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所期望的是纯洁而真挚之人。
问问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是被需求的祭品,还是天使,亦或者只是向神祈求救赎之人......”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密室,谜团重重的人物背景,以及如影随形的杀人狂魔....这就是“Angels of Death”,一部让人时而引俊不禁,时而潸然泪下的“荒诞”之作。
从始于RPG Maker的原作解谜游戏,到衍生的集漫画,轻小说和TV动画于一身的多媒体企划,“杀天”一步一个脚印,在东西方宅圈中收获了不可小觑的人气...那么“Angels of Death” 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对上其“电波”的观众赞不绝口呢?
是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的悬疑氛围感,还是它本身其实是一个披着恐怖氛围的“恋爱”作品?
某种程度上,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动画这个载体本身与现实有着隔离,使得恐怖题材很多情况下存在缺乏代入感和即时性的先天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杀天”让我们的主人公瑞吉儿与本应要杀死她的杀人魔青年扎克组队合作,开始了他们逃离封闭建筑的死亡之旅。
沉默寡言,一心向主的失忆女孩;以及性格暴躁,却意外有着体贴“靠谱”一面的绷带大男孩,本应水火不容的两人在相处时自然有着许多让人笑逐颜开的化学反应,这种与恐怖氛围格格不入的黑色幽默,毫无疑问亦是“杀天”的闪光之处...然而随着故事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会渐渐发现,“Angels of Death”本质上更多是一个寻回自我的成长故事,一个被誓言所升华的救赎故事...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被爱,我们扭曲的主人公自然也不例外。
即使后天环境的荼毒让他们沦落为罪犯,但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在这栋大厦的人眼中,杀戮是一种示爱的方式,而选择将自己结果的人亦是一种无声的“告白”,这种扭曲的逻辑贯穿着全作的大部分剧情,直到瑞吉儿和扎克在相互救赎的过程中渐渐理解如何以正常的方式去爱人与付出,他们的羁绊也无需以死亡来结尾...故事的最后,两人都有着可喜的成长:瑞吉儿舍弃了对神的信仰,并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意志。
毕竟祈愿与罪恶无不源自于人心,最终亦必须由人心来承受;扎克亦以人类之躯,而非天使或神的存在,突破阻碍回到瑞吉儿身边...在皎洁的蓝色满月下,二人相视而笑,也许这就是他们所渴望的幸福与救赎吧...
结局肯定是ray想象出来的,仔细看札克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之前札克眼睛都是一只大一只小,而最后一集札克两只眼睛大小一样了。
窗外的警车,应该是ray听到札克要死刑之后决定跳窗自杀,所引来的警察。
虽然我也很想两人双宿双飞,但札克的眼睛真错不了,😢整体来说这部剧还是不错的,不过我是冲着别人推荐的恋爱番来看的,最后却没有甜甜的糖。
我很好奇,为什么突然zack就想着逃离地下,为什么突然zack突然又会上丹尼的楼层了?
ray是怎么去到zack楼层的?
没有受害人的时候,每个楼层的人都在干嘛?
虽说看番不能完全看逻辑,但是转折还是有点突兀,设定是神父搞了一栋楼,每栋楼都放了一个变态去管理,B6的杀人狂zack,b5的恋瞳丹尼,b4是南瓜头,b3是判定女,b2是神父,b1是ray。
每一层都由层主设计陷阱来愉悦被抓来的小白鼠,ray和zack通过密室逃脱,解密每一层机关以及层主们的放水,最后逃离。
说实话,看到弹幕里说这是甜甜的恋爱番时,我是不信的,结果卧槽,ray可是只有13岁啊,不过想了想,也不能站在正常人角度去看动漫里的各个在不一样的年纪就经历了不一样的黑暗的角色们。
特别是ray,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而导致ray失去高光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是很常见的,不过最后zack镰刀破窗带走ray也算是为这部笼罩黑暗色彩的漫结上一个happy ending把。
总的来说,剧情一般,作画挺赞,大爷的笑声,神父的打碟,瞬移,算是闲得发慌,想看血腥,又想吃狗粮得时候值得一看把。
第一次看《杀戮天使》还是在三年前看岚少的实况视频,没想到三年后竟有了动画版,而且质量不俗,基本还原了原版游戏中重要的剧情,还在作画上完善了角色的形象。
游戏中蕾依和扎克的形象
动画中二人的形象先说些题外话,一部好的游戏作品能够动画化,自然是依靠他的剧情。
但是在浩如烟海的恐怖解密游戏中,为何选择了《杀戮天使》?
而且彼时,正是恐怖解密游戏大作频出的时候,《魔女之家》和《狂父》正是那时的作品。
原因也比较简单,《魔女之家》注重游戏设计超过剧情,而且几乎以一种白描式的手法引入了故事。
除了结局处以外,全程主角小薇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一点就能否定其改编动画的可能性。
《狂父》相对于《魔女之家》而言,剧情与对话丰富了很多,故事也相当完整。
那么为何不能改编?
我认为可能性有二:一是在于《狂父》是多结局的故事,根据你的选择有多种结局的可能,而且不能说哪一种更好;二是《狂父》的结局都不够正面,即使是真结局,也不能说得上是Good End。
而相比之下,《杀戮天使》作为单线剧情的游戏,基本以讲故事为主,解谜很少有对剧情有很大的影响,基本就是解得出来就推进剧情,解不出来推进不了。
拿这样的作品来讲故事一定是舒服的。
故事是从主角蕾切尔开始的。
蕾切尔自小生活的家庭中,父亲是当地警官,但行为不端,总是出去喝酒嫖娼,回到家后和妻子争吵,经常大打出手,而且母亲还曾隐隐提到:如果不是蕾切尔的原因,他们俩不会结婚。
蕾切尔的母亲身份不明,总是责怪他丈夫破坏了这个家庭的幸福。
父母二人从来不管蕾切尔,放任她成长,并总是让她暴露在他们俩吵架的氛围中。
还可以推测的是,蕾切尔小时候曾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她很喜欢她的八音盒),而且也帮助家里做过工(有专业地裁缝技能)。
蕾切尔也有过快乐的时光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争吵,那天蕾切尔看到路边有一只小狗,想回家问问父母能不能养它。
结果父母再吵架,两人都没空搭理她。
蕾切尔后来自己去找那只小狗,但小狗有些怕她,还咬了她,她便用刀把小狗杀了,然后把它缝起来带回了家,成为了她“理想中的”宠物。
几天后,父亲再也无法忍受和家庭的折磨了,在与妻子争吵后用刀刺死了妻子,当他想要杀死蕾切尔时,蕾切尔找到了她母亲备好的枪,打死了父亲,把父亲的一只手砍下来,缝上了玩具熊的手,让他不能再打妈妈,然后把母亲和父亲的半边身子割开,把两人缝在了一起,“这样他们就不会吵架了”。
就这样,她把他的父母变成了她“理想的样子”。
被缝好的小狗这时的蕾切尔眼里是空虚的、无情的(这正是丹尼医生喜欢的样子,他的母亲死时也是这样的眼神)。
蕾切尔还尚且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她只是凭着内心的冲动作出了抉择。
到了医院,不知怎的,她竟然读到了圣书(兴许是神父放在她床头的,也可能是意外得到的),唤起了她的良心,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罪人,母亲死了,自己也亲手杀死了父亲。
蕾切尔想要死。
因而当她在医院想起自己所做的事时,她对扎克说:“我有一个请求,杀了我吧。
”因为圣书上说,不能自杀。
所以,她拜托扎克来杀她。
(然后扎克就吐了:“你不要说这么恶心的话行吗?
”)
污欸这时,蕾切尔的眼神是死的,所以扎克不愿意杀他。
扎克的想法很单纯:喜欢杀人,也喜欢看到人死之前的绝望的样子。
这是他年轻时在被寄养人家里养成的心理:他被养主虐待,浑身烧伤,看到电视剧里杀人的桥段,便在养主夫妇睡觉时用匕首杀死了他们。
后来有一次在路上,一位女司机看到他后下车,发现他浑身是血,非常惊恐。
这惊恐的样子被扎克看到,便上前杀死了她。
想必这时,他感到了莫大的快感。
这时他的生命基调被定下了—— “杀戮”。
喜爱杀人的扎克在看到蕾切尔眼神空虚的样子时说:“我可没兴趣砍一个人偶。
”
我可是个正经人在和艾迪对峙的时候,艾迪完全知道蕾切尔的愿望,还早早做好了蕾切尔的墓。
但是,在蕾切尔和艾迪面对面时,扎克说出了他的誓言:“我一定会亲手杀了你!
我对神发誓!
”这句话直戳蕾切尔内心,从这时开始,蕾切尔只愿意被扎克杀死。
但是我们在后面会看到,对蕾切尔而言,这句如同爱的誓言一般的话,在她那里混杂了对神的信仰。
而对扎克而言,这就是一句誓言,一句由自己立下,并由自己承担的约定。
(扎克:我最讨厌说谎了。
)
到了凯茜的楼层,扎克的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到了神父的楼层才得到表达。
“一个纯粹的、天使般的人,竟然会为了一个魔女而努力。
”为了遵守他和蕾切尔的诺言,扎克在被下了药的情况下,忍住没有杀蕾切尔,最后还为了避免杀死蕾切尔,自己挥刀砍向了自己。
到了神父的楼层,蕾切尔的信仰开始接受考验。
在跟随蕾切尔去丹尼的楼层找药的过程中,神父把蕾切尔判定为魔女,因为她自始至终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她想要让神来杀死她,在神父看来,这就是在利用神,因为神并没有答应这回事。
——这是对蕾切尔的信念已经开始动摇。
蕾切尔回到扎克身边,告诉扎克他要找医生拿药。
扎克问她怎么拿到药,她却无法回答。
“你这不是去寻思吗?
你可是说好要被我杀掉的啊喂……然而你却对我的死活那么上心,你到底想做什么?
”“因为扎克对神发过誓……”“可是,这世上并没有神。
”“……虽然也有对神发誓的原因,但是……不是扎克杀我就不行……对不起,我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笑一个。
”“但我不知道我现在能不能笑得好看……”“别管那么多,快笑一个。
”
“……我要睡了,随你便吧。
把我的小刀带上。
”到了蕾切尔自己的楼层,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愿被扎克知道自己的过去。
“因为神讨厌说谎。
”
当扎克知道了一切后,蕾切尔陷入疯狂了。
“我的神已经抛弃我了,所以我现在被谁杀掉都没关系了。
”“……好啊,那就我来杀掉你。
”“……不要、不要、不要啊……不要杀掉现在的我,扎克已经不是我的神了,我的神已经死了。
”“没错,是我杀掉了你的神。
但是下誓言的不是你的神,而是我!
那个要杀你的不是你的神,而是我!
”“但是……现在的我,很肮脏……”“我可是杀人狂啊。
而且我可不会像你那样逃避,所有的事都是我自己决定的!
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啊”“在你面前的人,是谁?
”“……是你,扎克。
”
蕾切尔从这时开始不再需要神,并且意识到,扎克才是那个愿意杀她的人。
之后她和神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开始正视自己。
她还是想要死,但却是自己做出决定。
“但是既然扎克不再是你的神了,那他就不是绝对的存在的,不一定会遵守诺言的。
”“恩,但是既然我自己做出了誓言,那么我就自己承担后果。
”
到此,蕾切尔的成长告一段落。
之后便是从大楼里逃出后的Happy End。
扎克从警察局逃出来,到精神病院里拐走了蕾切尔。
现在回想几年前,我非常喜爱恐怖解谜游戏的时候,那正是我发展中的“自我阶段”。
彼时,我正在通过哲学探索意识深处,那些被我压抑的经历。
而被压抑的东西在刚开始呈现时,必定展现为恐怖的创伤记忆。
后来我读到关于精神分析的书,我了解到精神分析就是将“被压抑的东西收回自身”。
而恐怖解谜正好对应这两个环节——压抑,及压抑的回收。
这就是精神分析的过程,沙盘治疗就是遵循这一过程的精神治疗法。
而现在,恐怖解谜类游戏担当了这一使命。
蕾切尔这一角色在整个故事中,便是担当伤痛意识的角色,而其它角色每个人都有其作用。
故事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作者刚开始写作时,他们各有各的想法,但当作者沉浸到写作的过程中时,角色便开始自己动起来,不听从作者的使唤了。
这时作者意识最深处的东西会展现在故事里,一个个木偶开始注入了生命,开始超越作者自己的世界,变成大家的东西,每个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东西。
最后
我们假设侵华日军里有一个男性战士和一个女性护士,手上血债累累。
他们逃往途中互相扶持,这故事可不可以写得很感人?
可以。
说他们是天使行不行?
不行。
`一个角色血债累累,你承认他确实坏,但他的某个点非常吸引你,导致你喜欢这个角色,可不可以?
可以。
一个角色血债累累,你喜欢这个角色,所以说他不坏?
不行。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艺术提炼于生活,高于生活。
对现实完全没有映射、再创作的艺术,对人类而言,没有意义。
有人夸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吹,其中内涵,多么多么深。
有人贬作品的时候,就拿“用现实套虚拟作品”当挡箭牌。
多少沾点。
`截图中是个典型的虚无主义+自我中心的青春期小孩。
一个学生期末考30分。
对他说,你考了30分。
这不是人身攻击。
同样的,为连环杀人犯狡辩,被抨击三观不正,比起“人身攻击”,称其为“陈述事实”更为合理。
`如果某些观众,因为“甜甜的恋爱”和“所谓互相救赎”,就去为连环杀人犯洗白,为剧情里的种种不合理狡辩,那“下头男”吹捧无职转生是神作的时候,也请不要鬼叫。
`全员神经病。
原作是猎奇解谜游戏。
很多游戏都为了游戏性牺牲合理性,是可以理解的。
但改编成剧情向动画,很尴尬。
1,这楼的产权属于谁,2,楼里的人靠什么为生,3,神父凭什么这么大本事拢住楼里的人,4,小学生女主凭什么会用电池引爆,5,女主小小的凭什么能在自己楼层设置一堆机关,6,设置一堆稀奇古怪的解密,对出题人有什么好处,7,一把刀凭什么砍穿石墙(请注意这是现实世界,并没有超能力、内力的设定)……互相救赎的桥段,其实我挺喜欢的。
但诸如“因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啊”这种日系中二病对话,也让人看着很烦躁。
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就不能把舌头捋直了说话么?
老通病了。
在日系二次元圈子里泡久了,很容易脱离社会伦理基本常识,变得奇怪。
`毕竟男主帅,女主美。
三观跟着五官跑,我也经常这样。
如果男主长成红毛哥娜娜,女主长成罗玉凤,这动画一下子就真的恐怖了起来。
`很少有故事愿意讲“王子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之后的故事,这部动画也一样。
结局两人私奔,逃脱了法律制裁,这2人注定是没法融入人类社会的。
最好的结局就是找个荒郊野外,忍受数不尽的蚊虫蛇鼠,过自给自足的野人生活。
以他们的三观之扭曲,说不准哪个路人误打误撞到他们的领地,然后就被他们“毫无恶意”“自然而然”地噶了。
一想到这里,我就毛骨悚然。
`跟饭圈很难讲道理。
这句话在所有狂热圈子里都通用。
本剧个人打3星,粉丝扣2星。
评论区竟然如此萧条,还有置顶的差评,忍不住上来写一写~游戏里有的关键情节台词动漫都有,有几处还做了不错的改编。
要说不好的地方,就是动画还是太快,游戏里ray和zack的互动积累的细腻感消减了些。
然后受限于动漫的形式,做不到足够血腥,惊吓度也不够,游戏就没这个问题,光是在最低层,被zack追几回,死几次,就非常刺激恐怖的了。
如果这是真人剧,就是妥妥的邪典恐怖片,得是《厄运遗传》那个程度的恐怖。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一群精神病关在一起相爱相杀的故事。
中二病,狗粮番,作为关键词来概括也非常合适。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忽略里面人物心理的深层刻画,尤其是ray。
二次元里病娇角色不少见,但做到杀天这么细致的很少。
从心理学角度,ray这个角色的变态扭曲心理真的每一层,每一个变化都写的很对。
Ray的病因是,家庭暴力,父母相互仇恨,不被父母重视,甚至被认为是累赘是痛苦的根源。
ray必然会因此有很深的罪恶感,要么沉溺于其中,要么逃避这种罪恶感。
一开始ray选择的是后者,她杀了父亲,杀了不听话的小狗,将父母缝合在一起,假装他们成了自己理想的家人。
这种杀人动机在现实里很多变态杀手中存在,通过剥夺对方生命的方式将对方占为已有。
杀戮的过程对于13岁的孩子显然太痛苦恐怖,ray稍微意识清醒的时候,选择了遗忘,只记得要找回自己的父母,同时心灰意冷很想死,就是游戏一开始ray失忆醒来的状态。
现在动画播到13集,大概是怕大家看不懂,直接解释成ray在杀了父亲之后又看了圣经才觉得自己罪恶,觉得自己脏污,游戏里其实没直接这么写,我是不认可动画的这个解读的。
这个解读看似逻辑通顺,但忽略了失忆这个压抑机制。
ray在游戏开始醒来时,已经选择性遗忘了杀父这个极端事件,只记得父母死前的事,以及觉得自己该死。
前面说了,即使没有杀父事件,这种家庭环境的小孩也会深陷罪责感。
她看圣经,应该是在罪恶感中寻求解脱。
因为看圣经,ray认为自己不能自杀,并且重视zack向神发的誓,就是杀天的经典虐狗誓言:我向神发誓,我一定会杀了你。
这个时候,ray还没把zack当成自己的神,重视zack只是因为他向神发了誓。
重视誓言这点,还是蛮中二感的,的确像小学生会在意的事。
后来ray遇到神父,神父以权威姿态否认了ray的神,说神不会理她,还对她进行女巫审判,ray这才确认了一个自己的神,就是zack。
说到女巫审判,看到有人说看不懂,觉得神父逻辑混乱。
其实神父的定罪方式和基督教历史上的女巫审判一样一样,就是认为女人通过勾引男人或其他人,使他人犯罪或受伤,认为有这种能力的女人就是原罪,就是女巫,游戏里神父叫ray魔女,控诉她诱惑并害死其他楼层守卫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动画里我们只看到ray在审判中不停得喊“不是,不是这样子”,游戏里这每一句台词是要按选择按钮的。
游戏里审判的时候我会产生怀疑,ray真的是魔女吗?
ray能挺过审判吗?
游戏结果告诉我们,只有不停的选择“不是”,坚信自己依照个人意志所做的事是对的,才能挺过审判。
“坚信自己依照个人意志所做的事是对的”并不容易,为了离开杀死每一层的守护人是对的吗?
为了救zack杀死挡路的僵尸是对的吗?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他人的感受是对的吗?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一定被教育过不顾他人感受是错的,但事实上,在真实的生活里,如果事事关注他人的感受,你根本无法推进手头想做的事。
为了达成目的忽略他人感受的决心和分寸,是属于成年人的。
挺过女巫审判对ray可以说是一种成长,是贯彻自我存在的合理性。
这对治疗深陷罪恶感的儿童是很重要的一步,只不过杀天是暗黑版的治疗。
接下来说说ray把zack认为自己的神的过程,相信这是把杀天当恋爱番的观众非常喜闻乐见的桥段。
基督教里有一种说法,神是每个人自己的神,是通过一遍遍试炼和确认在心里建立起来的神。
ray和zack的一次次冒险,ray向zack一遍遍确认誓言,就是试炼呀。
这个过程除了甜蜜的狗粮,也是相当庄严的。
有自己的神非常重要,是ray在确认自我存在合理性后,自我的延伸和扩大。
zack认了自己是她的神,她就有了与外界来往或对抗的力量。
这之后,ray才算有了面对终极boss——杀父回忆的能量。
先写这些,等动画完结再看看有什么想补充的。
“人类盲目可憎,却又美丽。
” ——葛雷神父
人类所向往的纯洁人类是复杂的。
ta的心中既存在杀戮的恶魔,也存在救赎的天使,甚至还有着渴望成为全知全能者的神明。
可人类不可能全知全能,即使是预备好一切、以神明自居的葛雷神父,最终还是走入人类的战场。
而善恶以及难以善恶去定义的情感在心中交织,也就导致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更罔论人类自身那难以认清、无法定义的复杂了。
可复杂的人类却又向往纯洁。
人心中渴望一种明白易懂的存在,这种存在纯粹地代表人心中的某种需求。
于是无力自主的瑞吉尔两番塑造了绝对正确且可信靠的神明,渴望爱与被爱的丹尼企图成为瑞吉尔唯一且绝对的神明,艾迪想当然地认为瑞吉尔纯粹地渴求着死亡,想要名正言顺施虐的凯西将扎克看作足以成全她完美断罪人身份的“完美”的罪人,葛雷神父也简单地认为扎克就是纯粹遵循内心杀戮欲望的“天使”,并且将自己置于完全掌控、洞悉旁观的“神明”之位。
这是他们心中深层的纯粹渴望的体现。
可他们毕竟只是复杂的人类,寄托着他们盲目愿望的也只是人类。
“人类创造出了天使、神明还有人类自己;而毁灭他们的,也是人类。
”他们纯洁的神明和天使只是出于盲目的自信和自私而生,必然崩塌。
于是他们(除了神父)露出了可憎的面貌,盲目地发泄自己的痛苦,有人绝望、有人拖着半个身体爬向渴望、有人疯狂追求疯狂报复、有人痛苦迷茫甚至向着曾经的神明举起了枪。
难怪看完一切的神父说“我还是认为人类是盲目可憎的”。
放大后的真实人性即是美丽人性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欲望和冲动。
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因为生存需求、社会影响、自我欺骗以及多变的内心时常带着自己兜兜转转,人们半自愿地压抑着真实的人性。
而大楼里的住民处在一个非正常的极端环境,他们得以展现出人性中某种最深层的渴望。
扎克肆意杀戮,丹尼疯狂追求美丽的眼瞳,艾迪欣赏死亡的寂静之美,凯西以“断罪人”自居肆意施虐,葛雷站在神明之位掌控并观察这一切。
从这个角度看,住民可以算是纯粹的。
此时的人性被放大,体现着变态混乱的美丽。
而略有不同的新来客打乱了这一切。
Ray的行动同样出于经历对她内心深处的影响,但却并不似原住民那么纯粹。
她出于控制欲而杀戮她所欲控制的生命,出于罪恶感而渴求死亡,出于自我价值需求想要实实在在地帮上扎克的忙,出于安全感和控制感的缺乏而依赖神明,出于信仰崩塌带来的恐慌企图杀死扎克。
复杂的她对于原住民来说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于是原住民们不再如以前那般纯粹,露出了盲目可憎的本性。
可是复杂人性的真挚显露,才是人类真正的美丽所在,毕竟勉强维持的“纯粹”并不属于人类。
艾迪和凯西死了;冷静执着的丹尼变得疯狂,企图向ray的苍蓝双瞳灌注爱意以弥补童年造成的内心的空洞;被莫名冲动驱使着杀戮的扎克也为她人而挥舞镰刀,那个死在一个被遗弃的孤儿院的孩子苏醒;甚至最后,神父走下神坛,向凡人赎罪。
他们也像ray一样,出于复杂盲目的内心做出复杂盲目的行为。
这才是神父口中的人类的美丽之处。
此时他们的人性被直接放大为行为,没有“正义”的枷锁,没有“智慧”的盲目,只是人心的真挚体现。
真挚的展现自己的内心,正是对人性的忠诚,是人类所能触及的纯洁。
这是被人类自己埋藏的美丽,真挚纯洁的美丽。
即使这栋大楼永远只埋藏在地底,仍会有少数人走到天地之间,仍像在地底一般,真挚且纯洁。
我爱他们的真挚且纯洁。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 ——《幽梦影》
因为杀天中的ray和Zack就是如此。
哪有那么多利益,猜忌。
魔女也好,上帝也好,天使也罢。
看杀天时是一集一集等着看完的,开始只以为这是无脑恐怖恋爱番,后来知道慢慢揭开每个人的过往时(具体可以看原著漫画,动漫只有ray和Zack的),才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往昔,每个人心底都有孤独的soul。
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部漫。
尤其喜欢杀天每一集前的标题,一步一步,引人入胜。
杀天的剧情并不复杂,每一层一个层主,一步一步深入,每一层都是对每个人物的详细介绍,通过"kill me"这个愿望联系起来,而ray和Zack的关系不断深入。
ray的自我救赎与安慰
两句话是zack对ray的救赎“救赎”整部番就是一群人之间的自我挣扎与互相救赎。
或者都犯下滔天罪孽不知悔改,或着孤独无助迷失方向。
步伐跌跌撞撞,被命运之绳缠缠绕绕。
走错了道路,丢掉了自我。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明白我自己。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明白自己并不是怪我。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去回忆起母亲的温度。
但是还好有你,让我甘心躺入爱情的坟墓。
但是还好有你……你说你不是我的神,我不相信。
你说这世界没有神,我不相信。
你说没有关系的,我相信。
以下是短评太短长评太长所以只能稍微瞎哔哔两句的剧评。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看过最惊悚(?
)的番就是进巨的心脏脆弱星人,我真后悔我之前因为害怕恐怖/流血镜头而迟迟没有看这个番……因为番剧为了过审根本就删掉了所有稍微越界一点的流血镜头嘛!!!
不过宛如密室逃脱的幽闭空间和全程钢琴BGM还是非常好评了w头两集还真的有吓到我orz我没玩过游戏所以不能体会游戏玩家所说的被删了一部分游戏剧情的遗憾,但是我也不同意“整个片子可以用一个剧场版代替”这种说法,因为我觉得只有番剧形式的集数堆叠才可以把zr两人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情感变化铺垫出来……啊 最开始我是冲着某红秋裤靠谱成年男性去的啦,毕竟Zack真的是火出圈外无比圈粉的一个人设了。
可是最后整个片子看下来还是觉得Ray的形象其实更加立体更多层次一些。
宛如可怜羊羔、貌似弱小无助的少女,实际上同时是纯粹与原罪的集合体啊。
从B7到B1,Ray一点一点地黑化,从一片空白到找回自己,最终承认自己——“Swear to me.”“Yes...I swear I'll be killed by Zack.”在顶层的再一次发誓,是Ray对自我的回归,也是ZR亲密关系真正建立的时刻。
是的,我无比确信杀天是一部恋爱番,ZR is rio!!!吊桥效应也好,斯德哥尔摩也好……ZR彼此就是无比契合啊,这两个角色只有在一起,整个片子才能逻辑自洽。
从B7到B1,Zack是始终如一的那一个人,Ray一点点地回归自我;从B7到B1,Zack之于Ray从工具,到神,到弑神者,最后什么都不是——Zack仅仅是Zack而已,Ray也仅仅是Ray而已,不是谁的影子和幻想,不是谁的一厢情愿。
Ray回归自己、承认自我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重新定义Zack以及与Zack的关系的过程啊。
说实话,可能是看番的时候倾注了个人最近感情方面的一些想法和问题吧……杀天意外的有很多地方戳中了我。
B3层Zack让Ray努力不要被他杀死时的拥抱,Zack因为重视誓言哪怕成为工具也心甘情愿;B2层Ray为了给Zack拿药而毁灭一切妨碍之物的决绝与孤勇,Zack给Ray定情信物时的笑容;B1时ZR两人的冲突、混乱、狼藉以及誓言;逃生最后斩断的镰刀、Zack为了Ray而放弃抵抗跪下的那一刻、被按倒在地时看向Ray的最后一眼……或许是我幼稚吧。
可是爱情,不就是为了彼此,可以抛弃整个世界吗?
国庆10月4号下午一口气看完16集,几乎从B2开始哭到结尾。
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如Ray一样为了那个人一往无前,心里的那个人有一天也能像Zack一样打破隔离和我一起逃离这个世界。
ZR要继续幸福地在一起啊。
要用岁月这把刀杀掉彼此啊。
“There's no God in this world.”“Cause you're my God,Zack.”“I swear.”
“人类依旧是既盲目又丑陋 却又如此美丽”作为一部讲述一群本身罪孽深重的人之间的故事,动机及行为的刻画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与其他犯罪类型片比起来本作品的人物刻画的很好,不会让人不感到三观不适。
神父出场以后整部要表达的主题都升华了:ray在圣经中寻找精神寄托但认定自己无法被救赎,神父认为她是罪恶的魔女,神父的“神”不会接受她的祈祷,所以她认定了zack才是她的神她的光。
但在b1层时zack却并不愿成为ray的神,而是认为杀死她的约定是“两人”之间的誓言,ray和神父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看到这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
最后神父在出口处和丹尼说是自己剥夺了zack的人性,其实他并不是天使,zack的镰刀不再是纯粹的杀人而是为了救赎自己的爱人时,他也只是普通人。
如果没有对于神性与人性、信仰与道德之间的讨论,作品就只能止步成一部还不错的悬疑恋爱番,但是剧本显然和我们探讨的不止于此,剧情没有避重就轻而是大胆的联系上了人物之间的罪孽以及他们的信仰。
这部番里变态的杀人狂也许是最纯粹的(设定里对信仰的认定),有救赎、有审判、也有神明…到最后看到丹尼质疑“如果我不成为她的神,我又能做些什么”时居然能get到他的痛苦了。
但最后包括中插里,我觉得架空的设定会比建立在人类现实社会的设定好很多,考虑到神父可以瞬移、止血剂、超出认知的地下楼…最后看到女主在精神病院而男主被判刑,还是挺出戏的。
但总体瑕不掩瑜,悬疑解密,互相救赎,信仰探讨还有点搞笑元素都可以在这部只有短短16集的动画里有完整的内容,真的非常不错。
//恋爱恐怖番 恋爱还没看到就要被吓死了1551
像是地球上被结界隔离的一个空间里,神父做了个奇怪的实验,他养起了一群变态,观察着,想要界定天使与恶魔的边界。杀人狂少年的内心是不是天真无邪,无口少女的内里是不是狂魔,到最后也没有得出定论。少女与少年约定好只能由他杀死自己,到了外面的世界后,一切是否有所改变。看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就是看一场日本特色的杀之美学,爱杀,杀爱。全剧所有人都是变态,心疼声优们的嗓子。
欣赏不来,3话弃。男声优们笑得真努力。
莫名其妙,一群人用力过猛的装变态,尴尬死了,
“Zack 杀了我吧”“那就别哭了 笑一个叭”顶着惊悚番的幌子,干尽了恋爱番的事。果然是红裤衩!撩人都特别不一样
瑞吉儿,就是现在!快点抢夺始祖巨人之力然后发动地鸣去逃离这栋大楼吧~
给爷看懵了,一会儿要杀一会儿不要杀的,整个中二病晚期,但人设很萌
最爱病娇,毕竟是“靠谱的成年男性”
还行,节奏有点快。
开头五分钟感觉很牛逼,引起了我的兴趣,结果看完16集除了磨磨唧唧叨逼叨都不知道在看什么,相当无聊
解谜探索rpg游戏改成动画有一定局限性,动画过程远不如游戏过程有趣,所以动画大体上算是粉丝向了。改编的有好有坏,埃迪的真实面目、ray的解谜引出zack身世、zack出大楼双手抱头跪在警车前等等,都是很不错的细节补充,游戏党这些地方还是很感动的。
再紧凑一些会更好,升华在最后两集,是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至于最后那个镜头,我是持悲观看法的。
get不到
想要Zack这样一个靠谱成年男性在身边~
分期都看不下去
最后女主说她也只能闭眼了所以是说太累了梦里什么都有包括靠谱的红秋裤吗?这番真的好病娇好神经。考哥(狗头)又配变态
3.5。看几集觉得挺新奇(杀人游戏、机关密室、变态男主),新鲜感过了之后也就那么回事。可以明显感受到诸多细节设计之用心,但是仔细一想又有种苍白无力感(可能是中二吧)……主题像是“性善论”——一个杀戮成性的恶人背后,可能存在不被人所理解的纯真,跟一段本可避免的不幸童年。
能改编成动画也是厉害……再次深感分级制度的必要性……(音乐不如游戏原作)
适当的悬疑和狗粮番。红秋裤和一方通行声优是一个人,难怪笑声都差不多233333 剧情最后不合理的地方还挺多的,但是爽就够了~
没撑过10分钟
蓝月夜,冷瞳光。黑衣红裤,信彦特别冈。夜来双瞳带长舌,仰头笑,疯考哥。不知何时,惟见深井状。纵使千里石墓挨,只此魂,无一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