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记住了爷爷的四句话。
爷爷在他看不清未来的方向时说: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
爷爷在知道他的秘密时说: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惟有装傻才能逃离。
爷爷在他无法抉择时说:要是决定不了,要先舍弃一些东西。
爷爷在他寂寞时说:寂寞的时候我会写情书。
以前只写给外婆,现在写给火车上对面的美女,写给波光粼粼的湖水,写给电视上的花样滑冰手,写给梨树下的树荫,然后绑上气球,寄出去……
这个老小孩帮了小天才很多忙。
所谓帮忙可以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是精神上的。
个人认为后者更是重要的,如果精神上失去支撑,也许天才小少年真的会脑震荡。
老小孩教会他放弃,替他保守秘密,信任他、将他所有的财产交给了他,老小孩的家是小天才躲避压力的天堂……老小孩是个幸福的老小孩,他烂漫、怀有梦想,在临死之前,他终于实现了梦想。
是个HAPPY ENDING。
vitus,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vitas,所以虽然早早地把它列在豆瓣想看,但没有想着去触碰,甚至于下载了这个版本的高清晰后还是看都没有看就删掉了。
现在不免有些懊悔,因为,看来我和大多数人一般对天才有着偏见。
小男孩非常可爱,明亮闪烁的眼睛,有些忧郁,所以当看到豆瓣上一个评论时连自己都乐不可支--“如果退回十年,我希望vitus是男友,如果前进十年,我希望vitus是我的儿子”。
现在看来,也的确只有后者可行。
不过vitus一本正经地向大他7岁的Isabelle求婚时,还是太有杀伤力了。
他的理论无懈可击,小日本老师常常教育初中男生说,你的女朋友还在幼儿园,可按vitus的说法,女生找一个小自己7岁的小男友或许才是新科学哦。
智商180的vitus是那么特别,因为妈妈一句不想把孩子像动物园一样区别对待,而在普通学校念书,可是谁也教不了他,也不敢教他。
老师:请问流经埃及的是哪条河流?
vitus:不知道。
老师比我懂得多。
老师(很得意):按常理,老师的确比你懂得更多。
vitus:请问谁发明了蒸汽机?
老师(有些飘飘然):詹姆士瓦特。
vitus:既然老师比学生聪明,为什么瓦特的老师不发明蒸汽机?
这段也让我感觉大快人心,老师脸上的表情,让自己想象着和vitus的同桌一样,在最后一排竖起大拇指,最好再扮个鬼脸,即便被老师拖出去爆揍,心里也是得儿一个笑。
在爷爷的指点下,一心想过normal生活的vitus骗过了所有人,架着蝙蝠翅膀从窗台上一跃而下,成为了“普通的小孩”。
他满脑子的classical和同桌的hip-hop不经意地在操场上转换,其实古典音乐当真不是件枯涩的摆设品,相反,古典音乐中迸发的感情总是缠绵而又充满激情。
当vitus偶然在唱片店遇到心目中的muse-Isabelle,背景里荡漾着Liszt的音乐,让这位公认的感情大师来悄悄指点纯真的vitus,真是美妙不过。
就像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大师在演绎最难的演奏部分时,总会孩子气地回想自己甜美的恋爱史一般。
爷爷最终实现了想飞的梦想,斜拉45度飞过停机场大门的感觉让他没有了遗憾,而一一完成了爷爷和爸爸妈妈理想后的vitus终于乖乖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曾经和爸爸去听过朗朗的音乐会,卞祖善指挥,两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兴奋的神情犹如在眼前。
据说在德国听wagner的作品得提前几年订票,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赶上这样恢弘的作品。
飞机留在停机场才安全,可飞机终究是要飞到天上去的。
vitus也是待在普通人中见才安全,可锋芒终究是会显露出来的。
熬夜看完了这本影片,傻呵呵地笑着去美美地睡上一觉,等改明儿开始调琴拉,也不能亏待了自己家的宝贝。
很多人少年时都有过比梦想低一个级别的那种向往弹一手流利的钢琴成为伟大的赛车手或是成为一个可以扶弱锄强的雄辩英才?
还是像你那样一心想要飞的比别人还高离天更近我们很多人都在时光的磨砺中渐渐忘掉了那曾经令我们或激情或不甘的想法于是我们成为了平凡的人维特没有这也许就是天才跟凡人的区别天才因为有而烦恼我们因为没有而烦恼所以后来当你跳得比我高飞得比我远的时候我选择送你去一个离我很远的地方天才不仅仅生活着居然也可以生存这是飞行钢琴少年让我惊才绝艳的理由之一瑞士人异常的圆满性让我惊艳他不在是一个无法融入正常生活的小怪物(一贯天才电影里的套路)而是一个即使没有人照顾也可以生存的十分理想的令我们艳羡不止的家伙会泡妞会赚钱会弹钢琴甚至会开飞机!!!
当然还是金融大师心理大师甚至还可能是木匠大师导演和编剧没有剥夺任何一方的美好而让我们看到残破生活继续了一直带给小维特希望的爷爷的死亡居然也是那般的完美就连最后维特对于现实的妥协也采取了那么精彩的方式除了惊才绝艳我不知道该怎样给我心中的这个5星一个很好的定义一直一直说电影之所以会成为我们心灵停滞的空间是因为我们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欲望如果连电影都现实的残忍我们该朝向哪里躲藏!
因此惊才绝艳的想飞的钢琴少年我5星支持最后的最后天才与我们最后一个不同天才即使失去或许比我们拥有的还要多
又是一部与钢琴有关的电影。
这当然亦是一个神话,就像《海上钢琴师》那样。
神话所以是神话,就是因为其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
但我却喜欢这个神话,就像我亦喜欢《海上钢琴师》这个神话那样。
我一直认为天才是分两种的。
一种是狂人,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踩着尸骸前进的那种狂人。
一种我称之为脆弱的天才。
我所以称之为脆弱的天才当然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很脆弱,而只是相对于狂人来说的。
因为这种天才不是以牺牲别人的性命来达成自己的不朽的。
追求不朽,就正是天才的本质特征。
我亦一直认为区分一个天才和一个普通人的本质特征,无它,其实就正只是追不追求不朽,而并是什么智商或天分或智慧等等这些东西。
一个天才其必然是渴求不朽的。
内心的渴求鞭笞着他前进。
而并不是其它的什么。
虽然不朽这种东西在现代后现代的一些思想的结构下已变得有点虚妄。
虽然一个天才本身或许亦不承认自己是在追求不朽。
但一个天才其在世的一切目的都是和都只能是将其推向不朽。
一切都无法让其满足,而唯有不朽。
《想飞的钢琴少年》维特其实就正是这样的一个天才。
维特自少就是一个智商超群的少年。
做一切事对他来说都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可是他却不知道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父母的期望和约束,相对于这个世界的所有同龄人的超高智商,这一切都让他很不开心。
而幸好他有一个理解他的爷爷。
他的爷爷虽然已经老了,可是其实仍然童心不泯。
他做事常常就像一个小孩。
所以他最后死在他的偷驾飞机上。
他死得心满意足。
他死得其所。
他童年时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他长大后所要想做的十件事,排第一的用红笔书写。
排第一的是飞行员。
可是他最后却成了一个木匠。
虽然他做了一辈子木匠,但他在临死前还是体会到了那种飞在天上你会感觉到连鸟儿也妒忌你的心情;虽然他做了一辈子木匠,但他仍然很开心,因为理想其实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这一点他参得透,并在临死前告诉了他的孙子。
所以他的孙子在他死后终于勇敢地走上了那个被称为钢琴界的传奇的女钢琴家的家,接受他之前没有接受的安排和命运。
他之前拒绝过那个女钢琴家。
当他妈妈带他到那个女钢琴家的家时,他拒绝弹琴给那个女钢琴家听。
他的妈妈叫他弹,说:“就当是为我而弹。
”他说:“为什么总是为了你?
”他的妈妈很尴尬和恼火。
那个女钢琴家跟他说:“维特,你弹琴不该是为你母亲或是为了我,等你想为音乐演奏时再弹琴,拥有冷静的理性和热情的心,才能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
”女钢琴家话还没说完,他就冒出了一句:“这就是为何我长大后想当兽医。
”女钢琴家的话当然是对的,但那时维特却还未能明白他最终所想要的会是什么。
维特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于是他在一个雷雨夜带着他爷爷给他做的蝙蝠翼从楼上跳下。
然后得了脑震荡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这当然是假的。
他骗过了所有人。
除了他爷爷。
因为有一次,他在听了一张CD后,心中感情难以控制弹起了钢琴,高超的水平被他爷爷看到了。
但他爷爷答应他保守秘密。
他一直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生活着。
他在六七岁时爱上了一个比他大的女孩,那个女孩的岁数至少比他大一倍,当时。
那个女孩长大后想成为一个摇滚歌手。
他为她用钢琴伴奏,她拿着扫帚当麦克风嘻嘻哈哈。
在他十二岁再度遇上那个女孩时,那个女孩早已长大成人,而他仍然是个小孩。
那个女孩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忘记了他。
她已做了一个超市售货员,并与一个岁数跟她相当的男孩恋爱着。
但那个男孩一脚踏两船。
她发现后,跟他分了手。
他找出当年他为她伴奏她拿着扫帚嘻嘻哈哈的录音给她听,她认出了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
但他俩的岁数还是相差太大。
所以当他给她一枚他用炒股赚来的钱买的钻戒时,她没有接受。
他在她心中一直都只是一个小弟弟。
所以他经历了一场小小的失恋。
这是每一个天才或说每一个普通人在世都会经受的一个小小的经历。
小小的失恋,爷爷的死亡,终于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所需。
这一切都只能说明没有什么能让天才走向伟大,只有生活。
即使是一个天才,亦只有当他具有足够的生活积累于心时,他才会终于认识到自我。
那不是为了什么而演奏,那是为了心中的音乐而演奏,这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
这对于一切天才所要成就的不朽事业都成立。
他驾着爷爷留给他的那架飞机再度来到了当年的那个女钢琴家的家中。
……。
他开了他的演奏会,很成功。
他的那个从他六七岁时就爱上了的比他大的女孩也在他演出结束时给他送上了花。
或许是仍以一个姐姐的身份,或许是以一个等待他长大的人的身份。
我不知道。
这当然不是一部什么沉重的电影。
相反,它拍得很轻盈。
它只是在说一些小小的故事。
在这些小小的故事里,一个甜美的爷爷,有一个甜美的小小的爱情故事。
你快去看看这部电影吧,你会发觉它的温馨甜美。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有个译名叫《想飞的钢琴男孩》,一个童话般的故事,神童的困境几乎都是相同的,压力、约束、排斥,既然主角是个天才,要突破这些束缚自然是轻而易举的,最喜欢他在最高档的餐馆,面对长他七岁的伊莎贝拉,一板一眼的解释着男女之间性需求年龄的差异,仅仅有条,狂汗这种超强理论。
最后开着飞机重新回归到心爱的音乐面前,因为自己的爱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是一个童话。
我蛮喜欢这部电影的!
一个天才真的就能比世人少过些年岁,就能看透世事吗?到底天才有怎样的环境才能真的成天才? 片中是因为想飞的爷爷.如果天才之所以为天才,仅是因为智商的区别,那我并不羡慕.但是,如果天才喜欢在空旷的大房子里弹奏充满情绪的钢琴,我想我不得不喜欢羡慕...
好灵好灵的小演员好用心 每次给弹琴手部特写,都感觉小演员真的会弹哦—— 一转场就长大了这个12岁维特的小演员,感觉没有小时候好看哈哈哈 长残了的感觉哇,我第1次见这个走向!
天才变成正常人盲听巴赫还有莫扎特小演员弹琴的神态真的好到位啊啊啊啊 原来是为了假装 普通人!
好巧妙(电影解说和原片真的很不一样笑死了,这熟悉的李斯特其实我很喜欢样的对天才的处理——尽管是天才,可是面对家庭和社会还是有很多无奈和脆弱并不是像夏洛克或者谢尔顿那样 怪异和嚣张(是从什么时候起 怪人和天才绑定到一起了?
)感觉小男主的智商和性格都是继承爷爷这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哇,成为独奏家了耶这个电影真的好用心 每次给手部特写都给很长时间 而且指法什么都没有问题每次演出过后的掌声都会让我想哭啊啊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是无法复制的天才,他在任何领域都能够成功,但他却不知道想做什么。
智力超群,就连观众都没办法相信他在5岁就能遇见自己的真命天女并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但他时常在想,成为一个治理超群的神童,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被众人所期待的能力,家人的倾力培养,有的时候,他好像一个没有感情的练琴机器,所以他的性格与众不同,只是想摆脱别人加在他身上的枷锁。
还好,他有幸遇见一个老人家,那个人刚好是他的爷爷。
在他迷茫的时候会说:有的时候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
跟他分享他的理想职业。
最后,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
爷爷教会了他应该如何让平衡自己天才的潜能和时速的眼光,就是顺其自然,勇敢前行。
他也乘着爷爷的理想,完成了自我挣扎。
我想我是对音乐题材的电影毫无抵抗力的。
从1900到AUGUST再到Vitus,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天才么?
真是让人心生妒忌。
在看VITUS的时候一直在祈祷,千万别和AUGUST一样,被导演塑造的过分离奇,假的就像我真的是在看电影一样。
不过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是很欣慰的,VITUS是有血有肉的天才,当爷爷问他将来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说“我想做别人,做一个普通人”,爷爷问“像我一样?
”“不,比你还要普通。
”然后爷爷告诉他,要得到就得有舍弃。
所以VITUS舍弃了自己180的智商,舍弃了6岁就可以弹奏肖邦的《急流》的天赋,舍弃了幼儿园就玩的国际象棋,舍弃所谓的天才称号。
真正成为了一个和自己年龄相符的普通人。
但是就像中国人很喜欢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
”没有什么可以掩盖一个天才的光芒。
他自己也不能。
我想,VITUS内心是爱钢琴的。
是父母的期望和外人的眼光让他觉得弹琴并不是为了自己。
如果我有这样一个天才,我绝不会像她妈妈那样让他觉得不快乐。
天才是应该得到自由和快乐的。
剧中的感情戏份十分细腻。
母亲对VITUS,父亲和他的同事,VITUS和伊莎贝拉,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VITUS和爷爷。
爷爷是唯一懂得VITUS的人,就像他遗书中所说的,“我们是挚友”,他为VITUS守护秘密,让他享受他所要的生活,而VITUS也帮助爷爷实现了梦想。
这种超越年龄的理解和真情,着实可贵。
是爷爷让VITUS摆脱了“天才总是孤独的”的命运。
是那么让人欣慰的。
再者,有些可悲的是,天才总是超越年龄的早熟,VITUS唯一享受童趣的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转着一圈又一圈。
之后所有作为天才的时刻,他都像一个成年人一样,甚至比一个成年人还成熟。
当他对妈妈说“我爱伊莎贝拉”的时候,我就不再对这样的一个天才感到嫉妒了。
他可以在求婚的时候对伊莎贝拉说“女人通常比伴侣小7岁 ,但男人平均寿命比女人少7岁, 女人就要守寡14年, 我们会死在同一年 ,而且女人的性欲比男人晚10年达到高峰, 所以有那么多人分手, 女人应该交小男朋友, 我们会幸福美满。
”这实在是让我有些不能接受。
但也正是这样,才让VITUS有血有肉了起来。
天才并不等于完美,就像爷爷说的,在你要得到的时候,你必定要舍弃些什么。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唯有顺着命运勇往直前。
假模假式的天才儿童,艺术金融无所不通,还会开飞机,叙事完全无焦点.
故事越讲越离谱~
爷爷是很好的心灵导师,天才忍着忍着就忍不住了。。
天才总是孤独的。很现实主义的电影,但也很励志,告诉观众应当踏踏实实做好眼前事。
这有点太理想了吧...而且完全被神化了
Sorry but I failed to see what on earth this unluckily precocious boy is into.两小时的涣散感,有心无力泛泛而谈的着重点,疲软又单薄。想飞的钢琴少年既不想飞也无心音乐,而后莫名其妙转入投机界,这奇葩的走向仿佛初学者画板上一道突兀的笔误。幼年小男孩尚还可爱,可惜长大后过早地失去了孩童宝贵的天真。除爷爷以外的人物塑造缺乏深刻,基本失败。
2021.5.9重标。缓缓打出一个问号?什么鬼啦?原以为是音乐题材儿童成长教育片,结果是富裕国家特权炫耀神话片。高智商就可以为所欲为,换来想要的人生?看到前半部分,父母望子成龙,孩子叛逆挣扎,钢琴大师告诫“比起好老师,更需要好父母”,心理医生告诫需要时间来和解,还挺感动的,人生的真实开始揭露了,谁知道后面画风一转,钢琴神童摇身一变成炒股神童,帮爷爷圆飞行梦,帮爸爸买下公司,让妈妈继续优雅幸福,让自己继续单纯地热爱音乐,看来不是时间解决一切,是钱解决一切矛盾。无语。高智商用来挣大钱,挣大钱用来实现想要的独立人生,真是简单又励志的幸福因果链呢!音乐重要吗?理解与爱重要吗?情感阅历的成长重要吗?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都是“聪明”的副产品呢。12岁就能上天入地,还需要成长吗?整个倒置过来了呢,极其反动!
惊才绝艳
像极了十年前《意林》一类杂志的套路。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宽泛,没有重点,导致什么东西都讲到了一点却都没有探讨出一个东西来。沿着“荒谬”这个词走下去可以通往存在主义,沿着理想职业走下去可以通往价值选择,沿着亲情线走下去可以通向自我反思与救赎,很多象征提及了后工业化社会却没有继续剖析下去,影片充斥着控诉而缺乏逻辑性的思考,实在令人失望。人物塑造可以说是极度失败,Vitus的父母完全是片面的、扁平的,一切表现被剧情掌控而没有自己的灵魂,还好爷爷的形象比较立体。配乐做得很不错,Vitus几次心理转变都离不开优秀的配乐加持。给爷爷描述他飞上天空的散文诗和配乐一颗星。
我不觉得励志 我只觉得羡慕嫉妒恨
很温馨的一部儿童片,可能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瑞士电影。“他的脑袋正常到把我们所有人都骗了,这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那么小就成为了投资天才,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勇敢追梦的奇迹少年。
有点失望
三星半吧,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好,不过偶很高兴滴认出爷爷就是柏林苍穹下的天使。
保守秘密,直到我死的那一天
钢琴是他的天赋,飞行是他的梦想而作为一个小神童,他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别人如果有更多vitus的原创音乐就更棒了
他对世界来说太聪颖 只好装傻去逃避
少见的可爱+聪明
开着飞机去钢琴老师家简直太帅了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但往往缺少去追求的勇气,有时你觉得平淡无味的生活在别人眼里如获至宝,只有懂得追求同时又懂得满足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諂媚之心昭然,但大多數人仍會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