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麻的部屋》到《千年女优》到《红辣椒》,今敏的角色一直在银幕两端/梦境两端出入。
他对梦的理解有强烈的弗洛伊德色彩:梦是被压抑的东西,与此相反,在现实中,真实恰恰是被隐瞒的。
用一句话贯穿今敏的内核、形式与角色:我们不可能逃离我们所是,被拒绝的将在梦中回返。
因此,今敏的梦境与其说是真实与幻想的区分,不如说更加类似「多元世界」的殊途:梦境和现实都是真实的一个「可能世界」。
千代子在多元世界中穿梭,苦苦追寻的东西却始终没有改变。
在模态逻辑中,必然真/重言式在所有可能世界中为真,按照数学家千代子的语言(或许另一个世界的千代子?
),《千年女优》的主题无非是一行简短的铭文:爱是重言式。
通过《千年女优》中扛着摄像机的配角,《红辣椒》中拍摄先锋电影的警官,今敏隐秘地向我们呐喊:必须拍摄电影!
梦境正是在那里开始的,而没有梦境就没有真实。
向着真实义无反顾地奔跑(雪夜的千代子,飞翔的红辣椒,以及恐惧的未麻),正是今敏向我们传递的生活态度。
与此相比,几原邦彦的梦境展现出冰冷的异质性。
梦境是对于生活的一次紧急打断:日常生活即将崩塌,生存战略必须被制定。
几原邦彦是怀着Badiou所谓“对真实的激情”做梦的,通过怪诞荒谬的梦境,真实进入了仔细挑选的环节,大团圆的意识形态(虚假的一家人)被揭开,新的可能性在梦中被揭露。
梦是对于现实的革命。
有时间还想谈谈汤浅的温柔春日之梦。
今天先到这里吧。
看动画片《千年女优》,一下子被吸引进去了。
没见过这样热闹的时空交错,故事连着故事,回忆套着回忆。
身为自己的女子、身为演员的女子、电影中虚幻的女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组合到了一起。
蒙太奇的使用、不同场景间的镜头剪辑,角色的切换和节奏的掌握,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着迷于动画片就是为此。
唯这种虚幻的笔下风光,才能接纳各种夸张离奇的想象力,丝毫不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和顾忌。
想想看:如果换几个真人在那里,这一刻还是激烈的火车打斗,穿过一扇门,同样几个人物,立马要换个身份面对古代的宫廷恩怨,场景服装化妆道具都要彻底转换,一部片子被这样折腾个十几次,还不弄得人仰马翻,吃力而不讨好?!
片子看到后来,哪些是角色,哪些是回忆,哪些是想象,已经模糊不清。
学生、演员、贵族、王妃、妓女、主妇、教师、难民、剑客、战士、太空人……无论身份和装扮,眼睛里只是一幕又一幕跌跌撞撞的镜头:那个眼角下有一颗泪痣女主角跑啊、跑啊,却始终和要找的人隔着一线,伸手不及……华丽的背景舞台,精巧的故事设定,层出不穷的不同身份,装扮各异的同一张脸……影片的结构是巧妙的。
好象变戏法一样,从桌上变出个帽子,从帽子里变出朵鲜花,从鲜花里变出块手帕,从手帕里变出个彩球,从彩球中又变出个帽子,循环嵌套,无穷无尽。
——然后,忽然间彻悟,所有这一切的复杂繁巧,只不过是梦幻泡影而已,一个戏法。
留下的,只是一个空空荡荡散了场的舞台,和一些空空荡荡没着落的感觉:人生如梦的空荡荡的悲凉。
一个女子,一个始终追逐着影子,一件要交给的东西,女子身边一个默默的仰慕者,一片乱世的背景。
……几千年的风雨曲折,真能沉淀下来的,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点点了。
如同小时候的数学题,鸡兔同笼也好,出水管进水管也好,小张小红也好,都只是迷离险峻的假象,是反反复复无穷无尽的陷井。
而真实的过程和答案,永远是简单和抽象的,ABCD、1234、XYZ。
张爱玲也有过类似的表达的么?
说整个香港的沦陷,只为了成全一段情而已。
她才是那个抽丝剥茧、直达内核的最初的抽象者呢,只一眼,便瞥到了那个苍凉的手势。
然后,上海和香港的沦陷也成就了她。
再然后,借她的眼,几千年的天灾人祸、战乱离散,也不过浓缩成一段赶不上的追逐。
只是如此,而已。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舞台、时空、角色都不断地切换转变,不变的是一份长久的寻找。
转到后来,连自己也忘记了要找的究竟是些什么。
然而那女子仍然在找,在往前跑往前跑……不离不弃的寻找之路,是她的悲哀,也是她的幸福。
网上找张爱玲的那句原话,却意外地看到了一段叫作《空城》的歌词,王菲唱的:“爱情是面镜子,有谁住在那里,我寻找你,看见天敌,点破天机,用我一滴泪的力气”。
——忽然就想起片中女子的那颗泪痣来了。
用一滴泪的力气,真的能钻进镜子、点破天机么?
是否就永远被禁锢,从此迷失在那里?
动画片中的无穷追逐,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身为宇航员的那一幕。
即使在无穷大和无限纯粹的宇宙里,离开了尘世的纷纷扰扰,要找的东西,还是那样空落落地找不到呢。
一部片子,记住了一个名字。
赶着去淘这个叫做“今敏”的动画导演的其他作品,捧回来一部新作:《东京教父》。
看了,然后是说不出来的别扭感。
那片子也很特别,也有灵性,然而,却是压抑迟缓、甚至有些丑陋的。
和《千年女优》完全不同的极端。
或者,这就是梦境和现实的差异吧,跨不过去的巨大鸿沟。
也许是先入为主,还是喜欢那部《千年女优》。
相对于沉重迟缓的真实、相对于都市流浪汉们最终拥有的微小实在的人间温情,那些缥缈灵动、抓也抓不到的东西,才真的是美。
美得让人忍不住钻进魔镜里去,即使早已知道,一切的追寻终究是空,从出发的时候起就已经空了。
从此入戏,从此入劫。
辗转千年不得解脱。
然而,走过一路,也值得了。
看完了《未麻》《盗梦》《东京教父》《千年女优》《妄想代理人》排序为:千年、盗梦、未麻、教父《千年女优》无疑是寡人最爱。
这片是把个人、历史、剧作原理、电影本体融合成完美的整体。
一部叙事的杰作。
痴迷电影叙事的导演最喜欢的两个资源:记忆和梦境。
诺兰在《记忆碎片》完成了记忆方面的叙事,在如今用梦境完成了《盗梦空间》。
今敏在《千年女优》完成了记忆叙事,随后完成了《盗梦侦探》的梦境叙事。
《盗梦侦探》是把电影比作了人类的集体梦境,《千年女优》是把电影比作了凝练个人历史、集体历史的强大记忆体。
【这里的“电影”,并非指抽象而谈“电影艺术”,而是存在于世的一部一部具象的“电影媒介“】追赶这个动作对于今敏很重要,都是高潮部分的重头戏。
《未麻》中追影、《千年女优》追男人、《盗梦》追sth、《教父》追自杀。
少女的个人成长也是今敏的一贯主题。
最后用《千年女优》最后一句台词结尾:我真正爱的,是追逐他的旅程!
今敏爱的,则是制作电影的过程本身。
去年看了一部致敬今敏神剪辑的总辑才知道原来大师已经英年早逝了,当时深感不可思议,一直以为这位脑洞大开的大叔还能创作更多作品。
今天才看了千年女优,说起来是一部剧情有点莫名的电影,千代子一直追寻着少年时偶遇的初恋,而立花又何尝不是一直在追寻着千代子。
但那种面目都记不清楚的几日之交又能在人生中有多深刻呢?
那把全片中一直出现的钥匙说不定也只是画家的画箱钥匙而已。
也许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人就没有走到火车站而已经被老管家出卖被捕了,毕竟包藏一个嫌犯这种超越理智的事看起来也只是少女会做的。
正如去年看的那部分析今敏剪辑的片子所说,这种片子应该就是今敏一直想拍的吧,千代子所拍的电影和她的现实人生虚虚实实结合在一起,众多场景的转换和过渡,摄像机位的推动都非常有水准。
让观众都有点分不清楚,我们就像来采访的社长和摄像小哥一样被代入了一幕幕眼花缭乱的场景中。
而那个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战乱的千代子说不定也不能很好的区分她所扮演的那些追求真爱的角色和自己少女时代春心一动的区别,她不自如的代入,而那把钥匙渐渐的就真的成了千代子心中打开最最重要东西的关键。
她每一个所饰演的日本女性角色中忠贞隐忍不放弃又充满幻想的核心可能都注入了这把钥匙里。
所以身为导演的大泷才安排了把钥匙从千代子身边偷走的剧情吧,而身为一直追逐饰演着那样纯真代表的终极脑残粉的立花才对大泷如此的愤恨吧,不止是大泷娶了女神一样的千代子,更是因为他企图夺走千代子心中那份纯真的信仰,不是什么宗教,可能只是那份少女对这个世界不切实际的幻想。
大泷和千代子的妈妈都在“逼迫”千代子回到现实中来,结婚生子家庭主妇,但千代子却一直在追逐,追逐心中少女时代惊鸿一瞥的“初恋”对象(在我看来根本没恋起来),其实就是一份不肯长大不肯变老的纯真。
所以在故事的开篇,摄影对立花社长说无论曾经多么美丽有名的影星她都已经是个老太婆啦,社长却说千代子是不会老的,因为千代子所代表的就是那份不肯面对这个残酷世界不切实际却让人在这个莫名剧情中戳中人泪点的纯真。
(关于公司名字和最喜欢的莲花花语也是纯真)社长立花与其说是千代子的脑残粉还不如说他和千代子都是一类人,他们共同呵护着那把钥匙象征着的东西,在回顾千代子所拍的影片中他一直都以神助攻的形象出现,都是来保卫千代子护送她顺利去追逐“那个人”的大无畏配角。
所以才有几十年后他如此郑重的回来交还钥匙的情节吧。
在1975年那部电影中,刚满十九岁的伊莎贝尔•阿佳妮,站在海边,骄傲地昂起美丽的头颅,对着天空可及的最深与最远处,念出阿黛尔•雨果五十年前离开家时在日记里写下的话语:“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种事,只有我能做到!
”镜头定格在那可以飞越流星碎雨的绝美面孔上,刹那间,汹涌的感情从画面上扑面而来,气势磅礴,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冲刷着心灵的每个角落,那并非是海水呼啸出的浪涛声,而是那个女孩奔涌不息的爱。
她的爱是巨大绽开的古老焰火,永远保持着爆裂瞬间的华美,不会熄灭。
世界在她的面前近乎破碎,不敢直视却又无法抑制心中颤抖的欲望,凝视着她的脸,她的双眼,任由泪水充盈了这个蓝色的星球。
从法国到哈利法克斯再到巴巴多斯岛,她一路追寻而来,说谎、乞求、流泪、疯狂,用尽一切方法来想要得到那个男人的一丁点关注与爱。
结果他只是鄙夷她,嫌弃她,侮辱她、利用她,最后逃避她。
在巴巴多斯岛的大街上,平松想要上前警告她不要如此纠缠下去,却没想到这个曾经痴狂地迷恋着他的阿黛尔,目光疏离,不再用狂热的深情迎接他的每一次出现,没有作任何回应,径直走过了街角。
留下他一个人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曾经他是被深爱的那个人,被不停的追求着,而他对这份坚贞执著的爱不屑一顾,甚至还要放在脚下碾碎踢开,如今真正失去的时候,他才若有所失,仿佛他才是被抛弃的一方。
没有人再能像阿黛尔这样追求、等待,热烈的爱着他了。
就像是《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的小说家阿尔,他被那个他从不认识的女人默默的狂恋了一生,而他对此却毫无所知,一再忽视她,哪怕曾和她一起生活,也可以经过她而毫不回头,轻松地犹如经过一滩污水,而她却总是一再回头凝望、等待。
直到一天死亡湮灭了她等待的姿态,她不用再沉默,不用再卑微地乞求。
她用死亡让他知晓这种深沉隽永的爱,是他曾经拥有,却不曾珍惜,最终悄无声息地失去了,没有任何挽留的机会。
他受到了惊吓,感到了心灵上的空虚,被另外一个世纪吹拂来的热情震撼着,久久不能平息。
如果说爱情是有关等待的一场情事,通常来说陷入爱情中的便是等待的一方。
等待让人不敢动弹,恋人不经意的一分钟拖延就会让人心生焦灼,世界的重心完全倾斜了,似乎全都集中在他(她)出现的那一刻,怀抱着满腔的爱意从失控的踟蹰中解放出来,“就像箭忍受弓的紧张,以便射出的刹那超越自己”。
可是有时候实在说不好谁才是等待的一方,正是因为她(他)是等待的一方,付出全部热情的一方,她(他)也是随时可以决定成为不再等待的一方。
不论是“天堂电影院”中的公主与士兵,还是罗兰•巴特笔下的风流名士与妓女,都讲着共同的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迷恋上一个女人,而她应允这场爱情的条件是,他坐在楼下等待一百个晚上。
在第九十九个夜晚,男人起身走了。
故事就此戛然而止,哪怕不是身为那位女子的其他的观者,也能轻易地体会到那种怅然所失的感觉——巨大的热情慢慢积聚,当膨胀到一个最大的限度,却突然凭空消失不见了。
到底谁才是等待爱的一方呢?
是接受者,还是给予者?
爱是不可捉摸的存在,它君临天下般高高在上。
在它祈求怜爱,渴望关注的时候,已经渗透入了对方的血液,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当它像离弦之箭飞出弓弦永不可追回时,方才显示出其力量。
不论是法国的平松和还是小说家阿尔,都未曾意识到被爱着的世界多么不同,那些爱着他们的女人创造了一个隐秘而温柔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甜蜜地融化了他们的生活,哪怕是午后的酣睡似乎都受到了某种保护才如此安宁。
就像每年生日阿尔都会受到的白玫瑰,它是沉默的存在,可有可无的摆设,只不过在他生命中占据每年只有一天的生存空间,却在消失之后用绵延不绝的爱情拍打着他的心,让他知道曾经的生命曾被如何的填满,如何被挚爱着。
“当你感到渴念,就歌唱恋爱中的女人吧; 因为她们著名的激情仍然不是不朽的。
歌唱 被抛弃和凄惨的女人(你几乎要羡慕她们), 她们可以爱得比那些满足者更为纯粹。
”——里尔克 “千年女优”(Millennium Actress 2001)中的藤原千代子将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演绎得更加纯粹和浓烈,她穷尽一生追求的并不是一个人,她追求的是爱情本身。
正如她喜爱的莲花的花语“纯真”一般,真正这种对爱情纯粹的追求才让她永远保持心灵的纯洁。
她没有坐在那里,哀戚地等待爱情的降临,她勇敢的飞奔出去,永不停息的追求。
她能掌控那变化不惜的爱情,付出持久的热情,远比那些享受爱情带来甘甜富足的人,更加充满生命的力量。
正如安妮•莫洛•林德伯格写道的那样:“爱是一种力量,它并非结果,而是原因”。
当少女时代,千代子遇到了负伤逃难的画家,他匆忙中撞倒了她,毫无防备的她跌落在雪地上,也自此跌入了让她沉溺一生的爱情之海。
实在说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她只是看到了他被帽沿遮住的半张脸就爱上了他,他温柔的低语,手掌的温热,让她在一刹那就从懵懂的少女觉醒成为一个女人。
她无法把他归类成任何一种人,对于千代子来说,他没法用语言形容,他的容貌、外表、语调,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是纯真的,美好的,不可摧毁的,让她在战乱的年代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无限之门。
在未嗅到那种天使般的气息前,她懦弱、胆小、无措,蜷缩在当时社会对女性禁锢的牢笼中。
她可以是大街上任意一个女孩子,过着母亲安排的平静人生。
可是她却在那个谷仓,和爱情勾了手指,定下了缠绕千年的誓言:“我一定要去和你重逢!
” 自此,她勇敢的踏上了追爱的旅程,奔向命运,迅速后退的风景映衬着她飞驰滚烫的心。
去往满州,跑向北方,穿越时代。
作为一名女优,她扮演过少女、公主、忍者、妓女、科学家,在参演的作品中,她永远是那个不顾一切,为爱而爱的女人。
在疯茫的逐爱途中,她也会迷茫、恐惧、退缩,她总会看到那个手抚命运纺车的老人,诅咒着对她说:“你会永世遭到爱恋之火的焚烧。
我恨你,同时也爱着你。
”每一次她放弃希望和追逐的时候,都能看到那架命运之轮碾压过她的身体,编织着她不可预知也是无法改变的命运。
在心中,她既惧怕着命运,又怀着渴望的心张开双臂拥抱着命运,并非是因为存在着所谓幸福,而是这命运让她发现这个不停去爱、去追逐的自己,原来是如此接近永恒。
男人、女人、事业、渴求、妒嫉、甚至时间,所有这些看到她都颔首臣服,因为爱可以征服一切。
爱可以包容、相信、盼望、忍耐,而“饮再多的水也不能消除爱的饥渴,即使是洪水也无法溺死爱”(《所罗门之歌》)。
爱不是可以亲眼所见的影像,也不是可以亲耳听闻的乐章。
就算你闭上双眼,掩住耳朵,逃往世界的尽头,仍旧无法平息激荡在脑海中的影像与耳边的歌谣,只要你停下奔逃的脚步,它便会冲击你的心灵,撕碎你弱小的胸膛,喷发而出。
对于爱,你永远无法逃避,无法视而不见。
被爱的人固然是快乐的,却是一种被施予的快乐,在爱的平静愉悦的打谷场,他们失却了爱的能力,无法尽情地哭与全心的笑,当爱远离的那一刻,他们只能赤裸着无爱的心灵,狼狈地发现自己原来一无所有。
不论是平松,还是阿尔,抑或是趾高气昂的被追求者,认为自己拥有着至高权力和永恒权威,可以掌控欢笑与悲伤,却没想自己才是被爱囚禁在皇座上不能动弹的人。
那些奉献着热情、勇气、痛苦、光彩的追逐者,他们才是被允许自由进出爱情大门的人,那把神秘之匙可以带领他们通向任何他们所要抵达的都城。
而爱情永远不会青睐那些原地等待的人,爱伦•坡曾说:“献给那些爱我的,并且我爱的人;献给那些正在深深体验的人,而不是那些正在沉思的人;献给所有梦想家和那些对梦想满怀信心并把梦想作为唯一现实的人……”。
是的,哪怕澳洲大陆与非洲大陆接壤,河水开始溯流,鲑鱼跑到大街上歌唱,仍然要去爱,去追逐。
因为,爱是永不止息。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1754696/
记得千代子刚刚进片场忘记台词,编导告诉她只要代入真情实感就可以了,从那以后她似乎就醍醐灌顶,事业一帆风顺。
那个钥匙给了千代子无数对爱情美好的幻想和力量,她把这份执念灌注进事业后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演艺生涯,而演艺的生涯又反过来不断替她圆梦、不断把这段爱情丝路编织下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所以,那确实是一把“能够开启最宝贵财富”的钥匙。
本来以为过了做梦的年龄,远离了那个追逐梦中情人的自己、安心做一名居家妇女时,命运的齿轮又开始转动。
原来千代子一直就被咏子和大泷戏弄,“反正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这么厚颜无耻的话从这个骗了自己爱情的男人嘴里说出来突然让人觉得无比恶心。
哪怕是一起生活了多年,当发现这段生活是构建在谎言的地基上无论多坚硬的建筑都瞬间崩塌,何况是千代子这样一个爱情理想主义者。
既然“钥匙”又回到手中,命运又开始召唤她,是时候重新启程了。
忘了这个糟糕的现实生活,千代子非常洒脱从容的抛弃现在的一切又开始追逐她的爱——观众可以脑补大泷下巴掉地上的惊愕神态。
玩这种小伎俩的男人注定是庸俗不堪,他是关不住也不配获得千代子的爱。
千代子做演员的整个生涯身边无数的光环围绕,掌声和观众时刻簇拥着她,也有所谓爱人陪伴。
但是纵观全剧,千代子始终是孤独的一个人在追逐着梦想。
难以言述,也不被人所理解。
追逐心中梦想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在那次片场事故后千代子激流勇退离开了电影界,一个人深居简出三十年。
被问及此事时,千代子拿出了那位钥匙爱人为她画的肖像: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她不再有勇气追逐那个梦了,因为自己已经和画中的美人判若两人,而心目中的爱人永远是那样年轻俊朗。
她不想让梦中人看到自己衰败的模样。
“老生恨你,恨的不能自已,却也心疼你,心疼到难以自抑”——恨你那样年轻、可以不顾一切的去追逐梦想,却也心疼你,因为那是永远无法触摸到的远方。
每次以为自己接近时距离突然又拉远,就像在月球上追到了那副画可人儿又走远一样。
这样不断的追逐奔跑着,直到发现自己变成了那个老妪的模样再回头看自己年轻的样子,又心生嫉恨:年老色衰的自己丧失了追逐的资格,好羡慕那年轻时候的自己,即使这一辈子都没浪费时间、马不停蹄地追逐也永远不会觉得满足,容颜永远老的太快,多么想就这样千年奔跑、追逐下去。
所以在 最后那一刻,千代子反而变得从容:没关系了,我又拥有钥匙了不是么?
命运又开始召唤我了!
因为我喜欢的就是追逐那个人的自己啊。
——离开了这副病躯,灵魂再次得到解放,没有了束缚,又可以开始追逐自己未尽的梦想了,星辰大海等着我呢!
这次的旅程将不再有终点。
为我开心吧。
ps:后来每当我想起《千年女优》,脑海里记忆最深刻的片段是千代子坐在宇宙飞船里准备飞向浩瀚宇宙的瞬间,这个镜头前后好像出现过三次:片头、拍片现场、结局。
在我回忆时涌上来的第一情感是——孤独。
强烈、无尽的孤独感。
藤原千代子,女主角。
左眼角下一颗泪痣,悲伤的象征,一个命运。
《圣经•传道书》说,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所有追随,一应苦难,乃至全数奔波辗转,都是幻觉,并,都是为了幻觉。
少女时代,藤原千代子邂逅并搭救了被追捕的画家。
这声音和暖的男子,曾在旧仓库里,明月光下,对她说过一些话,关于圆月与残月,关于北海道雪后苍茫的原野。
她仰起面孔看向阴影中他黯淡沉和的脸,如此渴慕,如此期许。
之后他被捕,不知所终。
劫难开始。
千代子成为演员。
她的所有角色只是在重复现实中的她自己——为一个男子,成千上万次地奔跑追随。
在长时间的寂寞与苦难里,颠沛流离。
她穿越乱世与太平,经过荒野与废墟,她将和服与洋装交织成烟花盛相与幻相,寻找这男子的线索、声音和背影。
然而,爱是恒久虚空。
好似幻觉。
千代子最大的幸运是成为一个演员。
而她最大的不幸,亦在于此。
因为,每一场表演都可以将感情放大,使它变得比我们以为和所能想象的都要强烈。
由于千代子的爱永远不能完整,所以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海藻般迅速蔓延,覆盖她控制她,使她与生活失散。
而她毫无悔意,特地使自己人戏不分,成全此生的陷落与沉沦。
就像文字。
在一场文字当中,我们总会比平常用力。
我们会变得更加偏执和顽固,并,我们的感情亦会更加极端和热烈。
它是一层伪装,一次心照不宣的乔装打扮。
在面具下,在油彩下,在戏服下,在冠冕下,在珠光下,在夜幕下,得以心无旁骛地来爱你。
然而,果真这是爱吗?
抑或这是一场对自己的消耗,而我们只有在一场消耗中才会感到幸福?
令千代子千年不死的,记得吗,是华发苍颜的妖精。
这妖精诱她饮下长生茶,使她的生命无法终止,使她的爱,无法终止。
这妖精说——我恨你,恨入骨髓,且爱你,如痴如醉。
呵,果真它是妖精?
不,不如说是她豢养的心魔要更恰切。
阳光中的废墟,独那绘有她肖像的墙壁屹立不倒。
画中她笑靥如花,尚未经离乱,尚未经爱情。
她多么年轻。
后来她就老了。
她如此清晰地了解这一点,终于决定停止追逐。
她穷尽她的一生,她疲倦并劳累。
并且她知,纵使相逢应不识,失却了当年芙蓉面,遗弃了那日小罗裙,毕竟,她与当初不一样了。
当然,她仍要追随那幻觉中的男子和她幻觉中的爱情,在死后。
看时只觉酸楚并虚无。
还有那貌似客观冷静的叙事者,他爱藤原千代子,亦是这样长久。
但她是看不到他的。
她选择性失明,只看得到北海道大雪中,孤身作画的男子。
她在这独自一人的爱情当中耽搁太久,她失去了看见别人的能力。
当一个人在爱中,根本就是闲人免进,请勿打扰的。
这电影的叙事结构,使我想起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
那是一些只有开头的故事,不断从一个链接至另一个。
连过渡的理由亦不需要。
一个女人沦陷在一场注定失望的爱中。
难道这理由还不够充分吗?
因为事实上,那画家在被捕后不久,便已经死了。
她不知晓。
爱情摧毁她。
时间摧毁她。
命运摧毁她。
真相摧毁她。
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女子存在?
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女子存在。
她是我们事关爱情的幻觉。
爱是恒久虚空,是疲惫的花事,是幸福的徒劳。
2005-4-24
我的微信公号:逍遥兽
《千年女优》的结尾让我想到了游戏《To the moon》,游戏中,John和River约定第二年在相同的地方见面,River问John如果你忘记了怎么办,John回答她,那么我们总会在月亮上相遇的,而在游戏的最后,相互蹉跎了一生的男女主角,终于在科学机器营造的幻境之中于飞往月球的火箭上十指紧扣,完成了John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和遗憾,同时,现实里John的人生也在巨大的满足之中走向了终结,这和《千年女优》的结局惊人的相似:面容恢复年轻的千代子搭乘上了火箭飞往太空,再度踏上追逐心中幻影的旅途,在火箭飞往浩瀚的宇宙中的同时,也暗示了躺在病床上的千代子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再怎么说,我真正爱着的,是追逐他的旅程。
】 少女时代的千代子,偶然邂逅了逃亡的画家,后者留下了一把钥匙,并且于离开之时约定终有一天会在北方重逢,他要在那里完成他的画作。
就此,千代子开始了她一生的追逐,为了能够北下,她决定成为女演员,又因为算命老头的指引,搭乘上了开往满洲的列车。
之后,她不断的追逐记忆里的那一抹幻影,在所主演的每一部电影里,她都是那样一个为了所爱之人拼命奔跑的形象,从血腥的战国,到国破家亡的幕末,再到白色恐怖时期的战前,千代子所演的电影背景跟随着时代的背景不断的变换着,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在千代子的眼中都退缩成模糊的衬景,四起的狼烟也好,想要取她性命的忍者也好,咆哮狂怒的哥斯拉也好,所有的一切都被她踩在脚下,她所做的,只是不断的向前向前再向前,接近接近更接近。
当然,最后我们知道,千代子终其一生也没能够再见到那个画家,已经衰老的她哭着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连他的样子都已经记不得了。
同时她也渐渐的意识到,自己如今的样子,再也不是画家记忆中的那个小女孩了。
其实,她所追逐的终点,在很久很久前就不存在了。
所有的故事都是爱情故事,但《千年女优》不是,因为这个故事的主演,一直都只有千代子一人。
又或者说,《千年女优》才是最纯粹的爱情故事,好像《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那样,最疯狂,最盲目,最坚定的爱太稀少了,所以只配一个人单独享有,是没有办法分给对方的。
所以说千代子在追逐着的,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人,不如说是爱情本身。
追逐令千代子一步一步成为了日本麦当娜,她的竞争对手泳子也说过,对那个男人的追逐让千代子能够永葆青春,这种追逐不仅打破了现实和虚构的壁垒,同时也打乱了时间的度量衡,模糊了春夏秋冬的流转。
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追逐,才成全了千代子传奇般的一生。
【我对你恨之入骨,又爱之如髓】 千代子常常在幻觉中看一名老妪,在一出戏中,老妪欺骗想要追随爱人而死的千代子喝下了能够长生不老的药水,诅咒她永远要承受爱火的煎熬。
“我对你恨之入骨,又爱之如髓”,最后我们发现,这名老妪正是千代子自己,这两句话道出了千代子在追逐的途中产生了两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她已决定要追随爱人到天涯海角,另一方面,长久的求而不得折磨着她的心智,一次次的擦肩而过,一次次的被欺骗,被阻挠,这样的事情每发生一次,千代子内心的形象都会衰老一分,最终变为面目可憎的老妪,而老妪手中摇动的纺车,便是转动不息的命运之轮,我们看似一次又一次的跌入同样的糟糕处境之中我们称之为命运,可实际上,这命运之轮却由我们亲手转动。
千代子虽然看似一直在跑,但实际上她所追逐的目标是经历了几番变化的。
刚开始,她的确在追逐着画家这个实实在在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家的背影开始模糊,追逐已经成为了千代子的一种习惯和执念。
当画家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已经完成的画作上时,千代子大概就已经知道他们再也不可能见面了吧,但是镜头一转,她又登上了火箭,开启了另一段追逐的旅途。
少女时期的千代子,老年时期的千代子,还有反应着千代子精神世界的老妪,三人的形象在影片的末尾终于重叠,那一刻起,千代子终于再度找到了她要追逐的对象,那就是从前的自己,至此,千代子的足迹终于闭合成为环形。
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我们从小就接受的儒家思想教育我们,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求而不得是常态,所以我们要常想一二,现在流行的佛性生活方式也总是在重复着可以随便没关系。
然而,在《恋爱的犀牛》里,明明说:“忘记是大多数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我决定不忘记”,林夕也用《当时的月亮》设问,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
是啊,我们因为害怕疼痛本性懦弱才选择忘记,而在诸多的文艺作品中,正是因为这份“不忘记”,才会有那么多令人动容的故事。
【明天才是满月, 但我更喜欢现在的月亮。
】 《千年女优》里随处可见日本人骨子里的那种物哀精神,无论是皑皑雪原上消失的身影,还是徐徐飞向静默太空的火箭飞船,或是天上那轮明明看上去是满月,但始终留有缺憾的十四的月亮,那种贯穿全片的悲哀的力量并非一记重拳将观者打翻在地,更像是对着一面镜子不断施压,镜子渐渐产生裂痕直至最终碎裂。
提到今敏,就想到造梦,那么不可避免的要谈及他的前辈,同样身为造梦机器的宫崎骏。
然而,今敏的梦和宫崎骏的梦是不一样的,如果宫崎骏一直试图在用自己的作品向观众传达只要心存希望,梦想就终会实现的话,那么今敏的梦,则是《金刚经》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中的那个梦。
实际上,影片中还隐藏了另一个用一生在追逐的人,那就是纪录片导演立花源也,从青年时代起,他又何尝不是亦步亦趋的追随着千代子的脚步,守护着她丢掉的那把钥匙,将她变为自己的梦想。
然而一切都是枉然,千代子甚至连他曾经救过她的命都记不得了,而那把号称能够开启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的钥匙,实际上紧紧的锁住了千代子的心。
在今敏的世界观里,我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的东西,最终都会渐渐消失在记忆的荒原之中,而以为手握了解开真理的钥匙,不断奔跑,也不过只是梦的囚徒罢了。
千代子的一生都是演戏,她又怎么知道自己究竟是假戏真情还是入戏太深?
只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从一出生起就被推向舞台,而千代子的演出,在她死亡的那一瞬间终于可以落幕了。
总有一天,我们终能再相见。
有一种错视画,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观看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这就是今敏和他的企划团队最开始拍摄《千年女优》这部动画时的创意构想。
这只是他的第二部作品,然而个人的风格已经纯熟彰显。
千年女优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是一档长篇人物访谈节目,提到人物访谈,我们首先想到的无非就是记者坐在受访者面前,正面侧面中景特写各种切,受访者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的故事,其间穿插几个具有年代感的老照片缓动镜头,多么无聊!
但如果采访人可以和观众一起进入到受访者的故事当中呢?
甚至可以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不仅能够以第一视角看到事件的全部过程,还能参与受访者的人生,这必定能让观众有更加直观深刻的体会,呆板的访谈节目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今敏在《千年女优》中则是把这两种讲故事的方法结合了起来,让观众就像站在一幅错视画前,实现了现实、过去、电影中三个时空的自如切换。
而最精彩和最复杂的部分也就在这里,如何在能够在多维度的时空里流畅地转换并且不让观众转糊涂?
匹配式转场是今敏最擅长的手法之一:在电影的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很高级的玩法,双时空交叉剪辑,同时体现了千代子在追寻钥匙主人的旅程与制作人立花先生与摄像师长途跋涉寻觅千代子足迹的过程;荧屏内飞船发射的震动牵连了现实时空的一场小地震,屏幕一拉远就从电影时空转到了立花制作人所在的时空;骑在奔驰的马背上的千代子被战争的硝烟掩盖,烟雾散去她便从战国时代转到了明治时代的马车上;躺在病房里戴着氧气罩的千代子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匹配转场,就变成了躺在即将发射的太空舱里宇航员;从这个时代被绊了一下却跌入了另一个时代的空间里......像这样的精彩例子数不胜数,使用大量巧妙的匹配式转场,对于无需考虑拍摄执行难度的动画制作者们来说,这无疑是最能发挥其魅力和想象力的技巧之一。
试想一下一部电影动画,只有电视访谈节目式的平铺直叙和正反打,那谁还会看呢?
这个访谈中涉及的三个时空之间,跨越了一千年,从日本的战国时代一直到未来的宇宙时代,有什么人可以活一千年呢?
为什么女主角被称之为千年女优呢?
这里特指的是女主角千代子在电影次元中出演的角色跨越了千年,所以她的身份不仅是一个女演员,更是日本电影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
千代子的少年时期恰逢日本海外扩张的时期,正好符合了主角怀揣梦想朝气蓬勃的状态,千代子在这时偶遇了一个青年画家,他的神秘感和描绘的美景让年少的她如同跌入爱丽丝洞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她开始握着那把“可以开启最重要东西”的钥匙开始她漫长的追寻之旅。
她通过电影这个神奇的通道,穿梭在不同的年代和地点,荧幕里的她在苦苦寻找,荧幕外的她也不放弃任何线索,观众喜欢这种为了心中最初的梦想去不顾一切追寻的角色,这完全是那个时期日本民族形象的刻画,所以千代子能够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这一设定也顺理成章了。
她挫折同时也伴随着日本战败的阴影,她婚后平静的生活也顺应了日本战后恢复时期的平和。
主角的每一个成长印记都铭刻着时代的烙印,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看到并理解这个人物背后的环境因素,也让整个作品更有厚度。
在我看来,把这部动画理解为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不如理解为是今敏对他所热爱的电影事业本身的一次致敬。
导演通过千代子这个角色表达了太多对日本电影的爱。
只因年少时的一次偶遇开始怦然心动,从而演变成了耗尽一生去追逐的目标,哪怕到最后这个目标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影,然而追逐的过程却让他“恨之入骨,爱之入髓”,为了最初的爱我们可以做什么?
扑入火海,攀上月球,穿越千年也在所不惜。
如此看来,那个浪迹天涯的画师对今敏而言不正是电影本身吗?
如今,厮人已去,千代子也好,今敏也好,都深深铭刻在了具有跨越千年魔力的映画长河当中。
电影成全了千代子,也成就了今敏。
美国剧作家大卫·马梅认为,所有电影都是梦境的串连。
的确,一个梦就是一部电影。
导演(潜意识)为了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压抑的欲望),利用各种艺术手法处理(凝缩与移置作用)最近几天的琐碎记忆,拼接出一部剧本,提交审片(前意识的稽查作用);剧本在删节修改后开拍(回归作用),导演利用蒙太奇手法剪辑镜头(拼接漫长人生记忆中的影像)获得毛片,然后进行最后的修饰(润饰作用),最终获得一部让人身临其境的电影(梦)。
梦中拼接记忆并非难事,但拍片时用镜头讲故事却很难,离不开天才的灵感。
电影艺术家是清醒世界里的造梦者,用那块神奇的荧幕,带领观众们实现并碎裂着人类曾拥有的全部乌托邦梦想。
虽然我相信电影可以解释梦境,但我并不相信电影可以重现梦境,,直到我看了日本新生代电影导演今敏的作品。
《红辣椒》,这部讲述梦境治疗的电影,用不可思议的镜头变换,诠释了弗洛伊德所描绘的那个太虚幻境的世界;《千年女优》,这部讲述爱情信念的电影,用难以置信的镜头剪接,实现了多少电影人所追求的那种天衣无缝的境界。
对于这两部电影,我只能说,它们就是梦。
正如有人在介绍今敏作品时所写的:“今敏的作品里,好像所有的人都在不停地在跑,跑出了人生百态,跑出了时代变迁,更跑出了自己的人生。
”电影不光是电影,它更是指引人生的星光,带我们在奔跑中追逐梦想,体验执着追求的幸福过程。
我咋就觉得那么没意思呢
从没觉得今敏有多好,剪辑是很棒,可是这个故事实在是……
剪辑跟分镜做得比大多数真人电影还要细致!
世间所有情爱的事,不过是浪漫的想象所致,而你已知的苦痛不过是因你太梦幻的心智
剪辑要不要这么这么好。
怎么爱上那个男的的?一见钟情?根本感觉不出来画家也爱千代子,定下的约定也是为了报答救命的恩情而已。这就是一个一厢情愿的舔狗一直追逐一直自我感动的故事,不觉得好看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被一个人用一生追寻,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人现实生活中就是电影中导演的角色 意淫片儿的悲哀😇
★★★半 ~ !
20180602【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8年前今 敏去世,我看的第一部他的作品便是这部,当时震撼无比感动落泪,让我第一次明白什么是优秀的剪辑。现终于大银幕胶片圆梦。追逐宿命轮回,打破第四堵墙,完美贴合演员主题,致敬日本影史。配以空灵动人音乐,片尾火箭腾空再度泪目。片尾曲终,今 敏千古
只有动画片才能完成如此精妙的视听语言的组合。教科书级别的剪辑和调度。
有点创意
我该说她傻呢还是傻呢还是傻呢?不要用她追求的只是爱情这样的语句来糊弄我,她就是一个傻得可以的女子!
3.5
...............................
痴
算是怀念今敏,还是祭奠逝去的艾书吧
弃
创意手法细节俱佳,就是这主线实在无聊
我不懂艺术,我觉得这就是一恋爱脑
没有被感动到,我心已死 :(
一场追逐一场梦。结构技法剪辑都很厉害,但这种没来由的爱看得我直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