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是最好的,也是最经典的。
不论是计谋的深度,还是台词的设计。。。
第二部,第三部就大不如第一部。
与其说是我们有了审美疲劳,不如把 编剧和导演拉出来凉凉,台词,剧本,第三部贩私盐案件里的宗主的演技,哎,,,无语。
看完了三部,总结了一些套路。
分别讲了如下故事:第一部:幽州案(金木兰和蝮蛇)、蓝衫记(刘查礼和方莹玉)、无头将军案(滴血雄鹰和太平公主)第二部:蛇灵案之突厥案(肖清芳和苏显儿)、蛇灵案之洛阳水患案(袁天罡和小梅)、血色江州案(林永忠和薛青麟)第三部:黑衣天王案(薇儿和小桃)、盐船倾覆案(文清和颖王)一、情节1. 小案扣大案。
例如,“蓝衫记”中本来只是两宗看起来寻常的谋杀外地客人案、“盐船”案本来是客店幽会男女被杀案。
2. 误会。
王孝杰,情节一直都在误导观众将王孝杰视为罪魁祸首,王锴在黑衣天王案中也一直被视为和其弟王蔷一样为黑衣天王的手下。
赵文翙误会狄仁杰和丘静为一党,王锴误会狄春等人与薇儿为一党……这些误会的情节,不仅是从人物视角上所产生的误会,更一直误导着观众,才使得最后的反转变得更有趣味。
3. 反转再反转。
例如袁天罡案中虺文忠的角色反转等,基本上是由卧底角色、误会铺垫而成的几层反转。
4. 开挂。
狄仁杰总是恰巧碰到相关现场。
比如在柳州客栈遇到凶杀案,在通衢客栈遇到几波进入客栈的人,刚好遇到文清一手导演的凶杀案的开端。
狄仁杰总是用自己的高明医术不小心救了一个重要证人。
二、人物1.女卧底。
方莹玉、狄如燕、薛青麟夫人小云、锦娘、薇儿、小桃,皆为女卧底。
其中方莹玉、小云、锦娘皆出卖色相,除苏显儿不断强调锦娘“最珍贵”的东西,方莹玉和小云的贞操似乎无人在乎。
2.县令与刺史。
有台词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与案情无关的人物。
县令林永忠和文清、刺史曾泰等,看似只是一个查案人员,最后却都被证实是与案情相关的人物。
三、调度事情败露之后,反派总会得意地将事情原委与狄仁杰和盘托出,思路清晰,知无不言。
薇儿和小桃伴着狄仁杰一起分析案情,三人在屋内一起踱步,在镜头移动之间将剧情阐明,如果关掉声音,会发现非常滑稽。
四、类型可识别的视觉系统:宫廷皇权、阴谋悬疑血案现场、离奇死状、民间奇事武侠江湖帮派、轻功、刀光剑影、机关暗道
神探狄仁杰系列是我看到的剧情很少有bug的探案片,情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反转精彩绝伦,梁胖胖演的狄仁杰深入人心。
虽然以前看过了,最近剧荒又把它翻出来看,第一部三个故事各有特色,使团惊魂(幽州案)格局很大,人物刻画鲜明,伏笔埋得好;蓝衫记表面上看似简单的案件却另含隐情,还有那时候华妃娘娘好嫩啊哈哈;滴血雄鹰拍的有点恐怖,看的时候晚上都有点怕,不过破这个案很有技巧嗯。
导演还是挺有才华的,第一部第二部很好看。
可惜现在看不到这么好的悬疑探案片了。
今天看易中天中华史之《女皇武则天》这一卷,看到狄仁杰与杀人如麻革了大唐命的武则天老太太相处的那么好,多次触碰立储这一危险议题不但没像前人那样成为牺牲品,反而圆满解决了女皇的心病,被易中天赞为“帮助武则天上升为政治家”。
由此而想写写如何与女领导共事。
干工作主要就是伺候领导,回想自己的职业生涯遇到的女领导也不少,央企离职前的最后一个主任就是女的,这段三年;然后到互联网研究公司的群组总经理是女的而且还是88年的比我还小,这段两年;再后来创业公司四年时间,创始人里有俩女的,包括控股的股东兼CEO。
还有工作中遇到的某直辖市管委会副主任很赏识鄙人,想把我调到她退休养老所在的那家央企,不过我最终婉拒了。
让我说的话,对女老板那是又爱又恨,总体上权衡各方利弊还是不希望与女领导共事。
爱是因为女老板相对好哄,不像男老板那么阴沉、城府没那么深,可以在女老板底下或明或暗的耍耍手段然后得益;恨的是女老板一般来说大局观稍逊,长远来看其所负责的部门或公司好不到哪去。
女老板有什么特点呢?
我想最大的一点恐怕就是会任性。
哪怕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是。
看她盖的庙、杀的人、著的书便知。
像我们当年的创业公司刚融资了一个亿,老板就立马换写字楼,包下风水最好的核心地段的整整一层2000平米,装修几百万、一年租金大几百万,公司只有五十来人,用一半空一半,但是要好看、老板那屋有面、客户和领导来视察一看就顿感高大上,投资人看了就觉得这公司营收至少过亿(实际上才不到两千万)。
还有拉自己的闺蜜啥的来做财务、做总助(管人力资源也就罢了,还要管技术、管市场、最后连我这的成熟业务都要插手,很多来面试的就因为这点就不来了)。
向公司宣布,谁能帮她的好姐妹财务大姐介绍对象成功结婚的、奖励一万元。
你说任性不任性。
在霸道与温柔、理性与感性之间随性转换,一旦转换的不好,就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感觉像神经病不分轻重、缺乏逻辑和纲领原则,这一点也很要命。
要在女老板手下混的好,要学会预判她在什么情况下霸道什么情况下温柔,最好是主动制造和掌控她的这种种反应,并加以利用。
女老板喜欢要美丽的表面效果,那我们就制造这种效果。
记得在央企时,我负责一个虚头巴脑的KPI指标,叫“重要集团客户覆盖率”。
部门主任是从采购中心调来的,从没在一线做过、也没管过市场方面的业务,何况是新的政企信息化产品了。
前任们留下一堆烂摊子,竞争对手步步紧逼,其他兄弟公司遥遥领先,在这种情况下马上到年底了,12月还剩最后几天,这KPI要是还倒数,新上任的女主任不就明显要被人觉得做采购的不懂业务不堪大用了吗,而且KPI一旦完不成,那整个公司的绩效年终奖都跟着受影响,因为这一个指标,少说也会让公司平均每个人少拿三五千块钱,明年的人力成本也会下压,这个锅可不好背。
于是,鄙人就在晚上下班后,在没人再去汇报工作的时候,单独去到主任办公室,给主任说这个指标我们要不要提一提?
那肯定是要提啊,领导很高兴。
那么方法呢,就是把一些已签约18-36个月的稳定高消费客户灌到一些政企客户清单里,如此一来,政企客户的签约覆盖率就上去了,而且未来2-3年基本都不用担心这个指标,因为灌进去的这些人协议款预存那么多,根本不会轻易离网、甚至会滚动衔接新的优惠活动、长期捆绑。
说白了就是指标造假,干不干?
12月还有几天就过去了,现在吩咐下去全市上百名客户经理齐操作,业务支撑中心加加班,还能干完。
主任听明白了,就问以前这么干过吗?
嗨,以前系统里是旧账烂账太多了,数据都不准、一团糟、捋不清楚了,前几年指标考核还需要百分之四十、凑凑合合都能达标,现在年年升高,各地分公司都百分之六十多有的甚至达到七十多了,有的地市基础是好、市场活动做的多、竞争对手差、占有率高,但不排除有的地市早就看透了指标计算口径的真谛,各种招数已经用上了。
咱们这那些个新产品的指标像什么专线条数是咋完成的,就咱这专线质量,不主要都靠造假吗?
领导当机立断,干,立马给业务支撑中心主任打电话让他们安排俩人加班提数据;我立即下班就去请他们吃烤肉,然后数据出来就立马到各县公司去手把手教一线客户经理如何操作。
于是,几天功夫就把50万优质个人客户灌到了各政企单位成员里。
1月初经营分析报表出来一看,嚯,覆盖率达到67%,远超55%的KPI线,全省名列前三。
这下主任可开心了,长脸了,反正别人(上级领导们)都不知道是怎么搞的,那就表明主任领导得力、管理能力强呗。
主任在省公司眼里腰板也直了,省里对口的高级经理有外出旅游培训的好事也把我们主任叫上,换做以前,我们这种落后地市公司的人去省力请客送卡都要排队、热脸贴冷屁股。
女老板爱听小报告,而且谁打小报告就信任谁、喜欢谁、重用谁。
像我另外一篇写创业公司狗血剧情那文里写的那样。
当时公司甚至有眼线群,我们有些诉求也利用这些眼线的间接渠道往上表达和传递。
武则天更厉害,当时有人专门给设计了“铜匦”(信件投进去后只有指定收件人才能取出,适用于告密)。
所以不论你是奴才还是忠臣、业务骨干还是废柴,在女老板手下,都得学会象征性的打打小报告,不能太卓尔不群、一片冰心在玉壶可不行。
肯定的,由这种小报告、告密制度,必然会带来两大弊病,就是酷吏集团(或者叫可恨的奸臣小团体),以及冤假错案。
闹的风烟滚滚、人心惶惶、槽点巨多、无力吐槽、内斗成风。
易中天总结的狄仁杰能在晚年变态老练的女皇手下游刃有余,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女皇要的宰相必须既是帮手又是对手,狄仁杰冷静耐心,机警权变,足智多谋,却又诚实友善,刚正不阿。
也就是说,他们两人的智商和情商处于同一水平和层次,政治态度和处世理念又刚好相反。
女老板的容人之度往往不如男老板,所以在她们手下干事,情商最好是要高过她。
战略思想可以不一样,没关系,但必须认可她,这个态度和立场不能错。
不像男老板那样要求思想统一,四个意识,对其个人的态度倒是其次,甚至把容纳异己分子和诤臣(像唐太宗魏征那样)作为追求的美谈。
哎,女老板毕竟是女人,要哄、要光鲜、要态度、要任性耍脾气、要听小话、像拉家常那样沟通,要忠诚而又时不时得有点恰当的正中其内心的“反对意见”来迎合她的纠结于口是心非。
十几年前的剧,再回看,风华不减。
尽管特效很不成熟,白刀子进也白刀子出,同一个场景反复用,为了渲染雷雨天气用特效加乌云可是地面上却是有阳光,但是它的情节,内涵,制作,规模,都是精良之笔。
荡气回肠的片头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多少次,惊心动魄的片尾让看片的同时意犹未尽。
这个剧,看上去,就会不由自主地陷进去,这是我看大宋提刑官时不会有的感觉,是的,大宋提刑官,看了,就关了……只有这部神探狄仁杰,永远是我心中的经典,还有,元芳大神>o<!
记忆有些不靠谱,但是习惯却是一件着实可怕的事情。
在我从头至尾,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神探狄仁杰》一二三部后,我很吃惊的发现,如果晚上回到家不看到梁冠华那个老头儿胖乎乎的脸,心里竟然很失落。
更有甚者,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居然像是在演武侠剧,还有情节,也与侦探有关,俨然是福尔摩斯中国古代版,一个情节套一个情节的,还挺关联。
其实,就拿《神探狄仁杰》来说吧,大约看过的人每个人都觉得第一部很好看,情节紧凑,故事扣人心弦,剧情的长短恰到好处,十集演绎一个故事,让人看得也不觉得厌烦。
第二部花了三十集左右讲了一个蛇灵的故事,说不清楚的感觉,有些拖沓,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开始困了,好像是催眠曲一样,但人若是无聊的话,强撑着也会看下去的。
我便是这样,后来过了那几集,也不觉得没意思了,它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的转换总是有些出乎人的预料,或许是有些情节和人物的安排过于突兀吧?
比如说袁天罡的出现,便是我很没有想到的,但是编剧也算是可以了,可以自圆其说。
网上有好多评价说是剧情漏洞百出,但是我觉得还好,做为一部电视剧来说,它本身的价值在于供人娱乐消遣,而不是做为学习教材,让人学侦探技术使用,所以,没有必要看的特别严谨,毕竟不是学术作品。
在不低估观众的智商的情况下,出一些不是很明显的破绽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说,编剧也未必就是学刑侦的出身,而即便是学刑侦的出身,技术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
不管怎么说,整个剧情想像力丰富,也算合情合理,让人有松有弛,还算是不错的。
我虽是一无聊之人,但是在鉴别垃圾片儿的立场上还是很坚定的,可以让我连着看完三部,近百集的电视剧也是屈指可数的。
整个三部看下来,第二部的时候李元芳的武功飞速增长,简直有天下武功第一之势,而且每次都可以假死,而后很神奇的复生。
有网友说是杀不死的李元芳,对此一笑,我还是蛮喜欢李元芳的,他虽然表情总是很认真,但是从一些小细节上看来还是很可爱的,也并非不苟言笑,把一个朝廷大将演绎的很鲜活。
我记不清演员的名字了,但是他对角色的感觉把握的还是很好的,以前看过他演的一部《甘十九妹》,他是男一号,那会儿就觉得这个人酷酷的,然后就没有别的印象了,并没有看出演技来,这次却不一样,很喜欢他塑造的这个角色。
而对于梁冠华饰演的这个小老头儿,实在是太精明了,居然从来没有失算的时候,但是后来的话倒是越来越乏味了,总是这里的水很混啊,这里的水很深啊,我隐隐的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啦之类的。
我最喜欢这个老头儿的一幕是在第三部,他在痛失李元芳死后,确有些后悔。
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情同父子。
可后来看到李元芳时,李元芳已经失去了记忆,却只记得他。
他那种欲接近而又不能的神情让我动容,他转身出来,对天一拜,高喊“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官场上讲究不动声色,他也一直做得很好,但是这一次却再控制不住自己了,他对于元芳的情感可见一斑,由此也能感受到他的可爱。
其实,这部电视还出了好几个美女,以前都是没有在意的,这也算是收获之一吧?
个人口味。
全世界:第一:绝命毒师1-5,北京爱情故事,神探狄仁杰1-4(第四部叫神断狄仁杰)全中国(全时期)(含港剧):北京爱情故事,神探狄仁杰1-4(第四部叫神断狄仁杰)【并列第一】。
作为一个外行,观众角度,什么时好的电视剧呢?
1.味道。
也就是哪怕剧情不行,粗糙,等,但是味道合乎胃口。
2.演员是否喜欢。
3.内涵4.动情,感染力5.剧情。
人物塑造。
6.表演7.镜头。
6考究(比如服饰,细节,道具等)。
7etc。
满足第一二条的基本都可以列为喜欢的电视剧(除非后面的比如剧情过分垃圾,人物过分胡乱塑造)。
但是要上升到刚才的列表名单,却还不行。
而它们带来了:【第0条】:带来观众没想过,没尝过,同时冲破天际,带来新世界,奇妙享受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从不在乎电视剧或电影,是否演技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剧情好。
诸如此类。
只在乎观看体验如何。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武朝谜案》) 在我的记忆中,《武朝谜案》永远是一部经典。
无论是通篇晦暗的色调,还是配乐的相得益彰,可讨论处众多,我想因为神一而成为狄迷者应该最多吧。
绎思挥彩笔——《使团惊魂》 我始终记得,那个阴森的夜晚,吐着信子的蝮蛇,令人不寒而栗。
我始终记得,那个幽深的山洞,蜡烛亮,卷帘后的女子,令人惊艳。
我始终记得,那个不知在何方的土窑,蝮蛇出现时那套极具个人色彩的装束。
(PS希望神四能延用之前的造型师) 我始终记得,那个带着十分武松的宽边帽(我描绘不清,大家领会精神),大小几十战,仍然不放弃对朝廷信任,敢于只身独创绛帐的李元芳。
我始终认为神剧吸引观众的不光是剧情的紧凑,气氛营造的成功,着眼点还是在“情”字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虎敬晖对大人的孺慕之思,使蝮蛇身上的人性光辉显现出来,毕竟人不会因为武则天的“赐”姓中带有虫这个偏旁,而真的变身为蛇形动物。
风吹芳兰折——《蓝衫记》 蜜蜂案中,从狄公品尝蜂蜜始,层层推进,精细之极。
貌似悠闲的休假生活中,处处暗藏玄机。
这个故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机智过人、屡破奇案的狄大人,也不是武功超群、独闯险境的李将军,恰恰是有些鲁莽、有些激进、十足热血青年的李规。
不论如何能为了实践理想慷慨就义的人,无疑是最值得尊重的。
听狄大人喊出那声“送李规殿下”,心中有些凄惶。
政治成功道路上的铺路石难道永远是由鲜血染成的?
绿竹入幽径——《滴血雄鹰》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无头将军进入屋内,除大人外,连将军都惊惶无措,看这一故事时感觉完全深处恐怖气氛中。
大人真乃神人也,镇定是正常的,我等凡人有些吓到说明钱导气氛营造成功。
我还是要说一句,内卫是个无限强大,在精神上紧跟女皇领导,在行动上紧随狄公脚步的组织,至于是帮忙,还是帮倒忙,那就要看编剧大人如何说法了。
大人身旁的可疑官员十有八九是内卫,呵呵。
《神探狄仁杰》第二部 大概不少人认为如燕的出现是第二部的一大特点。
这一部在色调上明显比第一部明亮,有人说过明亮是最吸引人的特色,这点我个人倒没有多大体会。
不过蛇灵确实是神剧中组织最为严密的犯罪团伙。
有时白云起,叹息应未闲——《关河疑影》、《蛇灵》 言必称“恩师”者再次出现,“泰迪熊”深明大智若愚之道,跟着狄大人,升官好似坐过山车。
这个故事我经常和《蛇灵》混在一起。
深感卧底的日子不容易啊,挣钱少不说,还得每天活得颤颤巍巍的,何苦来哉?
从小梅、虺文忠的真卧底、假反水上,可以推测出为了尽可能地不使观众在一开始就猜测出结局,编剧辛苦了。
月下久沉吟——《血色江州》 锦娘是复仇计划的最多牺牲者,幸好结尾处告知我们锦娘并没有真疯。
真薛青麟(林永忠)为了复仇,以亲身女儿为诱饵,不可谓不狠,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想得悲观一些,如果不是皇帝准备收拾薛青麟,如果不是狄仁杰的及时出现,大仇能否得报还是未知数。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 期待已久的第三部没有带来想象中的震撼,取景是越来越壮观,倒带镜头也是越来越多。
不过仍然不影响我期待神四的心情。
城边乌欲栖——《黑衣社》(《凉州案》) 黑衣社可算是科学意识极强的组织之一,连生化武器也用上了,不知编剧是否有借古讽今的意愿。
黑衣社和蛇灵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比如结尾处对着狄大人得意洋洋地解说犯罪过程,又比如规范统一的制服。
不过若论犯罪智商,黑衣社和蛇灵的差距还是有天地之分,本来嘛,黑衣社只是为了在凉州称王,蛇灵可以为了推翻武周统治,高低立现。
闲话一句,曾泰还是一直在进化中的,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义正词严,颇有封疆大吏的气度,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应对大地动也是井然有序。
长卷掩叹息——《漕渠魅影》(《邗沟案》) 神剧史上最长的一个单元,可以分为几个小故事。
我比较喜欢那个何五奇的案子,竟然还有凶手抓住嫌疑人的手杀人的,挺奇的!
神探狄仁杰首播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是看过的,后来它也经常在电视上重播。
我记得那时候应该是在央八放,还是晚上,给我吓得够呛。
很有意思的是,我既见过片名叫《神探狄仁杰》的,也见过片名叫《武朝迷案》的。
因为某种不能言说的因素,剧中有个叫“江小郎”的在其他版本中被改成了“简小郎”。
而我既听过“江小郎”,也听过“简小郎”。
那时候就喜欢李元芳,又帅又会武功,觉得他的脸长得也挺方的,不过此“方”非彼“芳”。
也喜欢狄大人,他忧国忧民,很睿智,很机敏。
永远难忘绛帐初见,那时狄仁杰是一个小小的彭泽县令,李元芳是朝廷缉拿的要犯。
他叫了他一声“大人”,后来他叫了他一生“大人”。
那时候的狄仁杰会被对手摆一道,李元芳怕鬼。
他们都不是完美的,却是我心中最满意的两人。
有一个镜头我特别喜欢。
武则天向狄仁杰说着自己所做的种种,镜头逐渐拉远,吕中老师的声音久久回荡在上空。
她是千古女帝,她觉得自己了不起。
可是她得到了什么呢?
敌人。
她的眼里有着深深的落寞。
李青霞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我觉得她一点也不爱虎敬晖,我觉得她更爱自己和权力。
虎子死的时候我哭得很难过。
要是他能活着该有多好,要是他能一直叫狄仁杰“大人”多好。
他们一起当狄仁杰左膀右臂的时候真的很好啊。
狄仁杰曾痛心地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
” 曾泰总是大呼小叫,莫名搞笑。
李规自杀的时候又让我难过了好久。
刘家庄就把我吓得不轻,无头鬼杀人直接要吓死我了。
那时候的故事很紧凑。
30集讲了三个故事,滴血雄鹰只讲了七集。
不像后来,故事少了,集数越来越长。
最后的最后,武则天自己坐在椅子上,深深地沉思着,伴随着幽深而忧伤的背景音乐。
这一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20多年前,一部《狄仁杰断案传奇》勾起了我心中那份对逻辑推理的兴趣,那么多年了,该电视剧的主题曲依然萦绕在我脑海,可见自己内心是多么喜爱。
前两年《神探狄仁杰》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不知道是自己沉迷在TVB还是对国产电视剧有偏见,所以一直没看,最近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在PPTV点播了该片,谁料一发不可收拾,现在都看到第三部了。
虽说该系列片剧情进展稍慢,也没有太大的场面,甚至老梁一个人的画面占了该片70%的篇幅,但是贵在剧本编得不错,虽有部分瑕疵(比如武周时期没有内史一职)但依然不影响正常观看。
喜欢断案推理的朋友,一定不可错过。
在b站看的,弹幕比较好笑
就很啰嗦,而且永远是镜头对着正脸说话。。
当时很好的满足了我和老爸的猎奇感···
家喻户晓的国剧。剧情环环相扣、悬念陡生,凶手不太好猜。演员演技精湛,角色深入人心。算得上国产悬疑侦探剧的扛鼎之作之一。碾压现在的刑侦剧。
在国产雷剧层出的如今,也只能翻出这些经典剧重温了。元芳狄仁杰才是我的童年~
盘点十大童年阴影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8410490不如《神探夏洛克》系列更吸引我。海报、演员不好看。
一口气看下去最爽,欲罢不能。从此我心目中的狄仁杰就是这个了
最好看的一部。
元芳 你怎么看……
我爸爱看这个和包青天!
思来想去还是要留一句 最爱第一部的故事和人物了。狄公也好元芳也好连曾泰都是第一部的最好。
就是喜欢看啊
狄仁杰装逼说教?演技也太差了吧
剧拍的很用心,服装,演员都很棒,所以形成了现在的经典,里面的歌也早已深入人心,哪怕到现在看到了这部剧都不一定会换台!
元芳太假了。
居然是荷兰的案情……
推理神马的基本靠猜,不装逼的李元芳才有爱啊,喜欢看狄仁杰的那张胖脸,充满了人文关怀。。。
它好敷衍 同一个画面竟然反复拿出来播了不下三遍...演员好像只是来背台词的毫无表情变化...怕鬼胆小竟然成了女人特有的心性...大无语......
当年耳目一新的国产剧,可惜特效和剧本其实都偏弱了一点。
老公非常喜欢看,简直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