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夏天的滋味》导演:陈英雄1、长镜头中的慢调生活和缠绵情愫。
开场的三个长镜头陈英雄就已把我惊艳,长镜头将慵懒的清晨起床时光和小妹、弟弟之间暧昧悱恻的情感展现的淋漓精致。
不得不说陈英雄是一个把起床都拍的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的导演。
长镜头的拍摄在影片一开始就已定下基调,它是为情感和缓慢悠闲的越南生活本身所服务,或是说它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时光、生活和情感本身而刻意呈现,在其缓慢的镜头运动下搭配鲜艳明亮的色彩和近乎完美的构图共同勾勒出一幅慵懒、惬意悠闲的越南图景和哀婉或又缠绵动人的爱情挽歌。
2、对越南和东方女性的想象。
14岁就离开越南本土的陈英雄总是在他的电影中呈现出对于越南本土的无限想象,这种想象是一种东方式的田园美学,他对越南本土的呈现总是近乎于一个伊甸园,甚至和整个社会是脱节的,这种脱节是为了不破坏其中的美感,于是,越南在陈英雄的电影中是慢调悠闲的,尽显着它的东南亚风情和东方式的隐晦情感。
女性在陈英雄的电影中是美的,东南亚女子特有的韵味,即便特写仍然足够精致,但是即便如此,女性仍然逃脱不了在男性导演电影中被窥视的命运,她们仍然是“物”的象征,这种美仍然停留在身体层面。
相比起《青木瓜之味》,在《夏天的滋味》中,陈英雄将他的西式思想赋予女性,女性已呈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例如三姐妹对于男性的调侃,大姐在丈夫之外重新获得性欲满足,小妹游走在两个男人之间,这些已超越了对于传统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但仍然无法改变她们悲剧性的命运,她们仍然困囿家庭,丧失爱情,服从男性,最后仍然失去自我。
3、短暂易逝的爱情,亘古不变的亲情。
《夏天的滋味》围绕一个家庭展开叙事,揭露家庭中每个成员个体内心的隐藏秘密,故事聚焦家庭中的三姐妹,以三姐妹之间的亲情为主线串联,发散性的呈现她们与各自丈夫、情人、弟弟之间的情感纠葛。
导演在影片前一个小时中建构爱情,在后一个小时中开始无情的消解爱情,展现女性的悲情和男性的背叛,但是影片中唯独不变的情感是三姐妹之间的亲情,足以看出导演对于女性和男性以及女性、男性之间和女性与女性之间情感的不同态度。
陈英雄展现了女性的爱情悲剧,但以亲情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悲剧性弥散。
但我真的不想把其理解为这是一种女性坚毅隐忍的“内在美”表达,这陷入了另一层隐藏的悲剧性。
4、三姐妹/四个女人的生命镜像式呈现。
影片巧妙之处在于将三姐妹爱情故事平行且分散叙述的同时,使三姐妹和其爱情故事形成一种镜像式的巧妙呈现,使三人不仅在情感上有关联性,更在整个人生命运上紧密缠绕在一起。
然而在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应该忽视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活在她们记忆中的母亲,母亲和三个女儿也互为彼此镜像,因此整个故事的呈现形散而神未散,故事内部始终紧密勾连在一起。
三姐妹追忆母亲时说起了母亲晚年时对少年时期恋人的怀念和依恋,甚至感动了父亲,可见这段爱情的刻骨铭心与感人至深,母亲深处两个男人之间,甚至更倾向于年少的爱人,由此可见母亲陷入了爱情的悲剧命运。
大姐和丈夫性生活不和谐,因此在丈夫出差时,频繁寻找情人满足性欲,大姐陷入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却也选择离开情人,选择丈夫。
二姐虽然没有徘于男人之间,但丈夫却出轨,和大姐曾向她讲述自己丈夫国内出轨的经历如出一辙,故事虽没有继续展开,但根据大姐的描述一般,二姐自身的婚姻正在向大姐的婚姻走向发展,谁又可以保证说二姐最终不会重蹈大姐的经历呢?
小妹一边与弟弟保持暧昧关系,一边又与另外的男人发生亲密关系,最终两段爱情都无疾而终,陷入爱情悲剧。
三姐妹和母亲的母亲身份,虽然小妹的怀孕最终成为一个乌龙,但是导演却一直在展现她对于孕育的渴望。
在镜头组接中,导演试图将未叙述的故事延续,尽力表现出镜像效果。
例如,小妹告诉弟弟想吃红薯,下一个镜头剪切到二姐煮红薯和丈夫一起吃;弟弟帮小妹剪指甲,下一个镜头则是二姐问丈夫需不需要修脚。
5、水和色彩的隐喻与圆形结构。
水是影片中的重要意象,雨水、河水、沐浴之水、墙壁上渗漏的水和汗水等各种形态之水无处不在,各种形态的水不仅是东南亚炎热、粘腻气候和风情的必要景象呈现,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情爱与欲望的隐晦表达和重要象征符码。
水在影片前半部分导演建构爱情之时被大量呈现,妹妹和小弟清晨起床时外面淅沥的小雨,妹妹在餐厅外等待弟弟时的瓢泼大雨,二姐煮红薯时的细雨,大姐和情人做爱时墙壁上渗漏的水,两人暧昧之时摩擦水盆时跃起的水珠...不同形态的水将暧昧、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尽情表达并且与之相辅相成,而当影片后部分当爱情被消解之时,水则消失了。
但是影片画面炽烈的色彩则延续了下去,尤其是绿色和阳光的结合爆发出勃勃生机,这是人生和三姐妹之间浓密情感和勃发生命和人生最好期许和隐喻。
而这种带有强烈生命象征的缤纷炽烈色彩正和影片整体呈现的圆形结构相映衬。
影片始于小妹和弟弟出门祭奠母亲,终于新的一年两人出门祭奠母亲。
虽然一年中家庭个体各自生命中有着不尽人意的种种遭遇,但是生活总是周而复始,人生也要继续向前,这种循环不是一种悲剧性的无力,而呈现出了一种重新开始的希望与美好。
[/cp]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对待婚姻和爱情的不同看法,所有的爱情理想都通往自己最真实的内心。
在电影中,这种理念被导演无限度地放大,用一个个延缓的镜头剖析出来,所以有时候,导演无疑是相当高明的窥视者和观察者。
陈英雄就属其一。
电影《偷妻》仅拥有一个平淡无奇的开头。
在潮湿的越南,一个家庭中的故事静默地延伸。
在母亲的忌日里,所有家庭成员齐聚一堂,美丽的三个姐妹,摄影家的大姐夫,身为作家的二姐夫,还有俊朗的家中长子。
连绵的雨敲打屋檐,三姐妹在院子中互相对话。
她们探讨男性和情感,用各自理想的模式。
她们互相戏谑,一寸寸探寻家庭婚姻的隐私。
影片背景充斥浓重的绿,女人们披散着浓密如海藻的乌发,柔软,饱含水分。
镜头平静,安宁,缓慢进行,镜头中的许多人和事物,好像被淡化成了底色,各自行进,毫无声息。
姐妹们的对话中,谈到了自己的母亲,一个眉目模糊的传统越南女子,她在她的少女时代遭遇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直至终老,也许并未能忘怀。
最小的妹妹却坚信,母亲和自己父亲的情感中有一种完美的东西。
影片至此,导演陈英雄留下了一个悬念,抑或是关于人生情感的迷乱呓语的前序。
大姐苏的婚姻生活并不理想,貌似和平,平静之下波涛汹涌。
在前面的对话中,她反复谈到了满足。
她说,满足与虚伪并存。
很多时候,人并不能忽略心中激烈的渴求,过于强大的呼喊会将坚持和信仰埋葬。
她与商人唐邂逅,注定了万劫不复的互相追寻。
他们迫切地拥吻彼此,热烈,宁可抛弃语言。
也许某一瞬间矛盾与单一难以并存,于是压抑,混乱,在越南的雨季不断上演。
他们手指纠缠,看着对方的眼,激情难耐而始终怀有怯意。
在封闭的空间里,导演运用了大量浓重的色彩,宛如人内心纠结不清的迷乱。
在雨声中,心灵寻不到坦途。
但是,远在河内,苏的丈夫库和另一个女人同样进行着貌似夫妻的生活。
他满怀伤感。
得不到两种力量的平衡,因此对两方都有所负罪。
在深绿色的湖面上,他紧锁着眉头,告诉钓鱼老人,人必须生活在灵魂和谐的地方,否则伤感。
夜半醒来,那伤感总是挥之不去。
分裂令人痛苦,他决定告诉自己的妻子一切。
没有吵闹和仇恨,导演运用了冰山手法来演绎这一幕,隐忍,哭泣,眼神。
她的丈夫,因为有所隐瞒而拉远与她的距离,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触,却始终遥远而陌生。
这是一个契机,她不愿他继续欺瞒和给与谎言,冰释所有疏离和冷漠,得到这样的结尾,也许更为圆满。
苏告诉库,她还是他的妻子,她要他像以前一样爱她。
她用一个浅浅的吻终结了与唐的爱恋,没有挽留,只是结束。
二姐基生性浪漫,她的婚姻也同样充满美好的惊奇。
一幕幕镜头中,她眷恋地依偎着自己的丈夫,不放开自己的手。
温馨,温暖,彼此微笑。
他迷恋他的温度和触感,他得到她营造的甜美及幸福。
基怀孕后,影片中反复出现她在镜子前自我欣赏的一幕,她骄傲地挺起肚子,幻想着自己成为母亲时的姿态。
她天真地把枕头塞进衣服里面,蜿蜒的曲线,似乎记载了她和丈夫的婚姻历程。
就在这时候,丈夫因为灵思枯竭,不得不外出寻找写作题材。
两天一夜的旅行中,他邂逅了一个艳丽时尚的女人,暗涌,互相试探,压抑的空气中记载了复杂的内容。
女人用口红在卡片上写下了自己的门牌号,血色的挑逗,充满诱惑。
然而,他毕竟走开了,没有直接而****的碰触,也没有进一步的情节。
只是这张本可以开始一段艳遇的卡片,被基无意中发现了。
压抑,压抑之下的呓语;猜疑,猜疑之后的崩溃。
她在自己的姐姐和妹妹面前,她痛哭失声。
陈英雄没有进一步交待这一事件,潦草却别有深意,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带过,把一段婚姻的成长留给了将来。
真正聪明的导演,是留有余地的。
最小的妹妹莲与她的哥哥阿海的关系在影片开头便呈现出暧昧不明的状貌,他们住在果绿色墙壁的屋子里,相邻而眠,共同度过每一天。
莲总是得意地发现,每当她和哥哥走过街角,总有人把他们误认为夫妻。
兄妹的纠缠,音乐在此成了重要的表现媒介。
每天清晨,老收音机里不断放着年代悠远的外文歌曲,隔了这音乐去看人,就好像隔了一层粗糙的毛玻璃,神秘玄妙而难以捉摸。
莲的笑容总是充满魅惑,她在屋内妩媚地移动,跳舞,跟亲哥哥阿海传递眼神。
在她心里,哥哥是理想男性的化身,一定程度上象征和寄托了她纯真的爱情理想。
她饶有深意地告诉阿海,他跟爸爸很像。
这照应了影片开头预示性的对白。
哥哥是个不得志的电影演员,他即将要出演一部新戏,戏中有一个雨中分手的镜头,她兴奋地要求跟哥哥排练一遍,于是她转身,低头,他伸手拉住她,她回眸,对视。
细软的树枝的阴影投射在墙壁上,淡暖的风在屋内流动,一切好似迷宫,但最终以兄妹间的打闹为收场。
这个镜头在莲的两个姐姐身上也有类似的发生,不同的是,她们彷徨,犹豫,压抑,困惑,而在于莲,则带有轻松调笑的意味。
毕竟,兄妹的情感,禁止于暧昧。
有的恋情设置了禁忌,而他们连禁忌都没有开端。
导演陈英雄这样地放大这段并不寻常的寻常,也许只是为了增加人类内心的复杂性,进一步昭示人类情感的不可或知。
莲后来走向另外一个男人,在这过程中,她对自己始终把握得很清醒。
影片的结尾,母亲的忌日再度来临。
阿海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一个忌日这么重要,母亲在世时连生日也没有过。
莲轻轻笑着,说,其实忌日是很重要的。
是的,每个忌日,都有关于他们的婚姻和爱情。
每个人都在探索和寻求,那最终的光明的出口。
前三个镜头直接用了4min半钟,实在是慢节奏啊,要不是有任务在身,我感觉即使因为它画面好看我可能也不会特别用心看这种电影,之前尝试看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就闷得要命,不过当时也是因为和某人在咖啡厅环境有点嘈杂,而且某人实在是蠢,还好我早早就脱离了那个傻子。。。
不知道是不是越南片子配色都是这么好看,也可能是陈英雄的个人风格,本人几乎没怎么看过越南片子,惊喜于其配色和场面调度,整个环境的空间结构很特别,调度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前三个长镜头都是移动镜头,固定加移动,随着人物的位置移动摄影机跟随,且前后景分配极好,每个人物都存在于彼此的后景之中,体现两人生活密切,感觉比较生活化,不会特别的跳戏。
倒是女主的表演让我觉得很跳戏。。
觉得她被叫醒之后就一直很假。。
起来之后练功的背影有点像章子怡。
女主说街上的人把两人当成情侣,此时观众无法确定两人真正的关系,不过通过之前叫起床,女主应该是男主妹妹。
然后音乐突然戛然而止,略感突兀。
两人第一次平分画面,中间有树。
再次惊叹于越南的环境,前后关系高达4层,横向纵向各种打通,导演的调度也是很厉害,并且他好喜欢挂前景。。
一对正反打交代两人关系,内反打的一方(身后背景颜色较深,且有靠山极为安全)并不认可外反打过肩的一方(背后有门,不稳定感很强,极力向其解释)。
两层前后空间,后景人物上楼,下摇至前景三人中景至大特写,尽管是大特写仍然带前景,可见陈英雄是多么注重前后层次关系和人物调度。
整部片子估计都没有什么全景吧,感觉中近景居多,特写大特写也很多。
拍任何人的时候不是挂前景就是带后景,大部分是两者同时,导演是有多注重纵深空间的塑造。
女主半夜爬到男主床上,男主早上被挤到地上吓醒,这个情节是因为这个场景才得以实施的,这个场景真的够特别,没有这个场景就没法产生这个情节,这是场景对故事的决定性作用,两人的相当多互动都是由此处进行的,当然片中还大量体现了场景对故事的推动作用,前后景的一些关系就是如此。
这导演真的调度绝了,横向纵向没停过。
无时无刻不在调度,无时无刻的前后景,实在没有后景也要创造后景,即使是空空的院子也要放条狗做后景,我敢打赌那个狗和这个故事肯定没关系。
狗没了又有摇动的水盆在女主身后,暗示女主内心情感的波动,随即公布了自己怀孕的消息,然后一个白鸡蛋空镜,这孵化的隐喻有点搞笑。
不知道那个是谁出轨,这几个人长得都好像,也不知道是不是出轨🤦♀️。
一组正反打的转场很特别,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景。
之后男女主互换了床位。
两人的前后关系和位置关系完全互换。
之后两人一起抽烟,哥哥把妹妹的烟扔掉,随后吸了两口扔掉了自己的。
不过对戛然而止的音乐我实在不敢恭维,而且音乐和气氛感觉也不登对。
正反打每次对面坐着不同的人,暗示时间的流逝,女主等的人最终没有来,背景好多好像毕加索的画。
这片子真的绝了,这么慢节奏我竟然没看懂在演啥,这几个人长得实在太像了,人物出场之后角色还不稳固就开始各种游离,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脸盲,总感觉对不上每个人的号。
目前看来好像是有三个人出轨,就很迷。
啊好吧才懂,阿俊出轨那段是闪回,四年前,是大姐。
然后就是二姐老公出轨,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没有出轨。
那个另一个男的我还没弄明白是谁。。
第三次男女主从家起床,这回是男女主互换床位之后男主在前的镜头。
哦不,出轨什么四年前,就是现在,大姐和二姐撒了谎。。
哦原来那另一个男的就是大姐的老公,晕终于都搞懂了,大姐家俩人都出轨hhh,不过男的出轨比较严重,孩子都有了。
之后大姐老公回来和大姐摊牌,但是导演并没有直接描绘摊牌的过程,而是直接给了大姐的反应,先试跑下楼,怕被小妹看见,又不得不跑上楼面对老公哭泣,最后自己躲到小屋里,男人则是一句话没说。
紧接着二姐的老公出差回来了,对二姐的亲吻体现出一丝抗拒,二姐的老公是个作家,哈哈哈哈二姐第三次掏老公口袋的时候翻出了那张写着时间和房卡的纸片,笑晕,这男的有点委屈。
大姐老公是摄影师,什么狗摄影师,就是去拍外面的女人和孩子,我晕,也就是开头的那些大黑白照片。
我真的晕了,这大姐竟然不同意离婚,要继续生活,倒也没有又哭又闹,不过感觉她自我牺牲精神超越了她对老公的爱,她只是为了这个家庭的稳定,而并不是完全自己的真爱,毕竟她在外面也有人。。
然后大姐就为了自己家里那个出了轨的狗男人放弃了自己的情人。
最震惊的是这个小妹,竟然连如何判断自己怀没怀孕都不知道,真的笑了,这是不是为了体现当时的消息有多闭塞。
我觉得这小妹演技属实不太行,跳舞跳着跳着自己翻白眼。。
然后结尾竟然是以父亲的祭日作为结尾,如此轻描淡写的就结束了????
开始是以母亲的祭日为线索,家人聚在一起。
不过这父亲的祭日就这么草草结束了也太。。。。
wtf我还期待着这俩人在一起呢,什么情况,怎么就结束了。。
好吧这是我最近拉片唯一彻底没看懂并且看完之后一脸懵的片子,尽管它的调度真的很强,但是故事实在是太平了,本来能有的高潮也被描述的非常平淡,估计导演就是想展现越南平淡的生活状态吧,那他的确成功了。。。
刚才简单翻了一下大家的影评,的确有很多人在肯定并喜爱这部影片的同时也认为这部影片的角色脱离社会关系,脱离社会背景,我想这也是我没办法感同身受进入其中的原因之一。
全片几乎对越南的背景毫无交代,对这三姐妹和外人的交际也几乎没有体现,为数不多的就是几次出轨和情人幽会,但是都太短了并且出现的太晚了,整个电影就直逼着画面美感去了,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影片中的画面并没有豆瓣网友发的那些官方图片好看,色调有很大差别,也有可能是我720p资源的缘故。
总之角色过于表象,表演落不到实处,感情无处宣泄,与社会脱节,几个角色过于混乱,每个角色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塑造,当然群戏容易这样,同时剪辑线的跳脱让观众在影片进行到一多半的时候都还没有搞清楚整个事情的逻辑也没有展现出一条清晰的线路,只是大量的画面之美的堆砌。
画面的出彩是讲真,据说摄影师是为侯孝贤导演拍摄过多部影片的人,但是调度的高级也无法弥补其叙事上的清汤寡水,简直就像喝了一碗温水,既不冷也不热,平淡到不能再平淡,没有任何波澜起伏。
看完之后我甚至只想说一句:哦。
陈英雄是越南人,在法国学习哲学后来改学电影摄影,法籍越南裔导演、编剧。
因为一直生长在法国的缘故,导致他对待东方文化有依恋和审视的双重态度。
《青木瓜之味》是在法国摄影棚拍的,《三轮车夫》是在越南街头,感觉《夏天的滋味》应该也是在越南拍摄的,以上并称越南三部曲。
《三轮车夫》据说内容对越南现实批判极为严重,一直在越南境内禁映,让我想到了某个国家。
因为去年看了《挪威的森林》小说,对其相当痴迷一阵,发现陈英雄2010年拍了同名电影,准备一看,结果又是没看下去,改编的并不成功,而且依旧是缓慢叙事,缓慢到感觉时刻要睡着。
他的长篇电影并不多,最开始也是以拍摄短片为主,最有名的当属90年代拍摄的越南三部曲,之后有2010年改编日本小说《挪威的森林》和2016年改编法国小说《爱是永恒》,他的片子调度和画面都是一如既往的上乘,我猜调度好是因为他出身摄影,做起导演会更加注意运用导演式的场面调度,也会在以往的观影中更加注意导演对调度的运用,借此增强自己对电影的控制程度;注重画面是因为他本身出身摄影,对画面要求极致的美感,对摄影机运动和人物调度的结合也做的相当好。
至于他的慢叙事,我倒觉得一方面和他个人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他最开始学习的是哲学,感觉学哲学的人都很能探讨现实探讨伦理,会用各种辩证的角度为你呈现他自己的世界观。
据说片中讲述的故事源自两位越南老妇人和他的交谈,她们经历过两次越南战争,而当她们倾诉过往的痛苦时,却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安详。
正是这种平静打动了陈英雄,使他采用了一种缓和冷静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种种波澜起伏,用一种极为平静的手段突出暴力,从不同于其他电影的直接角度,而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刺激,显然这种修辞方式就比较哲学,比较精神层面,显然我的哲学功底还不够,没办法达到他那么高的思想认知。
这部片子百度上使用的翻译是《偷妻》我认为还是《夏天的滋味》更合适。
我认为本片核心讲的就是:越南大家庭生活中的五味杂陈,夏天的时间背景更突出了其中交织的情欲。
关于摄影师李屏宾,拍过很多侯孝贤的电影,看过的如《千禧曼波》,当时还觉得那摄影充满王家卫风格,实则就是一个人拍的。。
他也和杜可风一起为王家卫拍摄过《花样年华》《堕落天使》。
还为许鞍华导演拍摄过《女人四十》《半生缘》等作品。
刚才又仔细看了下接近尾声处几个矛盾的解决方式,大姐一方是无言到缓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选择原谅丈夫,最开始的争吵直接被导演摒弃,最后的解决也是温和的语气,导演在尽量削减整个故事的起伏程度;小妹则是终于见到了那个男人,三跳切推镜暗示此处想必有事发生,整场戏全部是状态戏,半个字都没有,让我想到我之前写的剧本那些,纯表演性质的,怪不得看起来觉得晦涩难懂;至于二姐怀疑老公出轨,此时好像就直接不了了之,结尾并没有交代确凿的证据,不过显然在之前的镜头中有显示他并没有真的出轨。
由此可见,导演过于追求用镜头、调度、表演去讲故事,在尽量地把台词弱化,即使有台词也是娓娓道来的,戏中的人话都不多。
陈英雄的电影无论是【青木瓜之味】、还是【三轮车夫】,都属于独树一帜的牛逼电影。
这部【夏天的滋味】也是洋溢着一股青春、纯美的亚热带气息,女主是那么慵懒和多情,连怀孕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就私定了那个异乡人的终身,而大姐、二姐也在她们的爱情里挣扎,却美如灯台上那只透明的蛾子,既勇敢又炙热。
越南女人,就像下龙湾般玲珑有致、妖娆妩媚,而男人,谈论着诗与哀愁,毫无市侩之气。
记得电影里弟弟的那句台词:我抽烟是因为外面在下雨,事实上,我并没有真的在抽烟。
好屌的台词,令人超级舒服的节奏。
想起今天是母亲的忌日,而电影里也是以母亲的祭奠开场,感觉一种人生的冥冥,就在那切开南瓜的一瞬间,女主那纤细的手令我陷入那久违的爱情中。
用通感意象进行场景转换,无忧无虑的兄妹被大雨困住,心事重重的姐夫浮在水上。
兄妹跳舞,大姐情人跳舞。
刻意淡化现代工业产品,数码的出镜:抽纸巾,手机,CD唱机音箱,电视机。
对白有一种人为装饰感,内容聊的多是琐碎日常,但演员演绎得情绪克制游离真实。
三姐妹放松倚靠椅子上说闲话,很古典私房的肢体语言。
越南语歌太难听。
互相出轨的大姐哭出声却怕大家看到,婚姻生活美满的二姐猜疑丈夫悬崖勒马惶惶不安,追求真爱的小妹排练分手苦情假戏成真。
隐隐约约那种老大成熟,老二心机,老三天真,蛮东方的人设。
不知为什么以为是部悲情压抑的片子,所以一直提不起兴趣看。
没想到是如此唯美。
最喜欢兄妹俩早上起床的场景,在灿烂的夏日阳光中,在音乐当中,开始新的一天,青春无敌啊,生命美好得令人感动。
二姐看着作家的眼神,那么温柔的笑容,喜悦地依偎在一起。
大姐和唐,不说一句话只是温柔地感觉彼此的存在。
还有三姐妹在一起的时光,多美。
没错,这不是真实的越南,这不是严酷的生活。
可是,这有什么要紧?
要紧的是,它唤醒了我心中柔软温暖的东西。
不管生活是否如意,不论顺境逆境,让我们温柔地生活,温柔地彼此相待。
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的画面美,我也很喜欢陈导演的镜头。
既能捕捉美,又不失生活的温润,喜欢那些镜头里的古雅氛围,花草繁茂的庭园,古旧的家具,静静的小屋……夏天的阳光落在灰土斑驳的墙上。
越南本来就是很热的地方,写的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
这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也是祭祀的季节。
阳光愈强烈,阴影越深暗。
最初是母亲的忌日,三姐妹和丈夫们一起组织祭祀活动。
三姐妹一边谈笑一边准备着酒席,上供的鸡被她们称为“完美”。
大姐夫库和二姐夫基在一起讨论照片,作家基评论着库的人物照,但他不会知道那里面的人是谁。
晚上的酒席也很完美,宾主尽欢。
因为基写作的关系,三姐妹又谈论起去世的父母之间爱的纠缠……这一些如此平静,美好,也算这个夏天一个“完美”的祭品。
于是故事荡漾开去,阳光之下,阴影慢慢浮现。
关于爱,关于生,关于死。
大姐夫妇结婚多年,已经有了一个孩子。
但是情人的孩子比他更大。
被称为“纯理想主义”的丈夫,厌弃了城市,厌弃了这个有压力的家庭,他要去山清水秀的世界,陪伴清纯的情人了。
大姐呢,却与自己的情人静静地分别。
他们早就有了孩子,他们的爱早就死去。
她希望,他们的爱死后方生。
二姐妩媚多情,那双弯弯的眼睛,我看着都觉得迷人。
和摄影家的姐夫相反,吸引作家丈夫的是更时尚,更奢侈的美。
他们的甜蜜背后隐藏着蠢蠢欲动的背叛。
他们即将有孩子,他们的爱也许即将死去。
也许,不会……三妹和哥哥住在一起,她的感情暧昧不明。
她渴望爱与被爱,然而她的大胆,都被男人的怯懦所拒绝。
她期待想象中的那个孩子,却是一场误会。
她的爱也一样,其实从来没有存在过。
回头看看父母的故事。
他们也一样,一生都纠缠在一个神秘情人的痛苦中,然而死亡令他们的爱情完美。
母亲比父亲大一个月,于是母亲死后一个月,悲伤的父亲追随她而去。
他们在人世度过了一样长的时间。
因此一个月后,又迎来了父亲的忌日。
三姐妹说,我们会办的很完美的。
结尾的对话才真耐人寻味。
“为什么忌日要这么隆重呢?
爸爸生前都没做过生日。
”“是啊,生前我们只会说,啊你今天生日。
“就是这样的——”人的生与死,爱的生与死,陈英雄觉得,这其中有很多奇妙的映照吧。
也许对待爱,我们一样是厚死薄生呢?
整个故事,就象兜了一个大圈圈。
陈英雄营造精美画面的能力太强了,虽然有时候显得刻意。
大量的室内景,屋内家具和物件铺排的很满,看似杂乱却能看出用心的布置,为人物的活动构建了一个非常有观赏性的环境,尤其是配色很值得称道。
二姐夫大白天摆一张茶盘躺倒在罗汉床的镜头,简直像中国山水画里,偏居一隅的闲适文人的画像,让人对那种生活不禁心生向往。
仔细回想剧情,这个家庭的三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在他们母亲与父亲忌日的那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按正常剧情片的节奏可能半小时就能拍完,但是本片接近两个小时的长度,着力呈现了三姐妹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床、晨练、吃早饭、做饭、款客、育儿、洗头,以及她们的感情生活。
她们美丽善良、勤劳能干,一方面遵循着传统,贤惠而隐忍的完成得体的社会角色,在丈夫长期外出工作时维持这家庭的运行,在父母的忌日中筹备宴席招待亲朋。
另一方面又在时代和观念的变迁中,有着自己情感和欲望的追求,并因此有着彷徨和挣扎。
她们共同追忆父母之间的爱情,在她们眼中是完美的典范,连母亲在少女时代有个精神恋人,都被她们视为不愿接受的瑕疵。
但小妹不知道是出于恋父还是兄控,天天与哥哥玩暧昧,同时还和别的男孩玩着天真的恋爱游戏。
二姐在二人私下的场合中总是试图与丈夫进行亲密的情感互动,而对方总是若即若离。
端庄稳重的大姐,若没有出轨的那一幕,谁能想到她也有这么风情万种的一面呢?
也许本片不在于叙事不在于剧情,在于呈现导演心中本国女性的美好,虽然带有不接地气的理想化的成份,但那些镜头都是导演对她们的爱。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不同人眼中的越南,有不同的况味。
《情人》是杜拉斯笔下的越南,《印度支那》是雷瑞·瓦尼埃镜头中的越南。
《夏天的滋味》则是越南人陈英雄眼里的越南。
《夏天的滋味》是陈英雄继《青木瓜之恋》、《三轮车夫》之后的第三部影片。
影片反映了陈英雄高超的叙事技巧。
通过三姐妹在为母亲办理葬礼时相互的交流,“以家庭关系为主要经纬,以比较私密的方式去观视这几个女性角色的生命与生活”。
三姐妹,苏、凯、莲,貌似拥有各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生活。
然而,生活的真相,总是那么残酷,忠诚与信赖,背叛与怀疑,交错在一起。
仿佛一朵美丽的花,挑开花蕊,才发现里面早已伏满小虫。
苏和丈夫库无法交流,在她眼中,她们的婚姻已“饱经风霜”。
库爱好摄影,每次从西贡带回的照片上,总有一个美丽的西贡少妇和可爱男孩。
那是库另外爱着的女人和他们的孩子。
苏自己亦情有所移,与一个叫唐的男人不时约会。
凯与作家丈夫金的婚姻亦危机暗伏,两人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隔阂渐深,而金则在旅途中邂逅一个美丽的女子并心生好感。
小妹莲正值青春,对爱情有着纯真的憧憬。
她依恋着同住的哥哥,同时爱着一个叫胡的男孩。
而一个叫托的男孩却暗恋着她。
她们奉为楷模的父母,亦有着各自的爱情往事。
母亲有过难以忘怀的初恋,曾经爱过除她们父亲以外的男人。
这些越南女子的一生,充满了压抑着的爱情与欲望。
这些爱与欲望,却又如此审慎和含蓄。
在平静的面容下,心事千回百转,欲说还休。
陈英雄眼中的越南夏天,满眼是铺张的绿色。
青山、绿水、碧树、绿色芭蕉叶、咖啡馆的绿墙、绿色珠帘、绿色的衣衫,甚至绿色的饮料。
摄影师李屏宾的镜头下的那些绿色,那么浓烈,让人想起张爱玲用过的一个比喻:绿色简直象溅进房间。
三姐妹各自经历了生命中的纷繁,品尝了人生的复杂况味,各自成熟了。
在这样一个满眼绿色的越南夏至。
http://yuyancbn.blog.sohu.com/90753902.html
很绿色很明亮。。。
陈英雄拍出了云南残留的法国浪漫。。。
那么多人追捧王家卫。。
又何必忽略陈英雄。。。
生硬笨拙的匠气,又菜又爱装,碎片化符号拼贴出来的矫揉造作,叙事与情感无法共振,夏天的滋味只剩下李屏宾取景框里的机械像素,字幕翻译也不太灵光
身份的尴尬让陈英雄的越南三部曲拍的支离破碎,越拍越糟糕。刻意营造的三姊妹女性群像,每一个都夸张的附和导演对湿发油皮的形象,英语抒情歌和景色一点也不搭,光看翻译字幕都能看得出台词太糟糕,幸亏这是最后一部越南,再拍都不知道该拍什么了吧
人物太多,特别是男演员,老是让我混淆。看来导演都一样,喜欢用自己熟悉的演员。演莲那个不是三轮车夫的姐姐吗?够了,越南的看三部我认为够了。
水洗过一样湿漉漉的饱满色彩,每个镜头都似油画,黄绿红用的最重,描摹出的却是沉静而清凉的热带盛夏。“男人……许多时候还是挺简单的啊。”“想想也是……男女间的矛盾,往往是由男人的简单遭遇女人的复杂而产生的”,而纵使是懂得这道理的女人,也不能逃脱这复杂。
一如既往还是喜欢里面的绿和建筑房屋,一开始还是摸不清人际关系感觉自己脸盲了很久。但是两个人之间或者三个人之间的相处模式特别舒服轻快,虽然暧昧也很多。
母亲的祭日一个月后,又是父亲的祭日。这里的夏天好像处处都洒满了阳光,每个静物都被照得透亮,但是空气却丝毫不会显得干燥,越南人的头发黑得好像潮湿的一般。陈英雄用最好的方式展现了家乡的美人美景,相比之下,人物之间的暧昧关系就没那么的有说服力了。
你们东南亚文艺片真会膈应人
挺无聊的
唯美主义者 但是台词太差 三姐妹全是痴女怨女
依旧越南潮湿绿油油导演媳妇儿依旧演技尬上天大姐演技还行 隐忍 好歹有点剧情 不至于那么无趣 然而导演的文艺情怀还是… 唉…
One day. Many lives. A family. Lovers. An eternity. A hope. A delay. A secret. Happiness. Lies. One summer.
这是拍得啥。
大学时候看的片子
夏天的滋味不如青木瓜之味。画面依旧很美,可是感觉故事的比重不大了,导演沉迷在用镜头表达女性的美里,无声,无声,只有女性顾自的笑着和感受着。
爱情也许从来不如亲情靠谱,当你被曾经最爱的人伤到体无完肤时,只想回到她们身旁寻求心理安慰,只有在那里你才能真正做一个小孩。谁都希望被真正呵护,每一个女人都希望得到丈夫完整的爱,可是当他不再爱你时,也许做什么都是徒劳的。也许有时候只能学会放过自己,离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加盛大的回归,否则只会愈发丧失魅力,那样的人生也许从来就不是我想要的。
陈英雄的人物又一次平静到化为了佛像。 很喜欢他的唯美感,更难得的是形式的背后有他的一套哲学。
hero chan...nearly forget..
青木瓜之味,是至纯至真的东方圆融之美,而夏天的滋味则有些像是混杂了各国电影的迷思,以前看我不喜欢,现在看更加不喜欢,这个滋味不是万般滋味在心头,反而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未曾咀嚼,许多时候都镜头和场景先行了,是美的,但也是无趣的。
???
人不能不信邪,我确实不喜欢陈英雄,这部片子还让我想起王家卫,叠buff了……青木瓜之味的镜头还是好看的,这部片子部分镜头让我很难受,我觉得近几年我应该吃不下鸡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