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情人
Les amants réguliers,安那其恋人(台),合格恋人,规则恋人,Regular Lovers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主演:路易·加瑞尔,克洛蒂尔德·埃斯姆,朱利安·卢卡,尼可拉斯·布里代,卡罗利娜·德吕亚-加雷尔,丽贝卡·孔弗南,莫里斯·加瑞尔,马克·巴贝,尼古拉·莫里,布里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5
简介:本片荣获2006法国恺撒奖最佳新进演员;2006法国卢米埃尔奖最佳导演;2005法国路易•德吕克大奖;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最佳技术贡献奖(摄影)。 1968年,五月风暴席卷法国,学生运动风生水起。年轻的诗人弗朗西斯(Louis Garrel 路易斯•加莱尔 饰)逃避兵役,沉湎于大麻、诗歌和爱情之中..详细 >
上影节盲选的一部电影,真的很难看进去。
既适合五月,也适合520
2.5.重新看了下第二幕学运的调度,实在一般。在全片时不时出现的固定长镜头下,并没有突出主要角色表演的层次感和内容物。以60s为镜的话,会发现那是一个斗志高昂的年代,不同阶级的人去践行自己的理想,直到信仰崩塌,直到资本主义接管一切。
【上海电影节展映】法国五月风暴学生运动为主要背景。黑白色调与4:3画面营造出60年代复古感。然而风格极度冗长沉闷拖沓,观感如坐针毡。至少有一半戏可以剪掉。大失所望。一星半
很棒 但没必要拍这么长....
我的鞋子里有个洞(路易•加瑞尔)
文艺卦比起其他人应该对同一性存在更深的误解。作为个体才是自由的。街上军官踏步时,神态同一化了,声音动作也同一化了,让人不得不想起《浪潮》中重现的行为实验
遗将菲利普·加瑞尔在新浪潮消逝多年之后,又贡献的新浪潮作品。不仅承接了形式结构上的个人化特色,更将其后思想核心直接导致的政治运动作为了内容主体,具有了直接的新浪潮意识形态。但同时已过去多年的岁月自然带来了为何失败的反思,两人恋情的结束在时代终结象征之外具有了思虑当年的意义。长时长日常生活与结尾分道扬镳的并置,除去哀叹的表明以美国为象征的各项成为主流,还凸显了六十年代时各人的天真与幼稚,面对政治强权的想当然。在五月精神不灭中表述了为何左翼最终衰弱。而始终存在于影像中的无力感,又成了一种不甘,在对梦想默哀的同时,汇聚为时代逝去的感叹,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法国的青年。同时,大量生活细节将以往英雄主义式描绘的人物驱魅平凡化,最终复原为了人,爱情也变为更具日常意义的两人之恋,最终达到“平凡情人”的呈现。
法兰西霍乱时期的爱情,可以想到那句著名的“法兰西可以产生爱情,却不能储存爱情”,电影总体还是太长太长了,省略大部分时代环境诉说可能会更平易近人,还是喜欢加瑞尔七十分钟左右的标配时长,如果给的东西如果太多,精华的部分就会被严重稀释,电影海报那部分还是很有代表性的,标志性的情感空间构造,这个场景估计也会成为我日后心心念念的加瑞尔影像。
三个小时有些太冗长了...然后能猜到结局。不过LG他爹的功底还是不错的,拍的挺美的。
【2.5】又臭又长又端着,和菲利普·加瑞尔大多数作品给我的观感无甚差异。
这部像布列松。
oh 我爱法国电影我也爱法国女人,不过我更爱他们身上的白衬衫和灯芯绒外套。
关于革命的影像是诗意的,但是个人的遭遇是痛苦,痛苦和诗意是一体的,青年可以为诗意而死,但不能死于革命。
加瑞尔电影的质感显得有些“古老”,但正是这种“古老”让他的电影超越于任何时代。
强烈私人化内心独白
即便生在浪潮汹涌的年代 依然是平凡情人 该有的麻烦还是不会少
又一部黑色胶片电影
如果影片没有看进去的话,很可能就会把此片仅当成路易斯·加瑞尔的个人秀。但本片对于五月风暴的探讨真的很深入,黑白片拍摄手法的光影设计以及构图都很棒。
没有评论的那么邪唬,绝对没有~没有什么突出的感觉,一个在黎明前死去的年轻人……我只能说,这片儿我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