的改变其实就是嘉莉的主演科洛·莫瑞兹,看过她的第一部片子就是从《海扁王》开始的,原本重口味血腥打斗的小萝莉,竟然一下子出落成一个翩翩少女,目光中充满了忧郁和恐惧。
心中不由得一惊————萝莉长大了,而我也变成大叔了。
科洛·莫瑞兹主演的电影从《海扁王》开始就走了重口味路线,而这部“魔女”也没有让观众“失望”,仍然延续着重口味:从一开始出生,再到最后的杀戮,电影的一头一尾都给人恐怖之感。
隐约当中,电影还透漏出“魔女”之所以成“魔”,其实是受其家庭的长期影响,从她的母亲在店中与客人聊天都要把大腿扎出血的那一段就可以充分展现了。
校园欺凌只是诱因,“宗教”才是她成“魔”的根源。
科洛·莫瑞兹其实长的并不算漂亮,但却很有特色,虽然已成熟,但仍然有着萝莉时的杀气。
正常来讲此电影我给6.5分,但因喜爱原来的萝莉,并且她的表演真的没有让人失望,所以给7分。
题目就是感想……如果当妈的不是那么神经质多好……母女对话的字里行间透漏出好像母亲是非自愿当妈的,但无论怎样也不至于这样对待女儿……没看过原著和旧版,这里觉得苏的立场很费解。
这版本的苏作为好人出现,发生浴室事件的时候苏的反应是正常的,被弄脏衣服的第一反应是感到讨厌,然后嘲笑嘉莉连月经都不懂也能理解。
之后苏觉得自己做错了,但就算是觉得对嘉莉有亏欠,想弥补,也首先会跟嘉莉道歉吧?
(她到舞会出事之前都没有道歉过,就算当面道歉会尴尬,发个短信什么的也可以吧?
),而且怎样都不可能让自己男朋友跟对方去舞会(最多介绍别的男生给她。
这个毕业舞会对于她们来说很重要啊)。
虽然苏在舞会前也多少知道自己怀孕了,但对舞会没影响吖。
总之,在浴室事件之后,苏的行为都难以理解。
旧版的苏大概是主动策划陷害主角的?
应该是这样比较合理吧。
嘉莉害自己被批评,然后连同别人让嘉莉出丑。
还有一个吐槽点,苏接到信息知道那个女生大概想整嘉莉,第一时间不应该是开车过去,而是首先打电话给当时在场的男朋友吧?
当然,旧版没有手提电话,但这个版本……
坦率地说,经过「萝莉」的阶段后,科洛·莫瑞兹的发育情况并不怎么尽如人意,在稚气逐渐消散的同时,略显粗壮的骨架慢慢凸显了出来,较宽的脸型和肩膀令她和「娇美」或者「纤弱」这样的形容词渐行渐远。
不过,外貌只是演员的一个方面而已,关键还是要看演技。
在这部《魔女嘉莉》中,能和多面演技派朱莉安·摩尔联袂合作,是科洛极好的学习机会。
十六七岁既是进一步提升技巧的黄金年龄,也可能是一个分水岭,演员的转型与角色的定位都将在二十岁左右有个大致的定论。
《魔女嘉莉》源自恐怖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迄今有过三个版本的电影,最早最有名的便是1976年的德·帕尔马版,由于没看过另两部老版,因此无从比较个中优劣。
从这部新版来看,大体上是个形式大于内容的故事,这样的青春校园类恐怖片在七十年代或许尚有新意,但放在时下却显得十分平庸。
不仅配角趋于平面化,连主要角色的塑造也很一般,至少嘉莉母亲对宗教的狂热就交待得没头没脑,让人一头雾水。
另外,作为恐怖片,本片的氛围渲染做得相对失败。
尤其是斯蒂芬·金小说中那种渗入毛孔的恐怖或许只有读过原著才会有充分的感受,而当以视觉来呈现时便差了不少味道。
高潮阶段嘉莉的大爆发是相对而言比较出彩的部分,受到学校与家庭两方面压抑的小姑娘浴血成魔,终于露出了可怕的「獠牙」,那个连续毁舞厅、拆街区的场面即便跟超级英雄比较也相差无几,让我联想到MJ的那首《Blood on the dance floor》。
但说到底,这也只是视觉效果的徒然堆砌,而丝毫没有带来恐怖的效应。
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一部想借科洛·莫瑞兹的人气来获取票房的翻拍作品,既然是小成本、小制作,自然也不可能精益求精了。
我看电影总是仅仅是冲着某个目标,某个吸引人注意的演员,音乐,或者人人好评的剧情。
比如这部新版的魔女嘉莉,纯属冲着当年超杀女的面子来的。
科洛莫瑞兹,好莱坞著名的血腥萝莉,美貌与气质兼得,有她所加盟的片子,无论怎么说,也不会失望吧。
第一幕以嘉莉母亲一副痛经模样作为开篇。
女主嘉莉在学校受尽欺负,来了姨妈被人拍,等待母亲时被男孩逗,被任何人骂作怪胎,生活受尽屈辱,视频被上传,生活灰暗不见光明。
靠谱的体育老师伸出援手,欺辱她的女生苏意外醒水,嘉莉意外发现自己与生俱来的强大能力,百度一下,加强练习,从嘉莉1.0升级到了嘉莉2.0。
作死的克里斯保持原态作死得依然如此原汁原味,即使嘉莉的权力受到相应的保护,亲妈也处于某种令人可怖的状态,这一点还是很值得品味的。
近乎病态的母爱,鲜血与尖刀,一个好端端的家竟充斥着恐怖与阴森。
不过所幸的是嘉莉的悲惨生活中依然有善良存在,齐刘海看起来很嫩的体育老师,突然醒水的苏,虽然只是绵薄之力,多少为少女的世界增添了光彩。
至少在这样一部逆袭电影中充当了类似于队友的角色。
小帅哥汤米邀请嘉莉去舞会了,这个终年卑微的少女终于舍得去一次礼服店,去挑选自己的礼服。
事实上她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科洛演绎下的嘉莉,瓜子脸,大眼睛,活脱脱一个风情万种的金发女郎。
被小帅哥吸引的嘉莉执意要去舞会,在母亲面前能力曝光,彻底升级成了嘉莉3.0。
距离公测时间不远了,片中最大反角克里斯执意讲作死的风格进行到底,弄来了我们华夏经典美食,猪血旺——然后,一个让人惊异复仇计划开始了,好一个坑爹的计划,预计一头狗血恰如满天星光,哗啦啦啦啦啦啦啦。
升级为3.0的嘉莉穿着小礼服,着装打扮后即将出发,在反抗母亲的过程中持续爆发成了4.0。
不论是容貌还是能力,都已经美好到让人hold不住。
首次初尝人间温暖的嘉莉开始对世间产生好感,微笑,感恩,原本看起来会是一个治愈而光明的故事,就差最后的一步,灰姑娘即将换上决定命运的水晶鞋,从此过上美好的生活。
看见嘉莉和小帅哥汤米跳舞时真心觉得这两人看起来才像一对啊……嘉莉公测版终于在被淋上一头狗血时成功发行。
这场以整人为主的阴谋终于走向结尾。
公测版彻底爆发,你们就等好臣服于女主角的小礼裙下吧,突然脑海里只有三个数字,233。
原本打算帮人的小美女苏被误以为要继续阴谋的老师拖在外面。
当初屈辱的视频再度被播放。
汤米...呃我也不知道他是昏了还是挂了...看起来像是挂了...嘉莉原本以为的美好被摧毁,原本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成为了自己的屈辱地,女神爆发了,原本只是被母亲认为是罪恶之躯的嘉莉成为了真正的恶魔,她开始疯狂的报复。
那些嘲笑过她的人,欺负她的人,死于这场复仇。
魔女的重生,她不再是那个受人欺辱的嘉莉了,她是那个可以摧毁一切的魔女。
鲜血淋漓的造型,酣畅淋漓的复仇...事实上....看到最后挺爽的....恰如剧情最初,母亲想要杀死眼前的孩童。
只是这一次,母亲没有成功。
At the end of the story,结局不算太糟,善良的人都活了下来,罪有应得之人(除了那个小帅哥)都挂了。
有人说最后嘉莉依然存在,投胎成为了苏的孩子。
不论说法有多少,但还是希望,假如那个孩子真的是嘉莉,能够在苏这样的家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光。
演技爆棚的萝莉在这部史蒂芬恐怖片里给人留下了一个难以言说的结局。
没有鬼怪,没有幽灵,却实实在在地发人深省。
套句暴风好友的影评吧,我们总是无意识间伤害自己身边弱小的人。
烂糟糟的吐槽完
电影一开始carrie打球 就算打到别人也没有被嘲笑啊什么开始的就是卫生棉事件 一开始sue是真的很好心的在帮忙要塞进去 但是chris开始起哄 大家也开始 这才是悲剧的起源carrie这种不敢和别人说话的性格让我想到了黑沼爽子爽子也是一样的不敢说话 还因为眼神很可怕被大家叫贞子但是班里没有chris这样满怀恶意的 还有翔太酱紫的好人(么么哒)所以奏是一个满怀恶意的主导人+一个内向or太漂亮的=一个悲惨的被欺负生活
看了下影评,大部分都在借剧情抒发对校园欺凌现象的看法, 对电影本身评价寥寥,正好我是老版新版连看的,很想吐点嘈首先对于两部都没看的人,建议先看老版,这么说吧,假设你先看老版再看新版,然后给出的分数是老版8分新版6分。
那么先看新版,因为新鲜你就会拉高一分给7分,再看老版,因为相同剧情就会拉低一分也是7分。
观感一个两极化一个趋同化,看你倾向哪一种了,我个人觉得第一种好,与其看两部中庸之作,不如看一部烂片加一部佳片,中庸片多得是,佳片可不多得,因为三流作品导致一流看成了二流,不值当。
废话太多了,回到电影本身。
老版是德帕尔玛的片,引用短评里桃姐的话,他”是个执着探索影像的导演“,这一点也使得老版显得和普通恐怖片有很多不同,很多地方因为特殊的拍摄制作方式都会让人感到有别于常规的新鲜和特别,比如风格迥异的配乐,偶尔的另类幽默感,虐杀戏的分割镜头等。
最别出心裁的一点,是老版将校园青春生活文艺片和虐杀电影进行了混搭,使得它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很独特,既有着优秀恐怖片该有的氛围与惊悚成分,又有着一层别样的伤感气质,老版魔女嘉莉,所包含的的不止是恐怖和血腥,还有青春的思考与迷失。
但新版却走了另一条路,不在革新观众体验上下功夫,而是另辟蹊径,导演选择了在”情”上做文章,尤其是母女情。
导演想要把新版做成一部类似《孤堡惊情》那样以情动人的恐怖片,这个想法,其实是可以的,毕竟当下想拍的特殊风险太大也很难在这方面超越原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的电影成品却不理想。
首先是角色改的不好,新版人物远不如老版来的富有张力,老版的母亲,癫狂,变态,又隐含着一丝优雅。
新版摩尔的母亲却变得隐忍,神经质,沧桑,内敛。
这不仅使人物气场和吸引力少了很多,而且更始得后面杀女的剧情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毕竟一个嚣张的变态杀女儿,怎么都比一个弱妇女杀女儿更合理。
同样被改变了的人物还有女二和女三,老版里这俩人物,一个坏的一个好的,坏的那个漂亮迷人,好的那个则没存在感属于点缀,最重要的作用是结尾来点升华。
这俩也都算不上极好或者极坏。
新版把女二女三来了个回炉重造,邪恶的坏的都给女三,好的那部分甚至漂亮的外貌这点都给女二,以及增添了更多她帮助嘉莉的剧情,使得好的更好,坏得更坏,本来挺好的两个人物一下变得极其脸谱化。
虽然知道这么做能够借女二对嘉莉得同情增加”情”的成分,但这实在改的不好,真要改,倒不如添些男女主之间的戏,嘉莉对男主的爱也不会显得有些莫名,也更能达到触动观众的目的。
同时剧情也改了不少。
我觉得影响较大的两处,一处是舞会戏,原版所有人好的坏的几乎都死了,新版却愣是死了坏的,好的都活着(除了男主,他是引爆剧情的点,不死就没戏看了),妈蛋这是国产剧吗。
嘉莉里还有一个好人角色,就是她老师,在老版里正是因为她和其他人的死,加深了故事和主角的悲剧性和戏剧性,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到新版她活下来了,倒显得这个角色多余了,女二尚且可以负责”情”的部分和作为剧情延续,老师这个角色彻底变成了没用的酱油。
另一处就是母女关系,其实在老版里,是看不出母亲对女儿有什么母爱可言的,更多的倾向于占有,新版对于母爱这部分渲染多了很多。
比如送女儿上下学,对女儿说我爱你,陪着女儿睡觉等,结尾也特意将母亲直接死掉的剧情改为了苟延残喘复活了一阵,好多跟女儿谈情说爱一会儿,结果她复活的那刻,看到一个全身插满飞刀的中年妇女一边晃一边哼哼,把我给笑喷了,这母女情既不够深入又显得滑稽,本该是出彩的地方,却差点变成败笔。
然后便是演技问题,摩尔的演技个人认为并不逊色于老版,只是风格不同且角色发展空间要逊于老版罢了,更偏爱那种就看口味了。
至于科洛那就是真的不行了,其实她本来演技也不是很好,海扁王这种片她还能应付,一到真正需要演技的立刻暴露缺点,做作,不自然,个人特点太鲜明,比如雨果和魔女嘉莉都是这样,科洛本人是个较为强势气场较足的妹子,嘉莉的懦弱畏缩,被她演的像偷了别人东西的贼,什么柔弱惊慌的表情演戏痕迹不要更明显,只有发怒的时候还算可以,更重要的是, 茜茜·斯派塞克的老版嘉莉被演出了一种极其真实的freak感,就是你看到这个角色,你就会觉得她被排挤就是正常的,因为她与周围格格不入,从说话到行为到神态,都与常人有别,很显然的边缘人,而科洛在不刻意扮柔弱的时候,看起来和一个普通女生完全无异,这也是新版最被大众诟病的一点,最后的虐杀戏,完全要靠演技才能撑起高潮。
最后,我认为老版被改动的,最重要的,便是新版对老版的”反常规“丢弃。
就拿开始的月经洗澡戏说吧(这个词好像有点奇怪),老版用唯美的慢镜配上舒缓的音乐,不疾不徐的运镜,朦胧的画面,极富美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小清新电影,然后用一个带着明显性隐喻的大腿流血的镜头将气氛破坏,这就是老版的一个”反常规“之处,新版则顺着生育戏将这段拍的压抑,沉闷,摄影配乐无任何特殊之处,因为科洛年龄的原因也将那个性隐喻镜头也改成了更平和的方式。
这样倒不能说有什么错,毕竟这年头恐怖片都是这么拍的,只是对于魔女嘉莉来说,如果要循规蹈矩的拍,那么在这个本身也不是很有新意的故事上,就更难有发挥,新版多处不如意,其实最重要的也多是这个原因。
新版校园戏拍的不够别致有风格,虐杀戏更是老套的完全没有老版来的刺激爽快,与如今好莱坞流水线的B级恐怖电影没有区别。
现在明白之前为什么我要扯这么多老版的东西了吧?
因为老版的成功就是在于它对于电影本身各种非套路化的大胆创新手法,注意是对电影的创新,不是对恐怖片的创新,两者有区别的,后者可以是将其他类型片元素搬到恐怖片上,前者则是直接对电影的一些基本准则作出挑战,是更具胆量也更能让人产生新体验的行为。
而新版从第一个开场镜头开始,就宣告了它对老版那些颇有新意的反常规元素的彻底丢弃,刻意添加的直接血腥镜头,规矩的摄影,规矩的配乐,剧情角色被改的缺乏特色,一切都是为了更加符合主流价值观,之前所说的缺点都是源于此,不知道这样做是导演意向还是受制片商控制,我倾向于后者,但是无论什么原因,从一开始,新版魔女嘉莉就已经注定会输,因为在一个被各种框架框的死死的命题作文电影之下,枉导演再用心,也只能是无能为力。
《魔女嘉莉》新版选择的演员是科洛•莫瑞兹。
可能因为我刚看了《海扁王》的关系,感觉这个演员就是有特别强悍的女汉子气质,眼神中就自带战斗力。
所以新版的嘉莉看上去比老版更有勇气,眼神中的胆怯也少了些飘忽。
估计导演在拍摄时也着重利用了她的这个特质,最明显的例子就在答应舞会和tom一起时旧版的carrie是在害怕被母亲发现的情况下匆忙答应的,新版的嘉莉则显然是被tom说服后所打动,嘴角抿着丝笑容半推半就的接受的。
比起旧版她也许更期待被人认可,这大概是不同的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所带来的诧异。
进入21世纪以后,尽管伤害依旧发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女孩也会在内心期待更多友善的可能。
我在网上看过1979年的版本,要吐槽一句的是实!
在!
太!
高!
清!
了!
(土豆网你狠呗),新版的确做到了不过不失,不过和老版相比细节还是少了一点用心。
比如在最后carrie被桶泼血的情节前,旧版刻意把节奏放慢,用眼神和先行下落的布条暗示了一切悲剧的发生;而新版选择以几个画面的跳转来增加高潮的紧迫感,多了分心跳就少了些戏剧的张力。
还有就是在最后carrie妈妈死去的时候,旧版和缓的背景音使得母女俩的状态更加抓人,而新版则只是利用这个冲突把影片推进下去,经历了前面的大屠杀,母亲死去的部分处理的就有些虎头蛇尾。
比较和我心意的地方是carrie再不是滥杀无辜,而是选择逐个击破“有罪之人”,放过了老师和大部分同学。
画面显然也更为强大,carrie在操控力量的表情也有着明显的兴奋感,科洛那一瞬间的眼神真的有些像嗜血的魔鬼。
当然如果单单去以技术层面看的话那就浪费了斯蒂芬金选择的这个题材,我看评论中很多人都提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学校霸凌事件。
孩子们是很少会用激烈的方式,比如物理伤害去攻击别人,而更善于使用精神刺激法,杀人诛心。
大多数青少年尤是如此,他们的同理心正在建立,对人的伤害也就特别的随意。
在他们看来区分恶作剧和伤害的界限大概就只在对方是否受到了皮肉摧残这么简单。
也因此孩童之间的伤害显得更加严重,而且大部分都会被大人所忽略,类似的悲剧在各国的电影电视作品中多有涉及,我国的电视作品倒是本着真善美全都隐去了,但每个人多少也会经历一些。
对于新版嘉莉来说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它赋予了这个女孩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carrie的眼神中也还闪动着些期许,然后再用极端的手段去摧毁她,毁灭信仰成为了影片最大的悲剧,电影最后sue来到墓地,为carrie献上了一朵白玫瑰,这个有勇气有希望的女孩,最终被他人的恶意吞噬,终结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如果嘉莉真的是魔鬼,那她周围的人平时散发的恶意又何尝不是点燃这邪恶之火的引信呢?
魔女嘉莉描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人性: 笃信上帝到变态程度,至生产前一刻还以为肚子大是得了癌症的Carrie之母。
到纸醉金迷自私残忍,以Chris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
而夹在两者间生存的Carrie自然是一个无处可逃的悲剧。
从《和莎莫的500天》里人小鬼大的小妹妹,到《海扁王》里迷倒众生无数的小萝莉,科洛莫瑞兹一直是我中意的菜,可惜小美女长大后鼻孔大身板粗的缺点越发明显,减分不少
大家好!
我今年22岁,男,在美国现在在加州洛杉矶读大学,我高三来的。
刚来时我在华盛顿州斯波坎上高中。
正如电影里所演,美国这边高校欺负侮辱人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要不然每年必会发生枪击案也是理所当然。
美国人和美国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彼此碾压彼此竞争。
同样你一旦有弱点别人就喜欢攻击你。
我刚来美国时就被人取笑过,其实也没什么,因为我英语发音不好英文也差沟通能力弱,同学总是叫我是弱智,retarded. 其实他们叫我retarded就retarded,我一个男的,无所谓。
另外我在学校从没有真正的敌人对头,因为大部分人也确实把我当成弱智对待。
但是呢,有些人被欺负的很厉害,例如我班上有个胖子,叫berr,确实名字比较土,然后他说自己名字时发音也很重,所以班上所有男生都喜欢捉弄取笑他。
他一出现所有人就一起喊他名字“Bear!
Berr!
Bear!
”“Fatass Berr!
”之类的。
美国这里女的bitch也多,10个里边8个是婊子,也跟着一起起哄欺负人。
后来我也跟着别人一起起哄,我还单独取笑过Berr,骂他死胖子,说他口吃笨的像头大象。
但他推着我说你这个chink,儍比中国佬,你取笑我,我也取笑你。
我突然反应过来,原来我也变得和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一样。
所以我向Berr道歉,说我并不是有意那样说。
“I don't mean that bro,I just took a joke,sorry man.” 我看到他快哭了的眼跟我说“It's ok bro,you are good you are good.”然后就头也不回跑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男厕所刚出来见过几个女生有黑妹还有白的一起欺负一个金发妹纸,我看这个电影才突然想起来那个妹纸和电影里的魔女carrie很像,她们抓她头发踢她大腿啊什么的。
我当时就忍不住了过去挡住那帮bitch,我说"I don't hurt women but if you make me I'm gonna rip all your hair off!"把金发妹纸护回了图书馆。
可惜后来我参加美国陆军然后来了加州,不然我还是蛮喜欢那个妹纸的。
我的几个朋友呢...可惜了,我关系好的几个朋友总是被欺负。
我一个意大利裔的哥们曾经一起吃饭告诉我"Man,I hate those bitches,they're so mean,if they burn onthe ground and rolling,I would smile."还有个白哥们,跟我说过"I fuckin hate those people,they are so stupid,all they know is fuck around with people and been fucked up."还有个朋友,一个白哥们,叫Kolanda,奥地利人。
别人总是称他freak,怪胎,其实他一点也不怪,就是他也是和我一样看不惯那些人的愚蠢举动罢了,他作为白人行为举止也不像美国白人那样,毕竟他是欧洲来的。
Kolanda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现在还经常在网上聊天,发短信,他高中毕业搬家去宾夕法尼亚州了。
good man.我这个人比较愤世嫉俗,cynical,我看不惯看不下去别人受侮辱欺负。
我帮助我一个白人朋友反抗过别人,有次另外一个挺高挺壮的白人小子欺负他,单独捉弄他,我也很壮但不太高176CM,我朋友190CM可惜瘦的跟片似的,但我俩加起来就不一样了。
我看到我朋友被从后边勒脖子,拖拽,我就冲过去勒那个人脖子,后来我们俩一起打他就把那个家伙吓跑了。
所以...有时你会感叹美国人怎么这么傻比。
可是有时你知道你真的无能为力,例如我见过一次学校集会,我的一个西班牙裔的朋友,是个很温顺的人,在集会场所外边被一群人围上,说是要和他摔跤比赛,但我那西班牙裔的朋友确实不太壮,还没我高,所以就是一群人一个一个欺负他,我离远了看到了,但我承认我懦弱了,我想过去但那边有一圈人,我低着头走了,后来那个朋友转学走了。
现在想象有时我还很惭愧,。
另外我有个黑哥们,也是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
这里就要谈到美国种族歧视了。
我之前住在华盛顿州,本来这个州是80%纯白人州,然后我住在的地方斯波坎,95%德国裔美国人吧。
金发碧眼一片片。
所以黑人肯定是受到歧视很严重,白人嘴上不敢说,行动上歧视你。
我是亚裔,所以我也没感觉过有什么歧视。
直到有次我的黑哥们吃饭时就问我“Chen,tell me why people are so racist?”看出他很生气,肯定有人对他说了或做了什么种族歧视的行为。
我说“Come on man,fuck them,they just been stupid.”但我知道我一个人也改变不了什么,最多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慰他。
记得后来这个哥们去别的班,班上一个人就是说了些种族歧视的话,然后他用椅子暴打了那个人,结果那个黑哥们被勒令退学了。
今天我看了魔女carrie这个电影,让我想起高中时我在厕所见到那个被围攻的金发妹纸瘦弱的身影,让我想起以前的一幕幕,我也写不出这里众位哲学家们旷世的高深思想,长篇大论,毕竟我还没本科毕业...我只想说,Fuck them,魔女Carrie,好样的,good kill good kill,如果我在场也会像《上帝保佑美国》的结尾中主角一样拿起枪扫射那帮愚蠢的白痴。
这并不像仇恨的感觉,这只是对愚蠢行为的厌恶,但是有时这种厌恶比憎恨让人感觉更强烈。
聽說 1976 年的原版好看得多(網絡上的評分也的確較高),但我沒看過;翻拍版本某幾個超能力位讓我笑了好幾次。
據說有兩個結局,我看的一個是(1)Sue 被惡夢驚醒,另一個是(2)Sue 在公開解說有關當晚的情況,拜訪墓地後墳墓裂開了(可以在 youtube 找到)。
*迫得太緊。
將一個人 push 得太緊要(無論是她那原罪的媽媽還是那些同學)一個人才會崩壞的。
*善良又溫柔的女孩就被別人的惡意和偏執毀掉了(毀了自己也毀了別人啊)。
*Carrie 的角色看得人很心酸。
如果她沒超能力的話,到底又怎帶著一身豬血下台,怎接受身邊的男孩一下就被水桶扑死,怎接能大家的恥笑冷眼。
*由此可見,在最快樂的時候掉到谷底是最可怕的事。
*復仇都是件事怕的事。
*年少時期早戀對象都是很重要,遇上壞蛋就會帶你去殺豬。
*月經洗澡那一段很嘔心。
*覺得 Chloë Grace Moretz 這個造型比起《Kick Ass》裡的好的得多,一頭卷頭楚楚可憐的模樣深得我心。
*演媽媽的 Julianne Moore 原來是《Don Jon》裡的老女人(!
)以我最經典的不認人原則,我的確是沒看出來。
电影四星 莫瑞兹扣一星
就算当cult片看也是三流水准
自卑的孩子没有人疼。
太隔靴搔痒,嘉莉受到的欺凌铺垫不够,Chloë太靓丽扮演受气包没有多少说服力。宗教疯子母亲刻画的太表面,前面的平淡本都该为最后舞会屠杀的爆发做铺垫,结果最后的爆发也太保守平淡,还不如寂静岭最后的教堂大屠杀来的爽快。
这一版的Carrie很漂亮。感觉母亲这个角色没有原版的好,其他都不错。还有结局的梦中梦是什么意思啊?
电影着实不行,也不知道为了个啥而拍。为hit girl多加一星吧。
喜欢女猪脚。。
看的时候无数次笑场。总的来说是没什么新意的翻拍,只是新版对母女间的纠结稍稍比旧版多一点笔墨,然后多一份简单的血腥。莫瑞兹的鼻孔真的太大了,关键是两只大小还不对称。。。
剧剧情拖沓,结尾落俗,唯一期待的点居然10分钟就完了
没有看过之前的版本无从对比 不过这部还算差强人意啦
选角有问题,科洛·莫瑞兹长这么漂亮,怎么能让观众信服?连柔美的洗澡戏都拍成了裹着含羞布的渣渣,完全没有任何翻拍的必要。和原版的宗教隐喻、气氛营造、摄影机机位及分屏岂可同日而语?新版唯一还算有点儿想法的地方莫过于用了生育来做首尾呼应。ps:至少比02年的电视版好看点。
和莎莫的500天里的萝莉长大了。。。还是喜欢原版
及格的翻拍
大烂片
白痴的廉价翻拍。原作的宗教压抑无知少女变成了爱学习的好少年,母女关系也变得如此和谐温馨,就是一部毫无特点的平庸校园恐怖片吧。不过最后三十分钟升级的动作灾难场面还挺可以一看
妈妈演得好
《论禁欲的危害性》《论父亲对女儿成长起到的重要性》《论第一次性爱的重要性》《论翻拍经典作品的危险性》
无趣的翻拍。。
对女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她天生实际上是人生赢家,而不是魔女嘉利,她可以是魔女佳丽,是魔女,是最靓的那个。就是不是魔女嘉莉。
老版没看,一直没去看,小说没读,直接看了这个版本。四颗星全部给萝莉的演技。尤其那血红的眼,眼神,肢体动作。。。ps躺枪的无辜男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