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一般的伦敦街景,没有暴力,没有暴露,没有爆炸的间谍片,但环环相扣的情节中依旧可以看到其内敛的英雄主义。
那感觉就像把最机密的文件随手丢进垃圾桶,把6万磅钱顺手装进Wairtross的马夹袋,低调又淡定。
page eight 这部影片是值得一看的,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那两幅画的作者---christopher wood。
正如片中所说,他在29岁死于卧轨。
片中的那幅johnny送给nancy的画让我想了很久,由于我怀疑johnny最后离开英国就是到画中之地去。
所以我翻阅了很久的资料才知道我们那位早逝的画家画的是什么地方,那是南法著名的旅游胜地---尼斯,是个风景如画,让人不舍离开的地方。
然后,johnny看的航班告示板上有两个可能可选的地方,一个是伊斯坦布尔,另一个就是尼斯了。
毫无疑问,johnny去的就是nice啦。
在此,我想nancy肯定会到那个漂亮的地方去找johnny,看她看那幅画的眼神就知道了。
很容易被漏掉的好片,适合在阴雨绵绵的夜晚,一个人围着厚厚的毯子,端着一杯热乎乎咖啡静静看的影片,时不时从窗外透进点滴雨声,与片中玻璃窗映过的雨丝连成一线。
不需要多么耸人听闻的故事,不需要多么恢弘的背景,开场的十几分钟可能真个故事脉络还没有完全清晰,就完全能感受到这是不是一部对口味的片子。
现在脑子还能浮现雾蒙蒙灰色的基调,好像还能感受到比尔穿着黑色风衣时荡起的微风,那个有些冷的下午,高瘦的背影站在繁茂的草地中,谁帮如灵魂般生活在暗处的特工老爷爷竖起衣领,听说是海盗老爷爷的第2000部电影,肃然起敬。
太多人封为女神蕾切尔,我一直不喜欢,没原因的可能就是没看对眼吧,还是对片中的老戏骨与屎霸同学情有独钟,每一秒钟的眼神流过,都是精准的雕刻。
007快变成美国人了,好歹我们还有形形色色的英国大叔在,高挑、消瘦、冷峻、偶尔的幽默等等,比尔耐伊这位老爷子实在腔调十足,据说准备拍系列剧了。
不得不说,英国人很会拍这种阴冷调的间谍片。
第八页、老木逢春、永不屈服构成了三部曲,冷笑着犀利揭露并讽刺了欧美大国的政治界和情报界的肮脏丑闻。
不像美国式的间谍片,英国片没有碟中谍或者谍影重重之类火爆的动作,伊森亨特、杰森伯恩之流都只是低级打手,高级特工从来只需要开嘴炮就能翻天覆地。
英国片也没有毁灭世界之类的可笑的阴谋,阴谋从来只有一个目的:谋利。
这三部曲就讲了这么一个接地气的好故事。
所有的阴谋和斗争都是在大众百姓认知范围之内的,其实也是世界正在真实发生的阴谋。
以英国现任首相亚历克·比斯利为代表的团体企图获得干预世界任意争议地区和争议事件的权力以满足自己的利益。
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大量的资本,因此比斯利首相通过伦敦私募基金大亨斯特林·罗杰斯、英国国防采购专员麦克斯·瓦伦斯等人受贿、洗钱。
罗杰斯为自己和首相的敛财方式是,成立一个名为“大桥”的慈善基金,以慈善为幌子接受来自格拉斯通公司的资金并进行洗钱运作。
格拉斯通公司是一家跨国民营防务承包商,实际控制人是以盖瑞·贝斯威特、弗兰克·丘奇、蒂铎·帕森斯等为代表的美国财团大鳄。
这些资本家通过为美国政府、情报机构以虚报高价并以极低的成本修建位于摩洛哥、罗马尼亚、阿富汗等地的海外秘密设施而获取巨额暴利,随后将资金转移至一些避税地区洗钱。
而长久以来,美国政府以反恐为先,只要有恐怖分子的情报,便对这其中的腐败不闻不问。
比斯利首相则通过美国情报机构的海外秘密设施,俗称黑狱,获得大量通过刑讯逼供而得到的重要情报。
然而,比斯利首相获得情报后只将这些情报用于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并未转达给英国政府相关部门,导致英国情报部门未对发生在伦敦的一场大规模爆炸恐怖袭击做出防范,英国无辜群众大量伤亡。
此时开始第一部《第八页》的故事。
英国国家安全局(就是传说中的军情五处)的局长本尼迪克特·巴伦所控制的一名线人向他递交了一份绝密报告,报告中指出三大事实:一、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设立了用于刑讯逼供的黑狱,二、英国首相利用美国黑狱而非英国情报机构获取情报,三、英国首相在伦敦恐怖袭击发生前就已经获知了袭击情报。
情报部门通过刑讯逼供获取情报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和公开的秘密,但是,如果刑讯逼供真的被放到桌面上公开曝光则会引起巨大的政治丑闻和法律外交危机。
这份报告为坐实美国刑讯逼供、侵犯人权、侵犯外国主权和司法独立、英国首相纵容刑讯逼供、英国政府在防范恐怖袭击上的渎职等致命丑闻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巴伦局长身为情报界的元老,历经二战、冷战,为数十位英国首相服务过的老臣。
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份报告将引起西方政坛的震动,也将引起包括自己在内的传统情报机关同首相内阁之间激烈对抗。
首先,首相不通过本国的情报部门获取情报而是通过美国黑狱本就说明政府对英国情报部门的不信任。
其次,如果首相发现情报部门掌握了他的犯罪证据,将对情报部门先下手为强。
再次,情报局内部必然有倒向首相内阁的内奸。
通过一定的排摸,巴伦局长确定国家安全局的高级主管吉尔·坦卡德(女)就是这个内奸。
为了挽回局势,巴伦局长决定把秘密公开化意图阻止首相对军情五处下手。
他在会议中把秘密报告传阅给坦卡德和高级特工强尼·沃里克,并表示将按照工作规定将报告上报内政大臣安西娅·卡其赛德(女)。
巴伦局长之所以要把绝密报告转给内政大臣是因为,从政府序列上,国家安全局受内政部指挥,内政大臣是其顶头上司,另外,虽然首相是内阁首长,是内政大臣的上司,但是英国政治体系中,首相和各大臣属于同一政党但不一定属于同一派系,或者没有相同政治思想,且卡其赛德事先并不知晓首相的阴谋。
这些因素将使得卡其赛德成为军情五处在内阁高层中的后台。
因此,巴伦局长认为把情报告知内政大臣是正确的选择。
巴伦局长之所以把绝密报告转给身为内奸的坦卡德主管,是要向首相一派传达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军情五处已经掌握首相的犯罪证据,希望首相一派不要轻举妄动。
此时隆重介绍本片主角,强尼·沃里克。
沃里克年逾六旬,是军情五处高层和资深情报分析师,和巴伦局长、比斯利首相、瓦伦斯专员同为剑桥大学校友,情报经验丰富,深得巴伦局长信任,为人风流(导演需要)。
沃里克曾经在妻子怀孕期间另觅新欢,巴伦还当了接盘侠,这也是沃里克的女儿朱利安厌恶沃里克的原因。
沃里克看完报告以后同样敏锐的发现了首相的阴谋,也明白了好基友巴伦局长的用意,但是沃里克意识到军情五处所面临的危机比巴伦局长所认为的更严重。
此时,坦卡德受首相命令行动起来,侵吞公款资助自己的儿子化名拉尔夫·威尔逊开设一家私人侦探社监视巴伦和沃里克。
拉尔夫的计划是接近和色诱沃里克家的对门邻居,人权活动家南希·皮尔潘(女),以达到监视沃里克的目的。
岂料皮尔潘本来就打算接近和色诱沃里克。
在整个故事里,皮尔潘看似是主要人物,其实只是支线。
皮尔潘的哥哥长期在中东为人权事业奔走,在加沙的一次活动中被以色列国防军击毙。
皮尔潘通过各种方法认定沃里克是英国政府高官,她接近沃里克是希望其为她调查她哥哥死亡的真相。
当皮尔潘接近沃里克时,沃里克怀疑她是首相派来监视他的间谍,因此委托老朋友罗洛·马弗利调查皮尔潘。
罗洛·马弗利,曾经是军情五处资深特工,也是军情五处审讯、跟踪教材的编写者,听口音应当是苏格兰爱尔兰那一片出生的。
罗洛的公开身份是小报记者,是将机密情报卖给媒体被逐出军情五处的叛徒。
其实,那是巴伦局长和他一起演的苦肉计,罗洛得以在情报界人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巴伦局长调查情报部门内部的另一名线人。
皮尔潘很快被排除嫌疑。
揭露了秘密的巴伦局长突然莫名其妙的心脏病发作离开了人世。
首相加快对情报机关的重组,将沃里克等老牌间谍排除在外,因为老派情报机关只调查真相,而不为当权者的利益制造真相,而坦卡德成为了安全局代局长。
本应揭露首相犯罪的卡其赛德内政大臣则被首相收买,被任命为副首相。
沃里克因手持绝密报告并拒绝了首相高官厚禄的收买,成为了英国伦敦警察厅政治处追捕的通缉犯。
皮尔潘则帮助沃里克逃亡。
在逃亡的路上,沃里克同坦卡德达成协议,沃里克上交证据,而首相将允许沃里克流亡,并公开以色列枪杀皮尔潘哥哥的秘密。
英国政府公开了以色列军事情报局关于杀害皮尔潘哥哥的秘密报告,各方高官纷纷公开谴责以色列军方残忍杀害英国公民的行为。
沃里克则化名汤姆·伊利亚特独自飞往加勒比海上一个叫特克斯凯科斯岛的英属避税天堂流亡(这个岛真实存在,是个很美的旅游胜地)。
但首相一派并不打算放过他这个告密者。
这里开始第二部《老木逢春》的故事。
仅仅六个月后,贝斯威特等资本家也来到特克斯凯科斯岛。
他们的目的是以度假、投资酒店业为名继续在避税天堂洗钱。
此时,新任美国中央情报局长上任。
这名新局长对官商勾结渗透情报界深恶痛绝。
同时,他也为了堵上一些经费缺口,派遣高级特工柯蒂斯·佩理西耶带队来到岛上敲诈这些资本大鳄两亿美元。
佩理西耶以度假企业家的身份接近格拉斯通女公关美兰妮·芙尔,外人看上去像王老五泡妞,实际是为了获取格拉斯通公司内部黑幕证据。
这一计划失败后,他发现了隐居岛上的沃里克并非善类,很有可能是同行。
他甚至怀疑英国情报部门也在针对格拉斯通公司展开行动。
在确定沃里克“流亡叛谍”的身份后,他同沃里克达成协议,给予沃里克一笔报酬并帮助他继续流亡到其他地方,沃里克则帮助佩理西耶敲诈。
沃里克去哪里流亡不好,那么凑巧来特克斯凯科斯也是有目的的。
他就是要伺机挖出首相幕后的金主,反击,最后获得自由身。
沃里克通知罗洛联系上沃里克的一个前女友,前军情五处特工,现任斯特林·罗杰斯高级助手和情人的玛格特·蒂瑞尔。
沃里克要求玛格特获取斯特林运营的大桥基金的幕后情报。
美兰妮·芙尔名为公关经理,实为蒂铎等资本家的性奴,她在不堪忍受之下谋杀了蒂铎。
沃里克成功利用美兰妮获得了格拉斯通公司内部消息。
在掌握了证据,策反了格拉斯通财务主管克莱尔·克洛维斯后,沃里克和佩理西耶逼宫成功。
然后佩理西耶受美英情报机关的巨大压力,没有履行帮助沃里克继续逃亡的承诺。
但最后,佩理西耶放任沃里克和玛格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逃离小岛。
第三部《永不屈服》故事由此展开。
沃里克逃亡德国时,迫于财产耗尽,打算结束逃亡生涯。
他同女儿朱利安联系,却不料女儿的男友是军情五处派来监视她的特工。
沃里克在玛格特和罗洛的帮助下同英国独立报主编贝兰达·凯合作,意图曝光比斯利首相的丑闻。
坦卡德局长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她,比斯利首相的任期差不多了,她要抱个新的大腿。
于是她看上了副首相卡其赛德。
为了展示自己作为同盟的价值,坦卡德把副首相那个深陷丑闻的sb丈夫从乌克兰行贿案中拉了出来。
坦卡德知道比斯利政权已经面临倒台,她需要新的后台,而卡其赛德则需要情报部门保证自己的政治前途。
于是坦卡德和卡其赛德两个女人形成同盟,在比斯利首相背后挖墙脚。
为了达到扳倒比斯利的目的,坦卡德又向沃里克伸出了橄榄枝,许其和罗洛继续在军情五处担任高官,结束逃亡生涯。
最后,斯特林公开承担了丑闻的责任,比斯利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独立报名声大震。
卡其赛德宣布参选首相并极有可能获选。
比斯利也没有全输,他出任了跨国财团大鳄和防务巨头的伊朗事务总顾问,继续他的政治生涯。
线人有:1, Jonny的前妻(告诉他开飞机来家里的人)2, 女首相的助理(告诉Jonny 撕逼即将开始 首相早都知道Jonny看过文件)奇妙的地方:1, Jonny为什么提着一塑料袋钱到处跑 这么明目张胆 甩来甩去不累吗2, 送Nancy 那幅画应该就是Jonny要跑路的地方吧3, 为什么会怀疑女儿的肚子是Ralph搞大的4, 如何培养这种职业高度警觉性
看完了还有一些疑问想来豆瓣看看知识文化人士们的脑力解读。。
好像没找到。。。
求助无援我只好用自己想一个能让我安心去睡觉的loop了。
结局就是 他有了证据 起码他知道了 对方也相信他拥有了 以此作为筹码他做了认为现阶段应该做的事 然后回到他的生活 是这样吧???
政治和保密局太复杂了 我想只有老哥俩明白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我相信他们的判断 所以就算是成功的结局了。
然后大家都回到自己的生活吧。
看到spud好惊喜。
上次看dive就完全没认出他。
这次一下就认出来了超开心哒不太喜欢接吻的镜头 喜欢那个好像还爱着他的画廊女士 喜欢他的女儿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的女主角
电影看到约10分钟就睡着了,醒来后删除了文件,看了这里的评论但为时已晚,不过确实不是我的菜,情节太冷淡了。
这个电影和哈利波特是什么关系?
我怎么感觉在那见过这些人,哦不对不对。
是不是不会魔法。
然后回来搞情报了呢!
哈哈哈
1、如果你不知道真相,一切都停滞了,你根本无法继续生活。
2、-我只是往水里丢了一块石头,看看浪有多深。
-我也是其中一层浪,是吗?
-怀疑是个可怕的习惯,计算与欺骗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布局必须严密。
你说的对,我应该给你看第八页。
3、我发现了有罪的鸡蛋。
4、没有预测就没有未来。
Nothing if not predictable.5、永远别分享你用不着分享的情报。
(曾仕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Never share intelligence you dont need to share.不必他人知道的情报就别让他人知道。
为什么他们总能这么优雅...- -#
整个感觉挺好 不紧不闷
劳德和老邓总是让部长的日子不好过。
卡斯都是喜欢的演员。。可是却无法集中精神去看 台词很精炼 也许是情报戏太平淡低调却不够闷骚导致我失神?
不少明显凑出的的一部很俗的类型片。基本上汇集了所有俗的点,问题家庭,问题女儿,老少恋,政府政客黑暗,阿拉伯裔问题。浪费我的时间。
英国人要么怀疑首相同美国做了肮脏交易,要么直接怀疑首相是美国人的特工,被害妄想症的同时也能看出日不落帝国不甘做别人的走狗,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要是英王一早迁都新约克,世界还是你们的!
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光是两个人的对话就已经激起惊涛骇浪了。看演技还是得看欧洲的电影~
这种电影真枯燥啊。
靠谱的政治悬疑片,导演是《朗读者》与《时时刻刻》的编剧,老帅哥比尔·奈伊优雅的英伦范太迷人了。
做为悬疑片,剧情太闷了……
爷爷总和美女们搭戏!爷爷就算秃头还是很有范!爷爷唯唯诺诺的也很有范!Isn't the temptation of heroism coming a little late in your career?迟来的,还是要来!
说这个电影好的人拜托-您不是在学新概念英语,还台词好-要看经典台词去看莎剧好了。这电影沉闷乏味导演忘了吧是在拍电影不是拍话剧。风格是很压抑但过于平淡的剧情就成了只有一个音节的乐曲,如果你想玩真实感-什么平淡的真实,须知所谓真实也是需要艺术技巧来表达的-让人欣赏的真实或真切感,所谓纪录
没什么意思啊...
没意思。演员也不是电影好坏的唯一保证。剧情也很重要。
就只要看老头儿 穿着风衣各种耍帅了!
太平淡了,根本看不进去。还有不喜欢英式发音。
下一秒开始我就忘了剧情,完全奔着Bill Nighy看的
我一直期待着Rachel Weisz跟伏地魔他们也是一伙的,看来我想多了……各种老戏骨,只是中间我一度以为在看话剧,英国人日常对话也一定要这样吗?
台词很英式很讲究,所以不太好理解,其实剧情就那么一破事,甚至有点小儿科。男女主角的搭配怎么看怎么奇怪。
只有蕾切尔了