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看完的50集巨片,说巨片因为篇幅实在是太长了,金婚50年,足足50集,原计划一天看2-3集,最多1个月看完,后来拖拖拉拉地看了2个多月,能让我追着看了50集又毫无悬疑情节的电视这年头还真不多了,也许现实生活真像剧中那样是平淡多于激情的,看完此片再次感叹,平平淡淡才是真,洗洗涮涮中又大了一岁,平平淡淡中就那样执子之手地过了一辈子。
一年一个故事,每年都发生一些意义重大的事,原来这就是生活,本以为会是阿姨妈妈之辈上年纪的人看的电视剧,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追完了全片,正如耿直和舒曼50年处变不惊的生活一样平淡之中见真情。
曾有人和我说,比起平淡地过日子更喜欢追求整日折腾的那份激情,我默许了,生活需要小精彩和小折腾,但试问谁又真能经的起折腾一辈子呢?
为什么年少时代大家都被教育要努力学习,不就为了走出校门找个好工作嘛,找工作的时候大家潜意识中都想找个旱涝保收的安稳活,可为什么呢,不就为了多挣几个钱,为什么要挣那么多钱呢,还不为了生活的更快乐吗,什么又是快乐的生活呢,和心爱的人安居乐业,儿女成全膝下围绕算是吗?
能一直问下去的问题太多了,但个人认为人最终追求的还是一份过平常日子的安稳。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享天伦等句子的经典不也正说明了绝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吗?
我一直在想,剧中的那些女角放到现实生活中,哪个才是最幸福的呢,大部分人会说舒曼当然是最幸福的女人,可再好的婚姻不也有过迷惘和濒临危机的时候吗,耿直是个重情义负责任的好男人,可不也有过对小桃花,小铁梅动心的时候吗?
从此剧中学到一点,当面对第三者插足,单靠歇斯底里是没用的,也许有时无声胜有声更为妙笔。
那么除了舒曼呢,谁最幸福,一直觉得舒露也很不错,尽管风风火火大小姐,可终究生活一直没很艰辛,索性是因为我当中跳过了一些片段,据说舒露最终还是和丈夫离婚了,从舒露身上悟到,男人女人都要知足,正所谓阿Q精神知足常乐,一直拿自己跟别人比就永远觉得比不上别人,永远也幸福不起来,那样的日子过的太作太累太悔当初。
再说说耿玲,铁姑娘假小子,也曾为了爱情傻乎乎地跟着门不当户不对的乡下庄稼汉,后来又选择了当兵的彪子,到头来呢,累的成了个干瘪小老太,过早地将生命结束在本该安享天伦的年纪,那份苦涩是很难耐的吧,姑娘再铁也有被柔情和爱情融化的那刻,突然想起一位好友的话,婚前睁大眼,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都会说的话,可真的让你睁大眼的时候,又有几人能看的清清楚楚呢?
小乔,绝对配角人物,从头到底就没出过几次场,但我始终觉得,除了舒曼,小乔是最幸福的女人,其实当年如果小乔嫁给了耿直,未必是幸福的,小乔是军长侄女免不了有点大小姐的脾气,也唯独找楚健这样的男人每天哄着才能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嫁给楚健以后,小乔再也没想过和耿直的那一出,一直安安稳稳地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让人不由得就开始羡慕起老楚的幸福日子,那样饥荒的年代,家里不愁吃喝,耿直为工作发愁的时候,他一路平步青云,舒曼是好,可不会做北方饭菜,小乔是没舒曼高雅气质,但至少下得厨房,把老楚的胃一直照顾的服服帖帖。
所以小乔去世后,老楚裹着被子躺沙发上老泪纵横的那个场景,很能理解那份感情。
很多人也许觉得舒曼和耿直是此片主角,他们爱的很经典,我却更喜欢小乔和老楚的轨迹。
当然还要提一下石菲菲和季城这对,其实也是幸福的,大风大浪大磨难后的真情,石菲菲是挺闹的一个角色,也许并不讨喜,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拉扯孩子,大半辈子都在怀疑和嫉妒,等真正享受到那点小幸福的时候也已晚年,自己丈夫对别的女人殷勤一辈子,对自己却总是冷冰冰的,哪个女人能忍一辈子呢,一直觉得石菲菲是个很好的女人,真的。
说说那几个配角:胡可演的小铁梅,水灵灵的大姑娘,人见人爱,却怎么也让人想不明白怎么就被军长儿子抛弃了,最后跟了个半老的首长,心里却一直爱着耿直。
当那些小孩管仍然年轻的她叫奶奶的时候,脸上再甜,心里也是酸的吧。
王艳演的小桃花,机灵好学善解人意的样子,貌似王艳演绎的角色总是这感觉,怎么就触动了耿直那颗忠贞不二的心呢,是美貌吗,是学识吗,闹最后我都没明白耿直为啥就和小桃花一见钟情了,因为在小桃花身上找到了男人的尊严,那种能在女人面前讲课讲大道理的大男子尊严?
也许,女人让男人觉得自己崇拜他是最聪明的做法吧。
张延演的马丽丽,风风火火的一个角色,怎么就那么冲动地在耿直家里一下抱住人家了呢,经历文革后,整个换了种性格,整个一女强人,最后混的比耿直还好,好像完全撇清了当年那份感情,也许做女人该如她那样珍惜自己的事业,把不该发生的那些孽缘都及时斩断才最明智吧。
何琳演的小白菜,苦命的农村小媳妇,因为无知因为想报答就肯献身的旧时代女性,多年以后,抱着儿子来医院找舒曼治病的那些场景,让人突然想到那句话:"跟谁过不是过呢", 结婚以后,丈夫比不上孩子的重要,不该如此想法但现实就如此,她之所以一直牵动着耿直的心,一有危难就能让耿直挺身而出,除了年轻时做过的那些善举,更多的是受点委屈就马上躲后面抹点小眼泪的小女人姿态,也许男人都是喜欢能激发自己大男子保护弱小的那些小女人的吧,不管是装可怜还是真可怜,要得!
耿家大儿媳,牛牛的老婆,挺叽叽喳喳的一个人,但这样的女人活的潇洒自在,一根肠子直到底,有啥说啥,那份率性率的真率的好,傻其实不是真傻,会装傻才最聪明。
耿家二儿媳,季静,和耿家两儿子青梅竹马,犹豫过到底是和老大还是老二,最终还是选了更有男人味的虎子,年轻时的那些打打闹闹对生活的不满,正是年轻女子最不该犯的忌讳,待到成熟时,幸好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季静回国治病在病床上看到虎子的那刻,捶着虎子说自己受了很多委屈的时候,看的叫人心疼,每段爱情都是缘分,要学会要珍惜!
耿直舒曼的女儿耿耿,老现实老fashion的新一代,终究磨不过传统观念,放弃异国恋和乡下狗蛋走到一起,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缘呢,狗蛋的那句:“我从2岁就想和耿耿妹妹结婚了”。
让人忍俊的同时又感叹这样的好男人真少真少。
不知不觉写了那么多,基本把剧中人物都回味了一遍,此剧尽管婆婆妈妈,但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让人学习之处,推荐有时间的年轻朋友看一下,演员都演的很不错!
我最近一直在追着看,一集都落下,真的很好的,那个年代真的开始慢慢喜欢那个年代,比较干净,追求的都很简单,看着心里甜甜的,让人羡慕起那个年代了纯纯的爱情,一辈子相守,比现在的非常勿扰来的真实,有一个像耿直一辈子都在哄着你老公多么幸福啊
2011年新年伊始,我就看完了一部国产电视剧,这对于一向屏蔽国产电视剧的我实在太难得。
虽然植入广告非常给力,金龙鱼一比一比一,新飞冰箱老品牌,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湾仔码头饺子真的很好吃,蒙牛阿拉配方奶粉国外先进奶源,立白洗得就是干净,这些广告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不停出现,但是,我还是要来说一说这部电视剧。
首先,关于剧情。
一个在战场叱咤风云的男人,放弃自己最钟爱的事业和看得见的光明前途,就为了娶一个通了几封信的明显不是一个阶层的女人;自愿下放,陪她去干校,为她而在单位靠边站,经历文化建设,一次又一次因为她而失去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事业却从无怨言;天性乐观,领导能力超群,工作能力强,学习兴趣旺盛,对生活每时每刻充满热爱,容忍她,宠溺她,保护她,信任她;铮铮铁骨,而又柔情万分;潇洒倜傥,而又忠贞不二。
一个才貌双全优雅高贵的女大学生,放弃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而嫁给一个爱讲粗话不爱洗手的大老粗,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为他两次放弃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为他放弃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为他放弃自己的崇高理想,放弃自己的浪漫情怀,放弃自己的高雅情趣,为他心甘情愿做一个守候家庭的妇人;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没有共同的思想境界,没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即便是在最后金婚的时候,他终于陪她看一场天鹅湖,却依然在剧院睡着了。
我说不清楚,这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彼此为对方牺牲那么多,得来的是一段50年的磕磕绊绊的婚姻;50年的磕磕绊绊,却又是相濡以沫,全心全意。
牺牲是心甘情愿,争吵却也是暴风烈雨;爱情如火如荼,生活却也是麻烦不断。
50年风雨兼程,却又同舟共济;50年彼此改造,却又不断妥协。
50年的时光,当屏幕上回放50年来他们的共同镜头的时候,除了两人都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只怕感慨更大的是在这日夜厮磨之中双方性格潜移默化的改变。
50年后,耿直早不是当年的耿直;舒曼也不再是当年的舒曼;失去了自我,却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自己。
婚姻如熔炉,生活若铁锤,将他与她在熊熊大火与涔涔汗水中锻造成全新的他与她。
只是,假如耿直转业之后事业一直不顺,做不了局长,当不了领导,分不到房子,会怎样?
彪子与玲子,不就是一个悲戚版的耿直与舒曼么?
剧中一再强调彪子和耿直一样都是当兵打仗的好手,然而彪子却生意失败、缺乏责任心,并最终成为一个负心人;强硬的玲子一辈子伶仃,最后惨死。
耿直与玲子两兄妹的结局,截然相反,因而更加讽刺。
原来不过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富贵鸳鸯诸事顺。
其次,关于演员。
不得不说,我爱死祖峰了。
对于耿直这个形象来说,如果缺少季诚这个角色的对比,会减色不少;而季诚的形象,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季呆子。
简单,学术,率真,钻研,古板,认真,寡言,季呆子就是我的梦中情人。
只可惜这样一个梦中情人,他精神上爱一个女人,生活上跟了另一个女人。
老了以后季诚对石菲菲的那一段什么精神不会死人你就是那手指手指断了要出人命的表白太苍白无力而又残酷伤人了。
手指断了不过是痛彻心扉而已,还能活得精彩;精神死了,对于他这个知识分子而言就是世界的覆灭。
幸好,石菲菲那样的女人,本来也不在意对方的精神到底在何处,也无力捕捉季呆子的灵魂。
至于几个主演的南京口音、温州口音、上海口音,太让我喜欢了;只可惜其中也还是有唐山口音东北口音陕西口音这些令人不那么痛快的杂音。
要描写中国五十年的历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所以拍到哪都没深度,前面几十年还好,也就在老耿干后勤的时候植入过金龙鱼,日常喝点牛栏山二锅头,妈妈逝世前提到全聚德,90年往后啊就全是广告了,从新飞冰箱开始,金龙鱼,蒙牛,刚看了第42集,在超市那一段就是可有可无的嘛,镜头先给了蒙牛,然后推销员恰到好处的介绍说最优质的奶源,欧洲先进技术,然后是老楚的小老婆提到老楚检查出高血脂高血压,医生要求吃植物油,问小舒什么油最好,小舒就说,金龙鱼吧,我们家一直吃这个,呵呵,直接当广告插播了越看越没意思了,不过里面的语言还是很幽默的,讲述的故事也值得一看
前一段时间在论坛里面有统计的,好像删掉了?
重新统计如下,欢迎补充:湾仔码头平安保险金龙鱼食用油某金店?
新飞冰箱立白洗衣粉蒙牛
原本以为金婚风雨情是金婚的续集,看了之后才知道根本不是,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故事。
唯一相同之处就是两对夫妻一起共度50年风雨。
仔细看了这部金婚,发觉这根本不是烂片,有些无知人士却一个劲盲目评价这是一部烂片,也会因为其中广告植入过多而容易疲倦。
但喜欢这种温情故事的人根本不妨碍细细观赏和感动,金婚2的内容其实比金婚1写的更好。
金婚风雨情里经历最动荡的时局,尤其是文革那几集真的特别好看。
风风雨雨,一世相伴,然后渐渐老去,这都是最贴近生活的胡故事。
我觉得几个主要演员都演得很好,超级好。
当然金婚1里张国立和蒋雯丽也演得超级好,知名度相对也要更高一点。
之前因为金婚1太受欢迎了,金婚2注定要被压光彩。
细细地看过之后,真是被金婚风雨情里面很多平凡的生活细节感动得一塌糊涂。
胡军演的耿直的人设很高,志愿军英雄形象确实很光辉添彩,周韵演的舒曼美丽善良,也为爱情牺牲很多。
特别是老年时候两人相濡以沫共度各种难关,实在感人肺腑。
太羡慕金婚这样的爱情,亲情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到老不分离!
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都浮躁了很多,真正找到一生一世牵手相伴到老的人结合,我认为是天大的福气。
其实这部金婚2主要不足就是植入广告太多,显得稍微生硬了点。
每一集都是设一个梗,雷声大雨点小的,到下一集梗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耿直老家亲戚来让耿直找工作,闹得正慌,两个人一副没工作不罢休的样子,外加耿直妈一口一句不给找好工作就是找了媳妇没了娘的架势。
下一集跟没这回事似的,风平浪静,舒曼一句:“找不到工作,回去了呗!
”就没了。
要不要这么虎头蛇尾啊?
耿直被怀疑外遇,舒曼哭了一晚上,上一集耿直正在头疼,下一集就啥事没有了两口子倍儿和谐。
拜托,你设个梗,好歹也给解了吧?
淡化得也太突然了吧?
给我个逻辑理由让他俩和好很难吗?!
现实生活里你试试跟别的女人搂搂抱抱然后你啥也不做你老婆会原谅你?
你以为你是一集一故事那种情景剧啊?
情景剧也不能这么不靠谱啊!
这剧全靠对白撑起,其他真没什么有意思的。
两主角横看竖看,不如楚主任一家和谐,不如菲菲可爱。
尤其是舒曼,结了婚,明知季诚对她有意,还不放过人家。
表面上好像自己一副解救世人不能对不起人家人家不幸福她内疚的样子,其实就是怕医院的人说是她害了季诚。
等季诚回国,她又装好人拉拢季诚和菲菲,其实就是想在耿直面前显摆自己有多受欢迎,季诚多忘不了她。
如果她真心想拉拢人家,那菲菲给喜糖的时候,她又干嘛摆出一副不爽的样子?
有资格不爽吗她?
自己一不开心就去找季诚吐苦水,不见她跟菲菲吐?
爽了就在菲菲面前显摆。
风骚得要死不要脸的那个是她自己才对。
真想不明白这种男人一味迁就女人可怜巴巴,女人结了婚还死发骚不要脸的夫妻有什么好值得拿出来拍的。
丢人。
胡军的角色也许很多人觉得讨喜,也想找个这样的老公。
但他真让人气啊,一味的迁就不是对对方好,搞不好就是害了对方。
如果他能在适时的时候拿出男人的样子,他老婆也不会放肆成这样。
对老婆好是值得赞许,但一味迁就真要不得,又一个爱之适足害之的经典范例。
父母爱情拍的比 金婚风雨情 差远了 1 父母爱情太理想化了 安杰和江德福的婚姻中几乎没有任何家庭常见矛盾 而 金婚风雨情在这方面展示的就比较全面 2 江德福娶安杰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只是后来在提干晋升方面受到了一点儿影响 但即使如此 江德福还是做到了守备区司令的高官 而 耿直为了娶舒曼 不得不脱下军装 放弃成为将军的机会 离开自己钟爱的部队 转业到地方 虽然耿直这种情况和做法在任何时代都属于极少数 但耿直的做法似乎更符合内个时代的人 也更符合艺术创作 同时也更感人 3 父母爱情所展现的生活 似乎更符合高官家庭的生活 比如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依然有充足的主副食品和茅台酒家里甚至富裕到拿新鲜的生肉去喂狗 这似乎已经完全脱离了老百姓的生活 还有父母爱情里面几乎干什么事都有专车接送 再譬如 一年的工资将近 9万 这些似乎都是普通百姓 望尘莫及的 而 金婚风雨情里算展现的家庭似乎更贴近普通百姓的家庭 在物质困乏的年代里 耿直和舒曼也会挨饿 到了晚年 舒曼也会想赚钱但是却因为投资而赔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 但是比起 安杰的 赔了将近 9万之后的 气定神闲 神态自若和轻描淡写 舒曼的反应似乎更接近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 4 父母爱情借助海岛的封闭环境完全淡化了历史 把人们在那段岁月中的压抑和精神的崩溃完全回避了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年代感 当然之所以这样做 自有它的原因 可以理解 而金婚风雨情对那段历史的展现和对那一时期人性的挖掘比父母爱情要深刻和好的多 5 相比于江德福的以权力保护老婆 耿直似乎更有担当 更有责任心 也更爱自己的老婆 相比于安杰 甩手掌柜的形象 舒曼则更贴近一个 贤妻良母好儿媳的形象 如果说 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更多的是靠权利来维持的话 那耿直和舒曼的爱情和婚姻则更多的是靠真情来维持 在我看来 在婚姻生活中情比权要可靠得多 6 父母爱情这部剧似乎处处体现着 以权谋私走后门和腐败的正当性 江家和安家的所有子女几乎都成为了军队高官 而金婚风雨情所展现的貌似完全没有 以权谋私 走后门的腐败 有的只是一对恋人从相互通信时的仰慕 思念 和 神交已久 到见面陷入热恋时的甜蜜 到结婚前的动摇 复杂心情 到 新婚燕尔的 如胶似漆 相互放弃 到 短暂的 七年之痒 再到婚姻中期的 风雨同舟 不离不弃 到中年疲惫 濒临离婚 到 倾城之恋后二人重归于好 相敬如宾 到步入中年为儿女的各种操劳再到进入老年后 走向 金婚时的 相濡以沫 共渡难关的全过程 这种写法似乎比 父母爱情更感动 7 和金婚风雨情相比 父母爱情的老年妆和老年戏实在是 差了一些 8 我觉得耿直和舒曼比江德福和安杰要幸福得多。
综上所述 我觉得 金婚风雨情 比 父母爱情拍的要好得多。
顺便说一句 我完全不在乎 电视剧 植入广告 因为这个剧本写的太好了 这部剧的所有演员 也演得非常好
看到24集了,二确实不如一。
一的故事着力处都比较小,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居多。
编导很注意控制大时代的动荡对小家庭的冲击,像文革那几年的戏,举重若轻,简单地来了一番荒诞闹剧,不动刀不见血。
说起来,金婚虽然有五十年的时代变迁,但故事的背景却集中发生在一个工厂里,算是比较封闭,也方便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夫妻吵吵,邻里关系,婆媳斗争,子女教育之类的小事上。
所以一是一个家庭的五十年,时代背景若隐若现的在那里,这鸡毛蒜皮的零碎故事积攒起来,很平实,加上戏味较浓,反而更耐看。
二的故事来的激烈一些,耿直和舒曼两口子出身上的,文化上的,观念上的种种差距都更大,隔三差五的就要搞搞大动静。
如此一来,一集一年的问题就来了,因为这个时间设定,一个事件往往很难在一集的容量里就把情绪积攒起来,结果没煽风就点火,只能那么直愣愣地爆发起来。
每一次两口子掏心掏肺往死里爱来爱去,就像是高海拔烧开水,看上去咕嘟嘟地冒热气儿,其实温度并不高。
所以能想象二走到老年,八成像是吃了一肚子夹生饭,一年一集下来,不是酒足饭饱,更像是吃完了胃胀气不消化。
另外,两部金婚里,男主都被设定的尽量完美,一味的低姿态。
考虑到家庭剧的主要观众是女性,能理解。
我倒是想起一桩现实生活中的老夫妻。
我有一位长辈,老爷子是位医生,一辈子经历坎坷,历次政治斗争都被少倒霉,老来因为业务上不错,退休后待遇还行。
有次我们上门做客,老爷子神气活现说起自己在历次动荡中的惨淡遭遇,说他这辈子每次运动都倒霉,还从来都是一个原因:“老子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是爱搞个破鞋。
”老太太坐旁边儿笑嘻嘻把削好的苹果往他手里塞。
那一幕,又把两部戏又都比下去了。
整体水平一般,缺点太明显,1、人物不够丰富,围绕着几个人物翻来覆去的讲,编剧木有驾驭更多类型人物的能力咩?
2、情节太满,木有留白;3、木有岁月流逝的感脚,导演创造氛围的能力差,这一点及其不如《激情燃烧的岁月》;4、女主角周韵演技不咋地;5、主要矛盾写的太平淡,好似一个浪头,还没涌起,就结束了;6、人性的阴暗面木有写好,导致主角太假。
总结:剧本一般,导演一般,演员一般。
题材道具高分,总体三颗星。
姜文这么个大才子怎么就找了周韵这么个平庸的老婆呢。
女主跟傻逼一样
我靠,这么多广告,导演没有这么流氓的吧,看的人都恶心了,导演是觉得他可以店大欺客了么???!!!
刨去金婚风雨情裸露的广告,还是可以与金婚媲美的,广告雷的无懈可击
周韵真漂亮
桓台TV黄金档热播 改革开放以前的挺好看 后面差点
植入广告太多,越到后面越不靠谱。周韵演得很出彩。
三星半。我更喜欢石菲菲那对
耿耿找老外那段 我爸就说你以后要是找 就把我们丢下了 老外绝对不行
植入广告太硬了!
不错~
冲着男女主演去看的,哎!故事情节真不怎么样,漏洞太多。
太多广告植入了
是不是我老了,我觉得这个片特别好看。
女要嫁对人耿直兄弟一出马,灰太郎溜溜下
某些情节 还不错
周韵越看越有韵味,胡军也比以往好的多,祖峰不错,秦海璐傻了点中老年时期广告略多啊。。。
有赝品的感觉。
植入广告不要太严重,剧情不连贯。
叶芝-当你老了,是我从16岁起最喜欢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