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孩眼中的世界——平等,公平。
孙小傲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陪他而离家出走,这个动机在我看来很简单。
既然爸爸妈妈都不回来看我,我为什么不能同样出去不看他们?
其实电影中陈坤警察叔叔之所以看了很多遍监控都没有发现孙小傲如何“逃之夭夭”的,就是没有把小孩看成一个与他站在同一高度的位置上,而陈坤的头却能一目了然案情回放的再现孙小傲完美失踪就是没有把孙小傲当成一个几岁的小孩,而是一个未来的007。
孙小傲完美失踪的方法在我们成年人眼中很厉害,很与众不同,但是仔细一想他不是像我们成年人一样用自己身边的工具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吗?
在孙小傲眼中这只是在正常不过的问题,但是我们成年人在电影院里面依然会情不自禁地为孙小傲的聪明和吃惊,赞叹,这正是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地把他当作一名小屁孩而已。
二 小孩眼中的世界——简单 ,直接孙小傲的个人感情是直接的,简单的。
爽约就是爽约,喜欢就是喜欢,还钱就是还钱。
没有太多的理由,没有太多的借口,更没有去想过骗人。
虽然高老头让孩子们觉得怕怕,但是孙小傲一拿到钱就立刻还钱,显然在他心里正确的力量远远战胜高老头严肃的吓人的形象。
这不禁让我们成年人有点汗颜,成长让我们成年人获得很多,但同时我们视乎慢慢失去很多我们值得珍惜却隐藏在我们生命中重量很轻却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方面,小孩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和我们的老师。
三 小孩眼中的世界——相反的世界孙小傲因为离开父母而主动离家出走,兰兰因为寻找父母而主动动回家出走。
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因为导游和编剧的原因相遇在一起,擦出了喜剧的火花。
兰兰一开始的离家出走是被动的,被人强迫从父母身边抱走,留在家里的地底下的只有回忆和眼泪,当兰兰再回来她曾经的家时已经物是人非。
孙小傲的离家出走是主动的,一个人的,对于他来说是开心的,留给父母和警察叔叔一个在监控录像中看到的调皮的鬼脸。
正由于这样,孙小傲和兰兰的性格是相反的,孙小傲是外向的很,和兰兰是沉没的很。
但他们是相同的,同样是一个天真的小屁孩,相反的世界交汇了,往往是有隐含着背后的缘分。
四 小孩眼中的世界——放大的世界小孩子小小的眼中看到的世界是放大的。
父母的爽约,让小孩很不爽,然后他做出了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很过界的事情——离家出走。
这正因为小孩子中的世界被他的小眼睛放大了。
很多事情是瞒不过小孩的,藏在毛垫下的钥匙,藏在花瓶里的银行卡,还有藏在大人内心深处的父母的爱,世界的爱。
放大的世界是清晰的可同时也是敏感的,它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和关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愤怒。
个人意见,说说而已。
电影给我的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人物设定啊,情节发展啊,,看的挺开心的。
就是有几处,我想说说,吐槽一下,也请仔细研究过的朋友为我解说解说。
1.小傲家银行卡的密码也太简单得太假了吧,110110......还是他想说越简单的密码越安全?
他爸说什么怕密码泄露,用手势的方法告诉小傲,那个手势真的是......2.不知道是我看的不仔细,还是想的太肤浅,我实在是不明白兰兰为什么要一直说谎,骗面吃那段倒不算,可是她为什么要跟小傲说她要去找她姑姑,然后又在不到十分钟后说自己在撒谎,并且同意了去小傲家,在兰兰取照片时,小傲就让兰兰跟他回家了,你不想当场答应,不会沉默啊,干嘛非要说自己可以去找姑姑。
就算编剧想强调兰兰为那群怪蜀黍干了很多坏事,说谎成性,也没必要在最后明知自己无家可归,也的确想去小傲家时,还说谎啊,真是不理解3.小傲在高老头家洗完澡后,不会给他穿的衣服啊,就披着个毛巾,就光着屁股开始闹,虽然是小孩,被看了也没什么,可是你让他长大了以后情何以堪啊4.我觉得影片最后在兰兰家乡那一段捉贼戏太过仓促了,相比之前的一抓一躲,小孩与坏蛋的正面冲突才该是重头戏吧,在地下室的那场也过于儿戏,跳个舞打个乒乓球就想让人放了你,额,我只能说你遇见的真的是笨得不忍心让猪跟他比的笨贼了......结尾爷爷指挥孙子用弹弓袭击笨贼的桥段过于讨巧了,恐怕丁俊晖都打不出这么线路复杂准确的球吧5.看过预告片,介绍说演员有刘德华的时候,片花里出现的就是只有刘德华的照片,我妈还幻想刘德华真的会来,电影刚出现兰兰拿出刘德华的照片说是她爸时,我也还天真的以为,刘德华最后多少会出来几秒跑个龙套,结果只能说是太天真了,导演你这么做何必呢,这摆明了最后是要被观众骂的了......所以兰兰为什么要说刘德华是她爸?
是为了说明她爸在她心中想刘德华一样帅,还是单纯的只为了后面能让小傲说:让我爸给你定去香港的机票,去看你爸.......6.小傲家的门是哪个牌子的,竟然这么容易就被一个几岁的小孩把猫眼那撬开了...不对,如果我的常识没有出错的话,猫眼应该是两面透镜的地方是大圆,中间链接的是直径小的圆柱,他是怎么完好无损的撬开装上,还让警方看不出撬动的痕迹的,真是费解7.在地下室抓了贼之后,高老头联系了小傲的爸爸,既然小傲也已经决定回家了,为什么不让爸爸送兰兰回她家拿东西,而是不顾危险两个孩子自己去,而高老头又为什么不让警方知道孩子已经安全,就算警方提前解救了孩子,应该不至于不让兰兰回自己家吧,结果最后还不是要全部人出马抓贼......当然,如果不让兰兰和小傲自己回兰兰家,就没有最后剧情的发展,不过这样的安排,我还是觉得太不合逻辑了8.兰兰初遇小傲时,让小傲赶快回家,不让会被坏人抓住当乞丐,但当小傲说你才当乞丐时,兰兰又突然情绪激动说你才是乞丐,她既然自己有过创伤,也讨厌被人说自己是乞丐,那她为什么又要自己先提被抓当乞丐这个痛呢?
9.那个应该只公安局局长之类的人吧,他也太厉害了吧,柯南福尔摩斯还是金田一啊,直接就情景再现,看到这让我想起读心神探中姚学琛分析阿海那段。。。。。。
由于只是在影院看过一遍,所以可能有些情节我看的不是太清楚,如果上面我提出的质疑有不对的地方,还希望有人能向我说明,不过上面的看法的确是我最真实最主观的看法在评价上我给了还行(3颗星),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我还是觉得很好看,台词和剧情笑点挺好,比如印象深的:范伟说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回来。
高老头集合另外4个人时吹口哨,大家都以为是叫狗,结果叫来的是人。
贼甲(马上又):老大这小孩有绝招。
刘仪伟被打中要害,甲(?
):老大,你人中没事吧?
刘仪伟:这绝招可以绝后啊。
......所以,虽然自认为有几处剧情太过莫名其妙,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今年年底出了几部喜剧片,《泰囧》就不用说了,虽然一直被批水军太多,但影片带来的喜剧狂潮还是有目共睹的,相比《泰囧》,我个人认为《愤怒》与它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也算成功。
至于《快乐到家》,依然还是那句有目共睹,至少我是评了较差,当时完全是冲着杜汶泽去的,爱了杜先生这么多年,这部剧让我情何以堪啊......所以,《愤怒》在目前的出来的几部中还算不错的了似乎话题扯远了点。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对于《愤怒的小孩》这部剧还是持着优秀喜剧儿童片的评价,小孩子嘛,难免考虑不周到。
当然我就是随便说说,看的我这篇评论的人,觉得我是胡扯的话,你也就随便看看吧
《愤怒的小孩》是多年以来最像那么一回事的儿童电影,由华语电影界著名监制黄建新之子黄雷导演,王一鸣、肖逾榛两位童星联袂张嘉译、江珊、范伟、马上又、陈坤、张译、陶泽如、刘仪伟等出演,这个演出阵容强大足够,童星、笑星、红星的跨界支持,自然与黄建新导演《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及监制众多热门有关系。
本片的背景是中国当下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表达方式较为新颖,情节爆笑而又时时给人以平凡真切的感动。
马上又、刘仪伟等人饰演的贼,处于笨拙和精明之间,唯有一根筋的坚持是他们做坏事的终极信念,而陶泽如的客串则别有一番风骨,江湖上退隐的大佬做屠狗辈最有义气,这也是古已有之,酒是他的介绍信,当然本文更多去写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性问题。
《愤怒的小孩》倒是提出了一个普适于所有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
最需要的就是各种情感,亲子关系和小伙伴都是最重要的,影片中的孙小傲(王一鸣饰)家庭富足,但他最需要的不是最可口的零食,不是最昂贵的衣服,不是毫无节制的零花钱,也不是父母从国外邮寄的最高级、最新奇的的玩具,更不是随口说出乃至泛滥的“爸爸妈妈也爱你”“爸爸妈妈也想你”,而是“我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对孩子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是情感教育,而当今中国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出问题的恰恰是情感教育。
当我们真正反思我们这个堕落的社会,当我们真心寻找人间情感的“正能量”,我们就会发现人间自有天堂,这个天堂就是孩子的眼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心灵。
小屁孩必须走出成年人划定的空间,才能看到自己的潜能,也让父母发现如何才是合格的父母。
本人从1997年,在农村担任过七年的中小学教师,当时已经出现不少留守儿童,本片却是城市中的留守儿童,问题似乎比农村更为严重。
众所周知,当前极端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极大地割裂了社会,尤其是造成了受伤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
如果说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个农村问题,留守儿童则纯粹是个农村问题。
但本片并没有把这个题材直接拿来简单地处理成一个“小蝌蚪找妈妈”式的农村儿童的悲情寻亲故事。
而是在现实与想象、城市与乡村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巧妙地让城市中的人与农村中的人互相“遭遇”,并把故事的发生地由城市转换到乡村,再由城市转换到乡村,从而使本片的故事更加充满张力,也让从一开始的范伟爷爷的装懵和小孙子的创造性淘气,最终在与笨贼的对战中产生了奇妙的战绩。
这个寒假档有些热闹,关于儿童的电影有动画片,真人故事,都络绎不绝的涌现,有《喜羊羊和灰太狼5》、《波鲁鲁冰雪大冒险》、《小小飞虎队》和《绿林大冒险》等等。
《喜羊羊和灰太狼5》开映一周就狂收6000万元,看来这品牌也该到山穷水尽了。
很多大牌明星加盟的《愤怒的小孩》可能是这个寒假档的一朵奇葩,喜剧的情节,让人刮目相看。
《愤怒的小孩》展现的是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孙小傲为首的寂寞小孩离家出走的故事,另一条是被拐卖儿童兰兰被控制的冒险逃亡。
两个小孩的邂逅成就了一出儿童营救大冒险的故事,小孩与三个笨贼斗智斗勇的情节充满喜感,影片不矫揉做作,喜剧煽情点恰到好处。
影片俩儿童的表演也还算可圈可点,特别小男孩王一鸣的表演很有喜剧特色,这个小男孩不但智勇双全,而且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也是栩栩如生,难怪还接受了美国CBS电视台金牌脱口秀节目《The Ellen Show》的专访。
小男孩居然还赤裸了一把,当然作为儿童无所谓,可这是王一鸣银幕的初次裸露表演,有些纪念意义。
看得出来,王一鸣小朋友初等大银幕完全的是有备而来,一点也不怯场,大秀舞技,还卖萌玩裸露。
说到该片的大咖绿叶们就更是多了去,有张嘉译和江珊、范伟和陈坤、刘仪伟和陶泽如等等,范伟演绎的另类爷爷,和陶泽如演绎的小食店老板都非常的出彩,至于刘仪伟演绎的笨贼之王,更是滑稽可笑。
陈坤演绎的警察队长倒没有什么精彩点,刘德华演绎的板砖,好像不是真人出演,应该是《无间道》某集内的片段,无非是重新配了音,有些出其不意的亮点。
张嘉译和儿子暗语密码传输的动作也是非常的萌人,这个动作可能一不小心会成为一大经典。
影片的喜剧风格和潘长江演绎的《举起手来》的村子扫荡囧事有些相像,不过《愤怒的小孩》小傲在爷爷的作战指挥下发挥得出奇的好,不但惩罚了三笨贼,而且搅乱马蜂窝将三个笨贼自投罗网。
可能关于笨贼的喜剧点自从《疯狂的石头》以来就非常的流行,虽然有些矫揉做作,但也不失为出笑果的必杀技。
二笨贼安插跟踪器在小女孩兰兰的鞋子上这一喜剧点,应该是该片一直保持喜点不断的重要线索。
影片和很多同档期的儿童电影相比,最关键的就是题材非常接地气,讲述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影片通过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让这个营救孩子的故事充满喜感,但也发人深省,想必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关爱下一代,如何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可能是今后儿童电影的主旋律。
好像影视圈有这种说法,有孩子和水的电影非常不好拍,但《愤怒的小孩》效果却出奇的不错,小孩不是温室的花朵,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小世界,如何更好的表现出孩子们的思想,让电影真正为儿童服务,这才是关键,才是儿童影片的希望所在。
巧的是2013年的开年有种育儿影视剧盛行的风向,寒假电影贺岁档拥挤不堪,但是佳作甚少。
而湖南卫视正播放的《小儿难养》的电视剧似乎戳中现代人软肋,养育一个孩子真不容易,这不是城市人的矫情,因为从下一代前瞻性的考虑,这孩子还真不能随便放养。
《愤怒的小孩》拿两个孩子来比较,孙小傲是爷爷带着,而父母远去俄罗斯淘金,按理家庭条件非常不错,但这个留守的孩子寂寞和孤独。
而兰兰却是被父母由于贫穷而遗弃卖给他人,于是被拐卖儿童份子控制,做乞丐和下套子骗人,兰兰岁数不小,却经历磨难很多。
兰兰渴望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似乎与孙小傲截然相反,但两个孩子却患难见真情,在被追逐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见识。
放养和温室培育,都不能决定孩子今后的人生和气质,一个人一生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溜达,这是不是一个悲剧?
小儿难养,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中国人的观念是望子成龙,从开始怀孕便想方设法的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于是不断的投入,父母有了孩子以后几乎都没有各自的空间,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孩子。
其实父母依然继承了传统的育儿观念,过分的溺爱,让孩子无论从现实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断奶。
影片《愤怒的小孩》集中很多明星奶爸奶妈张嘉译、范伟、陈坤和刘德华,目的就是一起来关注祖国的未来,甘当孩子们的绿叶,为他们的人生安全和养好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身体力行的支持。
明星和普通人一样,可能作为演艺圈明星父母他们与孩子的感情和剧中的孙小傲差不多,长时间不在孩子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爱也属于正常,但时间长了,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因为老人带孩子容易让孩子在人格上永远只能是个孩子,而不能坚强的成长起来。
所以《愤怒的小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至少它聚焦了儿童们的现实世界,目前拐卖孩子的事非常猖狂,而留守儿童们的故事也不少,如何养育好下一代是个不简单的问题。
要想让孩子培养勇敢坚强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溺爱而害了孩子们,有些人虽然岁数不小,但人格上的成熟是非常迟缓的,这严重影响其三观的形成,有个健康的理想和信念。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如果不养育好下一代,我们拿什么来期盼祖国的未来更加壮大?
养育孩子是个科学又需要倾注大量感情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如何打造一个孩子正确的三观的确不容忽视。
虽然《愤怒的小孩》没有更深入的去表现成年人是如何教育孩子,但对于孩子的出走更让父母三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像小傲一样出走,他又会怎么办?
所以关于孩子的方方面面成长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培育孩子应付困难的办法同样是个不错的选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这孩子的教育需要大量的案例来分析,所以儿童电影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
《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都已经到五了,多则票房几亿少则也接近亿元大关,所以孩子们的钱很好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孩子的一个悲哀。
《家有儿女》、《西游记》、《还珠格格》等长寿剧都是依靠孩子们给力维持下去,所以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宠爱不能解决一切。
最不知道应该怎样给影评起题目,因为每每看完电影的感受都是零散的。。。
很早就关注这部电影,剧照、片花、预告一直到电影上映时的良好口碑与排片的不给力,一直关注,在南京的试映会也许我应该一时冲动去参加,可是却没有,错过。。。
直到今天才看完一直关注的影片。。。。
1、合家欢既然题目取的是这个,就要应景的先说说合家欢。。。
愤怒的小孩很容易让人定位为是一部儿童电影,这也许是排片不给力的一个原因吧,没有1942那样的沉重,也没有泰囧那样的黄金招牌。
在宣传的时候,它就定位于合家欢要与喜羊羊一决高下。
就中国的电影市场类型来说,这是一个尝试也是一个突破,在电影分级制度闹得沸沸扬扬却始终止步不前的情况下,这似乎是一种尝试,就这一点来说,它完成的很好。
老少皆宜,它反映了儿童、中年父母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
孩子渴望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孩子有自己的古灵精怪,也有自己的天真纯朴,中年父母忙于事业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爱孩子却不懂得如何真正的爱。
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关注,需要有自己的事情去做。
孙小傲离家出走却要帮助兰兰回家,兰兰的家是破落的、陈旧的,可是她还是不顾一切的回到那个记忆中的地方,那里有她最深的记忆,即便眼前的景象已与记忆中的家相去甚远了。。。。
这部电影说的并不是聪明伶俐的孩子如何智斗笨贼的故事,而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寻找家的温暖的电影。
2、演员小宝的萌,张嘉译和江珊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范伟树立的性格古怪的爷爷的形象,三个笨贼的自以为是的聪明和偶尔的呆萌都让人觉得这是一部诚意之作,而不是象有些电影一样,用明星作为吸引眼球和圈钱的工具,除了在炒作和恶搞上费尽心机外就别无心思去思考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了。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而非一个出名的明星给我们带来的代入感,让我们真正走进角色,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台词很庆幸的是作为一部喜剧,它不是靠恶搞和撒狗血作为笑料的,不是靠一些所谓的时尚热词和网络段子堆砌而成的。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台词作用的发挥与演员的形态表现是融为一体的,就像葛优的台词如果从其他演员嘴里说出来就没有了葛大爷的那份幽默一样。
所以即使是笨贼的一句“你点燃了爷的激情”也能让人觉得很好笑,因为马上又那认真的样子让你觉得这句话有可能是真的。
4、吐槽虽然是诚意之作,接地气,关注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还是稍稍有点槽点不吐不快的。
镜头的连贯性,不知道能不能这样讲,导演是有很多有趣的点子,但是如何用一条连贯的线将这些闪耀着光辉的珠子串起来还是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的,观看的时候的流畅性不知道是被突然的一个笑点还是突然的一个特效给生生的阻断。
三个笨贼费尽心力去抓两个孩子倒是有几分陪孩子玩的嫌疑。
搬家公司与马上又的飞车戏有点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意思。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还算中规中矩的喜剧电影,虽有亮点但是还不足以让观众留恋回味,虽有思考但是还不够深刻和独立。
鉴于与儿童有关的电影还停留在喜羊羊和巴拉巴拉小魔仙的层次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最近经常感叹自己童年的乏味,除了上学就是下地干活,偶尔的闹脾气所谓离家出走充其量只是躲到大门口枣树上,眼睁睁看着父母的情绪从生气到着急,在确信解除挨揍风险之后,自己就会默默的下树回家。
那个时候的自己不曾想过,就连离家出走也可以拍成寓教于乐的喜剧电影,当然,电影的情节远比笔者的经历丰富的多,更关键的是,电影的男主角亦比儿时的笔者可爱许多,没错,我说的是《愤怒的小孩》。
笔者看过很多书籍、影视剧都以“空巢老人”或“失陪儿童”作为揭示主题,然而,愈是揭示,类似情况愈是随处可见。
《愤怒的小孩》正是以一种奇特的视角讲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孙小傲是一个从小跟爷爷生活在一起的小男孩,他的父母长期在国外,因工作忙而不守承诺无法为他庆祝生日,小傲一气之下选择离家出走,在路上他偶遇被坏人追捕的小女孩兰兰,于是两个不愿回家的小孩联手与坏人斗智斗勇。
当人,故事最后的结局无疑是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两个小孩结下深厚友谊,家庭团聚合家欢乐的Happy Ending。
导演选择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审视这个大人主宰的世界,如今社会压力巨大,大人的忙碌自然有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开会也好,出差也罢,说教性的电影看多了难免乏味,甚至事倍功半,而《愤怒的小孩》却另辟蹊径,在一场儿童欢乐与疯狂齐飞的“离家出走”闹剧之后,小孩慢慢理解了父母,大人渐渐重新看待家庭关系。
这部影片的主角当然是两位小孩:孙小傲和兰兰,但是,能支撑这两朵小红花在片中恣意喧闹的背后,却是不容忽视的强大绿叶阵容。
先看看这些绿叶的名字:刘德华、陈坤、张嘉译、江珊、范伟、陶泽如、刘仪伟……而在这一众大牌绿叶中,最让笔者感动的是陶泽如饰演的面馆老板高老头,这个曾经当过兵却总是一言不发古怪呆板的孤寡老年人,却在看到两个小朋友的时候欣喜不已,他发自内心的照顾两个小孩,让小孩离开的时候,他眼神中的落寞让人心酸,也总能想到自己的亲人。
如果说范冰冰在《泰囧》结尾的出场惊诧全场,那么观众千万记得瞪大眼睛等到刘德华在片尾的惊艳亮相哦!
再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倒霉三人组组成的大反派,他们的行为举止或许在正常逻辑范畴下并不合常规但却可看成是本片的加分项。
如果大人通过这部影片审视到如今愈来愈严重的社会家庭问题,那么对于小孩来讲,他们需要得到的仅仅是100分钟里的欢声笑语,而这些欢声笑语中有一大部分都由这三个倒霉鬼奉献,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过正是因为他们“猪”一样的表现,才保证了影厅里充斥不断的笑声和掌声。
有人说,这或许可以算是黄建新监制过最小制作的电影了。
常言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然而,作为“黄子”黄雷,却因此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不过作为导演处女作,《愤怒的小孩》无论是剧情设置、演员表演还是类型设定,都可算是黄雷的正名之作,值得一看!
网络流行一句“认真你就输了”,但在这部电影上我不得不说我甘愿一败涂地。
我觉得喜剧可以超越现实,但是自超越现实的同时,如果向活在现实当中的人传播的是不合适的观念,那将是比较可怕的。
《愤怒的小孩》非常成功地“愤怒”了我。
这部电影讲的是小孩子与罪犯的“斗智斗勇”。
敢问真正绑架小孩子的罪犯到底会多傻多笨才会被两个15岁未到的小孩弄的头头转?
这样的片子如果给小孩子看了那会是什么样的影响呢?
稍大一点,有判断力的孩子还可以说,但是如果是海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罪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的小孩子来说,那么“罪犯”就和“傻缺”划了等号,这个将会多么可怕啊?!
世界上有那么多迫害小孩子的变态罪犯,那些变态从不上荧幕(那当然是不会上荧幕的),这也就罢了。
在孩子们面前表现这种几乎不切实际的罪犯形象,以及那么“聪明”的孩子形象,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这种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甚至扭曲现实的电影是不是应该先三思后上映?
这种现象不单单指《愤怒的小孩》,其实《愤怒的小孩》可以说算轻的,或者大家指责我小题大做都不为过,那么再看看抗日片呢?
许多抗日片扭曲了日本军队的形象,甚至有些还显得特别傻。
敢问我们历史上的军队啊,面对这么傻的敌军为什么你们打了这么长时间,而且还伤亡了这么多人呢?
而实际上日本人不傻,他们也有他们的策略,但给现在年轻人留下的映像就是“日本鬼子”“死啦死啦滴”“把卡雅鹿”,是不是造成了一代人对日本人的误解呢?
相较之下《鬼子进村》倒是不错。
希望今后媒体可以更多的上演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意义的,反应真正生活的,滋养灵魂的影视剧。
中国近几年的电影市场,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几乎没有像模像样的儿童电影。
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越发开放,商业性加强,制片方逐利所致;另一方面,当代中国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变化巨大,原有的对儿童的理解和教育功能早已不敷使用,因此拍摄当代中国儿童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当我看到一部纯正、好玩,贴近当下中国儿童生活现状,而且标准的商业电影时,那种激动和兴奋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表。
我说的,正是由黄雷执导,范伟、陈坤、张嘉译、江珊等多位明星,众星捧月的儿童题材贺岁片——《愤怒的小孩》。
其实对于生于七十年代的笔者来说,童年时代对中国儿童片的记忆始终是美好的,在那个年代,我们有《霹雳贝贝》、《宇宙餐厅》、《泉水叮咚》等等,跟我们的成长经历相符的优秀国产儿童片。
但是回望近十年,除了“喜羊羊”系列之外,似乎已经找不出真正适合中国儿童的本土电影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当代中国儿童只能跟着父母,一起看与他们世界毫不相关,甚至会造成不好影响的电影。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愤怒的小孩》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部全新的儿童片,中国版的《小鬼当家》,故事简单却不愚蠢,更暗中讽刺了当下中国父母忙于事业,忽视了对孩子陪伴的基本要求。
“愤怒”二字用的尤其好,即代表了片中出走儿童的状态,又贴合时下流行的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而且片中重要的道具弹弓更是无比贴题。
不只是对于儿童观众,对于成年观众,同样有吸引力。
影片剧情并不复杂,从一个孩子的离家出走开始,引入另一个小女孩,以及追杀小女孩的笨贼。
接下来就是线性叙事的过关斩将过程。
但是好在每一部的追与逃的过程,紧张感与趣味感十足,更不失童趣再加上节奏酣畅淋漓,全片看下来丝毫不觉得累赘,反而有种痛快的感觉。
《愤怒的小孩》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回归儿童思维本身。
儿童电影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当然,一群大人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揣测、臆想儿童的思维世界以及生活,最后导致成片与真正的观众——儿童们有巨大差距。
《愤怒的小孩》完全没有这方面问题,当然这也归功于王一鸣、肖逾榛两位童星纯真、自然的演出。
尤其是王一鸣,古灵精怪之余,还有几分天然萌的表情,在片中有一段模仿MJ的舞步,却又纯熟老练,令人震惊。
范伟、陈坤、张嘉译、江珊、张译、陶泽如等多位大牌明星,如众星捧月一般,联袂参与这部儿童电影,共同衬托出两位小明星的纯真表演,在大银幕上留下一段当代儿童的美好回忆。
在追逐票房影响力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也应该更多些象《愤怒的小孩》这样,有诚意,符合商业规律,又能填补市场空白的优秀儿童电影。
最后,小小剧透一下,影片最后的彩蛋,是几乎可以媲美《泰囧》里范冰冰女神亮相的惊艳哦!
影片刚一开场,大牌云集的全家福就让人觉得影片阵容很是强大,张嘉译、江珊、范伟再加上舞蹈神童王一鸣,随着片头字幕的打出,陈坤、张译、陶泽如、刘仪伟、居文沛、董立范等明星位列演员名单里,如果再算上最大的彩蛋刘德华,这阵容足以让大多数电影羡慕不已,绝对是中国的儿童片难得一见的超级阵容。
明星虽多,但绝对没有抢走两位小主演的风头,群星捧月下的男孩王一鸣和女孩肖逾榛,我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两位小演员的表演,但两个人演得自然又不失童趣,可爱中透着机灵,尤其是王一鸣在片头处的“完美失踪”和为两个匪徒跳舞的段落堪称影片最大的亮点,在林妙可、张子枫之后,中国影视业又多了两个可以立得住台的童星了。
众位明星出场,皆有其亮点之处,其中造型突出的有刘仪伟的滑稽老大、陈坤的帅气刑警,表演精彩的有陶泽如的刀工绝活,范伟的幽默台词,相当吸引眼球,明星来助阵绝不是简单的打酱油,正如片名所言,“愤怒的小孩”大人是糊弄不住的,不拿出点真本事怎么行,陶泽如旗下的“津门五侠”摆pose亮相的时候,仿佛是周星驰的《功夫》一般,民间高手一出手,必有回响!
有好人就得有坏人,尤其要坏得有趣坏得卡通坏得有特色,影片中两个笨蛋匪徒很赞的竖立了自己的型格,胖匪徒是马上又演的,这位音乐人这次算是跨界突破演出,而演瘦匪徒的张子栋则最为出彩,以前喜欢看话剧《开心麻花》,就对这位张子栋印象颇深,他的肢体语言就是极大的笑点,后来《决战刹马镇》里他和包贝尔演的两个笨蛋相当亮眼,演“偷鸡”的他那句“俺们村是金光闪闪紫气冉冉”记忆犹新,这次《愤怒的小孩》里“我想考研究生”的台词经他那张嘴说出来,味道也重口味了一些,张子栋有自己独特的喜剧天分,以后未尝不能成为一个黄渤,期待他再放光彩。
现在的人70后、80后什么的分得很清楚,在90后开始进入社会,00后也有着典型的时代痕迹,常听到家长的感慨,说现在的小孩不好管,知道的太多了。
资讯发达让现在的小孩变得更神奇,他们也有着每个时代小孩的勇敢、善良,或者是聪明、机智,同时有着更高的情商,还有数不清的“花招”,网络上很火的糗百上这种故事多不胜数,在这部电影里,王一鸣所演的“愤怒的小孩”明白自己要什么,甚至也知道爷爷想有个新老伴,还有着对别人的关怀,现在的小孩不是让人难懂,而是他们懂得太多,如果家长还把这样的小孩当好糊弄的小孩,那真是无知了。
导演黄雷是个新导演,电影拍得精致并有新意,这正是目前儿童片所要的,小孩子去电影院都是家长陪同的,如果一个电影能让家长也看得津津有味,这才对得起一家三口的电影票钱,《愤怒的小孩》用每个人都会喜欢的趣味性故事达到了合家欢的目标,这不是讨喜,而是一个惊喜。
近些年来稍有的“家庭剧”,所谓家庭剧的概念,就是适合全家一起观影,在节日期间这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主要太喜欢小姑娘 所以剧情什么的尿点什么的忽略不计了 ps:韩三平才是大爷
看的出来制作很用心
很用心的国产儿童电影 小鬼当家的模式 蠢贼和聪明小孩 还好没有喜洋洋那种侮辱智商的模式 蛮欢乐的 合家欢的结尾 用了很多网络段子 3个蠢贼表演也算出彩 吐槽:黑帮把被绑架的女孩养的白白胖胖做做什么 被拐卖女孩居然还抹口红 那把手枪呢 黑老大的其他手下呢 偌大个村子居然一个人都没有 鬼村呀……
小孩很可爱,演员都没有讨厌的,很开心啊。
笑点不断 孙晓傲很萌啊 爱死了
挺好玩的,有点《小鬼当家》的感觉,估计是刘德华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正好今天6.1
看到陶泽如让小孩儿喝酒冲凉那段,实在看不下去了,好尴尬呀。
主题曲模仿《海扁王》,拍绑架视频模仿徐铮的微电影,模仿太多,反而阻碍导演的个人才华施展。
儿童电影的尺度确实难把握,太追求现实了吧,孩子就不爱看,过于天马行空呢,怕给孩子产生是对生活的错觉,创作者不容易。
张嘉译的“两遍110”那段真是太好笑,很可爱,看得很轻松~
还行吧,看完了。。。。。。
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好糊弄么?
小宝加一星。。
愤怒的观影!!!
都是明星
相当有趣,儿童戏剧本应如此
不错~
谢谢cctv6陪我过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