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麦兜的电影,一部都没有错过。
刚进入影厅的时候,潜伏在一旁的工作人员突然瞬间移动出现,没收了本蟑螂手中的M记薯条,说M记食物的大蒜味道重,经常被观众投诉,因此影城规定不准携带M记食物进入影厅。
她,可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坐在旁边的小孩,看麦兜的过程中,一直发出巨大的笑声,并不厌其烦做人肉录音机重复着麦兜刚刚说过的所有冷笑话。
他,可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扯远一点,5月25号那晚,乐队们都在星豪湾狂嚎,无论是戴着墨镜的残疾人士,还是挂着狗牌的放歌者,都很享受这个音乐会,他们,可能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再扯远一点,在孩提时代,上学路上经常会在街上碰到一个全身赤裸,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边走边高歌,如入无人之境,他,可能也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本蟑螂并不是想说明所有狗屎垃圾都是在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只是觉得,这个社会,就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我们所有人,都是春田花花的毕业生。
本蟑螂的泪点很高,N年前数学考试考了10分,享受着藤条炆猪肉时,没有流泪;N年前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没有流泪;N年前偶像家驹失足仙逝,没有流泪;N年前金融风暴,股市狂泻N万点的时候,没有流泪;N年后看到中国的楼市、食品的崛起,感到中国人是超人,也没有因此感动到流泪。
不过,听到麦兜那句“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眼镜镜片模糊了,啊,原来是刚从冷气房出来的缘故,温差太大啦。
呢个世界,其实没有梅菜,更加没有扣肉,只有你手。
还好,还有音乐。
系咁架啦,呢个世界。
半夜跑到万达CBD买票去看,据说这是最后一部麦兜大电影。
感动,唏嘘,中间无数次觉得真正好笑,但笑得真苦涩呀。
那个骗子大M音乐经纪人的冷笑话幽默方式,跟我好像呀,所以大M每次无聊冷笑话,我都哈哈大笑~~好冷原来,这是一部借着麦兜旗号,以校长为主角,用音乐来承载和纪录人生最纯美与最心碎时刻的电影。
麦兜两位主创这是得多热爱音乐,才能想出这个故事来呀。
整个故事,风格凸显,完整,应该是音乐歌曲最多的麦兜大电影了吧。
歌词整体水准出奇的高,台词也是有趣。
很少看到一部动画电影,如此频繁地让伤感和喜悦互相交叉在一起。
故事从春天花花演唱团组建开始,故事让人进入状态,最后校长那一笔,让人飚泪。
生存,如何生存下去,还要保持着心里对这个万恶世界一份纯真的爱,麦兜妈妈已经做不到了,只剩下麦兜和他的一票同学,当然,还有校长。
童声合唱,几乎每一首都击中了我的心。
成年后的麦兜那段独白,让我想起了那个经典的MV——Krumi。
这电影深深的打动我,因为你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曾经的麦兜——没有腰,屁股很大,有点笨,但狠狠地爱着这个世界和老妈。
如果这真的是麦兜大电影最后一部,我觉得不错。
因为,成年麦兜的故事,无论怎么编,我可能也笑不出了。
片中唯一一首词曲都是原创的一首插曲《失恋的地瓜》,歌词贴合看完电影的心情,或许,地瓜就是你我心中的麦兜:- 我看着地瓜从山坡上滚下,地瓜也看着我。
- 我看着过去从脑海里滑下,过去也看着我。
- 我看着我们的肩越来越远,肩膀也不说话。
- 我看着笑容从山那边落下,明天会升起吗。
一点就通,一点半不通呀~
良心作品。
剧中主角不是我们通常定义的伟大的人,完美的榜样,而是普普通通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也有恶心的时候,也有恶搞的时候,平平凡凡的人生,像多数人一样,但是这样才显得贴近生活,贴近真实。
校长说:“音乐,尤其是小朋友的歌声,是天使洒向人间的一朵朵鲜花,听完了,真的有这种感觉”。
觉得校长好伟大,生活好无奈。
配上好听的音乐,让人感触更深。
住在广东,多多少少会受香港的影响。
从小就挺喜欢麦兜的。
“大包整多两笼唔怕济”、“我个名叫麦兜兜我阿妈叫麦太太”、吴君如的纸包鸡包纸包鸡#¥%…&、黄秋生演餐厅伙计的快餐特餐常餐等等,都很经典的,也忘记了是不是出自电影的了。
谁说只有小朋友才能看动画片的哼!
中朋友大朋友才看得懂的!
还好不是周末去看,不然一大堆小朋友在旁边吵死了还感动个屁啊,哭的话人家当你怪物咧。
没那个feel没那个mood嘛!
麦兜带给我们的东西,喜羊羊能给吗?
不能!
现在的小朋友……唉……不解释。
既然是香港电影,粤语配音原汁原味才会领略到当中的韵味吧。
4星。
真的不喜欢新增的画风,还有那个七姑妈莫名其妙的…搞笑part:得就得,唔得就翻顺德!
校友会的时候,有个人出来卖手套扯到什么纳米技术叽里咕噜说一大串,笑得我飙泪,旁边陪我一起看的朋友都喷可乐了。。。
我系唔会比你去mark口噶。
校长话我肉厚,系美声啊。
你用law柚唱歌伽?!
“蛇有蛇路,西米有西米露,贝夫人有贝夫人止咳露。
”郑中基配音的大M好盏鬼(有趣)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点唔通点半通,点半唔通点七通,点七唔通点十通……哈哈哈人在旅途洒泪时,关正杰雷安娜。
衬上校长落寞的背影,这首歌一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问歌名,因为太经典太熟悉了。
我爸特别特别特别喜欢这歌,多么的亲切呀。
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那个什么剪脚甲的广告歌啊……哎哟我的天……车车车车车车车车!
有架车车车车车你个老豆!
老豆!
老豆!
老豆!
必须做手机铃声啦。
结业典礼小朋友说不标准的英文好可爱感动part:风吹柳絮,茫茫难聚。
开始的时候医生说的那段话值得回味。
那不是急便便,那是感动。
感情最初都是七彩斑斓的,但在你的心里、肺里、肝里,搞着搞着,搞着搞着,搞久了,就会变得黑不溜秋。
可是发黑的感情,内里还可以是温软甜美的。
你懂了吗?
改编自卡农:随着风吹飘来飘去,我若能够陪你停下去。
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
你是我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
>^_^<华仔问,医生,为什么我一听见那个死肥仔唱歌就急便便了呢?!
医生说,你唱歌唱得太久啦,已经忘记内心深处那种感觉了。
现在的歌手,有多少个是为唱歌而唱歌,为音乐而做音乐的?
春田花花合唱团最后一次演出是去澳门,小交的丧礼。
小交说,他童年和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在香港生活,念的幼儿园很简陋,都是些穷孩子上的,不过校长很用心很用心地教他们唱歌。
有一天,校长把录下来的小交的歌声放给小交听,从此小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去学音乐,并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男中音歌唱家。
他很感谢校长,所以他很想找回那间幼儿园。
他记得,幼儿园好像有个鸡字,又好像有个鸭字,找不到了。
其实只要一回头,就会看到头发掉光了的校长就在他身边扫地呀。
人生就是一段不断寻找,不断错过,不断失去,不断收获的旅程。
虽然小交没有找到它生命灿烂的起点,但他希望生命有一个灿烂的终点,所以就请了香港的小朋友去他的葬礼唱歌,恰好就是他最亲爱的校长带出来的优秀的可爱的春田花花合唱团,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有缘的人会再相逢。
缘来缘去,缘起缘终。
校长哭得稀里哗啦的,于是我也”急便便“咯,却流不出泪来。
也许最深最深的感动,世间万物无论语言文字抑或歌声画面都表现不出来的,我们知道,它印在心里,从未磨灭。
正是因为校长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对音乐的热情,所以才有如此美丽、简单、温暖的故事,给予我们希望,不要轻易放弃我们的梦想。
多少人为了金钱,利益,生计,忘掉了心中最初最纯真的那个梦。
你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尽管我们看到的生活是复杂的黑暗的混乱的,但他们就如同一丝光芒,帮你擦亮眼睛见到生活的美。
校长把小交的录音带卖出去了,成为最畅销的古典音乐CD,却没有写上校长的名字。
小朋友说,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啦。
接受现实啦!
最后,校长老了,牙齿都掉了,扫着扫着地,听见小朋友在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打开门,他热泪盈眶了,他想起了那些年那些孩子,无论是春田花花夏日鸡鸡秋日蝉蝉还是冬日鸭鸭,他不是什么伟人,没有成为歌星作曲家什么的,但他培育出一群优秀的学生,已经是他一生最伟大的贡献。
校长我们爱你!
“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
当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让硬邦邦的,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献给每一位”校长“,每一位音乐老师。
突然很庆幸,能有一个小眼睛笑起来眯成线的麦兜,说的话简单直白道理浅显易懂,常伴我心。
这只豆沙喉的猪会发光呢。
有人说,只要在每一句话的最后都加上“世间的事大多如此”,顿时就会变得很哲学。
那麦兜大抵是这世界上最哲学的猪。
虽然他总是若无其事地说着一碗鱼丸粗面,或是一块猪腩肉,而我们却忽然狠狠地觉得世间的事大多如此。
麦兜一部部在出,我们一部部的看。
看着麦兜饶有兴致的学习抢包山,听着他说出要当校长收齐学费就去吃火锅的理想,我们一路笑着,然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麦兜当当伴我心》,依然的认真执着的麦兜,依然的嘴硬心软的麦太,依然的爱学生爱火锅的校长,依然的由尘埃里盛开来的自嘲与自得其乐,像是这个城市那些渺小的窗户里透出的黯淡灯光,有些心酸却也有着最生动的温暖。
《麦兜当当伴我心》一开始便有种淡淡的忧伤在,春田花花幼稚园缺乏资金难以为继,校长只好去做保安、卖路边摊,艰难维持却还是每况愈下。
但虽然经济一差再差,牛奶越来越淡,校长的理想与坚韧却成为吊诡的现世里最美好温情的支撑。
于是麦兜、阿may和另外几个小朋友组成了春田花花合唱团,一路从大卖场,婚礼,唱到刘德华的演唱会,其中密集地充斥着麦兜系列一贯的很深邃的冷笑点。
于是我们看着校长一个人开着小面包校车,一个人扛着钢琴带着小朋友们到处走穴演出,听着春田花花合唱团一路唱到获得金曲奖。
听着同学们清澈无邪的歌声,听着麦兜说“陈老师走了,她的那碗椰奶西米露被我吃了,我很开心”,我们放肆地笑啊笑,这个世界总是再坏还是让人有开怀的时候。
最简单的美好星星点点散落在心里,融化成灿烂的光亮。
但看着大家一直努力努力,春田花花幼稚园却依然没有起死回生,最后还是倒闭。
春田花花幼稚园的同学们长大了,他们在卖报纸,在饭店做招待,在成为这个量化的世界里最平凡最被忽略的一群人。
但当他们说出:“这个世界有时候硬邦邦的,有时候软塌塌的。
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的时候,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
很难有一部动画片可以传达那么悲怆的情感,就像很多人听到多拉A梦的结局会痛哭一样,有些美梦我们多希望可以一直不要醒来。
但如果非要醒,我们也希望一直记得梦境最柔软的样子。
这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到头来很多只是沦为对自己的交代。
当恒生指数狂跌数万点,当豪华到里面可以开小巴的宅邸没法再住的时候,那些最质朴的坚持和微弱的理想反而是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能量。
这是一部充满赤子情怀的电影,但也隐藏着很多残酷的小细节。
当看到麦兜们坐飞机去巡演,名校的同学们抱着ipad表情冷漠,而身为草根的春田花花的小朋友们一脸紧张又专注的纯真神情时,我们多希望时间就这么停下来,麦兜们永远不要长大。
这个城市里有那么多华丽的楼宇在发出光亮,却容不下一间小小的幼稚园,容不下一个平凡校长小小的理想。
麦兜们就在这个有着美好心灵的不美好世界里学习着长大,学习着忧伤。
最后,电影院的灯亮了,麦兜还是要长大的,而我们一路无奈,一路改变,也终于才知道长大并不残酷,没有纯真过才残酷。
在混沌的现实里坚守着哪怕少少的单纯美好,才是生命里最任性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还是老毛病先讲段子。
第一个段子,那时我还在上海,有个大叔邀请我去看《变形金刚》,他发了条巨感人巨有情调的短信说:年龄不能变形,但我却想成为某人的金刚。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我并没有应约,但我却用这句话写了个故事最终换了一点人民币。
第二个段子,南方城市,有个小男孩我挺欢喜,我絮絮叨叨的给他讲我的那些兄弟姐妹手足情深,我说有句歌词就是写给我们的,赵薇的《我和上官燕》,里面说:我们常常上网聊天,其实她就在隔壁房间!
他听了喜滋滋的拍拍我的头说,原来你喜欢这种啊,然后他站起来,眼睛一瞪说你肯定喜欢这个:你种的花,我种的瓜,我们种的都不同啊,用的是蹩脚的粤语。
我真的也好喜欢啊。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我跟这个小男孩成为了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那些弯弯绕绕秘密转转的情绪最终也被我写了个故事又换了点人民币。
有个姑娘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她说学姐你总能把日子的一点点过的很美好啊。
可是,你们看,其实大多数结尾都没有想象中的完满,只是我比一般人更强大的只是记住了那些自我解嘲的美好。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麦兜不够好,画风冲突,麦兜酱油,校长好像是主角,但仔细想想又没有那么的是。
但如果你可以跳出麦兜这个名字只是单纯当它是一部电影,甚至是一个带背景音乐的ppt,谁是主角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就像其中一首歌里唱的,玛丽是我七表姑,玛丽就是我和你,玛丽可以是其中那个两面三刀的社区代表,又或者是学会欠债还钱这四个字的柔情混混,每个人好像在社会上代表着一个角色,但每个人都好像内心深处有点什么属于自己坚守,这种坚守因为合唱团而成为一种凝聚力,有小朋友负责唱,有固执的校长负责交,有专业的混混负责送,还有五花八门的各路大神组队要债。
连那个面目并不可憎的金牌经纪人以及怪异的小绿富丑都让人心里软软的,当“不公平”或者“真没用”的声音反复在心里响起的时候,麦麦就会跳出来软塌塌的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啦!
”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子吗?
读书辛苦工作糟糕感情受挫相亲失败,男朋友会劈腿好朋友会动刀父母会翻脸领导会粗口,你看起来好像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点不通,一点半就能通吗,也许你终于意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通吧。
看麦兜3的时候我的状态很不好,那时我刚逃离上海,受了很大的挫折,对自己和人生充满了怀疑和破罐子破摔,那时候我写麦兜,用的是,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很想被安慰。
时过近迁转眼三年,有好事之徒忍不住八卦来问我,当时到底有多痛苦?
我想了想,又想了想,我说,如果我说不记得了你会不会觉得很假,可是,我的第一反应是,只记得太痛苦了,再也不想回到过去,连过去有关联的印记都连带着一点也不想再回忆。
所以,即便这个世界冷冰冰血淋淋硬邦邦,即便现在的生活有多少不安不满,即便唱着温情的车车车车车,即便,在故事的最后,麦兜长大了委屈了事故了在底层磨磨蹭蹭的挣扎,我还是觉得,回忆只是回忆而已,永远都不要回去。
所以,落魄的经纪人就应该跑路,miss陈必然忘了魔术师会嫁给奇奇怪怪的港男,小朋友长大后也许再不会唱歌,校长也最终关闭了春田花花夏日鸡鸡秋天婵婵冬日鸭鸭。
回老家,老家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海岛上。
你可曾记得那些失望,你会否承认心里还抱着那么一点儿希望。
张正中,普通香港人氏,年仅5岁,现在香港一家普通幼儿园读书。
剧组花了两年时间,在香港各家幼儿园逐间逐间地找,“导演对麦兜声音的要求,要沙沙的、低沉点、有爱心、没自信;但又不能太低沉,要听起来很小、给人温馨的感觉。
最终,一个在妈妈陪伴下带来的、名叫张正中的孩子最获大家认可,“真是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小朋友。
特别打动大家的一点是,他和妈妈说话时,声音更温柔。
“
第一次認識麥兜的時候,那個《麥兜的故事》對我來說就只是個故事,一個有著“魚丸粗麵”這樣能讓我笑上好久的梗的故事。
然後是完全沒有看懂的《菠蘿油王子》,哭的稀裡嘩啦的《麥兜響噹噹》,最後是這部笑著哭的《麥兜當當伴我心》。
從來都不認為麥兜是適合小朋友看的動畫,他看似簡單,但很犀利,是那種,簡單又直接的犀利。
剛剛才發現,距離麥兜第一次登上銀幕,已有十一年光景。
常說,麥兜代表的,是最最普通的香港市民,生活在舊舊的街道,穿梭于遮天蔽日的高樓和一個接一個的招牌間的最平凡的小市民。
其實,若說他代表的是所有生活在城市里的小老百姓,又何嘗不可。
隨著年歲一天天長大,我們在各個熟悉或陌生的城市中拼著,熬著,或揚眉吐氣,或狼狽不堪,過著各種各樣年幼時從來沒有想過的生活。
那麼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老師教的那首很好聽的歌?
還有常和你拉手上廁所、你每天回家都會跟媽媽提起的那個小朋友,他/她在哪裡?
過的好嗎?
看電影的時候,從校長那句“你們都很乖,是校長沒用”開始,眼淚就一直掉。
直到最後,看著麥兜和他的朋友們都長大了,有的送報紙,有的做前臺,有的給人泊車……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努力生活,我有點泣不成聲。
突然有點想念起自己的童年時光,那位我早已不記得模樣的老師,和她常說我們常笑的那句“掃帚不到,灰塵照樣不會自己跑掉。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當上特首,成為首富,登上火星,然後每年給母校捐錢,在母校的校友名冊上名留青史。
當年和你手拉手唱歌的他們,包括你自己,也許只是這世上再普通不過的一小顆塵埃,然而卻是陪你度過美麗童年的珍貴寶藏,並且大家也都記得,當年的那位很溫柔的老師,曾經教給你最簡單的做人的道理,如果有機會,也想對他/她說聲"THANK YOU VERY MUCH"。
也許,幼年時的記憶最不容易被保存,但總有一些東西,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最初的你,成就了現在的你。
就像電影中說的,“這個世界有時候硬邦邦的,有時候軟塌塌的,當我們開心、傷心,當我們希望、失望,我們慶倖心裡總唱著一首歌,讓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進心裡,讓軟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
港片不港,合拍成流。
一转眼,麦兜系列竟然已经十年有余。
十年过去,港产类型片形神俱损,从了合拍片的大流。
尽管新政策允许香港电影直接在广东引进上映,但这记救心针恐怕已经回天无力。
说这些是因为,你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看得出很重的合拍片痕迹。
不说跑来深圳走穴、蹦出个刘谦之类的,由于要考虑内地国情,影片配乐歌曲大多有两个版本,一个粤语版一个国语版。
我并非极力鼓吹保护粤语原声,只是,如果麦兜这个动画形象脱离了香港,脱离出粤语文化圈,那么我真不知道,麦兜是否还可以叫做麦兜(很庆幸,我看的是粤语版)。
这当然不是麦兜系列第一次求变,在过去几年,麦兜的改变是历经了阵痛——至少在我看来,前两部挂着麦兜头衔的电影都是不成样子。
因而,到《麦兜当当伴我心》,导演索性改变了整体画风,线条简单、色泽清爽的麦家碧,造型奔放、色彩浓烈的杨学德,他们放在一起,导致这部麦兜的混搭感极其强烈。
故事方面,麦兜的屎尿趣味和吃喝拉撒内容,它们依然得到了保留,“急便便”更是从头串到了尾。
主角是校长,麦兜和麦太变成了配角。
片中还出现了一堆卑琐、多余的人——他们令一些观众大感不适,但显然,他们也为麦兜系列带来了新意。
“唔得就返顺德”(该话在国语版变成了“回老家”,效果全无),黄秋生配音的校长,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说话。
他有音乐梦想,同时还有各种兼职形象,挥汗如雨。
围绕叮叮当当的音乐梦想,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配乐插曲,它们大多是由经典曲目改编成的俚俗小曲,填上了令人爆笑又不失优雅的歌词,像《Canon in D》、《降B大调即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等。
这般拿来主义其实挺港式做派,很对味。
从“风吹柳絮,茫茫难聚”到“当知欢乐如雨,来如潮散失似雾,难得是跌坠时可与”,从《春风亲吻我像蛋挞》到《你的扣肉》,抛开动画不说,《麦兜当当伴我心》更像一部通俗音乐剧,缺点毛病有如去年的《钢的琴》。
同是靠音乐来煽情,与早先某网络短片的刻意卖弄不同,麦兜是以自嘲的姿态去面对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子——就像结尾来的那段总结陈词(早先几部麦兜也是如此做法),所谓感动,还不是一泡屎尿,直上直下。
相比内地的低龄动画,一直都觉得,麦兜系列真不是拍给孩子看的,而是留给一帮大人。
像剪脚甲、吃香蕉等细节,小孩子恐怕难解其恶趣味。
这次麦兜不仅展示了香港的全景,从港岛到九龙,绕了一大圈,同时还有前面提到的众多小人物。
然后令我惊诧的是麦兜还跑了深圳(遥望香港一水之隔)、上海、澳门(意味深长的Macau之死),甚至在结尾,观众还可以看到红瓦绿树的鼓浪屿。
理想和梦想都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但不变的歌声响彻香江,抵达了内地。
就像大M开溜后的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
在我看来,这集麦兜之所以出色,原因在于内容的碰撞与融合。
正如麦兜形象是借一头猪来说草根港人,香港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
此番又是两种画风的融合,对这个求变求新的港产动画系列来说,它努力适应内地的规则,同时尝试着保留香港元素……冷笑话少了,音乐多了,《麦兜当当伴我心》给人留下的就是这么一印象。
无论如何,麦兜都不能失去自我,哪怕兜完一圈,它还是根在香港,对这片土地和形色人物充满着感情。
【新京报】
标题与正文基本无关。
第一次有幸参加超前观影会,35块加送爆米花可乐的优惠,也还是没能让场子里坐进四分之一的人,开场时看到若干大朋友带着若干小朋友来观影,还在想从前两部的趋势来看,小屁孩们能看得下去麦兜才怪呢,而整场电影看下来,也的确没听到小朋友们几声笑声。
不过这并不妨碍在大朋友心中,这是部唱进心里的片。
之所以唱进心里,是因为整个片子从头到尾至少有70%的时间里都有歌声,90%的时间里都有音乐,大部分的歌都改编自世界名曲和经典老歌,歌词无厘头到鸡血洒满一地,而且歌词都短小精悍,保证过耳不忘,以至于看完电影后整个晚上,大脑都仍处于被车车车车、梅菜扣肉、猪腩肉循环洗脑的状态中。
不过里面合唱团正经唱的那几首,美好的童声真的能把心都融成便便排出来。
至于故事,一如既往,仍然是小人物的小悲剧,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麦兜变成了校长,不论校长如何从夏到秋到冬再到春的坚持,如何认真的去培养鸡鸡鸭鸭蝉蝉花花,就算是再小的理想也终究只能埋没在现实的高楼大厦之下。
好在还有一个温暖的结尾,让我们还能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种像某首歌一样的东西,只要我们能在并不那么悦目的现实中,能一直珍藏和保护它,那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时,就能“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电影一直就弥漫着这样一种微带希望的凄凉,让观众看着这样一个注定悲剧的故事如何以喜剧的方式进行,微笑着却觉得心里的悲伤会不时漫溢。
电影的最后,当银幕中间出现那座校长最终归去的海岛时,作为一个新厦门人,我再也不能淡定了,不论《一起来看雷阵雨》、《第一次》等等等等这些片拍下过多少关于鼓浪屿这样文艺、那般清新的镜头,但只有《当当伴我心》的最后60秒,才把这座海岛最内在,最温暖,最耀眼的光芒,记录在了影史之中。
最后吐槽下这部的画风,真是有点惊悚,把华仔和6000也画得太磕碜了吧,总让我想起rage comic那些扭曲的表情来。。。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