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没有一个女性角色被塑造成正常人。
而每一个男性角色都在被开脱。
正午阳光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就在这上面。
自己以为自己伟光正得不行,却从不把别人的苦难看在眼里,每个男的都有一个女人要守护着他,而他可以肆无忌惮地辱骂凌虐任何女人。
女人的苦不是苦,男人的错不算错。
真好笑。
永远是这个性质的剧集,中国电视剧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为什么我会觉得正午出品的剧就是封建糟粕的集大成者呢?
因为前有清平乐,后有知否,现在又来了个相逢时节。
如果说之前都是暗戳戳地厌女、卖封建思想,那么现在就是明晃晃的封建厌女了,可能它嘴上没厌女并且还喊着我们应该男女平等,但实际操作都是利男不利女的。
你一点都感受不到它对反封建的任何批判,不仅如此,它还会巧妙的利用角色的人设,让你觉得厌女厌得好,剧里的女性角色扁平化,工具化,她们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她们愚蠢,她们善良得愚蠢,她们即使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那又怎样!
只要编剧给这些女性角色的设计一点瑕疵,那么观众又会合理化厌女的行为了。
除了以上的巧妙操作,正午更是深谙当下流量明星及其粉丝文化。
这一点《娘道》的导演编剧们就做得不行,知道你们的评分为什么那么低了吗?
因为你们缺少一个流量明星的加持,如果《娘道》的男主角你们请一个流量明星来演,还怕会被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吗?
giegie的女粉们可不得给你洗了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你别看她们也是女生,可能其中还有重男轻女不自知的受害者,但是跟giegie的幸福相比,女粉丝的这条x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女粉丝们就算是拼了这条x命也会给giegie洗得干干净净的。
最后说再一句,不是说封建糟粕的东西不能拍,但你拍是不是得带着批判性去拍,而不是让你去拥抱过去那个封建社会的糟粕文化。
女性角色就只有袁泉稍微是正常的吧?
三观正,智商在线。
因为自己童年的阴影,一直好好地保护着孩子,即使是这么渣的男人,为了孩子都可以付出这么多。
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值得学习。
再看看其他几个女性角色,简敏敏年轻的时候那么厉害,结果现在智商完全下线。
陈昕儿一副精神不正常的样子,居然还可以单独扶养孩子。
蔡凌霄也太舔狗了吧?
第六集里被宁恕那样骂也能忍?
爱上了他的颜还是钱?
目前纯靠霸道总裁雷佳音,温柔贤惠袁泉,以及想看孩子的成长支撑着我,其他完全看了个寂寞。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王子复仇记吗?
怎么过审的啊?
宁恕干的这些事不违法吗?
宁宥对儿子说的一句话非常赞同:恨不会对这个人有任何改变,影响的只有你自己。
第六集:雷佳音和贾乃亮吃桃子那里真的太出戏了吧。
雷说“让你干什么都干”,让我还以为这俩在拍极限挑战……看到30集血压真的升高了!!!!
这tm是正午阳光的剧???
这剧情真的是无语了,故意找一堆矛盾,让观众生气,都2022年了还有这种狗血剧情?
电视剧的各种剧情都是扯的千奇百怪的矛盾,生活没有这些矛盾就活不下去了吗?
剧里的母亲角色是不是都不太正常啊?
陈昕儿的妈妈太奇葩了,这么不喜欢女儿干嘛不再生个儿子?
宁妈真的是亲妈吗?
还能这样对自己的女儿?
宠儿子不要这么明显好吧?
天天一个丧脸太难受了吧,真要躲仇人躲远一点不行吗?
太离谱了!!!
我要是有这种亲妈我估计早跑了。
要不是为了雷佳音和袁泉,这剧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我甚至还可以磕雷佳音和贾乃亮!
35集看的我已经气疯了!!!
好好的大圆满结局不好吗?
各自放下仇恨不行吗?
什么年代了啊?
还要搞这种毁三观没有任何意义的剧情。
近期实在没什么剧可看,冲着正午阳光、雷佳音和袁泉硬是熬到了三十多集,真是失望至极,这评分我简直想给负分!
这编剧是不是没在国内生活过,还是压根就不是中国人?
为了制造两家冲突硬是安排各种不合理的情节,不懂这么多弱智般的角色是怎么做到又是企业高管又是大老板的,丁点的法律常识都没!
姐夫随便做份材料冒签几个字就借走了八千万,用了一周就一千万的利息,都已经报警了警方还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那放高利的这么弱智放款早赔到姥姥家了,哪挣来的这八千万本金?
姐夫逃亡马来西亚,公安系统查不到?
还必须找到那个卧底小秘书才知道他去了哪?
还有那千金女好歹是个大公司公主,公司里难道穷的连个财务人员都请不起,这么简单的税务问题还需要请教一个外人?
张艺兴这样的套也下的成?
类似的情节数不胜数,这都二十一世纪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毕竟是个法治健全的国家,估计每天在超市里排队买鸡蛋的大爷大妈都比这些人聪明!
正午阳光这是要崩了吗,说起玩权谋玩智谋,那北平无战事,那琅琊榜等等等等,就是因为剧情各种严谨,极少漏洞出现才有了这样的口碑,真不愿意相信这是正午阳光出品的剧,感觉以后想看的剧会越来越少了……
正午从来不让人失望,剧情紧凑不拖拉,在那种复仇的氛围里还加了点幽默,选角也很贴合,温柔知性的宁宥,表面小白兔其实内心一直想复仇的宁恕,张艺兴和袁泉真的再合适不会,雷佳音很适合演霸气的老总哈哈哈哈,让人感慨的是刚开播两集,没有一个真的和睦的家庭,一天两集真的不够看啊啊,期待后面的剧情,复仇大计和世家恩怨,太刺激了
就剧论剧哈,不瞎说。
首先,宁宥的问题。
作为剧本设定对立的男女主,竟然有一段甜甜的恋爱?
而且,宁宥明明一开始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宏成是"仇家"的儿子,也刻意避之,那这段感情宁宥是抱着什么心态产生的?
另外,宁宥跟他丈夫的婚姻,两年前丈夫已出轨,为了孩子选择隐忍,虽然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常见,但是这样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人不值得也不该同情,如果宁宥及时终止这段婚姻,或许对彼此都好,而不是拖着。
最后丈夫犯罪被捕入狱,态度还含糊不清的,属实原则性的问题,倒是不如她闺蜜罗一归拎得清。
和田景野的关系,有些过于亲密,田景野自己有家室,进去三年出来,都安排的事无巨细,是不是把不幸福的婚姻剩下的关切都用到田的身上了,而且她丈夫出轨是不是跟这个也有点关系。
但通过这几段关系,宁宥这人多少不算是正常人,心理是不是有问题。
每次看到宁宥这不争气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出来。
还不如她闺蜜罗一归活的明白。
宁恕的问题。
宁宥的弟弟,一心复仇,商场奇才,空降分公司老总,为搞复仇对象不择手段(寄砖头就他妈挺离谱的)。
角色设定感觉太过了,演员演技稍微有些欠缺,导致这个角色根本让人入不了戏,显得这个角色很突兀,感觉像一个精神不正常只为了复仇的疯子,实在是太跳戏了。
(演员的问题不过多评价了,因为这个角色设定本身就有问题)简宏成简敏敏的问题。
这两个人和这个家庭的问题就大了去了。
首先,简敏敏作为长女,没有接受更好的教育,18岁被父亲逼着管理工厂,后被嫁给父亲指定的人,两人并无感情,纯属于父亲想找个冤大头替简家卖命。
简张两人管理工厂,使得工厂有声有色,这时候简父却想把工厂给大儿小儿,这他妈的不就是重男轻女吗?
一个尽心尽力为简家工厂卖力,一个什么都没做,凭什么这么分配?
简母还打感情牌只为了维护儿子,导致简父死后,简敏敏分家产的做法也是心狠手辣,虽然简敏敏自私自利,但简敏敏变成这样,跟家庭是脱离不了关系,简父可以说是活该。
后续简敏敏也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才到处让人拿捏。
简敏敏虽然让人讨厌,但也让人同情。
(另外,年轻的简敏敏演的稍微有点过了)回到简宏成,这个人在这种家庭里长大,多多少少也遗传了他爸的问题。
当初分家产,就想空手套白狼。
后独自离家闯荡,发达后回来想方设法想保住他爸的地。
现在的简敏敏活脱脱一个泼妇,好歹也是和张立新把工厂经营这么多年的人,智商怎么就下线了。
和张立新的纠缠也是乱七八糟,看着就头疼。
另外,当简宏成知道了宁宥就是当年"仇人"的女儿后,他将以什么心态去面对早已知道他身份的宁宥?
有兴趣的可以接着看编剧瞎编。
陈昕儿的问题。
与宏成离婚,独自带娃,还跟疯子一样。
很难不怀疑这人的精神出了问题。
(精神有问题那就不多说了)简父简母的问题。
这在上面简家姐弟里已经聊了。
典型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旧时代大家长。
都2202年了,冬奥会都结束了,怎么还在宣扬这种东西。
简敏敏的悲剧就是简父简母一手造成的,工厂的没落,也本是时代潮流应该淘汰的。
有这种家庭,悲剧不会少。
田景野。
这个角色本来就怪怪的,和宁宥的关系太亲密了,跟简宏成也就一年大学同学。
郝青林。
宁宥丈夫,灰灰父亲。
出轨,给小三搞钱进去了。
这样一个丈夫,宁宥都不离。
出大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最终犯罪了,搞得大家一身毛。
演员演技还可以,恨宁宥不争气,从大学开始。
罗一归。
宁宥闺蜜,律师,感觉是本剧最清醒的人。
处处为宁宥,但奈何劝不了一个不清醒的人。
说了这么多,这个剧问题挺多的,看着就让人觉得这个剧的价值观有问题,编剧是一个没有生活的人,塑造了一个个扭曲的剧中人。
这样的剧,一看出品方是正午,演员也都是有演技的,不应该吧。
一锅好料炖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让人难以下咽。
「如果不是因为隔离期,谁有空看这玩意儿啊」个人观点,其实演员都挺好的,袁泉之前也合作过一部戏,接这种冤种女主戏,属实不应该。
一个女孩家里有两个男孩。
他爸在十几岁的时候让女孩去自己家厂子里干活,不要上学了。
她干了十几年,努力的挣钱养全家。
他爸开始分配财产了,把股份基本全给你一分力气没出的两个弟弟,原因是女孩挣的钱没有全部都给他。
他爸死了,死前还想立遗嘱把厂子都给两个儿子。
女孩看透了开始反击,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不是爽文女主的剧本吗?
她道成恶人了。
一个是把自己女儿当创造利益的工具人的爹,一个是亲情绑架自己女儿维护儿子的妈,一个我虽然没有出过一分力但是我还是要我那一份的弟弟。
这看了我都觉得她太惨了。
工具人一辈子,没人心疼她,没人看到她的牺牲。
豆瓣简介
正午新剧《相逢时节》眼看着就要扑街了?
是质量真的拉跨,还是目标受众的注意力都被东欧紧张的局势吸引走了?
在马不停蹄地看了十集之后,我的结论倾向于前者。
评价一部国产剧的优劣,观众基本就看两点。
一是表演,二是剧情。
至于视听语言什么的,关心的人少,对于大多数国产剧来说,也缺乏讨论价值。
从表演到剧情,《相逢时节》都有太多肉眼可见的槽点。
先说表演。
目前来看,张艺兴在剧中的表演几乎成为了全剧被吐槽最多的一个点。
如何评价张艺兴的演技呢?
我评价不了,我无法评价不存在的东西。
我这不是抖机灵,明目张胆地黑张艺兴的表演一无是处,而是说就“表演技术”而言,非科班出身的张艺兴确实并不具备。
这里的“表演技术”,也可以说成是“表演功底”。
抛开演技(不是黑),张艺兴在《相逢时节》里的表演,有明显的缺点,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在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中,张艺兴的表演是较为生涩的,像是公司年会上被抽中表演小品的员工,神态和动作都显得非常紧张而拘谨,台词念得很认真但极不自然,能看出他是读了剧本的,毕竟剧本里如果写了“哈哈”二字,他在剧中就会相应地干笑两声而非三声。
第二集宁恕(张的角色)回临水和妈妈见面时的表演,将这样的问题体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分钟,便足以令观众尬到头皮发麻。
但在一些戏剧冲突较为强烈的戏份中,张艺兴虽然时常会演得有些过火,但偶尔也能演出角色细微的神态变化,这说明他能够去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并且在努力完成导演的要求。
这在第十集他和梁冠华的对手戏有所体现,在宁恕被张立新揭穿身份时,张艺兴对角色的神态变化处理得颇为到位,内敛而不浮夸,值得称赞。
换句话说,张艺兴最大的问题是台词功底太差,演戏缺乏呼吸感,而这些,是需要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的。
我斗胆向想要使用张艺兴的导演建议,可以选他演一些不需要说话的角色,如哑巴杀手或沉默大佬,不说台词,台词功底差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侯孝贤和陈英雄当年用梁朝伟,就是类似思路。
当然,在《相逢时节》里,宁恕这个角色不但需要说话而且话还挺多,以张艺兴的台词功底,就难免会被吐槽了。
何况,你让他这么一个半路出家的年轻演员和演了几十年戏的狄阁老对戏,显得生涩稚嫩,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里多说一句。
有人批评张艺兴说话有南方口音,和剧中其他演员的口音有明显差异,我倒要为张艺兴叫屈。
这部剧里,大部分角色都是临水人,临水在剧中的设定是一座离上海不太远的南方小城,按理说,角色有南方口音,反而是正确的。
事实上,剧中的所谓临水人,有说话明显带东北口音的雷佳音和贾乃亮,还有一口京片子的梁冠华,以及说话带点湖南味的张艺兴。
这很难说是演员的问题,只能说剧组并不在意口音这件事情。
真要在意口音,怕观众觉得南腔北调太突兀,在选角时就会考虑到演员的籍贯了,正午是明白这一点的,有《山海情》为例。
口音问题无伤大雅,张艺兴的表演是槽点,但并不致命。
《相逢时节》最大的槽点,当然还是它的剧情。
剧名叫做《相逢时节》,看上去很文艺很暖心,但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给这部剧起了几个更贴近实际的别名:《大头罗密欧和冷面朱丽叶》、《坐牢向左,离婚向右》、《神探狄仁杰之谁要阴我》以及《疯子对疯子的复仇》。
看到这几个我DIY的剧名,没看过剧的人大概就也能猜到《相逢时节》的戏剧冲突就多么强烈了。
我简单描述下这部剧的主要剧情吧。
男女主小的时候,女主的爹用刀捅了男主的爹然后跳楼了,男主的爹没死但受了重伤,男主的姐姐大闹女主家,误伤了女主的弟弟,导致弟弟患病。
结仇的两家本不该再有交集,但女主上大学时和男主成了同班同学,并且相恋,而女主的弟弟在偶然得知此事后犯了病,无奈之下女主和男主分手,天各一方。
十几年后,男女主各自离婚,又因为共同的朋友产生了交集,出现了复合的可能性。
而同时,女主的弟弟筹划着对男主家的复仇。
看看这台词吧:“谁也不提报仇的事,咱们不是简家人的对手。
”
不说这是正午阳光在2022年推出的新剧,只看这剧情,我觉得它更像是二十年前的港剧或是台剧。
家族恩怨、仇人相恋、商战复仇,这是TVB太喜欢拍的戏码了,有太多相关题材的经典摆在那里,《大时代》、《天地男儿》、《天地豪情》、《创世纪》等等,数不胜数。
台湾省那边更是一拍就拍几百集,与阿郎一见再见,把人类能想到的抓马剧情都写遍了。
《相逢时节》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恐怕不能。
剧中明显有仿效港剧的桥段,比如宁恕让自己的女友“卧底”在仇人身边做秘书,这在《创世纪》第二部中也有,剧中古天乐饰演的张自力就用过这招。
而相较于港台家族剧,《相逢时节》不但比不了人家节奏够快尺度够大,在塑造人物的能力上也差了很远。
比如,《相逢时节》中,大部分配角只是工具人,在不同的时间线里,他们甚至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在剧中90年代的时间线里,男主简宏成的姐姐简敏敏是这样一个角色:性格火爆,在父亲被捅伤后大闹仇家,十八岁辍学到父亲的工厂帮忙,为了工厂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在父亲偏心想把家产都给儿子的情况下,她和丈夫设计侵吞了家产,和弟弟简宏成决裂。
我们先不讨论这部剧将这样一个本可发展为美强惨大女主的角色设置为反派是否不太合理,单就前期的人设,作为恶女反派,这个角色是有张力的。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时间线一变,简敏敏的人设也发生了变化,从阴狠果断的恶女姐姐一下子就变成了聒噪而无脑的喜剧人形象,这样的人设割裂,用“换了演员”来解释,是说不通的。
比人设割裂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极端人设。
什么叫极端人设?
就不提全员高管、人人离婚以及是个角色都可能坐过牢了,单拿女主角宁宥和丈夫郝青林的人设举例,就够极端的。
剧中李乃文饰演的郝青林,是个十足的渣男。
有多渣?
和老婆吵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是因为我当初出轨吗?!
他会把自己的出轨归咎于妻子事业发展比自己更好,是因为他产生了自卑感,他才出轨。
换句话说,他觉得自己出轨归根结底是妻子的问题。
我承认现实社会里存在这样的人,但剧里出现这么个工具人渣,无非就是为了让宁宥能够赶紧离婚,去和男主谈中年恋爱。
而宁宥呢,就比较圣母了。
丈夫出轨,她不愿意影响孩子,只分居不离婚,这还可以理解,但丈夫借钱她还愿意帮忙,就有点好的过分了,等到丈夫再次出轨,终于要离婚了,她竟然还愿意把房子分给丈夫,理由只是想赶紧了断,而等到丈夫都贪污入狱了,她又帮忙张罗律师给丈夫打官司,并不着急和丈夫划清财产,理由是怕公婆伤心。
这样的女主善良是够善良,但气人也是真气人,有时候甚至比渣男丈夫还气人。
事实是,看这部剧的时候,观众会不断生气,看着角色在电视里吵来吵去,观众可能比他们还要闹心。
闹心之余,我也会被这部剧在设计一些桥段时的幼稚和老套逗笑。
比如,男女主在大学相恋的契机,是女主在小饭店当服务员被人欺负,男主英雄救美,博得了女主的好感。
2022年了,校园爱情戏真的可以再复杂一点再高级一点。
话说回来,我对《相逢时节》失望,很大原因还是因为它是正午出品,如果它不是正午出品,我可能会把它当做一部再普通不过的狗血剧,在和家人聊天时当背景音观看。
正午出品,必属精品,这是很多国内观众挂在嘴边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正午的剧往往不光有精彩的故事,更有足够立体的人物,也有着别样的动人之处。
通过小人物,正午的剧往往能映照出大时代。
就拿另一部改编自阿耐小说的《大江大河》来说,剧里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的奋斗故事之所以让无数观众心潮澎湃,是因为在他们的人生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变迁。
可惜,在《相逢时节》里我看不到这些。
我特别想知道辍学离家的简宏成是如何在深圳奋斗成为了准上市公司总裁,我也特别想知道宁宥是如何在上海打拼成为大公司的财务总监,我甚至很好奇张立新是怎样把一个小工厂变成了立新集团,又是如何陷入了泥潭。
但这些都没有拍。
拍了什么呢?
一地鸡毛,漫天狗血。
男女主角大学时代的回忆部分,拍得很烂。。。
另外拍这部剧是为了解决各年龄层演员就业问题吗?
仅出场的家庭关系和同学关系简化成六组32人次:崔浩夫妇➕一子一女(大学前、大学时、大学后各三人次)共八人次简家夫妇➕二子一女(大学前、大学时、大学后敏敏三人次➕大学前、大学时、大学后简宏成三人次➕简宏图一人次)共九人次大学后宁宥夫妇➕儿子➕岳父母共四人次(不计宁宥)大学后简宏成夫妇(含大学时、大学后)➕儿子共三人次(不计简宏成)青中年简敏敏张立新夫妇共两人次(不计简敏敏)田景野(含大学时)夫妇➕父母➕女儿共六人次实际上就17个人,人均用了接近两个不同演员,而且很多角色完全没必要出场。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堪比甄嬛传的史诗级年代大剧呢。。。
剧情太老套了,而且还拍不明白,这剧要是给大妈们看的那跳转的太快了,一会儿一个简敏敏还差别这么大,大妈看剧被绕晕了,要是给年轻人看的那剧情太狗血老套,看前面都能猜到后面,毫无惊喜可言,不知道是题材问题编剧问题还是导演问题,角色吧,男女主一点儿都不搭,怎么看都不像一对儿,简敏敏张立新是怎么做到差别这么大的,青年简敏敏和中年简敏敏性格简直差别太大了,再怎么说简敏敏青年还是充满戾气的,到中年整一个傻大姐,太不合理了,演员没选好,用力过猛,看着就是为演而演,好尴尬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草莓酒
一部小片子能探讨这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推荐。从剧本到演员,整体上都很精巧、很用心,台词也设计得很有心意。虽然偶尔画面比较抖动,但仍然瑕不掩瑜。[剧透警告⚠]塔尼娅的个人魅力,两位老师之间陡然上升的感情,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爱,在儿童剧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大人世界,看完心情有些淡淡的忧桑……只能说毛子在这方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是很多的。
跑到别人的婚礼,🧧还能刷卡…..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好细腻的电影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颜值都很在线 年下自由文艺会撩 年上也好宠她啊 结局很好品 “你知道她眼睛的颜色吗” 结尾那首歌好听的 不过吻戏是一点没看到啊 是我看的版本问题吗 对了年下好像年轻的kate box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吃饭和在车上的群像拍的太好了。几次感受到了压力底下的悸动。两辆车、两种身份,完美的依据两位成年人把群体切割成了两部分。形成了上行下行两条穿插的感情线。孩子们和戏剧老师先扬后抑,教导主任先抑后扬。剧场是转折节点。两个群体的情绪在话剧过后实现了转换。太漂亮了。两个面具拍在桌上的时候,连我作为看客都笑出了声。戏剧的意义是什么呢?不是表演或者获奖,而是在意识到快乐短暂洒泪不舍的时候,我们能勇敢的说封存住这杯夏日的酒,夏天就永远不会离开。什么是真正的儿童艺术?不是表演我们心目中的孩子的模样,而是走进真的孩子,观察、融入她们。车窗上的爱心会被新一轮的雾气遮盖,再见了,玛利亚。最不幸的就在于,我们已经到了明白封存的酒也无法永存的年纪。未来不再会有我摔倒在你身上,也不再会有踢翻的那瓶酒了。
挺浪费时间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