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道》电视剧和小说,里面的大部分故事都是真实的话,那么林尚沃可谓是商业街的大佛。
格局决定结局,林尚沃小小年纪就精通汉语,在清朝商人与韩国商人做买卖时,担任小翻译,赚取零花钱。
本来林尚沃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还小有能力,没想到被他母亲呵斥,不许再赚这些小钱,要以自己的宏图大志为准。
成年后的林尚沃,饱读诗书,学问渊博,不过倒没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见不公平拔刀相助,敢于直言。
虽然困难重重,还是跟随父亲,希望帮助父亲完成他的志愿。
林尚沃眼里能看见人,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甚至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帮助人。
但是也不是老好人,随着他逐渐在商界打拼,人生阅历的增加,不被别人占便宜,守住自己的边界。
林尚沃在沉浮之中,一次次沉着冷静的应对了人生的大危机,财富也一次次如滚雪球越滚越大,获得的人心也如潮水般越来越汹涌。
如果获得的是不义之财,最终也会陷入不义之中。
松商大房朴周命,还有郑治寿就是最大的代表。
通过恶意竞争,买卖做空,贿赂权贵,这些都是不义的行为,能赚取一时的利益,却失去永久的人心。
唯一能长久信任且有用的,只有人心。
那人心又是什么呢?
人心是爱,是美好,是温暖,是正义,是道德,是利他,是关怀,是忠诚,是所有你能想象的到的一切美好的品质。
确实是精品电视剧,能学习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韩剧《商道》。
韩国商人林尚沃的故事。
剧中反派是郑治寿。
1、林尚沃初次对郑提出异议,是因为郑作为“大商团”的代理人,竟然与小商小贩争利。
自古以来,虾有虾道,蟹有蟹道,所谓王者,不会贪图小利,而是与同等量级的对手竞争。
郑对他的主张不屑一顾,郑觉得“以本伤人”,无可指责。
例如大车撞小车,是小车太蠢,不会绕行。
2、郑治寿在洪得柱门下经商,后出卖恩主,投靠另一财团。
虽然他搞到洪家破产,但却对洪女美今有情。
他派人把米悄悄送到洪家门口。
预到米尽,再派人送。
虽然关心她,但却无法送她衣物或首饰,因为怕被人识破,估计会扔掉或唾骂他。
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成功,连心爱的人一并葬送,这叫成功吗?
3、林尚沃不幸沦为奴隶,逃跑。
在逃跑途中,遇到女奴,虽知会增加他的负担,仍然协助她一起逃跑。
他们最终在异乡安身立命下来。
这种“眼见我要死了但能救一个是一个”,比那种“我都要死了别人管他娘”实在帅多了。
故女奴爱上了他。
4、林尚沃在行商过程中,为一个青楼妓女赎身。
他用自己没有权限动用的钱来为她赎身。
她刚被卖到青楼,只要有人救她,她就可以重新做人。
她很美,但他救她不是为了跟她成亲,而是联想到自己“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他因无法向上级交代钱的缺口,而被上级逐出商团,在外头当了好几年的流浪汉(打零工)。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解释自己“用钱做了好事”。
大概在别人眼中,一个穷人是无权慷慨行侠的。
即使解释了,也不会被原谅。
林尚沃总是遇到困难的人,帮助困难的人,这些弱者,后来或成了他的助力,或成了他的朋友。
他曾爱上竞争对手洪家的养女朴多宁,但因洪父坚决反对,无法成偶。
虽然他后来另结婚事,但却对初恋坚持关心到底。
当洪家破产,他也帮着把洪家被骗被夺的钱讨回,即使不能,也要挽救损失,让洪家再起炉灶。
即使一生只能跟她做知己,他也不会放弃帮助她。
而别人多半会说:太痛苦,我不想再见到她了。
郑治寿则是把别人都当作工具,如果情势有变,对方失去利用价值,就能抛则抛。
他的负担越来越轻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重心,如断线风筝一样。
后来林尚沃指出了郑治寿大起大落的空虚,他隔天就自杀了。
并不是林诅咒了他,而是他回顾自己,他没有珍惜任何人,也没任何人留恋他。
而且生意上也一败涂地。
他根本找不到什么美好的东西可以温暖自己。
虽然他平时就是个让人寒心的人。
但他也会有一种渴望,此时发现不管用什么精明诡计,都无法拿到他渴望之物。
于是他就自杀了。
他所渴望的,正是他所舍弃的。
是他一生得不到的东西。
他也无法放下自尊牺牲一切代价去挽回那种“美好的回忆”。
他觉得他失无可失(早就失去了)。
死就死吧。
电视剧呈现了非常真实的朝鲜。
看得很快,电视剧为了打造林尚沃神话形象把爱情拍的太唯美了些,个人不感冒全数跳过。
最后五集看了分集简介。
很多人拿胡雪岩和林尚沃来比较,个人觉得没法比啊。
朝鲜朝廷当时依附商人来收取税金维持朝政,林尚沃一人就顶了三分之一的财税。
大清的税源就复杂广泛得多。
胡雪岩后期遇到的叛乱时局也比林要复杂得多。
韩剧里的正剧不多,这部是为数不多的作品。
所传递的商业精神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如果你看过《天道》,并且觉得《天道》这部剧非常经典的话,那我强烈建议你一定要去看一下在韩国也同样是经典之作的《商道》这部电视剧。
实话说,我不喜欢看电视剧,因为总感觉太浪费时间,而且我这人有强迫症,属于一旦看了第一集,就必须要看完才行的主,所以我就更轻易不看电视剧了。
《商道》这部剧是我非常认可的几位大哥级人物强烈推荐我看的,说是非常适合想干大事的人看,一听这话,咱能不看吗?
这部剧我刷了两遍之后,整理出来了一份经典台词和观后感。
如果说《天道》是把倚天剑的话,那么《商道》就是一把屠龙刀,真的是大巧若拙。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抽出几分钟时间看看这篇文章,足够吸引你的话,就去看看这部经典之作吧。
关键词:忍耐、坚韧、感恩,忠诚,善良,人心、大度、不忘本。
经典台词:所谓的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
并不是要获得利润,而是要获得人心。
赚取人心获得人心,这就是做生意。
到了那个时候,金钱自然随之而来。
像你现在这样拼死追逐金钱,就是钱的奴隶。
如果号称在朝鲜商界,呼风唤雨的你的财富是用谎言累积而成的,总有一天,它会像建在沙堆上的房子一样,毫无力量的整个瓦解。
我手中握的是千把剑,但是你的手中只有一把剑,我手中的千把剑,可以用来救人也可以用来杀人,但你手中的一把剑只是杀人的杀人剑。
必须带着千把剑度过的人生,为什么只要带着一把杀人剑度过呢?
天底下有很多事情,必须要用这一千把剑使它更顺利,你为什么要用这一把杀人剑毁掉自己的人生呢?
如果丢弃你手中的那把杀人剑,你就可以获得千把可以救人的剑的时候,你就能够抛开在你心中燃烧的如同恶魔一般的怨恨。
可以让你调试心境的地方并不是寺庙,而是在市集,并不是只有山上的寺庙才有佛啊,不论是市集、客栈、甚至烟花柳巷都有佛。
你是个生意人,只要在市集完成你的商佛就可以了,你回到市集去寻找可以救人的千把救人的剑。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财物其实如同水一样。
水虽然可以暂时堵住,但是没有办法将它永远占为己有。
如果为了将水占为己有而堵住,这些水就会发臭。
财物其实也是如此。
掌握在我手中的财物,只是暂时停留在我这里而已,而且人一生下来也没有所谓的富贵、贫贱的差异。
即使暂时借助于名誉,身着丝缎衣服,但是一旦脱掉它,还是会回归于一个平凡的人。
如果是生意人就要懂得在干旱时卖木屐,在梅雨季节卖草鞋。
观察是不是具有远景,这似乎是做生意非常重要的原则。
危机就是转机。
人生本来就是残酷的,哪有时间哭哭啼啼的。
一个真正的生意人,要知道什么时候该退出。
光是等待无法达成任何心愿,我要自己去争取。
在你利用封箱送风的时候,先要将心中的怨恨全都丢入火中,掏空你的思绪,掏空你的心,抛开所有的怨恨,到那个时候我就可以传授你成为铜匠的方法了。
你太一板一眼了,一个像样的生意人,一定要能屈能伸,该屈的时候屈,该圆滑的时候就要圆滑。
如果太过僵硬,还没把东西卖出去就已经断了。
岁月就是一帖良药,如果要治愈你心中留下的伤口,除了岁月之外,没别的特效药了。
将对方的缺点掌握得一清二楚,也是一种生意手腕。
毫无能力的我可以成为江商都房,那是因为我可以顾得了我的饭碗。
只靠单独的能力,绝对无法成为大生意人,一定要懂得如何用人,才能带领像松商这么大的商团。
如果要做生意,必须要具备商才,要懂得做出正确的判断,也要有卓越的随机应变能力。
我认为先取得他人的信赖才是做生意的基本,如果我不能够靠自己取得都房大爷的信任,这种推荐函又有什么意义呢?
做生意就是做人。
虽然说我已经跨了,但是生意并没有白做。
小财富可以靠努力来获得,但是大财富是上苍所创造的。
对我而言,上苍就是权势,一个生意人如果过于依赖权势,可能身败名裂,跟权势保持距离又不能成功,不懂得如何运用权势的生意人,无法成就很大的财富。
小的认为对商人来说,权势是不可近不可远的东西,小的虽然不会和大人刻意疏远,但是也不会过于亲近。
小的知道,没有了权势,就没有办法做大生意,但是小的认为和大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让大人活命,也是让小的活命的一种方法。
小的不会为了得到大人的特别关照而做不当的交易。
但是如果小的真的用了钱,那么,那是身为商人,为了让朝廷的事更加顺利而表达的忠诚。
小的说过不会和大人进行所谓的私下交易,但是愿意为朝廷的事尽一份心力,当今因饥荒和天灾到处都是游民,朝廷的国库也已经见底,所以在救济饥饿的百姓上,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只要是救济百姓的事,无论大人在上面写多少,小的一定会承担的。
观后感:林尚沃少年时谨从父命学习汉语,原本打算通过译科走上译官的道路,但是由于遭遇松商大房诬陷而背上大逆罪名被判罚流放为官奴,他的父亲也因此被斩首。
服刑期间林尚沃数次逃亡,最后一次正值朝廷大赦,从而获释。
获释的林尚沃投奔了义州的湾商,由于他具有超众的经商头脑和惊人的意志力,得到湾商都房洪得柱的重用。
在与松商的竞争中,湾商失利破产。
林尚沃卧薪尝胆依靠“获取人心而非获取利润”,最终使湾商重新崛起并成为新任湾商都房。
由于林尚沃“以人为本”的经商战略,使得湾商在民间的口碑与日俱增。
林尚沃又进入政界从县监做起兴修水利体恤民情,直至升任尊贵的堂上官。
至此林尚沃成为了名副其实显赫的红顶商人,湾商也接替松商成为整个朝鲜商界的领袖。
林尚沃在随后的经商中经历了众多的磨难和考验,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一生的风雨坎坷也让他释怀了人世间的完满与不完满之道,老年时一把火烧掉所有的欠款借据,打开粮仓分发粮食,恩怨一笔勾销,回归田园,怡然自得,终其一生。
《商道》既是从商之道,更是人生之道,从林尚沃身上我有几点感触非常深。
每个人都可以灵活选择或者变更职业,但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
正如林尚沃虽然放弃译科而选择从商,但他自始至终坚持自己做人的信念,并将其践行到商业当中。
人应该积极准备、待机守时。
机会都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当各种素质和能力被积极培养之后,机会自然会随之增多。
正如林尚沃日后经商中的左右逢源,其实与其早期的丰富履历是分不开的。
忍耐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正如林尚沃在成功之前经历了众多磨难,甚至数次起死回生,才会积累到足够多的经验和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获得长远人心要比获得近期利益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人心才是最长久的保障。
正如林尚沃不惜广散钱财救济求助之人,以及给与处于劣势的外地商团以生存发展的机会。
经商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违背经商的道义,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林尚沃善于笼络人心,感动人心,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人格魅力,才有那么多的人忠诚的追随于他。
林尚沃虽然是一个商业天才,但是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个人的能力和魅力之外,最重要的其实还有两点,第一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湾商。
第二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有三个非常好的人生导师,在不同的时期对他言传身教的指导作用非常大。
林尚沃的第一个人生导师是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母亲,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默默陪伴在他身边,在对林尚沃的教育中秉承不干预,不责备。
在他升官发财之后也没有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因为她母亲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最后也是利用自己工作赚的钱做了大善事。
从林尚沃的母亲讲的一段话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母亲。
他的母亲开了一家饭馆,说:“卖了十多年的盐,当时只要能卖掉一大袋,就可以糊口了。
但是自从卖汤饭,有机会摸到钱,才发现人的贪念是无止境的。
钱是祸水,为了做生意,不断地追逐金钱的话,一个不小心就会搞得让自己眼盲、耳盲、心也盲了”。
林尚沃的第二个人生导师是湾商的创始人洪得柱。
洪得柱虽然是朝鲜第一首富,却依旧每日只吃酱油拌饭,从不乱花一分钱。
举一个电视剧中洪得柱对林尚沃言传身教的小片段吧。
虽然只是一个缩影,但足以说明洪得柱对林尚沃一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经商的过程中,洪得柱始终拒绝给朝廷的贡人行贿,因而无法卖掉丝绸。
洪得柱对林尚沃说:“我把你找来本店担任书记,不是要教你做生意的手段,我是要你学习做生意的道理是什么。
所谓的商道,不是别的,只要了解到做人的道理,这就等于遵守了商道。
以做生意为借口,以获得更多利益为借口,以想要赚钱为借口,因而违背做人的道理,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
”交易谈不成的时候,这期间手下人劝说目前形势紧迫,只要进行这一次就行,洪得柱却说:“只要我们这一次,就这一次,那才是问题。
从做生意开始到现在,我不断地面临这样的诱惑,但是我始终都没有动摇过,如果因为这么一点点的困难而违背原则,那叫什么原则?
”这其中的道理,也是在教给林尚沃做人的信仰问题。
林尚沃也是始终感恩并且忠诚于给他提供平台的湾商,感恩忠诚于他的导师洪得柱。
在他后来有了能力东山再起的时候,他想到的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另起炉灶,而是重振湾商,找回他曾经的导师回来重掌湾商。
可以说洪得柱最大的成功就是经营了人心,得到了林尚沃这个人。
林尚沃的第三个人生导师是他的师傅石崇大师。
在林尚沃走出师门的时候,他的师傅石崇大师给了他三个锦囊,嘱咐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可以打开,或许可以保住性命。
第一锦囊:死。
林尚沃在与中国的人参贸易中,面临着商人的联合抵制,没有随波逐流的降价,在最后关头取得了定价权的主动,他明白了石崇大师的用意: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二锦囊:鼎。
谋反头目洪景想让林尚沃与其为伍,如不从便起杀机,在危难时刻,林尚沃挥剑断鼎,挽救了性命。
鼎字的含义,名誉、地位、金钱,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多一不稳。
他参透了石崇大师的指点:舍得舍得,名、利、财不可兼得,必须懂得取舍之道。
第三锦囊:戒盈杯。
“戒盈杯”在中国唐代就已兴起,相传酒倒七分则不遗不漏,酒倒满分则流失殆尽,恰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完美呈现。
他领会了石崇大师的告诫:时刻勤谨、适度,不可贪婪。
石崇大师赠送给他的三个锦囊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林尚沃,足以看出石崇大师的智慧和先见之明。
整部电视剧中最可惜的人我觉得就是郑智寿,他也是一个商业天才,而且论才华,论天赋,我觉得他都不输林尚沃,但是他却过于贪婪,玩弄阴谋诡计,违背了商业道德底线,违背了做人的底线,最终自掘坟墓,最后是众叛亲离。
郑治寿把别人都当成工具,如果情势有变,对方失去利用价值,能抛则抛,他根本就没有重心,如断线风筝一样。
后来林尚沃指出了郑治寿大起大落的空虚,他隔天就自杀了。
他根本找不到什么美好的东西可以温暖自己,虽然他平时就是个让人寒心的人。
但他也会有一种渴望,此时发现不管用什么精明诡计,都无法拿到他渴望之物,于是他就自杀了。
其实他所渴望的,正是他所舍弃的,是他一生得不到的东西。
他也无法放下自尊,牺牲一切代价去挽回那种“美好的回忆”。
其实《商道》这部电视剧已经远远超越了所谓商业的范畴,而是做人的道理,心怀慈悲,以救人为己任。
这也是《商道》表达的核心,商道即人道,从商即做人。
放眼当今,整个商业道德崩坏,风气恶化,说到底也就是没有人坚持这种理念的结果。
《商道》这部剧就先分析到这,如果你也喜欢《商道》,欢迎加我的个人微信 736624840,更多精彩的影评和剧评都发表在我的微信上,期待和你有更深入的链接和交流。
"做生意最重要的不是赚取利润,而是赚取人心。
"1.在我最后一个学生时期的暑假看完这部剧,感触很多,看林尚沃的故事像是看到未来的自己,想做生意是我从小的愿望,或许也会像林尚沃一样,遇到各种困难,遇到很多人的阻挠,遇到坎坎坷坷,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学会忍耐,永远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成功。
2.一心想要考取译官的林尚沃,由于父亲含冤死去,曾一度心中充满怨恨,想要报仇,可是大师却让他心怀善念,这其中他所经历的一切,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么的辛苦,但是无论怎么样,希望自己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起林尚沃的故事。
3.人物。
剧中的人物细细观察后都很有意味。
母亲:一个什么伟大的母亲,在主人公遇到困难的时候陪伴他,在他升官发财时也不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因为她自己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最后利用自己工作的钱做了大善事,在教育中不干预,不责备,是慈母的典范。
洪德柱:虽为朝鲜第一首富,却依旧每日只吃酱油配饭,不乱花一分钱,贯彻人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商界领袖。
团主:一个活生生的市井小民,比较抠门,比较怕死,比较爱面子,爱吹牛,唯利是图,可是生活中这种人也很多。
富太和铁蛋:我很喜欢的一对活宝,富太只会耍点小聪明,而铁蛋只会吃吃吃,十分可爱的人物形象,富太最后还和草礼生了屎蛋,哈哈。
三甫和顺卓: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对,好色的三甫,爱面子的顺卓,一见女色就变猪哥的三甫,眼睛总是眯着的顺卓,两个人虽然总是吵吵闹闹,但却是最好的搭档,哎,希望自己的人生中也有这样的死党。
多宁小姐:气质与美丽的化身,同时又充满智慧,爱缺要克制,令人感动的人物郑智寿:拥有卓越的商才,却过于贪婪,最终走向末路,他的故事要时时提醒自己,切勿贪。
4.剧中我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商业手段,详见笔记本。
5.剧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话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财物其实如同水一样。
水虽然可以暂时堵住,但是没有办法将它永远占为己有。
如果为了将水占为己有而堵住,这些水就会发臭。
财物其实也是如此。
掌握在我手中的财物,只是暂时停留在我这里而已,而且人一生下来也没有所谓的富贵、贫贱的差异。
即使暂时借助于名誉,身着丝缎衣服,但是一旦脱掉它,还是会回归于一个平凡的人。
你认为做生意是什么?
你认为买卖东西赚钱就是做生意?
……你在急什么?
……你以为这样就可以赚到钱了么?
所谓的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
并不是要获得利润,而是要获得人心!
赚取人心获得人心,这就是做生意。
到了那个时候,金钱自然随之而来!
像你现在这样拼死追逐金钱,就是钱的奴隶!
鼎字的含义,金钱,地位,名誉,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多一不稳。
6.主人公多次起死回生,是因为他的信念,主人公遇到困难很多人帮他,是因为他曾经帮助了无数的人,主人公之所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的忍耐,和才能。
7.和大长今一样是讲述朝鲜的故事,很感动,很励志,很多原班人马,看着也很亲切。
这部50集韩国历史剧,以《道德经》开头,以《弟子规》唱完第一幕,以《纵横学》演完第二个回合,以《禅》为主轴进入高潮,以《太上感应篇》与《孙子兵法》为辅助,不忘记《朱子家训》的教导。
最后用《史记》太史公的话和《道德经》功成身退来结尾。
我是一个从来不看韩剧的人,最近因为看很多南怀瑾老师的书,里面有推荐这一部《商道》,南师曾多次推荐过,我就马上找来看了。
50集一周时间看完,真的很精彩,虽然是韩国人拍的,但是却把中国文化精神诠释得很到位,学到太多东西了,目前正在看原著小说。
这个剧讲的是韩国红顶商人林尚沃一生的传奇故事,基于历史,也有些演绎,剧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对我很有启发。
这部剧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所有电视剧里教育意义最深刻的一部,总结一些零散的理解如下,以时刻提醒自己:1. 商道即人道,做生意的道理就是做人的道理,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2.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林尚沃3. 对上级忠诚,对下级关怀,待人接物时刻讲究礼仪,不卑不亢,个人修养很重要;4. 做任何决定不要只顾自己和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思考;5. 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6. 朝中有人好做事,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关系是需要智慧的;7. 度量和胸怀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8. 帮助别人不要要求回报;9. 因为一点困难就不能坚持的根本不叫原则;10. 知道该何时退出也是一种智慧;11. 谦虚,谦虚,再谦虚;12. 成全是很大的美德;13. 有的问题处理不好会有后遗症,甚至会变成无底洞;14. 不能因为小人当道就放弃做一名君子;1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6. 要感恩,不要抱怨。
(待续)
最近静心读书的我,给大家分享一本好看的书——《商道》,由韩国作家崔仁浩所著,王一胜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超越人物传记,又忠于人物真实事件的小说。
本书描述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巨商林尚沃真实而传奇般的人生,从中可以参悟他的赚钱之道,修行悟道。
而本书作者借一位作家之眼,通过研读林尚沃的自传体著作《稼圃集》和日记《寂中日记》,及留下的戒盈杯,真实还原了林尚沃的从商之路,也是他的做人之道“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即“财物像水一样平等,人像秤一样正直”。
从唐宋之后的释儒道,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走向,也对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越南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如百经之王《道德经》中所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林尚沃明白,财物如流水,没有归属,就算拥有了金钱万贯,也只是暂时的;人也一样,高贵只是一个美誉,秤都会不多不少的正确的称出一个人的重量。
而人心如秤,唯有正直,才经得起时间检验,而人应该做像秤一样平直的人,所谓商道,即做人之道。
浮沉商海如鸥鸟的林尚沃是一名修炼者,通过商业走着道人之路,他赚了钱,却不执着于金钱,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所以在乱世中,仍能够得以保全自己及后代的平安。
15岁时,林尚沃被父亲林凤库送到秋月庵侍奉高僧石崇大师,在挨其无数痛打后,终于明白“一个人的手既可以成为杀人之刀,也可以成为救人之刀。
”在父亲死后,父债子还的林尚沃,去给店里当伙计,因为表现好,有了去北京的机会。
在北京,林尚沃为了救被卖入妓院的张美玲挪用了公款,放弃了自己独立开店的机会,体现了他“重于义而轻于利”的品格,却也让他因此被落以私吞东家金钱而被逐出商界。
无奈之下,重回秋月庵,正式剃度受戒。
如果没有身在北京的已富贵的张美玲的报恩之举---千里差人去寻找林尚沃,对家中老母的牵挂与不舍,林尚沃是不会跟随朴忠一离开寺院的。
临别时,石崇大师对林尚沃未来的不测与危机的预见,后来均应验。
如果没有石崇大师的指点与警戒,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他未必能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三次危机,石崇大师用手写的“死”,藏于锦囊中的“鼎”和戒盈杯,帮助林尚沃逐一化解。
所以林尚沃在自传稼圃集中写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一杯也”。
第一次危机发生于林尚沃在人参歉收,北京药材市场已无货之际,从朝鲜带去5000斤红参,欲以高价出售时,却遭到北京药材商的集体抵制。
在得到好朋友金正喜“百尺竿头上求生的办法,就是从悬崖峭壁再向前一步”的启发后,在临回朝鲜之际,他放火烧红参,置死而后生。
机遇与危机并存之际,林尚沃棋高一着,借此名扬朝鲜和北京商界,在生意场上乘胜长驱之入。
第二次危机是在图谋推翻现存政权的洪景来的死亡威胁之下,面临生死抉择时,林尚沃从石崇大师所写有“鼎”字的锦囊中,悟到:“鼎有三足,才能站立;人也是在地位,财富,名望三种欲望驱使下去做事。
”已拥有了财富的林尚沃不应觊觎权利,如此才不违背天意。
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讲到,拥有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才叫反脆弱。
而林尚沃恰好拥有此能力,在洪景来之乱中因镇守义州城有功,被朝廷任命为五卫将,商而优则仕!
但“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处于鼎盛时期的林尚沃,第3次危机又向他走来。
这次是“义”导致,更离不开一个“情”字,他年轻时的好朋友--李富著,和洪景兰一起被镇压砍头后,后代被贬为官奴。
而女儿松伊在5岁母亲逝后,被妓女山洪收养。
养母年老生病退籍,依“代婢定属”的规定,松伊成了一名官妓。
初次见面就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林尚沃一步步查到松伊的身世,纳她为妾,将他收为良民,是他想出的唯一方法,却也让他身陷囹圄而不自知。
在他的朋友也是生意场伙伴,朴钟一四处活动之下,林尚沃受到了“围篱安置”的处罚。
当备边司赵相永来监察林尚沃的流放生活时,要求用石崇大师赠与的戒盈杯来喝酒时,在杯子斟满酒后,很快酒会消失;少倒一些,则无碍;如果强行想倒满,却永远也不满。
杯上刻的“戒盈祈愿,与尔同死”,随着盛怒之下的赵相永把杯子砸破,风月庵中的石崇大师也口吐鲜血而亡。
他用此杯来告诫林尚沃“欲望无止境,贪得无厌,却反而一场空”。
关键时刻,戒盈杯救了林尚沃一命,也让他顿悟了:“学者博学众长,强者战胜自我,富者自我满足。
”他要节制欲望,实现自我满足后的自足,证道走向“商佛”。
将建好的新居拆掉,斩断与松伊的情缘,退出商业经营。
“最恐多情损梵心,入山又怕负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用功修行,免除别人债务,散尽千金,复归农田的林尚沃践行了“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是种大智慧。
南怀瑾先生推荐给许多经商之人读该书,同时还拍成了电视剧,希望带给现代人一点启示,让商业之道和人生之道更顺畅一些!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商道,是天道,也是人生之道!
商道电视剧海报
韩国还保留儒家、道家、佛家传统,电影里一切都看来非常顺眼合理。
韩国人传统服装的颜色就是中国以前的汉民族衣服颜色,看来非常养眼。
这套戏我每年至少会再看一两次,看了可以消除自己烦恼,增强自己做人的信心。
我也买了六七套光碟,由VCD时代买到不同版本的DVD,可惜还找不到高清版本。
借了几套给朋友,他们看了照例不还。。。
哈,那证明我没介绍错,真希望能收录在电脑记忆碟里。。
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看了韩国MBC电视台根据韩国作家崔仁浩小说《商道》改编的50集同名连续剧。
《商道》讲述的是十九世纪朝鲜首屈一指的"红顶商人"林尚沃的传奇一生。
台湾学者许绍懿说"林尚沃被韩国史学家认为是大韩民族六百年最为成功的红顶商人"。
西班牙经济理论家冈萨雷斯说"在十九世纪西方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时,东方有两位商人使亚洲贸易史闪了一道光,他们是清朝的胡雪岩和韩朝的林尚沃"。
林尚沃少时谨从父命学习汉学和汉语,拟通过译科走上译官的道路。
但是由于遭松商大房诬陷而背上大逆罪名判罚流放为官奴,其父也被斩首。
服刑期间林数次逃亡,最后一次正值朝廷大赦,从而获释。
获释的林投奔义州湾商(即江商),由于具有超众的经商头脑和惊人的意志力,得到湾商都房洪得注的重用。
在与松商的竞争中,湾商失利破产。
林卧薪尝胆依靠"获取人心而非获取利润"最终使湾商重新崛起并成为新任湾商都房。
由于林的"以人为本"的经商战略,使得湾商在民间的口碑与日俱增。
林又进入政界从县监做起兴修水利体恤民情直至升任尊贵的堂上官。
至此,林成为名副其实的显赫的红顶商人,湾商也接替松商成为整个朝鲜的商界的领袖。
林尚沃在随后的经商中经历了众多的磨难考验,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名垂青史。
《商道》告诉我们:1 、每个人可以灵活选择或者变更职业,但必须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
正如林尚沃放弃译科而选择从商,但坚持自己的做人信念并将其衍生到职场当中。
2 、获得长远人心要比获得近期利益更重要,因为只有人心才是最长久的保障。
正如林尚沃不惜广散钱财救济求助之人,以及给与处于劣势的外地商团以生存发展的机会。
这也是湾商前都房洪得注的经商信念。
3 、忍耐是人生必经之路。
正如林尚沃在成功之前经历了众多磨难,甚至数次起死回生,才会积累到足够多的经验和能力。
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4 、人应该积极准备、待机守时。
机会是由自己创造的,当各种素质被积极培养之后,机会自然会随之增多。
正如林尚沃日后经商中的左右逢源,是与其早期的丰富履历分不开的。
这是我在北京的时候每天晚上1点钟必看的节目,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很多,很多,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一体的,真正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要对政治风向有一点的敏感度。
我很佩服商道中的林尚沃,这家伙是一个靠自己的商道服务于百姓和国家机器的人。
很棒,对我来说很棒,我强力推荐 ...
多年前看过的,商道,医道,都可以一看的韩剧。
太强了,这才是电视剧,是对人,对社会有影响的东西!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故事发人深省,女角令人怜爱。情节紧凑,不拖沓,但回忆部分过多。该剧表情丰富,尚沃总是一副自卑尴尬的神情,而三甫和顺卓一队对好基友,不说话都搞笑,为本来一个凝重的场景,增色不好。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简直就是我的商业启蒙剧!更是最爱的商斗剧!当时超级迷的一部韩剧,可能是此生最迷的一部韩剧!
2020.04 人心
挺好一部剧,就是拖沓
人心就是一切,前半部分非常精彩!
真好看啊,趁这个小长假又重温了一遍,发现1.5倍速播放就可以,里面的人说话太慢了
一般般
编剧以为《四库全书》是一本书?
比较不错的一部韩剧!演员的发挥都还可以,剧情也相对我来说也不错
CCTV的经典
没看的太懂
四库全书一袋提走,京剧是反对清朝统治者的,,,,,无语了
几年前一个朋友送的碟,正值寒假,和儿子一起看得欲罢不能,熬了好几个晚上。故事情节、人物塑造都极佳!主角、配角都生动、可爱,极有个性!林尚沃
虽然脑子转呢快,但这个运气也不是盖呢!林Sir V5!
20年前电视剧,这两天在重温。放到今天看也不过时,CP感满分,这才是男主角的深情。意难平啊!最喜欢26集。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韩剧,非常非常非常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