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原著小说作者是寺山修司就不会奇怪——每个人都是怪异的,无一正常。
最为怪异的是建二,韩国做陪酒女的母亲,日本父亲,母亲死后被父亲带回日本,常被父亲殴打,没有手软的打,血肉横飞的打。
一个出生于暴力家庭的孩子他还好是没有被打死,还好他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走向反面,胆小懦弱,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了。
他口吃,三十出头,还在看治口吃的书。
另一面,他会唱温柔的歌,一点都不结巴;他会素描,他画了很多新次,不同状态不同面貌的新次。
练拳击,他的长项不是出击而是挨打,无论拳头如风暴,他绝不还手。
那一个个拳头是家庭暴政的复制,父亲打他,他从不还手,也不躲避。
不要以为是胆小者学会拳击之后变得勇武有力,没有的事。
总之是有了寄托,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新次。
他有了朋友。
其次怪异的是新次的妈妈。
丈夫自杀,她把孩子扔给孤儿院。
我不知道她是新次的妈妈时,只是觉得她怪异。
一个不算年轻的女秘书,似乎和那个养老院老板有那么点不清不楚,她会关心到老板吃不吃壮阳药。
那个老板是个阳痿,靠角落里偷窥别人撸自己。
女秘书冷冷的,话不多,不经意抽出一支长长的细烟架在指间。
和儿子新次重逢是在拳击赛场上。
首先是听到新次的名字,新次也扫眼到台下的女人。
赛后新次在后台换衣服,她不是自己找过来,是和她老板一起来的。
然后母子经人介绍认识,新次始终不说话。
新次换好衣服,因为赢了,被女友拥攮着离开,身后的母亲喊新次。
她给新次带来便当。
彩色的条状的吃食,应该是新次小时候爱吃的。
新次还是不理她,吃他自己的便当。
然后走了,留下母亲。
母亲坐下吃那些彩色的便当,泪已落下。
母子不会团聚。
从她决定抛下孩子,各自为生的那一刻开始。
如此看来,新次反而是最正常的。
被抛弃、被霸凌、被背叛,他一腔怒火,不原谅,要还击!
他要恨,要让恨不被影响,被打残的大哥都可以原谅,他不能!
他绝不能被打倒,他要干死那个叛徒,好像打败他就是打碎了这个世界。
反自杀节那段不提,那很寺山修司。
这部电影虽是寺山原作,却将时空转至当下,311地震、福岛核泄漏一连串大事件所引发的社会弊病。
联系这次疫情,应当会有很多以此为背景的故事被挖掘、创造出来。
那些残破的家庭,那些幸存的人们,创作者绝不能无视。
不论是攻击还是防守,比赛都会尘埃落定。
自制人物关系图,以此表达对剧情与人物的喜爱。
太多的孤独致丧、失意致丧、他们只是遭遇致丧,不值得一谈…… 我只记录一下观后产生的三个疑问,以及自己找到的答案。
疑问1:为什么选择了这两个人物?
电影很好的利用了这5个小时的时间,深度刻画了每个角色以及勾勒出他们之间的“相连”和“断裂”,没有准备充足的时间看完了电影,所以后篇看的很仓促,观后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要选这个两个人物来连接与对决?
新次是富有攻击性的,红角,是一贯热血日漫里那种歇斯底里,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正义,分分钟注射一针肾上腺素光环强大的常规主角,生命力顽强,爆发强,憎恨全世界(除刘健、芳子),但是全世界都仰望着自信爆棚的他。
这样的性格只能被仰慕或者被讨厌。
建二是防御被动的,蓝角,口吃、社交恐惧、不能和世界交流的自卑者,同时受着原生家庭的束缚,父亲的唾弃与施暴,压抑必然是常年笼罩着他的,所以他仰慕着新次,想和新次一样,追随着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说出爱的,被爱是他的宿命,即便是受虐也能成为他们的正义,被新次杀死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疑问2:荒野是什么?
刚看见这个名词,疑问就产生了,仿佛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般,分不清它是名词还是形容词,还是感叹词……有人说是心灵上的荒野,那,是从未开垦?
还是遗弃衰落?
我是否能体会到那般荒野?
想象一下自己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之上,是拼命的寻找“连接”之物,还是蜷缩在容得下自己的面积里无声哭泣?
我才没有心情去理会什么时代的迷惘,什么拓荒的意志!
疑问3:为什么建二不能和她相连?
电影中大量的性爱场面也是一种相连的明喻 全片的主旨可能就是这个吧,电影里有很多相连与断裂,就像画的关系图一样,线与线相交便产生了相连,新次和芳子相连、芳子和她母亲断裂、她母亲和教练相连、新次和裕二断裂、新次母亲和社长相连、新次与她母亲相连、新次与社长相连、新次与刘健相连…… 而反观建二,除了通过拳击认识了新次、教练以及老板儿子以外,被逼无奈和父亲断裂,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愿意和他相连,他为什么选择了拒绝?
我觉得这里避免不了要谈一下建二和新次之间的关系,有人直接说那就是gay们之间的基情,我是肯定不会认同这么粗暴简陋的标签的。
就像前面说的,对新次的态度只能是仰慕或者讨厌,其实这是站在建二的角度说的,当建二发现不能成为新次的那一刻,对新次的感情其实就是一般意义的憎恨,但是像建二这样的人是无法“攻击”别人的,同时他也不愿意和与自己的同类抱团取火,这个同类就是——惠子,出自自我认知的懦弱,出自自我追求的强大,自己无法变成像新次那样强大的人去保护属于自己的美好,同时又不甘和自己相似的人共处,建二明明也是一个出色的“拳击手”,却不会“攻击”。
这些大概就是健二没有接受慧子的部分原因吧。
然而建二也知道"通过拳击可以和人产生联系”,围绕“出拳”,围绕“攻击”,本片有多处篇幅的叙述,我都很喜欢。
自我对亲情的攻击,向自己的儿子“出拳”,夺回被丈夫毁掉的人生。
输赢已定的输家,不管多么想获得胜利,面对无法逆转的时间,对过去的事,还能做点什么?
这个规则是残酷的,是一直存在的,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
被抛弃的母亲,扔掉又飘回来了的鞋子,近在咫尺去成为了路人,这也是“攻击”结果的一种。
以及最后一场比赛,熟悉的氛围分镜,投射在每一个角色身上,不在是单纯表现比赛的精彩与惨烈,更多的是把“攻击”投射进每个人的内心,到最后有的人不忍结束,有的人喊出了心中的积愤,有的人提前离场,有的人直接死在了观众席,而建二却在还等着“想你来爱我”。
超爱最后这段岩代太郎的配乐 可惜都还没有出原声 哇哇哇
不算影评,只是观后感,非常主观,可能存在过度解读,所以不必喷,谢谢。
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来自痛苦的边缘群体的无法连接——建二只能通过拳击与人连接,挨打到最后回击,这是他与父亲唯一的连接,也是他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连接方式;新次决定认真打拳认真爱芳子,却在减脂期看到芳子买了炸鸡回来就离开,一句“没关系”的话也不会表达,来去自由,爱也是他想做就做,从未考虑过芳子的心情感受,更不会考虑她真正需要什么;芳子无疑是在乎新次的,不然不会不辞而别后还去拳场看比赛,但最多也只是在乎,她不爱他,也不爱任何人,爱不上也不需要别人的爱;建二的父亲对待别人的方式只是暴力,语言也简单粗暴,没有温情;新次的母亲不惜抛弃儿子来要回自己的人生,也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更不需要靠男人生活,因而拒绝羊尾男也;芳子的妈妈拒绝单眼,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连女儿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也许自认不配得到幸福而用孤独的漂泊惩罚自己。
这6个人,都不具备与别人建立连接的能力,都是被社会遗弃,却又彼此离弃的。
繁华的都市生活似乎与他们没什么交集,工作也只能是服务性行业。
如果这6个人代表了边缘人群的最近两代人,那么影片的防自杀线,就聚焦了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党。
在他们的街头随机采访中,有上班族、看护、自杀者的同学等等,如此丰富的社会角色,主角却偏偏选定为在校学生——整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这是更加年轻的群体,印象中似乎是一群满怀理想憧憬着将来可以改变世界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却有一部分关注自我终结生命这件事。
社长有个弟弟,却杜撰出弟弟已经自杀了,甚至不愿承认弟弟还活着的事实,为什么?
显然他与家人关系相当疏离,有没有可能,父母对他说过“看看你弟弟,你这个当哥哥应该是榜样,怎么还不如弟弟!
”之类的话?
也许他希望弟弟死去,这样他就是父母唯一的骄傲,会给他没有比较和选择的关注疼爱,而他无法让弟弟消失,只好告诉周围的人弟弟已经死了,是自杀。
自我价值无法被在乎的人认同,只有啪的时候能暂时忘记这些无望的希望,但终究被绝望吞噬,而且似乎认定,少了自己父母也不会多难过,反正有弟弟在。
心中是一片荒野,走到哪里都是荒野,何况能走到哪里呢?
建立社团,观察自弃的人们,确定他们的决心并不坚定,这一切都无法带来光明和希望,只会推动他终结的决心。
不同于那6个角色,这些学生,不必为生计和住所发愁,也有家人,甚至可能不必做家务,按理说只需要专心学习就好,但即便身处看似“正常稳定”的家庭,依然活成了孤岛。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极端的学生是个例,极少数,那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
这是环球报在2018年11月6日发表的香港《文汇报》报道。
也许有人会说,250人的确是少数,但“创32年来新高”就让人不得不重视了,这说明趋势在上升,数字在增加。
而“日本文部科学省官员坦言,未能确认学生自杀人数上升的成因。
”更让人感到无助和焦虑。
看了这部片,不知道官员们会不会获得些许启发。
我们对目前学生族所面对的压力与困境,又是否有所察觉?
学生们为什么不快乐到抑郁甚至轻生?
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该如何纠正和避免?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成绩是一切吗?
家庭、学校、社会应各自承担起什么教育责任?
父母、老师、教育相关的部门,认知停留在传统,还是应该改变,与时俱进?
在校生绝望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恐怕这些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
电影中的两拨人,各自代表两个群体。
一群直面死亡,另一群,孤独地活着,谁也帮不了谁,谁也不需要谁——这是我看到的内心情感上的荒野。
仅仅从这部电影,能看到寺山修司鼓励人们不要害怕失去,不要害怕踏入荒野,却没有给出指引,而人是需要目标的,不然只是在荒野中茫然的兽。
岸善幸最后的一个溶镜头,不知是否是把希望留给观众,让我们在荒野中寻找新的光明呢?
—— 孤独。
杀戮。
希望 。
救赎。
“希望这东西,真是人类最后的顽疾。
”
「あゝ、荒野」分为上下两篇。
前篇撰写生与死的交织,后篇描绘爱与恨的纠缠。
面对变故,一些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另一群人,新次,建二,芳子......他们选择活着,在荒野中对抗,在荒野中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
「生 与 死」防自杀节的组织者妄图探究生死,最终在舞台上华丽的葬送了自己。
他否决无意义的死亡,他说人的生命应该有意义,却遭到麻木的观众反对。
他们高呼“生命是平等,自杀与牺牲不分高低”,当他们看见活生生的人在眼前血花四溅,又撒野似的逃开了。
看客们从来都只会巧言善辩,组织者的死像是烟雾一般,存在过又转瞬即逝。
反对为社会奉献者依旧游行,历经死亡又幸存的人苟且活下去了。
他的死拯救了一小部分人的身体,却没能救赎群众的灵魂。
「爱 或 恨」新次直到最后一秒都在恨,他恨所有人,母亲的遗弃,裕二的出卖,建二的背叛,训练场的倒闭,芳子的不辞而别...他不明白为什么丢弃自己的母亲再见面依然不会道歉,不明白刘辉为什么可以轻易原谅打断自己双腿的裕二,不懂为什么自己心目中的大哥、爱人最终都离开了自己。
建二说:“我就站在这里,等你来爱我。
”新次用自己的方法爱着,残暴的爱,自私的爱,爱到恨着,报复着。
这种爱是错付的,他只想着保护自己爱的人,却没有想过被爱的人是否快乐着。
建二说:“新次,我终于无法再恨了,但是,还在和你战斗。
”建二恨父亲的残暴,恨自己的懦弱,恨新次的荣耀,恨大家对输者的遗忘。
这一切的憎恨最终都融化在新次的一声“大哥”里。
他忍受了八十九拳,最终在憎恨种解脱。
“人类为什么要活着?
”“或许是为了与人相连”如果说前篇是相连的羁绊,那么后篇便是孤独的竞技场。
他们在此前经历与旧人离别而又再与他人相聚,于后篇再次各自分别,似乎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路要走,在十字路口相遇,又各自奔赴远方了。
——芳子扔掉了母亲买的帆布鞋,鞋又被海水冲回沙滩,这就像是芳子童年的记忆,永远无法挣脱出来。
芳子遇见了新次,新次说我想认真的爱你,却从不会表达,默不作声的跑开,突如其来的做爱,新次的爱从来不给芳子喘息的时间。
最终,芳子逃跑了,扔掉了帆布鞋,辞掉了工作,离开新宿这片荒野。
离别前,她来看望擂台上的新次,那是她对新宿的最后一点眷恋。
——芳子的母亲拒绝了独眼,尽管独眼不在意她的过去。
但是她无法原谅自己,原谅不知道女儿的父亲是谁的自己。
她为自己画上一座牢笼,永远远离被爱。
——新次的母亲拒绝了竹轮社长,曾经抛弃儿子只为找回自己的她可以不爱任何人,她只爱自己。
她更像沙漠里的一株仙人掌,身边的人是无法预判的雨露,她需要他们,也可以离开他们,藕断丝连。
扔掉养老院去世老人的家庭照片时,她停顿了,又意念坚决,就手一挥全部倒掉。
竞技场上,竹轮社长无意间看到角落里的她。
她看向新次,为新次呐喊加油。
新次,要为自己而活下去。
「活着的意义?
」“我也想看一看,为何人类会相互斗争。
”“新次,我们场子快倒了,我会把你介绍到好训练场去的,你要一直打下去啊。
”“建二在战斗吗?
”“有很多人围着他,在正中央战斗。
”“上吧!
”“我们生活在最美丽,最肮脏的国度里。
为了自由,为了未来,奋战起来。
”为了信念,为了希望,为了相互救赎。
爱着,恨着,勇敢的,在荒野中,努力活下去吧。
为了自己而活。
新次是孤独的,从小被遗弃,被欺负,又被朋友背叛,他内心的愤怒,转化为打拳击的力量。
他一直坚信,“恨会让自己强大”,可是在路上看到欲二一家幸福的样子,他更加愤怒了。
那不是正是他一直以来不曾拥有的幸福。
于是他见到欲二的时候,说“这不是刘健的问题,是你和我的问题”。
他和芳子也说过,自己不会再干坏事,其实内心向往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可现实让他不得不选择残酷,发泄自己的情绪。
不是有那句话,只有足够强大,才会足够谦卑。
他所表现出来的,凶狠、野蛮的一面,只是保护色,和内心形成强烈对比真正的强大,自内向外。
希望自己不再迷茫,不再焦虑,有一颗强大的心去面对自己,面对世界
【近未来?
】在寺山修司1966年出版的小说中,故事虚构了一个昭和新宿,讲述了日本团块世代的拳击故事。
『团块世代专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是日本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次婴儿潮人口。
在日本,团块世代被看作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推动经济腾飞的主力,是日本经济的脊梁。
这一代约700万人将于2007年开始陆续退休。
这一代人大都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消费群体。
据估算,日本60岁左右人口所拥有的资产,是40至50岁人口的3倍以上。
这群数量庞大的银发族经济基础雄厚、购买力强,退休后还将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而到了电影发生的年代则设定在2021年,但在这个“近未来”时代,新宿依旧是一个孤寂的荒野,人们依旧未摆脱“孤独“的宿命。
影片在新次、推子和芳子的故事中切换,穿插回忆片段的频率也很高。
寺山修司曾这样介绍《啊,荒野》——书的价值,或许是为了从失去的过去中,找出活着的现在。
通过小说,人们看到了过去的新宿,而电影则试图表达现代以及近未来的新宿,打出”击碎孤独“的宣传,并非野心,而是对寺山所留下的命题的延展和思考。
遗憾《啊,荒原》没有中译版,在网上找到的读者翻译,有所缺失但可供参考 http://www.weixinnu.com/article/596ba6ca3fdd974c16bf9237在05年再版的小说中,森山大道为其配上自60年代起的新宿风景照 任知的相册-日本摄影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03910795/【畸形人】看第一话觉得很压抑,流血、暴力、打斗、欺凌……神经质和控制欲极强的父亲直接导致推子患上口吃、畏惧人际交往。
当他第一次正面提出与父亲脱离关系时,面对的依然是暴力的施加。
而在少年感化院中长大的新次,自幼年在欺凌和漠视中成长,又在成长中经历着血腥和失去的疼痛。
急需摆脱命运枷锁和生活恐惧感凌驾的两个“边缘人”,在与父亲和强权的割裂、形成自我人格的过程,伴随着对暴力的感知和觉醒,极具冲击性的拳击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载体。
很庆幸的是,力量和压抑同样具有实感,演什么像什么是演员对原作的尊重,也是观众对演员最好的褒奖了。
印象是很深的是两人第一次来到拳击馆训练时的片段,阻止推子带着受伤的手苦练的独眼,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留着眼泪却说不出话来的推子,还有在旁边笑岔气很温柔地喊着大哥你怎么啦的新次。
直白、不安但并不残忍不失节制。
“正常人”话语体系中的“残缺者”,其实不正以自我的方式救赎着吗?
—————————————一定要补系列,还是森山大道桑,很有那个时代的荒凉感了。
(图cr:AyuSUDA 微博)
断断续续五个小时,把《啊,荒野》看完了,以为青春片带点情色,有点情怀就差不多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那种不与过去和解的调子带来的阴郁也能一笑了之,毕竟这把年纪铁石心肠,文艺片不挑点毛病就不痛快一直在试图带入新次的八十九拳里面,想尽法子挖掘人物,用本质论来分析人物在文学里面是个套路,用多了自己就变成了个套路。
新次的人物分析让我觉得很痛苦,就彷佛把人性撕开来摆在面前,不认也得认,一点反转都不给,一点面子都不留,必须承认新次,或者说自己本质中的卑劣。
群众的狂欢充满暴力美学,杀戮和放纵在厮杀的呐喊中充满原始吸引力,精神的癫狂露出野性的獠牙,返祖现象显出人性不堪。
我一直在想,新次为什么战斗,前篇我坚信是导演给出线索“恨”,所以我把新次的人设带入了思维的模版,他应该这么做,我这么想。
但看到后篇我就否定了,准确说从裕二一战最后新次不可置信“这就结束了”的反问我就意识到不对劲。
执念的遮羞布已经不能替新次赎罪,这已经是出于对虚无的厌恶而在放纵欲望中寻找生存的迹象。
看健二和新次之战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 生化危机,这个拉郎配还是蛮跨国界跨属性的,但无意识的支配力带来的背脊发凉到是相同。
想起了我所崇尚的坚毅、荣誉、血与泪,却顿悟“忽略出发点”可能使精神动力成为原罪。
健二是为了爱,而新次是为了什么?
更多的只是处于无意识,或者说是原始的本性,人类共有的暴虐、情欲、贪婪。
虚无是这个时代的特性,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每个时代的特性,这是拥有独立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的共有悲哀。
我们追求最美的活法,抑或是最美的死状,没有答案的东西我们拼命寻找,最后归寂于麻木或干脆成为施暴者。
忘记询问来处让人找不到自己,看不清未来,也回不到过去,只能在城市森林里游走。
为了什么而战?
在寻找什么?
不能舍弃什么?
执着什么?
爱着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不清楚,同时我清醒于这种不清楚,也甘于这种不清楚。
精神的虚无,信仰的崩塌,我逃不掉,至于其他人,我不知道。
百万美元宝贝看完这么多年,一直记忆犹新最后那句战袍上的希腊文,我的肉,我的血。
震惊于新宿的摩天大楼下还有这么多在挣扎的灵魂,boxing变成改变失败和堕落的唯一通道,在血肉和汗水中寻求nirvana.五个小时的前后篇,如盛宴缓缓展开不忍释卷。
战斗吧,我的目标是活下去!
我不会道歉的!
这个片看的人真的少啊…………少到竟然几乎热评被菅田将晖的粉丝承包了【【【我没有不喜欢苏打哈我就是觉得只通过一个演员判断整个片子的影评口吻有种莫名的烂片即视感【【好歹我也是为了寺山修司原作去看的【虽然除了那个自杀秀在画面上有那么一丢丢寺山修司感不过其实也有点像《狼狈》啊hhh,大量的激情戏【【【以及。。
出现在片里的山寺先生【【这个片子拍得一点都不寺山修司啊!!!
不过不是说不好啦毕竟也只有一个寺山修司嘛。。。
很多地方还是很动人的。。
那句很多人说了的“人类最后的顽疾,是希望啊。
”虽然很不喜欢这个。。
看长相就让我觉得是个变态的角色【【但是类似这样的话,却是我自己在极度痛苦的时候说过的。。。
所以看到那里还蛮触动的【【其实这个分数我都觉得有点高了,因为导演在叙事上显然不是个很有章法的人,对于两条主线的剪辑可以说是比较乱的,对于每个人的故事背景和羁绊的交代,又都有那么点意犹未尽不甚舒服的感觉,明明可以集中讲好的故事,却又偏偏全部散在那里没有形成凝聚的力量吧。。。
不过分开来讲的话,故事在种种细节的刻画上都有很多打动人的东西在,每个人之间的羁绊,以及很套路但依旧很动人的,在社会最底层的艰难生存的人们互相依赖着活下去的感觉 都让我很动容但是合在一起看就让人很错乱。。。
拳击的那个故事,两个主人公,各自也牵扯出一些过去的羁绊,新次与母亲、新次与芳子,芳子与母亲,新次与裕二和刘辉,新次与建二,健二与父亲,虽然牵扯到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但那条线拍的还蛮有黑暗现实版《明日之丈》的感觉,虽然也有没头没尾的断掉了的毛病。。
不过总体还是让我感动到了好几次。。。
另一条线(虽然在后篇就个么直接没了。。
自杀那个。。
感觉独立起来看也很棒的,但是莫名其妙散掉了不说,虽然勉强和主线建立了联系,但却很生硬啊【【好几次新次像是只为了仇恨而活着那种拼命的癫狂的样子都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得难受呜【褒义的褒义的【以及对芳子告白那段还莫名有点纯情日剧的即视感可爱死了哈哈哈【【可惜立刻就一点都不纯情了hhhhh【在寝室看得略尴尬不得不快进🙊🙊但是几条线都不明不白地没了【对芳子还算有个夜色中的回眸“就大概是再也追不上这个人了“的交代的感觉。。
对兄弟基情那段。。。。
真的就随随便便扔掉了啊。。。
亏我还对刘辉保护小新次的那段看得基情澎湃………不是【看得还蛮感动的。。
结果打完裕二后面就没了就没了…………以及后篇的结局我还蛮喜欢的 虽然超级像《明日之丈》。。。
大柔光的升格镜头下空荡荡的拳击场,新次在数着数【虽然有装逼之嫌【【但我是真的蛮动容的。。
以及呼喊着“我,一直在这里,所以,希望你来爱我”这样的话。
从我的理解上来看,拳击对于新次也好建二也好,都是活着的意义啊,在这么肮脏的,令人绝望的国度里,所剩无几的那点美丽的东西。。
曾经的新次为了仇恨而活着,而当仇恨也似乎令人非常不过瘾地不了了之,他只剩下拳击本身了。
就像建二的父亲在听到的“你的儿子,被人群包围着,站在中央,在战斗着。
”之后释然地去世。
那里也很让人感动吧。
我觉得这个片子里的好几条线独立开来看其实都很好,在各个角度延展开都可以构成独立的情感与故事,影片的交代的节奏我觉得也很好,恰当好处的细腻吧,但是真的不适合用来做电影。。。
幸好有被剪成电视剧的版本虽然我没找到【【这种节奏做电视剧真的刚刚好吧叙事容量也充足了【【拍成电影真的有各种冗杂堆叠。。
又缺乏高潮的感觉。。。
嘛毕竟电影还是得有个主线的嘛……好吧大概因为这个片叙事有点乱搞的我自己也说话颠三倒四的【【【【总之还是很感谢,所有的故事和人物带给我的那些感动,不过觉得是可以拍的更好的故事。
以上。
本文共3739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啊,荒野》是我个人来讲菅田将晖目前的最佳作品。
看演员情报,苏打拍摄前篇时与《银魂》重合,最后一天凌晨拍完则直接进入了《校阅女孩》的剧组,去演“超绝大帅哥”,有够分裂的。
影片改编自寺山修司生前唯一长篇小说,前后篇总长五小时有余,获得日本第42届报知映画赏,菅田则夺得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优秀男主演赏。
背景设在近未来的东京新宿区,讲述经历迥异却又宿命般纠缠的二人「新次」(菅田将晖 饰)和「建二」(梁益准 饰)相遇并向职业拳击界进发的故事。
影片的宣传标语之一是“击碎孤独”,然而全片看完,却如同身处荒野,周遭尽是虚无。
新宿2021年,新宿。
新次进拉面店要了一碗拉面。
店外传来爆炸声,邻座的客人和拉面师傅随即出门查看。
新次在店门口掀开帘子朝外望了几眼,人们因为近在眼前的爆炸逃散开来。
他不发一言,转身再度进入店内,坐在桌前大口吞咽客人留下的拉面。
至此拉开故事序幕。
繁华商业区新宿,高层建筑云集,灯红酒绿的歌舞伎町即在此处。
影片里老龄化问题已成社会重担,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往日的风月场所摇身一变成为老人院,挥着球棒的京子打趣道:“风俗店变成老人院,婚礼会馆也改成殡仪馆了。
”在曾经的歌舞伎町情侣酒店里死去的老人们,会否也料想到这般的荒诞场景?
电影里的新宿街头1966年,寺山修司出版的《啊,荒野》虚构了一个昭和新宿。
当时以寺山为代表的众多艺术从业者活跃在新宿,他爱上新宿的后街,从芝加哥诗人尼尔森·阿尔格伦那里借来一句诗,把歌舞伎唤作“霓虹灯下的荒野”。
新宿在充斥各大摩天楼的同时亦有着穷街陋巷,夜晚凌乱而堕落,却有着一种奇怪的麻痹效果,仿佛置身其中便可忘却孤独。
寺山合作的摄影师森山大道在和荒木经惟合作的摄影集《新宿》里这么写道:“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像新宿一样,有着如此巨大的穷巷气。
” “当我们在一条充满手垢的小巷子里尝试排出一系列的词语,好比混乱、泛滥、欲望、鄙俗、罪恶、猥亵、污浊……其中每一个都能完全代表新宿。
”然而,这片区的另一面又极其现代,在存有阴霾的同时展现了发达的文明。
新宿本身,即代表着城市化后的荒野。
《社会奉献方案法》及自杀问题影片中虚构了一部《社会奉献方案法》:鼓励借用奖学金的学生及正在返还奖学金的年轻人组成志愿者团队,在免除一部分偿还金额的同时,让他们参加一年的(老年)看护服务,或是加入自卫队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政府意在此解决长时间以来护工人员及自卫队队员紧缺的问题。
时间线设定的2021年,值东日本大地震后十年,十年前失去工作、去清除放射污染的人数不胜数。
根据堀口在酒馆所说,“那是一切化为乌有的2011年4月24日”,酒馆老板把手头的四十万全部投到赛马三冠赛的初赛里。
同一时间段,芳子和母亲阿节成为受灾者,在临建房里住了一段时间。
自卫队的维和任务则突出了救助自然灾害。
影片里第一次直白展现自杀,是自卫队员去七尾的学校宣传《社会奉献方案法》。
男生小牧在自卫队员说话时起身走到窗前,回头看了七尾一眼,翻窗跳了下去。
(法规里标榜的“义务奉献”由此成为巨大的讽刺,并在故事进行到2022年时由自愿制改为义务制)七尾因此加入了反自杀组织,并认识了曾经的自卫队员、现今说着自杀实则无论如何想要活下去的二木建夫。
反自杀节的舞台装置(网络直播)一方面,在大社会压抑背景下的自杀人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反自杀组织对路人的采访几乎是戏谑的。
如组织负责人川崎所说,多数自杀者想要自杀无非是做做样子,真实死去的则默默如蝼蚁般。
像是为了印证自己的理论,在防自杀节的最后,川崎在搭出的巨大白色装置上让四位失去生欲的人现场自杀,四人中的三人哭泣着挣脱绳索逃开,其中一位更是十年前核电泄露事故的相关人员。
而留在台上的二木建夫,作为原自卫官二等陆尉,被指责是部下自杀的真凶,则对川崎说出“生命是不分轻重的”,仿佛他才是那个反自杀的践行者。
新次和建二泽村新次,一度靠电话诈骗老人过活。
过去的同伙里,大哥刘辉被同伴裕二背叛,殴打至双腿瘫痪。
余下作鸟兽散,各谋生路。
得知裕二的下落后前往对方所在的星云拳击馆挑衅。
由此碰上在馆口派发自家拳击训练场招募传单的堀口,以及那个又是处男、又结巴、又胆小、一遇事就脸红、但是力量却奇大的男人,建二。
二木建二,31岁,患有口吃,在理发店做理发师,手艺可以说很好。
日常捧着一本《续·口吃的治疗方法》,常去大久保站的一家韩餐馆吃饭。
是个金钱、女人、头脑、朋友一样都没有的男人。
这样的二人,在走投无路时一齐出现在了海洋搏击馆的门口。
由五丁目废弃工厂改造的训练场里,堀口兀自擦着拳击手套,看到来人后打了声招呼:“呦”。
二人的训练和相处日常是影片里为数不多的温暖之处。
睡上下铺,挤着同一个洗脸池前刷牙,洗澡时玩闹,为塑形而了无生趣地啃着生包菜。
笨蛋新次在堀口说要为职业考核的笔试看书时一脸坦荡地问道:“我看不了书,有漫画吗?
通过漫画讲解的营养学什么的。
” 新次个性乖张,却意外是个懂礼貌的人,称年长自己的建二“大哥”。
大哥建二,胆小内向,憧憬着性格外放的新次,在那本《续·口吃的治疗方法》上的空白处画着新次的速写,“我想像你一样”。
唏嘘的是,天赋更多的那个是建二。
训练场里训练的二人在拳击里,更恨对手的一方会赢。
拥有最多恨意的人,将被授予冠军的荣誉。
所以,恨吧!
恨吧。
通过职业考核后,“新宿新次”和“推子建二”诞生。
出道战里,新次秉持着恨意KO了对手。
建二在蔬菜摊见过对手后,便无法挥出拳头。
支撑建二出拳的动力,从来不是恨,是不想被人遗忘,是想与他人连接的心情。
如他在结尾处几乎失去意识地站在擂台上,放弃反击后数着击向自己的拳头,内心喃喃着:我在这里,就在这里。
所以,想你来爱我。
而新次,前期支撑他打拳击的理由是在擂台上击溃裕二为刘辉报仇。
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在教堂里,之后持续受到欺侮,自己拿起铁锹反抗,此时站出来制止他并对自己说出“不会再有人欺负你了”的是刘辉。
所以看到双腿瘫痪坐在轮椅上的刘辉选择原谅裕二时,他难以理解。
恨意支撑着他挥拳。
在战胜裕二后,则陷入了茫然,“你这样就满足了吗”?
仿佛是在诘问自己。
既流不出泪,将他打倒后,也还残留着暧昧不明的能量,赢了之后没想到只有空虚。
因幼时被母亲抛弃,他本能地害怕失去、害怕断绝与他人的联系,因此才会对“背叛”了拳击馆和自己的建二如此愤怒。
随着建二离去,洗手池前只剩下了一支牙刷。
致新宿新次: 我决定转去山寺训练馆了。
一直以来我无论做什么,都是跟随着你的意思,唯有这次,我是自己思考过后得出了结论,看来我好像一直想和你战一场。
我终于也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拳击手。
新宿新次,我想和你一战。
剩下来的牙膏,请你一个人用完吧。
再见。
承蒙关照了。
谢谢你,阿新。
推子建二 粉色绣花鞋和窒息的亲缘关系新次的女友芳子有一对粉色绣花童鞋。
地震发生时,她试穿着这双鞋。
地震后,在临建房住了一段时间,她留下了母亲阿节独自离开。
在拉面店「甲州屋」工作的同时她会偶尔去站街,惯常在结束服务后偷窃对方钱物。
遇到新次后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恋爱关系。
最想摆脱的是和母亲之间的联系。
影片里的粉色绣花鞋喻指亲缘联系。
新次,建二和芳子去海边玩时芳子带着鞋并把它们扔进了海里。
但是傍晚又在海滩看到了被海浪卷回的鞋。
前一秒还笑着说小时候听歌手唱歌得到救赎的芳子下一秒便泣不成声。
那是无论如何想要挣脱却依旧摆脱不了的亲缘。
在海滩边捡到绣花鞋影片的主角们都被过去亲缘的联结所纠缠着。
建二幼年母亲去世,十岁时被父亲建夫从韩国带到日本生活。
即便成年也会遭受殴打。
想独自一人生活却难以逃脱父亲的桎梏。
只能徒自在屋里嘶吼宣泄着,无法忍受时便伤害自己。
成为拳手后再度见到失明的建夫,愤恨着,终于揪起对方的衣领质问道:“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来?
为什么把我带过来?
为什么?
为什么!
”这个男人的性格悲剧基本是由建夫造成的。
新次幼年父亲自杀,十岁时被母亲京子带到教堂遗弃。
再度相见时京子是训练场二房东宫木的秘书,自己除了打拳外,在宫木负责的情侣酒店改造的老人院里当护工。
多年后和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时候你拖着的老爸重吗?
”当时他作为护工照顾的婆婆去世了。
他背着她走出老人院,默默把她放在裹尸板上。
在雨里,萌发出想要了解过去的父亲的想法。
新次的父亲泽村久光,曾是建二的父亲二木建夫的队员。
在京子寄给新次的《归国队员的黑暗》一书中写道:泽村久光的妻子京子小姐,直接点名指责二等陆尉。
丈夫在派遣地遭受严重殴打,由于没有在当地得到充分的治疗,因苦于后遗症而自杀。
这是一起谋杀案,是谋杀。
至此,新次和建二,及他们父辈的恩怨成为完整的闭合圈。
寺山在《死在田园》里描绘道,主人公“我”试图篡改记忆却弑母失败,想要独立于母亲却徒劳无功,记忆里的自己依旧被囚禁在母亲的桎梏里。
难以从记忆里解脱,无论身处何地,过去和亲缘依旧捆绑着自己,父辈的仇恨顾自顺延下来。
不知情的建二,知情而因此痛苦的新次,在最后的擂台上,一个因放弃仇恨而求死,一个选择毁灭对方而试图获得新的活下去的理由。
京子在场下咆哮着“杀了他”。
建夫的指甲盒从手中落下。
几近失去意识的新次脑海里浮现出一片森林,鸽子飞过,自己独自走着。
瀑布边是裸女的背影。
“我们活在最美丽最肮脏的国度里。
”他笑着这么讲着。
场外的新宿响起新一轮的爆炸声。
主演演技在线
令人生厌!空有一套社会问题的架子,实质却极其幼稚和小家子气。剧情和台词的设计简直令人发指,是我最讨厌的那一套日本做派。裕二和新次天桥上的那段对白,当裕二喊道我有多么多么努力时,我当时就心想别吧,不会把人打残的原因就是什么“我多努力你们却不认可我”吧,结果还真是。这样令人无语的剧情比比皆是,自杀委员会那条线简直看不下去,一口一句“这个世界病了”“要在这个恶心的世界上活下去”,让我一度怀疑这是个漫改电影🙄
菅田將暉真是帥這世界,小而荒蕪,即便如此,也要堅強地活下去,找到自己的意義
不喜欢这种风格。
拳击、性爱、自杀——各种不同的方式反而都成为「存在」的证据,在虚构未来「丧失」的环境下,奋斗本身成为一种目的,而非达到积极的手段。
2021年年轻人的焦虑和迷惘并没有任何新意啊,性与暴力,还分前后篇四个多小时,看起来也很累的好吗
口吃兄还可以 血浆糟糕 床戏糟糕 裸露一般 身材一般 快进了
3.5 一开始看的日剧版,后来转到电影,并无违和,依旧采取叠加思维拍,偶有割裂感。
还是想再感叹一次:菅田・演什么像什么・将暉
一切不幸皆来自童年阴影。请妥善对待孩子。
新次的挣扎之路上,父亲自杀,母亲抛弃,裕二背叛,他的恨比建二的历史遗留、芳子的灾难毁就更深更冷更彻底,于是拳击成为了出口,防自杀的人来了次鲜血喷溅的自杀直播,恨意大过天的人来了场犹如虎啸龙吟的暴力狂欢。
“推子健二”看着让人觉得恶心...
无助社会下的边缘人群
电影有些太长了…(在没有看下部的情况下)太多细节(包括情爱戏和自杀直播)而缺乏电影应有的节奏;对于改编自寺山修司的小说自带有一种时代的局限性和批评性(60年代),把它放在当前的现代中,如如今安倍政府的成功,还很难讲真正2020奥运会带来的影响会如影片一样的悲观,对应社会中“失败者”们的打拳重返社会的象征,是个人寻找社会价值的出路,这与社会环境并行相交但不等同于同样的命运;
恨意激发人的斗志,典型日本意识流,刚好也听到陈志炜提到书写恨意。恨意就像少年的标签,巨大膨胀的自我被庞大的社会机器压榨打击,让你想做点儿什么去改变它。这里就是拳击了。近未来的设定不错,讲的还是社会问题,拍得太直接缺乏一点灵气。结尾的歌很好听。
虽然评分很高,但是相似感太强,就是海街日记和百元之恋的结合,前两者太好看,所以本片没看完
不要看,很让人心累疲惫!——
和《二重》判若两人的执导,床戏和拳击戏都充满复古中的希望感。
自杀 拳击 性
遭遗弃少年的拳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