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盛宴
Nocturama,流动的盛宴,Paris est une fête
导演:贝特朗·波尼洛
主演:费尼肯·欧菲尔德,樊尚·罗蒂埃,拉巴·纳伊·乌费拉,Laure Valentinelli,马纳尔·伊萨,Hamza Meziani,Martin Guyot,贾米尔·麦克雷文,阿黛拉·哈内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6
简介:贝特朗·波尼洛取名于海明威名著的新片《流动的盛宴》(Paris est une fête)正在巴黎新桥一端废弃十年之久的商场Samaritaine内部取景拍摄,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的反抗分子白天在巴黎各大标志性地点放置炸弹,夜晚躲藏于百货商场寻求庇护的故事,导演把自己的这第七部长片形容成是“静止的西部片”。详细 >
监视器影像,影片一开始即以具体时间节点搭配现场定位的方式以多视角重复呈现精准的时空流动性,并在事发后记录下人流动过的痕迹,即是动作先于剧情发生的反上帝视角入场。配乐确实聒噪,像是对这个表面平静的社会无节制的宣泄,由一帮无政府主义者对消费主义的暴力诉求,在权力机关内安置炸弹,以在白天时间段内实施作案与事发后夜间为所欲为的群像为模型,电视画面与观看者(作案人群)、作案人群与观看者(监控画面)形成前后两组媒介参考来制造信息错乱,与此同时影片也大量拍摄了在日光灯照射下空无一人的商场展柜,与场地内的模特人偶同样形成一组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也即仅属于在夜间活动的狂热分子的盛宴。
后半段一个不抓一个不跑 真是捉急啊
看不太明白到底要表现啥?不在欧洲长期生活不能理解里面年轻人以爆炸体现何种主张,也不理解警察的格杀勿论。
比起大象或許跟夜幕行動的對比更有趣,頭尾調度判若兩人,開場煩人收尾驚人...
库布里克+卡拉克斯!诚然Bonello是会拍时间的导演,这部野心之作更是再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两种时间的形态。影片本身就是由相反的时间和空间体验所构成的镜像。在爆炸之前,青年们沿着精确的巴黎地图穿过城市空间,以步骤化的时间同步作为标尺。仿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时间的神秘性必须外化到社会分工的维度。随后进入商场,时间几乎静止不动,人们在没有窗户的气泡里漂浮。外部时间被商业化的时间幻景所取代,只有梦魇偶尔浮现出意识表层。电影尽可能地去意识形态化,品牌是唯一的信仰,仿佛这群恐袭青年不是这个社会的异物,而是这个异化的奇观社会中被监控的正常人。
玩脱了 反倒一点都不带劲
奇片一部。特别是隔音商场的夜半狂欢,真·如入无人之境,简直是集时装、惊悚、爱情、悬疑为一体的元素大碰撞,而且撞出了怪味豆一样的火花,时而嘲讽力度惊人,时而惊惧令人汗下,阿拉伯小哥涂口红高唱i did it my way又别具酷儿精神。把烧杀抢掠拍得既黑色又fancy,这导演很神。
130min#
3.5 有一点前几年(记忆中的)The Bling Ring加Victoria的感觉,但是当时觉得这两个片子都太差了。有意思的是尿裤子的Sciences Po高材生和在避难的商场里和模特的镜像场景。他们反抗的也恰恰也是吸引他们的,太讽刺,太无力,但也完全在意料之中,从开始就实则散成沙的一群人,一种不得已的现实而已。
3.5
像是戈达尔和法国新浪潮电影里的虚无青年走进了当代巴黎,如同丧尸上演了一出《活死人黎明》。几乎是一部抽象的类型片,有几处闪回交待人物背景,但不明确因果关系和态度评判非常有后现代精神。结合动静节拍的剪辑极富韵律感,导演亲自创作的电子乐如卡朋特附体相当洗脑,从克拉克和范.桑特的《大象》继承的运动镜头调度也颇为精彩。
8.2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杰作,前半段是时间,节奏以近乎游戏的姿态在前进,城市作为地图,正常时间线和视点打碎,然后重组,形成一个横切面,波尼洛给横切面填充了些具有批判性的东西,更多是虚无主义。后半部分,空间为主体,时间不复存在,流动的空间,成了狂欢现场,在枪声枪和爆炸中灰飞烟灭,无政府主义者必然的结局。
有种想扮酷卻更土了的感覺
音效设计巨烦
阿黛拉只有一个片段
以为是类似五月风暴那样的革命浪漫,呃,有点噱头但还是很难集中精神看。
有存在的意义
是我想拍的那种电影
政治题材,但是看得出电影在尽量避免直面这个话题,只在几个地方打了擦边球,就连这群年轻人为什么要制造爆炸袭击都没细说,有种你们都懂的意味
象征意味太明显 看着生硬or我不懂这个后面的历史背景 阿人?今天(12.07)看到的关于严浩一文 如果仅剩下政治背景与悲天悯人 如同从政治言论里发现习大大的天生浪漫一样困难 这片在跳出政治与明显意象后还有什么 记影评人石琪说严浩‘面对现实 兼有浪漫之情 幽默之趣 技巧上显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