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转轮手枪

Revolver,玩命左轮(台),左轮手枪,转轮规则

主演:杰森·斯坦森,雷·利奥塔,维森特·帕斯托雷,安德雷·本杰明,特伦斯·梅纳德,安德鲁·霍华德,马克·斯特朗,弗兰西丝卡·安妮丝,安杰拉·劳伦·史密斯,伊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英国语言:英语,粤语年份:2005

《转轮手枪》剧照

转轮手枪 剧照 NO.1转轮手枪 剧照 NO.2转轮手枪 剧照 NO.3转轮手枪 剧照 NO.4转轮手枪 剧照 NO.5转轮手枪 剧照 NO.6转轮手枪 剧照 NO.13转轮手枪 剧照 NO.14转轮手枪 剧照 NO.15转轮手枪 剧照 NO.16转轮手枪 剧照 NO.17转轮手枪 剧照 NO.18转轮手枪 剧照 NO.19转轮手枪 剧照 NO.20

《转轮手枪》剧情介绍

转轮手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杰克·格林(杰森·斯坦森 Jason Statham 饰)是一个整日游走于各种赌局的职业赌徒,然而却因为在一次大意的赌局中,被赌界黑势力巨头多西·马查(雷·利奥塔 Ray Liotta 饰)下套,最终锒铛入狱。然而七年的牢狱之灾对杰克来说却并不无裨益,当他发现他的两个狱友分别是国际象棋大师和骗术高手时,便开始了学习深造的道路。刑满出狱的杰克已经身怀绝技,雄心勃勃地决定重返江湖,并报当年一箭之仇。 今时不同往日的杰克很快在赌场上如鱼得水所向披靡,还狠狠地羞辱了多西·马查一回。然而马查也不是好惹的角色,恼羞成怒的他下决心要除掉杰克。然而祸不单行,就在杰克在忙着躲避多西的围堵之时,命运竟告知他患上了罕见的血液病,生命只剩下三天期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饼卷一切末代亲王黑枪奥维尔号第一季恐怖解剖室大师兄每天夜晚方氏家族地下忍者毒舌律师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第二季全职高手第二季仙女湖少林僵尸天极穷乡僻壤她和她的猫齐天大圣·无双爱我中华光荣与梦想恐怖巴迪夺冠夏威夷特勤组第一季豪杰春香亚当变奏曲313套房亨利·普尔驾到头号新人我恋爱的一切鬼魅浮生月亮之上

《转轮手枪》长篇影评

 1 ) 一个精神分裂者出狱后的复仇故事

看片时确实是往《两杆大烟枪》的节奏预期的,结果越看越分裂。

如果不是黑吃黑片段中浓浓的盖里奇味道,估计会陷入深深怀疑:我看的是山寨盖里奇吗?

在2005年,出道不久的杰森斯坦森还不是神勇无敌的光头动作英雄,片中还有点头发的十八线小混混人设是符合实际的。

这片开头的名言警句和结尾的心理博士采访,都表明出道即巅峰的盖里奇想玩点高大上的东西,所以这部试验性作品给大家感觉很不盖里奇。

看完片子确实有点上头,回想一下就发现片子其实就讲了一个关了七年的罪犯出狱时精神分裂了,然后跌跌撞撞完成了一次复仇。

精神分裂的证据列举几个:一是格林为了刑期短选择了独自关押,7年只能自己胡思乱想不分裂很难;二是骗子大师、象棋大师蒸发式越狱,这显然是想象的;三是被追杀时两位大师在他和黑帮面前露天冷水浴;四是最后用毒品换女孩是三人到赌场却一人上楼;五是一直强调格林怕坐电梯,有幽闭恐惧症,进了电梯就分裂;六是几路黑帮只知道格林,从不提两位大师。

明白了这个设定,故事就很清晰合理了。

出狱的格林实际已分裂成两人,一个是原来的小混混格林,一个是内心中用7年时间分裂出来的亡命杰克。

神经兮兮的格林先用旁氏骗局收拾艾迪三人组,也诈了仇人赌场老板马舍一大笔。

事情搞大了,独木难支,又臆想出来两位大师,联手放高利贷。

接着利用帮派矛盾让两帮人狗咬狗,最后用毒品换侄女。

复仇过程中,格林的神经兮兮也逼疯了仇人马舍。

一个十八线小混混出狱后如何找黑帮大佬复仇?

这是个好故事。

像基督山伯爵那样遇到个大师,然后神勇无敌,快意恩仇,显然只是小说。

盖里奇想写这样一个类似作品,如果把大师写实了,就是基督山伯爵现代版了,似乎不是导演喜欢的黑帮乱斗恶搞的味道。

如果按现实写,一个出狱小混混显然是搞不动大佬的。

最终,盖里奇就让格林分裂了,还把仇给报了。

影片构思非常新颖独特,感觉影片最大的败笔就是对格林分裂的人设交代的过于隐晦,两位臆想出来的大师一直在搅乱观众的思路,分裂后的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比较突兀,对观众不太友好。

显然也想学1999年《搏击俱乐部》的最后抖响包袱,结果不太响。

PS:翻了翻其它影评,往哲学、宗教方面的解读很多,显然是想多了。

个人觉得一部需要票房的商业电影,还是首选保证普通观众能看懂,在看懂的基础上再谈品味和内涵。

 2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转轮手枪》观感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通过对主角内心的逐帧解读,深刻理解了《转轮手枪》想表达的含义。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个时刻与主角对话SAM GOLD,它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ego,这个ego用头脑和思维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事对的,什么是错的,通过各种评判和情绪来操控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我们的潜意识都被封锁在一个自己构造的脑笼中,我们永远不自由,且不自知。

我们一直都被ego所控制,欲望、恐惧、内心的贪念支配每个人,我们都不知道每个人心中都一个这么黑暗的自己,他牢牢的控制着我们,我们总以为那个我就是我。

电影里说敌人总是藏匿在不可寻觅之处,说的就是它,外部的所有敌人都是虚假的敌人,而在每个人的内心的ego才是最强大的真正的敌人,也可以被称做虚假自我(小我),它就藏匿在我们潜意识深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无处不在,我们被它控制,追求一些莫须有的东西,不管是金钱、权力还是内心的各种欲望和贪念。

而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摆脱ego的控制,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它把自己的思想伪装成你的思想,它的感受伪装成你的感受,你认为它就是你,你就是他。

正如电影里所说的那句台词:人们对于他们身处监狱这件事毫不知情,他们不知道还有有一个自我,也不知道区别。

那我们如何识别它,找到它?

并战胜它?

战胜心中ego的方法:逼迫他现出原形-让自己感到痛苦,这是这部电影里给出的答案。

在楼顶上,象棋大师Avi边打高尔夫边给主角上了一课。

主角的内心ego就说:“不要让他们跟你玩头脑游戏。

”内心刚说完,Avi就说:“是我在跟你玩头脑游戏吗?

”Avi告诉他:这个声音你已经听到了太久,你一直相信它就是你。

Avi告诉主角: 你的对手就藏在你的痛苦中,你正在用自己的痛苦在保护他,拥抱痛苦,你就会赢得这场比赛。

“如果你能改变控制你的规则,你就掌握了规则。

”——骗术大师 这样的教导之后,主角和内心的那个ego进行了角力,最后的结果是捐掉了一大笔钱。

还记得之前主角决不能接受的两大原则吗:人格屈辱和损失金钱?

现在的他已经学会了放手。

与虚假自我博弈的游戏最高潮恰好是电影最高潮,主角在黑帮老大卧室里放下自尊,向这个虚假的敌人道歉。

而在不存在的13楼电梯里,主角和自己真正的敌人ego进行了最后一战,获得最终的胜利。

他扔掉手枪,对着内心的那个ego说:“你不控制我,我控制你。

”至此,主角在与真正敌人的对决中大获全胜,摆脱了曾经操控自己言行的那些规则,走出了心灵的牢笼。

在人生中,ego是很难被发现的,因为就像剧里的台词所说的那样:思维(Mind)很难接受有东西是超越它之外的。

我们认同头脑就是我自己的全部,很难察觉出我们内心的ego在哪。

在电影中,主角从头到尾都是靠着他的两位狱友:象棋大师和骗术大师,就像两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样,常常提醒他“Wake Up, Mr. Green.醒过来吧”。

在我看来,这两位导师和SAM GOLD一样也是实际不存的,它也是深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两位导师,他们原本就在那里,他们的名字叫做觉知。

觉知就是看着充满贪婪、愤怒、憎恨、欲望的头脑,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刻照见头脑、照见ego、照见自己。

时刻提醒自己ego就在那里,看见它找到它战胜它!

还有一点想提及的就是主角每一次都是在行动中逐渐打破自我的牢笼,这让我想起了佛教里面说的智慧分为三种:闻思修。

真正的智慧是修慧,是要从真正的修行和行动中获得的,仅仅是听闻和思考不能得到最终的智慧。

所以如何战胜自己最强大的敌人,从觉知开始,从行动开始!

修心是一件长期的事,对觉知的训练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但就像《荀子》里所说的那样“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我们只要做到坚持不懈,一直前行,就一定会走到觉醒的目的地。

《大学》里:“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事的先后,也就是让人启动觉知,反复看清自己行事和动机。

《诗》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当我们意识到内心还有一个“小我”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如临深渊,时刻持戒反省的心理觉知它面对它。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果将“真我”比作璞玉,“小我”就像包裹着玉的一层顽石。

“贪嗔痴慢”根深蒂固不是一下就能根除,觉知的过程要像手工雕琢一件玉器一样:切磋琢磨,不断的除粗去细的过程。

所以才有君子慎独的讲究。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教说的“放下”就是基督教说的“忏悔”,正是道家说的回光返照,也是儒家提倡的反省和恕!

伟大的智慧都是不谋而合!

佛道修行和儒家的修身都有各自奉行的戒律,这些戒律其实是为了让人时时觉知自己,当人觉知自己的时候,一念回光“贪嗔痴慢”无处可藏。

“心为形役”,情绪欲望是躯体先天带来的。

普通人都被情绪欲望牵着走,也就成“心为形役”了。

只有摆脱这些贪嗔痴慢,才能真正的心灵自由!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 大卫·芬奇在盖·里奇的脑袋里喋喋不休

青年才俊盖·里奇出生英国,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遗传了英国人的诙谐幽默和思维敏捷。

30出头就导出一部《两杆大烟枪》一炮而红,2年之后的《偷拐抢骗》更是风头无两。

爱情事业两不误,在麦当娜大姐那倒插门,解决了个人问题后,彻底嫁鸡随鸡,融入了物欲横流的好莱坞。

之后大卫·芬奇找上门来:“小子,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导演的奇才,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靠你了,我这有本武功秘籍,看与你有缘,便宜十块钱卖给你了。

”盖·里奇拿到手里一看,是《搏击俱乐部》。

你肯定会问我,关于大卫·芬奇和盖·里奇这段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不知道,是我脑袋中另一个声音告诉我的。

你要说我瞎想出来的骗你,那也不一定,没准我脑袋里这个声音有一天真的就成立一个《搏击俱乐部》,或是拿着《转轮手枪》去实现一个救赎。

我脑袋里的这个声音坚信,盖·里奇在导《转轮手枪》的时候,脑袋里肯定满是大卫·芬奇的喋喋不休。

于是盖·里奇抛弃了结构,玩起了悬疑;抛弃了英伦摇滚,玩起了歌剧;抛弃了口音蹩脚的爱尔兰人,俄罗斯人和吉普塞人,用起了纯种的美国黑人;抛弃了英超铁血大个子中卫,用起了秃顶的“杀手莱昂”。

于是有了这部不伦不类的《转轮手枪》。

我认为每一个悬念大师都是半个心理学家加半个说书先生,他能抓住看客的心理,知道悬念的设置做到张弛有度,即不会把悬念铺陈得过于冗长,消磨了看客的耐心。

又不会把悬念设置得过于浅显。

可以做到拿捏得当,当看客们抻着脖子全神贯注的时候,一拍醒木:“欲知后事如何……”同样是讲双重人格,潜意识或是说精神分裂。

每个人都有完全的一个对立面,具备本身所不具有的一切优点和劣根性。

《搏击俱乐部》阐述的意思是要防止在自身“对立面”的优点的诱惑中迷失,战胜劣根性。

《转轮手枪》是表达要利用别人“对立面”的弱点,以自身“对立面”的优点做支撑来战胜它。

可是盖·里奇就不如大卫·芬在悬念设置上做得好,所有暗示,铺陈都没有。

只是电梯里陡然顿误,然后把吊观众胃口的悬念就全招了,草草的把骗术大师和象棋大师给供了出来。

开始我还以为盖·里奇不至如此,没准到最后多么峰回路转,没准事实上Gold先生就是Green呢。

等到片尾黑屏了10秒钟之后,我才反映过来,原来整部电影已经结束了。

对待《两杆大烟枪》和《搏击俱乐部》这种神作,我向来是顶礼膜拜,“评论”这个词用在它们上面显得那么苍白可笑,感觉自己就像导演手中的实验小白鼠。

盖·里奇是用奶酪洒上一圈,然后端着肩膀远远的望着,看着小白鼠低头吃着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而大卫·芬奇则是用线吊着奶酪把小白鼠勾出好远,等到小白鼠仰着头跟了一路,终于吃到奶酪傻忽忽的笑的时候,再用手远远一指,让其看看原点那个一低头就能看到的奶酪。

盖·里奇在这部电影里仅剩的就是花哨的镜头了,那个秃顶“杀手莱昂”血战公寓确实值得拍手,可是怎么看怎么不如暴力倾向的大金牙亲切。

盖·里奇抛弃了那套御用的班底后,更别提成名绝学黑色幽默了,对白完全是云里雾里的故做深沉了。

怎么也找不到一丝英国的味道了。

那个天生乐天,喜欢调侃,在面对西特勒的狂轰烂炸的时候,全国每天就是以调侃首相丘吉尔来缓解压力的民族。

大卫·芬奇很聪明,他知道愚弄了全世界人一次,会得到所有人的叫好。

而第二次哪怕用同一手法去愚弄一个人,也会招来口水。

所以《搏击俱乐部》会成为绝唱。

盖·里奇就没看清个中原由,还像用奶酪跟小白鼠玩游戏,可是小白鼠不是记吃不记打的猪。

如果还用同样的手法,诸如《偷拐抢骗》也就罢了,大不了我再低头吃一圈,反正是谁吃谁得。

可你要是用吊奶酪的玩法,我可不买你《转轮手枪》的帐,我不会在原点的时候就低头看看,然后把奶酪吃了啊?

 4 ) 骗术,人性以及心理

一部相当引人入胜的片子,叙事风格依旧像两杆大烟枪和snatch一样,不同的故事线,但是最终回归一个终结。

加入了太多心理因素之后,使得故事又不像另外两部那么清晰,至少结局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尽管在最后反复出现我就是你的冲突,但是比较合情的解释依然是,Mr Gold是 Green 的一个人格,所以没有任何人见过他,然而矛盾的一点在于Mr Gold应该始终是 Green 脑海中的幻听,而没有成为过意识的主导,那他是如何去指挥lilly Walker。

至于Avi对Green 说出的我们就是你以及最后 Green 对Macha自杀的暗示,应该都是为了呼应那句旁白The greatest con, that he ever pulled... was making you believe... that he is you. 这里都是为了说明Green已经达到了骗术的最高境界。

剧中强烈的心理冲突甚至让人怀疑Macha,Avi以及Zach也是Green的某个人格,但是这样是不成立的,因为Macha的手下以及监狱的狱警是知道其他人的存在的,内部世界是无法欺骗外部世界的,除非里面所有的人都只是 Green 脑中的世界,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成立,如致命id里10重人格的争夺是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而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背景人物。

此外,像穆赫兰道里梦境中虚实交错也不太说得通,毕竟剧中虽然有对欲望的探讨与克服,但是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冲突。

刻画的重点依然是在骗术上,从The only way to get smarter is by playing with a smarter opponent到where's the best place an opponent should hide?

到The greatest con was making you believe that he is you.一步步看着Green认清自己如何被骗以及如何走到骗术的顶端。

总体上叙事还是很成功的,但在加入心理因素时的确不够成熟,很容易引起争议。

不过jason扮演精分的确有点萌,毕竟还是很面瘫的,表情很难看到痛苦啊。

ps: 有个人对Green哥哥说他的两个朋友惹怒了gold,那个人的戏怎么加上的。。。

 5 ) 一个好故事

有一种简单的赌博,一把转轮手枪,放一颗子弹,转动转轮让彼此不知道子弹在那个孔中,互相对自己开枪,谁运气不好,谁就输了。

荒唐所蕴含的道理比好好说话来的更直接。

生活就是一种赌博,而且是最残酷的,我们押上了一生,却不知道能换来什么。

那一颗子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穿过我们的大脑。

国际象棋在片中反复出现,那也是一种诈术,我们觉得自己掌控了一切,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一个接一个的吃掉对方的棋子,我们其实早就输了,在一开始就失去了一切。

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那个身份,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所认识的一切的根基,都是那个看不见的对手送给我们的。

他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这才是最大的笑话。

就像是一局与智者的对弈,我们无论如何也猜不透下一秒他又会送给我们什么样的棋子,他何时会checkmate(将军)。

醒醒吧。

这句话在全片中出现了两次,都是从骗术大师口中说出,但是主角并没有清醒,他仍然没有觉察到自己早已入套。

并不是骗子多么高明,而是我们愿意去相信,再荒诞的事,也愿意去相信,我们自以为是的胜券在握。

当生活给我们致命一击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

我们会痛恨自己,就像痛恨那个看不见对手一样痛恨自己,而胜利者却对我们说:我才是你,我才是你以为赢得一切的那个人。

转轮手枪的子弹在这一秒击穿了我们的大脑。

结局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为何要去参与这场赌博呢?

甚至在我们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就已经押上了我们的一生。

-唯有与智者对弈 才能增长智慧国际象棋与骗术,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东西,陌生的距离感总是莫名的吸引着我们。

就像捉摸不透的命运,不顾一切的押上所有。

每个人都有与自己内心对话经历,那个胆小的自己、疯狂的自己、冷静的自己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忽然出现,那个时候,他就是我们。

高明的骗术,他让我们相信我们就是自己,我们就是那个自己都无法控制的人。

我们真的认识自己么,还是只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以人为镜现在倒成了反讽。

活在镜子里的人是永远看不清自己的,将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谎言上,恐怕没有比这个更荒唐的了。

你从哪里来,将要去向何方,这些空洞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我们永远活在镜子中,在今后所有与自己对视的时刻里,将永远找不到答案。

-伟大的敌人 往往藏身于最不显眼之处看完全片,感觉就像被猛击了一拳,有什么东西憋在胸口,不吐不快。

可能是因为无处发泄的愤怒,可能是因为无处安放的青春。

导演到底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个故事里感受到了什么。

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个镜头。

导演想说的可能就在你留意到的那个刹那里,他将自己缜密的想法与严密的剧本统统转化为视觉语言。

这个视觉语言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任何人看到都会有所反映的,不管认同与否,那都是私密的个人体验,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再反推成文字和导演脑子里的想法呢?

存在即合理,导演想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说什么,这样才使艺术作品完整。

电影毕竟不是说教,讲故事的方式也有千百万种。

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

文/李京航

 6 ) 转轮手枪

《转轮手枪》作为盖里奇最近一部黑帮题材电影,可以想象的是,在《两杆老烟枪》和《偷拐抢骗》光环的映衬之下,只要盖里奇稍微没那么多野心,中规中矩地再复制自己一次,那么这部电影也势必受到一大批人的热烈追捧。

然而实际情况是,盖里奇无端放弃了这条康庄大道,结果据说在首映当天令2000多名忠实拥趸观看《转轮手枪》之后“不约而同地保持着沉默”,而IMDB6.2的得分,不出意料也会是三部电影中最低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还躺在导演的前作里意犹未尽,而天才已经满怀倦意地抽身前行了。

倦意何来?

我认为来自盖里奇黑帮电影过于鲜明的特色。

比如,如果你还不算太健忘,那么在看完《两杆老烟枪》之后你一定会对盖里奇式节外生枝印象深刻,由此当你再看到《偷拐抢骗》中那条吞掉橡皮玩具的小狗时,你是否还会对它稍后吞掉钻石的一幕充满新鲜感?

《转轮手枪》中的一个场景也许可以称得上是证据:Lord John和Macha丢掉各自的货和钱之后对着手下狂怒的场景,和之前Zach对着Jack发怒的场景在时间轴上并不处于同一位置,但三个场景却被剪辑到了一块,这样的剪辑手法,不仅符合影片一贯的快节奏,是否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亦即在电影暴力泛滥而导致其感官刺激日益削弱的今天,盖里奇需要聚集三个人的狂怒,才能重新凝结起足够的力度?

这种手法看上去好像是饮鸩止渴,但在《转轮手枪》中却显得颇为有用。

与《两杆老烟枪》和《偷拐抢骗》相比,在《转轮手枪》中,盖里奇影片从前的标志性特征遭到了极大的削弱:既缺乏兼具英式神经质与黑色幽默的爆笑场面,也弱于通过偶然事件纠结在一起的多线索齐头并进。

然而,在一个平淡乃至驳杂的表象之下,《转轮手枪》却拥有一个更加癫狂的黑色内核。

在将充满变数的客观世界随心所欲地玩弄于股掌之间之后,盖里奇终于将自己的黑帮游戏延伸进了人的主观世界。

我认为这正是盖里奇试图突破的野心之所在:因为只有在不可琢磨的人心之中,才能够赋予导演最大的才华施展空间。

事实上从时间先后上看,《两杆老烟枪》是完全符合现实的,而《偷拐抢骗》中那个飞来飞去的钻石贩子和一击K.O.的吉普赛人,已经带上了一定的夸张色彩,到了《转轮手枪》,基于盖里奇对骗术本质的思考,故事情节则已经张扬到了天马行空的地步(ps:虽然《snatch》译作《偷拐抢骗》,但实际上《Lock》里人物行为模式才类似于“偷”,《snatch》讲的是“抢”,《Revolver》讲的是“骗”):Jack受害于黑帮老大Macha入狱七年,亲人去世,他发誓报复。

在狱中他博览群书,闭门深思,终于成为策略大师。

同时,由于强烈的复仇心,Jack人格分裂为几个部分,而这几个人格可以从声音上加以区分:首先是原来的Jack本人,使用Jason Statham正常的声音说话;其次是Jack因为报复心产生的邪恶人格,这是是强烈复仇意念的产物,因而必然脱离理智的控制,或者说,他就是邪恶(或曰贪婪)本身;他使用Jason Statham压低嗓音的疯狂语气说话(这个语气从一开始就存在,因此看第一遍时很难区分出来)。

他利用Jack的复仇心理和内心创伤藏身于Jack内心(所谓“人格耻辱和财产损失最令人难过”、“人之大敌,往往隐匿于最不可能发现之处”),从而控制了Jack。

在出狱的两年里,他操纵Jack在黑道上创下了令所有人闻风丧胆的恐怖声望——他被命名为Sam Gold。

需要说明的是,Sam Gold作为邪恶本身,实际上存在于每个人内心(这就是为什么“Sam Gold了解每一个人”),只不过因为Jack的仇恨将他释放了出来。

最后是策略大师Zach/Avi,主要使用Avi的声音说话,偶尔也夹杂Zach的声音,语气清澈理智。

他们是理性的代表,策划了拯救Jack的全过程(因此Zach/Avi了解Jack的所有小秘密,甚至可以直接读取他心里所想)。

由于Jack遭受的无法释怀的创伤,导致Jack彻底沦陷于Sam Gold的掌控(Avi:“其实你一直被困在牢里”),根本分不清自我与复仇掩盖下的邪恶意念(Avi:他最高明的骗术,就是让你以为他就是你)。

这让Zach/Avi意识到Sam Gold——即Jack内心的邪恶才是Jack真正的敌人。

于是他们与Sam Gold展开了争夺Jack之战。

也许是Zach/Avi认识到Jack自身性格的弱点会影响自己的策略实施(Avi:你只是没料到知道这些后会有多难),因此Zach/Avi决定向Jack进行“神迹”展示,以完全控制Jack。

这就是为什么Jack无论怎么换医生,都拿到身患绝症的检查结果。

但是,让Jack完全听命于自己,只是暂时压制了Sam Gold,而要彻底铲除他,还需要一步步帮助Jack重新认识自己(Zach:wake up,Mr. Green)。

这就是为什么Zach/Avi要逼Jack射杀借贷者(在这个场景中,Jack出于怜悯拒绝射杀借贷者,实际上是Jack自我意识的一次苏醒)。

也许有人会以Avi曾经射杀另一名借贷者来怀疑Zach/Avi的善意,但是在稍后部分该射杀镜头的一次倒放其实已经取消了这一场景的真实性。

同样,不断地将Jack的大笔金钱借给显然毫无偿还可能的人(Avi:我们会仔细评估每一位借贷者。

这句话实际上构成反讽),其实也是对贪婪(亦即Sam Gold)最好的打击(Avi:You don’t give because it’s good, you give because it hurts him)。

而Zach/Avi的终极策略在于:依靠“送子”给Macha吃,折磨Sam Gold(Avi:依靠你感觉到的敌人,打击你真正的敌人),并最终帮助Jack一步步控制了Sam Gold;同时,在Jack跪地祈求Macha之际,Macha收集到的消息又不断显示他所遭受的重创全部来自Jack Green,于是Macha面前的骗局越编越大,大到他无法相信之大。

终于Macha人格也几近分裂:其理智的一面认为他所面临的是一个骗局,而另一面却无法承受否认之前投入的全部心血(protect your investment),因而认定Jack Green神通广大超乎想象,最后只能在内耗中绝望自杀。

有人认为《轮转手枪》是模仿《Fight Club》之作,觉得《轮转手枪》不过简单将人格一分为二改为一分为几,在他们看来这种做法拙劣而缺乏创意,简直算得上盖里奇的原罪。

但是,且不说《轮转手枪》中几场内心冲突戏不让《Fight Club》,其实在剧情迷雾的笼罩之下,还有更多的元素未能展现出与其质量相称的光彩。

例如片中那段动画,从叙述角度讲并不存在必要性,但是这种为求新而求新的花哨做法,又确实透露出一股酷劲(类似的做法在《偷拐抢骗》中也有:在监视器画面中穿梭的钻石劫匪);而Sort刺杀Lord John,女刺客刺杀Macha,以及撞车段落,则是对《罗拉快跑》主题的重写;同时盖里奇对影片的控制力体现在剪辑上,通过打乱时间顺序,盖里奇不但多次在局部重现了《记忆碎片》“先果后因”式的叙事模式,而且巧妙地利用人物对话完成了剧情主干阐述。

《梦之安魂曲》号称剪辑速度“快得像MTV”,然而这种“快”充满了大段的同义反复,倒是《轮转手枪》快得更加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在将情节向前推进。

重要的是,虽然电影涉及多重人格,但在整个过程盖里奇仍然保持了其一贯的游戏风格,因此这部电影真正可看之处仍然与《两杆老烟枪》、《偷拐抢骗》一致:看盖里奇为观众讲述一个有趣之极的故事。

我觉得,《轮转手枪》标志着盖里奇式黑帮电影的新高度,同时也许也是盖里奇式黑帮电影的终结(当然他也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而才华横溢的盖里奇下一步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作品,颇为令人期待。

 7 ) 观影数遍,浅谈感受,内含情节,慎点。

写这个影评并不是向大家推荐这部电影,而是想抒发一下内心积攒的感受,因为确实挺烧脑的,愚钝如我,看了很久才发现其中所蕴藏的一些东西。

这部电影是悬疑电影,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1小时51分,另一个版本1小时45分。

前一个版本可能也是比较流行的版本,电影中出现的黑屏短句都是用法文书写的,后一个也就是更短的那个版本的黑屏短句是用英文书写的。

下面详细说一下本人对这部电影的见解。

第一部分:故事主体 前一个版本,介绍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主角Mr.格林出狱开始,一直到Mr.马舍自杀,期间对格林出狱后做的事情做了交代。

那么格林先生出狱之后做了哪些事情呢?

首先,格林出狱后就回到了自己家,但是发现自己的钱都被曾在监狱认识的两个生死之交拿走了,两个狱友还留下纸条告诉格林。

之后格林从零开始,执行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复仇计划的主调就是带走仇人所珍视的东西,小喽啰的命先收,因为命对他们最重要,而马舍是促使格林牢狱之灾与嫂子死去的人,格林觉得不能让他就这样随便死去,而是要带走马舍最珍视的东西——权利、尊严等等。

格林低估了马舍的实力,离开幕后,走到了台前,由于与马舍的直接冲突,格林使自己和朋友处于危险之中,丧失了好友与若干手下。

出狱后的无往不胜遭到了挫败,格林遇到了两个狱友,在狱友的帮助下,手不沾血,便报了仇。

马舍最后举枪自尽。

说到这里,有人会疑问,为何马舍最后自杀了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马舍发现格林就是他一直很敬重很惧怕的Mr.高德,当马舍发现,自己一直在对付的敌人,原来就是自己最惧怕最恐惧的高德时;当他发现,高德的目标原来就是自己时,他的内心崩溃了,应该用崩坏来形容。

其实高德就是格林,格林就是高德。

在电影靠后面的部分,两个狱友带着格林来到马舍的地盘,并且跟格林说:你有个meeting(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词。

),这个时候就算不明白的也应该看出来了,马舍与高德的交易,只有两人与两人的重要属下知道,而格林恰巧在约定的地点、日期到场,这暗示了格林与高德是同一人的事实。

片中还有其他暗示,在格林的哥哥打电话叫格林离开两个狱友的时候,格林并没有表现惊讶也没有惊慌。

抛开疾病的因素,一般人听到自己违背了一个实力可怕的人的意志,多多少少会表现出些许痕迹,疑惑一句或者惊一下,然而格林并没有,他只是安静地听完哥哥的描述,因为高德就是自己。

相比于其他,当时的格林觉得,安安静静听完最亲的亲人诉说关心的话语,比其他事情来得重要。

然而又有问题来了,当时格林已经被追杀,怎么可能安排手下去和马舍谈交易的事情呢?

这个论断的根据就在于,格林的两个狱友先出狱两年,他们与格林是生死之交,出狱后肯定会时时刻刻地关注着格林,而且格林说过一句话:他们知道我的所有事情,包括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而格林的两个狱友在最后的一幕中说道:我们就是你。

也就是告诉格林,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为你安排的。

这样脉络就清楚了,Mr.高德就是Mr.格林用来摧毁Mr.马舍的工具。

建立一个代表着不可冒犯的信仰,并且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畏惧的种子,no one sees Gold but Gold sees everything,这句话隐喻了Gold这个字所代表的是无孔不入的情报网与杀手组织。

在建立信仰的过程中,格林被自己的信仰同化了,使自己变得自大狂妄并且贪婪,视复仇与钱财高于一切。

格林自己也变成了高德的奴隶。

在与两个狱友三天的相处中,两个狱友开出了两个条件:1、被问问题只能回答并且不能质疑;2、交出所有的钱,拿来放高利贷,并且是收回概率极低的高利贷,收不回钱还要倒贴。

狱友拿走了高德最喜欢的东西,钱和权利。

这个过程对于高德是十分痛苦的,格林同样痛苦。

在电影的末尾部分,格林在电梯中战胜了高德,找回了自我,并且利用隐藏在敌人心中的高德解决了敌人。

if you change the rules that control you, you can change the rules that you can control. 改变了掌控自己的规则,那么便掌握了规则。

这个规则就是Mr.Gold,贪婪自大的Mr.Gold。

第二部分:关于另一个版本的介绍另外一个版本,也就是时长稍微短一些的那个版本,相较于前一部,加入了一些东西,也删减了一些东西,从时长可以看出来,加的没有减的多。

亮点就在于,结局改变了。

前一个版本中的最后一幕,也就是Mr.马舍举枪自尽的一幕在这里没有了,情节的结尾就是格林在电梯中战胜自己,马舍对着空荡荡的电梯咆哮。

情节的结尾并不是电影的结尾。

在这个版本中,电影的最后加入了许多学者的访谈。

这部分内容将电影引向了另外一个我们容易忽视的方向,那就是我们都在苛求电影情节本身的时候,对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的忽略。

这部分内容将我引入了对于自我意识的质疑,心理学上,人的意识有潜意识和前意识,有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于此类书籍我涉及不多,只是略微懂得一些。

人总是容易被本我所支配,因为本我是强大的,本我代表了欲望,欲望则代表了得到、快乐与满足;超我便是社会道德的束缚,本我与超我互相权衡下,便有了自我,自我是人的原始欲望与道德妥协所产生的。

许多所谓的自由意志,打着解放人性的幌子,行践踏人性之事。

其本质便是,强化人们的本我,践踏超我,从而拉低自我的道德下限。

话题有些扯远了,回到电影本身。

我想,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希望引起观影者对自我意识的思考,人们的原始欲望很强大,但是并非不可战胜,不论何时,真善美总会存在。

在这个版本中,杀手索沃特并没有出现被杀死的那一幕,其情节就是,索沃特干掉了所有人。

其实这更多地传递给我们一个讯息,那就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高尚的一面,即便是Mr.马舍在看到报纸上的捐款头条时,仍然在心中意淫了一把,还向手下炫耀。

套用一句老掉牙的话,以结束我此次的影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 ) 穿着黑帮片外衣的优秀教育片

来自gay导的(???

)片:转轮手枪提到这位帅导演,不得不提两杆大烟枪。

可能因为太经典了导致这部转轮手枪看起来不是很惊艳故事是酱婶儿的:郭达森被设计,为了保护老大住了七年监狱,期间认识了两个不出世的武林高手,一个专门下棋,一个专门下套。

郭达森在学会了两门手艺之后,本来约定好了盆友一生一起走越了狱后也不分手,谁知道人两个是好基友怎么能和你手拉手?

所以俩人先走了留下孤独的郭达森继续学物理和下棋终于出狱,靠着自己这本科生+研究生的学龄,报复了坏人和老大。

重逢了好基友,查出了绝症外加幽闭恐惧症,被迫当了散财童子和“虽然不知道你们在干啥但是好像很厉害”的前排吃瓜群众你以为这是个黑吃黑的故事?

你都不好奇为啥郭达森自带画外音还没完没了的说吗?

对!

他还是一个资深精分患者!

每个人都有心魔,他是你的恐惧是你的欲望是你一切负能量,他时刻在你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他就是你你就是他。

最可怕的是,你没办法杀死他但是这是部教育片啊,故事说到这解决不了问题啊。

没关系,虽然他不能被消灭,却能转移啊!

没有治不好的精神病,只有不努力传染别人的患者(划重点,这是文章主旨)四星,给那年还有头发的杰森·郭达森先生

 9 ) 7年之后重温 吐槽一下 导演三板斧

可能因为看《绅士们》的traumatic experience反而让我看明白了盖里奇讲都市gangsters的三板斧子。

导致重看这部1hr50min的片子,我已经看不下去了。

对比黔驴技穷的《绅士们》,这一部,就是话痨式嘴炮,in a sense that 有点像古人做赋一样,为了文字而文字。

虽然真心佩服,因为这种剧本可是相当不容易,似乎也是他失读症的某种天才式的表现吧?

因为文字输入困难,反而对输出有了很大的吸收能力,操控能力。

但文字这么玩儿1小时50分钟,有点空洞了,有点齁,挺腻的。

人物群像里面,依然是,英国口音最聪明最高贵最理性,握着所有底牌;美国人rash, blunt, unstable;亚洲人ancient邪恶且不可知,不可信任。

和绅士们里一模一样。

嘿嘿。

说到底,盖里奇从创作型写作型走到想成为商业型导演,他选择了把自己血液里的某几个的特点来如此娱乐化,活该他如今烂到一塌涂地。

他的朋友,matthew vaughn和他一样,在kingsman第二部里就着这个傻逼刻板印象大做文章。

拿无知当有趣。

从这个特点上,我们就可以点题了。

所以,硬要说,这也算是折射出父权社会的一个基本定律。

男人嘛,中年油腻,中年失足,中年晚节不保,是因为他们因为生理性别,能在社会化了二十几年迅速累积了过多的privileges,喂养了ego,大过太阳系。

狭隘而不自知,无知当有趣。

能保持humble,sensible,还和现实世界有联系的,没有变成egotistical的,着实是凤毛麟角,几乎是不可能。

确实,不指望男人。

第三个招儿,是围绕配乐的剪辑,这个即使商业化了,其实有技术打底,还是很精彩的。

即使在《绅士们》里面有一段追逐戏,也比冯德伦拍得好(跨工业体系对比,不讲武德,但我忍不住)。

他的好朋友,matthew vaughn一样,烂到贴地的第三部《the king‘s man》里面,rasputin的刀舞还是非常漂亮的。

虽然盖里奇广为人喜爱的腐一下很开心,但没想到这招用到这第23个年头,斯坦森确实是值得坚持拥有一下,但这把年纪的休格兰特是为什么(《绅士们》里面Fletcher,confusing。

一般隐藏人物背景是为了神秘感,所以他塑造的Fletcher就是为了让他讨厌到仿佛叮上肉的苍蝇一样赶不走极其贪婪。

or,我可能只是受不了男人monologue超过30秒吧)?

 10 ) 这一次我受够了盖里奇的喋喋不休

《转轮手枪》。

7分。

盖·里奇导演作品,杰森·斯坦森主演。

很遗憾,杰森没有任何展示动作的机会。

不同于《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中的喋喋不休,这部片中的喋喋不休真他妈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杰克在电梯里自我对话的那一段,我差点看吐了,只能直接快进。

但故事其实还是不错的,杰克在狱中结识了一位象棋大师和一位骗术大师,出狱后开始复仇马扎,马扎自然不好惹,于是追杀杰克,杰克被阿维和扎克所救。

三人开始布局,最终让马扎陷入多方困境,一次次摧毁他的内心,导致他最后开枪自杀。

而杰克最后也才明白,阿维和扎克,竟然就是狱中那两位大师。

如果说这部片子除了故事以外还有什么惊喜的话,那杰森·斯坦森那一头油腻但还算整齐的齐肩长发还是很惊艳的。

《转轮手枪》短评

看着头晕

8分钟前
  • 本さん
  • 推荐

同样是盖里奇,这次玩的不是线索复杂的《两杆大烟枪》,更不是后来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是人格分裂,需要费点脑花才能看懂。这哥们是人才,怪不得麦当娜能看上他。

11分钟前
  • 路过的猪
  • 还行

很失望的一部电影

13分钟前
  • 较差

看不懂 :(

14分钟前
  • DoYouHike
  • 较差

最喜欢需要动脑筋的电影了

16分钟前
  • 潇洒哥
  • 力荐

有些男人只适合圆寸。比如杰森斯坦森和奥巴马。

21分钟前
  • 苏汪汪汪汪
  • 推荐

有争议的电影

23分钟前
  • rammstein
  • 还行

精神分裂成了一个黑人一个胖子…WELL,里面一些台词还满煞有介事的

26分钟前
  • Larisa
  • 还行

悬疑精分黑帮各种都差一点,不过我喜欢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那个杀手。

28分钟前
  • two兔兔丸
  • 推荐

盖里奇的疯癫作品~~~

30分钟前
  • 杀手的小学同学
  • 较差

故弄玄虚。莫名其妙。

33分钟前
  • wallace李
  • 较差

不认真看,看不懂。

36分钟前
  • W-Star大步流星
  • 还行

导演过度膨胀,想装逼可以去别的地方。斯坦森还有头发,不听声音差点认不出来。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烂啊

43分钟前
  • psychokiller
  • 较差

镜头和剪接都很Guy Ritchie,只是觉得他一作深入的内心表现就不行了,片子的内心博弈拍得很一般。

47分钟前
  • l.m.
  • 还行

我草我没看懂orz

48分钟前
  • Jealousy
  • 推荐

完全被转进去了

50分钟前
  • hanstveit
  • 还行

这就是披着牛逼外表的傻逼电影

53分钟前
  • Attune
  • 较差

看完我也分裂了

56分钟前
  • island
  • 较差

盖里奇你已经玩完了吗

58分钟前
  • P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