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
一个悠闲的晚上。
和小姊妹淘在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小工作室里面看了这部《DOLLS》。
从未接触过北野武先生的作品,也不曾对电影有过专业的研究,单纯的一个普通观众如我,这部电影,的确很日系,不失为逛街后休闲小hea的节目。
电影的内容很和缓。
正如日系的淡雅。
一切都很平淡,据说是北野先生的一个新尝试,连关于死亡都用了唯美的大片晕染色调呈现。
有很强大的团队支持,音乐和服饰都美得叹为观止。
亦让本来就过于经典的故事更加高于生活。
回程路上,大家关于的更多在于男女主角的衣服配搭,是复古vintage古着吧,何以女子等了数十载面容还是如此动人,用的是怎样的护理,偶像的帽子是这季的流行哦。
电影其实是不应该太过注重生活细节的。
然而大概太遗憾的是,哪怕我偶尔还是会想做一个小文青,但是每每我想到说我只想要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都不得不提醒自己海边的别墅需要无穷无尽的奋斗。
anyway,真心很羡慕剧中的三场爱情。
凄美。
寂静。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战胜得了世事。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经得起等待。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跨得过鸿沟。
只是再顽强的爱,也强不过宿命。
是这样吗。
只能这样吗。
其实不一定的吧。
不过是那些不华丽的童话,茶米油盐之后被冲刷掉了各样弥漫的情调了。
毕竟,zakka复古好,小清新也罢,那仅仅是点缀生活,不是全部生活。
如此凄美的爱情,还是在电影里体会好了。
这是在一个清冷的夜晚看完的。
从一个朋友的博客上复制的链接,然后下载。
想起从前,还经常看宫崎骏和青山刚昌的动画片,后来看电视剧,继而是电影。
久石让的配乐增添了电影的凄美和绝望,时而平缓时而激越,穿透着日本传统的文化和观念。
刺眼的绯红,深蓝的大海,鲜艳的血红。
都像是朝着一个甚为空虚的方向前进,走到终点,只能是死亡。
无论是多么坚贞的爱情,还是多么钝重的想念,或者多么专一的追逐,都要走到末端。
一燃烧的红叶束缚的腰带,这是他们之间的维系,控制距离,避免走散。
佐和子无法承受松本和其他人结婚,于是企图自杀。
自杀未遂,再也记不得从前的事情,也无法忆想起松本这个曾经是自己痴情迷恋的男子。
当朋友通知正在婚礼上的松本佐和子的状况时,他抛开一切奋不顾身的回到佐和子的身边。
他不在乎佐和子是否还有智商,是否能够想起自己是谁,是否能够自理生活。
他只要带着她走,无论到哪里,有她在的地方是需要他的温暖来相随的。
最感动的其中一段就是,佐和子的玩具气球被车压扁,她在松本的车子里痛哭流涕。
虽然她的头脑连一个不知事故的孩童都不如,她对待喜爱的事物有着本能的狂热追求,就如同她还清醒时对松本炽热的爱情一样。
她的极端和畸形心理,是一个深陷爱情难以自拔的女人所具备的,相信爱情的人都可以理解。
她只想抓住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很小的玩具也好。
可是凡是被她宠爱的东西都会消失。
松本带着她穿过峰峦,穿过峡谷,穿过白雪皑皑的原野。
他的内心秉承着对爱情的忠实,即便不能够正常的生活,也要不离不弃。
红色的腰带跟随着他们的脚步行进着,路边的行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和闲言碎语。
这时的松本已经濒临绝望,他的内心在强大的自责和悔恨中愈发的消沉和无助。
他们穿上古时华美的长袍,拖着厚重的积雪,仍旧艰辛的行走,不停地走。
来到小酒馆的门外,透过湿漉漉的窗户,隐约看到内里。
曾经是他向她求婚的地方,没有能力为她挑选昂贵的婚戒,只能用一条细致精美的项链取代。
松本抑郁的眼神中蕴含着深沉的泪水,他把视线从小酒馆里移开,看到佐和子拿出那条还挂在脖颈上的项链。
那一刻,他不再怀疑,他深信这样义无反顾的抛弃一切带着她走,希望唤回她的记忆的举措是正确的。
深信,最终佐和子是想起过去的往事,想起眼前的男人就是曾经深爱的恋人。
但是,他们仍然逃避不了命运的愚弄。
两个人滑落下雪山,悬挂在一棵枯树的枝干上,吊死。
二静寂的雪山一个失意的濒临死亡的黑帮老大,阴黑的过往,血腥的屠杀,他的命里注定的决死的结果不容更变。
但是这样一个人曾经在年轻时,也有过一段揪心的爱情。
那个会在每个星期周末在公园的长椅上等待他到来共同享用她精心制成的美食的男人,她在等待他,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直到衰老。
当他惋惜自己的杀戮和残酷,想真心做些什么事情的时候,内心被绝望涵盖的部分会溶解吗。
或者直到他下了车,看到安静的坐在长椅上的美丽女人,专注的等待时,他才会有所察觉。
想到过去的日子,在残害其他人的同时,自己同样饱受内心煎熬。
他想过平常人的幸福平和生活,但是事已至此,他无从选择。
他是被命运和时间深深烙下印记的人,头发已经花白,步履也变得不再轻便。
而坐在长椅上的女人,依然面色红润,白皙透亮,穿着红色碎花长裙,脸上甜美的笑容。
静寂的雪山,之所以这么起名,应该是皑皑的白雪山封上常年积郁的白雪也会融化消逝。
可是一旦融成海水,也是抓不住的。
他们的爱情节奏缓慢,却那么沉痛。
当我们开始想象,自己年迈高龄时,身边那个永远不会离去的人,还真的面带赤诚的微笑欢迎着你的到来吗。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甘愿去对抗时间,而仅仅凭着纯实的爱慕来坚持感情时,这份庞大而盛世的爱情多么感天动地。
它是细微的,平常的,却巧妙而独特,温藉心间。
最终,他同样逃不出命运的魔掌,他的人生充斥了太多的暴力,他的人生需要用他的生命来完结,来抵偿。
三夏日的碧海左眼被白色的纱布笼罩的偶像歌手,身边伫立一个带着墨镜的瞎眼男人,是她的歌迷。
她坐在海边,去看海水的波动,聆听海浪的拍打。
曾经红极一时的自己,因为一场突兀的车祸不幸毁容。
当她退出娱乐圈不再唱歌时,有那么多纷至沓来的歌迷怀着信仰般的仰慕来看望她。
时间退去,慢慢不再有人记得她时,她的内心抵挡的过寂寥和落寞吗。
只有那个维持交通的普通中年男人才会如此痴情而专一的信仰她,把她当作自己唯一的坚持去坚持。
不惜自毁双眼,为了能够和她相对而坐。
他只要能够听的到她甜美的声音,就是幸福的,高兴的,美好的。
其实这段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侦探小说继续发展,比如说是什么原因致使那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伪装得当的歌迷中是否存有居心叵测的恶人,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男歌迷最后死掉。
画面的绝美和凄婉,随处透视出的绝望和忧郁,潜藏在人心背后的坚定信念。
这部北野武的爱情童话,是他在暴力美学的边缘处温暖人心的佳作。
贯穿全片的压抑气氛,似乎连哀愁都屏息凝神,等待绝望的到来,替换位置。
人偶一般。
如此美丽。
如此脆弱。
如此……无用。
我们用它来宠溺自己残存的童心。
我们用它来放纵自己最后的任性。
我们,用它来填补最深重的渴望,最天真的欲壑。
信仰它。
追逐它。
不顾一切得到它。
以为那是灰暗生活里最后的一丸灵药。
是药三分毒。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越是依赖,越是无奈。
把它当作一切去坚守,将注定艰难而困苦。
把它当作唯一的结局去执著寻找,最终也只有毁灭。
只因为我们是人,不过血肉之躯,难脱爱恨恩仇,际遇离合。
不能如玩偶一般,华服盛妆,永远以最美丽的姿态,相对于一处静坐,任由日生日落,斗转星移。
所以,相依相偎的短暂幸福,也只能像蔷薇一样,绽放于某季,凋落于无声。
我们能记得的,只有,它曾经香得醉人,它曾经艳得销魂。
当被剥夺爱情的女子放弃生命,最终以失去心智的方式在现实的角落里无声残喘,自以为是一个天真无虑的孩童。
当软弱无能的男人在前途利益和真爱之间踌躇游移,最后不可回避的面对,曾经相爱的女子因为他而苍白疯傻。
谁信谁知,那条羁绊的红绳里编织的,还有多少是残存的爱情。
有多少是相守的满足。
看见有人说,行走是脱俗的。
死亡是轻盈的。
为了爱,两人徒步穿越四季,漫漫苦行。
是的,那四季都是美丽的。
花溪枫雪,鲜艳夺目,铺天盖地,咄咄逼人。
然而只怕,行走者的眼睛里已经看不见这些。
男子用红绳束缚起的不离不弃,与其肤浅地说是为了追求爱,不如说,是为了赎内心中深重的愧疚和罪恶感觉。
对自己说,对世人说,你看,你看,这是我照顾她一生一世的决心。
所以,请原谅我的错,请忘记我的罪。
可是即使如此也远不足够。
哪怕只是自欺。
无处可去,唯一的方向是逃离。
茫然不知世事的女子跟从着眼前唯一亲近的人,迈动双足,从轻松到麻木,最后是拖沓。
也惟有跟从着。
这样一种相对。
艰辛,困苦,疲惫。
想要逃离的世界,从来不曾摆脱。
那是他用迷惘中的良知,亲手束缚在身边的女子,跟随在他的脚步之后。
他每一次回头,都看见背后路过的世界仍然是想要逃离的过去,走多少路,都不曾远离。
所以,只能向前。
他是否知道,就是因为他选择了那女子的跟随,才将他走的每一步新的路,都变成相同的过去?
呵,即使知道又能如何。
红的枫白的雪,早已没有意义。
偶尔路过某处甜美的回忆,也不会再有谁去珍惜。
他先决心抛弃了。
于是她也狠心删除了。
爱情象一颗被拔掉的烂牙,躺在垃圾桶的角落里哭泣。
现在的红绳,束缚的只是两具因为宿命而只能前行的游魂。
于是行走。
偶尔路过成人中庸的嘲笑,路过儿童无知的嬉闹,路过一些奋力生活着而不曾注意到他们的人,以及,那些似蒲公英一般正在盛开的微小爱情。
平静娇艳的瞬间里,你想不到,这绽放经历了多少时光轰隆的碾压,承受了多少因果循环的拨弄。
如同你想不到,这天真无邪的幸福对于残酷的现实来说太过灿烂,满足过后,终究要用血和死亡去偿还。
午夜时分。
写了太久,我已累了。
行走中的男女亦不过血肉之躯,终究要有一个结局。
最后的订婚别墅外,他们终于回归了人的状态。
麻木但是自然的,搜索着被人遗弃的可以用来裹腹的食物。
接着才凝视着屋里的灯光,想起了曾经热闹温暖的幸福场面。
一时间,心智恢复的女子仿佛回到了最初回忆到的心境。
仍然在身边的男人,回忆起同样事情的男人,你看,代表誓言的项链我还好好的珍存着。
很幸福呢。
你也是吧。
可是,不是啊。
后来,幸福,明明已经破碎了。
背叛,遗弃,绝望,那些她不惜放弃生命也要逃避的回忆,狠狠地迅速地,在她空白已久的脑海里重新建立——甚至还来不及,收起面孔上本能的微笑——再倔强也争不到,再柔弱也挽不回,她碎片满地的爱情。
于是措不及防,她终于可以在他面前哭了。
压抑着的所有愤恨都解放了。
于是他终于可以抱紧她了。
对那个相爱的女子说一声她能够听懂的:对不起。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
最终的结局是,他们救赎了自己,人世间却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他们找到了自己,但仍然无处可去。
穿上了脱不下的厚重的那对娃娃装束,惟有前行,继续前行,去完成那一出玩偶戏里,悲伤淡然的宿命。
也许,北野想告诉我们的是,爱情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件美丽的玩具,能够使我们轻松快乐贪图迷恋。
但当我们过了能够拥有它的年纪,却仍要强求,就只会因为代价太过奢侈,而付出艰辛,甚至生命。
玩偶戏做为独立的形式开始于电影故事发生之前。
一场利益驱使的婚姻进行,玩偶戏自此在人间拉开序幕。
女子被遭抛弃,可以选择自己结束生命。
只是命运由不得自己选择。
挖空记忆丧失言语地继续活下去....男子逃出名利设计的出路,带上心爱的人流离。
一根红色的绳索绑着两个失去灵魂的躯体。
为爱放逐,选择寻找,彼此束缚。
断翅的蝴蝶,破碎的天使瓷器娃娃。
一张滑稽的面具,被贴上彩色纸衣的鱼... ...并不是这样单一的爱情存在剧中。
在海边有偶人的回忆。
也有另一场故事的发生。
女艺人的美丽是永远看不足够的,刺瞎双眼只为与车祸毁容后的她相见。
倒在了红色的血泊中也了无遗憾了吧。
枫叶落 下的季节,漂亮的画面弥散着一股血腥味。
... ...黑道老大在知晓大概命不长久时回想起年轻那会儿爱情的承诺。
当年做便当的少女笃受诺言,等候爱人如期而来。
约期用青春填充着。
风烛残年,再次相恋。
一个女人一生两次的爱情都属于同一个人。
女人携带便当等候到他如约而来,最终仍旧是等待,无尽地荒凉。
老人的死亡跟黑道相牵扯,命运由他自己选择过,时候一到终究要偿还。
各安天命。
选择在命运里的作用总是相对而言的。
偶人继续前行,走入白雪皑皑的冬,记忆终于是可以被寻回的。
那跟红色的绳索系着等待复活的爱情。
故事的最后红绳捆绑住的只是偶人客观存在的躯体。
这个被束缚的命运世界里,解脱的方式来得顺乎自然。
惟有坚持自己的选择,红色的绳索绑不住命运。
可是却也脱离不了选择的命运存活...
传统的日本“文乐”【注一】舞台,在三弦的伴奏下,一出名为《冥途的飞脚》【注二】净琉璃演绎着凄婉的爱情故事: “我求你,你冷静点,不瞻前顾后没有好结果,你已经被奴役,成为痛苦的灵魂,是谁给你带来痛苦,仁慈的菩萨啊!
正是我…她的眼泪落在金币上”…… 木偶冷冷地注视着,注视着人间的离合悲欢。
这个锲子的悲剧色彩也隐喻着电影中人物的命运。
同时木偶也表述着人生如戏的古老主题。
那两个观望着我们的木偶,面带着微笑,人间是天堂吗?!
纯黑的背景,轻柔的音乐,慢慢推出导演的桃红色的名字:北野武。
这是《玩偶》的起始充满了日本文化的宿命感。
那么,今天北野武将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悲喜人生呢?
一根红绳牵住松本和佐和子,两人木木地行走在开满灿烂樱花的树林中,片名出现――《DOLLS 玩偶》。
一个几乎美轮美奂的场景如若仙境,粉色的樱花树林其实是命神的咒语:速朽的樱花即便再艳丽,注定是昙花一现。
婚礼一场戏,出奇的宁静,如同日本庭园中的卧石。
每一个人的脸色凝重如仪,却只是木偶般的微笑。
婚姻和教堂之间的距离在布光中宛如戏剧,西方的神祗无法企及东方的宿命,等待是一种凄美。
日本电影必定在平和的背后蕴藏着浓重的悲剧力量,佐和子的朋友不请自来,似暴风骤雨彻底改变了松本的未来,也彻底打烂了他父母攀龙附凤的如意算盘。
佐和子的朋友告知松本,佐和子服安眠药自杀未遂半死不活的现状,朋友的叙述是平静的,但是后景中那在风中摇曳的树林却表达了事件的某种动荡。
我们无法了解日本民族的内心,但是我总觉得爱情故事对与错从不重要,在我们无法了然的未临中,一个男人更应该具有的品质是责任,这点上,显然松本是欠缺的,因为他的行为实质是一种绝望,他不仅伤害了佐和子,而且也伤害了社长之女。
我们不能以爱情来洗脱他的罪责,因为他在生命的旅程中选择的是逃避,这种人无论他的“爱情”多么忠诚,他是不值得依靠的,士以义行走天下。
在这段故事中,我想起了陈村在《鲜花和》中的一句话:如果你做了,你就欠了……。
我们可以虚伪地宣称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为了赎罪而改变初衷即使最终回归,也是一条害人害己的不归路。
在见佐和子一场那只断翅的蝴蝶以及最终为车轮碾过同样是导演的隐喻,凄美而又无望。
那个吹气的玩具我以为是人生无常的预示,那个球需要我们使劲地吹才会飘浮,只要我们一泄气,瞬间成为死物。
在这个故事中断翅的纸蝶、闭眼的天使玩偶以及那个吹气玩具,无不起到了烘托剧情的作用。
北野武对细节的重视体现了一个优秀导演的必要的品质。
在第二个故事中,黑帮老大在一系列暴力事件之后,回忆起如烟往事当他从工厂辞职,他和初恋女友的约定如果他出人头地一定来找她,他的女友说每个星期六她都会带着午饭在公园等他。
他决定去公园看看, 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善的一面,人的堕落和转变往往是社会所左右的,当代马克思学者马克思.韦伯说过:犯罪都是由社会造成的。
佐和子的梦境充斥着暴力和不幸,深蓝的场景中,无奈的境遇,阴郁和绝望。
有位影评人说对了,这是北野武最暴力的一部片子,它是沉寂之后的总爆发。
我也认为,在如诗如画的美丽的景致后面是一种人性浓重的黑暗,是一种任何力量无法透造的黑暗。
这种绝望在某刻突然迸发,往往成为砸烂一切世俗架构的终极力量。
而在灯红酒绿的场景中北野武会突然插入一条冷冰冰的时讯,告诉观众日本经济的滑落和不景气。
这一切都是冷冷的发生着…… 第三个故事讲述了偶像歌手因车祸毁容,执着歌迷为了保持偶像内心完美的形象自己剜去双目,在见过偶像一面后为人杀,冲刷血迹的一幕,整个银幕充满着鲜血的颜色,内中浮现的是他对人世最后的一瞥。
而这个场景使人想到四月一日文华酒家门前冲刷血迹的景象,电影和现实竟如此相像。
这部片子以鲜红和湛蓝的强烈的对比为主调,绝望的深蓝和灼热的红色荡漾出别样的气息,日式的凄美和影片中日本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樱花盛开的春天以及海边夏天的贯穿一道体现着易逝的岁月和人生的速朽。
贯穿全剧的松本和佐和子以及维系他们的那根红绳却依旧无法挽回现实的残酷。
他们的行走,他们的木然宛如影片开始时的那对木偶。
然而,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我们尚在途中……!!!
最终三条线索汇聚在一起 黑帮老大终于和初恋女友,却在品尝完一份无偿后默默离去,而黑帮老大注定是为仇家杀害,那个初恋的女友在周末依旧会拿着饭盒坐在老地方。
有时候保持一个童话远比打烂一个梦想好。
于是,等待成为生命的全部,成为活着的重要理由。
松本和佐和子亦完成了生命的旅程,或许这是一个意外,或许这是他们两人的必然归途。
当佐和子望着别家窗户中的欢聚,忆起身旁的那个男人,可是上苍没有让他们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季,春天永远停留在女孩的梦中。
当两人悬空的吊在树头,天明…一切归于历史和传说。
文乐表演在继续,千载不变的宿命亦在继续。
只要还有着人,这份悲欢离合一定还会重复上演。
据资料得知,为本片配乐的是北野武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御用”配乐高手久石让【注四】;服装造型是全球知名的设计师山本耀司【注五】。
看着影片起始的文乐演出,不仅感叹小日本保护自己民俗文化的完整和得力。
在看看家国数十年只应验了“痞子”王朔的一句名言: ―――――中国(CHINA)=拆那 一个国家不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不努力保持文化的纯正和独特性最终终将沦为无根之浮萍,沦落为杂种!!
嗟呼,但愿是我的杞人忧天吧!
OSAMA KAVKALU 2003年5月2日 星期五 05:10于浦东 寒鸦精舍 无语中 【注一】 文乐:结合吟唱和三弦伴奏的木偶戏艺术在17世纪的江户(现在的东京)越来越受欢迎,在商业城市大阪,由于两个天才人物的努力,木偶净琉璃才迎接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人物是吟唱者竹本义大夫 (1651-1714) 和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
文乐是由3名木偶剧艺人表演的“木偶剧”,主角木偶由3名木偶剧艺人共同操弄。
三弦伴奏与台词朗读配合栩栩如生的木偶动作,再加上绚丽多姿的木偶戏装木偶戏(“文乐”)这个词来源于“文乐座”,实际上是存活到近代的唯一一个商业木偶剧团的名称。
木偶戏有叫做木偶净琉璃(“人形净琉璃”),这个词汇本身说明了木偶剧的起源和实质。
“人形”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琉璃”的意思则是一种伴以三弦演奏的戏剧说唱。
【注二】 :此剧的名称:信息来源于DVD导刊,2003,16期。
【注三】 奇文共赏,这是一篇影评,让人看了为此代中国人的艺术品味感到汗颜,嗟乎,泱泱大国的文化品味!
http://bbs.6to23.com/sys/show.asp?name=lanshun&recno=4349 【注四】 久石让,1950生于日本的长野,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
在长达二十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担任作曲、制作、编曲和演奏等多项工作。
久石曾为超过二十部电影担任配乐工作,并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他还为许多电视连续剧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广告制作配乐。
这位以独特的极简风格着称的钢琴兼键盘手曾出版超过十五张以上的畅销个人专辑。
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
1982年,久石让在毕业的同时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作品专辑《INFORMATION》。
1983年,经人介绍,久石让结识了宫崎骏,此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不但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宫崎骏,因此次年GHIBLI(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
久石让也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在日本,久石让是资深的电影音乐人,从92年起连续三年获得日本最高电影音乐大赏,99年第四次获得此奖。
1998年,久石让担任日本长野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
(来源:乘着歌声的翅膀网) 【注五】 20世纪60年代末,山本耀司从帮他母亲做衣服开始走上服装之路。
此前,东京的裁缝们地位低下,他们要走家串户,而且只能走小门,小心翼翼地照着西方流行的式样裁制衣服。
山本却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法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游历了一圈,在巴黎停留了一段日子。
山本耀司曾经在法国学习过时装设计,但他并未被西方同化。
西方的着装观念往往是用紧身的衣裙来体现女性优美的曲线,山本则以和服为基础,借以层叠、悬垂、包缠等手段形成一种非固定结构的着装概念。
为了使妇女们工作时穿着方便一些,山本开始为她们设计宽松而且舒适、灵巧并且漂亮的衣服。
他坚信服装设计和绘画一样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资料来源河南报业) 2003-5-21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约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Dolls》,很早看的一部片子,却一直放在电脑里没有删掉。
这部讲述着宿命的电影,通片刺目的鲜红、盛绿和银白。
春夏秋冬的季节轮换。
唯独宿命贯穿始终。
北野武,导演的名字在漆黑的背景里用亮粉色凸现出来。
他说,这是他迄今为止最为暴力的一部影片。
可是满目的精致与鲜艳。
越是如此,越让人心觉恻然。
美到极至的东西,不是魅惑便是残酷。
电影开始是长达近五分钟的传统文乐(日本结合吟唱和台词朗诵的木偶戏艺术)。
然后展开了主线的情节。
男女主人公一开始的命运就已如同先前的两只人偶被操纵着。
男人从利益图谋的婚姻逃脱,找到已经失忆的女友,开始流浪的生活。
他们不停地走,从春天到盛夏,从冷秋到寒冬。
漫天的樱花变成浓密的绿野,艳红的枫叶之后无垠的雪原,他们就这样一直一直走。
女孩已经没有记忆也没有言语。
男人数度尝试后终于放弃。
他们始终沉默,走不到彼此心里。
腰间的红绳牵系着彼此,如一世注定无法摆脱的孽缘。
导演在主线的情节之下穿插了另外两条支线的故事。
黑社会首领在年迈的时候想起当年尚未出人头地时身边的女子,她每日为他做好午饭在公园等他共餐。
他欠她一份承诺。
当年的树林已经焕然一新。
当年的少女亦是红颜不再。
可是仍然是一袭红衫,手里捧两个便当在等待。
他没有告诉她自己就是当初离去的少年。
而几十年后再一次吃到熟悉的饭菜后,他死在仇人的枪下。
一个相貌平凡的男人疯狂地迷恋当红的少女偶像。
那张如同白瓷般精致的脸和清脆甜美的歌声。
车祸褪去了女孩明星的光环,绝美的脸庞左侧从此不可示人。
可是男人不可救药地痴迷。
他看最后一眼女孩写真集里完美无缺的照片,然后用锋利的刀刺瞎自己的眼睛。
只是为了去找她的时候可以使她感觉坦然,不需担心被毁的容颜让歌迷看见。
她深深感动,有了车祸后第一次的笑容。
他们去玫瑰盛开的田园,大簇大簇的红玫瑰怒放,他们嗅到浓烈的花香。
然后男人在夜晚回去的路上死去。
正部片子里的人物被宿命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生中的快乐时光如此短暂,稍纵即逝。
然后是刺目锥心的痛。
他们一生所希望最大快乐之后迎来最残酷的命运。
如烟花盛放,随即是更沉重无边的黑暗。
当寒冬的夜晚,女主角终于回忆起往日情景之后,两人双双坠落山崖。
腰间的红绳拉扯着、牵引着,直至死亡。
这是最残酷一幕,亦是最凄美一幕。
清晨的云间露出金色阳光,两人悬挂在山间的枯枝,身亡。
终于明白导演所言不虚。
没有任何暴力的镜像,却充斥着沉重而残酷。
当车轮碾过折翅的纸蝴蝶,当一轮明月下粉色的小球随着女孩吹气的节奏上下跳跃,当美工刀被举起来然后有鲜血滴落在写真集里女孩绝美的相片上,当清晨街边残留的血迹被冲刷干净,当漫天红叶纷纷吹落,当全篇凝固在那一条枯枝上垂钓着的男人和女人然后跃出片初时候的人偶以及剧终二字的时候,你感受到一种无声而巨大的黑暗,每一个细节都笼罩在那种无助的宿命感里面。
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日本的片子。
画面精致至极,处处可见凄殇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配乐和服饰。
数度与宫崎骏、北野武合作的音乐人久石让在配乐中多处运用钢琴的清脆作为背景,让人总有生命易碎之感。
而服装界的名人山本耀司为电影所设计的服饰更是华丽鲜艳。
亦舒说,生命无所谓计划,因为有一样东西叫做命运。
当一切都被宿命所掌控的时候,从一开始的时候,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已经在劫难逃。
突然地,又有了浓浓的凄凉感。
http://www.blogcn.com/User5/vivianisvivian/blog/4374816.html
叫美穗的女孩子仿佛都有非常漂亮却脆弱的脸。
<东京日和>里的中山美穗。
和<玩偶>里的菅野美穗。
五官精致,眼神漠然,无谓的表情如出一辙。
她们的神经质如此相似。
她饰被男友抛弃后神经大受打击的女子,穿简单的柔软衣裳,扎不整齐的发辫,失去笑容。
他们走到哪里都拴在一起的红色粗绳让我想到以前书上看到的持续一年的行为艺术。
那两个之前毫无关系,之后吃饭睡觉都要在一起,连上厕所和手淫也不能解开同拴在身上绳子的中外艺术家。
他们不一样,他是心疼她的。
心疼到不能不管的麻木地步,于是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圈养住她的安全和他的内疚。
情感已经残废,只能用肉体羁绊。
导演的表现手法像是个孩子。
以季节串起的三个爱情故事镜头支离破碎,故事间的衔接也太过简单毫无修饰。
他仿佛一向如此,成人世界中的恶童。
嚣张跋扈地把身处的环境撕裂,暗涌的暴力,无可比拟的力量。
在你感到疼痛后却又突然美轮美奂的安静。
而他镜头下的人类也一直如此,不是面无表情,就是表情狰狞。
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个男人的骤然而死,而是地面擦洗血浆然后特效做出的浮现在一起的故人旧貌,鲜红的血迹和亮绿色的制服带子,居然让人觉得异常美丽。
然后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深红色枫叶,活力妖娆,配合女子红色的浴衣。
满目纷飞。
他让他们死于无声。
他把他们最快乐的镜头直接拉到已经静默的现状中,像是剪错的片花一般,直叙地有些令人恐惧。
最后十分钟已经没有耐心看下去,以为会在雪地里蹒跚着蔓延出悲伤然后潸然落幕。
可是他是他,而不是岩井俊二。
暴力美学者说,不死光,不开心。
这部片子的文案居然是,『あなたに ここにいでほしい』。
真不知是故意炒作成爱情片,还是他再一次的人格分裂。
那是。
55岁的北野武。
一直不喜欢日本。
倒不单纯是全因为民族或者政治的情绪。
因为我觉得这个民族做任何事都带着一股毁灭的味道。
讲通俗点就是很变态。
昨晚看了《玩偶》。
北野武的故事如同这个民族一样有一股得不到就要毁灭的意思。
佐和子躺在精神病院,有个镜头是只断翼蝴蝶,它少一半的翅膀,正如被活生生撕开的爱情。
我不喜爱,却还是流下眼泪。
《玩偶》这片子,就像是能让人很HIGH的毒。
晓得会死,却还是让人奋不顾身。
《玩偶》?
为什么要用这名字来当作三个爱情故事电影的名字那?
难道情字真的不能由自己操控吗?
其实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心不在焉 心绪难宁。
跳跃的叙事手法,让人心醉的外景地,强烈的色彩让这部平淡的影片不断的跃入我间断地视线。
黑帮老大几十年后重游故地,无意中发现年轻时的恋人虽然已变成暮年但还是每周末都带着自己做的便当,在公园的长椅上等着他的到来。
只因为这个时间 地点 便当都是他们以前的约定。
当年男人一去不复返,而女人年复一年的在同一时刻苦苦等待。
他不愿意再一次伤了情人的心,于是他瞒着事实不说。
他开始每星期六过去,只是坐下来,陪着她吃便当。
真无法想象换做是我看到我年轻时爱过的女人苦苦等候我半生(30年),在这样的情形下相遇的感受。
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真实发生,电影就是要给观众一个梦,这个梦是现实中永远无法实现的。
所以好莱坞叫梦工厂:) 北野武的细腻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根红红的绳子,系在两个凄美的人身上。
走 走 不停的走 漫无目的的走,秋天 山上 枫叶,枫叶的飘落却是灵魂的殒落。
没有言语,有的只是落寞,无奈,悲伤。
那根绳子操纵着两个人,两个人看似自由,却隐约地被对方绑住,除了一直走下去,别无他法。
三个故事,都是那么的压抑。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规则操纵下的玩偶,松本被父母的规则所支配;黑帮老大被黑社会的规则所支配;红歌星被演艺界的规则所支配;而他们牺牲掉的,都是爱情。
迟到的幸福转瞬即逝,更使未来的一切都永远地无望下去。
其中歌迷刺瞎双眼的桥段,早在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的《春琴抄》里就有看过。
自残是太极端的行为,即使当事人把它当作靠近幸福的途径,我作为观者总还是感到难受。
执念,等候,这是影片的主题吧。
艳丽的色泽画面之下,是苍白无力的灵魂,正如不断闪现的那对玩偶,华丽精美的服饰之上,面无表情。
赎罪之爱,痴爱.迷爱.三个理想主义爱情小品
好几个场景 镜头人物一动不动 还以为暂停了 看的昏昏欲睡 没看完
在失而复得的美好到来之时,生命却猝不及防地戛然而止。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北野武称这部几乎没有暴力镜头的电影是他最暴力的电影。人生如戏。
疫情那年卖30%座位时期错过的片终于补上了遗憾!蛮适合这样一个普通的夜晚来看的,电影节强度太大怕是观感容易打折扣;演职人员表未免阵容太强大了点;也算是集锦片,三个故事三对恋人,上天其实成全了每一个人的心愿不是吗,但每个人都付出了苦痛的代价,在命运面前,有谁不是那被绳索牵着的傀儡玩偶;真美啊虽然那么痛苦,山川四季见证了他们变成事实上的永恒的厮守,系着红参一起走过樱花的甬道,走过枫叶的河谷,走过冰雪的山峦,直至回环到目睹他们自己最初的订婚,而一切一切都不过只是一出木偶戏——电影的内容充分地照应了电影的形式;北野武特有的那种诡异的停顿乃至僵硬的风格居然特别适合这个故事,他独特的剪辑方式也让电影呈现了别样的美,比如一枪打出去流出来的是飘着枫叶的河水
悲的吓死人,好多人打五星,但北野武大神的表达方式我真心跟不上趟啊,我女神miho和西岛叔被折腾成那个鬼样子真是要压抑的给跪了,不过好在没有三个故事分开来讲不然就又俗了。最后久石让的音乐还是好赞
对于“执念”表述的参差不齐使得影片非常的散乱。后两个故事就是凑时长的。非常不北野武的一部电影,也是目前北野武最差
莫名有些伤感,也有点感动。三个关于爱的故事?难道枫叶是鲜血染红的?红与黑的服装。菅野与西岛神奇的换装。故事源于木偶剧的情节?难道相信爱情的人终究会成为爱情的玩偶?PS:翻译很烂的版本。居然在唱歌的深恭身上看到了广末凉子的影子。
北野武啊 你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墨汁一样的哀怨 这个阴郁的导演拼命在挖掘人性的极限么 久石让还是更适合宫崎骏吧
得有近一半儿的经营是垮掉的
看到现在,最喜欢的北野武作品。
走的累看的也累呢
被抛弃的爱情制造了呆滞的玩偶,玩偶又把男人折磨成木讷的玩偶;痴心的玩偶被遗忘在角落,终于等到了一个破旧的玩偶,她给自己一个放手的机会;一个放在舞台上被众人欣赏的玩偶被破坏后,疯魔的玩偶自残也要得到她,因为他终于能靠近她了;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的成为感情的玩偶,故事不华丽一点,怎么放在舞台上表演从樱花纷落走到红叶尽染,从叠浪碧海走到白雪漫山,佐和子或许早就清醒了,但她舍不得,也不甘心,做到高挂悬崖化作枯骨,才能昭告天下得一人心让我觉得不适应的是时长被拉得太长,有点消磨了
一根绳子,两个玩偶,三个故事,四个季节。
看过五部,这部最为不喜欢。不够坦诚
1994年,北野武嚴重車禍后,寫了一本病中“記憶”——《向死而生》,其中開篇第一章就有“玩偶”一個小節。這不是一個巧合,雖然,在這裡北野武先生要說的是,關於用一生來付諸愛的行動。
6/10。木偶戏场景作为贯穿影片的线索隐喻命运被操纵的三段情感,男女主角从樱花公园走到蔚蓝大海,从枫叶红林走到白雪悬崖,双双自杀的结局与宣布结婚、路人帮忙拍照的美好回忆爆发出强烈反差。偶遇旧情人后天天陪伴她的大佬突然命丧杀手,扼杀幸福事物的死亡和失语症、流浪的角色是北野武的两大法宝。 @2016-02-07 20:18:49
感觉有点诡异
还以为两人是被杀害的亡灵
实话是,我没看懂,忒文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