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电影仿佛把回忆拉回了小时候读儿童文学的时候,质朴清新的镜头,带着乡土的气息,看着这些孩子发生的故事像重回了自己的童年。
班上永远有像牛牛一样调皮但绝不顽劣,让老师头大的“差”学生,有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总是不合群,但却难得拥有灵气的“怪胎”,也有被迫早熟,让自己早早适应成人生存规则的小大人,这些孩子因为家庭因素或天生的缺陷,成长道路注定背负了一些沉重的部分,还好有粉提老师这样的存在,像一双久违的温柔的手,终于拍了拍他们单薄的肩,于是他们感受到温暖,生出了信任,卸下包袱开始轻松地向前走。
如果多一些这样的老师,世界上就会拥有更多轻盈的灵魂。
《河边有个好地方》是一部充满温情与思考的儿童电影,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两个边缘化孩子之间的友谊与成长。
影片聚焦于乡村教育题材,通过诗牛牛和毛叶的故事,展现了乡村教育面临的各种困难,同时也传达了尊重个性、友善待人的美好理念。
电影中,粉提老师的角色尤为亮眼。
她用鼓励的话语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这种教育方式与校长对两个同学的不信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深刻感受到教育中鼓励与理解的重要性。
影片没有宏大叙事的喧嚣,而是通过潺潺水声、声声乡谈,让观众觅得心灵栖息的“好地方”,重新审视根脉所在。
演员们质朴且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力。
方言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乡音袅袅,那些嬉笑、叹息都带着泥土的温度,从荧幕中直抵灵魂深处。
影片不仅适合孩子观看,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也让人们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滴温暖。
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真实的儿童电影了,影片中的人物生动鲜活,像诗牛牛作为同学眼中的“怪孩子”虽然淘气但心地善良帮助同桌完成心愿;像毛叶,有着自己的故事天地,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撰写出毛毛虫的故事;再比如粉提老师和校长两种教育方式的碰撞,印证了那句“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成功的教育”。
整部影片节奏轻快,画面清晰,故事线明了,声画结合,将河边有个好地方展现的淋漓尽致,将儿童教育与成长的重要性传达到每位观众的内心!
很惊喜,已经很少看见这样朴实的电影了,令人想起年少时的日子。
每个人都很鲜活、可爱,即使是“ 大反派”班长。
正如粉提老师说的,孩子的动机和大人不同,妈妈的压力造就了班长的性格,那句“安静!
”已经成为家里的梗了。
诗牛牛是每个班上都有的小“刺头”,也是社牛,有任侠之风,是长大后希望成为的样子。
粉提老师是梦想中的老师和朋友,曾因为老师的夸奖把单科成绩考的好高,我想念我的语文老师,老师,您送我的《古文观止》我一直好好保存,每次翻开都仿佛您在我身边。
最触动心灵的是毛叶,特别像我可爱的发小,有这么可爱的女同学怎么忍心欺负!
可惜网上资料很少,这个小演员的观众缘是天生的,期待她更多的作品,愿她一直保有淳朴可爱的气质,这是最宝贵的。
两处小瑕疵,豆豆翻抽屉的左顾右盼有点刻意;诗牛牛在河边摆的一圈荧光棒好像没用上?
这部电影整体透露着幽默和温暖的氛围,通过讲述陕西乡村学校里的故事展现儿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主人公诗牛牛看似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实际上是缺少他人的理解与关爱,毛叶也是一个内心细腻敏感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电影关注到了这些边缘化的孩子们,同时与平常最容易受到关注到的三好学生进行了对比。
电影细腻的刻画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电影整体剧情富有节奏感,对陕西本土环境和地域特色表现得很到位,电影很多场景和画面的选择都很用心给人治愈的感觉,许多儿童玩闹的画面将观众拉入自己的童年,让更多人思考乡村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电影整体配色为暖色系,绿色茂盛的植被都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情感。
看完河边有个好地方,这部电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特别喜欢电影里毛叶这个角色。
他善良文静,虽然天生得了兔唇,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他喜欢收集植物标本,也像其他小女孩一样把愿望写在本子上想看一场漂亮的烟花。
虽然受到同班同学的欺负,但是他依旧认真热情善良的对待着生活和身边对他好的人。
在被牛牛的烟花炸伤之后,他也第一时间失去安慰诗牛牛。
这部电影不仅有纯粹的童趣,也拍出了陕西鲜明的地域特色。
电影是部好电影,在晚上吃过饭后看一部这么清爽的片还挺解压的。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长大后忘了自己曾经是小孩的人,另一种就是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孩子时的感受的人。
这部电影的导演显然是后者。
看见他的作品,想起来很多作为孩子时的感受,那种孤立无援,因为自身的个性与ta人不同,或是不符合应试教育下的规范于是被排挤,天性被扼杀。
粉提老师的存在代表着很理想化的教育者,与校长这样有些权威性又有权力的象征形成对比。
刻板、僵化的教育体系需要被注入理想化的热忱和能量,才能真的去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不同的个体都能得到关注。
片中班长的存在好像一个假人,那种对权力的崇拜,对于弱势人群的霸凌,过分追求优绩主义的执念,都让小小的孩子身上出现了许多大人身上才有的欲望,变得扭曲、可怖。
最后,很喜欢孩子们身上才有的那种想象力与浪漫。
在你年少时感到自己在世间孑然一人时,如果有一个人,有一个声音可以站在你这一边,对你来说会是莫大的救赎。
天地虽广,有另一个人支持、看见与陪伴你,就能有勇气去实现自己的小小梦想。
河边有个好地方是一部很棒的陕西本土儿童片,反映了很多当今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的问题,但粉提老师如春日温暖的阳光照在贫瘠的乡间小学,愿世间有更多的粉提老师,愿以后的小孩都有一段美好快乐的童年记忆,不必在潮湿的痛苦中缓慢成长,愿越来越多的家长们用更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交流。
最后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段话来结尾:教育意味着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影片情节流畅,事件衔接自然,人物形象既刻板又鲜活。
校长形象尤为突出,她对学生们倾注心血,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
她坚守传统教育理念,努力引导所谓的“坏孩子”走上正轨。
这部影片堪称新时代的写照,它不仅蕴含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如今,社会已能容纳多样化的人才,如泥人艺术家、绘本画家等。
我不记得我给过几个五星,但是这部电影我给五星好评!
牛牛的那一口临潼腔,就已经吸引了我。
没错,这个故事发生在临潼农村,我不知道各位有多少人上过农村的小学,我上过,并且非常非常巧合的是,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我和牛牛一样,是个敲钟的,不同的是,这活儿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上课两声,连续三次;下课两声,连续三次;放学三声,连续三次……每个间隔都要使劲拉紧那根绳才能做到。
我的时间比电影早很多,电影里那个博士已经用刀锋了,我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只有村大队部有一部电话和一台彩色电视机,每天天黑了,大家都拿着小板凳在大队部门前的小广场看电视。
和牛牛不同,小学的我成绩优异,但总是与三好学生失之交臂,班里评三个,我第四;班里评四个,我第五;有一次班里评了七个,而我也非常执着的实第八名!
这就是命!
但是和牛牛一样我也有一颗作死的心以及将作死进行到底的行动力,我和我的几个好伙伴几乎就是村里的“祸害”。
和牛牛不同,我也没遇到人美心善的女老师,更没有事事都想着我的萝莉同桌。
那些年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总的说,这部剧制作还是略显粗糙,其实很多情节可以做的再细致一点。
比如牛牛的家庭背景,毛叶的家庭背景,这些在剧中几乎就没怎么涉及,虽然看到了一张类似牛牛爸爸的遗像,但是剧中对于牛牛的生活和为什么喜欢捏泥人以及他在遇到人美心善老师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几乎就什么都没说。
另外,毛叶的书出版后,毛叶的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也没说,学校的翻新是毛叶还是博士拉的赞助也没交代。
其实把这些交代清楚并不难,也就是几个镜头的事儿,但是导演不知道是不想说还是忘记说,就是给人一种莫名其妙开始了,莫名其妙结束了的感觉。
本剧最大的冲突就是捐款丢失,这个起码该给个校长代替孩子向牛牛道歉的情节吧,不知道是我没注意到还是根本就没有呢?
还有就是美女博士刚来就发现班长有问题,但是自始至终都没见她对班长的行为有干预,这个有点太厚此薄彼了吧?
即便是想给第三部留伏笔,这个也有点刻意了。
虽然是儿童剧,但是剧情也不能这么没头没尾。
开头奶奶带着去看病后在村里给牛牛招魂的情节完全可以替换成牛牛父亲早逝,母亲离异后远走他乡,这样也就将牛牛为什么特立独行,并且别的小孩不愿意和他玩就交代清楚了,毕竟他家只有一个奶奶,这样的小孩在村里就会被边缘化。
还有那个美女博士,既然是心理学,起码起码多少的也该给几个心理疏导的场景,当然你可以说带着大家一起玩就是在做心理疏导,但是这个……我觉得是导演编剧根本不懂心理学所以无法正确展示而只能如此含糊其辞过去。
也就是说编剧在人物背景设定的时候,还有欠考虑了!
问题不少,但是我依然愿意给这部电影五星好评,毕竟牛牛身上看到了儿时我的影子!
童心童真
2025年1月25日在看,和《树上有个好地方》居然是同一个编剧,那要好好看看了
就说片名怎么和“树上有个好地方”那么像,原来是同一个制作团队拍摄的啊,不仅主题都是看似顽劣的学生其实也有闪光之处,需要教育者耐心地因材施教,几位主要成人演员也还是那几位,连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都是原来那个学校,堪称“好地方”宇宙了。只不过拍到第三部,虽然主角换了,但确实没啥新意了,很多戏剧冲突也设置的过于刻意啦,但还是希望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能遇到欣赏他改变他的老师。演毛叶的小演员好可爱,以及虽然里面的陕西方言不错,但每个人演出来都是一副咬牙切齿不能好好说话的沟通方式真的很让人出戏。
结尾处还有点担心像闫颖这样的孩子,谁会发现她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彩蛋说有她的故事,我就放心啦,被关注到就行。。
没有树上第一部好看,不喜欢故意去升华,最后河边那圈荧光棒也不太能理解。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浅浅带过,最后突然认错转变也是很突兀。
永远没有第一部的灵气和真情实感了,基本沦为了科幻片。人物和情节,基本都是重油重盐重糖调出来的,前90%是社会的缩影,后10%是过审的求生欲
剧情发展过于理想化了,而且对于教育和孩子的问题都是纸上谈兵,但是几个小孩子都很出彩,也正是几个小演员让电影可看度提高不少。
挺好的,儿童电影应该有观众
片名是为了附和ip,其实“好地方”在这一部中已经不具备点题的分量。依然是真切的童年怀旧氛围,出色的素人演员演出。不开放的活动室的确也是标志性的年代记忆哈哈。影片大主题依然是有教无类,实则更多细节仍然停留在学生时代的相伴、偶遇:善良的同桌,再次返场天使般的粉提老师。怀念是最大的底色。
特别有意义的一部电影,清新脱俗
我对这个系列电影的印象就是,朴实温暖,让人感怀过去。这个系列电影一直在跟我们讲述的就是,因材施教的事情。第一集,“坏”学生有好的一面可取的一面,只要积极引导;第二集,有特长的学生,要积极开发引导他这特长的一面得以发展;而这第三集,则是要我们不要以表面现象取人,要认真看待每一个孩子,更要正确对待犯了错的他们,如何积极引导。我想,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任何错,有的只是犯错之后,被怎么样引导,或是怎么被纵容。又让我想起昨天看到的一则新闻,语文填空题,冰融化之后是什么?一位同学填春天,被判了错,看到这,让我觉得因材施教或者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但看到语文老师们的集体反应:谴责这位老师,我大感欣慰。在我们的生命中,希望大家,希望大家的孩子,都能遇到一位粉提老师,照亮自己苦闷辛劳的学习那条路。
张忠华几乎完全重复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地球上的星星》的影子,没有新意和诚意,比前两部《树上有个好地方》略差
剧情太过理想化了,时间背景也让人捉摸不定。最初可爱的粉提老师经过这几年,变得不可爱而幼稚了。专注乡村儿童题材又靠谱的导演不多,张忠华您要加油,扩展一下思路,不要非得坚持“有个好地方”!
并没什么意思。主角已不是巴王超过了。女老师还是那个树上有个好地方第一部的女老师。
农村儿童题材不容易啊
🎬
1739写给成人的童话。整体上完成度很高,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很多矛盾太理想化了,牛牛撒荧光棒那段的剪辑不是很好。以及核心矛盾并没有解决,反而粉饰下去抛回给观众,很可惜。导演去参加电影节吧,已经秒杀很多报名作品了。
不如上一部,就是同样的东西又拍了一部。
没多大问题,也没多大意思。感觉像是小学生在写命题作文
童真太犯规了,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但又不可避免陷入“幼稚”状态。将各种问题抛给“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想想确实很美好,在粉提老师的视角也是个有希望的改变,小小的概念慢慢扩大在时代的进步下,但教育的隐性问题一直在,一直没改变,也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拍法、叙事线与树上系列相似,不过加入了一个新视角——对准了“三好学生”,但仅仅只是几笔总结性话语概过。导演说是要拍关于时间的电影,一代人的成长,一个系列孩子从小到大(老)的变化,光是听下来都觉得很妙,期待实操。西安路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