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承认自己,才能更好的向前走。
可是承认了又怎么样呢,表达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还是不能被接受。
艺珍满心雀跃地装饰着咖啡店,海秀就这样温柔地看着。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你。
可是你是不爱看电影的人,也是不爱我的人。
我一度在艺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怀疑自己、否认自己、认同自己、寻找同类,再到后来勇敢的表达爱意,被拒,执着,再被拒。
温柔,带着悲痛
年底补作业,回来写短评,其实已经看过有快两个季度了,真的是季节之间。
下这个片子是因为看介绍是LGBT题材,出于猎奇的心态,下完放了大概有近半年,直到看的时候已经忘了这是讲什么的,看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想起来。
看的时候其实是想找一部安静的片子安抚一下当时焦躁的内心,看着看着越发觉得这部片子很有意思,真的是超出了预期,有的反转真是让我忍不住马上给朋友发信息安利。
大致的观影历程就是:这女的长得不太好看,哦,身体也不好要每天吃药,嗯,开个店但是人挺没意思的,哇,她挺高啊,咦,这个小萝莉不错,嗯,有点内味儿了,靠,她真是小百合,在一起吧也不错,唉,当姐姐的过点正常人生活有什么错,我靠,姐姐是变性人!
这男的有点惨,唉,既然这样姐姐妹妹就在一起得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吧,从姐姐做手术远离家乡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到妹妹勇敢出柜向姐姐表白,再到小可怜男向姐姐发送爱的信号,他们都应该得到祝福,都应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现实不是喜剧,总是要以伤痛示之真理,但我们不应因此放弃追求幸福的渴望。
以上
虽然此片的豆瓣评分只有6.9,但我觉得这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影片。
抛开情节、内容、叙事方法不做评论,单是片中浅浅流出的忧伤,就让我时隔多日后再想起其中的人物和情节,依旧不能忘怀,有种释然后却心中仍隐隐作痛的感觉。
这是艺珍的青春之爱被彻底拒绝后的伤痛么,还是海秀终遇良人却遗憾失落的隐痛,亦或是男主欣喜错愕交替之际却难以面对的现实之痛,这些夹杂在一起,让人无从分辨。
但剧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情节,随着简单对白与季节时光的推进,都互相交织却又独自成画,构成了人生中的独特经历和自我体验。
本以为这是部甜甜的御姐少女间的恋情,温柔的海秀冷若冰水,淡淡的语气和无谓冷热的态度会在艺珍的热情下渐渐化开,却想不到,艺珍在摒弃异见、勇于探索之后化开的却是海秀内心苦守的秘密,海秀的身份给全剧带来了强烈的、扭曲的反转。
虽然这一设计过于意外和刻意,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本片能够跳出窠臼的契机,这不是因海秀的复杂身份必然所致,而是只有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才更显感情的张力。
曾有一瞬间,我完全失去到底海秀对艺珍是何种感情的判断,甚至一度以为海秀的身份并不影响她与艺珍的感情发展,可直到最终海秀与男主在热烈中中断,我才明白这注定会是个悲剧,海秀从头到尾都不会在爱情意义上喜欢艺珍,艺珍迟早要独自面对成长和告别的痛苦;海秀对男主的感情曾是她人生里从空虚中的短暂逃离和骐骥,可最终也将失落离开;而男主又何尝是怀揣着小心翼翼与内心的期待,却在得知真相后难以直面这残酷的事实,如此种种,加之每个细腻的、深沉的、感情流露的镜头,都让人叹息,为艺珍,为海秀,也为男主。
可以说,剧中的艺珍、海秀和男主,在不同的身份下、不同的角色里,有着不同的感情和人生,可恍惚间,也觉得他们曾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分别在少年、青年和熟年时,不同的经历而已,有喜悦也有悲伤,有青春也知轻重,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在日久之后沉淀下来的感情前,却不得不与喜欢的人说再见。
导演把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如此细腻和丰富,让人与艺珍、海秀和男主同悲喜、同伤感、同落寞。
如同另一个观众所说,真是幸运遇到这部电影。
全影片最亲密的动作了,充满温情。
店长真的是一个极温柔极温柔的人了,她明白喜欢同性是怎样的心情,也知道是如何的痛苦,而店长是喜欢男人的,但是当现实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合拍的男人,他却无法接受她变性人的身份,前期所做的一切为了取悦她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多么的可笑,但是他没有出口伤人,而是试图去理解但是怎么也理解不了,对于一个钢铁直男来说这已是不易,所以这个影片里唯一的男主也并不惹人厌,反而在店长生日的时候他精心的准备以及虽然慢吞吞但是很认真的摆上生日蛋糕打开红酒盖子的动作让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男人。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都付出了真心却依然艰辛,没有谁确切的得到了想要的回应,这始终是一个无法幸福的故事。
店长开始认同自己,女二再也没有出现,相亲男也应该不会再来。
但现实生活中故事的结局不会如此平静
让人动容的电影,整个故事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当明白自己喜欢上店长的时候,女二对店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异常在乎,也变得勇敢和不顾一切,但是店长是变性人,这样的剧情安排我真是第一次感受,红绿灯路口店长一个人在车里隐忍的哭泣,因为她为自己过上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太多,如今由自己亲口承认自己是变性人。
另一边的女二也痛苦不堪,因为她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个温柔的姐姐,但姐姐说她是变性人,就好像命运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她去夜店去求证自己对女人的感情,但是真的要和那个陌生女人亲吻做爱的时候又跑掉了,然后她先是去咖啡店,坐在已经关门的咖啡店门口痛哭,又跑去店长家里敲门,我想她也是没办法吧,不知道如何处理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只是想继续留在这个人身边,不管对方是有着怎样的过去,年少的喜欢是炽热的也是一心一意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也许她爱上的就只是那个人,那个温柔的店长,即使她是变性人,单纯的喜欢和爱,干净和真诚。
那个夜晚,在店长家里的那张床上两个人无言却互相依赖的拥抱着,大概是全影片最亲密的动作了,充满温情。
店长真的是一个极温柔极温柔的人了,她明白喜欢同性是怎样的心情,也知道是如何的痛苦,而店长是喜欢男人的,但是当现实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合拍的男人,他却无法接受她变性人的身份,前期所做的一切为了取悦她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多么的可笑,但是他没有出口伤人,而是试图去理解但是怎么也理解不了,对于一个钢铁直男来说这已是不易,所以这个影片里唯一的男主也并不惹人厌,反而在店长生日的时候他精心的准备以及虽然慢吞吞但是很认真的摆上生日蛋糕打开红酒盖子的动作让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男人。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都付出了真心却依然艰辛,没有谁确切的得到了想要的回应,这始终是一个无法幸福的故事。
店长开始认同自己,女二再也没有出现,相亲男也应该不会再来。
但现实生活中故事的结局不会如此平静,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的偏见和歧视,性少数群体残酷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结局才似乎更加安慰到我一点,虽然人人都喜欢团圆美满的ending,却也明白那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大饼,看见和感受不同的人生。
心也会更柔软和更包容,哪怕无法真的感同身受,能够共情,已是幸运。
晚安。
记得上一次看韩国同性电影,印象最深的一部还停留在《恋爱谈》,是很单纯的百合之恋,虽然女主最后被抛弃,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但也只有爱情这一个主题。
恋爱谈 (2016)7.82016 / 韩国 / 剧情 爱情 同性 / 李贤珠 / 李相喜 柳善英到了《季节之间》,主题似乎变得复杂起来,在LGBT的基础上,多了一层空虚感。
姐姐海秀形单影只,独自经营着一家咖啡馆,她看上去一脸愁容,脸上写满了忧郁,直到高中生艺珍闯入她的生活。
少女怀春,情窦初开,她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海秀,不顾家人反对,不顾学习成绩下滑,也要在姐姐的店里做兼职。
用樱花树装饰着单调的咖啡店,用许愿绳维系着她小心翼翼的单恋。
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开花结果,妹妹满心空欢喜,姐姐在努力与过去告别。
横亘在这俩姐妹之间的,还有性取向问题和变性人身份的认同。
虽然脖子上已经不再有手术留下的疤痕,但海秀依旧无法取下系在脖子上的丝巾,即使最后她在相亲男面前摘掉了这条形同虚设给他安全感的丝巾,但也无法接纳给她送花的那个男人。
床单滚到一半戛然而止,而妹妹在百合酒吧也无法和陌生人再进一步,两个女人都在试图突破自己的边线,也在极力维护自身的底线。
更让人感到痛心的是,面对妹妹艺珍炽烈勇敢的表白和追求,姐姐变得无所适从,即使艺珍努力去接受海秀变性人的事实,但姐姐似乎还没有清空过去准备容纳一个新的房客。
影片拍得非常细腻,尤其对姐妹俩微妙的情感拿捏得很精准。
艺珍如同一张白纸,海秀是她的初恋,但她的主动和付出对姐姐来说是无形的压力。
妹有情来姐无意,感情的天平始终是倾斜的。
姐姐可以像挚友一样去呵护她爱护她,但是爱不是施舍,妹妹的追求对变性的她来说让这段关系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性取向与性别错位交织在一起,注定了这段感情无从开始也无从结束,只能以一段美妙的邂逅来收场。
冬日大雪纷飞时,店里的樱花树还在,树上缠绕着妹妹编织的手链,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或许已经在首尔读大学,姐姐依旧孤身一人,望着窗外发呆,心底泛起难以言说的情思。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那个曾经让咖啡店变得生意安然的不速之客,那个每日陪伴左右的兼职员工,已不复眼前。
环绕在海秀周围的,也只有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客人,她如愿以偿拥有了女儿身,但爱情却迟迟不肯降临,生活也看上去有些索然无味,空虚又落寞。
好特殊啊,本以为是部清水流影片,顶多谈谈寂寞与重归寂寞,却发现片中的个人境况竟被描绘得如此立体,我不想用三角恋去归纳它,因为“爱情”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呈现着半缺席的脆弱状态,它悬在一个并不高的地方,却没有谁想真正抓住它。
其实真正戳中我的,是每个角色周身的那层真空场域,在告知别人前先理解自己,在寻爱之前先爱自己,是她们用双手捂热了这方窄窄的自由之地,寂寞的人不会激烈地追求情感,因为破碎过的人会明白,孤独的最后一条防线不是爱情,却是自己的生活。
片中的三个人物像三条不曾相交的水平线,她们温热着隔爱相望,用虚空将虚空填满,身处不同的季节(性向)却在流动的时间里温润交接,无论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跨性别者,我相信在种种“不同”之下有着一片能够深刻同频的荒野,待我们纷纷坠落至此,爱定会显露出它的真相。
这部片子弥散着隐隐的痛感,虽然不是HE但是我觉得确实最好的结局了,哪有一切都好的结局啊。
知道海秀是Trans的时候,非常震惊,也非常心疼,她成长的过程中得经历多少不理解,多少痛苦啊,我从来没有看过有关LGBTQ的T的影片,这次也算弥补了一下空白,我觉得trans是最需要坚强的。
就像海秀渴望家庭渴望爱,但最终还是得选择空虚活下去。
最心疼艺珍的一个场景不是她在街上苦苦哀求姐姐为什么不是能喜欢她,而是她在浓妆艳抹后去les bar和调酒师拥吻后落荒而逃,我想起来那句“不要是女人就交往,我们没有那么不幸”,这是她同学给的衷告,挺悲伤的。
但是我可以看到艺珍的苦苦挣扎,毕竟突然发现自己喜欢女生还喜欢上了一个永远不可能的人。
晚上和同学聊过如何找对象,讨论的最后总是带着点深深的叹息,她想着早点从gkd毕业读研去研究所就可以找对象了。
可是好难啊,大学找不到,读研的圈子更小了,最近一年,总是经常陷入自己要孤独一生的惶恐中。
她说等缘分吧,等缘分上门,是啊,好像也只能等,我们俩的脱单简直就是地狱级难度———在一个结合科研、全理工科、人少、活动少几大特点的学校,两个人都深柜加一点特征都没有,不想线上异地,不想掰弯别人,自己是0就算了还都喜欢长发p,而且gaydar也不大行。
脱单可真难,而且还有种没有安全感的惶恐,害怕在付出一切后被抛弃,害怕孤注一掷后一无所有。
能碰到相互crush的就很难了,还想有人能携手可相托一生,痴人说梦,痴人啊又熬夜了,这个月最后一次了,意外意外,深夜网抑云。
以后可能得孤独终老,还是珍惜身体吧,免得老无所依还疾病缠身。
(想想还是爬起来补充一句,阿黄如果看到了这里,keep the secret,please)
故事真正的开始,或许发生于艺珍在海秀忙乱之际,尽管两人仍是陌生的初识,她却如此自然地接过海秀的忙碌——帮着整理餐桌、清理打碎的玻璃杯、递送咖啡,温柔抚平海秀的紧张。
我被这种无声的默契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怀打动。
我常常也有类似的冲动。
当看见女大学生费力地搬着行李箱、老年人缓慢地推动着重物、外地人羞涩地不敢开口问路,看到他们身陷忙碌、疲惫或尴尬的泥潭,我总想打破陌生的边界伸出我的援助之手。
然而,碍于彼此的陌生,或许害怕对方并不需要,或许担心自己的帮助突兀又多余,我常常只能在内心挣扎,犹豫着默默走过。
因此,艺珍的善良和勇气让我由衷钦佩,而海秀能如此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与示好,也让我感到愉快与轻松。
我喜欢看到人与人之间自然流露的善意,那种无需言语却温情满载、彼此关照的和谐与美好。
一天的忙碌过后,海秀真挚地向艺珍表达感谢并提议送她回家。
艺珍没有过多的推辞,爽快地答应了。
真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该被无谓的忸怩束缚,不应因害怕过度勾连而拒绝联系的开始。
车上,两人几乎没有过多的言语,却因为相信彼此那份先验的善意,气氛并没有变得尴尬,反而是一种温柔的沉默悄悄在彼此之间流转。
突然,艺珍看到窗外升起的烟花,惊喜地惊叹出声。
海秀听到后,缓缓地停下了车。
我想,生在首尔的海秀,也许早已看过更盛大、更美丽的烟花,或许她已过了再为烟花升空而惊叹的年纪。
但今天,看到身旁为烟花盛开而由衷惊喜的艺珍,她仿佛也被带回了那个青春肆意的年华。
我也曾有过一段与年长者之间的微妙情感。
那天也是这样,我坐在她的车上,对着窗外的落日惊叹不已,随后拿出我的单反想要记录。
我其实并没有太认真,但她却默默地将车停在了路边,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等着我,让我完整地拥有了和落日相对的时刻。
年长者平稳而封闭的心境和生活,就这样被年下者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生活无尽的热情轻轻撬开。
年下者似乎拥有对生命更饱满的探索欲,对生活抱有不断升温的激情,对世界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也拥有更大的勇气对不合理、不喜欢的一切说“不”。
艺珍兴致盎然地提议着对店铺的装修,在墙角悄悄安放绽开的樱花,种下一个等待四季的美好寓意。
年下者们轻率也莽撞,艺珍看不惯那个没边界、没礼貌的阿姨对海秀的再三刁难,于是痛快地无情回怼。
艺珍的闯入,似乎为海秀的“空虚”生活填入一些生气。
我也曾经历与艺珍相似的失落。
在海秀严厉犀利地批评艺珍时,我的心也随着艺珍碎了一地。
我曾拥有的那段关系,曾幻想的如朋友般的平等,却在某天突然像长辈上身一样,终结于这样野蛮的一刻。
就像艺珍问出的那句“为什么就对我说不行”——为什么你可以妥协于那么多无理和刁钻,为什么唯独对我如此出言残忍。
只是,我没有艺珍的好运气,我的“海秀”没有对我说出那声抱歉。
同样失落的,是看着她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看到她似乎憧憬并试图步入婚姻的殿堂,看到她在你精心装饰的樱花树下与男人date,甚至看她为男人那些无聊无趣的笑话发笑。
年下者可能真的难以揣摩年上者内心深处的想法。
只要年上者不愿意表达,感受到情绪的年下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理解中去猜测,却始终无法明了其中缘由。
正如我无法理解她为何某天心情格外愉悦地带我去吃牛肉火锅,无法理解她为何突然如此动情地与我分享她的原生家庭。
许多事情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明白,正如海秀不明白那场突如其来的告别究竟为何而起。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表情,她也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或展现过类似的神情。
我无法理解她的“妥协”和“沉默”,正如她也无法理解我的“任性”。
直到海秀将车停在一旁,泣不成声的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
原来有时,安静是他人自我选择的结果,尤其对于年上者来说,这是在生活沉淀后的深思熟虑。
你以为她需要热烈的关怀,以为你的出现是一种拯救,我们都想做那个填满对方的人,却只是年下者盲目乐观的自大。
电影以遗憾结尾——爱竟需要这么多巧合,幸福竟需要经历这么多痛苦。
我不知道海秀在未来的日子是否会想念艺珍,她们未来的日子是否会有交集,我也不知道我的“海秀”是否曾对我们关系的落幕有过遗憾,但至少我有。
我为自己不曾像艺珍一样直面这段关系的问题而感到难过,我甚至没有勇气表现出自己的伤心。
季节与季节之间,艺珍遗憾看的每一场烟花里,都会想念海秀陪伴的身影;而我再看的每一次日落中,都会怀念她那次的停步。
纯纯的文艺片,如咖啡一般的味道,香浓中散发着淡淡的忧伤。
原本以为会草草跳过,但竟然静静地看完了,还有些许意犹未尽。
美氏+double shot,相似的人会有着自然的吸引,人类的本性不就是寻找熟悉的味道么?
每个人都有秘密,有些可说,有些不可说,可终究有盒子打开的一刻,好与不好,冷暖自知,旁人无需多言。
可能是我看片目的不纯吧,故事总感觉有点不明就里。
自我认同耗尽了所有力气
这分明显低了。开始以为又是文艺的疼痛系列恋爱故事,却被一点点小细节逐渐破解真相。个子高、没药吃会烦躁、没有常备的姨妈巾,还有永不解下来的围巾就已猜到女主的秘密了。而学生妹妹自我认知的过程,本来也是另一种痛。两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她们永远都不会再有交集。喜欢这种淡淡的叙事,无需太多色彩的点缀,冷清空虚而又干净。韩国电影有一种迷一样的致郁,又疼又沉溺,大抵是因为引起了共鸣。拥有无限青春的学生妹妹可以跌倒了继续爬起来在自我认知的路上越挫越勇,而经历了太多痛苦的女主将继续空虚此生,找一个理解的人太难了……“不要是女人就交往,我们没那么不幸!”酷酷的女孩子,真好!
单薄
矫饰过度的文艺性
不太能欣赏的来这种剧情,感觉太过平淡了,学生妹妹挺勇敢的,即使不能和姐姐在一起,我相信她以后也会找到幸福的。但是姐姐实在是过于隐忍压抑自己了,感觉她心里应该还是喜欢男生吧,就这样空虚的过一生有点为她捉急呀,那岂不是很遗憾。LGBT群体要完成自我认同的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啊(๑˙ー˙๑)“不要是个女人就在一起,我们还没那么可怜。”
女主演技尴尬 奇怪的是 和女生对戏生硬 和男的对戏反倒生动了一些... 「春天过去了 就会想看夏天的装饰 夏天过去了就想看到秋天的装饰 只看着春天才会这么问 以后也会想看到冬天的装饰 也会想念我」这就是季节之间
从立意、镜头、美术、节奏,都像一部优秀的学生短片。😅
身份认同题材
小辣椒爱吼叫
一直把海报里的人看成郑秀晶
淡淡的叙事讲述出每个人空虚的内心。彼此没有kiss没有互相产生强烈的感情,只打1分,另一分给姐姐(我可以)
两星半。欧尼原来是欧巴,真没想到。学生之前还在跟前辈聊天,突然搞清取向并对欧尼产生感情,这里有点牵强哦。没有结局,就像生活本身,春去冬来。欧尼很多角度都神似Krystal啊,清心寡欲感。
虽然很真实。但这种片子看完一部,需要至少三部he的片子来修补观众的内心创伤……
行到半路,忽然更新的设定确实有点令人惊讶,部分桥段如艺珍给前辈发短信有点多余。感慨少年人的感情是多么热烈而纯粹呀,但是你知道这只是她成长道路上探索的一段,不是承诺易碎,而是后面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你已到了需要安定的阶段,少年人总归是要飞走的,练习离别也不错。
无趣的剧情,让女性演跨性别者毫无说服力
其实从看店长一直带围巾我就猜大概是transgender。然后吃药,包括没有姨妈巾,从首尔来到地方,越来越验证猜测。感谢泰剧科普,小水出演变性人爱上姑父那部剧基本给了变性人手术的身体心理变化全过程,名字叫什么来着dbq所以一直就心情挺沉重。我看的跨性别的电影就没有一部不惨的。这种虐的,悲惨的故事不知道是会加重刻版印象还是有利于推动公众接受性少数群体。这方面还是泰国做得好吧,但是剧情又因为狗血没有说服力有些地方太硬了。学生的两次土拨鼠叫,一次是对店长,一次是对妈妈,我都好出戏。明明台词也很认真,可是代不进去。店长有几句话我是很认同。大意就是离别的时候都觉得一定会想念到死,其实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也就是不过如此。人的忘性比感觉中要大很多。编剧一定是经历过的。
学校教中文比欧尼是trans更让人震惊。就是演技差。
Trans题材中是我看过比较细腻的了。
“但是幸福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