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看到是老史他们公司搞的是不想看的,佩服老史这个人,却不喜欢他的风格。
最后在网友的推荐下还是看了,感觉还可以,就是结尾有点做作了其实怎么说呢,似乎可以勾起我们回忆的电影更容易得到好评,比如去年的《老男孩》,又如现在的《玩大了》。
我们那个年代的男孩大概都经历过红白机,魂斗罗,双截龙,街机室,玩街机被高年级抢牌牌,暗恋某个清纯的女孩(什么?
你没经历过?
那么你的童年肯定不完整)。
那个时候说的话有多少实现了?
那个时候的梦想又有多少实现了?
时光不停向前冲着,一晃之间我们也要开始准备结婚准备养家准备承受社会的负担,曾经一起打游戏的好兄弟们再也不会联系了,看到QQ上整页的灰色,看到手机里再也不打不通的电话,我们只能淡然笑笑,回忆什么的永远只能怀恋
平常看电影时,我们都习惯于太多的指责。。
参与其中,才发现其实这些事真是不容易,很多镜头往往都反复拍了整整一天甚至几天,在片片中很多只有半秒而过,也是一个很巧的机会,参与了滁州外景的拍摄过程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其实严格说,这部片片是一帮老男人(女人?
)追忆一下青春的过程,玩个小片片,算不上一部真正的电影。
由衷感谢一个本地的哥们,寒冷的早晨请假骑车十来KM过来客串角色,在环城路上冻了一上午,到最后那天所有镜头因为影片“河蟹”需要被制片人全部砍掉(仅在预告片中出现了半秒),最后只能在字幕中表示感谢。
元旦前后在滁州取得外景,元旦的“千年级寒”又赶上下雨雪,直到零下十度,真是冻的够呛。
剧中没有一个专业演员,更谈不上配套的工作人员,所有的事务都是亲力亲为,每个人都在做所有的事情,你们看到的剧中人物中其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上了,没有任何报酬,每天吃最便宜的盒饭,只因为喜欢。
,往往全部都上人还不够的就再临时找人客串。
资金紧张的可怜,只有几万块,有限的资金还要优先购买摄影等各种器材(比如全程大部镜头都是用无敌兔拍的),时间很紧,那些哥们都是工作请假,扔下老婆,赶到滁州。
短短14天剧组中所有工作人员依次病倒,有得甚至两到三轮倒下,片片前面校服时代的镜头有很多都是“演员”们这边从医院拨了吊针那边赶到拍摄地补镜头,再脱了棉袄换上单衣瑟瑟发抖中“强颜欢笑”……其实 他们很有才,他们做事的态度让我有太多太多感动……。
关于BUG,大家其实很尽力了,剧组所有人都用尽各种办法去寻找那些道具,去尽量制造那些已经不存在的场景,但很多实在无力做到了,只有就地取材,后期也不好处理,比如电动车、衣服、空调,路上的车,科学发展观的条幅等,……他们已尽到最大的努力。
比如片中的红薯摊是编剧早早和磊磊满大街找了一整整上午然后搬了四站路才搬到拍摄地,“混混大佬”手上的婚戒也是一个大BUG。
拍摄时都看到了。
这个我有发言权,嘿嘿。
那天正在下雪,当时手冻得实在太肿,当时想了很多方法都摘不下来,只好将就把婚戒转了个方向,让细圈圈冲外将就一下了。。。
后来自嘲:为爱情牺牲艺术最后,感谢那些哥们,感谢能有机会参与那些日子,。。。。
存了点私心,打了五星,不为片子有多好,只为他们的辛苦与坚持
无意间看到了这部片子,片长随只有40分钟,却是80后整个童年的缩影。
让人陷入了无限的怀旧与沉思之中。
主人公中学时代喜欢玩拳皇,并且特别着迷。
我的一个同事,现在工作之余还在玩,还必须是97版,我当时就有点纳闷,不过我现在明白,那是对童年时代的无限眷恋。
特别是最后眼睛工作之余画的那个八神,太像啦,要知道那几乎是那个时代玩家的偶像。
那时,我也对游戏沉迷很长一段时间,但不是拳皇,而是三国志。
影片也有体现,看到这段时有些激动。
不过场景非常真实:很拥挤的一个小屋子,乌烟瘴气,还经常有小混混出没,勒索游戏币之类的事情。
是那种笨重的可以把按钮拍的震天响的游戏机。
现在的游戏世界几乎被网络垄断,那种老式游戏机很难再看到。
还有就是他们上学时,老师向学生提到的一个问题:长大以后干什么?
下边的学生回答:我长大以后要当宇航员。
80后的一代,大多人应都记得语文课本中有这么一篇。
可当时的孩子怎么也不会想到,正如主人公眼睛步入社会后的遭遇:大学毕业后,连续被二十几个用人单位拒绝,遭受冷遇,能提供就是做保险业务。
无奈之下放弃自己的理想,进入父亲的公司,做一个富二代。
而墩子就没有那么好运啦,家庭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小时候喜欢玩游戏,长大后去卖游戏光碟,开个小店,还经常有人来找茬,本来有个机会去做WCG解说员,却被一个风骚的女人给顶替啦。
倒霉时就连喝凉水也塞牙缝,摩托车也被人偷啦。
在城市的打工一族应该大多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电脑,自行车,摩托车被人偷。
事业遭受打击,就每天喝酒,睡觉。
无所事事。
唉,可怜的80后!
主人公妞的结局也还可以吧,上学时那个单纯的小女孩进入社会后做了幼儿教师。
至于她和眼睛之间的微妙关系,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对邻家女孩多看几眼,这些事大多人也应都经历过。
至于说步入社会后,他们各自有了对象。
我认为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爱情是在错误的时间认识了对的人,而婚姻是在对的时间认识了错误的人。
当然婚姻更多的是包含了对家庭的责任。
而李娜纯粹就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靠着和导演的特殊关系维持着自己的工作,上下班有豪华汽车接送,几乎没有创业过程,却很快进入上流社会。
在职场中的男士也应该有过同样的感慨:一个靠自己辛勤努力打入管理层的中层领导,和老板身边的女人是对等的。
甚至还要略逊一筹。
这样的女人往往职位不是很显耀,但各个领域都插的上手,说的上话,各部门经理都得给其三分面子。
主人公眼睛喝醉酒时说的一句话我深有体会:“老板,政府官员,开发商没一个好东西。
”在职场中待久的人最后会看清一个问题:各方人员能在一起干杯,喝的烂醉如泥,利益是他们之间的唯一纽带。
自己只不是是整盘棋中一个小小的棋子。
确实的缺是部好片,真的很感人。
让我想起以前跟别人借“小霸王”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那时“小霸王”就是我的梦想。
可惜美中不足,就是片太短啦!
特别是童年那部分,如果童年那段能再长些就好啦!
前几天,我很意外地看到了一部并不出名的片子《玩大的》。
这是部短片,只有41分钟。
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是巨人网游公司的工作人员。
说白了这就是他们单位业余集体玩票的作品,幸好植入广告虽然有但不是很多。
我看豆瓣上有人对这部电影的一个评价:“一般化,这种电影卖的就是共鸣。
”后半句,我还挺同意的。
多年以来,我一直自认为是个泪腺不发达的人,看电影几乎从来没哭过,然而这部片子的后三分之二我一直在哭。
那是一种十分清澈的悲伤。
从这一点上说,这部以回忆和共鸣为特色的片子成功了。
多年以来,在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
那是在一座沿江的小城。
水泥的道偶尔会扬些轻微的尘土,路边没有什么高楼大厦,那里的建筑已经不新了,没有什么装饰。
早上,市场里会有卖早餐的摊子,蒸汽从摊子里散出来。
上班的人,骑着自行车,神色匆匆,又不那么匆匆。
市场喧哗,又不那么喧哗。
离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废弃的火车站,火车站的建筑已经生满锈了。
在那里会有一个人戴着眼镜穿着校服系着围巾文文静静很漂亮的姑娘和一个傻呵呵却很好很实在的哥们。
我们沿着火车道走啊走,我们还会爬到高高的地方去,对,就是那个生满锈的地方。
背后是不需要很蓝的天空,甚至是灰蒙蒙的飘着些烟气,还有云彩、霞光。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总会想着这样的画面。
我的家乡的确是个小城,不过不沿江,也没有火车道,我上的所有学校都不用天天穿过校服,我似乎也不记得喜欢过某个戴着眼镜穿着校服系着围巾文文静静很漂亮的姑娘。
但是当这一幕在电影里出现时,我觉得我并不是在看别人拍的东西,只是我头脑中那些原本很模糊很模糊的画面变得清晰了起来,那原本就是我的,只是今天有人把它们拼了起来,然后还给了我。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偷走的。
这莫非就是童年的感觉吗?
我没怎么玩过红白机,双截龙、拳皇97只是听说过而已,游戏厅里的五虎将一共也没玩过几会。
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给八零后们怀旧。
我是91年的。
小学三年级前的娱乐方式以看动画片为主,三年级后就宅着玩电脑上的RPG了,没有一伙人一起在游戏厅挥霍青春的回忆。
但是,总有些相似的东西。
比如很好很实在的哥们。
我小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
当时我们家住在批发市场那里。
他家在批发市场做生意。
每天我们上学放学都在一起。
那时候的上学放学路上,各种聊天,各种动画片,各种卡片,各种现实中的游戏,各种电脑中游戏。
甚至,在我小学中高年纪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集团,大约六七个人左右。
平日里上学放学路上讨论的都是游戏,每到假期,大家的日程就是早上开始到我家玩游戏,玩到晚上,然后各回各家,第二天接着来。
那段日子是我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总归要结束。
我们曾傻呵呵地以为,小学毕业之后就要和同学们“永别了”。
六年级那年的六一节,我们班举办完文艺晚会之后。
我们四个男生,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哭。
当我们进入初中时才发现,我们班大部分人都进入了同一所初中,一个班就好几个老同学,白悲痛了。
不过,我倒是的确和我小时候最好的这位朋友“永别了”。
他老家是同和镇乡下的,父母来城里做生意,后来他家搬回去了。
他在同和上中学。
上初中后,他又到我们家看了我几次。
后来我转学了,再后来我又搬家了,七八年来我们再也见过,而一点消息也没有。
我尝试过再找他,但是,我是他最好的朋友都联系不上他,其他同学就更联系不上了。
我曾托来自同和中学的高中同学打听过,也没有消息。
这个我生命中有六年里最好的朋友,就这么不带一点痕迹地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
不过,即使我找到了他,我们还能找到当年的那种感觉吗?
小时候,我们两个曾经聊过“理想”这个牛逼的话题。
我忘了自己当时说的是什么了,但是他的答案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他长大了想当一个杀手。
这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所有理想里,我觉得最靠谱的一个。
如果我们再见,我们又会聊什么呢?
我不知道。
童年的游戏,似乎不像当年那么重要了。
我们可能会聊一些看上去更重要的问题。
他还在上学吗?
还是已经工作了?
如果工作了,像他这样一个人会做什么呢?
他是否已经结婚了呢?
如果结婚了,他又会找一个怎样的姑娘?
这些,我都非常想知道。
只是,知道了能又怎样呢?
生活早已沿着不同的轨迹走了很远。
正如《玩大的》里的两位朋友,他们的生活也早已走向了两条不同的轨迹,墩子的生活是陪着笑脸卖游戏盘,一张一张地刮点卡;眼睛的生活是在酒桌上点头哈腰,醉生梦死,这个协议那个合同。
他们知道自己对于生活不能怎样。
不过他们到底还是可以做点什么的,他们延续十年前的约定,再打了一盘拳皇97。
所以,当牛逼哄哄的杀手们、漫画家门、比尔盖茨们有一天发现自己要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宏伟的概念而是一个个琐碎的事实时,他们发现,童年就这么死了,不可以再见,只可以纪念,游戏未变,而玩家已变。
其实,我从不觉得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如有人这么认为,我会嫉妒的。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一直是班上迟到最多的,写字最难看的,作业交得最少写得最烂的,我小时候性子特直,经常跟同学打架。
总之,我的童年时代混乱不堪。
但是,那个时候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会有远大的前程,幸福的未来。
我也不知道我的这种一厢情愿的希望是怎么来的,或许大家在年轻的时候,都会以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未来变得比现在更美好,那种力量可能是圣斗士的小宇宙,也可能是先烈们的浴血奋战,也可能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然而,我忽然意识到,那种使未来变得比现在更美好的力量,不是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种,而是所谓的主角光环。
毕竟,在内心深处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故事的主角。
我们大概曾经是李逍遥、江小鱼、独孤剑、樱木花道、工藤新一之类的牛逼人物。
只不过,在这个RPG里,开始我们都觉得自己会是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后来绝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是Non-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
此时,我更加想念已经离开自己的那些朋友们。
虽恐难以再相见,仍感谢你们和我一起角色扮演,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游戏。
这是2011第一部让我感动到落泪的电影,我不想说自己孩提时是多么的简单顽固调皮捣蛋不听话,不想提小时候给爸爸妈妈奶奶带来多少麻烦,看了这部电影,是在触动了我的神经,尤其看到墩子和眼镜相遇相拥的那刻,眼泪不自觉就流了下来,真的很感谢剧目让我看到自己的从前,真的很感谢。
是的,小时候的玩伴各奔东西,慢慢长大了,想起从前,总是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最好的伴,那是简单可爱,不会现在社会的势力,更不会给自己添上保护色,孩子都是爱玩的,现在的小孩和以前我们小孩的时候,条件优越了许多,在我们羡慕今天的孩子那么多玩具的时候,或许现在的小孩长大后看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估计也会有颇多的羡慕嫉妒恨吧!
以为出生在农村,看着电视上城市里的小孩,自己那是是多么的羡慕,可是现在当自己置身在繁华的都市,却再不觉得有什么好羡慕的,反而自己小时候玩泥巴,爬山,偷人家西瓜李子,在经常走的泥路上,挖坑+XXX,人造地雷战,每每看到被那家孩子踩中时,那种幸灾乐祸的笑,和对方没任何的恩怨,就纯粹的娱乐,为了娱乐自己,在大人看来,那是很坏的事情,只是当我是小孩子的时候,这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农村的孩子特别是我们那里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会走路父母就放任我们的,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大点点的就是头儿,左一个大哥又一个大哥的叫,反倒是自己亲哥都不叫哥,直呼名字。
就连我自己的亲哥,也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才可以叫,很滑稽吧。
让我们在回到电影中来,其实如果说这个电影多么好,那只能说它能勾起很多人的共鸣,调动起我们这代人的回忆,我觉得这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在我看来,每部电影都没有完全失败的,时候失败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玩大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完全引起了我的共鸣,用上面我的话来说,它不是失败的,我爱,爱它给我的感触,给我的感动,别人给我什么,我就回报他什么,所以给5分,不管怎样都值得
今天发生了一些事情,有点失落,所以又刷了一遍玩大的。
最感动的地方是好朋友偶然相遇拥抱在一起。
我很想念那时的朋友和生活。
但是归根我是怀念那时的心情。
我的经历和里面的主人公很相似,红白机,大型,PS,红警CS等,完全按照时间点,没有拉下。
记忆中离不开各种玩,获得快乐的方式也很简单。
而现在的我什么游戏也不玩了,不会玩,也提不起兴致玩。
最后的真正玩游戏是dota,最后的记忆是地仆师追着朋友满屏跑,而现在已经不会合装备了。
现在身边有很多人也在玩手机游戏,但是我认为现在很多人玩游戏就像看电子书一样,只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忘记眼前。
当然也可能是我真的老了,体验不到新时代的快乐,例如手机游戏我最后一次玩是在诺基亚的3120,当时我的室友可以用我的3120里的游戏包宿。
但是玩大了,玩伴没了,游戏没了,那时的快乐也没了。
怀念当时寻常,那时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而现在的问题常常无解。
虽然是一部不错的短片在即老男孩之后有一部真实的心路记录。
但是过于真实的简单阐述反倒在基于共鸣的同时又略显单调。
但我们都不在位3D,爆炸,枪战激动的时候 一些真实的回忆反倒是我们所喜欢的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们把题材着眼于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成品都有感情 但是相对于玩大的 我们有共鸣了 但却少有感动 老男孩有感动 因为真实的告诉大家活着真他妈难 可是这部短片的综指却没有
就像片头旁白所描述的一样滁州---长江北岸的一个小城窄窄的蜿蜒街道,高耸的电线杆和密集的电线悬挂着腊肉的瓦房和木门,小胡同,大二八每天早晨在路边冒着白烟的开水炉子对于活跃在豆瓣的大多数90后小青年们来说这些早已成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潜台词短片结束后,我又将片头的镜头回味一遍仅是这五分钟,就足以抵得上若干遍的“老男孩”相比起那黑鞋白袜的迈克尔杰克逊游戏机室,小霸王,魂斗罗,双截龙,拳皇简直就是为我们度身定做的童年标签谁没在天黑前用余光瞅过游戏机室墙上的时钟谁没有宅在家里和伙伴们叫嚷着自己又“死”了几回谁没在荒地破船堆里藏过只有自己找得着的小玩意儿罗大佑 成方圆 叶倩文 刘文正 他们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一遍遍唱着童年,只可惜当轻快的歌曲徘徊在每一条街头巷尾我们这一代还没有理解那些歌词里难懂的福利社和魔鬼党等到想明白罗大佑写的是另一片土地的童年时我们早已经不在乎歌词里写的是些什么东西了他没有上了发条的铁皮青蛙、玻璃弹珠、纸飞机也没有铁文具盒,陀螺和纸贴画对比十几年后的段落,墩子甚是让人感激时间的相对性他可以没有信仰,但却有着自己的理想即便是卑微地用一元硬币刷着桌上的点卡他也没有弯下自己的腰杆这和眼镜发愤图强的“初衷”比起来,的确要清白许多眼镜错了吗?
Lina错了吗?
都没有。。。
吧只是她忘记了那双为她取暖的双手 错过了站台等车时那张挡风的臂膀我甚至可以去编完两人毕业后为理想争执的一切片段是的,这很血腥,但无非就是在基点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你觉得没有钱,没有资格讨论生活,所以为了以后多多努力我觉得单一地为了钱,放弃了属于两人的感情生活那就算有了外人羡艳的眼光,又怎能换回此前的糟糠稀粥前者叫做文艺,后者叫做成熟文艺觉得成熟不重感情,对物质追求高于精神享受成熟觉得文艺就是个借口,是在逃避现实,不敢面对将来无独有偶,这样的现象在“老男孩”里也被演绎了出来凑巧的是,充当文艺的始终是个男人而最先成熟的则是女人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情一直发生在身边,不曾离去想到毕业如火如荼,我忽然同情起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儿来你若是不“文艺”,再或者你已经很“成熟”还请你可以用这不多的时间记下那些美好的回忆来风险大需谨慎并时刻保持警惕的,除了股票,还有现实就当是写下属于自我青春的墓志铭记起雨夜为你送夜宵的他吧,写下寒冬陪你去医院的她吧存着她为你赶制的围巾吧,绘一张属于你们曾经的美好吧任何一个童话故事里都会出现巫婆和坏心肠后妈及女儿自然 每一段过往记忆里都有我们抹之不去的伤痛我不确定这样一部短片会是否会在某一天热播优酷“玩大的”又会在哪一天称作真正的“老男孩第二“以至于成为各大论坛的关键字和热播剧但最起码 在它没红之前,在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里它还是可以让我这个蜀黍感动一下下的
虽然这是80后的回忆,我从中仍能看到我们的影子。
我也玩过。
玩是穿插我们的童年的主题。
上课作弄同学的事印象中我也没少干,提问时偷偷挪同学的椅子,贴纸条画王八绑鞋带,现在看起来很低级的恶作剧当时却乐此不疲。
小学总跟男生们厮混,早就不当女生看待。
一排自行车拉风地从街巷中穿过,在河边池塘打水漂,用鞭炮炸泔水桶,干着脚丫在屋顶房风筝。
即使长大了,我仍然在玩,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是玩大的。
暗藏在角落的游戏机房去得不多,进去不是因为我对游戏感兴趣,而是当时喜欢的某个小男生爱玩,路过我总瞄两眼他的单车在不在门口,然后偷偷看着他玩。
原谅我是个街机白痴,只会宅在家用小霸王玩魂斗罗和超级玛丽。
拳皇的诞生,对于当时的少年们意味着什么。
一个痴迷着拳皇的朋友,熟悉的桥段,为了省下机币,拼命地攒着零用钱,那时的他也是小区第一的角色。
更多的喜欢跟高手对决,他说这有种难以言喻的快乐。
如今,新奇的游戏机进驻,街机慢慢地退出。
他在初中技术达到巅峰时,常去的机房却关门大吉了,电脑找不到那种实战的乐趣。
现在还是会找地方玩上两把游戏人生,他是个各方面兼顾得很好的高手。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这是小学老师最爱问的问题之一。
有多少理想远大的孩子傻逼地回答过主席科学家首富演员等等等等,梦想这东西只是个美丽的泡沫,时光这杀猪刀一戳就破,最后迷糊稀烂的混了几十年,谁还记得当时的梦想,谁曾去努力实现过。
眼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还是进了他父亲的公司。
最后混得风生水起的,但不快乐。
墩子开店卖游戏光盘点卡balabala的,还有做解说,毕竟是他喜爱的事业。
却被人无情的玩弄了一把,为他人作嫁衣。
理想果然是关于理想主义的话题。
我也忘了我最扯淡的梦想是什么,认识三毛后,我想试着走很远,万水千山走遍什么的。
有那么段时间都是白日梦,直到看到那段话,“13岁时爸爸给我三毛的书,妈妈当时担心我读了会不实际,也想去流浪什么的。
然而,当我读了三毛所有的书后,我发现那是个十分刻苦学习的人,所以她才能走遍万水千山。
只有空想的流浪心,没有实际本领,是走不远的。
所以我感谢三毛的书,她告诉我流浪,这种似乎浪漫,不实际的行为,其实要需要更大的本领和实力。
”于是,我在玩着也想着让自己强大。
转眼还两年就要毕业了,至少我还玩过还学过还走过。
就这么长大吧。
没什么感觉
再多各自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曾经一起傻逼的岁月!怪老子手贱,感同身受,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都市。当年和我一起在游戏室被打劫的小兄弟,到现在也没找到他。
青春和电影在你们的镜头下变得肤浅与可以复制。
拍成这样,让我怎么怀旧!
看完片子我就在想,我小时候游戏厅那帮痞子现在都在干嘛呢?fuck U all
拍的不怎么地。。看到红白机和KOF给个3星吧。。
97是那一代人的回忆啦~我也时常玩起
拍给我们20几岁这一代人看的一种回忆,那间充满烟味,还有小混混不时荡来荡去的游戏厅。
這種片子只有八十后能看的懂
演技看着忒别扭……
打高分的人这么多,看来混豆瓣的好多人过的并不好
画面演员糙的不行,耍共鸣也神秘疲劳了
http://www.ipc.me/wandade.html 无需结局,是因为回忆本就没有结局。爱疯了前半段,泪飙了后半段。
比老男孩好
太假,色彩这么鲜,好做作啊,根本找不到一点小时候的感觉……女主有点像王珞丹
那些玩大的岁月,再也找不回。
期望值太高了就是不好。在狗血一点是不是该继续赌妞儿呢╮( ̄▽ ̄")╭ 这样可能会比较击中我
没有一种感觉叫:哇真爽……
话说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以前那种97街机了
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样渡过,怀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