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为了朱一龙而看的剧,看了之后觉得这部电视剧里的每个演员演技都很赞。
真的不亏是老戏骨,剧情也不错,进度挺快,真的比现在的剧好看多了!
一开始觉得差不多十年前的剧能不怎么高清,没想到,画面还挺清晰的。
目前看到第八集,每一集都精彩。
还会继续追下去。
喜欢孙如柏敢爱敢恨得性格,喜欢姐姐为了保护弟弟的那份责任感,喜欢男主的硬汉气息。
喜欢桃花债主的行侠仗义!
好久没看到男主和女主不是一对儿的国产剧了。
很朴实又渐入佳境的一部戏,节奏紧凑,逻辑有些地方单薄了些,但重在合理,对红军的颂扬也很自然,爱国情怀层层递进渲染得很好,完美地达成了一部抗日剧应该完成的使命。
胡海峰在《舞乐传奇》里的反派苏诀给我的印象很深,这部里的张明堂,演得稳扎稳打。
15集那个先装成老乡点头哈腰,被识破后恢复身份镇定从容的段落,演得好精彩!
但是他是一个圣父类型的角色,都被人害得灭门了,还要为童年好友考虑,太惨辽!
好多时候委委屈屈,看得我心疼。
王力可的哭戏有水平。
黄菲儿是一个相当进步的新思潮青年,每一个选择几乎都做得无可指摘。
虽然我觉得遇见孙如柏那种心智不成熟的家暴男要赶快跑吧,但是菲儿让我对于理智和温柔能够感化一个人还是抱有了一定的希望。
跟着小朱看完一部部国产剧,发现从前的小成本国产剧,原来有好多都是大面积配音啊。
稍微有一点点口型对不上的地方,也许是改了台词,但是配音演员都发挥得不错。
老戏骨们的演技都很有感觉,孙耀祖好生动噢,得知孙如柏已经跟菲儿生米煮成熟饭那一段,假意指责然后突然得意大笑说:“随我!
”那里,超好玩。
麻三刀的戏也特别有滋味,明明是一个反派,但是演得好可爱。
对昔日老婆桃花总是处处放水,被骗了之后只当做吃闷亏;最后城破,先毙了军师后吞枪自尽,不愧是你!
是我全剧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第一集看到夏雪的时候,觉得这个女红军长得好奇怪。
到了最后一集,她已经变成我很佩服的人了,越看越喜欢,觉得即使他总是穿着这一身朴素的粉棉袄,也浑身闪着智慧和亲切的光。
可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有多么重要。
中间单枪匹马去找余主任谈判那一小段里,换了一身深蓝色旗袍,配纯白网格披肩,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的民国女神么!!
我是一个看电视剧也想学到点什么的人,而夏指导员/政委,就是这么一个好角色。
她能看清一个人的过去和成长,理解一个人的苦衷和难处,及时劝解或鼓励身边的每一个同志投身革命事业中,共同奔向美好的新生活。
夏指导员的讲解总是条理分明,情理兼具,言简意赅。
还记得有一次,读书会的几个年轻人在桃花寨里因为被视作文弱书生而被看不起,跟寨民起了冲突,赵山请夏雪来给大家讲讲道理,简单的一席话,我和几个人就都被说服了,并且决定理论实践两手抓,锤炼技术做贡献。
其实在这个剧里,国军的称赞、乡亲的反馈都只让我觉得红军是支好军队,但是在夏指导员一次次亲切又坚定的讲授下,我终于有些清楚地看到共产党成立的初心,我们革命的终极理想又是什么。
作为一名党员,我最大的感受:夏雪指导员的水平太高了,我还想听她讲党课!
还有,最近在职场上有一些新感悟,正好在剧里进一步加深了这个体会:余主任有张组长、麻三刀有军师、黄占山有管家、孙如柏有阿旺、黄菲儿有阿玲……每个人都有一个靠得住的手下,而他们的手下未必水平就比他们差多少。
作为合格的心腹助手,必须要懂得搜集各方信息(管家)、根据轻重缓急汇总上报、能想到领导遗漏之处(张组长)、在领导有可能走上歧途时及时指点导航、甚至在安稳太平时就为将来有可能的风险做好计划方案(军师)。
当然,感觉最重要的还是绝不能在外人面前说领导的坏话(阿旺、阿玲)。
哈哈哈哈写着写着怎么又变成全员彩虹屁了!
忍不住又在感叹:一部好剧,人物们绝不是单纯的好坏,而是立体又有连贯性 ,观众能理解所有人的动机。
烂剧让人想吐槽,好剧则是让主角用台词把观众所思所想都吐槽出来,让观众有一种想拍大腿的感觉。
剧情呢,前期埋线,后期交汇升华,结局来一个满堂彩,恰似烟花绽开时最绚烂的那几秒。
最后一集里,张明堂满脸烟尘地笑着说出:“梵净山,个个是英雄。
” 那一刻真的炸裂。
这部剧里,各方势力的交汇与碰撞、随时变幻的政治局势、身处乱世时不同的人如何选择脚下道路,描绘得蛮丰富。
吴经略和余主任,两个不同类型的伪君子,结局各有不同;而黄占山呢,地位甚为跌宕起伏,从三家中最弱的一个,慢慢的一步步当上县长,再和麻三刀合伙控制了商路,这转变让人甚为唏嘘。
摘一段网友的留言:“ 黄老头,前期有情有义,中间因为张家灭门和自家财产亏空,变得趋炎附势唯利是图,但后面又坚决不和日本人合作,有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
我觉得这才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样子!
” 孙如柏拎出来单独说一说。
看过朱一龙后来的戏,再来看这部出道不久时拍的戏,我会有一种优越感,以为可以看到一个演员的成长史。
可是我错了。
开始时,孙如柏稍显稚嫩,我曾以为那是演技的稚嫩,后来才发现那是角色的稚嫩。
所有人物几乎都是完整型,可如柏这个毛头小子,居然是个成长型。
全剧最生动的地方是听到菲儿怀孕时的激动和傻乐。
而思想转变点在于张明堂在决斗前卸下了子弹。
孙如柏这个双标憨批我早就想骂了,结果他还要因为菲儿流产去找张明堂决斗!
菲儿这次终于忍不了了要走,走得好!
对他那番话也骂得好,把他骂醒了。
在每一阶段,他脸上的气质都有些微的不同,直至最后, 幼稚和自私消失了,纯真和坚毅出现了,他确实变成了一个好人,一个英雄。
不管是一部戏,还是这十年,他一直在戏里成长。
我能看到认真和悟性在他身上的累积。
“- 怎么提升演技?
” “- 我毕业两年以后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 小朱确实是一个天赋很好的演员,他又那么细腻,那么善于共情。
这部戏、如柏这个角色,都让我有惊喜,希望以后能收到你更多的惊喜。
《烽火燃情》这个剧名说实话改的并不好,之前的《风雨梵净山》虽然比较直接简单,但很有故事的特色在,改名之后就就像是“张三的爱情故事”改成“当爱已成往事”一样,看似更有美感,实则缺少了故事的独特味道。。。
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哈,重点在于这部剧有龙啊,有我们最近鲜少有作品播出的朱一龙先生!
作为一个小老包,据我所知,这是朱一龙第一个拥有英文名字的角色吧?
而且还是中文名直译过来的,而且叫起来还毫无违和感,Ruby哈哈,真的好洋气啊。
在看剧之前,我本人曾经恶补过几乎朱一龙所有影视作品的Cut,这部的Cut之前主要是以吻戏形式出境的机会更多🙊,哈哈,我当时还以为这是拢龙演的男主戏,午夜小电影里面的呢,现在PP播出才知道是个抗日电视连续剧,说实话我已经多年不看抗日剧了,因为感觉越来越夸张,因为抗日剧总是被不自觉得加上一个“神”字,可见雷剧数量不少啊。
看这个剧纯粹为了朱朱去看的,但说句实在话也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能有多好看,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早期的资源实在一言难尽,但没想到打开第一集我就被惊到了,全部都实景拍摄,美丽的湘西景色,真的挺良心的啊,而且我发现每个演员都没有现在那些神剧的雷点,都是些认真演戏的好演员,演技都蛮好的,不禁感恩朱一龙在22岁的年纪就可以接触到这么多好演员,也许正是这样的不断学习和接触,才成就了现在的他啊!
Ruby出场真的真的承包了整晚的笑点,他居然演了一个横刀夺爱的“小三”,哈哈,我至今仍然没法忘记他穿着短裤衣衫不整坐在女主面前假装忏悔的样子,妥妥地一个“心机”boy啊,不过朱一龙就是朱一龙,这样一个角色他居然也演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的确一开始不择手段地耍了一些手段,但都是有他的底线在的,比如从来没有强迫过女主,从来没有主动杀死过任何一个好人,他一开始的确懦弱可气,但可贵的是,Ruby这个人物的成长性,我特别喜欢这种变化,这样让整个角色丰满极了,人物不仅是单纯的好或者坏,剧里好多角色也都是如此,都很符合真正的人性,因为人就是如此复杂啊,哪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
这剧的男主也演得很好,但真的是命不好,实惨没谁了,家破人亡,众叛亲离,未婚妻还被抢走了,关键是全程背锅,哈哈我觉得男主也是够坚强可爱的,很喜欢剧里男主和Ruby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尤其到最后,男主跟Ruby对决,他手枪里居然没有装子弹!!
这的确给Ruby上了一课,也是真正让Ruby醒悟和成长的关键吧!
其实Ruby像极了好多现在的我们,费尽心力讨好自己爱的人,可是自己爱的人怎么都瞧不上自己,那种愤恨和不甘,以及因为内心良善无法去碰触底线的心理挣扎,被朱一龙演的太好了!
但其实吧,Ruby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婆奴,老婆只要稍微给点好脸色,他豁出命都是可以的,所以难免被人吐槽恋爱脑,确实,我也说了这是一个成长型人物嘛,最后女主死掉的时候,我想他已经彻底成长了,他能做的不是伤心难过,而是肩负国恨家仇,他的心已经死掉了吧呜呜,最后同男主一起和日寇的搏杀场面真的太真实了,忍不住赞一句,朱一龙真的好爷们!
他的打戏一直没让我失望过,没想到22岁的时候就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本剧并不是雷剧,但是确实也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由于制作成本低的原因,好多后期很粗糙,人物特写,服化道什么的都很一般,但整体说,有很多让人充满感动的地方,尤其是最后的部分,朱一龙先生贡献的多个名场面,比如“我不是恶魔”的咆哮,比如得知女主有了自己孩子后抑制不住的幸福感,以及突然又痛失孩子的情绪转折,他处理的都很好,对于当时的他来讲,能有那样的表演,真的很难得!
总之呢,感恩现在遇见曾经年少的他塑造的角色,看到他的成长,不管是角色中的成长,还是塑造角色的成长,我希望能被他感受到来自小笼包这种陪伴,只做永远的观众朋友,不远不近,不离不弃!
不就是朱一龙吗,你们昧着良心评分吗,这部戏有任何看头吗,红军不讲逻辑,红军啊,412之后,主动找地方军阀的军官搞合作,黄菲儿,上了桃花寨,一句话不说就走了,这是女性的现实写实吗,那是酒桌,不是床上,你有什么好生气的,你费劲干啥,上山干啥,朱一龙那德性,三观歪的,就不用看了,编剧愚蠢更不用看了,导演死全家
初期最喜欢的一幕:朱营长对姐姐预行不轨,长柏闯入却被压制。
首先是气氛音效的渲染,姐姐的喊叫、门被撞开、如柏的怒吼、几个人的厮打,到朱营长将如柏按在桌子上后,姐姐的焦急、朱营长的强迫、如柏的反抗声此消彼长,将剧情推向高潮,每个点又都令人留有印象。
同时,三位演员的表演也都十分精彩。
姐姐虽然头脑精明但身体柔弱无力反抗的脆弱感、朱营长跋扈强横的匪气以及如柏平时软弱关键时刻却能奋起坚持的精神都展现了出来。
朱一龙饰演的孙如柏,从少爷一步步成长为真正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军人,朱一龙对这个角色成长变化的把握特别准确。
几个名场面,朱一龙的表演真的是,细腻生动啊!
这部剧剧情紧凑,节奏很快,演员全体演技在线,尤其是剧里的女性角色,都特别有魅力,特别让人喜欢。
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最后的结局虽然让人唏嘘,但更突出了和平来之不易啊。
朱一龙在这部剧中饰演孙如柏,一个出场时天真,有私心,甚至有点耙耳朵的富商家的小公子。
与老谋深算的父亲,精明强干的姐姐比起来,就像是狼窝里养出了一只小绵羊。
他天真,但也有私心,追求女主不得就同意姐姐的计谋,骗女主失身(假的)。
发现情敌通共之后去通风报信,虽然这个情敌才刚护住他的性命,即使是一直对他很好的大哥。
这样一个懦弱,天真的小公子,在发现家族的发家史,在父亲被杀,姐姐险受侮辱之后,也生出了一点脊梁和决断。
在部队受到排挤,被重重桎梏,被妻子指责,他醉酒之后抱着凳子痛哭我不是恶魔,让人又生气,又心疼。
世事磋磨,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时的孙如柏想要的是活下去,撑起孙家,护住妻子。
孙如柏和黄菲儿的感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土匪和商家及日本人勾结,无论是孙如柏还是男主所在的桃花寨都是谍影重重,险象环生。
几经波折,孙如柏和男主终于冰释前嫌,决定携手抗战。
女主牺牲,国仇家恨压在了他的身上。
此时的孙如柏,经过这么多的事件,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他了。
和男主并肩作战,携手率领队伍清缴了土匪和反动势力,安定了铜仁县。
最后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
从娇养的天真小公子,到英勇无畏的抗战战士。
孙如柏的这条成长线,相当的完整动人。
《烽火燃情》的故事发生在黔东南要塞的一个小镇——铜仁镇。
随着故事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们看到了谋权的县长营长之流,看到了谋利的凶狠土匪,看到了谋私的钻营商人……当然也有胸怀国家正义凛然的主角张明堂黄菲儿等等。
但是在这汲汲营营的众生像中,男二孙如柏反而显得有些特别。
虽然他并不是正面的主要角色,但是朱一龙从片段化的戏份中,展现除了孙如柏成长的全过程。
少爷在每个人都怀着各自的心思,观望着“自家门前的三分地”时,孙如柏只是一个怀揣着对青梅满腔爱意的小少爷。
他无谓名利、无谓金钱,一心只想娶他心爱的黄菲儿。
他这份纯粹与他自私的姐姐和利欲熏心的父亲显得格格不入。
也与整个勾心斗角钻营谋利的铜仁显得格格不入。
少爷兵故事的第一个大的转折是孙如柏父亲被杀。
这个转折点让这个来自桃花源的少年一只脚踏入了这个污浊的世界。
家里不断动用关系,让他从连长到营长。
可他轻而易举地当上营长后,甚至连枪都不会开。
他还做着英雄梦——威风地干掉情敌,剿灭土匪。
兵日本的入侵成为了故事的第二个重要的转折。
之前一次次的失败也让他认清了现实。
但是屡次打击反而磨砺了他。
最后,面对侵略者,他和杀父仇人兼情敌握手言和、并肩作战。
不仅仅是他们,开始时各自钻营的各方势力——土匪、独立营、先遣队——都抛开了个人利益,一致对外,共抗入侵者。
最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孙如柏,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就上刺刀,刺刀没了就肉搏,他和张明堂以及许许多多的铜仁民众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保卫祖国西南要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时有没有一年,终于看完。
那时候的剧就是有这样的好处,虽然过了很久,也能断点续传一样无缝衔接。
故事情节饱满,人物形象鲜明。
唯一可能就是基调在现在看来有点古朴,但用心的制作和精良的演技还是能弥补这种时代与观念的违和。
所以,看着夏指导员圣母一般的伟光正,觉得可能就是这样的人啊。
看着菲儿放弃安逸和优越的条件,传教似的痴迷共产主义,也觉得说得过去吧。
看到结局各种人为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牺牲,甚至涌现了阵阵悲壮又激昂的情绪,是种许久不曾体会过的热血沸腾。
甚至在桃花死掉时张明堂那些悲伤悔恨里,泛起几滴泪花。
而朱一龙先生的孙如柏,是其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员。
不同于其他人的背景设定,孙如柏的性格跨度是比较大的,剧里难能可贵的呈现了这样一个人物的成长经历。
一开始,他是女主身边的跟班,一副恋爱脑唯唯诺诺的样子,后来,虽是靠家人靠钱财得了官职,也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着,因着自己赤诚坦荡的初心,开始做的有模有样。
甚至,面对中统,面对土匪,有了点运筹帷幄挥斥方遒的意思。
最后,释然着和仇恨和解,但随着妻子孩子丧生,个人和家国命运同体,于抗日中慷慨赴死。
其实光看这条成长线朱一龙先生的表演也足够完整,但碍于篇幅和人物的设置,剧里对孙如柏着墨更多的,或者让人印象更深的,还是他对女主的感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儿女情长。
他用过计策,也不光彩,但未失却本心。
他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生命和阵营又能算什么,他的眼里,自始至终都只是她一个。
他为了求得她的原谅,可以在雨里淋一整夜,到第一次被女主接纳,脸上满是藏不住的欢喜,听说女主怀孕了,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无措。
当然也有,知道女主流产后的伤心难过,看着女主死在自己怀里时的悲痛欲绝。
作为先生早期的作品,能把这些大开大合的情绪演绎得恰如其分,初期年少的青涩和后来成熟的坚毅过渡得不露痕迹,立住多面丰满的人物形象,足见功底。
感谢先生的孙如柏,我也算解锁了之前不怎么关注的题材。
有一种疼痛,叫成长——朱一龙·孙如柏一、剧情与角色《风雨梵净山》立意很深,非常有看头,相比小电影,这部电视剧真的是良心之作。
剧情涉及爱恨纠葛、国-共关系、抗日联盟等等大主题,但我更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作品。
朱一龙饰演的孙如柏,原本只是个胆小怯懦、只会空口说爱的富家少爷,在姐姐的怂恿和安排下娶了心爱的女人菲儿,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英雄,这个过程,很复杂,很艰难,也很疼。
二、让人发笑的三个情节第一个,是如柏姐姐下药让他生米煮熟饭的时候。
美人横陈,玉体纤纤,那朝思暮想的人儿啊,就在右手边……结果呢?
他比量了半天,溜了。
溜了!
这真是想到了开始没想到结局,下药啊,这可是经典套路,下药啊!
居然溜了?
原来还有这种操作吗?
——我好喜欢他“下不了口”的小纠结啊!
-第二个,是第一次在保安队开枪的时候。
小破孩儿觉得自己开枪没问题,结果完全不会用,走火了。
“砰”的一声,吓得小家伙一跳一跳的,哈哈哈真是又笨又可爱。
——我好喜欢他外强中干的小怂样儿!
-第三个,大大的萌点,是得知菲儿怀孕的时候。
那个笑容啊,欣喜若狂不足以形容,雀跃开怀不足以表达,三月春光也描绘不出他的美,四月桃花也比拟不出他的好。
真是娇俏粉嫩,纯情动人!
就是一个深爱着妻子的少年,知道自己要做爸爸时最初的幸福。
任何人看了,都能感觉到从屏幕里透出来的那种快乐和感动。
——我好想魂穿女主去胡撸胡撸他的小脑瓜瓢儿啊!
三、让人心疼的三个情节这个剧让人心疼的情节很多,我只写其中的三个。
如柏趁菲儿不在家,终于敢放肆地躺在她床上的时候,我心疼。
深情爱着,却不敢触碰,相思入骨,只能靠触碰她的东西聊作安慰。
作为一个妈粉,我实在无法想象他当时的心情。
以前看类似的情节,我只会觉得……怪异甚至恶心,不能接受上杆子追,还自比情圣的感情,可是看到朱老师演绎这种情节,我却实实在在感受到爱而不得的忧伤。
因为,他把那种纯真和真挚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心疼他付出得不到回报。
-他大雨中求菲儿原谅的时候,我心疼。
又是一场大雨。
又是紧闭的大门。
又是苦苦哀求。
朱老师好像每一部戏都会淋雨,每一部戏都会被虐。
那是一场夜雨戏,一身厚实的军装,淋得透湿,他倔强地不肯离开,不肯让别人扶,不肯听姐姐的话,直到天光渐白,直到昏迷倒下。
如果这场戏,是夜里拍完,再拍早上,那势必淋两场雨。
如果,是连夜拍完,一直拍到早上,那他要穿着湿透的军装站至少几个小时。
我无法想象当时的艰难,虽然他会说“不苦”,会说“这是演员应该做的”。
可是,妈妈是难过的。
——我心疼他为演好戏付出的努力。
-菲儿流产的时候,我心疼。
前一秒得知要当爸爸的喜讯,下一秒就是骨肉分离;一秒天堂,一秒地狱。
朱老师把那一瞬间的痛苦和坚强演得很好,他难过,因为失去,但是他不能过分痛苦,连悲伤也不敢放肆,因为还有太多人等着他支撑。
要顾及那么多人,妻子母亲姐姐甚至家国天下,可是,谁关心你?
——我心疼,心疼他一直没有人心疼……-四、让人爆哭的两个情节。
1.他是爱的信徒人间八苦,求不得最苦,把你放在心尖最柔软的地方,你却毫不在乎。
-我第一次爆哭的地方,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老沙却觉得合情合理。
那是在如柏酒后对菲儿动怒,甚至动粗的时候。
那是他心爱的女人,是他的宝贝,是他骨子里的爱重和珍惜,为了她,他改变了太多太多,也付出了太多太多,结婚那么久,居然一直分房睡。
心爱的女人就在那扇门的后面,他却无法触碰,也不敢、不忍触碰,压抑,压抑,那一扇小小的门啊,仿佛横亘着千山万水,他卑微着,卑微着他的爱啊,连同他整个人都变得卑微。
长久的压抑因为酒精的触动终于爆发,他打了她,他撕开了她的衣服,他终于触碰到了心心念念的爱啊……却在看到她的泪时停了暴虐的手。
他看着自己失控状态下做的一切,不可置信,后悔莫及,他颤抖着跪在她的面前,流下痛苦的泪水。
他说:“对不起,对不起,你还是爱我的对不对?
你还是关心我的对不对?
”……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
一个人的爱啊,要卑微到什么程度,才能委曲求全到这种地步?
一个人的爱啊,要深沉到什么程度,才能克制到这种地步?
这爆发不是你的错啊,如果没有酒精的诱发,是不可能发生的啊,可是你,依然选择了忍耐。
忍耐到,最后只祈求对方一个原谅,不求回响……可是对方,根本连一句关心也不曾回应你。
-如果说最初和姐姐用计,强迫菲儿和自己结婚,是他懵懂无知鲁莽行事,此时此刻的孙如柏在情感上,是长大了。
他卑微,他忍耐,他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控制住了霸占的欲望,他已经不是一个只因为“爱你”就为所欲为的孩子,他选择用无止境的付出和等待,换对方一个回应,不,甚至不需要回应。
他是一个爱情上的信徒。
我流泪,不止因为他爱得可怜,更因为他的成长。
虽然这种成长,很疼。
-2.他是战士当一个男孩成为一个男人,不是因为他成就了伟业,而是因为有了担当。
-最后一集,我几乎是哭着看完的。
曾经少不经事的纨绔子弟,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部队,经了磨炼;曾经连枪也不会开的孩子,成了连长、营长;曾经给部下开会,还要先自己排练一遍,却连一个人也召集不来,而后孤勇洗练,杯酒揽兵权;曾经进山剿匪被属下拦着簇拥下山的糊涂营长,成了抗日战线上指挥若定的将军。
-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朱老师只有23岁,是真正少不经事的时候,但是他不但演出了孙如柏一开始的懵懂无知懦弱无能,更很好地表现了他最后的历练和成熟,我甚至觉得,孙如柏成长的过程,就像朱老师演技渐渐进步过程的缩影。
-最后,孙如柏和他的战士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所有抗日题材的作品,背水一战的场面都令人血脉贲张,让人只想痛哭。
那是英雄强大的感召力,是骨和血筑成的屏障,是民族的尊严,是生命铸就的荣光。
在民族大义面前,其他都不值一提,此时此刻,他是战士,是英雄。
这是他人生意义最光辉的时刻,对敌人,他眼里燃烧着仇恨和疯狂,但是对家国,他的眼里,是热爱和坦荡!
哪怕结局是死亡。
-我流泪,不只因为他的牺牲,更因为他的成长。
虽然这种成长,很疼。
-尾声朱老师说他不是表演的天才,只有靠踏踏实实地演戏磨炼演技,这个过程不至于说艰苦卓绝,却也称得上筚路蓝缕。
十年,有人眼里的光渐渐暗淡,有人大浪淘沙失去光华,有人从清新变得油腻,有人忘记了初心,却也有人,和朱老师一样,洗尽铅华,不改本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当我们看到朱老师今日荣光的时候,更应该看到他一路走来努力的付出。
那是匍匐着身子,虔诚追寻自己的信仰。
这成长,何尝不是充满了疼痛?
这样的疼痛,让人心疼,更让人尊敬。
-愿萍水相逢,刹那永恒;愿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不再有伤痛;愿你能够实现理想影史留名,而我,一辈子做你的观众……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