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为交响是一个爱情故事,或者说它首先不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野田一开始迷上千秋的时候很草率,就是普通女孩见到帅哥和才华合体的花痴反应,千秋对野田一直采取非人态度对待,除了惜才,连一点私下的恻隐之心都没有表现给观众,看得人心疼,在两人的感情线上,连个称职的助攻都没有,想想花男里的类,一吻里的今之助,偷爱里的斗真(忘记剧里名字了)....总之少女漫画里一切的事件发生都是为了帮助男女主爱上对方,拥有爱的羁绊就是故事的尽头。
交响里是反过来的,爱情是两个人补完自己的最后一块拼图,一切的事件都是为了让这两个人发现自己的天赋、职责。
如前所言,这两个人的关系里,从头到尾都没有第三者,最大的对手是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我应该是什么样子。
野田意识到自己不能跟千秋一起的终极原因是:我的目标是想当个幼师(目标本身并不坏),但这个人生方向远远无法承载野田的能力,她的价值大到她自己浑然不知,直到千秋出现,因为一个简单地迷恋,野田开始觉醒了,不是对爱情,是对自己的天赋。
剧里有大段大段的篇幅表现野田在台下看着千秋的演出泪流满面,在这一次一次地洗礼中,野田的蜕变开始了。
跟自己的舒适圈较劲,严格跟谱弹,理解作者,参加那些跟她的风格完全不搭的高规格比赛,本来是一只叽叽喳喳的自由鸟,但现在要训练自己成为一只能唱出天籁的夜莺。
一开始,我的态度是野田不要这么苦逼啊,其实我们都很爱那个创作屁屁体操的野田,而且,我们觉得男主也应该爱上这样的女主,这就是我们这些被少女漫画1.0版本荼毒的观众,幼稚的地方。
野田果然很了不起,从决定踏上职业演奏征程开始,凭借强大的才能和毅力完成了三次升级:1.参加钢琴比赛得到导师侧目成功留学欧洲 。
2.莫扎特音乐会演出一鸣惊人。
3.与大师合作肖邦第一钢协正式出道。
这三次升级的背后是野田无数的失败,迷茫,和泪水,苦苦挣扎的日子里,千秋几乎是缺席的,对于野田的努力,千秋支持她也充满期待,在她遇到瓶颈的时候,他也给过她特训,但始终他不是那个为了野田放弃自己的人,因为他很清楚,每次面对作品的时候,就像一座座高墙,但最终也只有靠自己翻过去。
于是,野田在无数个没有男主的日子里,艰苦地进行自我迭代,一切始于对千秋的追随,但完成任务的过程是靠着野田的一生悬命,而最终,她迎来了自己的新篇章,从一个呆头呆脑的傻大姐成为了能理解古典音乐精髓的智者,从一个粗砺的琴手变身为世界级演奏家,爱上千秋对于野田是一个契机,那些被埋藏起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野田完成了自己的补完计划。
比起野田,千秋是无敌的,这个人没有致命弱点,脾气差点什么的对于对于天才来说非常正常,不能坐飞机也只是个梗,毕竟谁都有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我觉得千秋这个男主的厉害之处在于,某种意义上,他是不需要女主的,即便不是野田,也会有人可以治好他的恐惧症,即便不是野田,他也有很多机会指挥乐团,如果野田的人生动力来自于千秋,那千秋的成长生涯只关乎音乐而已,是音乐本身的力量一直驱使着千秋升级打怪,而他的天赋异禀保证了他一路开挂。
整个剧,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千秋在指挥征途上的自我探寻:1.吊车尾的s团逆袭 2.指挥大赛夺冠3.拯救崩溃边缘的马勒乐团千秋如神,每一次都能在失利后逆风飞翔,可谓悟性奇高,对于千秋,音乐路上的绝望远没有野田那么多,毕竟他是天才,拥有上帝亲吻过的大脑,他所追求的一直是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这也贯彻到了他对野田的帮助中,而野田非常争气地回报了他的期待,他是一个非常有耐心,非常有恒心,非常优秀的驯兽师,他可以带领乐团进行高水准的演出,也能带领野田成为光彩夺目的音乐家,遇到野田,是造物主对自己优秀作品的奖励,诚如野田没有让千秋失望,千秋也没有让上帝失望,他没有浪费天赐的才华,完成了自己的补完计划。
也许,你们上演的,就是爱情本身的原貌。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周多,依旧对两周前在香港看到的《交响情人梦》结局篇后篇印象深刻。
尤其,在最后的几分钟,尾声音乐响起,当野田妹在巴黎温暖的阳光下翻看着舒曼的琴谱,一脸沉醉地跟抱着法式面包的千秋一起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的时候……镜头缓慢地放到了欧洲教堂的内上方,伴随着音乐悠扬地回转。
此时,圆号深沉地响起《蓝色狂想曲》(Gershwin - Rhapsody in Blue)的主旋律,只见巴黎教堂的前面有唱诗班在唱咏叹调,观众席上坐着两个老人在祈祷,后面坐着野田和千秋,沉默。
野田穿着粉红色的衣服,扎着白色的蝴蝶结,她一边看着高耸的教堂,一边说:“前辈,我要和你在舞台上做最精彩的演出。
”然后,她一手拉着千秋往外走,一个街边的小提琴手在沉醉着音乐中。
她放开了千秋的手,来到湖泊边的桥头上,认真地接着说:“不过,不是就此完结,之后要各自努力,超越之前的演出……”千秋望着她,对着天空说:“我们就跟着这循环,永远继续下去。
”野田妹听后,斩钉截铁(真的是这种感觉)地说:“绝不输给你!
”之后,用挑衅的充满精神的目光望着千秋。
千秋看后,会心一笑。
然后,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吻。
镜头马上从他们脚下转到上面,拉了一个长镜,只见他们在长长的桥上沉醉着,映着背后一望无垠的蓝天,伴着从钢琴转为隆重盛大的交响乐中,身影越来越小……又是《交响情人梦》,期待很久的最终篇上映。
正巧我这段时期来了香港,今天便毫不犹豫去电影院抢先看。
对于我这种骨灰级粉丝来说,内容都是能猜到的情节。
男女之间小纠纷啦;狂拍巴黎和欧洲的各种游玩实况拉;面对乐谱无法正视以及畏惧的心理啦;一些音乐让我感动和开心啦等等……在此,我基本上忽略不计吧。
之前,我已经写过一篇较长的文章,是记录正篇以及巴黎篇前篇的状况,看客们可移步去看看。
地址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717863/这里,在巴黎篇后篇中,说说我的一些其他感受。
1.还是先说说音乐。
这部最终版有不少值得一评的音乐。
首先,就是Ravel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
当整个乐队响起这个音乐时,我的确是随着野田妹雀跃不已的心情游览了一下梦中的巴黎。
选这首曲子作为整个片子的重点中的重点,实在很不错,清新并有品位,不会让听众觉得太曲高和寡而莫名其妙。
尤其,是我在看完这个电影后,刚好看到Sotheby’s London 六月即将开拍的在HK Grand Hyatt展出的Renoir 和Monet的两张作品。
尤其是那张Monet所画的阳光下的梦幻花朵油画,那个意境跟Ravel的这首曲子实在太match了!
就是这种印象派的感觉:甜蜜;有点酸涩;朦胧;跳动;反传统;谐趣;轻松;梦幻;神秘…… 这也是我所听到的最好听的Ravel钢协曲。
如痴如醉啊……我能理解为什么野田妹听了之后会那么触动和喜出望外,那种兴奋我是感觉到的。
那是,年轻的色彩。
不要说她,就连我听了之后,也想马上拿个总谱来玩一玩。
我承认,我的确像野田妹一样,很开心很开心,眼睛的确放出色彩(晶晶亮!
)。
其次,就是野田所第一次正式上台弹奏的肖邦第一奏鸣曲。
耳熟能详的曲子。
这个曲子,看得出野田妹的扮演者上野树里的确是在这首曲子下了功夫。
有不少镜头是直接拍着上野树里真人上阵的。
光看,都觉得值回票价。
第三,是莫扎特的K.448。
又是K.448!
他们合奏的经典。
我看了这个情节后,我坦诚地承认这个情节之老土,编剧之没创意。
这个还好说,说不过去的,就是这个曲子不知道找谁来弹和录的,实在弹得太差了!
在那个时刻,我是忍着听完的。
居然,把Mozart弹成Chopin,而且还是弹得很差的Chopin。
晕。
一点Mozart的天真、平衡感、纯粹、精致都没有。
这个实在是让我在全剧中最为难以忍受的事情。
拜托,能否听一听Haebler的K.448?
我的确不是挑剔。
因为我好歹也是骨灰级粉丝了,也因为太爱这首曲子,也把最好的几个版本细细比较了一下,也弹过。
我真想不通,为什么上一次把Mozart的小星星,弹得那么硬和轻浮;这一次,居然把这个经典K.448弹成浪漫派。
那个拖泥带水,节奏乱七八糟,还有双钢琴合作之混乱,都让我惨不忍睹……还有,也忍不住冒着被众多粉丝大骂的前提下,批斗一下玉木宏。
哎,我好歹也是你的粉丝,但是你真的基本上这4年没下过功夫啊。
无论是钢琴,还是这部剧的演技。
有点over了。
在这个曲子上,远远不如交响的第一集表演之精彩夺目。
弹八度,身体过分摇动。
论音阶,面部表情一片夸张。
哎,我的确失望。
再此提提关于音乐导演对剧中的人员演奏时的表情处理。
个人认为不专业成分太多。
首先,野田妹相对来说,是最好的一个。
黑木也是。
看得出两个人是有音乐底子。
而其他人,比如千秋,甚至小提琴手清良,我不知道究竟是剧情需要夸张的表演方式,还是编剧对演奏音乐的理解。
毕竟,当一个人全心全意去演奏的时候,基本上,比如看看各种大师,他们几乎是面无表情,不会眉飞色舞的。
即使内心多么地波澜,但只要站在台上演奏,表情要么就是很投入地“痛苦状”,要么就是一片冷漠。
因为他们会将所有的情感以及关注点集中在手指上,不会考虑到面部表情的。
这个,起码是一种常识。
比如同样是拉威尔G大调,看看阿格里奇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yNzUwMTky.html 的演奏,对比下便知。
《交响情人梦》走到今天,当然,夸张的演出方式是一大卖点。
可,平时夸张没关系,一到正经场合,起码要严肃和认真起来吧。
当然,我很挑剔,才这么说。
也真的的确想精益求精。
第四,赞清良所奏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手的把位相对来说姿势算精准了,也看得出演员本人下了一番功夫。
至于选曲,也是一个亮点。
选择听上去永远深情而忧伤的布拉姆斯曲目,而且还是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种既古典又浪漫的风格,自然跟前者拉威尔轻松活泼的印象派风格形成对比。
有趣的是,编剧们选择的是一个沉敛的音乐家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并不选贝多芬啊李斯特啊等人。
我对布拉姆斯的印象非常好,君子。
他的音乐几乎永远都是忧伤而深沉,最可贵的就是他的作曲一丝不苟,严谨认真。
光是他几乎用一辈子所创作的交响曲,就让人肃然起敬。
他与一生深爱林徽因的金岳霖非常相似。
他们同样是伟大的文学艺术类人物;同样具备成人之美的品质。
布拉姆斯一生都爱着钢琴家克拉拉;而才子金岳霖一直敬爱林徽因,一辈子未婚。
两者都是希望女方能过得更好的生活。
第五,肖邦第一奏鸣曲的慢板。
我忘记了哪里出现的。
因为个人很喜欢这个甜蜜无比,散发着夏日恋爱气息的钢琴曲子,在这种电影听见,会特别舒服。
每一句呼吸,每一个音符,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恋爱的气息。
配合电影里巴黎的片段,相信让所有的观众都置身其中,无法自拔。
2,说说拍摄的场景:我很喜欢那些拍巴黎的细小的片段:路边;风景;公园;咖啡厅;鸟叫;下雨;阳光;景点。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中看《交响》的电影,所以荧幕和声音效果都特别好,仿佛真的来到巴黎、来到各种交响乐厅的现场。
虽然香港影院的冷气实在冷得让已经穿薄毛衣的我哆嗦成一团,可是还的确值得一赞。
现场感很棒,值得我期待了那么久那么久那么久。
一边看着这些美妙的片段,我的确有一种非常想去一下巴黎散步的想法。
它应该会成为我最爱的城市之一,期待那一刻。
3,说说剧情:没有结局篇前篇精彩和动人。
基本上都可以猜到剧情。
还是看电影好了。
剧情经典之一是那个被炉之吻,设计得比较流畅自然。
野田妹包着床单,向千秋求婚的那一幕,也有点心酸。
对了,很记得瘦削的玉木,穿着整套西装,在巴黎街头奔跑的那个场景——因为他好瘦,所以跑起来,比较吸引眼球:)还有一个剧情,我很偏爱。
就是当孙蕊可以上台演奏拉威尔,但是野田妹只是一次又一次弹奏教授给她的一堆曲目,仿佛永远没有止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头的那段难熬的时光。
我现在,对台上如何风光表演基本没兴趣,更加关注那段背后努力,只是会努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出头日子,可是还是坚信着的片段。
那应该是最沮丧的日子,比无法演奏好曲子更加沮丧——如果说演奏好曲子,起码你有一个目标。
但是演奏好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承认,更难——因为你真的是用心跨越了自己,但总还是没有出头日子,毕竟竞争很激烈。
怪老头指挥家Strezemann对野田妹的巨大演出成功后她所显现出来的避世的事情,那番评论也是很有分量。
我记得那一幕,是他坐在欧洲城堡里面的一间露天Café店,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若有所思地说:“很多演奏家,在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也会出现这种与世隔绝的状况。
有些人如果迈过去,就是又一番新的境界。
但如果有些人,无法跨越那个障碍,就反而一辈子碌碌无为了。
”“演奏家是艰辛的,他们一定要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征服自己。
在做到最完美的时候,又要向另一个高峰宣战。
也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不朽的演奏家。
”…… 4,最后还是说说我对他们两人的看法。
其实,我上一篇文章已经真的说得够多了。
很多都是重复性文字。
我看来,那个莫扎特双钢琴曲的剧情以及两个人的爱情描述,很普通。
也没什么可写。
至于被炉之吻,野田妹所说“师兄,你不需要全部说清楚。
我会明白,我也现在才明白,读懂乐谱是多么地重要,不读懂就乱来,其实真的不好。
而如何读懂作曲家的心意,这,真的要靠我自己去探索……”。
我喜欢这段话。
千秋在一旁不断帮助他,但是野田妹也知道,只有靠她自己,才能真正明白一些意境。
她需要他,但是她不会依赖他。
反而,她会激发他很多想法。
时间到了今天,2010年6月19日,对比起四年前的此时此刻,我初看《交响情人梦》时,对他们二人之间这种关系的理解,慢慢有了一些的确是我个人的理解。
也许,身边的人,婚了又离了,聚聚散散,加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自己身在其中的时候,或许会不多不少,明白一些什么吧。
我一次又一次,欣赏野田妹的自爱和努力。
看看这篇文章,《中国的女人缺点什么?
中国的男人缺点什么》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026272/ ,再反观野田妹和千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relationship,比起中国现在很多的状况,显得不知道好多少倍。
野田妹的确是一次一次又一次拒绝了千秋给予的“同情”,也厌恶这份同情。
她每一次的转身离开,再以更好的面貌回来,只会让她本人的价值提升,并得到别人由内心的尊重。
她不会苟且残存。
这样的女孩子,这样的女人,男人是一定爱惜她的。
我甚至觉得,她可以找到更好的另一半,相比起相对来说懦弱很多的千秋,他甚至不配她。
真的,很喜欢野田妹在电影中最后一句话:“绝不输给你!
”这不是那种竞争关系的输和赢,它是作为女性,面对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所体现来的由内心散发出来的坚强,自信,独立。
也许,这部片只是音乐领域。
但这种精神,能适用于方方面面的领域中。
它与金钱独立无关,它是内心的一种强大,也是珍爱自己的表现。
试问,这样的女孩子,有谁不会珍爱她们呢?
也许,只有这样的爱情,才给予对方空间和心理上的自由,让他们回归到爱情本身的面貌上去:需要对方,但不会依赖。
尊重对方,给他们自由。
相敬如宾,却关心彼此。
一直很羡慕野田妹和千秋,在他们的青春里是梦想,是奋斗,有一起努力的朋友,还有相互扶持的爱人。
从电视剧一路追到电影,除了少女心,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和热血。
无论是当初S乐团的成功,还是后来千秋克服了恐惧来到巴黎,这其中的过程都让人觉得有梦想是特别美好的事情,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更是幸运。
也谢谢这部剧让我接触到了交响乐。
映画相比drama来说,总有点冗长。
不过看nodame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物太可爱,drama太成功,映画有缺点也可以接受,反正日本电影大多拖沓,加上漫画改编,扯也是预料中。
无论如何这两位总算是修成正果,尤其是在男生如此猪头的情况下。
如果说chiaki在音乐上是天才,在感情上就是低能儿。
表面看来nodame高攀,事实上,他应该庆幸自己遇到nodame这位变态,否则他的感情依然是一片荒漠
一向觉得千秋是神,不是人。
在这部电影的最后一部分,千秋同学终于回到人间,终于尝到了失去nodame的那种不好受的感觉,终于下定决心用一种在我看来很神奇的方法重新把nodame追了回来。
于是我那始终为nodame在这段感情里不平等地位而愤慨的心终于得到了些许慰藉……很爱很爱nodame,因为她的真实,不同于千秋神话般的杰出。
她有自己的小快乐小忧伤小梦想小糊涂,在生活上和音乐上皆是天马行空,不受束缚。
如此迥异的两个人,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适的。
nodame始终在千秋的阴影下,自卑地总是要把追赶他作为自己的目标。
上部把这种矛盾渲染到了极致,以致异常压抑。
还记得当时写的一句短评:我知道她总有一天要站上最绚烂的舞台,但我希望那时她的快乐,不仅仅是因为她终于赶上了他。
下部无论在剧情还是在音乐上都精彩到超乎想象。
nodame终于在千秋同学带来的百般痛苦中沉淀下来,蓄积能量,而后爆发。
这一天终于到来,她站上最绚烂的舞台,那掌声中涌动的快乐,竟与千秋全然无关。
那一刻电影院里的我是怎样肆无忌惮不怀好意地咧嘴笑了呀。
万能的千秋,你竟然一声不响地被抛弃了。
从此两人间的天平终于被拨向了nodame一方。
唯恐天下不乱,看着千秋着急觉得很高兴的我,却也终于在两人合奏那最初的莫扎特时,和他们一样,默默回归到旧时的心情与梦想,穿过悠悠时光,任温暖回忆抚平一路走来的伤痛。
神一般的千秋,最终还是用神一般的方式追回了nodame。
而当他们终于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时间定格在nodame弹琴的手扬起的那一刹那,顷刻间我有一种与编剧灵犀相通的感觉。
当两人彼此成长到对音乐对感情都有了新的领悟时,合奏与否似乎早已失去了曾经坚信的意义。
人生,正以一种充满未知却张力非凡的方式向他们展开,从此,再不是阴影下的绝望挣扎,而是彼此扶持的相互追赶。
最近看的一部日剧是在太憋屈,气不顺就把野田妹翻出来看看缓解一下郁闷的心情。
再见野田妹还是那么元气可爱,千秋还是那么傲娇又毒舌。
但这次还发现了千秋往往能及时发现野田妹的异常,还很会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
也看到有人觉得千秋和野田妹去了欧洲以后,千秋太过于专注自己的事业发展,对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野田妹太冷酷。
尤其是在野田是为了配合他的节奏,提前去了欧洲的前提下。
可他们本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想做指挥家,一个想做钢琴家,本就是不同的两条路,只不过恰好在一个领域。
野田妹是在生活上虽然是个“变态”,但其实是很有自尊心、很有韧性的姑娘,会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练钢琴,会疯狂看书补自己因为日本音乐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关系而漏掉的“作曲家生平”、“作品分析”、“艺术史”;也会在千秋指导自己课业时喊停……另一方面,生活上千秋其实一直很放纵野田妹,真的是一款非常好的家庭煮夫hhh。
在得知野田妹不被老师允许参加比赛后,他也放下了自己指挥的工作,陪着野田妹,让她找到探索音乐的乐趣。
在老师那里也不再是baby酱,而是小惠。
除去这两人的甜蜜搞笑,这次复习完,一直让我无法忘怀的反而是老师说的那句:野田妹差一点点就成为真正的钢琴家了,无论发生什么都对音乐不离不弃的那种。
翻来覆去的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野田妹本就是天才钢琴家,不是吗?
回顾前序内容,也许是因为野田妹弹琴时候一直是非常感性的,不按常理出牌的,遇到心理障碍就很容易“封琴逃避”,过去的成功基本建立在自己的巨大天赋上。
所以老师在带她走传统的标准的欧洲学院派道路:老老实实打基础、坚持训练,通过繁重的课业安排希望她能正视音乐,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弹。
各方面都符合标准以后才可以参加比赛,取得优异名次,变成符合标准的成功的钢琴家。
这样看来可以说老师的各种安排都也是"为了她好“。
可那时的野田妹已经等不及了,忍耐了太多、太久,她太想被认可了,所以才会接收和休得列杰士曼同台演出的诱惑/邀约。
在没有千秋的情况下,不符合标准——没参加比赛就直接新人出道的情况下,做到了“全情投入,正视音乐”,也做到了一战成名。
当然也会忍不住想如果老师早一点告诉野田妹已经可以去参加比赛了,是不是后续发展会不一样?
后来的野田妹也许不会成为一个标准的艺术家,可她还是独一无二的野田妹呀,还是让千秋无论如何都想同台演出的钢琴家。
这样不也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去成为标准呢。
我在想是不是完美的搭配都是脱线*踏实呢。
好想谈恋爱。
一个人奋斗的日子真的很累。
有时候发生了好事坏事第一个想说的人,忽然觉得没有。
好朋友的话怕麻烦,爸妈的话报喜不报忧。
希望有一个人能理所当然掏出电话就发信息打电话过去吧。
然后能给点支持下去的勇气。
好久没听古典乐了,忽然想起多少年前,我还要在琴椅下放个小板凳的弹琴的日子。
“无论有多少痛苦,哪怕是让人意识模糊的孤独战斗在等待着,因为有着这样的快乐,不管多少次,都让人觉得能够直面了。
” 看到有人评论分手一周年,我们当初一同看的日剧,现在我独自把它看完。
千秋和野田妹克服了和我们一样的困难,而我们当初没能克服。
我想,不是因为我不是野田妹,也不是因为你不是千秋。
而是因为我们不是音乐家。
我忽然想起一位前任,一位怎么追赶都追不上的极度聪明的前任,一位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的前任。
可惜不能长久也不可能继续。
很感动,就是想看个电影哭一哭,这个赢了。
美好的故事有了美好的结局,就满足了我这种喜欢happy ending的人。
但过程一点都不美好,应该说很辛苦。
其实钢琴家是极其痛苦和漂泊的职业。
朗朗在学琴的时候被父亲逼到在跳楼和吃安眠药之间选一个。
后来很多人说他是天才,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应该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我所知道的学艺术的人都比我们苦很多,行业的竞争和压力也比我们大很多。
看过傅聪的采访,他说钢琴家真的是很辛苦的职业,没几个人能一直受得了。
记得看电影《中央舞台》,那些跳芭蕾的女孩子们在休息的时候用水冲脚尖,血就从芭蕾舞鞋上氤氲开来。
如果想跳好芭蕾舞就要跳到脚尖出血。
如果想把钢琴弹好就要练到手指磨破。
如果想变成模特就不能吃东西。
高中的同学,从开始年纪倒数十名到高考的时候前十名,大概做了10多本物理书。
被大家津津乐道几乎成传奇。
太阳的背后不是光。
《Nodame Cantabile》,中译“交响情人梦”,一部影响本人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音乐观的重要作品。
从高一开始,看了第一季的动画,然后就追载漫画,看了真人版,又看了第二季的动画,真人SP,然后是漫画完结后的歌剧篇,和FINAL的动画,最后,电影版的FINAL FILMS。
或许说人生观太过宏大了吧。
《钢炼》和《银魂》倒还说得上。
因为NC(不是脑残哦...),我重新正视了弹了近10年的钢琴,也开始思考爱情这玩意儿的哲学意义(?
)两年的时间,其实不长。
千秋学长和野田妹从相遇相识,到莫名其妙的相知...(两个人都不是普通人能懂的玩意儿),都延续着音乐这一条主线。
也许在生活中,某些CP也是因为有着共同喜好而在一起,有时会想说“唉?
要是我们没有走音乐/画画/xxx这条路,是不是就不会在一起了呢?
如果我没有弹琴/画画/XXX 你是不是就不会喜欢我了呢?
”爱。
爱情。
究竟从何而来,不是亲情的血脉相连,也不是友情的相知潇洒,某种情愫引导下(据说是化学信息的诱导...?),异性相吸(OR同性 啊哈哈),因此产生了了解对方的兴趣,越发了解就越发无法自拔。
随着相处时间的拉长,熟悉的习惯难以戒掉,渐渐培养起来的默契成了常人难以逾越的羁绊,如果分开便是异常痛苦,然后....就可以结婚了(= =||||||哎呀我在说什么)。
这个开始的契机,在学长和野田妹这里,在千千万万有才男女之间,就是因为欣赏对方的才华。
那反过来说,如果野田妹真的放弃钢琴(我指的是不再爱钢琴了。
不是说去做幼稚园老师),千秋还是会一样的爱她守护她么?
我觉得不会。
因为野田妹如果放弃音乐,那么她就是放弃了自我。
这样的人,就已经不再是野田妹了。
CP之间有一个“第三者”的羁绊,有着共同的主线,某种意义上是非常完美的,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痛苦的时候也能互相理解(啊啊啊比如B&C),你不行了我也有实力拉你一把,各自向上但又无法分开,多美好啊。
正如前几天看到的一文,曰,最好的爱情是共同成长。
但很多时候,成长的压力是很大的。
因为做不到而放弃,因为走太快而抛弃,比比皆是。
无数次为野田妹的无助伤心,她违背自己弹琴的自由快乐,只想攀登学长骄傲的背影。
虽从实力判断来说二者不相上下,但面对一贯优秀的学长,小野田的压力还是灰常巨大。
外加学长是个黑色王子,偶尔会有“本大爷就是XXX”“不管怎样她都不会走远”的可恶嘴脸显现,野田妹妹又如同刚刚破壳的小鸡,除了“突袭邻居的法式大餐”、“偷窃学长的衬衣解馋”和“魔鬼陪练”外,着实没看出“妻子”的特权。
但或许,这就已经足够了。
“无论如何,这次我也想和她一起踏上旅程”“从什么时候起,未来有她在,成了我最重要的事”“她可能又在用奇怪的方式,跨越某种障碍”“只要我看好她就足够了”“但不管我想多少次,当听到她的琴声响起,我还是想把她带到那个耀眼的舞台上去”从音乐主线来说,本少女漫画,讲述的是随性少女(?
)野田妹,从一个自由自在弹钢琴的隐士天才,在男友(?
)和色大师的阴谋(?
)+拐骗+鼓励下,一步步突破自我,直面音乐的快乐,最后登上世界舞台,实现自我飞跃的故事。
结局也愉快直白的表达出,哪怕跟学长公演之后,也要继续音乐的道路,与之共存亡的决心。
从爱情主线来说,本少女漫画,讲述的是天才贵公子+天才小厨神+天才指挥家,从被困居日本的伤感男,在女友(?
)和大师的偷袭+拐骗+性骚扰+鼓励下,一步步超越自我,直面管弦乐团的惨状,考着魔鬼指挥和偶然的善心大发,突破事业瓶颈+心里阴影的故事。
结局是我们可怜的千秋SAMA继续在乐团里兢兢业业,同时为女友的成长倍感欣慰。
在这里,音乐与爱情是主题,只是,爱情偏重了千秋学长,从漫画原作里学长无数的OS可以明显看出。
而音乐偏重了野田妹。
她一次次的突破自我,在音乐道路和追寻学长的旅途中找寻平衡。
女人本该如此。
不能只是为男人而努力。
想要在一起,不能只靠传统意义上的温柔啊体贴啊什么的。
所以我们看到野田妹断然拒绝学长共赴巴黎的邀请,但在巴黎音乐学院主动伸出橄榄枝后才联系千秋。
她有自己的坚持。
不为爱情向自我低头。
学长也是,明智的搬家,直率的说出理由“只是想更好的学习音乐”,而野田妹也只是伤感的淡淡的回答“我明白了”。
此等互动,与在日本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也许是一份倔强,理智变的明显。
但更多的是羁绊,音乐上的,情感上的。
所以他们二人无论在自我的道路上走的多远,学长也会因为看到野田的短短视频奔跑千里,一路上想着为她好而颠覆曾经想要带她上舞台的自私心愿,然后又在听到她的琴声后,流下眼泪,无法割舍这份“伯乐”之情。
而野田(其实二之宫真的,没怎么描写野田的内心世界。
这样对作品来说是好,但是也给了太多遐想空间...漫画里几乎没有野田的OS...实在叫我等死忠饭情何以堪);而野田无论流浪到哪里(真人没写,她跑到埃及去了...= =)也会在夜深人静蚊虫骚扰之时,思念着那时不愿见到的学长,然后默默的回到有他在的地方。
然后,当他们再次弹起那首双钢琴,一切的坎坷烟消云散,阳光如同跳跃的音符一般盈满心间,回忆充斥脑海,默契从指尖倾泻而出。
他们明白,这辈子,大概不会有第二个人能给自己这样的幸福了吧。
所以没有办法分开,没有办法停下。
音乐是,爱情是,生活也是。
因为音乐,他们相遇相知。
因为相遇相知,相爱。
永不分离。
但是...啊啊啊,已经离开我了啊啊啊 NODAME CHIAKI5555555555只期待二之宫老师再多多出点番外篇了。
一个歌剧篇怎么够完么==================================自言自语分割线音乐于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或许在没出生就开始了吧。
为什么我会在枕头上,敲着指头练习电子琴呢?
中班的时候,还被我妈看到,于是就开始了与钢琴的孽缘。
缘分吧。
相聚是缘,分离亦是缘。
也许是我自己放弃,但我依然爱你My piano记得高一的时候看交响,也下了好多谱子弹,如今也只有舒伯特D16还记得一些。
那首敲键盘特别爽的“鬼子进村曲”哈哈。
旧的MP3里还有自己录的V3...现在已经弹不出来了吧。
以后养孩子,一定要让他/她学乐器。
嗯。
不管那个时候她有多恨我多不愿意...= = 可以先给他看看交响情人梦洗脑下。
行板如歌。
生活也当如此。
千秋真一 没有过多的华丽,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过多的甜蜜,没有过多的安慰。
道歉永远比喜欢说的多,千秋说过的话大多时候是无情的冷漠的,但却是被人理解的。
「每次面对乐谱,我都觉得是面对高高的墙壁,但是……也只有靠自己去一个一个地去超越。
」 起初每每看到这样的千秋,总会觉得颤栗,自从他从日本被拯救后便更加勇猛的,向前的,甚至可以踩着别人的尸体达到自己的目的,好象在他的世界里音乐总是比一切都重要,自己总是比他人重要。
后来也证实了我的这种想法,但是又一点微妙的违和感。
在看到正指挥着和自己同一曲目的JONE,他害怕了,他慌张了,他着急了,他想要用更多的力量更多的表情去表达自己,他想要诠释更多与JONE不同的地方,他想要超越那样完美的洋溢着幸福的JONE,他不甘心但又不得不佩服这样完美的演出。
这样的千秋应该也是不坦率的,胆小的,更加更加,像一个健全的有血有肉的人。
在一次次看到失意的野田妹时,他都会帮助她,这种帮助起初是出于一种天生的责任心,随着岁月流逝,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改变了,究竟是自己同化了野田妹,还是野田妹同化了自己,即使他每次的帮助只是点到为止。
「我喜欢你的钢琴。
」 「也许让她呆在日本快乐的自由的弹琴会更好,但是不管几次,不管几次我都想要听到那样的钢琴声!
」 这样的千秋,应该也是自私的,贪婪的,渴望爱的。
本来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每天每天练习,练习到想吐,然后依靠小时侯对WILLAN老师的崇拜过着在日本日渐颓废的日子,也许放弃音乐会更好,也许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直到遇到野田妹,一切都从那个堆满垃圾的房间里传出的贝多芬开始,他并没有喜欢上她,只是他从一开始便喜欢上了她的钢琴,那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奠定了不可置疑的位置。
这就是为何人们一直相信,音乐是通同的,音乐没有国界,这让人们脱去所有虚伪的外套,可以直接用心灵沟通。
「如果没有音乐,也许我们可以像普通情侣一样恋爱吧。
」清良这样幻想着。
「不可能拉,没有音乐我们也不会走到一起的。
」野田妹这么回答。
高见。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部剧对千秋的叙述多与野田妹,这让我觉得相比之下千秋会更让人不放心,他总是幸运的,但又是不幸的,他是个麻烦的纠结的人,所以上天把野田妹托付给他,她的天然她的变态她的才华她的爱慕,所有一切都强迫给他,但最终他却又是心悦接受的。
「我选择的,只有这个变态。
」 所以我会相信日久生情的概率,大于一见钟情。
在一次次对野田妹的“摧残”后,终于注意到自己犯的错的千秋,当然那并不是什么实质的错误,但在情理上却又是无情的,悄无声息的毁灭,我难以想象野田妹究竟有多少的悲伤没有说出口,究竟有多少的委屈淹没在她的琴声中,我只是看到她一次次的在挫折中战胜自我。
和米奇的演奏,就是一颗蓄谋以久的威力巨大的炸弹,把千秋迟钝的情商一下子炸清醒了,真是羞射后篇私一直看着暗中叫好,虐傲娇什么的最有爱了!!
【你滚 我看到千秋在奔跑,我看到千秋把野田妹从幼儿园拽走,我看到千秋强迫野田妹弹双钢琴,我看到千秋被意料之外的完美演奏所打击和震撼,我看到很多那个不坦率的家伙很少流露的表情。
「我一直觉得,是野田妹把那个在日本独自意志消沉的我拯救出来的,但现在看来,是神为了让我把野田妹送上这个舞台,才故意把我留在日本的。
」 思绪在大脑中停止,周围万籁俱寂,只有无数饱含着复杂情绪的眼泪想要夺眶而出。
这样的千秋,是可爱的,是努力的,是真诚的,是男人的,是有足够资格被很多人喜欢的,是让无数形容词都自惭形秽的,坦率的人。
————☆仅送给那个被野田妹寄生,最终缴械的千秋。
(笑
怎么说也是一部经典的完结……就4星吧。。不过最后那一个kiss,好突兀啊。完全没有当年夕阳中背后相拥来得激动人心呢~(挖鼻……
续貂~~~
欧洲外景很烧钱,王子殿下残了,剧情也是,大团圆结果是必然的。不得不说狗尾续貂之作,满足粉丝心结
看了这么久,看了这么久,真的疲了。
等了一世就等了最后字幕出现后的惊鸿一吻!
最感动的一幕——野田妹弹奏完毕之后被放大的呼吸声,被屏蔽的观众们的热烈掌声——那是一种沉静的震撼!
完全无法和TV动画版比!
又學習了不少。謝謝某人
期望太高了...还好是圆满结局
没了呢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觉得很夸张,但是身边很多女人喜欢
真的很胃疼...虎头蛇尾的感觉。如果可以我想狠狠揍千秋。完全没有两方逐渐成长最终势均力敌的感觉............感情线真的最后收的太差了
树里篇,终于克服心理障碍了~~
是大结局了吗~音乐好好听哦~
终于完结了
个人原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的片子
玉木宏增是越来越瘦……
看過原作,但實在對這部電影沒甚麼興趣。因為他就像是加長版的電視劇,一點都不像是在看電影。
=-=好傻呼,她老师是干什么得。。
但就剧情来说,这个故事始终是日本人一多就二逼的节奏。如果你把她当成爱情偶像剧来看的话,虽然说nodame敢爱敢恨奋不顾身,但始终不离不弃维护这段感情的只有千秋真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