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朱元璋

朱元璋

主演:胡军,剧雪,郑晓宁,鄂布斯,杨洪武,陈长海,包德磐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 剧照 NO.1朱元璋 剧照 NO.2朱元璋 剧照 NO.3朱元璋 剧照 NO.4朱元璋 剧照 NO.5朱元璋 剧照 NO.6朱元璋 剧照 NO.13朱元璋 剧照 NO.14朱元璋 剧照 NO.15朱元璋 剧照 NO.16朱元璋 剧照 NO.17朱元璋 剧照 NO.18朱元璋 剧照 NO.19朱元璋 剧照 NO.20

《朱元璋》剧情介绍

朱元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后又遁入空门。他走投无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心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一批将才笼络在自己身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文人礼遇有加。在鄱阳湖大水战中,他以少胜多,一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创建了明朝。 明朝建立后,他厉行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生机。但同时,为了朱家江山永固,他大开杀戒…… 马皇后在对朱元璋的爱与恨中死去,继而太子朱标也猝然身亡,朱元璋悲痛欲绝,最终自己也随着落山的夕阳一起走向了人生的终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君面似桃花探案拍档第四季纳克鲁斯暴力山谷啼笑书香明天也有好吃的饭地下忍者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蒂凡尼·哈迪斯巨献:新秀辈出第二季你好!梅芳草津轻涂的女儿编剧的故事社区当家人度假伙伴美食无间温柔的背叛巨蜥秋叶原@DEEP喜力绑架案怪谈浩瀚的夜晚只有神知道的世界OAD4人与偶像地铁站爱情进化论衰人奇遇继承人极拳攻缉ON异常犯罪捜査官藤堂比奈子恋爱日记之超能手表记忆森林

《朱元璋》长篇影评

 1 ) 服饰粗糙,场景老旧,配角台词业余,但真的是经典!

太好看了!

也就是因为演员不做作,真实!

编剧写的靠谱,导演也是人才!

才造就这部佳作啊!

朱元璋,汤和!

刘伯温演员都太好了!

真的喜欢!

这剧起码9.5以上!

比大明1566好看太多了!

塑造的朱元璋霸气!

接地气!

阴狠毒辣!

而又心系百姓!

刘伯温慵懒!

一身正气!

无所畏惧!

蓝玉豪气!

是个嗜血疯子!

印象最深就是这三个角色!

 2 ) 很不错的明史正剧.

其实要是有能在以史籍记载为主基础上,戏曲民间传说和《明英烈》等传统说部的一些素材拍摄一部朱元璋故事的剧,那该多好啊. 谁说胡军就不可能去演李世民、赵匡胤这样“文治”为重的帝王?

张少帅、项籍这些不同的人物他都演过。

不播映历史正剧《朱元璋》,却很积极地播映《传奇皇帝朱元璋》这般不传奇的戏说剧,真不知那个电视台是怎么想的。

有的剧评说《朱元璋》剧中‘战争戏缩水,武将也跟着缩水,常遇春成了大龙套,李文忠被冒名顶替,汤和反倒成了武将第一人。

徐达被人讥笑为像张飞’?

——不知朋友是否看过《传奇皇帝朱元璋》,此剧正式播映时把故事拦腰截断,莫名奇妙地突然出现朱太祖率部准备与陈友谅水战的情节,而且全剧的武将和战争戏无一例外都跑龙套了,无论步战、水战、马战全部缩水,老实本分、没被明太祖诛杀的汤和,在剧中口无遮拦、满脸络腮大胡子,徐达、常遇春等民族英雄都成了胡须如雾黑如棉花浓密的人物,而且将士们都是像《太平天国》剧中太平军的装束,常遇春也是如古代庄稼汉一般,而且头裹布巾,常遇春杀陈友谅俘虏的场面似乎显得常将军是个屠夫,很多战争拍摄场景也与《太平天国》类似。

 3 ) 可现在呢,他也学会了杀伐决断,恩威并用。真中有假,假中又有真。

第五集:那一刻,我欢喜,我快乐,我甚至有些感激他,我是多么盼望着和他成为真正的兄弟,但是我后来明白了,每当这种人说出最甜蜜的话语时,也就是最可怕的时候到了。

第六集:兄弟,要论分餐露宿,你可没我在行,当行僧那一会儿,我每天都露宿野外,一觉醒来,全身都埋在雪里。

第七集:陈野,他是为银子打仗,谁给的银子多,谁就是他的主子。

咋不是神,咋只是觉得,那个人的味不对,说起话来,甜得发腻。

你怎么知道陈野不可信任呢。

先生,咋元璋最擅长的,可能不是打仗,是观察人心。

你感觉到没有,咋大哥比以前能多了,也厉害多了。

以前,他的性情和咱俩一样,实在。

可现在呢,他也学会了杀伐决断,恩威并用。

真中有假,假中又有真。

先生,都看到了吧,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进城之后,很多官兵都得意忘形,军纪越来越涣散了,如果再不严加整治的话,日后定出大事。

上位真是见微知著,义军的弟兄们多数来自山林草莽,他们不守规矩,也讨厌规矩,可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 ) 甩康熙八条街

前半段马马虎虎,后半段渐入佳境,真是越往后越好看。

刘伯温真是儒雅,也明确表现了刘的政务能力确实是不如李善长和胡惟庸。

虽不像大部分剧里体现的那样神机妙算,但也是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看透,这剧一个很大的主题就是朱和刘之间斗智,一个连哄带吓,一个小心翼翼揣摩。

朱元璋李善长胡惟庸也很符合想象。

确实是一个农民的政治理想所能实现的最好的程度了。

论思想深度甩《康熙》八条街,当然还是不能跟大明王朝那种神剧比。

搞不明白康熙那种剧竟然有九点几分。

 5 ) 草根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电视剧画质粗糙,化妆丑陋,服装道具廉价,可是人物饱满,故事完整,起承转合都设计的很好,很棒的人物传记,意外的好看,尤其是人物刻画,胡军演出了朱元璋的草莽劲,又有帝王的霸气和阴狠,还有很重的猜忌心,有时又像孩子般任性,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是归根到底是一代帝王。

很不错的历史剧,朱皇帝晚年权谋有点吓人啊,能杀的全杀了,废丞相归六部杀功臣清乱党,果然当权需要狠心啊!

话说朱家人都挺善权谋的,朱棣嘉靖尤是。

朱元璋给朱标做那个荆棘的比喻很生动啊!

 6 ) 朱元璋:既是明君,又是暴君!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号称“得国最正”。

何谓“得国最正”?

古往今来,历代开国者,无非两种。

一是禅让,二是革命。

禅让,原本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权力更替,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

三代之后,禅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之前的主动变成了被动。

权臣强迫天子将皇位禅让于他,这种“禅让”的开创者是王莽,之后历朝历代屡见不鲜。

还有一种是革命。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是通过革命获取政权,但还是有细微不同。

刘邦曾经在秦朝就职,泗水亭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

可朱元璋不是,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个放牛娃,一个小和尚。

而且朱元璋打败的是非汉族的皇帝政权,属于外夷,这在以中华为正统的古代,更有说服力。

所以,朱元璋才有“得国最正”的说法。

不过在历史上,有一种声音,对朱元璋极为不友好,很多人认为他是千古暴君。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杀害功臣。

民间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谚语。

古代皇帝中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极致的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开国之后,对那些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几乎屠杀殆尽。

除去常遇春、徐达早亡,仅剩汤和数人只身幸免。

朱元璋为了铲除功臣,发动了赫赫有名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其中涉及人口之多,达数万人之众。

这些开国功臣虽然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纵容下属、家奴横行乡里,但要说“谋反”,那就是“欲加之罪”了。

蓝玉在被捕之后,其余罪名都供认不讳,仅这谋反的罪名,他死活不认。

朱元璋曾经的老伙计,被他比作萧何的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也被牵扯到“胡惟庸案”被诛九族。

李善长被杀后一年,有一名官员上奏为李善长鸣冤。

他是这样说的:说李善长谋反,那他到底是图啥呢?

他现在已经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他帮助胡惟庸获得天下,他还能比今天的地位更高吗?

更何况,他是跟着陛下白手起家的,他难道会不知道造反成功的难度?

当年群雄并起,可现在呢?

所以说,李善长谋反,我实在是不相信。

朱元璋看到这份奏章后,并没有降罪这名官员。

由此可见,朱元璋只不过是假借谋反罪名来清理功臣。

除了屠杀功臣,朱元璋之所以被称作暴君,还因为他的“严酷治吏”。

朱元璋时期的官员应该是历朝历代最难的官员。

自西汉开始,各个封建王朝都是上行用儒,下行效法,而朱元璋恰恰相反。

他对于官员的严苛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洪武时期,凡贪污60两以上的官员,一律砍头。

他为了约束官员,在已有《大明律》的基础上,自己又编写了《大诰》,成为了法外之法。

《明大诰》中的刑罚明显要比《明律》重得多。

比如《大明律》中规定衙门隐瞒文卷不报的处罚是杖八十,而《明大诰》中则变成了凌迟处死。

自隋律起,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这五刑体系,但在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大诰》中,刑罚之残酷,骇人听闻。

可以举几个例子。

剥皮揎草,将剥下的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凌迟处死,民间俗称千刀万剐,虽然此项刑罚并非朱元璋首创,但在朱元璋一朝使用最多。

明初有四大案,铲除功臣的政治案件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还有两大案是经济案件——空印案和郭桓案。

空印案牵扯人员之多,万人以上。

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州府,凡主印者,杀;副职充军。

两案加起来,死亡人数超过了七八万。

这其中,有一些人确实是犯了罪,但更多的人只是被无辜牵连。

大家可以想想,当时在朝为官的那些人是怎样的心态。

有人问,那能不能不当官啊?

众所周知,张良在汉朝开国前夕就解甲归田、回归故里,全身而退。

与张良齐名的刘伯温也有这样的打算。

可惜的是,即使是回归故里,朱元璋还是对他不放心,对他百般“折磨”。

刘基之死究竟是胡惟庸的擅作主张还是他在朱元璋的授意之下行使权力,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样,朱元璋时期和刘邦时期的政治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洪武时期,采用科举和荐举两种选官方式,科举大家不陌生。

什么是荐举?

荐举就是推荐、推举。

比如说,听说哪儿有贤士,只要有人荐举,找到了你,你就得出来做官。

那个时候有人为了不做官,自己剁掉手指,但依旧没有逃脱。

要么出来做官,要么就去死。

再加上朱元璋一手建立的锦衣卫,当时的朝堂之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为什么朱元璋要这么严厉地对待官员呢?

我觉得这和他的出身有关。

因为他出身贫寒,经常被贪官恶吏欺侮,所以在他心里,从小就有种下一个种子。

——“当官的没好人!

”你不犯事还好,只要犯事,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其实,有很多基层人民心中也是这样想的,只要杀罚够重,贪官污吏就会变少。

事实上还真不一定。

朱元璋时期的刑罚如此之重,可官员们的贪腐依旧层出不穷。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官员贪腐,朱元璋大开杀戒;官员继续贪,朱元璋继续杀。

洪武时期的贪官之所以顶风作案,除了贪念作祟之外,薪水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明朝县令每年俸禄约九十石粮米,而且经常还会用实物来折算,所以实际大约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两千块钱一个月。

难道这些官员就不会劝谏朱元璋,让领导给他们加薪?

还是因为朱元璋的出身,朱元璋认为官员的俸禄虽然不多,可与百姓相比,已经很多了,百姓可以生活,为什么你们不可以?

贪腐问题自古有之,从上往下的反贪虽然有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讲,治标不治本。

个人觉得,反贪应该由下到上,让群众行使监督权。

如果放到今天来讲,百姓媒体监督,官员资产公开。

这样一来,对贪腐将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光靠上面重罚,效果暂且不提,搞不好还得落一个暴君的骂名。

朱元璋虽然对臣下严酷,但就百姓而言,他真的是一位好皇帝。

朱元璋因为出身农家,所以对农民、民间特别了解。

经过元末的战争,很多地方都成了荒地,开垦荒地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使农民不被税赋所累,朱元璋规定,开垦荒地的地方三年之后再收税。

有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第二年就强行收税,并且上奏朱元璋,说我们这儿生产好,所以农民们争着抢着要交税,拦都拦不住。

朱元璋看后大怒,农民抢着交税?

你骗鬼呢?

朱元璋主张老百姓告御状,以及越级上奏。

为政者最为担忧的就是“壅蔽”。

朱元璋曾经对廷臣说:“自古人君所患者,惟忧泽不下流,情不上达。

”所以,洪武时期的皇宫几乎成了断案的县衙。

朱元璋设立了通政司,全称为“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其中就有“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的作用。

不仅如此,他还在皇宫门口设立“登闻鼓”,并设有专人管理,一有冤民申诉,皇帝亲自受理,官员如有从中阻拦,一律重判。

朱元璋规定不许官员下乡,一旦有官员下乡,老百姓可以把他抓起来。

有人说,这是为什么?

官员了解民情民风难道不是好事吗?

朱元璋有他的想法。

在他小时候,经常有官员借下乡之名,行土匪之事。

每次官员过后,鸡犬不留。

所以,他才立此规,保护老百姓的权益。

曾经在浙江有一名县级官员下乡,就被老百姓给抓了起来。

后来还是知县出面求情,事态才得以平息。

朱元璋积极推动人口迁徙,江西填湖广、山西洪洞大槐树,解决了有民无田、有田无民的状况。

那个时期的人口迁徙,除强制之外,还有利诱。

比如,你从A地迁到B地,除了答应给你的亩数外,你如果愿意还可以再开垦荒地,而这些额外开垦的荒地是不需要交税的。

正是种种惠民政策,使得明朝在建国之后没有多久,不管是粮食总产量,还是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前朝元世祖时期。

朱元璋对百姓这么好,那他是不是就有民本、民主思想呢?

那倒不是。

中国历史有名的爱民皇帝唐太宗,他对于《荀子》里的一句话就很赞同,并且把它奉为座右铭。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元璋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没有。

从他对《孟子》的态度可以窥其一二。

许多人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文盲,他确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

但朱元璋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投军以后,军中也有一些文官主簿,他经常不耻下问。

所以,当皇帝之后的朱元璋是可以识文断字的。

朱元璋在读《孟子》时,他很不高兴,因为《孟子》里有一些话不合他的心意。

《孟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朱元璋对待臣下就如同草芥,如果按照孟子的观点,这不是鼓动臣下闹事吗?

《孟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对话。

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看到最后,朱元璋不高兴了,他下令将孟子移出孔庙,并且打算将《孟子》销毁。

好在那个时候的读书人有骨气,以命据理力争。

有官员甚至说,我能为孟夫子而死,是莫大的光荣。

无奈之下,朱元璋被迫妥协,将《孟子》中不合他意的章节删减,作《孟子节文》。

不过,这《孟子节文》并没有传下来,朱元璋死后,《孟子节文》被废,大家看到的还是完整版的《孟子》。

说一千道一万,他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他对于老百姓的仁爱也好、慈善也罢只是因为童年悲惨的经历。

我是这么评价朱元璋的:洪武有秦皇之酷,汉文之仁。

按理说,秦始皇和汉文帝实在是没有啥联系,一个是法家推崇的千古一帝,一个是后世儒生敬仰的三代以下第一明君。

可朱元璋两者皆有。

只不过他酷的是官吏,仁对应的是百姓。

胡军主演的《朱元璋》里有这么一句台词:“这朝堂之上的血腥杀戮换来的是乡野民间的太平盛世!

”泱泱中华,暴君很多,明君也不在少数,像朱元璋这样既明又暴的君王,只此一人。

 7 ) 我宣布,这是这两年我看过的最值得一看的剧

最后几集的篇幅有点太赶了,42集刘伯温辞世,43集胡惟庸被处刑,44集皇后归天,45集太子暴毙,李善长、蓝玉倒台,徐达病逝,46集大结局朱皇帝驾崩,明明前面杨宪的篇幅可以稍微缩减一些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剧。

我以前真的低估了胡军老师的演技,从30岁演到71岁的朱元璋,从乞丐和尚到皇帝,完整的传奇一生。

他的刚愎、多疑、自大又勤政、爱民的形象活灵活现,基本是符合我心中朱元璋的形象。

朱皇帝驾崩时候的最后一句:日出紫金,日落栖霞。

配上他静静的靠着躺椅上,背后是渐渐落下的夕阳,只留下一个迟暮老人的剪影,可不就是英雄的落幕,这一幕太好哭了。

再说刘伯温,谦谦君子的儒雅形象也是刻画的入木三分,从青田到京城,从高官宰相到街巷摆摊卖画,从显赫到布衣,从意气风发到含冤而死,不管经历什么始终镇定自若,心中有沟壑,这就是刘伯温的风采。

刘伯温含冤而死,百官只有吕昶和宋濂二人送行,兴许对他而言是解脱了,顺便带着一丝人走茶凉的悲凉,对于旁观者的我而言,那是不甘心呀,他的才华绝不该断送于此。

这是一部以朱元璋为核心的朝堂历史剧,关于皇后的篇幅其实不多,但是马皇后的每一场戏都非常出彩,每当她一出现,我都觉得整个画面都变得柔和了。

剧雪老师的演绎也完美符合我心中的马皇后。

仁德、宽宥、聪慧、贤淑,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

青田山上的日出,五桃一叶,落叶归根,糊了的烧饼。

皇后与伯温呀……如果没有皇后的贤德,刘伯温估计也不会为大明这么鞠躬尽瘁。

剧中李善长、胡惟庸、杨宪、徐达、汤河、蓝玉等人把官场的弯弯道道也摆在了观众的面前。

刚追完剧,太难过了,语无伦次的就说这么多吧,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追的剧。

 8 ) 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利最大的太子?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4019015042230.html 朱元璋称帝以后,朱标便被立为太子。

,朱元璋也与其他害怕太子夺权的皇帝不同,直接任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徐达为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

可以说,朱元璋直接将大明帝国优秀的良臣良将们全部交给朱标,送入东宫之中。

等到朱标二十二岁后,朱元璋下令一切事务可由太子决断。

要知道,当时的朱标还不是皇帝,仅仅只是太子,但他却有着决断诸事的权力,不用我多说这权力之大可想而知。

朱元璋十分宠溺朱标,毕竟朱标作为自己的嫡子,他自然尽全力培养朱标,为其请了大儒宋濂教授知识学问,成为吴王后又立马册封其为世子,就是为了要其可以继承自己位置,并告知其打天下不易,守天下关键就是明君,朱标听取朱元璋建议,了解百姓疾苦,看出朱元璋对于朱标是有很高的期望。

 9 ) 忠诚和清贫

追着看完,是受了妈妈的影响!

开始的时候是妈妈在看,偶尔我也去瞅几眼,后来她经常说到的时候自己也看了下还是被吸引了!

结果全家都来看了!

很多的时候都在感慨!

人其实很多的时候的一些做法,会有怎样的结果的!

确切的说演员都是表演的比较到位的!

朱元璋的扮演者胡军,刘伯温的扮演者郑晓宁等,感觉还是郑晓宁是最出色的!

一直也都被他揪着心!

以至于一度在百度里搜索者刘伯温的介绍!

看完后思绪万千啊!

前面的战斗令人激动,后面的杀人同样令人激动!

"皇上杀人,是一种需要!

”玉儿似乎还是感觉到了政治的那种冷酷与无奈了!

朱元璋虽然以前对他是有过很好的感觉,看完了才知道,其实人都不是那么完美的!

刘伯温很多的时候感觉刘伯温很不值的,为了朱元璋的出谋划策!

鞠躬尽瘁!

忠心耿耿!

可是到头来换来了什么?

是无米下锅,备受怨恨,死都不可以死,病都不可以病,连卸甲归田都不安宁,或者说是根本都不让你去卸甲归田,什么惹人恼的事情都要来做,而且还不可以说不,衣不景,食不富,心不宁。。。。。

这样值吗,难道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换这个!

换来家人担心,穷到卖扇子都不可以来填肚子。

招人威胁,且无人撑腰,连自己一心辅助的人都对自己猜疑,冷落!

那么世界还需要忠诚的人么,还需要正直的人么,还需要廉洁的人么,还需要为真理献身的人么?

需要的(起码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

)!

他们是绿叶,奸恶的人,是需要他们来陪衬的!

老婆在和我讨论到他的时候, 我说刘伯温(片子里的)太不值得了,费尽千辛万苦抛头颅洒热血,换到了什么啊:猜忌!

冷落!

清苦!

老婆说:流芳百世!

我沉默了!

是啊流芳百世,千古英名!

看来: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所以你要忠诚你必须清贫,你要正直你必须清苦!

那么十年寒窗为什么呢,难到是为了清贫和清苦?

艰苦奋斗是为了什么呢,难到是为了清贫和清苦?

人为之奋斗的难道是清苦和清贫?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答案!

或许人的本身就是个悲剧吧?

那么我们还出生干什么呢?

朱元璋 他确实很聪明,片子里他有的时候比李善长刘伯温都要聪明,他很勇敢和徐达汤和一样视死如归,他很残酷患难兄弟一样杀,功勋卓著一样杀,当然贪赃枉法肯定杀。

但是多少有的时候感觉还是过了点(或许他也只有这样做了),比如蓝玉如果知道后面他会被诛九族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在洪都死扛117天。

(估计他不会!

)当然蓝玉的死,蓝玉他自己也是要付责任的,骄兵悍将!

其实他是典型,而且查过百度里发现他和胡惟庸甚至为了财富而卖国!

李善长知道后面他被诛九族他会不会去辅佐朱元璋?

(估计他也不会!

)他是现实的!

但是他也是该死的,刘伯温如果知道他后来的下场,他会不会辅佐朱元璋?

(估计他还是会的)为什么?

因为,他心里有天下!

(起码片子里给我们的感觉他是会的?

)可是没有如果,因为可能很多时候朱元璋也不知道他后面会变成那样,他没有想到要保江山社稷就需要有那么多的人去死,等到他得了天下才知道:“人心是贪婪的,人心也是自私的!

”(像是《大秦帝国》里的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

)哪怕应该还是不应该,哪怕忘情还是负义!

你们都要死!

必须死!

在他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就要好好的去鼓励好他们,拼命吧我会给你荣华富贵的,拼命吧我会让你光宗耀祖的!

只要你们卖命!

成就我们的江山吧!

成了我还是忘不了你们的,多少朱元璋还是做到了!

所以你乖还是会分一杯羹给你的,像徐达还是比较安分守己的,起码自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所以基本上徐达还是颐养天年的,但是后面他的死更多体现的是他的义气,自己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友都死了,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李善友就没有那么矜持了,权大了就有点飘飘然了,就可以独断专行了,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这样结果还是自取灭亡了!

(你活着我怎么睡的着啊!

)朱元璋是幸运的,他碰到了马姑娘,这个是他的开始,而且他也是很会把握机会的!

将兵将将他都是有一手的!

唯独刘伯温他是最不可以容忍,或许他对刘伯温的恨更多的是刘伯温的才学和高傲了!

 10 ) 剧中好句

持动易,守静难。

功名之心文臣武将一样旺盛,文臣耻言利,有涵养。

所以懂得隐藏。

有些事情热闹起来看不清楚,冷静下来才能看清楚。

赏而不能制,那就暂时不要赏。

一个人哪里能成了党派繁华皆是云霄虚幻之境。

患难时下,大有可为!

只看天不望地,早晚要踩空道不怕他们相争香斗,就怕他们不争不斗,抱起团来跟上面过不去。

心字上头一把刀,要忍,而且要一忍再忍。

引而不发,比离弦利箭更厉害。

是非曲直难断,流言蜚语不绝。

在朝廷做官,就跟登山一样,有些人爬了那么高,就不知道该怎么落下来,硬落不是摔折了腿就是摔折了腰。

家中床,太平觉,寻遍天下找不到能臣走到哪儿都得踩在是非窝里有时候请人吃饭不是要等人来,而是要给他一个拒绝的机会人有贤愚,物有良莠,不可能事事尽善。

权利一旦给了别人,就和长在身上的肉一样。

想从身上剜出来,就非得流血不可。

真管用的事情,用不着记

《朱元璋》短评

看明朝那些事儿成了明粉。明朝电视剧都爱看,这次二刷朱元璋,一样精彩。大爱李善长刘基,演绎的出神入画,神形兼备。再加上妙语连珠的口才,神鬼莫测的心术,五星只少不多。

6分钟前
  • 康蒂仙妮
  • 力荐

通篇表达『我,朱元璋,帝王婊!』通篇不伦不类的历史流水稿,情理线扯不正剧情,剧情撑不起史实,两星给马王后和刘伯温。

8分钟前
  • 孟婆来碗糖水
  • 较差

老胡军真是英雄气扑面而来

10分钟前
  • 神笔书生
  • 力荐

相比被颠倒了黑白的辫子剧,此剧可谓优秀的历史剧了。虽然存有诸多遗憾,但已经把明朝开国时期的诸多历史人物生动地还原于纸上了。

12分钟前
  • 中场自由人
  • 推荐

疯狂隐射……秃子陈友谅、三年建设新扬州、状元上山下乡劳动改造、引蛇出洞胡惟庸、抢班夺权义子蓝玉、鞠躬尽瘁刘伯温。朱苏进简直了……

16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馋剧雪的身子馋剧雪的身子馋剧雪的身子

18分钟前
  • 魔鬼脏兄弟
  • 还行

马皇后连名字都没有吗?

22分钟前
  • Hickey°
  • 较差

胡军演技真烂,一生气就会使劲吼,真难看。

26分钟前
  • BigHorse
  • 较差

咋这么高分?!都不懂历史我无话可说,但都没看看过电视吗?!有人说只有第一集有点问题,硬忍着看了几集,我想问,哪集没问题?!人物纸片化,为了塑造主角其他角色都是棒槌一样的存在,到处都是表现痕迹,台词恶心幼稚,动画片式的勾心斗角。编剧不懂历史就别瞎写,几乎都在硬凑剧情,幼稚的地方都懒得去说了,连朱元璋名字的意义都不知道,已经懒得吐槽了。那些评高分的,你们是认真的吗?!

31分钟前
  • 恩铭_Amy
  • 很差

结构很松散,完全不会讲故事啊,就胡军表演OK

34分钟前
  • ich超想点男模
  • 较差

剪辑是生怕观众不知道他的存在。

38分钟前
  • 酱油酱
  • 还行

最符合老朱形象的演员。

43分钟前
  • ilusm
  • 较差

三天时间刷剧,刷到最后只能不断点快进,台词!台词!台词!别人的台词是点睛之笔,这片子的台词是最烂之处!所有的宫女丫鬟,守卫侍从,王侯将军,只要不是主线人物,几乎所有演员台词都不及格。两星,一星给题材,一星给胡军。

48分钟前
  • 刘什么的
  • 较差

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是怎么样一种滋味,朱元璋的臣工怕是得抑郁的不在少数。就是现代化词汇太多了。

53分钟前
  • 小罗同学
  • 推荐

三星半,贵在够长,故事足够展开,刘伯温和朱元璋演绎的最好。

58分钟前
  • 棕榈
  • 还行

武戏糙,文戏尚可,改编太多,野史多,朱文正、李文忠、冯胜、付友德等都没有提及。几位主演演技不错,群演简直没法看

1小时前
  • 斯特
  • 还行

刘伯温除了舔就是舔.群演0分.

1小时前
  • 面具
  • 较差

不错啊!!!

1小时前
  • 乐化天
  • 推荐

这个编剧嘛就和网上写爽文那些的水平差不多,无时无刻不管做什么都在明示男主角就是有无敌buff,当兵几个月就用兵如神?传记类的不聚焦人物的成长心路历程,全程开挂到结束,动作导演跟街边请来似的,打仗跟闹着一样,村斗都不如,这样垃圾的剧本也导致我看到里面的演员演绎的时候老是出戏,因为不管他们做什么反正我知道我的结局我就是无敌。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看这么冗长的作品,还冷门佳作,就一坨

1小时前
  • 被丢弃的罐子
  • 较差

真的很一般,为了抬高老朱强行削弱其他配角的智商真的好吗。

1小时前
  • 冬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