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看了些剧透,做好了心理准备去看的,所以那些会引起不适的镜头还算能接受。
能感受到这部电影是主创和工作人员花了不少心血的作品。
美工做的真是好逼真的,胆小的可能要注意了。
演员们,尤其是主演栗子和小七真的为了塑造角色好拼命。
心疼。
故事比较侧重表现了蛙男的变态杀人手法。
在心理上表述的不多。
小时候的案件介绍的非常简略。
基本就是靠妹妹的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一下病因。
我觉得如果能更挖掘一下就更好了。
以下有剧透以下有剧透老实说,医生是妹妹这个角色的设置我觉得有点怪。
行为也很奇怪。
被栗子抢顶着给了老哥的地址,其它刑警就不说。
除了皮肤病的病因她知道,哥哥的罪行是不是也知道呢?
最后来下药是给他解脱的话早干嘛去了。
是不是只要不被抓,就当没事一样。
蛙男对栗子这么着迷的原因也有点不大理解。
明明追求的是物理上的“杀人艺术”,居然对让妻儿死心的栗子那么向往。
工作忙不着家的父亲角并不是什么新鲜角色,影视和生活中都挺多的呀。
而且对妻子的那个“参观工作之刑”是什么意思?
看完片子也没明白。
结尾摄像镜头里孩子抓痒的画面让人很不安呢。
童年心理阴影是恶的种子啊。
首先……日语不就是Museum吗 ಠ_ಠ 又起这种略带喜感的名字。
看到第一个案件的时候就有预感是连环杀人案,手法也非常《七宗罪》丝带欧~ 不同的就是七宗罪的罪犯是带有宗教背景和原因的上帝审判,而这部电影也是出于“🐸男”的“恶意”。
似乎是有收集的意思,不然也不会起博物馆这个名字,我觉得电影中对于🐸男的恶意起源或说杀人动机交代得有点敷衍…反正是不令我信服,因此也让影片给了我一种故意卖猎奇杀人的感觉……( ̄- ̄) 结局在我的意料之中,意料到了两点:一家三口一定日式安全团聚(当然这不一定总是成立但是我每次的预感都还比较准哈哈);但三人日子绝对不会从此快快乐乐一扫阴霾和乐融融,不然就太不日式致郁了,夫妻二人各有要面对的心结。
但是!
有一点我没有想到!
只能说编剧太狠了!
小孩子都不放过!
儿子最后也患上了紫外线过敏症…… 呼应结尾女医生关于病症来自心中恶心的结论,((((;゚Д゚))))))) 是不是说小正太也受这件事影响在心中产生了不能见光的恶意?!
( T_T) 天呐…… 心痛!
(另外,我说了这么多“日式”并非是我对“日式”有多么深研究,而是凭借着一直以来的观感和对日本人少许的了解而加上的个人判断,毕竟,我绝对想不出把这部电影拍成《七宗罪》那样的结局,二者不仅是叙事手法光是文化习惯也是差异明显)。
只说两部电影存在相似性,绝非要拿来比较,分出优劣。
还有呀!
不得不说!
旬くん的演技真的很好!
嗯!
其实一直都不错!
这种情感变化明显的作品更能衬出来!
看到妻小的人头的那一幕,反应!
真是!
让我都和他一起惊吓!
难过!
心痛!
悔恨!
愤怒!
非常逼真!
全片哭点只在这了。
中规中矩。
不惊讶也有惊喜~
最可恨的角色,如果排序的话,应该是那个医生姐姐吧。
弟弟杀人的事情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参与,但至少没有阻止,还把地址告诉栗子,要不后来上司发现不对劲,自己查出来了。
及时救了栗子一家。
变态弟弟,让栗子的后辈死在栗子面前,让栗子以为自己吃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太恶心了。
唉。
警察里只有松可能比较像个警察,其他也不是好人。
妻子,也不用自己什么都不说自己受不了一走了之。
毕竟栗子也是真的很忙,也不是故意的。
最后儿子还落下了光敏感的症状,这都是什么鬼剧情,是想暗示什么鬼。
某些影评还臆想出什么play,真是更加恶心变态。
刚开始前半段的剧情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审判. 下罪状. 执行. 血腥. 扭曲的人体艺术?
,前半段把反派的智商和行动力拔到很高,感觉反派是个无所不能的变态杀人狂天才,包括调查能力,侦查反侦察能力以及打架斗殴能力都比警察厉害一万倍。
但是到了后半段就觉得画风突变,反派变得婆婆妈妈. 开始和主角浪费时间玩起了游戏,还以为会变成电锯惊魂那样的剧情,结果人家是很体贴我们小栗旬好吗???
玩拼图 亲自下厨喂饭 小栗旬吃汉堡的那几口 听着反派对他的批评 都让我仿佛看到了打情骂俏的feel???
他一定是爱上了小栗旬才让他把老婆杀掉 不然怎么在一起创作?
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结果最后说被警察拿下就拿下了???
不过结局确实很意外!
细思极恐!!!
演员演技好评!
十分用力!
5/10 好烂啊!!!
如果不是电影前半部分可能5分都不到 第一,警察跟班的死除了增添警察的愧疚感没有任何用处 而且死的莫名其妙的;第二,后半程太拖沓了 看得都无聊死了;第三,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凶手只想要惩罚警察一个人呢?
是因为他妻子正好是那个案子的陪审员所以就了解到了?
动机展现很模糊且牵强;第四,价值观输出好“硬核”(贬义)想要突出日本社会的男权以及警察职业的崇高性 从警察父亲开始铺垫那么多 这份崇高除了那段独白其他也没有任何情境来展现啊?
最后那个内因性过敏也设计得好牵强 虽然知道是想要点题 但是太太太明显了 处理得好差;第五,人物真的好刻板印象➕扁平化 警察就是不顾家、易怒,然后一个警察在开始与凶手博弈的时候居然打不过???
我不理解;凶手的心理创伤也只是靠一些独白 很难从剧情或者表演中展现 我看来可能只觉得“哦他好变态 是变态的” 至于他内心的真正想法 他做这些的意图都没有很好的解释。
整部电影在情节上就很跳跃 莫名其妙就到主线了 前面那些案子都不交代了 然后强行点名主旨 升华主题对了还有一个疑问就是 最好其他人赶到的时候 蛙男说不要妨碍他完成作品 那他不应该直接把人质解决掉吗 为什么要开枪打其他警察 现场警察人这么多 他最后肯定会被控制住啊 那他就完成不了作品了啊 那他图啥 还不如直接解决到人质呢反正就是——烂!
熟肉刚出就跑去看了,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
结尾之前我其实也觉得这是粪片无疑了(不要误会不是男主儿子意味深长的彩蛋)。
杀人犯阳光下说:“新闻会报道我,学者会分析我,说不定还有人同情我呢。
” 没错这就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根据自己得到的一星半点的消息得出片面的结论并深信这就是真相。
杀人犯怎么了?
他拥有令人同情的悲惨童年,总有圣母心会表示宽恕理解,那无辜的死者呢?
这样的诘问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答案,每个人也不过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去评价一件被媒体涂改过的所谓真相罢了。
最后,记者采访男主妻儿,不正是凶手想要得到的么?
所以看到这里原谅了老套的日影犯罪片套路,还有无限的主角光环甚至是细思极恐的结局彩蛋,这都是日本特有的中二表演人格型犯罪片,不过希望导演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这些而已吧。
里面有一个超级细节的地方,小栗旬被关在地下室里的时候镜头拍到他的左耳上有两个耳洞,当时我就想演员嘛!
可能之前是走偶像路线的,但是后面回忆父亲去世的镜头就拍到中学时期的小栗旬是带着耳钉的,当时心里惊呼真的是好细节啊!
但是细节归细节,这部片子实在是不能打高分,小栗旬饰演的警察反应太迟钝了,第一次吃饭时看到大拇指贴有创可贴的嫌疑人心里已经怀疑但是却接着吃饭,第二次在咖啡馆嫌疑人带着面具出现在窗外居然愣了几秒才冲出去,同事被拽着领带摔下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趴那痛哭,任由嫌疑人潇洒走之,还有找到嫌疑人窝藏地点不是应该提前给局里打个电话吗?
毕竟这里有一个非常明事理的上司,还有后面有个记者问他的妻子为什么冤枉一个好人,这里的故事应该要讲明白。
1日本这个民族,日本人就像是一个木偶或者是玩偶一样,他的情绪就是极端,有情绪就是极端的激动,就比如说一有发泄情绪就是大吼大叫,没有情绪,那就是极端的平静,就好像十分抱歉,这种口语的常用。
就好像只有这两种状态菊与刀。
这本书研究日本就研究的特别的精准,就是极端,两种极端。
这就是他们的文化制度导致的,在一个极度多的一种规矩之中,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最后就会把人压的崩溃掉,发泄情绪的时候就只能这种爆发性的发泄,因为他正常的发泄,人们不接受,不听,不会尊重他们个人的这种意志,所以他们爆发情绪的时候都是会扩大自己的情绪,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因为平静的发泄,别人不在意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变态的文化,像他的黄片儿啊,像他的各种东西啊,女性的职场文化呀,他的恐怖片为什么那么的恐怖,还有女性出轨率世界第一,等等,为什么他谦卑的时候像条狗,翻脸的时候像条恶狗,其实都是在发泄,男主角为什么突然间就打同事,因为他实在是难受,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痛苦,他就想发泄,他就想活得像一个人一样。
他想发泄,但是日本的文化里没有说发泄,没有失控这两个字,他不能正常不允许去发泄,不允许去表达,更不允许去失控,但是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越压抑失控的时候越失控,并且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教他们是如何去发泄,如何去表达他们没有一个正常的途径,没有不会正常的方法去表达去发泄,所以他们的发泄都会非常的极端,非常的变态。
出轨,打人杀人等等,都是以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发泄的方式去发泄,平时生活中的东西。
并且给外人看来那样一件小事根本不足以去激发他这样的发泄,但实际上他是积压了多少年的那种东西,一次性爆发,我倒是很能理解。
虽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如此的微小,别人看来这么微小的一根稻草,不足以你这样去痛苦,但是让他痛苦的根本不是这一根,不是最后的那一根稻草,而是之前的痛苦,他从来不能够去正常的表达,没有正常的发泄掉这就是这种情绪,正常情绪得不到正常途径的表达,只能以一种极端极端的方式变态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对于旁观者来说,看到日本人就是非常的奇怪,我不知道他们平时也是那个样子,还是影视作品中表达出来才是那个样子但是影视作品都是那个样子,哪怕是使用了一种。
夸张的手法。
但是他们平时也一定有这样的趋势。
总之给人感觉就像设定好的情绪,就像一个玩偶一样,表达就是愤怒大吼大叫,没有情绪不用表达的时候,那就是平静,异常的瓶颈,各种敬语,各种谦词,各种不好意思。
就是非常清楚的感觉到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的那种压抑,没见过他们开什么玩笑。
就好像犯了什么错一样3少看日本的东西,影视作品不要接受,这种文化会被影响,这是一种非常低端的文化。
不能表达情绪,不能正常表达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水平都不够。
不要被他们影响,看的多了就会被影响的,好像表达情绪就那样表达,不是的,那就是个狗屁,那是他们无能的表现2也算是有自己的创意了。
最起码模仿七宗罪,但是最起码那个名称罪行重新是别的没有按照那个一模一样的弄这可能也是一种学术上的创作,也可以模仿这种吧,最起码这个七我是可以模仿的,那个醉的话人家已经给出了方向,我再换几个方向不就是了吗?
你要是真是一模一样的抄,那才真的让人鄙视了
也许是我看日本电影太少,或者最近看韩国电影比较多,总感觉日本电影是活在一种幻想的虐变中(包括最近看的《伤痕累累的恶魔》)而韩国电影则是现实的残酷。
电影前半部分聚焦在虐杀中,后半部分却又想展现一些人性,可是都是嘎然而止的,真的无法引起我的感触。
参观现场而死到底是个什么鬼...可能我不够变态,竟然想不出最后蛙男要男主一起来演的艺术品是啥...片尾的彩蛋也够牵强的,偏偏这个小孩经历了压力就来了创伤性紫外线过敏...好吧,编,你继续编...如果时间不充裕,不建议看
日本惊悚片榜14/韩国惊悚片榜16恶魔蛙男/不可饶恕泽村志久/姜明浩普通人在过着普通的生活,然后某个瞬间开始,世界开始崩塌,支离破碎之后,我们才开始拼尽全力去尝试补全弥足珍贵的美好,像只疯狗一样狂躁,撕咬我们看见的一切。
人可以轻易被撕碎,在亲手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后,痛苦悔过折磨的自己声嘶力竭,身体里流的似乎不再是血液而是灼热的毒汁,心脏被捏的要炸开,连每一次的呼吸都那么困难,像在千丈深的海底,那个时候连死亡都是那么那么美好的事。
———————————————————在我看来,小栗旬终究吃下那个痛苦的“肉”。。。
抄七宗罪, 死亡笔记, 电锯惊魂, 人骨拼图, 恐怖蜡像馆, 抄得好就是牛逼,是吧
杀人的行为艺术。结局有些黑暗,变态杀人犯在男主儿子心里留下了阴影,完成了传教。当年冤案的真相还没有揭露。
抛开“蛙男”的噱头,其实也只是部很一般的犯罪片,部分情节设定也是太刻意
充满了血腥元素的漫改电影《恶魔蛙男》倒是真的让人感到了小震撼一下。妻夫木聪自毁形象饰演的变态面具狂魔邪劲四射风头盖过了硬朗的好警察烂丈夫小栗旬。残念的人肉汉堡包。。。
原作后半段确实有问题,但被大友改得问题更多,“蛙男”只停留在“符号”上,很难感受到深层次的恐惧,这种作品不是画面惊悚,主角吼两声就OK的
正片没有看预告的感觉好看,日本一贯的题材,大boos是反社会人格连环杀手,最后男主还是赢了。
又是一部人物普遍智商不上线的电影……
虽然我很喜欢雨天落魄警察穿着旧风衣走街串巷调查的路线,但是这个电影真的是毫无悬念?哦不,唯一的惊喜是妻夫木聪,他在喘在舔,小栗旬和老婆在咆哮,儿子在哭,那场戏震得我耳朵疼。结局有点细思极恐,暗示了蛙男的囚禁和记者的恶意,在孩子心中埋下恶意种子,蛙男终究还是赢了#忍不住较真一下,蛙男真的会为了贯彻自己作品的艺术性而没有杀小栗旬老婆吗,枪都抵在后脑勺了,还要换个角度朝路人警察射一下自己中枪后再逃,强行上演大团圆结局
五郎可以这么有型啊!!那个人真的是妻夫木聪么!!!看的时候就各种惊呼…可惜结尾有气无力 浪费前期的血脉喷张了
不错!阴沉的气氛让人想起《暴雨》,类似七宗罪的手法再一次凸显警察的无能,讽刺的是蛙男本身也是一个注重维护版权的人,是一个真正有节操的艺术家!
靠栗子的演技撑完了两个多小时。有点像日本的《七宗罪》,但是杀手的人设中二得太明显,整个节奏也不太舒服。栗子被虐的时候细节很好,可是发起威来又觉得有点点太用力。喜欢这种结尾
蛙面杀人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家庭悲剧都不易,变态压抑太扭曲,但中间的翻转真的没猜到;母的忏悔,父的回忆,心因性过敏伏笔,还算不错
好久没看过这么让人想给他两拳的警察了...
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
前半悬念仍在的时候是还可以,悬疑和惊悚感营造的不错,警察真的好没用啊。等罪犯暴露以后剧情就一路下滑最后都无力吐槽了……
全都是童年创伤惹的祸,电影三星,多一星给小栗旬和妻夫木聪。为啥不是人肉汉堡?!为啥?!
前三分之一多好啊,后面崩的厉害,节奏和叙事都不尽如人意,可惜了这么好的案子。小栗旬用力太猛了吧?
演技太浮夸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还有不能理解的自罪心理,完全不能看,各种无逻辑😂😂
对结局不爽。所以雾岛耍了半天,把自己给耍了,浪费时间。。。
幼年目睹恶性犯罪事件被拍摄报道的经历在孩子心底埋下丑陋的种子,种子避开阳光在肮脏角落里开出恶之花,被其命名为“艺术”。高潮不错,结尾处理得蛮好,但犯罪手法很恶劣,且跳出剧情,整个影片也恰好像那场被报道的恶性事件呈现在观众眼前一样,成为一个可传递的“犯罪过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