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原作者菲利普·K·迪克,自 1982 年告别人世以后,《银翼杀手》 、 《全面回忆》、 《异形终结》、《强殖入侵》、《少数派报告》到《记忆裂痕》,再到眼前的这部《暗黑扫描》,迪克的作品屡次被改编上大银幕。
完成于1977年的小说《暗黑扫描》 其实是作者菲利普·K·迪克带有纪念性质的作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作者与朋友们一起嗑药并沉迷逍遥的经过与体验。
迪克是以同情和无奈的角度出发,在篇尾的作者附记中,迪克认为及时行乐本身没错,他那些朋友因享乐而受的惩罚(终生脑损伤或脑死亡)实在过于沉重。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美国加州橘子郡,讲述的是缉毒卧底密探为破获毒品源头而付出巨大代价的经过。
不想再多说关于导演的经历、导片风格或是制作手法,但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真人+动画加上特殊软件效果处理后,十分适合表现服用药物后的视觉反应。
本部影片其实是相当的压抑的,我在看过以后,心情总是以一种沉重却又因为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环境而显遥远以至于不应该叫沉重的低落情绪持续了两天。
我想这种感觉也许就是吸毒后期的那种空虚的反应吧。
吼吼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局还有一点小小的意外。
忧悒的音乐伴随着凄惨的主人公死亡诗篇般的内心独白,将一个失落者的心情刻画到了极至。
“扫描仪能看到什么?
进入大脑?
探至心灵?
他能看到我的内心,我们的内心吗?
透彻的还是黑暗的?
我希望它能看得透彻,因为我在再也看不到我的内心了,我只能看见阴霾。
我希望它能做的更好,因为如果扫描仪只能看到黑暗,就像我看到的一样,我就是被诅咒了一遍又一遍。
”当人们在失落的时候是否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叹呢?
那就让这句话把我的伤感寄托出去吧,永远。
补充两句关于本片的内容,这是一部需要看至少两遍的电影,里面的对话很多就像谜语,说的是后面的情节,所以你看完以后回头再看对话,尤其是那个女的说的话,就会明白,如果还不明白,那说明你和基努.李维斯演的那个探员差不多了。
如果你看明白后会觉得这个片子很牛。
再说一句,片尾原著的那一大段文字,跟本片内容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原著的一个纪念性后续,别混淆了。
首先这片的故事是什么?
是不是说警局或者政府怀疑NEW PATH公司就是D物质的源头,然后派了基努里维斯混到一群吸毒小混混中当卧底,结果染上了毒瘾还精神失常了。
然后被送进NP戒毒所继续卧底?
然后罗伯特唐尼在片中是一个案件的关键人物还是就是个神经兮兮的吸毒小混混?
片中一些情节诸如里维斯一行去圣地亚哥然后汽车故障抛锚是要表达什么?
或者说是联系上下文的伏笔还是只是在描绘吸毒者的无聊生活?
跟里维斯上床的女孩为何变脸?
是说里维斯的感官认知出了问题?
但为何在监视器中以及在仪器上做检查女孩依然会变脸?
最后片子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吸毒者的迷惘颓废?
现代人的压抑,对自己身份的困惑?
毒品的危害?
虽然片尾打出了仿佛是在点题的专著作者的字幕,但实在没懂这片子也引不起什么共鸣深思。
不过片子效果确实很炫。
没有让人看完很想一吐为快的感觉,比起“非常嫌疑犯”这样的猛片给人的感觉差多了,但是有Reeves,有新的制作方式,仍然让我在办公室呆到7点,看完才回家……影片总体感觉营造了一种压抑、混乱的气氛,作者还是挺悲观的嘛。
故事一般、叙事生硬。
当然我的英语水平有限,无法体会全味。
不过,值得一看!
Reeves部分以前电影留下的习惯性动作没有改变,看来没有好好修炼自己的演技,要批评一下。
昨天去看了这个电影,来美国看的第一部片子。
和RICHARD LINKLATER之前的WAKING LIFE一样,通篇充斥了对话,如果习惯他的风格,会觉得很有趣,否则一定是晦涩致极。
这个片子肯定不是针对主流市场的。
否则也不会字整个MEMPHIS只有一家电影院上映。
而且我是周末去的。
上座在40%左右吧。
话题回到电影本身。
我看过PKD的这本书,中文的。
当时就没有能读下去。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很多地方都读不懂。
电影的话也是如此,如果要看请做好心理准备。
我没有听懂全部的台词。
不过我觉得这次和WAKING LIFE不同,很多细节很好笑的。
特别是Robert Downey Jr.的角色,很好笑。
每次出场都会惹得大家大笑。
而Keanu Reeves还是一样很酷。
因为片中他的身份是上瘾的探员,所以出场都满痛苦。
仔细那些台词,都很棒。
不知道哪些是PKD的原著,哪些是LINKLATER自己写的,不过一样动人。
顺便说下,我觉得Winona Ryder选这个片子低调复出还是满聪明的。
全片我觉得最出彩的就是真人动画渲染了。
人物风格还是和WAKING LIFE很像。
棱角明显,看惯了日本风格的可能不太适应。
因为有的部分满粗糙的。
但是这个电影的特点绝对不在静态的画面,而要看“动”的。
人物的动作非常流敞。
和真人一样。
而那光学迷彩更是好看。
有几个特写,就觉得光线在不断流动,绚啊!
(这个看了就知道)同样还有一点我也是看了才发现。
原来这次不光是动画,还结合了现实场景和人物。
但是过渡的地方非常之细致,我仔细看了几个地方,都没有分清楚究竟哪里是真的,哪里是动画的。
如果说为了这个效果而导致拍摄的时候慢了,那么绝对值得。
(据说LINKLATER为此承受很大压力)最后是故事,其实不复杂,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大家可以自己看。
我觉的在人格分裂这点上,表现还不是特别好,有点生硬(也可能是表演的问题)请留意最后的字幕,就是PKD原著中写他为何要写这本书的原因。
晚年他饱受心理疾病的困扰,一定也清楚上瘾症的苦痛。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成为影迷新的CULT :)
fred痛苦的发现,他根本不记得其实和唐娜睡了。
一声枪响他惊醒了,想起来过去的生活。
完全健康但乏味的生活,所以他说“其实是憎恨这些”。
他就是D药丸的受害者,但又同时是个“卧底”,当然其实他卧的是另外一个底,这在片尾意味深长又悲哀的显现出来了。
为什么理查德的片子表现力这样好,能深深打动人,使读者能加入他营造的任何氛围和情绪?
这样的动画片,还是第一次看,根本分不清楚是动画还是真人,就象片子的情节,让人琢磨不透,好在最后大结局来了个醍醐灌顶。
不知道采用动画的形式是不是为了表现变型衣呢吸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好奇,是享受,还是压力,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片子里的心理分析很有意思,心理医生的实验,让我勾起了读书的回忆,哈哈
剧情就不说了,科幻题材加奇怪的人物背景;不得不说的是画面效果和风格,色彩构成比《半梦半醒》更精致繁杂,人物形态更严谨,俨然一幅高档艺术品的架势。
而且,还是波普风格的!
起初以为动画的效果是在成片基础上利用电脑批量做出的效果,就好象Photoshop里面的某些滤镜效果……看了幕后制作之后才知道,居然是五六十动画师花一年半时间一笔一笔画出来的,真是疯狂到让人崩溃。
如果正好你也学过几年美术,看画面的效果来联想一下工作量吧,会让你觉得后怕,就象里面一位动画师说的:如果当初知道是这么大的工作量,恐怕都不会来参与。
这无疑会成为一部划时代的片子,很奇怪为什么只有极少数国人看过。
正如Philip.K.Dick的其他小说(《少数派报告》、《致命报酬》)一样,天马行空的科幻背后,是对人来社会、政治体制、技术进步淡淡的担忧。
导演用了真人拍摄,后期电脑CG特效渲染的方式,是对电影拍摄技术新的探索。
总之,看到这么一个片子,首先在视觉上是很震撼的。
虽说用了很多特效,电影的投资并不大,预算只有800万美元。
花小钱办大事,电影的收入也基本上实现了盈亏平衡。
当然,这要感谢基努李维斯、小罗伯特唐尼、伍迪哈德森几位同学本着为前卫艺术献身的精神,没有漫天要价,合力打造了这样一部力作。
听着Brian eno的音乐,旁观马克陷进马桶,我们从《猜火车》中感到了迷幻,那是舒适的;跟着《滚石》记者汤普森在《恐惧拉斯维加斯》里瞎转,我们感到了迷茫,那是眩晕的;看着这群磕了D物质的半人半动画角色在加州的私密生活,这次感到了迷乱,那是不知所措的。
林克莱特试图以真人拍摄——二维绘图——软件补齐每秒24格的三步骤,让动作具有断层效果,从而将磕药后的人物姿态和抽象心理去具象地表达出来,但能否侵入观者身心就因人而异了。
除去不持任何态度的表现毒品外,本片还以闭路监控系统两端的景象展现导演所认识的观望与被观望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引申而出的人格二元论。
无所不在的眼睛让我们变得更安全还是更分裂,如同磕药后那样。
开头还是很震撼的幻觉中的虫子真人模拟成动画好像王菲的那个《天空》的mv的效果但这个效果我以为只有片头,然后就会恢复正常,没想到全片如此看得真累开到一半才确认男主角是基努里维斯看完以后又看介绍才知道女主角是诺薇娜赖德真的没看懂似乎是讲毒品上瘾的事其中还包含了监控,全息模拟等搞不清楚男主角的身份和任务似乎全是骗局,幻觉,圈套那个总在变幻的衣服有什么作用呢?
我还以为它能随时模拟成另外一个人,好进行伪装呢它这么变来变去的,还不如直接套个面具结尾的农场表示平静的生活吗?
劳动才能拯救人类?
我怎么总觉得那个农场接待基努的人别有深意呢难道是另一场骗局或另一个圈套?
boring
死亡从地面升起。
无聊的故事。拍得又不怎么样。本来就只能靠演员的电影,还做成动画。更让人接受不了。
LSD美学,风格大于故事的作品,内核还是源自于西方主流的对体制、资本的批判,D毒品某种意义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缩影,并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制造生产戒断的一条龙服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大烂片
2010.05.25对我来说,此片过于仰仗的形式是败笔(就像当年的《狗镇》,多好的内容,偏要配个哗众取宠的形式)。另外我对Keanu Reeves不感冒,虽然他本人的“木”和片中角色的颓废其实还挺相称的,可看着他(哪怕是动画版)我就会昏昏欲睡……
最大的亮点是卡通渲染的画面!
最黑暗的不是D药丸 而是scanner
奇葩神作
思路不错,动画+真人,顺便说一下,我喜欢美国漫画
科幻加哲学,有些吃不消……
07年暑假
高中时候看的了
画风不是很喜欢,又是靠结局取胜的片子。
说实话,没看懂
天呐,好晕
玩票
有看没有懂
装逼片
标记想看972天。真人演绎,手绘转特效。导演不知为何钟爱这种艺术形式,可能也是自己的风格探索吧,可喜的是,这种看似多此一举的举动居然与全片的迷狂气质契合。但导演的技巧和原著作者菲利普迪克的故事一样常规无趣,只有基努的部分视点镜头和独白有意思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