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毫无真诚可言的自我感动之作,宛如饭桌上对政治高谈阔论的大爷一样,看似心怀大爱实则卖弄口舌,实在令人无法忍受!四十分钟像四个小时一样漫长,借用台词来评价:白人 男性 直男,放过我吧,这该死的忧郁!
结尾很可爱 (前面大混剪让人疲惫,在24年这实在算不上实验)
【CC】越看越能理解戈达尔的伟大!
比起大家所谓的《安妮特》是卡拉克斯的自毁式忏悔和独白,这部才是卡拉克斯真正的自我,以及真正的艺术。够真诚,够实验,够艺术,够夸张,够自大,够神经,够自恋,够直男癌……讨论了一切但最终回归自我。从电影之初的出现,到自我过往的剪辑,对影响人物的致敬,对社会和世界的批判和怀疑,并在最后回归那个不是自己的自己。然后原谅全世界原谅自己。把影史向前倒放,从《持摄影机的人》到《月球旅行记》,到《火车进站》,最终回归梦开始的《飞驰中的萨利加德纳》。再次感谢电影和每一位怀揣才气的导演给我的美好。我觉得这会是我最喜欢的卡拉克斯的影片,值得二刷甚至五刷。
【2+】#1936#呓语,迷影,无兴趣解构
没有你在乎的观众了吗,这就奔着大师狂飙突进了?
彩蛋好看。
chercher我们不应该苛求于在一个/一组图像中去获取阐释,除非你是蒙太奇者,否则就是梅里埃。我们更愿意去目睹图像能够到哪,动作会延展到哪、目光会望到哪。如同汽车行驶在夜晚的高速路上,高速中划破寂静与黑夜。不是来自于手的论文,而是来自于深睡时的写作与复述。- où en êtes-vous?- c'est pas moi!牛头不对马嘴,但却是证明我在睡觉的唯一证据。路边的灯光,离我很远,但它却照亮了我。拼凑起破碎的世界吗?在纸张的夹缝里写作
@CannesDebussy 同样是对自己作品和其他拾得影像的化用,卡拉克斯玩出了花样和视听的厚度。他的影像一次又一次让我们重新爱上电影,振奋人心,准备开机。终于在戛纳,看到了属于戛纳的电影。
耐嚼,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但依然喜欢影片整体的滋味。我仍然是流离失所的人,而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我们。想要找回神祇的目光与拒绝盲目结合起来看非常有意思,就像,完全不同的背景下相似的动作。Car y a-t-il rien qui vous élève Comme d'avoir été aimé par un mort,une morte? 看他人影评,才知道彩蛋中人偶的飞行是在模仿《神圣车行》。
你给戈达尔打电话了吗?
对影像的熟练运用
一方面,我永远为卡拉克斯的影像与情绪动容,另一方面,我似乎从来就没赞成过他的表达。Anyway依然感谢卡拉克斯,我今年终于看到了一部真正的电影。
卡拉克斯迄今为止最纯真的影像。
想起了哥哥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8.9 电影史同自己与自己的每部作品及其中迸发的动作与凝视时刻息息相关。 也许是戈达尔的去世让卡拉克斯急于完成一部这样似是回应《自画像》一般的作品,相对于戈达尔“后电影史时期”的作品,这部的频繁援引显得直接得多。反而有点想到戈达尔80年代的作品,导演本人在其中的出镜比较特别且轻盈可爱。
观影门槛太高
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是这种对自己的回顾和审视还是比简单的堆砌素材厉害太多了
好大一坨
Qui suis je? Je suis Leos Carax, le fils du ciné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