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便当少年,15个熊孩子作死被QB传销排队领便当。
07年冷番,神作完全谈不上,或许是因为动画后期改编和漫画出入太大。
动画制作确实毫无亮点,画风日和,人设崩坏,表情残念,打斗更是不能再简单,声优是挺壕的。
剧情内涵沉重压抑,太过现实,人性的黑暗,政府的自私和丑化。
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人生和故事,随着自己战斗结束而终结。
然而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幸的,牺牲自己的性命和其他地球的代价来保护自己的这个世界,是否值得?
不想死与被选中的义务和必须保护这样腐烂黑暗的世界,这贯穿全篇的的矛盾便是故事进行下去的主线。
主角们在必死的觉悟和巨大的责任压力下找寻自己的生命和存在以及战斗的意义,必须得失去或付出重要的代价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真是太虐了(/TДT)/作者真是充满恶趣味......然而动画结局就只是一个个以碾压姿态打完15场战斗,然后发便当,以牺牲所有契约者为代价,结束了这边这个地球的游戏,留下大量悬念(坑)和反派以及黑幕,什么也没解决,轮回依然继续,主角最后还真特么说死就死光了(╯‵□′)╯︵┻━┻是想说明主角真的只是一帮平凡的孩子,能赢到最后已经很不错了,别妄想艹翻BOSS还满血复活,但作为有萝卜的少年漫画而言,作者你真是太缺乏浪漫了╮(╯▽╰)╭
这片子超压抑,心情不好或者情绪悲观, 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人千万不要看!!!
当初咱是被闪亮的声优阵容拐来看的……结果…… ————————————————————————————————————————————————————————— 生死只在乎一念之间,托付给孩子似乎太沉重。
其实战斗也是死,不战斗也是死。
没有传统动画中典型的恶人或好人形象,片中的每个少年都平凡如你我,是即会愤怒又会喜悦的平常人,但他们经历的却绝不平凡。
没有什么人可以一下子肩负整个地球的命运,而拯救地球之后自己还会死。
本都是很明亮的脸庞,眼眸中尽是年轻者的自以为是,在夏日的阳光中淡然燃烧。
一场游戏,打破了这美好的平衡。
一层层剥茧,抽离出每个人自己的酸甜苦辣。
有温情,有震撼,有悲伤,有愤怒,更有无奈。
最后, 孩子们都无奈!!!
每个孩子都有个故事,随着他们的死而终结。
孩子们都很友爱,守护着一个糟糕的地球。
以上便是最近观影的一点感想。
很多想法多出于个人的主观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批评指正。
《地球防卫少年》,以为是很热血的萝卜片,不经意的看到了鬼头莫宏,想到了”珍爱生命,远离虚渊/鬼头/山田/高桥“,于是明白了,我还是太甜了。
我只看过动画,漫画只是大概知道一些剧情【被度娘和弹幕透了一脸画风完全是那个年代的东西,音乐有”阿姨说“的神曲撑腰,所以那粗剪一般的op也就忍了。
直到看到剧情的时候。
当我们背上压上了整个地球的重担,当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来守护这个世界的时候。
我们会怎么做?
好吧你可能说为了爹妈亲友为了我爱的谁谁或者爱我的谁谁我要牺牲自己做一个牛逼的hero然后名垂青史。
那么当你碰触到了这个世界光鲜背后的肮脏,而且也被这肮脏染尽的时候,当所有的人没有因为你是一个hero而崇敬你反而将你所珍视的东西毁掉的时候。
你还会这么果断这么决绝么?
15个初中的少年少女,成为了被选中的人,被肥虫拐带进了一个巨大的机器人,被拐带走了生命。
所以就肥虫忽悠人的时间来说QB还得叫人家一声前辈,而且肥虫竟然还是人类……每个人都好像说好了似的没有一个人家里是幸福美满的,不过这也是剧情需要。
毕竟冲突必须这样展开。
在我们的那个年纪,也有着对于世界的困惑和迷惘,也有着诸多的不幸和肮脏的事情。
关于父母,关于他人,关于自己。
我们都在思考着家庭、爱情、友情、责任等等事情,也有着“中二病”,希望这个世界就此毁掉。
第一个便当的角色——和久隆就是那个看不清楚自己梦想的孩子,漫画里足球和平庸的父亲挂上钩,发现自己的梦想最后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迷茫了,不知所措。
不过如果他知道驾驶这台机器会死的话,我想他应该也会坐上驾驶位吧。
毕竟有过梦想的人都是耀眼的英雄。
我超级不喜欢小高胜和往往爱子,一个是病入膏肓的父控,人格被家庭和父亲扭曲成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结果最后也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另一个是骄纵的大小姐,虽然后期和吉川宽治的爱情什么的还算是不错,但是她前期的表现真是没什么亮点 可寻。
顺便说吉川宽治可以是靠得住的男友但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深沉脸)。
大地的故事让人动容,责任心极强的孩子,但我觉得他还是很……不负责,他没有告诉稍大一点的孩子一句话:不要因为我的离开而使自己仇恨这个世界。
当弟弟一脸仇恨的甩开姐姐的手的时候,又一个仇恨世界的扭曲着的孩子诞生了。
妓女的孩子,没有因为母亲的美丽而受人羡慕,反而被人耻笑。
半井摩子代表了妓女、囚犯、流浪汉、无业工作者等等的孩子们,自己本来没有错,却因为父母的问题而陷入被人欺负侮辱的境地。
所幸的是摩子还是一样的善良,一样的爱着母亲。
她的母亲也不是那么下贱的妓女,也是有着自己尊严并且深爱着孩子的母亲。
而且摩子找到的那个主顾也是好人。
所以摩子是幸运的、幸福的。
这个便当领的极其的暖心。
一样暖心的便当还有阿野万记,那个坚强的养女、长女。
其实三次元里哪有那么暖的养女养子的故事,即使没有自己孩子的时候很好,但是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谁又说的准呢?
在我心里印象最深的便当就是千鹤的便当。
师生恋、二女共事一夫、性爱录像、霸王硬上弓、复仇等等什么都有了,元素极其的丰满。
但是动画里很令人费解。
就算是为了姐姐就算是还爱着老师,那种做法已经是不可原谅的了,为什么还能手软……漫画里被老师卖给特殊癖好的人并且被轮奸,开始滥杀无辜的她才是那个爱哭鬼皮下的本性。
小帅哥和智商一直上线的门司邦彦的三角恋故事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让别人背负着自己的罪孽活下去什么的真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他人没什么喜欢和讨厌的,详细可以查找百度百科(懒死了还能不能写下去了喂)。
鬼头最牛13的地方就是那个好几个地球的设定。
我们生存的空间或者说是地球甚至说宇宙,并不是唯一仅有的,也许有着另一个宇宙,有着另一个地球。
也许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在那远方,或者在更高层次的时空中的“统治者”“掌权者”积攒、提供能量。
在这么多的地球中挑选着提供能量的“能量源”。
在动画开头的15个红色的上升曲线剧透了一切。
我们在抱怨这个世界多么多么的肮脏多么多么的恶心,但想想,我们真的会希望它彻底毁灭么?
也许彻底毁灭了之后,一切推到重来,然后恢复更加恶心的世界也说不定呢。
人类的本性就是不堪的,又有什么理由和立场指望它毁灭之后能变好呢?
再坏也就是这样了,所以也还可以接受。
还可以活下去。
地球便当少年,希望你们在天堂能够获得幸福。
《地球防卫少年》是2007年的动画,听到这个名字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的是一群热血小屁孩在青春洋溢地驾驶巨大的萝卜抵御地外侵略者保卫地球的故事,其实这部动画的名字是“ぼくらの...”,不得不说这是为数不多的好动画之一,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与震撼,没有唯美的人设,威武的萝卜设定,也没有满腔热血喊招式的画面,但世界观非常广泛,涉及人性,人生,政府,财团,黑道,其卖点不在于SF设定,内容非常真实,面对死亡和选择,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剧情非常黑暗,充斥了恐惧与失望。
以下含剧透,设定就是在地球上选出十五个少男少女参加这个游戏,驾驶巨大机器人与敌人进行战斗,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游戏,自从第一个驾驶员不明死去后才渐渐知道驾驶这个机器人的代价就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一旦参加契约则无法退出,输掉的话整个地球消失,面对的只有两种结果。
1.战斗,自己死去,地球上其他人活下来。
2.不战斗,全部人死去。
通过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展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几乎没有希望,大家都不想死,也不想为了地球而死,人就是如此脆弱的生物,一旦失去支撑自己生存的动力,则会变得疯狂,变得无所谓,一个一个人的死去,令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发现敌方的机器人和他们一样,拥有思想,从而发现了在平行世界中存在多个宇宙,那个宇宙的地球也有十五个战士,战败一方的宇宙就会消失,为了缓解不断膨胀的空间,所以必须以优胜劣汰的方式让弱者消失,然后胜利的一方得向管理者提供能源。
比起舍弃自己性命去战斗的孩子们,政府更注重的是对该迷之机械人的研究,对那十五个孩子的猜疑与利用,在战斗中也有遇到齐心协力的地球,让他们思考现在的地球真的值得他们去守护吗,回报却是冷漠与不信任,虽然这样的人类不值得他们豁出生命保护,但是他们却有值得保护的人。
推荐有一定精神抗性的人们观看,虽然到处是悲剧和绝望,不过我觉得这其实是暗黑治愈系动画,貌似漫画才是彻底悲剧的存在,动画还没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剧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对于里面的“支配者”交代不清,不过核心内容不在这里,而是人性的黑暗面。
OP非常赞,就是剧情的表现,我们不过是地球无数尘埃之一。
看完后第一个感想就是……不用驾驶那巨大的机器人去战斗……实在太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看类似的便当番,但是不得不承认,到后期我一直在快进,但是快进到有人快要死了,就开始慢慢停下来。
看到有点小惆怅,何况是在寒假刚放不久,家里气温极低,寒假作业还没做完,所以看到作业再看看番,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b站看番就是涨姿势,而且会被洗脑。
先说点题外话,片头曲实在是魔性,阿姨说阿姨说,乍一看还真的以为是阿姨说,结果原来是uninstall,卸载。。
好了回到这部番。
想当初第一次知道这部番,是王小洋还没有成为民谣歌手之前,在《漫友》上连载《将》,现在想起来,其实那部《将》真的是很大程度都借鉴了这部《地球防卫少年》,听说日语翻译过来,标题应该叫做【我们的】,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台湾的翻译吧,就变成了地球防卫少年,因为其打倒一个敌人就要失去一个同伴,因此这部番也叫做地球便当少年(误)。
原本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年龄设定在初一暑假,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或者不幸的生活,但是作者厉害就厉害在能够把15个鲜明的角色刻画得一字不差,一个个都鲜活且炯炯有神。
很是厉害。
作者利用黑暗的中介,一次次随着战斗推进,才把几大真相揭露出来,首先是Zearth的启动需要的是少年的生命作为动力,一旦启动,就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因而这也是为什么叫做便当少年的原因。
他们被骗签订契约,然后开始战斗,而战斗的目的是打倒和他们平行星球的少年们,打赢了,自己的星球和宇宙得以保存,打输了,自己的星球连同其所带的宇宙一起被毁灭。
这些事情,少年们一开始都不知道,而是在逐渐过渡的过程中才知道的。
如果这种事情不是发生在二次元,而是发生在三次元的话,15个人可以算是都是冤死的。
何况动画版和漫画版还有不同,漫画版是所有人都死掉了。。。
动画版最后可奈还是活了下来。
战斗的过程一点也算不上酣畅淋漓,也一点都无法让人开心起来,有的人是带着目的战斗的,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战斗,但是最后还是启动了Zearth,唉。。
想想也是略醉。
第一个少年和久隆,一个热爱足球的少年,漫画版里得知自己的父亲当初也是一名厉害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但是父亲长大以后却成就平平,有种泯然众人矣的样子,这让他很懊恼,怀疑了自己的人生和梦想,但是最后抱着成为无名英雄的目的,在不知道操作就会死的情况下,成为第一位战斗后死去的人。
第二,是小高,这是一个自大的少年,他唯一崇拜 的对象是他的父亲,他认为父亲是被命运选定的人,因而他能够在很多事情中取得成功,然而最后他驾驶Zearth的时候,不小心压垮了他的父亲,然后就这样悲剧地和自己的梦想一起死去。
第三,本来是加古,这是一个欺负家人,没什么朋友的人,仰慕本田千鹤,知道自己要死以后,害怕,絕望,甚至想要凌辱千鹤,被千鹤推下楼梯并且用石头砸死,唯一一个没有参加战斗就死去的人。
第四,是本田千鹤,一个可怜的姑娘,自己和姐姐都爱上了同一个变态——她的老师,老师利用她拍摄了录像带并上传到网上售卖,同时自己还在女更衣室安装摄像头,千鹤不幸怀孕,还成为了被他欺骗的对象,在驾驶以后她想先解决老师,但是被姐姐阻挠,最后和腹中的孩子一起死去。
第五,太一,OP里面一直做广播体操的少年,被父亲抛弃,自己一人抚养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在完成弟弟妹妹去游乐园玩的愿望后参加战斗。
第六,半井摩子。
从小因为妈妈是妓女而被欺负,长大后得知妈妈在怀上自己以后就靠着自己的实力独自打拼,因此吸引了很多人,从爱慕妈妈的叔叔们口中得知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且最爱的是自己的女儿。
第七,是门司,一个智商高的小帅哥,和自己的青梅竹马们一同在孤儿院长大,死后将自己的心脏捐献给了少年,成全他的青梅竹马成双成对。
第八,阿野。
是父母领养的女儿,自己的弟弟快要出生之前她被选为下一个上场的人,在死前看到了自己出生的弟弟和爸妈团聚在一块的景象。
第九,切江,妈妈失业后一度沮丧,他也差点放弃战斗,这个小胖子在妈妈重振旗鼓后恢复信心,战斗力非凡,几乎是秒胜对手。。。
第十,爱子。
父亲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力图公布政府不作为的真相面前,被陷害。
然而爱子鼓励了父亲勇于面对真相,在自己喜欢的人——宽志的鼓励之下战胜了对手。
第十一,古茂田,父亲是议员,想要公开Zearth 的真相,但是被财团暗杀,而宇白顺的母亲田中也在这场暗杀中死去。
带着父亲的力量勇于面对,知道父母也解决不了的事情要自己去解决,然后参加了战斗。
第十二,宽志,母亲是研究所的博士,想要研究Zearth的秘密并解救孩子,但是反而力量被利用,得知母亲把秘密泄露给财团害死好友父亲以后,一度想要杀掉母亲,最后还是用Zearth保护了她。
第十三,町洋子。
本来是肥虫这只中介的妹妹,来自另一个地球,一开始没有参加契约,动画版后来为了保护可奈,用枪干掉了自己的哥哥——肥虫,然后加入了契约。。。
喜欢宇白顺。
第十四,宇白顺,最后的少年,动画版中他的妹妹没有死去,自己是田中军尉的亲生儿子,脾气一开始很差,还打了可奈n次,后来逐渐被感化,加入了战斗,用30个小时解决敌人。
漫画版中,他作为最后一个参与战斗的人,灭了整个平行世界地球才得以战斗胜利。
第十五,宇白 可奈。
宇白顺的堂妹,在番中作为他妹妹的存在,拜托了田中帮忙找宇白顺的母亲,没想到她自己就是,性格很好,见证了整场战斗。
而在漫画版中,为了保护哥哥,偷偷签下契约,最后也死去。
最后讲讲肥虫,动画版中被自己忍无可忍的妹妹开枪射死,漫画版中则是在见证15个少年的死亡之后,成为类似可可贝利那样导师的角色,去到另一个星球,去给他们做示范。
做完示范以后可想而知,它也会死去。
但是在战斗前,他高喊一声,上吧,基亚斯(Zearth)!
以此缅怀15个地球防卫少年。
看完最后的番,觉得死得惨的是少年们,但是更惨的是他们的故事,也许这本来就是一部黑暗系列的番。
但是。。
怎么说呢,还是感慨良多,毕竟他们也曾平凡普通过,只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但是承担“拯救地球”的义务,他们责无旁贷。
也死得略是可惜。
但,这也许就是现实吧。
便当少年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吗?
当然。
但作为动画好看吗?
我表示怀疑。
15人群像型主角,承担共同的命运,却以单元故事依次登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单元故事的主角即将便当时,故事才产生人性的冲突和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而冲突与思考都以确切的实体事件为触发点,每次触发不是以指数形式共同深化,而是ome by one依次呈现,每个故事都只表现人性的某一侧面。
这样,动画在典型环境下塑造了不同的典型人物,有坚强、有脆弱,有复仇、有救赎、有牺牲,有丑恶、有善良……然而,人性的多个侧面实际是以集合体的形式同时存在于个体之上,而不是将某些侧面分散对应于不同人。
另外,刻意在死前才以回忆或当下现实引出激烈的矛盾冲突,仿佛人物只从这一刹那才不得不开始直面死亡。
其中太多亲情和友情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缺乏真实感。
总之对我来说,便当少年的松散形式还不足以承载如此沉重的底色。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这部让我再一次感慨万千的动画,震撼之余,倍感幸运。
还好没有因为这部动画没萌没H没暴力没血腥默默无名而忽视了这部至少在思想深度上不亚于Eva的经典之作。
仔细想想,这是我第一次看动画流泪。
之前看宫崎骏的动画是美好单纯的感动,看Eva是三观差点都被颠覆了的震撼,但看这一部动画,在被感动和震撼之余,我竟然还为其中的情节落泪了。
我这人在看动画漫画的时候并不矫情,对于我而言,动画漫画并不是真人,二次元的事物想要打动我的心那还是不简单的(当然,宫崎骏,Eva,杀戮都市,行尸走肉等一些区别于民工漫的作品例外)。
动画里的这些孩子,还未体会到成长的喜悦,结婚生子的快乐,安度晚年的幸福,就这样悲凉无助的死去。
他们还未开花结果,只是一株株青涩的幼苗,本应是充满生的希望的,但却背负着大人都无法承受的沉重使命。
他们越是勇于承担,越是淡然看待死亡,我内心就越绞痛。
孩子呀,你的勇于承担没人会为你鼓掌,没人会为你赞美,没人知道你是保卫地球的英雄,你看淡了生死,可你看淡了你的亲人,你的好友,以及你对幸福的渴望吗?
看到大一最后对他弟妹感人至深的内心倾诉和游乐园的约定,看到万记她那可爱的宅老爸对她说“第一个孩子就是你呀”和她最后在抱着刚出生弟弟的美梦里死去的画面,看到爱子和宽治在死亡的阴影下仍然绽放出美好的初恋花儿,看到美纯对顺那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沉母爱,但最后到死一刻都没让顺知道她是他生母的结局,再到顺最后回家看到养父贴在屋子墙上的那幅顺小时候画给他的画像,养父对他说的那句“这是爸爸的宝物,不要再不辞而别了”的关切话语,我眼泪真是不争气的流下来了……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区别于Eva的是,最终结局定格的画面,不是让人绝望窒息的LCL海洋的血腥,而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
本都是很明亮的脸庞,眼眸中尽是年轻者的自以为是,在夏日的阳光中淡然燃烧。
一场游戏,打破了这美好的平衡。
一层层剥茧,抽离出每个人自己的酸甜苦辣。
对于他们,也许死亡并不全是灾难,面对死亡,他们开始坦然,爱也好,恨也好,终于能够独自去面对了。
最近翻出的旧翻《ぼくらの》,灰暗却也不乏温情。
虽然画面一般,人物貌似还时不时崩一下,回合制般的无力感打斗,但是故事编排的有张有弛,SF皮囊下的众生百态还是值得看一下的(额,夸张一下)。
中途一直有种最后集体又会复活的错觉,毕竟这个游戏太过荒谬,让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承担地球的未来太过沉重。
不过,直到最后也只是奈可坐在树下对不知情者们慢慢讲述着那些故事,同样晃眼的阳光下,恍如那些都是不曾发生的幻觉。
其实,时不时的还是会羡慕一下这几个孩子,比起整天浑浑噩噩的自己,他们更明白存在的意义,更能体会存在的感觉。
或许人只有在绝望的时候才能抛开一切,开始正视那些早就存在的伤疤,试图去把它们医治好,而不是视而不见吧。
很多事情,总是提不起勇气去面对,明知它们就在那里,明晃晃的冲你笑着,但还是需要某种东西推一把,一句话也好,一个表情也好,往往却总是觅不得。
也许是该克服这种惰性了,而不是等到没有时间了才开始张望。
尚且记得,在2000年之后不久的《科幻世界》正刊及增刊上,总能读到阿来先生写的评论。
那一时期,阿来一直对专业与非专业之别有着深深的怨念——既包括文学领域内,也包括科幻领域内。
一方面,我们的科幻与发达国家的科幻相比太不专业了——这个情况挺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似乎是产生前一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文学界面对科幻也表现得非常不专业,使得我们的科幻发展空间受限。
总而言之,中国科幻似乎只由一群科幻爱好者撑起,缺乏相应的关注,也没能获得自己的话语和理论,发展的道路也就……扯远了扯远了。
总之,在《科幻世界》2000年夏季号增刊上,阿来评论南希·克雷斯的生物题材科幻小说时说,可悲的是,我们中间的部分科幻作者还停留在从一种叫做动漫的东东上获取养分的阶段,比如某某作者的某部作品里有某大段慨叹居然来自《圣斗士星矢》……说来惭愧,读到这某大段慨叹时,我的第一反应竟是——“啊!
《圣斗士星矢》里还有这么漂亮的句子啊……真好真好!
”然后,更惭愧的是,我随即虚伪地意识到我被某某作者之流毒害得思想多么贫乏多么肤浅多么没营养啊……于是开始看阿来的《尘埃落定》,看不明白也看,看完之后又看《穆斯林的葬礼》《长恨歌》《无字》《白鹿原》等等等等,直看到自己进了文科班又进了中文系一路从普通少年进化成文艺青年再就2B……靠,又扯远了。
今天再往回看,对阿来怨念的专业与非专业之别,似乎多了几分体悟。
也是的,三个多月前,“科联奖”科幻征文启动仪式上,某位同为中文系出身现在正专事科幻文学研究的科幻工作者言语间透露的国内科幻文学研究现状,让我对国内的非洲文学研究现状顿时淡定了——说白了就是都没什么人做,即便有人在做,也势力分散、各自为战,连自我言说的言语都接近失语,更谈不上原创理论,而套用理论亦不习惯,又如何能从文学和科普的夹缝中独立出来?
在这种境遇下,一群貌似牛逼烘烘却连文学性都辨析不清更不用谈科幻文学性为何物的人议论着大刘的小说文学性不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文系的日子里,曾经注意到日本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辩。
在那样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度里,通俗作品有着自己健康成熟的成长空间与发展渠道。
至于形成自己庞大的共时系统与清晰的历时轨迹,也就同样不足为奇了。
而我在这个末日的年度里和某种终结的情绪下与《地球防卫少年》这部动漫相遇,似乎也是必然了吧。
作为一个不爱看电视又不会死宅的废柴,我对动漫的认识还停留在90年代我上小学时国内播出的外国动画片阶段。
虽然此后我追着《柯南》的漫画与剧场版也有10年,但其实视野越来越窄,或者说从来就没打开过。
《地球防卫少年》是2007年的片子,据我对日本动漫有限的认识判断,孩子操纵大机器人作战的情节似乎并不新鲜,而每个孩子的人生故事也多有套路。
一集集看下来时的一次次感动,恐怕也不是类似于文学作品的叙事作品所需要的终极追求。
但看完之后,竟震撼得难以评说。
而这只是日本动漫谱系乃至通俗叙事作品谱系里的冰山一角——支撑整座冰山的,又该有多少类似乃至超越这部作品的神设定神展开之神作……先说宏观上的设定——英雄救世的套路。
就像普洛普可以把民间故事简化为一个公式一般,整部动漫也可以简化为英雄救世这句话。
这里面包含着如下元素:英雄角色,是一群不该成为却不得不成为英雄的孩子。
开头第一集其实比较沉闷,甚至让我一度怀疑剧情推进有问题——那15个孩子集中出场,不容易认全不说,对他们形成的小集体也难有准确把握。
是因为太普通吧?
在战斗中,每个人的经历被穿起来——大家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缺憾的世界上当着有缺憾的孩子。
他们若能成就英雄救世的神话,必定有命运的因素在里面。
英雄所具备的非凡能力,是来路不明的巨型机器人。
而神一般的存在使这种能力与另外一个元素——英雄的敌人——紧密结合起来。
也是的,操纵这些战斗的,正是背后的“神”,而赋予英雄以非凡能力的,也是“神”。
战斗成为高级智慧的游戏,战斗的意义于是面临着被消解的险境。
英雄遇险,可以说是剧中最神奇的设定——大机器人只要不损坏弱点(操纵室),每次无论被打成什么样,下次都能全新出现,似乎并无损伤可言。
但大机器人每行动一次,都要消耗一个充当驾驶员的孩子的生命,从无例外。
于是,英雄遇险成为整部动漫最稳固的无悬念重复,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一次战斗,一个孩子,一场胜利,不可能出现其他情况。
但这种重复并不僵硬——能实现这种重复运行的因素,可以说是奇迹了。
遇险的重复次次相似,而实现重复的奇迹却各有各的神奇。
英雄取胜,宇白顺打的最后一战,不是最激烈的,也不是最精彩的,却是最艰难的。
然后,又一次英雄遇险的重复,告终。
或许,真正可以算英雄取胜的,大概是切江两次坐在操纵者的位子上与町洋子拔枪击毙自己的哥哥肥蟲,使得前一种重复错位,才留下宇白可奈作为孩子中唯一的见证者在几年后对矢村大一的弟弟妹妹回忆这段战斗。
再说微观上的情节。
如果说宏观上的设定使作品苍劲有力,那么微观上的情节则保证了作品枝繁叶茂。
15个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足以构成一副浮世绘了。
这15个人的情况有详有略,每一个都能引出一系列故事,但彼此叠加在一起,很让我为叙事素材的使用之奢侈称赞了。
而这部动漫的神展开却不止于此。
政界、国防部门、科学界、商界、媒体等等也纷纷通过孩子们的家庭被引出来。
全景式的枝蔓足够丰富,却未遮住主干,而是成就主干之“大”。
但无数个平行宇宙中的地球与“神”却依旧是暗箱,嘲讽着这偌大的世界也无非是无数尘埃中的一个。
全景式其实最易失之于细节。
架子足够大了,但撑起架子的若是一个个烂尾桥段,也会让人倒胃口。
前面提到过,孩子们实现英雄救世的神话,必然有命运的因素在里面。
能实现英雄战斗与遇险之重复的,是一次次命运的奇迹。
试想,战斗是死,不战斗是大家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每一场战斗都能顺利进行并取胜,该是何等小概率事件。
大多数孩子找到了战斗的支点——家人,朋友,那些自己必须去守护的。
剧情由此得以推进。
然而,似乎也不出意料——加古功害怕死亡,切江找不到这个世界值得守护的地方……加古功最终没坐上操纵者的位子便挂掉了,千鹤带着赎罪的心情顶替他——故事一环扣一环的因果足够漂亮。
而切江的第一个对手自我了结,也许来得太突然,却又有之前切江的绝望做铺垫,竟也情理之中。
这些太小概论的情况,自然可见编造痕迹。
但因果环环相扣到了这一步,或者情绪渲染到了这一步,作为接受者的观众又何尝不希望如此?
或许,真实不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愿不愿意相信。
最后,还有一点——整部动漫的主题,生死。
就我们生者而言,我们只是死亡的旁观者。
大灾难造成的死亡,最终只化为数字,不足以构成震撼。
15场战斗,背后是15个地球,其中有14个要废掉;如果每一个地球都有70亿人口,那么就是将近1万亿的死者……或许庞大的数字在这时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接受范围,因而,甚至可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牵动我们的,只是明知死亡在前的那15个活生生的孩子。
于此时,思考便容易出现短路。
也是的,没有不带个人情绪的思考,除非人是机器。
一部作品,能把人引到这条路上,大概,就足够了。
如果我能早几年看动漫,早几年接触这部作品,或者,也就不会在今天的道路上走到黑。
本科做毕业论文时,选了现当代方向,并对通俗与非通俗问题抱有执念。
先是对现当代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辩产生怀疑,觉得勉强可以划分的,其实只是主流和非主流文学——真正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处于弱势,占不了主流。
继而,对被操纵着学术话语乃至政 治 话语的主流文学界所欣喜的神马填补空白,神马开创新领域的作品都怀有怨念,怀疑很多都是在主流文学界之外被玩儿烂的东西。
就像经典文学史里的科幻作品谱系和科幻文学史里的科幻作品谱系,二者之间总有时差,比如科幻文学已经进入到新浪潮时代,而多丽丝·莱辛却放下金色笔记本唱起太空歌剧……这诸般纠结,神神叨叨,嘲笑着我的力所不及,原本的文艺青年跨入2B青年行列。
倒不如在文艺发作期里好好看动漫,当回普通青年。
一刷是09年再充满了各种广告的小网站上补完的,二刷之后补了漫画,今年因为疫情宅家里的原因来三刷。
就讨论动画本身,地球防卫少年很明显是想表达一些东西的,孩子们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之后的成长,围绕Zearth背后势力为了利益的角力,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但是,总共动画篇幅就24集,还要开场和收尾,留个每个人的平均也就1集多的时长,而每个人战斗后又会死去导致这部番不像很多群像剧是能之后再在别人的故事里安插其他角色的刻画的。
这导致了整部番给人的感觉更多在一集描述人物,然后是解开心结之类的情节,然后就被发了便当。
搞得观众刚代入某个角色的故事。
然后,就没了。
角色还没立体就匆匆战死,人物还未立体就发了便当,搞得每个孩子背后完全可以深入的经历变成了新闻软件里弹出的日常新闻,亦或是论坛里不知真假的故事。
要说一集半能刻画好一个角色吗?
也是可以的,但重复十几次都能刻画好,是不可能的。
要说前几集还有点感触,之后没有足够刻画和足够感情投入的角色的死亡,更像是按部就班的消遣。
既然已经有不少对漫画改编了,倒不如少弄几个孩子,深入描述每个人的故事,心理的变化和成长。
除去孩子们,动画里对背后势力围绕Zearth带来的相关技术和利益争斗的就更无语了。
政客和财团基本片面的像是一群二傻子和官话复读机组成的。
军队除了射射他们没用的导弹在初期找点存在感外,后期甚至能让一群孩子差点被国外势力绑架。
说是为了保障孩子的自由,问题是你找些人暗中保护着,一群小孩子还能发现不成,你那个世界的11区只剩田中和关两个军人了?
政府和相关组织全程没有给孩子们配相应的心理治疗人员,反而是一个前黑帮的在忙前忙后。
动画里的政客资本家全程在考虑咋开发新产业,抢技术。
我寻思你们也不是全不知道孩子们打输了这个宇宙就没了,而且甚至有其他世界的直接当场自杀了,一个个二傻子不提供援助帮帮忙也就算了,还在背后插刀。
别说孩子们可能被打败或者对这个世界失望自杀,就是孩子战斗中有意无意地把你楼全砸了,人全杀了,你们这群二傻子政客还能和人家算账?
其逗比程度就好像一个要死的人拿着核弹按钮,还有人当着他面把他全家杀了。
别人是雷区跳舞,这群傻子是拥抱地雷。
古茂田议员前脚刚说出真相,后脚就被暗杀了。
这原本不信Zearth报告的也觉得有问题了啊!
(不愧是一群二傻子组成的集体,把别人都当大傻子。
)背后的势力博弈描写也基本没有。
所以搞这么一群政客财团的意义是什么?
本意也许是想讽刺当权者的不作为还是资本家为了利益不顾人命的冷漠,但一群二傻子你还能指望他们做啥呢。
相关的情节肤浅到别说拿去和《V字仇杀队》这些作品比较,你就是打开电视电脑,看看某北美洲国家现况也比动画里描述的深刻多了。
如果老老实实按漫画的情节来,或者把重点放在人物刻画上,也许这番不至于这么奇葩。
但监督功力明显不足,还偏偏想在24集里塞政治、人性这些较深的主题,且又不仅仅满足于像恶魔人crybaby着重反映黑的那一面,而是想刻画人的复杂性,使整个作品想表达的东西完全含混不清。
但有了漫画基础在那里,你要说它是像现在一些番为虐而虐倒也不恰当。
只能说制作组完全没处理好。
毕竟就算是攻壳那些经典作品,一季也很难把较为深刻的主题表达出来。
(网传原作者和监督有矛盾,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PS.三刷这部番看到那些政客和资本家还有其他的一堆沙雕操作的时候真挺欢乐的,对比一下现实,感觉一直被骂的某省的F4四人组和川建国同志都比他们聪明多了。
侧重点完全不在战斗上,而是每个人的故事情感表达。前半部分撕心裂肺骗眼泪,后半部分加入了政治因素变得严肃起来。孩子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矛盾与无奈。总之没觉得治愈,就是很压抑,让人开心不起来的番,非常喜欢,但不能多看。
单说剧情。动画前半段悬念迭起,废寝忘食;结果后半段一头雾水,草草了事。除了胖子,其他人物刻画单薄,所有成年人角色都幼稚得莫名其妙,很多地方不合逻辑,世界观宏大但视角狭小,如果能详细解释下故事的来龙去脉就好了。毕竟不是单纯为了刻画“人性黑暗”而黑暗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太深邃也太乏味
15少年拯救地球,看了以后重新燃起对动画的热情。
粗糙 非常粗糙 表现力一般 本来也不是给小孩看的 无论是政治讽刺环保平行宇宙生命价值爱与自由等等各方面都涉及一点 但还是粗糙 就像这些少年没有存在过一样 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作品
设定有趣,机战太弱。
人设还行,内容太浅薄,剧情和设定一坨屎。从小圆和国家队过来的,实在是差太多了。
说的天花乱坠,豆瓣评分是真的有意思,第三集实在看不进去了。
无论哪个都是地球,保护的只是或好或坏的这一个平行世界——有点俗气
很刻意地去搞黑深残就很没意思
每个孩子都有个故事,随着他们的死而终结。
终于找到这部以前看的每集死一个主角的动漫了。
地球便当少年(其实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反正没看的时候我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神曲加持首次一点没跳op,故事前半走得不错后面开始拖沓,然后发现是动画组自我发挥,嘛······还算可以看啦,就是最后结局,就没想过去搞一搞支配者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啊!!!!
现实主义动画力作。虽然它是一部机器人动画,但里面各个环节在我看来都是深厚的现实主义功力的产物——悬念揪心,抒情落泪,语汇明确,人物真实可信。终于有机会一口气看掉它,作为豆瓣上的第1000部电影实在是太好了。
不怎么样 想到GANTZ EVA
2021.11.14
各集割裂,观感并不是很好,感觉浪费了如此好的设定
已知前路是必死局,孤独战斗的问题少年们会抱怎样的觉悟?面对没有正义之分的零和博弈,为生存必须消灭同病相怜的无辜者,又该如何抉择?
我上当了。原本这个设定可以做得像天元突破那样深挖下去,可是实际上却弄得又臭又长,食之无味,真是白瞎设定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