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没看过日版的人,无法理解这个剧情。
韩版过于专注凄美的氛围感,却直接忽视了故事本身。
尤其是摩天轮情节之后,就直接跨越到了五年后,这个分手真是莫名其妙啊。
在日版里,对于细节的处理是很到位的。
首先Josee的身世是男主在兼职的棋牌室听说的,先有好奇心,才有的相遇,更加自然。
韩版里直接英雄救美了。
日版里对于周围环境对Josee的恶意,铺垫得更到位,愈发显得她很可怜,很孤独。
韩版里,没有不友好的人。
Josee这个角色本身,可不是韩版里可怜的残疾孤女,这个演绎太单薄了。
在日版里,女主虽足不出户却博览群书,非常有思想,性格也更乖张,会用刀刺伤非礼自己的人,其实是个内心很强大,很倔强的人。
她和男主的关系中,从来没有自卑感,从来没有要求过男主不许离开她,反而是男主被她的神秘感深深吸引。
最后分手了,她也是很洒脱的,并没有恋恋不舍的描写。
这种人设很强大,人格魅力满分。
而韩版里,女主只有惹人爱怜的模样,最后自己开车出行,也没展现出一种自强的味道。
通篇只有哀伤。
至于为什么分手,韩版里可谓压根没有任何解释。
日版里,爱情没有敌过时间,纵使男主深深爱着女主,他也逐渐厌倦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不便,并不能承受周遭对这段特殊恋情的不认可。
所以男主认怂了,离开了,和一直爱慕自己的漂亮女友在一起了。
但没有结婚的情节。
不明白韩版为何要演到结婚,非常地画蛇添足。
日版里,男主的健康女友,可是扇过Josee巴掌的,愈发衬托得Josee非常勇敢,也很自信。
这些戏剧矛盾在韩版里都被无视了。
只是不停地旁白,放背景音乐,拉慢镜头。
所以说,韩版学了个形式,没有灵魂。
纵使南柱赫最后两次流泪,我却一滴泪都没有,因为莫名其妙啊。
日版里,男主只有最后一个痛哭的镜头,却看得人心碎,让人感到他曾多么深爱Josee。
更不用说故事里关于老虎和鱼的隐喻了,韩版简直一笔带过,而日版里,男女主热恋时一起去动物园看了老虎,女主面对自己害怕的老虎,敢于直视,象征爱情给了女主勇气。
而分手旅行,男女主开车很久去海洋馆,却因为闭馆扫兴而归。
最后女主坚持住海洋主题旅店,两人在有海洋投影的房间里,看到了投影的鱼。
这里有了女主最精彩的独白,大意就是她是深海的贝壳,男主把她带到了更精彩的世界,没有这个爱,她就像个空心的贝壳,只能滚来滚去了。
而日版中Josee最爱的书中的情节,自然而然就点明了电影的主题,人终归都是孤独的,纵使曾经深爱过。
韩版把这些都省了,哈哈,谁能看懂呢。
看完看了个寂寞而已。
可惜了南柱赫,韩志文,两人的选角都还不错的,演技虽然比不上日版,但也算可以了,但无奈故事简直等于没有。
空欢喜一场,sad!
摩天轮里:“现在要下去了”“嗯,下去了”Josee的神态和语气,是非常不舍的。
不舍得下去,这样的心情和那晚对英硕说不要去别的地方,明天后天都在这里的心情是一样的。
那时英硕说的是,一直呆在这里会饿死的,得出去工作呀。
准备下摩天轮的时候,Josee突然按住了门,外面没能打开。
再次坐下后,虽然他们什么话也没说,但Josee和英硕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他们不同的情绪。
所以我觉得摩天轮的场景是一个隐喻,就是时间摇晃,让相似的事情反复发生了。
我一开始没意识到摩天轮在讲他们的分开。
后面看到他们一起去英国了,本来好开心啊,心想天哪他们真的这样一点一点相伴到了这里。
结果哐,给我心一个咯噔。
哎,果然还是不能奢望吗,我真的枯了。
整个影片给我的感觉是静静地暗涌。
秋天的落叶安静地死去了,冬夜的雪安静地下,春天的樱花也安静死去了。
Josee和英硕之间,就是冬日里互相依偎,互相取暖的爱情。
作为观众,我是心塞的。
虽然很难说什么叫做永久。
不过想来,对Josee来说,英硕给了她即便遇虎跃墙也不害怕的勇气,和即使英硕不在身边,也能够想象着有一对鱼儿是幸福在一起的这种亦真亦假的美好。
从前的Josee是看到猫的影子都会害怕的。
后来,Josee开车的后视镜上还挂了一条小鱼。
最心酸的还是那段话,“我现在没事了,不孤独了。
就算你不在我身边,我也会觉得你一直在我身边。
所以,没关系”。
这次是英硕哭得很伤心,Josee伸手拉住了他。
两人紧牵着。
很难过,却也不得不说是美的。
或者不论如何,至少是拥有过的。
摩天轮很美好,却总有要下的时候。
(---还未看过日版,无法比较。
姑且分享一些看完韩版后的感受---以上---)
人生,是一段旅途。
每个人,都不可能陪着你走到最后。
Jozee对于英硕,是一个幻境。
在外他迷茫落寞,在这里,他无所不能。
英硕之于Jozee,是外面的猛虎,也或许是温暖的慰藉,是帮助她走出这个笼子的人。
所以Jozee很清醒,这段感情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不可能长久。
导演也许是想表达,每个人的旅途都是孤独的,不要渴望谁能拯救谁,能陪着你走过一段的,都是幸运。
最终,我们还是与孤独为伍。
没看过日版,韩版是不是有点意识流,相遇分开都没有理由(至少很隐晦,没交代)然后重申,南柱赫的演技密码:韩志敏!!!
电影全程都是很阴郁很暗沉,只有少数几个片段是暖暖的色调,可能也是跟jose的心境有关吧,两个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人相遇,彼此温暖,最后还是败给生活,又现实又梦幻奇奇怪怪神神秘秘的女孩和离堕落只一线之隔的男孩,他也许在生活中帮助她更多,但女孩又怎么不算是他的精神支柱呢?
在雪夜中单薄的轮椅女孩,热烈悲伤的挽留“…待在我身边,拜托了”“…我会一直待在你身边”在经历了许多碰壁的挫败的白天之后,能回到那间小屋,能拥抱那个女孩,相互取暖我想这个时候的小屋对英硕来说就像是温暖的鱼缸对搁浅的鱼我猜测也正是这段时间,给了英硕拒绝教授的勇气,甚至他找到了新的工作但是那又如何呢?
他见过大海也有机会游出鱼缸,所以为什么不呢?
而jose可能就是一条困了太久也没法离开鱼缸的鱼,但是书本和酒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脚步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和灵魂可以“也许从鱼的角度看,是人们被关住了”但是除了英硕没有人理解她,甚至英硕也只是不打扰,我想身体的沉重反而给jose带来了更轻盈的灵魂,更活跃的思想,她理解用暴力的孩子心里的怯懦和对母亲的渴望,她理解英硕的矛盾也最终放手,她最终也因为美好而学会更加明朗地生活所以奶奶的笑也许并不是找到了她认为可以托付的人,可能是看到了英硕和jose相互成长以后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上看完这部电影。
从日暮时明明灭灭的光影到一片黑暗中偶尔闪现的灯光。
很缓慢的节奏,很简单的情节,画面都极美,是一种近乎静止的感觉,但有种种声音作为背景。
篇头时门窗缓慢开启,暗绿色的景色慢慢呈现,有洞的墙壁上红色的藤蔓,枫叶落满的街道,苏格兰灰色天空下青绿色的草地。
奶奶去世后,原本忧郁敏感的女主在雪夜冲出家门,对男主说“不要走,留在我身边”,那一刻骤然被打动,眼泪很淡地滑落。
但心底一直在忧虑,这样跨越现实的灵魂爱情有太不可靠的基石了,注定是个悲剧,男主最终还是会选择回归他正常生活,哪怕他会在看到轮椅时想起那个曾经进驻在他生命里的女孩,但也不过只是湿了眼眶。
只能留下女主独自一人日日夜夜沉湎回忆。
而结局确是如此,只是我猜错了一点,女主变得更干净整洁的书桌,开车时脸上有了明媚的颜色,我知道即使在他离开后,她的生活也更美好地进行着,这让我心安。
结尾时男女主一起在海洋馆,看到幽蓝色海水里游来游去的鱼群,女主说“看到被关住的鱼,会觉得可怜,但对鱼儿来说,我们也是被关住的吧。
有时候觉得被关住,也是好的,只要我们在一起。
”“你走吧,即使你离开了,我也不孤独了。
” 想起林婉愉的一首诗“你经过的时候/我的生活总会因此被擦亮一秒钟/我记得那种光亮/那个瞬间/但不去想念/因为我是比较适合黑暗的那种人”。
突然被戳中,如果当下什么都没有获得的时候,是零,那么此后漫长岁月里,每一次体验,每一次陌生,每一个人的到来,都是获得,即使最终都失去了,也不过是回归到零而已,我们该欣喜,毕竟看过了那一瞬间的光亮,已经足够了。
“花死去了,漂亮地,安静地,死去了”“有时候希望我们一起走得很远,有时候希望我们一直被关在我们的家里”。
一个一直说谎的女孩,开始以为是虚荣,喜欢不上来,后来慢慢开始觉着那是她的浪漫方式和教授上床,说虚话哄骗学妹,就过得晕晕的,不算是最后,好好的照顾女孩,但仍然没有一心一意的爱着她,也算是温柔的,他助推了女孩的改变,人因为看过桃李的那部讲残疾人的剧,所一直在考虑一些现实的东西,电影里没有提过的东西拍的很好,没有死缠烂打,干净利索,甚至直接跳过,这种避免让我觉着很舒服,只有最后的已经翻涌了但只能忍住然后等它过去
没看过原版,这一版看完真的莫名其妙马上来搜了影评才知道日版内容也才知道大概讲了个啥。
韩版给我的感觉呢,女主是个凭借书里看到的内容撒谎成性的怪人,说完又不承认,神经病一样,完全没有什么魅力点。
男主对女主的感情让人看了也不知道是因为女主长得漂亮想搞个一夜情还是因为同情心一直想帮助她,看影评可能是因为她有房子才在一起的(男主不选学妹因为她没有个像样的住所,躲教授也是因为虽然有好的房子但自己不能稳定地住在那里所以最终是选了有房子住的女主?
)。
总之真的没看出来男主对女主是哪种感情,甚至觉得他们发生关系后没离开是因为女主威胁他,而且我觉得凭女主整天满嘴跑火车她真的干得出来,所以不知道原著的我曾一度担心后面剧情是男主人生被女主毁了进了局子什么的…结果看到男主说他先被老虎吃让女主逃我才知道原来是真的爱她😂真正能理解的地方是两人坐摩天轮和去水族馆那一幕。
摩天轮那里看到了男主的内心,知道会分手,然后看到一起出现在苏格兰真的让我大跌眼镜!
结果是幻想,这里我又一度以为变成了耀眼的剧情,一切都是女主幻想的,两人根本没在一起过..然后又发现他们确实在一起过,就真的很无语。
车里男主哭那一幕虽然很好但让我想起了男与女,所以情绪有被打断的感觉。
水族馆里分手那一幕还不错,搞得我虽然全程看的懵逼但也不自觉跟着哭了😂还有,也是看到了最后才知道女主真的不是神经病,可能耀眼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还没踏出过象牙塔的英硕未经生活的磨砺,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和不安分,道德底线模糊,对恋人也不负责任,身体和精神双重背叛。
但却有怜爱之心,他对乔慧“喜欢”的萌芽从怜悯和习惯开始,来得猛烈却不曾敬畏过生活的漫长和充满新奇的关系以外的大千世界。
如果“爱”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那不能称之为爱,所以只能勉强称之为“喜欢”。
恋爱初初,谁不是把最好的一面拼命展现给对方?
但时间可以检验真情…如果不能一直陪伴,不能为爱情做取舍和牺牲,那为什么要去招惹?
情伤最为致命,就像再也无法面对孤独的 Jose。
所以从这一点上,男主还不配拥有爱情。
在爱情里能看见“老虎”的人,说明她真的认真啦,所以会有危机意识畏惧失去。
而看见鱼的时候,看开了: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自在和幸福完全在于自己更愿意去做的选择。
爱其实是克制隐忍以及不想拖累对方的放手!
对结尾的处理倒也可以理解:生活里有些分手不就是没有太多缘由和铺垫的无疾而终嘛?!
基本没有分手的形式,徒留分手后的人暗自伤悲,惶惶不可终日。
分的是手,伤的是心,历经煎熬,最终与孤独握手言和…
看了韩国翻拍的Jose与虎与鱼们恕我直言,不行。
虽然我非常喜欢#南柱赫# ,但是整个故事有问题。
一是,女主整个定位是错误的,太阴郁了。
说话有气无力,一副真的残疾人的姿态!
日版的女主是明亮的、斑斓的、耀眼的。
最最重要的一点,韩版并没有表现出女主的魅力point,只是懂个威士忌真的并不能让人心动。
女主最大的魅力是她虽然残疾,但是她博览群书,跟写书的那些大师交流,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成体系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这是日版男主对女主心动的起点。
其实这里也是导演想要探讨和表达的,当两个人产生爱情,越过身体的横沟,只是灵魂吸引,这样可能不可能?
二是,韩版男主有三段感情,看起来很渣,其实并不是。
我更喜欢日版的处理,带女主回家,中途突然软弱了,并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是否要跟她过一辈子,如果不是要结婚的对象,那是不是见父母就太草率了,虽然是男主一瞬间的犹豫,但是女主知道了。
日版这里处理的特别特别好,男主趴在女主腿上哭了一场,表现他内心真正的纠结和矛盾。
聪慧的女主因为这个才选择了和男主分手。
韩版真的分的莫名其妙。
三是,韩版最后男主坐车左望看到了开车的女主,忍不住想哭,如果按照他们在海族馆分手的逻辑,男主并不应该表现出这么多留恋。
同样的场景,韩国电影《男与女》也出现过,大家可以去看,这是每年我都会重温的爱情电影,心碎到无以复加。
四是,求求了,不要再给我初雪初吻这种烂梗了,倦了!
五是,导演视角很混乱,中间我一度以为,是男主视角讲这个故事也行。
但是片名直接用了Josee,肯定是女主视角,女主视角的话,真的是为了让女主成长而成长,连南朋友也成了工具人。
六是,用女主不能生育这个作为一个牵绊,真的太俗气了。
而且完全没有铺垫,这不能成为一个英硕拒绝的理由啊,都是女主想当然,是导演为了让女主必须成长,工具化了男主。
大家都去看看日版吧,是个很好的爱情故事,妻夫木聪那时候嫩的出水,他只是演出了我们大多数人,无论男女,他的软弱、自私和算计。
如果以上你只会用渣这一个字来概括,那建议亲只看小甜剧。
爱就是损耗且易逝。
长久的爱,其实本质是牺牲和妥协。
看完日版,我曾陷入很长时间的困惑,不知道该去同情女主还是同情男主,曾为他们两个人痛哭。
因为爱无关对错。
后来我想我更同情女主吧,我懂导演想表达,其实男主也是女主的救赎,让她走出那间屋子,我站在女生的立场,还是无比同情女主,如果能留住一个爱人,谁又愿意被迫成长呢?
呼,我无法跨越一个作为女人的软弱性。
我不行。
画面给我的感觉就是蛮凄美的。
虽然很多人都称看不懂,但是个人觉得有些留白做的蛮好的,这段感情始终是爱情难敌现实,那些争吵、逃避、放弃甚至到分手的细节大家都是能想得到的,这些地方没有直接演绎出来反而给我有很多想象空间。
但是总的来说,给人留下的观影印象不够深刻,比较普通无功无过,没有很精彩的让人记忆深刻的点。
我想这段感情在最炙热的时候,男主肯定是有勇气去战胜现实的,但整部电影,感情线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平淡的,到后面两人的分开,也是能想象到的。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0421北影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2024北影节第一站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