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5年韩国最卖座的一部商业电影, 其内容又有着对人生主题的探讨,它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叙事诗,揭示人生是甜蜜而又苦涩的甚至是残酷的这一主题。
在导演金知云的世界里,《甜蜜人生》这部电影就是他用来揭露世上每一种美好事物伤感本质的媒介。
影片讲的是一个深得黑帮老大信任的手下接受了一个任务,监视老大的女人,如果他的女人出轨就解决掉她,偏偏在这个任务中那个手下对老大的女人动了心,放过了出轨的女人,因此他被老大怀疑,前程尽毁,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影片开篇引用了六祖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偈语典故,为影片的基调作了铺垫,增添了一些禅意,男主人公在学校看老大的女人拉大提琴的那个段落,影片中又出现了影片开始时风吹叶动的镜头,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这个男人已经心动了,他的确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放过老大的女人,而老大却因为他这个错误致他于死地,在前面老大与他在餐厅吃饭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的世道不好混,即使你做对99件事,但只要做错一件事,你就会全盘结束。
这为后来的事情发生做了一个铺垫,片中的男主角刚刚享受到一点甜蜜的感觉,就要为这份甜蜜付出生命的代价,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影片中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镜头,首先道具的使用,台灯,男女主人公都很喜欢台灯,台灯象征内心孤独的人,两个人都出现过按着台灯一亮一灭的镜头,增强了两个人的关联性。
有一个特写镜头,男主人公喝咖啡的时候拿出一块方糖放入咖啡杯中,同样还有一个特写镜头,男主人公在吃一块加了巧克力的奶油蛋糕,其实都是在表达甜蜜而苦涩的味道,人生的滋味不过是加了方糖的咖啡,放了巧克力的奶油蛋糕。
老大的一只手在得知手下逃脱的时候被碎的玻璃杯划破也预示着他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
红色的台灯象征着鲜血的颜色,预示着男主人公将要复仇,在老大的女人打开收到的红色台灯后下一个镜头就是一把枪的特写,男主人公在卫生间擦拭着正在往外冒的鲜血。
男主人公在从被埋的地下爬出来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怎么可以拿人的性命来开玩笑。
他像狗一样跟了七年的老大竟然这样对他,他要复仇,他要知道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影片中有交代,你的老板说你错了,你就是错了,即使你是对的,老板是错的,但你也要承认是自己错了,因为老板就是权威,怎么能错呢,这不但是黑帮里的规则,在人生的职场中同样适用,男主人公耿直孤僻固执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认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错,于是就会有冲突,有冲突电影才会好看。
在视听语言方面这部影片也是出色的,华丽的摄影风格,极尽渲染色彩的音乐,打斗时的音响,枪声的音效,富有美学色彩的动作设计,韩国人拍片有一种狠劲,打斗场面极尽凶残,真实,特别是男主角逃脱的那一场戏,精彩异常,有种豁出去的感觉,困兽猛然拼命突围,着实让观众为他捏了一把汗。
男主角买枪的那个段落导演使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为影片加分不少,缓解紧张的剧情,博得不少观众的笑声。
在影片的最后出现了与开头向照应的问话,晚秋的一个夜里,门徒突然坐起来痛哭,他的师父问他,“你做噩梦的吗?
”“没有”“一个伤心地梦?
”“不是”门徒说,“是个很甜蜜的梦”“那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门徒边擦眼泪边小声地说,“因为我不能让梦变成现实”。
这听起来的确很伤感,美好的事物本质上总是伤感的,这就是导演的世界观。
男人呢,千万别沉迷那本不属于自己的爱情!
论钱论势比不上自己的老大,论感情比不过那小三女自己找的男朋友,就因为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女人,就把自己的地位、金钱、生命全都丢了,而且这个女人还是被老大包养的,够可笑的。
所以啊,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一定要见见世面,不要被异性轻易的吸引,就付出了一切。
虽然电影没有喜剧标签,不过一些细节还是挺黑色幽默的,也有一些BUG。
不过整体OK,动作戏加一星!
黑社会文化在整体架构上有矛盾……黑社会组织最优特点就是其不管不顾的执行力。
现代社会被诸多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所束缚(民主制度下此种弊端尤甚)。
在此种情况下,为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超越制度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就成为必须。
上至国家间的间谍特工,下至社会底层的黑社会,都成为“超法律”的特殊组织……可以说,黑社会和特工组织一样,其最大功能就是超强的执行力。
这一本质特点要求它在组织的架构上,必须尽量简化中间环节,要求有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这样,命令被传达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执行,无需经过中间过多的传达和验证。
为了追求快速和有效,甚至可以忽略掉任务本身的正确与否。
每个人都只是执行者,无需——也不许问对错。
这是黑社会组织的核心文化——“宁可错,也要快”。
从这一点说,黑社会结构必然是家长专制制度,而执行者都仅仅是工具。
这并非某个领导人的个人癖好,而是黑社会这个组织存在的根本基础。
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最为内在的体现。
一旦黑社会这样的组织被等级化和现代化,其战略结构肯定会加强,但是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是历来的黑社会组织都无法解决的一个组织结构和执行能力之间的一个矛盾。
当年台湾竹联帮帮主旱鸭陈启礼邀请白狼张安乐改组竹联帮,按照现代企业制重新整顿组织结构,建设组织文化,改变行为策略……其结果就是帮会公司化的同时,执行力大为减弱。
竹联帮改革最终以江南被刺,旱鸭陈启礼入狱告终。
这对于后来的黑社会组织是一个警示,不要轻易尝试组织中引入现代制度。
现代制度在先天上和黑社会精神有内在冲突。
除了组织架构,黑社会的专制特征也要求其成员绝不能有个人独立意识。
对于黑社会而言,个人意识和判断不仅会妨碍其成员对于任务的执行力,而且会动摇其组织存在的根本。
这类似于军队,士兵只有执行的权力,而无权过问任务的正确与否。
对于组织的绝对信任和忠诚,在这一点上,黑社会与军队有着根本的相同点,因为军队和黑社会一样,都要求绝对的执行力。
在《不归路》中,李秉宪和老大的根本矛盾体现的即是黑社会文化架构上的矛盾。
老大执行的是绝对的家长专制——这和个人好坏无关,这是黑社会这个组织赋予他个人的命运。
而李秉宪要求在工作(黑社会)的同时拥有个人判断,甚至要求保留尊严和梦想……这一点在黑社会中是极其愚蠢的。
作为世俗价值的个人尊严来说,他无疑具有很强烈的个人情怀和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个黑社会组织成员来说,他无疑是自寻死路。
作为黑社会年轻一代的精英分子,李秉宪曾经有过活下来的机会——他的老大要求他道歉即可活下来。
但是他却宁死不屈。
他的老大作为黑社会整体制度的维护者,没有选择——只能杀死他,警示其他组织成员。
这种选择带来了黑社会的另外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一旦遇到矛盾,就会给整个组织带来致命打击,李秉宪破釜沉舟与老大同归于尽。
黑社会的组织内部缺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化解矛盾的办法,他们缺乏广阔的胸怀,无法像我党一样,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无法像资本主义的议会一样,通过投票裁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只能走一条“不归路”。
这是这个组织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
华丽唯美,精致酷辣,一首暴力与诗意浑融一体的灿烂交响曲,一部美学意义上绝对的五星电影。
流畅顺滑的运镜,考究精巧的构图,一丝不苟的造型,无可挑剔的表演,准确细腻丝丝入扣到令人发指的眼神,利落干脆的动作,细节处的隐喻与暗示,剂量恰当的黑色幽默,车边抱着台灯的突然起风,子弹壳迸溅地面的清脆声响,红色的La Dolce Vita下飘飞的落叶,以及那一支又一支与暴烈场景相映成趣的惬意美妙的配乐……有两句影评会是我要援引的:1,这才是最好的韩国片,而不是杀人回忆和老男孩。
2,荒谬而残酷,悲伤又甜蜜。
并且我大爱这片名,包括英文。
第10+N遍,依然在买枪的空旷操场上笑翻,依然在转过白色通道举枪射击的慢镜里握紧了拳,依然在结尾,那张流血的脸上失神的泪光转为放下咖啡杯,面对如同倒映人生幻影的玻璃窗笑着挥舞手臂的,交织着明亮小提琴,宁静的钢琴和悠缓低沉的大提琴里,热泪盈眶。
影片开头,风没有吹,树没有动,是心在动。
结尾,回忆着女孩的相遇,嘴角淡淡的甜蜜,伴随着哀而不怅的曲调,人物内心情绪的外化,一生枪响结束了这个美梦。
秋叶的一个夜晚,门徒突然痛哭。
他的师傅问他:“你做噩梦了?
” “没有。
” “一个伤心的梦?
” “不是,”门徒说。
是个甜蜜的梦。
那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门徒边擦眼泪边说,因为这是梦,不是现实。
我知道这个梦很难实现。
一个对大哥忠心耿耿的打手被派去做一个简单的任务,监视大哥的情人,看她有没有出轨,他 发现她和她的情人,因为她的美貌而没有痛下杀手,发誓让他们永不相见。
后被大哥知道,很生气,想杀他,让一个手下盘他,剁掉手指、大雨夜泥地里活埋、绑住双手吊起来。
打手后在仓库反打、逃离、飙车,燃炸,走上复仇的道路,干掉手下,其他家族的人,昔日的大哥。
片名甜蜜的人生,只有女孩是甜蜜的,只有一点点,很少,多处有隐喻,甜蜜而苦涩的味道,打手吃的,黑色巧克力上面的一小点奶油,喝的咖啡,加了一小块方糖。
所有的东西都有寓意,台灯是一根柱子,象征着孤独的人。
大哥送的猫头鹰台灯,有监视的感觉。
打手送的红色台灯,暗示着复仇,也有对女孩的喜欢。
有一场戏,大哥和女孩,大哥面部在黑暗中, 暗示着危险,女孩身上的网状阴影,表示着困境。
打手多次开关台灯,是在想着女孩。
很多台词很有味道。
即使你做对了100件事,但是只要你做错一次,你就完了。
你知道这不可能被忘却。
不管是不是一个梦,都特么傻逼,为了一个被老大玩过,被小男友上过的一个素不相识的文艺女青年,搞的这鸡飞狗跳,太无聊了,最后那个卖枪的兄弟,耍酷的收割了人头也显得莫名其妙。
一开始还看的津津有味,想着后期会有精彩的表现,谁知道越看越无聊,来看影评,说是男主做的一场梦,瞬间像吃了苍蝇一样。
呕。。
真的被他的执着所吓到,又因为这份执着而喜欢这个人和这部戏。
PS:李秉宪和申敏儿是我喜欢的演员,也是我给这部戏加分的原因。
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性格决定命运。
议论别人的时候,这句话常常是喟叹的结尾;想到自己时,这句话偶尔也是解脱的理由。
人,只有一生,一生只有一个性格,依此下去,人生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注定的?
我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压根就没有答案。
喜欢这部电影,除了李炳宪,也是因为喜欢剧中善宇的性格。
他的执着中,能找到我自己的影子,所以,喜欢也就自然的了。
生活需要执着。
善宇是一个执着的人。
他入道起,就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老板,江社长。
他一直为这份信任执着的服务着。
他没有想过为什么,意识里,服从就是他的人生。
他获得了信任,接管了酒店,全心的帮江社长照顾生意,兢兢业业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
爱情的善宇一样执着。
他发现了秀燕和别的男人约会,但他没有按照江社长的吩咐干掉他们。
没有想过爱情的他,在接受监视秀燕的任务后,内心流淌起特别的甜蜜感觉。
他执着这样感觉,因为他发现,这个清秀纯美的女孩,已经深深触动着他的心。
他愿意守护这样的感觉,不顾一切守护他的感觉。
人生常常面临一种困境,即使你只有一种性格。
对老板忠诚的执着,善宇需要认真监视作为老板情妇的秀燕。
对爱情的执着,善宇有足够理由保护自己喜欢的秀燕。
执着没有错,错在于需要执着两件本身矛盾的事情。
善宇,选择了后者。
善宇的背叛,引来江社长的追杀。
被追杀的过程中,善宇被吊打,被虐骂,甚至被活埋。
但是,善宇没有屈服,他执着的活了下来,他需要知道他很信任的老板为何如此对他;他需要告诉秀燕,他喜欢她。
深陷困境,独身孤站,没有勇气和执着,断然没有办法做到。
善宇从被活埋的土堆里挣扎爬出,电影给了最动人心的镜头。
大雨瓢泼,满身泥泞,身歪气竭,善宇顽强站起来了。
那一刻,凸现的是人格的高贵。
既然你执着,就需要执着下去,因为那是你必须做的。
善宇,深陷黑道世界,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执着。
他倒在了枪口下,尽管很悲壮,却是完成了他的心愿。
这个世界上,他最酷。
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能酷,善宇恰恰具备了酷的能力。
片名也被译成甜蜜人生,喻指善宇的一生都是残酷的,唯有秀燕的存在,给了他一次甜蜜的人生。
我倒觉得,善宇是活回自我的人。
至于人生是否欢愉,这并不重要,谁的人生是甜蜜哪?
他执着,造就了他的冷酷,做事的果断和完美。
可是,他的执着成了同伴的威胁。
他的执着受到了老板的赏识,也还来了同伴仇恨的眼神。
他的执着,守候他的第一次动心,他的执着,也换来了杀身之祸。
这难道是执着的错?
朱熹坚持不与“倚托欺谩已取爵位”的“士大夫”为伍,为此不惜辞官回乡。
生活中,人格的魅力就是这样的一种不屈从,这样的执着。
宁可放弃,也不要妥协自己不屑的东西。
善宇为了求生,可以选择妥协,可以选择放弃。
但是,他没有这样,因为这不是他的人生。
人一旦作出了决定,就必须坚守那样的选择,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尊严。
电影,给了我一晚上的人生启迪。
大学毕业时,曾经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直到今天,我还是耿耿于怀。
我想,我不会原谅其中的一位,不是因为他那天的过激行为,而是他事发后的态度。
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应该有勇气站起来承认错误。
一个没有勇气为自己错误行为道歉的男人,我不会抬头多看他一眼。
事情的发生,我也失去了一位相处不错的同窗的友好。
我没办法理解他事发后息事宁人的表现。
一个人在受害后,也学会讨回尊严。
也许群体性的复仇是一种灾难。
但是,作为个体而言,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讨回自己的公道是必须的。
你的宽容,对别人也许就是一种纵容。
一个人连保护自己的权力都放弃,又何来的勇气去保护自己喜欢的人和亲近的人哪?
执着,是我的性格,也是我人生中常常的选择。
为什么复仇这么有力度,结尾部分给东家一顿又一顿的痛击,历历在目,为什么?
本人谈几点感触。
(这里先忽视李秉宪对那女生懵懂的单恋情。
)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最珍贵的,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尊严比生命更加宝贵。
李秉宪像一条狗一样为他的主人卖命,没想到,忠诚的他应该得到最基本的尊重却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被践踏,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种卑贱让他自己格外震惊,是心灵上的震惊,什么吊打、皮鞭、剁手、活埋这些对他而言并不算什么,这一个历程中,他的心完全死了。
2.共鸣。
为什么有共鸣?
因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在反复经历着这样的事情,然而我们苟且偷生着,对着一些践踏尊严的待遇我们一直的长期的隐忍着,真希望自己有李秉宪那样的实力,在被痛苦的摧残之后,不但能够满血复活,而且能够为民除害,一举捣毁掀翻他老东家势力,虽然,他也死去,但是那种找回尊严的感觉,确实感人而且耐人寻味。
挺无聊的一个片子,张力不足。
其实剧情勉强可以接受的,但是毁就毁在导演手里了吧。
就因为一个情妇搞了这么一出乱糟糟的大戏。
男主对女主(其实就是个跑龙套的)的感情表现的太苍白,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充满文艺范的女主明明偷了人还表现的那么理直气壮,实在让人无语,一副泪眼婆娑受尽委屈的样子不但无法得到观众的同情,反而让人感觉一副绿茶婊附体。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导演非要生硬的插点黑色幽默进去,买枪那段,和结尾那段插在整部剧中实在莫名其妙,明显格格不入。
导演难道不知道自己拍的影片格调跟那样的黑色幽默是有多不搭么?
本片导演其实是想效仿那些黑色电影大师,想拍出一步渺小的人类在荒诞的命运和残酷的现实的笼罩下,那种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力感。
却变成了一种东施效颦的尴尬。
哪甜蜜来着?最后打死李秉宪的是谁?
逻辑有大问题
可是一点儿也不甜。
风格化,年代感。信息量若,弧线不够好看
本来为了看李秉宪,结果我老文出来了,有点激动。
故事的原动力就是一个小女子,这样的情况放在黑帮片的语境里是不是有点幼稚?可是就在你以为整个剧本就是一坨屎的时候,导演忽然告诉你,它其实是男主角的一个梦,那么好吧,春梦本来就是没有逻辑的。而且一个没谈过恋爱的小混混居然还能在某一刻臆想出这样惨烈的爱情故事,我突然觉得有点温馨了。
有种王家卫拍无间道的感觉 枪战中充满了忧伤
李秉宪死的时候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死了~”,以后丫要是杀人就痛快点,千万别拿枪指着别人嘚啵嘚地咆哮半天:“这是为什么?!!!”
那抚琴时的一笑威力可抵得上烽火戏诸候 吕布反董卓
镜头语言十分。男主角选择坚持尝试打碎那块隔住梦想和现实的玻璃直到死亡。女主的高跟鞋裸妆和大提琴,教授的话历历在目。
韩国电影的复仇题材的还真是不少
真不差,但终于对棒子黑帮片有点点疲了
主角那个光环。
成全。
我怎么没觉得结尾是说整个电影是个梦⋯⋯?
这个名字欺骗了我的感情~
黑帮片永恒的母题“大哥的女人你也敢碰?!”的变奏,剧情从大锤砸左手开始走向崩毁,想模仿昆汀的恶趣味,却抄得不伦不类,结尾又搞得无比矫情、暧昧,所以这其实只是个披着黑帮外衣的gay片吧
连着两天看了两部李秉宪的电影,《看见恶魔》和《甜蜜人生》。第一部,为了给妻子复仇,却搭上了岳父和妻妹。只因为自己想要完美的复仇。第二部,单纯到极限,因为一个女人,毁了自己的全部。
主角在耍帅和犯蠢之间反复横跳。自己也是有经验的王牌打手了,怎么一点警觉都没有的吗?还是喜欢杀人之前废话哈。
荒唐的人生有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